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9100000012

第12章 内科(6)

清宫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功用】清心解毒,养阴生津。

【主治】温病,邪陷心包,发热,神昏谵语者。

【组成】玄参心9克,莲子心1.5克,竹叶卷心6克,连翘心6克,犀角尖(磨,冲)6克,连心麦冬9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痰热盛,加竹沥、梨汁各25毫升;咯痰不清,加瓜蒌皮4.5克;热毒盛,加金汁、人中黄;渐欲神昏,加银花9克,荷叶6克,石菖蒲3克。

【附注】本方所治属太阴温病。方中犀角、玄参清心解毒养阴为君;连翘、竹叶卷心以清心热为臣;莲子心、连心麦冬补养心肾之阴,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成清热养阴之功。

湿温

二加减正气散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功用】芳香化湿,宣通经络。

【主治】湿郁三焦,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身体疼痛,舌苔白,脉象模糊者。

【组成】藿香梗9克,广皮6克,厚朴6克,茯苓皮9克,木防己9克,大豆黄卷6克,川通草4.5克,薏苡仁9克。

【用法】上药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2次服。

【附注】方中藿香梗、厚朴、陈皮化中焦之湿;防己、薏苡仁宣通经络之湿;豆卷、通草利湿淡渗,使邪从小便而去。且利小便又有实大便之效。

三仁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功用】清热利湿,宣畅湿浊。

【主治】湿温初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胴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

【组成】杏仁15克,飞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8克,半夏15克。

【用法】上药用甘澜水2升,煮取750毫升,每日3服。

【附注】方用杏仁宣通上焦肺气,使气化有助于湿化;白蔻仁开发中焦湿滞,化浊宣中;薏苡仁益脾渗湿,使湿热从下而去;三药为主,故名“三仁”。辅以半夏、厚朴除湿消痞,行气散满;通草、滑石、竹叶清利湿热。诸药合用,共成宣上、畅中、渗下之剂,而有清热利湿,宣畅湿浊之功。

人参泻心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主治】上焦湿热未消,里虚内陷,神识如蒙,舌滑脉缓者。

【组成】人参6克,干姜6克,黄连4.5克,黄芩4.5克,枳实3克,生白芍6克。

【用法】上药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2次服,再煮200毫升服。

三香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主治】湿热受自口鼻,由募原直走中道,不饥不食,机窍不灵者。

【组成】栝楼皮9克,桔梗9克,黑山栀6克,枳壳6克,郁金6克,香豉6克,降香末9克。

【用法】上药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2次温服。

四味枳实散

【来源】《医学入门》卷七。

【主治】肝气不足,两胁疼痛。

【组成】枳实30克,人参、川芎、芍药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6克,以生姜、大枣汤调服。

三加减正气散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主治】湿浊郁滞,气机不宣,脘闷,苔黄。

【组成】藿香9克(连梗叶),茯苓皮9克,厚朴6克,广皮4.5克,杏仁9克,滑石15克。

【用法】上药用水1升,煮取500毫升,分2次服。

白虎加苍术汤

【来源】《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功用】清热祛湿。

【主治】湿温病,身热胸痞,多汗,舌红苔白腻。现用于风湿热、夏季热等。

【组成】知母180克,甘草60克(炙),石膏500克,苍术90克,粳米90克。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15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

栀子解郁汤

【来源】《医醇剩义》卷三。

【主治】风热内郁,胸脘烦闷,心神焦躁。

【组成】黑山栀6克,瓜蒌果1个(切),连翘6克,薄荷3克,葛根6克,苏梗4.5克,豆豉10克,郁金6克,淡竹叶20张,白茅根15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服。

茯苓皮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功用】利湿分消。

【主治】湿温,吸受秽湿,三焦分布,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利。神识昏迷,舌白,渴不多饮,用芳香通神利窍之安宫牛黄丸后,湿浊内阻者。

【组成】茯苓皮15克,生薏苡仁15克,猪苓9克,大腹皮9克,白通草9克,淡竹叶6克。

【用法】上药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3次服。

杏仁芥子汤

【来源】《温病指南》卷下。

【主治】湿温盘结气分,神昏谵语,舌苔黄腻者。

【组成】杏仁9克,白芥子4.5克,木通4.5克,黄连2.4克(以姜水炒),连翘6克(以盐水炒),栀子4.5克,滑石9克,芦根4.5克,竹叶3克,云苓9克,半夏6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服。

