登陆注册
14339100000014

第14章 内科(8)

神授散

【来源】《普济方》卷二一二。

【主治】久痢不愈。

【组成】陈石榴(焙干)。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米汤调下9~12克。

香连化滞丸

【来源】《妇科玉尺》卷二。

【功用】清热化湿,消积导滞。

【组成】木香、黄连各60克,青皮(炒)、陈皮、厚朴(炙)枳实(炒)、黄芩各75克,当归、白芍各150克,滑石、甘草槟榔各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粉,过罗,炼蜜为丸。每服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香连丸

【来源】《政和本草》卷七引《李绛兵部手集方》。

【主治】赤白痢疾。

【组成】黄连、青木香各等分。

【用法】上药,同捣筛,白蜜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用温开水送下20~30丸。每日3次。其久冷人,即用煨熟大蒜作丸服。

茶梅丸

【来源】《证治准绳·类方》卷六。

【主治】赤白痢。

【组成】蜡茶(细末)、白格肉各适量。

【用法】捣和为丸。每服20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乌梅汤下;泄泻不止,陈米饮下。

茜根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十八。

【主治】热病,下痢脓血不止。

【组成】茜根30克,黄芩22克,栀子仁7.5克,阿胶15克(捣碎,炒令黄燥)。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服12克,以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参连汤

【来源】《万病回春》卷二。

【主治】脾胃虚热,下痢噤口不食者。

【组成】人参15克,黄连30克。

【用法】上锉一剂。水煎,一日内分数次服之。如吐强饮,但得入口下咽即好。加石莲肉9克尤效。外以田螺捣烂掩脐中,以引热下行。

治痢散

【来源】《医学心悟》卷三。

【主治】赤痢或白痢初起。

【组成】葛根、苦参(炒)、陈皮、陈松萝茶各500克,赤芍(酒炒)、麦芽(炒)、山楂(炒)各3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12克,水煎,连药末服下。小儿减半。

【加减】加川连120克尤妙。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荤腥、面食、煎炒、闭气发气诸物。

调荣汤

【来源】《丹台玉案》卷五。

【功用】凉血调荣,行气化滞。

【主治】产后痢疾,属于血热气滞者。

【组成】白茯苓、当归、生地、山楂各3克,赤芍、木通香附、丹皮各1.8克,甘草各1.5克,乌梅5个。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黄连丸

【来源】《朱氏集验方》卷六。

【功用】清热止血。

【主治】肠风下血。

【组成】黄连、吴茱萸各等分。

【用法】上药同炒令紫,色不得过黑,去茱萸,只以黄连一味软饭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用米饮下30~50丸,每日2服;更以胃风汤煎,如法吞下。

导气汤

【来源】《奇效良方》卷十三。

【功用】清热化湿,行气导滞。

【主治】下痢脓血,日夜无度,里急后重。

【组成】木香、槟榔、黄连各1.8克,大黄、黄芩各4.5克,枳壳3克(麸炒)、芍药15克,当归9克。

【用法】上药咀,作2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清流饮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功用】滋阴清热,调气和血。

【主治】阴虚挟热泻痢,或发热,或喜冷,或下纯红鲜血,或小便痛赤。

【组成】生地、芍药、茯苓、泽泻各6克,当归3~6克,甘草3克,黄芩、黄连各4.5克,枳壳3克。

【用法】用水300毫升煎服。

【加减】如热甚者,加黄柏;小便热痛者,加栀子。

断痢散

【来源】《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施圆端效方》。

【主治】一切泻痢,腹痛久不愈。

【组成】肉豆蔻、丁香、干姜各7.5克(炮),甘草(炙)、陈皮、诃子(去核)各30克,御米壳(去蒂,蜜浴,炒)90克。

【用法】上药咀。每服7.5克,用水150毫升,加乳香1粒,粟米百粒,同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霍乱吐泻者,冷服。

霍乱

大半夏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中。

【功用】补中降逆。

【主治】胃反呕吐,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

【组成】半夏9克(洗,完用),人参6克,白蜜20毫升。

【用法】上药用水1.2升,和蜜扬之240遍,煮药取500毫升,温服200毫升,余分再服。

【附注】方中半夏降逆止呕,人参补虚益胃,白蜜甘润缓中。三药合用,共奏补中降逆之功。

大正气散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

【主治】瘴疟,霍乱吐泻。

【组成】附子(炮,去皮、脐)、厚朴(姜汁制)、桂心、甘草(炙)、干姜(炮)、陈皮各30克,茱萸15克(微炒)。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同煎至160毫升,热服,不拘时候。

