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9100000014

第14章 内科(8)

神授散

【来源】《普济方》卷二一二。

【主治】久痢不愈。

【组成】陈石榴(焙干)。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米汤调下9~12克。

香连化滞丸

【来源】《妇科玉尺》卷二。

【功用】清热化湿,消积导滞。

【组成】木香、黄连各60克,青皮(炒)、陈皮、厚朴(炙)枳实(炒)、黄芩各75克,当归、白芍各150克,滑石、甘草槟榔各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粉,过罗,炼蜜为丸。每服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香连丸

【来源】《政和本草》卷七引《李绛兵部手集方》。

【主治】赤白痢疾。

【组成】黄连、青木香各等分。

【用法】上药,同捣筛,白蜜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用温开水送下20~30丸。每日3次。其久冷人,即用煨熟大蒜作丸服。

茶梅丸

【来源】《证治准绳·类方》卷六。

【主治】赤白痢。

【组成】蜡茶(细末)、白格肉各适量。

【用法】捣和为丸。每服20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乌梅汤下;泄泻不止,陈米饮下。

茜根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十八。

【主治】热病,下痢脓血不止。

【组成】茜根30克,黄芩22克,栀子仁7.5克,阿胶15克(捣碎,炒令黄燥)。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服12克,以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参连汤

【来源】《万病回春》卷二。

【主治】脾胃虚热,下痢噤口不食者。

【组成】人参15克,黄连30克。

【用法】上锉一剂。水煎,一日内分数次服之。如吐强饮,但得入口下咽即好。加石莲肉9克尤效。外以田螺捣烂掩脐中,以引热下行。

治痢散

【来源】《医学心悟》卷三。

【主治】赤痢或白痢初起。

【组成】葛根、苦参(炒)、陈皮、陈松萝茶各500克,赤芍(酒炒)、麦芽(炒)、山楂(炒)各3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12克,水煎,连药末服下。小儿减半。

【加减】加川连120克尤妙。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荤腥、面食、煎炒、闭气发气诸物。

调荣汤

【来源】《丹台玉案》卷五。

【功用】凉血调荣,行气化滞。

【主治】产后痢疾,属于血热气滞者。

【组成】白茯苓、当归、生地、山楂各3克,赤芍、木通香附、丹皮各1.8克,甘草各1.5克,乌梅5个。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黄连丸

【来源】《朱氏集验方》卷六。

【功用】清热止血。

【主治】肠风下血。

【组成】黄连、吴茱萸各等分。

【用法】上药同炒令紫,色不得过黑,去茱萸,只以黄连一味软饭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用米饮下30~50丸,每日2服;更以胃风汤煎,如法吞下。

导气汤

【来源】《奇效良方》卷十三。

【功用】清热化湿,行气导滞。

【主治】下痢脓血,日夜无度,里急后重。

【组成】木香、槟榔、黄连各1.8克,大黄、黄芩各4.5克,枳壳3克(麸炒)、芍药15克,当归9克。

【用法】上药咀,作2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清流饮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功用】滋阴清热,调气和血。

【主治】阴虚挟热泻痢,或发热,或喜冷,或下纯红鲜血,或小便痛赤。

【组成】生地、芍药、茯苓、泽泻各6克,当归3~6克,甘草3克,黄芩、黄连各4.5克,枳壳3克。

【用法】用水300毫升煎服。

【加减】如热甚者,加黄柏;小便热痛者,加栀子。

断痢散

【来源】《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施圆端效方》。

【主治】一切泻痢,腹痛久不愈。

【组成】肉豆蔻、丁香、干姜各7.5克(炮),甘草(炙)、陈皮、诃子(去核)各30克,御米壳(去蒂,蜜浴,炒)90克。

【用法】上药咀。每服7.5克,用水150毫升,加乳香1粒,粟米百粒,同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霍乱吐泻者,冷服。

霍乱

大半夏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中。

【功用】补中降逆。

【主治】胃反呕吐,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

【组成】半夏9克(洗,完用),人参6克,白蜜20毫升。

【用法】上药用水1.2升,和蜜扬之240遍,煮药取500毫升,温服200毫升,余分再服。

【附注】方中半夏降逆止呕,人参补虚益胃,白蜜甘润缓中。三药合用,共奏补中降逆之功。

大正气散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

【主治】瘴疟,霍乱吐泻。

【组成】附子(炮,去皮、脐)、厚朴(姜汁制)、桂心、甘草(炙)、干姜(炮)、陈皮各30克,茱萸15克(微炒)。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同煎至160毫升,热服,不拘时候。