香附旋复花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

【主治】伏暑、湿温,胁痛,或咳或不咳,无寒,但潮热,或竟寒热如疟状。

【组成】生香附9克,旋复花(绢包)9克,苏子9克,广皮6克,半夏15克,茯苓块9克,薏苡仁15克。

【用法】上药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2次温服。

枳桔栀豉汤

【来源】《湿温时疫治疗法》。

【主治】湿温时疫,热重于湿,兼受风邪而发者。

【组成】生枳壳3~5克,焦山栀6~9克,苏薄荷2.4~3克,苦桔梗3~4.5克,淡豆豉6~9克,青连翘6~9克,青子芩3~4.5克,生甘草1.2~1.8克,西茵陈6~9克,贯众6~9克,鲜竹叶30片。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连朴饮

【来源】《霍乱论》卷下。

【功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湿热蕴伏,霍乱吐利,胸脘痞闷,口渴心烦,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现用于肠伤寒,急性胃肠炎属于湿热并重者。

【组成】制厚朴6克,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各3克,香豉(炒)、焦山栀各9克,芦根6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温服。

【附注】方中黄连清热燥湿,厚朴理气化湿,均为君药;焦栀、香豉清郁热,除烦闷,芦根清热生津,均为臣药;石菖蒲芳香化浊,制半夏化湿和中,均为佐使药。诸药相伍,共奏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之效。

宣清导浊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

【功用】宣泄湿浊,通利二便。

【主治】湿温久羁,三焦弥漫,神志轻度昏迷,少腹硬满,大便不通,小便赤少,舌苔浊腻,脉象实者。

【组成】猪苓15克,茯苓15克,寒水石18克,晚蚕沙12克,皂荚子9克(去皮)。

【用法】上药用水1升,煮成400毫升,分2次服。以大便通利为度。

暑温

杏仁宣郁汤

【来源】《暑病症治要略》。

【功用】清热化湿,宣气开郁。

【主治】伏暑在上焦,内迫气分,舌白烦渴,心中胀闷,小便短赤。

【组成】苦杏仁6克,广郁金6克,滑石9克,黄芩4.5克,半夏3克,橘红3克,栝楼皮4.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芦根清肺饮

【来源】《暑病症治要略》。

【功用】祛暑化湿,清肺生津。

【主治】暑湿伤肺,面色淡黄,头身重痛,胸闷,身热汗出,心烦口渴,咳嗽黄痰,喘急,舌苔糙腻、脉浮弦细濡。

【组成】鲜芦根60克,鲜冬瓜皮15克,茯苓9克,通草3克,大豆卷9克,滑石12克,生桑皮6克,黄芩3克,栝楼皮4.5克,生薏苡仁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硫磺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四十。

【异名】如神丸(《普济方》卷四十四)。

【主治】偏头痛;中暑。

【组成】硫磺30克,硝石30克。

【用法】上药同研,入铫子内熔化,候冷取出,更入石膏末30克,又同研令细,用软粳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次用温水送服5丸,频服之。

【附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普济方》卷四十四补。

椒梅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

【功用】驱蛔,祛暑。

【主治】暑邪深入厥阴。舌灰,消渴,心下板实,呕恶吐蛔,寒热,下痢血水,甚至声音不出,上下格拒者。

【组成】黄连6克,黄芩6克,干姜6克,白芍(生)9克,川椒(炒黑)9克,乌梅(去核)9克,人参6克,枳实4.5克,半夏6克。

【用法】上药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3次服。

【附注】本方由仲景乌梅丸化裁而成。方中川椒、乌梅、黄连三味极辛、极酸、极苦之品,为驱蛔杀虫之主药;配黄芩助黄连以祛暑邪;干姜助川椒以驱蛔,并能温脾胃以实土;土败木乘,故以白芍以柔肝,人参以补虚;心下板实,故用枳实以破气消痞;呕恶吐蛔,故用半夏以降逆止呕。诸药合用,共奏驱蛔祛暑之功。

黄龙丸

【来源】《丹溪心法》卷一。

【主治】一切暑毒。

【组成】雄黄15克,硫磺、硝石各30克,滑石明矾各15克,好面12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以白汤送服。

清络饮加甘桔甜杏仁麦冬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功用】清肺热,利肺气,保肺阴。

【主治】手太阴暑湿,但咳无痰,咳声清高者。

【组成】鲜荷叶边6克,鲜银花6克,西瓜翠衣6克,鲜扁豆花1枝,丝瓜皮6克,鲜竹叶心6克,甘草3克,桔梗6克,甜杏仁6克,麦冬9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芳香逐秽汤

