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9100000013

第13章 内科(7)

益元散

【来源】《宣明论方》卷十。

【异名】天水散、太白散(《伤寒直格》卷下)、六一散(《伤寒标本》卷下)。

【功用】清暑利湿。

【主治】感受暑湿,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或呕吐泄泻,或下痢赤白。亦可用于膀胱湿热所致的癃闭淋痛,砂淋、石淋。

【组成】滑石180克,甘草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9克,温水调下,每日3服;俗饮冷者,新汲水调服。亦可加蜜少许调服。伤寒发汗,煎葱白、豆豉汤调下;难产,紫苏汤调下。

【禁忌】孕妇忌服。

【附注】暑湿所致之病,治当清暑利湿。方中滑石性寒味淡,寒能清热,淡能渗湿,使三焦湿热从小便而出;少佐甘草以和中气,与滑石相配,有甘寒生津之义,使小便利而津液不伤,二药相配,共奏清暑利湿之功。

清络饮加杏仁薏仁滑石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功用】清透络热,利气化湿。

【主治】暑瘵,寒热,舌白不渴,吐血者。

【组成】鲜荷叶边6克,鲜银花6克,西瓜翠衣6克,鲜扁豆花1枝,丝瓜皮6克,鲜竹叶心6克,杏仁6克,滑石末9克,薏仁9克。

【用法】上药用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每日2服。

橘皮汤

【来源】《类证活人书》卷十七

【异名】橘参散(《普济方》卷十五)、橘参饮(《古今医鉴》卷五)。

【主治】伤暑痰逆恶寒;吐利后,胃虚,呃逆。

【组成】甘草15克,人参7.5克,陈橘皮(去白)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每服15克,用青竹茹1团,生姜4片,大枣1枚,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热服。

清暑益气汤

【来源】《脾胃论》卷中。

【功用】清暑化湿,益气生津。

【主治】平素气阴俱虚,又感暑湿,或暑湿耗伤气阴,身热而烦。四肢困倦,精神不佳,胸满气促,肢体沉痛,口渴自汗,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苔腻,脉虚。

【组成】黄芪、苍术(泔浸,去皮)、升麻各3克,人参(去芦)、泽泻、神曲(炒黄)、橘皮、白术各1.5克,麦门冬(去心)、当归身、炙甘草各0.9克,青皮(去白)0.9克,黄柏(酒洗,去皮)0.6~0.9克,葛根0.6克,五味子9枚。

【用法】上药咀。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加减】脾胃不足者,少用升麻,少加柴胡;中满者,去甘草;咳甚者,去人参;口咽干者,加干葛;汗少者,黄芪减0.5克;心下痞者,少加黄连。

秋燥

生血润肤饮

【来源】《医学正传》卷二。

【异名】生血润燥饮(《医学六要·治法汇》卷四)。

【功用】生血润肤。

【主治】燥症。皮肤拆裂,手足枯燥,搔之血出。

【组成】川归身(酒洗)、生地黄、熟地黄(酒洗)、黄芪(蜜炙)各3克,天门冬4.5克,麦门冬(去心)3克,五味子9粒、片芩(去朽,酒洗)1.5克,栝楼仁5克,桃仁泥1.5克,酒红花0.3克,升麻0.6克。

【用法】上药细切,只作1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温服。

【加减】如大便结燥,加麻仁、郁李仁各3克。

润燥攻下汤

【来源】《六因条辨》。

【功用】润燥通便。

【主治】秋燥,热结在腑,昏谵妄笑,斑色紫黑,便闭腹胀,频转矢气,舌黑者。

【组成】生首乌、鲜生地、鲜石斛、大黄、元明粉、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附注】方中首乌、生地、石斛、甘草保养真阴;兼用大黄、元明粉攻涤热邪。配合成方,既能养阴增液,又能逐邪通腑。所以秋燥阴亏津伤,热结在腑者,可以用之。

宁嗽丸

【来源】《饲鹤亭集方》。

【功用】疏风清热,消痰止咳。

【主治】风热咳嗽,痰多色黄,口干咽燥者。

【组成】南沙参、桑叶、杏仁、茯苓、川贝、姜夏、前胡薄荷各60克,苏子45克,橘红30克,薏苡仁90克,炙草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用川石斛30克,生谷芽60克煎汤法丸。每服9~12克,以淡姜汤送服。

清金降火汤

【来源】《古今医鉴》卷四。

【功用】清肺泻火,止咳化痰。

【主治】肺胃火旺,咳嗽痰黄。

【组成】陈皮4.5克,半夏(泡)3克,茯苓3克,桔梗3克,枳壳(麸炒)3克,贝母(去心)3克,前胡3克,杏仁(去皮、尖)4.5克,黄芩(炒)3克,石膏3克,瓜蒌仁3克,甘草(炙)0.9克。