丹砂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主治】中恶霍乱。

【组成】丹砂3.7克,附子(炮裂,去皮、脐,为末)7.5克,雄黄0.3克,巴豆7粒(去心、皮,另研出油)。

【用法】上三味,共研匀,炼蜜为丸,如麻子大。每服3丸,米饮送下。若下痢不止,加3~5丸,与少冷粥食之,即定。

养中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功用】温中益气。

【主治】中气虚寒。恶心呕吐或便溏泄泻。

【组成】人参3~9克,山药(炒)6克,白扁豆(炒)6~9克,炙甘草3克,茯苓6克,干姜(炒黄)3~6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时温服。

【加减】嗳腐气滞者,加陈皮3克或砂仁1.2克;胃中空虚觉饥者,加熟地9~15克。

香豆散

【来源】《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张涣。

【异名】人参蔻散(《传信适用方》卷四)。

【主治】小儿霍乱烦渴。

【组成】藿香、肉豆蔻各30克,白扁豆、人参各15克,甘草(炙)7.5克。

【用法】上药研末过筛,每服3克,用水120毫升,加生姜2片,煎至60毫升,温服。

蚕矢汤

【来源】《霍乱论》卷下。

【功用】清热利湿,升清降浊。

【组成】晚蚕沙15克,生薏苡仁、大豆黄卷各12克,陈木瓜9克,川黄连(姜汁炒)9克,制半夏、黄芩(酒炒)、通草各3克,焦山栀4.5克,陈吴萸(泡淡)0.9克。

【用法】地浆或阴阳水煎,稍凉徐服。

理气散寒汤

【来源】《会约医镜》卷七。

【主治】中下二焦寒滞气逆,腹痛,或呕泻;或不呕不泻,而为干霍乱危剧等症。

【组成】苍术、厚朴(姜炒)、陈皮(去白)、甘草各4克,藿香、砂仁、枳壳各2.5克,木香1.5克,香附、乌药各4.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热服。

【加减】如食滞,加山楂、麦芽、神曲各4.5克;如痛而呕,加半夏4.5克;如寒甚喜热者,加吴茱萸、肉桂之类;如气滞而不流通,加白芥子、青皮、槟榔之类;如小腹痛甚,加小茴;如兼疝者,加荔枝核(煨熟)6~9克。

燃照汤

【来源】《霍乱论》卷下。

【主治】者秽夹湿,霍乱吐下,脘痞烦渴,外湿恶寒肢冷者。

【组成】草果仁3克,淡豆豉9克,炒山栀6克,省头草4.5克,制厚朴3克,醋炒半夏3克,酒黄芩4.5克,滑石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凉服。

疟疾

四兽饮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

【功用】和胃化痰,治疟。

【主治】五脏气虚、喜怒不节、劳逸兼并致阴阳相胜、结聚涎饮,发为疟疾。

【组成】半夏(汤洗去滑)、茯苓、人参、草果、陈皮、甘草、乌梅肉、白术、生姜、枣子各等分。

【用法】上药锉散,盐少许,腌食顷,厚皮纸裹,水浸湿,慢火煨香熟,焙干。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未发前,并进3服。

白虎加桂枝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异名】桂枝白虎汤(《张氏医通》卷十六)。

【功用】清热通络止痛。

【主治】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风湿热痹,壮热汗出,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数。

【组成】知母180克,甘草(炙)60克,石膏500克,粳米60克,桂枝(去皮)90克。

【用法】上药锉为粗末。每服15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汗出愈。

立生丹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主治】伤暑霍乱。疟疾,痢疾,泄泻,胃痛腹痛,吞吐酸水。

【组成】母丁香36克,沉香12克,茅苍术36克,明雄黄26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用蟾酥24克,铜锅内加水酒200毫升化开,入前药末,丸绿豆大。每服2丸,小儿1丸,温水送下。又下死胎如神。凡被蝎蜂螫者,调涂立效。

【禁忌】孕妇忌服。

半贝丸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功用】截疟。

【主治】疟疾。

【组成】生半夏、生川贝各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姜汁调和,捣匀为丸。每服0.09~0.15克,生熟汤送下。