【来源】《暑病症治要略》。

【功用】清凉涤暑,芳香逐秽。

【主治】暑夹秽恶,伤于三焦气分,面垢,头胀痛,身热汗少,烦渴胸闷,腹痞哕逆,腹痛,便赤短少,舌黄糙腻而燥,脉滞涩。

【组成】广藿香、全青蒿、佩兰各4.5克,白蔻仁2.4克,薄荷3克,苦杏仁9克,广郁金6克,扁豆花4.5克,金银花6克,西瓜翠衣9克,荷花瓣2朵。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三才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

【主治】暑温日久,寝卧不安,不思饮食,元气阴液两伤者。

【组成】人参9克,天冬6克,干地黄15克。

【用法】上药用水1升,浓煎400毫升,分2次温服。

【加减】欲复阴者,加麦冬、五味子;欲复阳者,加茯苓、炙甘草。

中暑

泼火散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三。

【主治】中暑烦躁发渴,口苦舌干,头痛恶心,不思饮食;又治血痢、妇人热崩。

【组成】青橘皮(去白)、赤芍药、黄连(去须)、地榆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3克,浆水调下;热泻,用冷水调下,不拘时候。

【加减】如蓄热,迫血妄行,加甘草等分。

三石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功用】清热利湿,宣通三焦。

【主治】暑湿弥漫三焦,邪在气分,身热汗出,面赤耳聋,胸脘痞闷,下痢稀水,小便短赤,咳嗽带血。不甚渴饮,舌质红,苔黄滑,脉滑数。

【组成】飞滑石9克,生石膏15克,寒水石9克,杏仁9克,竹茹6克(炒),银花9克(花露更妙),金汁30毫升(冲),白通草6克。

【用法】用清水1升,煎成400毫升,分2次温服。

【附注】方中杏仁宣开上焦肺气,石膏、寒水石、竹茹清中焦之热,滑石、通草利下焦湿热,银花、金汁涤暑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宣通三焦之功。

抱龙丸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主治】风壅痰实,头目昏眩,胸膈烦闷,心神不宁,恍惚惊悸,痰涎壅塞;及中暑烦渴,阳毒狂躁。

【组成】雄黄(研飞)120克,白石英(研飞)、生犀角、麝香(研)、朱砂(研飞)各30克,藿香叶60克,天南星(牛胆制)500克,牛黄(研)15克,阿胶(碎,炒如珠)90克,金箔(研)、银箔(研)各50片。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入已研药令匀,用温汤调和为丸,如鸡头子大。每服1丸,食后用新水化破,入盐少许送服。

飞龙夺命丹

【来源】《青囊秘传》。

【主治】痧胀腹痛,霍乱转筋,厥冷脉伏,神昏;温暑瘴疫,头晕痞胀,瞀乱昏狂,或卒倒舌强,遗溺不语,身热瘈疭,宛如中风;或时症逆传,神迷狂谵;小儿惊痫,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症。

【组成】犀黄6克,辰砂(飞)60克,麻黄(去节)12克,人中黄24克,麝香9克,腰黄30克,月石9克,青黛(飞)15克,珍珠9克,蟾酥4.5克,明矾1.5克,银消4.5克,冰片12克,牙皂9克,灯芯草炭30克,真金箔300张。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装入瓷瓶中,封固勿令泄气,每瓶0.3克。每用少许吹鼻取嚏,重者可用凉开水调服0.3克,小儿减半。

【禁忌】孕妇忌服。

三香散

【来源】《痧胀玉衡》卷下。

【主治】过饮冷水,痧不愈者。

【组成】木香、沉香、檀香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1.5克,用砂仁汤微冷送下。

二气丹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主治】伏暑、伤冷,二气交错,中脘痞闷,或头痛恶心。

【组成】硝石、硫磺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以文武火炒呈鹅黄色,再研细,用糯米糊调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丸,新汲水送下,不拘时候。

急救绿豆丸

【来源】《痘疹会通》。

【功用】清热解暑,生津利尿。

【主治】夏月中暑受热,霍乱吐泻,腹痛转筋,痢疾。

【组成】绿豆250克,车前子、大麦冬、灯芯草、甘草各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滴水调和为丸,如绿豆大,朱砂15克为衣。每服3克,温茶送下。

同类推荐
  • 常见疾病首选药物方略

    常见疾病首选药物方略

    作者根据多年临床工作的实践和体会,总结出治疗常见病的一些首选用药经验,找准每个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情况,确定首选药物的理论根据,进行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实现科学、合理、安全的用药原则。
  • 本草纲目(中华国学经典)