【用法】上药锉1剂。加生姜3片,水煎,空腹临卧服。

清肺泄热饮

【来源】《六因条辨》卷中。

【功用】清肺泄热。

【主治】秋燥发热,汗出,咳痰不爽,鼻衄口干。

【组成】沙参、花粉、地骨皮、知母、甜杏仁、玉竹、玄参、甘草、连翘、枇杷叶、西瓜翠衣各等分。

【用法】上药用水煎服。

沙参麦冬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功用】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主治】燥伤肺胃阴分,津液亏损,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黏,或发热,脉细数,舌红少苔者。

【组成】沙参9克,玉竹6克,生甘草3克,冬桑叶4.5克,麦冬9克,生扁豆4.5克,花粉4.5克。

【用法】上药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每日服2次。

【加减】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9克。

新加翘荷汤

【来源】《秋瘟证治要略》。

【功用】辛散风热,降火解毒。

【主治】秋瘟症,燥夹伏热化火,咳嗽,耳鸣耳赤,龈肿咽痛。

【组成】连翘9克,薄荷梗、蝉衣、苦丁茶、栀皮、绿豆衣、射干各4.5克,玄参9克,桔梗1.5克,苦杏仁9克,马勃3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服。

瘟疫

二黄汤

【来源】《医学正传》卷二引东垣方。

【功用】泻实火,解热毒。

【主治】上焦火盛,头面肿大,目赤肿痛,心胸烦热,咽喉、口舌火盛及生疮毒等证。

【组成】黄芩(酒制炒)、黄连(酒制炒)、生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药细切。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温服,徐徐呷之。如未退,用鼠粘子不拘多少,水煎,入芒硝等分,食后时时少与。如未已,只服前药,取大便通利,病邪退则停服。

【加减】阳明口渴,加石膏、干葛;少阳口渴,加瓜蒌根;阳明引经,加升麻、芍药、葛根、甘草;太阳引经,加甘草、荆芥、防风;头痛,加酒芩;身痛,加羌活、桂枝、防风、芍药。

十神汤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主治】时气瘟疫,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咳嗽,鼻塞声重及风寒湿痹等。

【组成】川芎、甘草(炙)、麻黄(去根、节)、升麻各120克,干葛420克,赤芍药、白芷、陈皮(去瓤)、紫苏(去粗梗)、香附子(杵去毛)各12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加减】如发热头痛,加连须葱白三茎;中满气实,加枳壳数片。

八宝红灵丹

【来源】《痧证汇要》卷一。

【异名】绛雪(《随息居霍乱论》卷四)、八宝红灵散(《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红灵丹(《湿温时疫治疗法》)。

【主治】霍乱痧胀,吐泻腹痛,肢冷脉伏,神志昏迷,或温病时疫,或暑月受热,或不服水土,头昏眼黑,恶心欲吐;以及目赤,喉痹,肿毒,跌打损伤,蝎螫蛇咬。

【组成】朱砂30克(水飞),明雄黄18克,真麝香9克,冰片9克,硼砂18克,礞石12克,牙硝7.5克,小真金箔50张。

【用法】上药各研极细,再研匀,瓷瓶密贮。内服每用0.15~0.3克,凉开水送下,小儿减半;外用吹喉、点眼每用0.15克;治肿毒酌量,用醋调敷。

玉泉散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异名】一六甘露散(《景岳全书》卷五十一)、六一甘露散(《会约医镜》卷十二)。

【功用】清热除烦。

【主治】阳明内热,烦渴头痛,二便闭结,瘟疫斑黄,及热痰喘嗽。

【组成】石膏180克(生用),粉甘草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极细末。每服3~9克,新汲水或热汤或人参汤调下。

【加减】此方加朱砂9克亦妙。

大青消毒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三引《删繁方》。

【主治】外感时行疫毒,发热7日不退者。

【组成】大青叶12克,香豉9克(熬,绵裹),干葛、栀子各12克,生干地黄9克(切),芒硝90克。

【用法】上药细切。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下芒硝,分3服。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芜荑、热面、酒、蒜等物。

碧雪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功用】清热解毒,泻火利咽。

【主治】脏腑积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或喉闭壅塞,水浆不下;天行时疫,发狂昏愦。