丹砂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主治】中恶霍乱。

【组成】丹砂3.7克,附子(炮裂,去皮、脐,为末)7.5克,雄黄0.3克,巴豆7粒(去心、皮,另研出油)。

【用法】上三味,共研匀,炼蜜为丸,如麻子大。每服3丸,米饮送下。若下痢不止,加3~5丸,与少冷粥食之,即定。

养中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功用】温中益气。

【主治】中气虚寒。恶心呕吐或便溏泄泻。

【组成】人参3~9克,山药(炒)6克,白扁豆(炒)6~9克,炙甘草3克,茯苓6克,干姜(炒黄)3~6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时温服。

【加减】嗳腐气滞者,加陈皮3克或砂仁1.2克;胃中空虚觉饥者,加熟地9~15克。

香豆散

【来源】《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张涣。

【异名】人参蔻散(《传信适用方》卷四)。

【主治】小儿霍乱烦渴。

【组成】藿香、肉豆蔻各30克,白扁豆、人参各15克,甘草(炙)7.5克。

【用法】上药研末过筛,每服3克,用水120毫升,加生姜2片,煎至60毫升,温服。

蚕矢汤

【来源】《霍乱论》卷下。

【功用】清热利湿,升清降浊。

【组成】晚蚕沙15克,生薏苡仁、大豆黄卷各12克,陈木瓜9克,川黄连(姜汁炒)9克,制半夏、黄芩(酒炒)、通草各3克,焦山栀4.5克,陈吴萸(泡淡)0.9克。

【用法】地浆或阴阳水煎,稍凉徐服。

理气散寒汤

【来源】《会约医镜》卷七。

【主治】中下二焦寒滞气逆,腹痛,或呕泻;或不呕不泻,而为干霍乱危剧等症。

【组成】苍术、厚朴(姜炒)、陈皮(去白)、甘草各4克,藿香、砂仁、枳壳各2.5克,木香1.5克,香附、乌药各4.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热服。

【加减】如食滞,加山楂、麦芽、神曲各4.5克;如痛而呕,加半夏4.5克;如寒甚喜热者,加吴茱萸、肉桂之类;如气滞而不流通,加白芥子、青皮、槟榔之类;如小腹痛甚,加小茴;如兼疝者,加荔枝核(煨熟)6~9克。

燃照汤

【来源】《霍乱论》卷下。

【主治】者秽夹湿,霍乱吐下,脘痞烦渴,外湿恶寒肢冷者。

【组成】草果仁3克,淡豆豉9克,炒山栀6克,省头草4.5克,制厚朴3克,醋炒半夏3克,酒黄芩4.5克,滑石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凉服。

疟疾

四兽饮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

【功用】和胃化痰,治疟。

【主治】五脏气虚、喜怒不节、劳逸兼并致阴阳相胜、结聚涎饮,发为疟疾。

【组成】半夏(汤洗去滑)、茯苓、人参、草果、陈皮、甘草、乌梅肉、白术、生姜、枣子各等分。

【用法】上药锉散,盐少许,腌食顷,厚皮纸裹,水浸湿,慢火煨香熟,焙干。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未发前,并进3服。

白虎加桂枝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异名】桂枝白虎汤(《张氏医通》卷十六)。

【功用】清热通络止痛。

【主治】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风湿热痹,壮热汗出,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数。

【组成】知母180克,甘草(炙)60克,石膏500克,粳米60克,桂枝(去皮)90克。

【用法】上药锉为粗末。每服15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汗出愈。

立生丹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主治】伤暑霍乱。疟疾,痢疾,泄泻,胃痛腹痛,吞吐酸水。

【组成】母丁香36克,沉香12克,茅苍术36克,明雄黄26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用蟾酥24克,铜锅内加水酒200毫升化开,入前药末,丸绿豆大。每服2丸,小儿1丸,温水送下。又下死胎如神。凡被蝎蜂螫者,调涂立效。

【禁忌】孕妇忌服。

半贝丸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功用】截疟。

【主治】疟疾。

【组成】生半夏、生川贝各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姜汁调和,捣匀为丸。每服0.09~0.15克,生熟汤送下。

加味露姜饮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功用】甘温补正,化痰截疟。

【主治】太阴脾疟,脉弦而缓,寒战甚则呕吐噫气,腹鸣溏泄者。

【组成】人参3克,半夏6克,草果3克,生姜6克,广陈皮3克,青皮3克(醋炒)。

【用法】上药用水500毫升,煮成200毫升,滴荷叶露30毫升,温服。药滓加水300毫升,煮取200毫升服。

杏仁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主治】肺疟,咳嗽频仍,寒从背起,舌白渴饮,伏暑所致。