加味露姜饮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功用】甘温补正,化痰截疟。

【主治】太阴脾疟,脉弦而缓,寒战甚则呕吐噫气,腹鸣溏泄者。

【组成】人参3克,半夏6克,草果3克,生姜6克,广陈皮3克,青皮3克(醋炒)。

【用法】上药用水500毫升,煮成200毫升,滴荷叶露30毫升,温服。药滓加水300毫升,煮取200毫升服。

杏仁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主治】肺疟,咳嗽频仍,寒从背起,舌白渴饮,伏暑所致。

【组成】杏仁9克,黄芩4.5克,连翘4.5克,滑石9克,桑叶4.5克,茯苓块9克,白蔻皮2.4克,梨皮6克。

【用法】用水600毫升,煮取400毫升,每日服2次。

首乌白芍汤

【来源】《镐京直指医方》卷二。

【主治】泄泻日久,肝脾阴伤者。

【组成】制首乌9克,北沙参9克,银柴胡4.5克,白茯苓9克,黑驴胶6克(蛤粉炒),生白芍6克,炒扁豆6克,扁石斛9克,生薏苡仁18克,生谷芽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露蜂房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一。

【主治】乳痈,疼痛不止,或发寒热。

【组成】露蜂房30克,鹿角30克。

【用法】上药并烧成灰,细研,不拘时候,以热酒调下6克。

鳖甲饮子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主治】疟久不愈,致成疟母,胁下痞满,形体羸瘦,腹中结块,时发寒热。

【组成】鳖甲(醋炙)、白术、黄芪(去芦)、草果仁、槟榔、芎、橘红、白芍药、甘草(炙)、厚朴(姜制,炒)各等分。

【用法】上药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7片,枣子1枚,乌梅少许,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恒山汤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

【异名】常山汤(《外台秘要》卷五)。

【功用】截疟宣邪。

【主治】肾热发为疟疾。发时寒颤,先寒后热,腰脊酸痛,转动不利,头昏目眩,大便不爽。

【组成】恒山9克,乌梅3~7枚,香豉9克,竹叶12克,葱白15克。

【用法】上药五味,咀。以水1.2升,煎至400毫升,去滓,分2次服。首次应在疟发前半日许服下,至发时服完。

波雪丸

【来源】《鸡峰普济方》卷十四。

【主治】五痨七伤,阴汗盗汗,夜多小便,沉寒故冷;脾胃虚损,久不思饮食,消渴,腹胀反胃,口吐酸水,腹中绞结疼痛,泄泻;肺寒咳嗽,寒痰不利;五疟,及一切冷疾。

【组成】荜拨、人参、茯苓(去皮)、干姜(炮)各15克,桂心23克,诃子45克(炮,去核),胡椒23克,良姜7.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以蜜调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时用米汤饮送服。

三、肺系病症

咳嗽

杏仁萝卜子丸

【来源】《丹溪心法》卷二。

【功用】宣肺降气,化痰止嗽。

【主治】气壅痰盛,咳嗽气喘。

【组成】杏仁(去皮、尖)、萝卜子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以粥调和丸服用。

【附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景岳全书》卷五十四补。

含奇丸

【来源】《医学入门》卷七。

【主治】痰热壅肺,喘嗽不止。

【组成】葶苈、知母、贝母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枣肉、砂糖捣和为丸,如弹子大。每用绵裹1丸含之,徐徐咽下。

诃子饮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功用】敛肺止咳。

【主治】久咳,语声不出者。

【组成】诃子(去核)30克,杏仁(泡,去皮、尖)30克,通草7.5克。

【用法】上药咀。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煨生姜(切)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皂荚丸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异名】皂角丸(《医方集解》)。

【主治】痰浊壅肺,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

【组成】皂荚112克(刮去皮,酥炙)。

【用法】上一味,研末,以蜜调和为丸,如梧桐子大。以枣膏和汤服3丸,白天3次夜里1次服用。

补肺汤

【来源】《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功用】补肺益肾,清火化痰。

【主治】劳嗽。肺肾两虚,日晡发热,自汗盗汗,痰多喘逆;虚劳短气自汗,时寒时热,易于感冒,舌色淡,脉软无力者。

【组成】桑白皮、熟地黄各60克,人参、紫菀、黄芪、五味子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9克,水煎,入蜜少许,饭后服。

纳气丸

【来源】《张氏医通》卷十六。

【主治】脾肾两虚,蒸热咳嗽,倦怠少食。

【组成】熟地黄240克,山茱萸肉、干山药(微焙)各120克,牡丹皮、白茯苓(去皮)、白泽泻(去毛)各90克,沉香30克,砂仁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淡盐汤送服,睡前用温酒送下;如泄泻少食者,用干山药末调糊代蜜为丸。