【组成】芒硝、青黛、石膏(煅过,研,飞)、寒水石(研,飞)朴硝、硝石、甘草、马牙硝各等分。

【用法】先将甘草煎汤400毫升,去滓,入诸药再煎,边煎边搅,使诸药消融,再入青黛和匀;倾入砂盆内,候冷结凝成霜,研为细末。每用少许含化,咽津,不拘时候。如喉闭壅塞不能吞咽者,即吹药入喉,频用。

避瘟丸

【来源】《医方简义》卷三。

【功用】解毒辟秽,预防瘟疫。

【组成】雄黄(好者)、鬼箭羽、丹参、赤小豆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丸,空腹时用温汤送下。

【附注】方中雄黄能解毒杀虫辟秽;鬼箭羽可治恶疰心痛,有破血之功;丹参活血;赤小豆解毒渗湿。四药合用,解毒之力尤强,故可避瘟。

避瘟丹

【来源】《医方易简》卷四。

【功用】预防瘟疫。

【组成】乳香、苍术、细辛、甘松、川芎、降香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枣肉为丸,如芡实大。遇瘟疫大作之时,家中各处焚之。

治疫清凉散

【来源】《医学心悟》卷三。

【主治】疫疠邪并于里,腹胀满闷,谵语发狂,唇焦口渴者。

【组成】秦艽、赤芍、知母、贝母、连翘各3克,荷叶2克,丹参15克,柴胡4.5克,人中黄6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服。

【加减】伤食胸满,加麦芽、山楂、萝卜子、陈皮;胁下痞,加鳖甲、枳壳;昏愦谵语,加黄连;热甚大渴能消水者,加石膏、天花粉、人参;便闭不通,胸中胀痛者,加大黄;虚人自汗多,倍加人参;津液枯少,更加麦冬、生地。

【禁忌】时行寒疾忌用。

屠苏酒

【来源】《肘后方》卷八。

【功用】预防瘟疫。

【组成】大黄37.5克,川椒37.5克,白术22克,桂心22克,桔梗30克,乌头7.5克,菝葜15克(一方有防风24克)。

【用法】上药细切,以绢囊包贮,十二月晦日正中时悬至井中至泥,正月朔旦取药,置酒中,煮数沸,先从小量饮起,多少不拘。

雄黄散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九。

【功用】预防瘟疫。

【组成】雄黄150克,朱砂(一作赤术)、菖蒲、鬼臼各60克。

【用法】上药四味,研末过筛。每用少许,涂五心、额上、鼻、人中及耳门。

桂枝黄芩汤

【来源】《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卷六。

【主治】风疫。脉浮数而不弱,头项痛,腰脊痛,发热恶风。

【组成】桂枝(去皮)、芍药、黄芩各15克,甘草(炙)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痢疾

木香散

【来源】《普济本事方》卷四。

【主治】诸痢。

【组成】木香15克(用黄连15克,各锉,同炒),甘草30克,(炙),罂粟壳15克(生姜15克,打碎同炒)。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加麝香少许研匀。每次6克,用陈米饮送下。

二宜汤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主治】冒暑饮凉,冷热不调,泄泻口渴,心腹烦闷,及痢下赤白,腹痛后重。

【组成】桂心2.2千克,干姜(砂炒)2千克,甘草(砂炒)1.5千克,杏仁(去皮、尖,砂炒)2.2千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3克,开水调服。如伤暑烦渴,新水调下,不拘时候。

七味散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主治】久痢不愈。

【组成】黄连60克,龙骨、赤石脂、厚朴各15克,乌梅肉15克,甘草7.5克,阿胶22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5克,小儿1克,每日服2次,浆水送下。

无忧散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校正时贤胎前十八论治》。

【异名】保产无忧散(《校注妇人良方》卷十六)。

【主治】妊娠忧喜无常,食物不节,玩饱便卧致胞胎肥厚,根蒂坚牢,行动艰难,临产难生者。

【组成】当归(去芦,酒浸)、川芎、白芍药各9克,木香(不见火)、甘草(炙)各4.5克,枳壳、乳香(别研)各9克,血余炭(以猪心血和之)4.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一日2次。妊娠八月时服,则易生。

龙骨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

【功用】固涩止痢,清热燥湿。

【主治】小儿湿热痢疾,延久不止,腹痛,里急后重,舌苔白腻罩黄。

【组成】白龙骨7.5克,胡粉9克(炒微黄),黄连7.5克(去须,微炒),黄柏7.5克(微炙,锉),诃子7.5克(煨,用皮),白矾15克(烧令汁尽),干姜15克(锉,微炒),当归15克(锉,微炒),木香7.5克。