【组成】杏仁9克,黄芩4.5克,连翘4.5克,滑石9克,桑叶4.5克,茯苓块9克,白蔻皮2.4克,梨皮6克。

【用法】用水600毫升,煮取400毫升,每日服2次。

首乌白芍汤

【来源】《镐京直指医方》卷二。

【主治】泄泻日久,肝脾阴伤者。

【组成】制首乌9克,北沙参9克,银柴胡4.5克,白茯苓9克,黑驴胶6克(蛤粉炒),生白芍6克,炒扁豆6克,扁石斛9克,生薏苡仁18克,生谷芽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露蜂房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一。

【主治】乳痈,疼痛不止,或发寒热。

【组成】露蜂房30克,鹿角30克。

【用法】上药并烧成灰,细研,不拘时候,以热酒调下6克。

鳖甲饮子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主治】疟久不愈,致成疟母,胁下痞满,形体羸瘦,腹中结块,时发寒热。

【组成】鳖甲(醋炙)、白术、黄芪(去芦)、草果仁、槟榔、芎、橘红、白芍药、甘草(炙)、厚朴(姜制,炒)各等分。

【用法】上药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7片,枣子1枚,乌梅少许,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恒山汤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

【异名】常山汤(《外台秘要》卷五)。

【功用】截疟宣邪。

【主治】肾热发为疟疾。发时寒颤,先寒后热,腰脊酸痛,转动不利,头昏目眩,大便不爽。

【组成】恒山9克,乌梅3~7枚,香豉9克,竹叶12克,葱白15克。

【用法】上药五味,咀。以水1.2升,煎至400毫升,去滓,分2次服。首次应在疟发前半日许服下,至发时服完。

波雪丸

【来源】《鸡峰普济方》卷十四。

【主治】五痨七伤,阴汗盗汗,夜多小便,沉寒故冷;脾胃虚损,久不思饮食,消渴,腹胀反胃,口吐酸水,腹中绞结疼痛,泄泻;肺寒咳嗽,寒痰不利;五疟,及一切冷疾。

【组成】荜拨、人参、茯苓(去皮)、干姜(炮)各15克,桂心23克,诃子45克(炮,去核),胡椒23克,良姜7.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以蜜调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时用米汤饮送服。

三、肺系病症

咳嗽

杏仁萝卜子丸

【来源】《丹溪心法》卷二。

【功用】宣肺降气,化痰止嗽。

【主治】气壅痰盛,咳嗽气喘。

【组成】杏仁(去皮、尖)、萝卜子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以粥调和丸服用。

【附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景岳全书》卷五十四补。

含奇丸

【来源】《医学入门》卷七。

【主治】痰热壅肺,喘嗽不止。

【组成】葶苈、知母、贝母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枣肉、砂糖捣和为丸,如弹子大。每用绵裹1丸含之,徐徐咽下。

诃子饮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功用】敛肺止咳。

【主治】久咳,语声不出者。

【组成】诃子(去核)30克,杏仁(泡,去皮、尖)30克,通草7.5克。

【用法】上药咀。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煨生姜(切)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皂荚丸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异名】皂角丸(《医方集解》)。

【主治】痰浊壅肺,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

【组成】皂荚112克(刮去皮,酥炙)。

【用法】上一味,研末,以蜜调和为丸,如梧桐子大。以枣膏和汤服3丸,白天3次夜里1次服用。

补肺汤

【来源】《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功用】补肺益肾,清火化痰。

【主治】劳嗽。肺肾两虚,日晡发热,自汗盗汗,痰多喘逆;虚劳短气自汗,时寒时热,易于感冒,舌色淡,脉软无力者。

【组成】桑白皮、熟地黄各60克,人参、紫菀、黄芪、五味子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9克,水煎,入蜜少许,饭后服。

纳气丸

【来源】《张氏医通》卷十六。

【主治】脾肾两虚,蒸热咳嗽,倦怠少食。

【组成】熟地黄240克,山茱萸肉、干山药(微焙)各120克,牡丹皮、白茯苓(去皮)、白泽泻(去毛)各90克,沉香30克,砂仁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淡盐汤送服,睡前用温酒送下;如泄泻少食者,用干山药末调糊代蜜为丸。