同类推荐
  • 《未刻本叶氏医案》释按

    《未刻本叶氏医案》释按

    本书笔者将《未刻本叶氏医案》编为1180条,并打乱重新编排,把治疗相同病证的条文归纳在一起,分为72种中医病名,分列在温热病、内科病、妇科病、五官科病、外科病项下,又将讨论病机、治法、脉象、舌苔的条文归纳为“论病制方”“依法制方”“论脉制方”“凭苔制方”各节,还将为数不多的连续病案放在最后。本书是作者对《未刻本叶氏医案》多年的研究成果,既适合初学中医者阅读,又可供研究。
  • 常见疾病首选药物方略

    常见疾病首选药物方略

    作者根据多年临床工作的实践和体会,总结出治疗常见病的一些首选用药经验,找准每个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情况,确定首选药物的理论根据,进行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实现科学、合理、安全的用药原则。
  • 本草纲目现代释用手册

    本草纲目现代释用手册

    本书撷取了《本草纲目》药学之精华,突出李时珍的药学成就,旁征博引,实用性强,对中医药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者都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对广大中医药学工作者及爱好者也大有裨益。书中将人们日常食用的五谷杂粮、水果蔬菜、油盐酱醋、鸡鸭鱼肉等加以整理归类,并诠释其药用价值,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饮食以取得防病治病的功效。
  • 神医华佗秘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神医华佗秘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本书从上百种古医典籍中撷取了华佗的一些秘方,记载了华佗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耳科、鼻科、齿科、喉科、皮肤科、伤科、急救科、解毒科、治奇症法等领域的1100余种,对祖国医学和指导中医临床有着重要参考价值的方例。
  • 中草药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中草药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中药在古代称为“本草”,因为中药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最早系统记载中药知识的《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中国汉朝时期,收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到明朝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已收集中药达1829种。
热门推荐
  • 奇幻大陆之源灵世界

    奇幻大陆之源灵世界

    几百年前的一个人物即将苏醒........................
  • 命运石板

    命运石板

    现代武林中一“妖孽”级人物,因一块神秘的石板重生到异界,命运的齿轮就此转动了起来....一部莫名浮现出脑海的炼体功法“金刚不坏身”,使猪脚童鞋的异界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开辟周身主要穴位;掠夺异种魔兽真灵;轻取各种天赋神通;天书宝典奥妙无穷;残宝相合........这一切的一切都与那神秘的石板密不可分.......--欲知具体内容,请点击阅读观看!!--O(∩_∩)O
  • 台湾府舆图纂要

    台湾府舆图纂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传说再临

    传说再临

    一万年后,人类从星空坠落大地当历史以新的方式再次重演之时新的传说再次降临!不一样的大时代,一样的热血沸腾!今生必将化作传奇,永留传说!***************************************这是一部超级正能量的小说!我是24K真新人!卖萌打滚求推荐!收藏!
  • My Memories of Eighty Years

    My Memories of Eighty Yea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娇妻如芸

    娇妻如芸

    萌软小娘子和威武大夫君的故事。姚芸儿从没想过自己会嫁给一个屠夫,而且还比她年长十多岁.....当日子一天天过去,隐藏在二人身后的隐秘逐渐浮出,这一对于贫寒中相依相守的夫妻,又要迎来怎样的结局?瓦房两间,篱笆小院,杏花树下,相许相约。喋血枭雄,阴差阳错,执手相伴,苦辣酸甜。农家小女,柔情万千,甘之如饴,与君相携
  • 万锦情林

    万锦情林

    本书由多篇小说组成。多描写才子佳人、世态人情,反应了社会的面貌。篇目有:《饮宴赏月留连》、《华阳奇遇记 》、《张于湖宿女真观记》等,富有传奇色彩。
  • 武道真解

    武道真解

    任何武功到他手里都能推衍到极致。三十六路长拳,他能练出三十七路秘技,三十八路必杀……武功到了他的手中再不一样。一种什么能量都可吸取的武学诞生了。时人称之为能武学。-----------求下空书架
  • 杀手,抱一下

    杀手,抱一下

    我们是以拥抱来杀人。互相杀之后,然后自杀,自杀之后再杀人,杀人而后自杀……这优美而秘密的杀人连环阵形,如同杀杀杀的龙卷风。只要与杀手拥抱之后,有杀手基因的人,便会记起自己也是杀手,久远以前即来自杀手的国度,并且在往后也将走上那成为杀手的不归路途……
  • 易外别传

    易外别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