【用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5丸,以粥饮下,每日4服。

【附注】方中白龙骨收敛固涩为君;诃子、枯矾、胡粉涩肠止泻,黄连、黄柏清热燥湿为臣;干姜温中止血,木香调气导滞,当归和血止痛为佐。配合成方,既能固涩止痢,又有清热燥湿的功效。方中胡粉即铅粉,有毒,不宜多服、久服。

同类推荐
  • 张院士趣谈整形与美容

    张院士趣谈整形与美容

    本书由德高望重的整形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张涤生教授亲笔撰写。张院士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以轻松、活泼、通俗、风趣的笔调,介绍了现代整形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叙述了多种常见畸形的原因和整形矫治的手术方法,展示了珍藏多年典型的整形病例图片。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可作为城乡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现代整形与美容医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亦可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阅读参考。 相信,不论您以何种心态阅读这本书,透过书中的文字和图片,它都能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 现代临床内科护理进展集萃

    现代临床内科护理进展集萃

    本书共分八个部分,详尽介绍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肾脏系统、心脏、神经系统、外科、妇产科以及儿科等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方法以及如何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指导等内容。
  • 眼科专家谈眼病防治

    眼科专家谈眼病防治

    本书介绍了常见的眼科疾病的诊断与简单的治疗措施。并针对患者的疑问,请专家逐一解答,约有300条用眼、护眼、眼病防治等方面的专家答疑。
  •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河北省沧州市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涌现出神医扁鹊、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等杏林巨擘,特别是中西医结合先驱张锡纯,其专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至今在医学界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和深远影响。
  • 感悟医途

    感悟医途

    本书主要探讨了医患最为关心的纠纷问题,根据医院管理经验提出了解决医患矛盾的办法。
热门推荐
  • 仙恕

    仙恕

    一个穿越的屌丝,一副资质低下的身体一颗不甘平庸的心,一位生死相依的红颜知己一众同甘共苦的亲人兄弟,一次不知是福是祸的奇遇
  • 绝世毒尊

    绝世毒尊

    玄真大陆,中原之上九派之中毒门落寞,八派统治中原,原本平静的湖面,却因为天降绿雷而落下一个百毒不侵之人,他吸收毒门法决,凭借体内回天宝塔在玄真大陆混的风生水起。他谨遵师傅遗愿,将毒门重新建立,在天地一方,更拥有了自己的领域。
  • 天弑穹

    天弑穹

    荒芜大陆,浩瀚无垠。万族林立,争其顶峰。凶兽戾禽,散落四方。这边天地,动乱不断,谁能主宰?少年木枫,在这片天地,展开了一段热血传奇之路。
  • 红缨枪

    红缨枪

    《红缨枪》系根据抗日老战士的回忆、民间传说和历史记载写成,许多故事鲜为人知,口口相传,历久不衰。红缨枪是中国抗日儿童团的唯一标志物,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儿童团以红缨枪为主要武器,与敌、伪、顽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其间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在世界战争史上,中国的抗日儿童团是唯一有组织、有领导的抗战组织,组织者和领导者就是中国共产党。《红缨枪》以罗荣桓率领的115师,在沂蒙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为大背景,儿童团员在游击队沙指导员的带领下,与日本帝国主义者及土、伪、顽展开了英勇不屈的斗争,直到抗日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作者qq:44688413
  • 喜相逢

    喜相逢

    自从大理寺少卿纪大人上任之后,江月不得不每日提醒自己——不要惹纪大人!千万不要惹纪大人!“大人,您不觉得卑职还不错?”“嗯,比衙门口那两个石狮子强一点——能跑,会跳!”女扮男装小官差VS高岭之花纪大人!
  • 通关基地

    通关基地

    穿梭万千位面,掠夺无数资源!打通任务关卡,获得非凡能力,纵横宇宙星空,登上无上王者之位!
  • 论言殇

    论言殇

    世间万物之庞大,仅存的生命体分为三界,仙妖两界一直以不知名的原因,将彼此视为宿敌,每过十年都会发动战争,每次都死伤惨重。又是一个十年,新任妖王与仙王再次大战,当时,仙界天空紫雾盘绕,新妖王率领军队,背负祖先的世代命令,一场大战即将开始....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裂天至尊

    裂天至尊

    萧名重症病危,穿越到万界大陆的一个废物身上,背负原主仇恨、家难,以渺小之力应对各种危机各种劫杀,以个人智慧、气运掀开武道大世界一角,挑战各路武道高手,斩杀邪魔妖怪,展开一条史无前例的巅峰之路。武道通神灵,武道破虚空,武道杀神弑仙,武道逆天伐天,武道之极,宇宙之极!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