同类推荐
  • 中草药入门400问

    中草药入门400问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一题一议的问答形式,从中药药理与归经、中医药学历史渊源、中药产区分布、炮制与养护贮存、药用植物考略、医方与中成药、名老药店号及名胜药市等7个方面对中草药知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全书重点突出,易读易记,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可称得上中医药学的“小百科”,适合各医药单位人员、中医药院校学生、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及中医药学爱好者阅读参考。
  • 中华名医名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中华名医名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在世界医学史上,中医是惟一历经2000余年仍能焕发生命力的医学技术。中医药方神奇的疗效便是这一传统医术科学、高明的集中现。在这些有效、实用的药方里,包含着历朝历代诸多名医名家的智慧和心血,他们为我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众所周知,大多古医药方多散见于各种医学典籍之中,难以查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编者从上百种古医典籍或名医专著中摘取了大量的名方、验方,经科学的分类统筹,编辑成书,以方便读者参考验用。本书集录了从春秋战国到明清年间的多个朝代的名医名方,既具有实用价值又极具收藏价值。
  • 名中医治病绝招

    名中医治病绝招

    本书对20世纪百余名著名中医学治病的经验、绝绍进行了归纳和简述,文字简练,资料翔实。由于其紧扣临床运用,有助于充实初涉医坛青年学生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临床工作者技艺,适合中医及中西医临床工作者参考使用。
  • 中医民间疗法

    中医民间疗法

    本书以基层医务人员及中医爱好者为服务对象,突出时代性、科学性、实用性。通过系统介绍最具中医特色的民间药物疗法、经络疗法、推拿疗法以及其他疗法共40种,使大家掌握中医民间特色疗法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熟练运用各种中医方法治疗临床常见不适病症,将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观、治病求本观、自然观,以及追求多样性和实用性的治疗理念展现给大家。
  • 儿童骨与关节损伤

    儿童骨与关节损伤

    《儿童骨与关节损伤》全面涵盖了儿童骨关节损伤的特征与处理原则、儿童骨折的生物学与生物力学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士冠礼

    士冠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阴阳先生

    都市阴阳先生

    何为道?天之理为道。何为法?天之能为法。物欲横流,纸醉金迷,早已成为了现代都市夜晚的代名词,但那些被人们所不知道的,也许就在你家楼下的那条阴森小道,也许就在你半夜睡觉时空无一人的身后。也许,它就在你家的衣柜之中,默默的注视着你。看主人公刘海,化作都市阴阳先生,在都市之中,从屌丝小伙变为都市传奇,自此名流白派。
  • 佛说大孔雀咒王经

    佛说大孔雀咒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倾覆流年

    倾覆流年

    如果永别是你我之间最后的结局,那么我多希望从不曾遇见你
  • 安胎养胎必读

    安胎养胎必读

    本书根据胎宝宝生长发育特点和准妈妈生理变化的需要,以科学实用为宗旨,从优生优育基本知识、新生命的开始、快速成长中的宝宝、为适应体外生活做准备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妊娠40周内的安胎养胎知识和具体做法,是指导准妈妈平安度过孕期,生育健康聪慧宝宝的必读书。
  • 皇后要翻墙

    皇后要翻墙

    她是用医世家的第六世的第二十五代传人,一次手术就够几年生活费。只不过背啊!一不小心就滚到了古代,还是一个从来没有在历史上出现过的国家,这也就算了。可为什么还有两个皇帝?好吧好吧。心理承受力强。这也就算了,可为什么这两个皇帝都是她的相公?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后宫竟然只有她一个女子!穿就穿嘛!可为什么还要穿越到一个娘不爱,父不疼,还是一个傀儡!他说过“娘子,若是要翻墙,为夫给你当垫子。”“为何?当真不怕我红杏出墙?”“不!因为你翻墙后,会看到我大哥的!”-------------------------------------“一生一世一双人,只要我们对你做到就足够了”
  • 我是大馆主

    我是大馆主

    (这位武遍华夏和我的武馆的代表那两个写书的账号我忘了,所以从新写了,呵呵)跆拳道空手道呵呵算什么看我中华武术嚣张称霸国家元首保镖是我的徒弟日本首相是我的徒孙看我武馆开遍世界
  • 准提净业

    准提净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戒学生

    魔戒学生

    当魔戒和萝莉同时落入怀中,易东选择戴上魔戒,保护萝莉,笑傲九重天!
  • 太古战尊

    太古战尊

    天穹之上有九重天,每重天都有浩瀚星辰,沟通星辰得无上力量,意志造化世界,肉身破灭寰宇,统御天下,万古无敌!一代天君墨风陨落在仇敌和心魔天劫之中,却一梦千年重回少年时期。上一世登顶九重天,主宰万界,却满心遗憾,这一世只愿不负前尘不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