    本草纲目(中华国学经典)

    《本草纲目》被世界人民誉为“东方药方巨典”。《本草纲目》内容丰富,知识广博,不仅对古代人民的医疗、保健有很大的影响,对现代人认识和了解药物、加强养生保健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选本以药材的便利性和实用性为出发点,编选了一些觉的药方和常用药物,以便广大读者更好的阅读、理解和使用。
  • 疼痛护理手册

    疼痛护理手册

    《疼痛护理手册》共分五篇,主要涵盖了疼痛的概述、疼痛的治疗、疼痛常见疾病与护理、急性疼痛与护理、疼痛病房管理几方面。《疼痛护理手册》内容系统全面,语言简洁明了,实用性强,能为从事疼痛护理实践的护士提供理论依据,对疼痛临床护理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 黄帝内经(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黄帝内经(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黄帝内经》是一本将传统中华哲学思想与医学结合、融会贯通的奇书。它荟萃了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医疗之术、长寿之诀;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人体与四时季候关系的独特理解,以及人体各部互为应照的整体观念;清晰地描述了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正是这《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框架,也正是这《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黄帝内经》,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几乎成为中华民族抗拒死亡、抵御疾病、追求健康长寿的中国医学奠基性经典。它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作为医学理论之准绳,历久而不衰。
  • 神奇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神奇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神奇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主要内容分为绝代医宗、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章节。《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
热门推荐
  • 佛说阿遬达经

    佛说阿遬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代阵法

    古代阵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阵法》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丛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王忠强编著的《古代阵法》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中国古代阵法的产生及发展、春秋前十大古阵、几大古代重要阵法、古代历史传记以及传说中的阵法、古代阵法在古代军事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影响等内容。
  • 何为神

    何为神

    一个异类少年,生来就在这个世界,没有父母,不明自己,对这个世界恐惧,唯一可以依靠的,是名义上的爷爷。却不知为何,他们被人追杀,爷爷死亡,他,被迫跳崖。却在最后关头,他说,他不能死……不是不想死,而是,不能死……苍鹰,当以自信去搏击天空,当以心,去寻他自己的梦。============================================愿此书,伴我追梦路上。
  • 我曾爱你如尘埃

    我曾爱你如尘埃

    隐婚两年,换来的是丈夫的背叛,还有小三的登堂入室!丈夫对自己的冷漠和对小三的柔情,犹如云泥之别。原来他不是不爱,只是爱的不是她!她心碎,一夜的缠绵。她不停的逃,他游刃有余,将她玩弄于股掌之中!终有一天,梦境破碎,婚姻危在旦夕!顾挽澜歇斯底里,“为什么是我?”男人抿唇一笑,“怪你太惹火,睡了还想睡,这个瘾只有你能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马戏团表演

    马戏团表演

    猩红的眸子在铁笼的缝隙闪现,优雅的男子游走在纤细的钢丝,当天使生于地狱,当恶魔生于天堂,那个名为黑白的小小马戏团的团长,究竟是善亦或者恶?无论预言亦或者诅咒,不死的恶魔终将死去,命定之日的到来,究竟是此生的结束,亦或者来生的开始?当那一双眸子睁开,世界,不过是一场杂乱的马戏表演罢了……
  • 重生之都市帝星

    重生之都市帝星

    他,灵天域巅峰强者.但即便他的实力足以威胁各个宗门,却依旧被各大宗门联手袭杀。生命终止时,他引爆异火与敌人同归于尽,却没想到意外重生都市。这是天意?还是巧合?一个个谜团,如雾般向他袭来。龙魂?帝星?他的命运将如何?为红颜,世俗界,风起云涌,为兄弟,古武界,血雨腥风!那么大时代来临,封印破碎,他又该何去何从?那么我便做这世界的守护者,入侵,踏足者,杀无赦!
  • 羽落天涯

    羽落天涯

    一个被神的主宰惩罚来到神迹大陆的少年,一步步的走向成神,成神路上,朋友,爱人,兄弟,敌人,无一不缺,因为一个女孩被神界的来人杀死,让他更坚定了屠神的信心,在神界,屠主神,灭天神,无一不敢,“我毁灭了神界,人界?管我何事,?让我负责管理人界,滚!哪来那么多时间。”这是他对诸神说过的最后一句话,他心底真的是这么无情的吗?燃烧生命,恢复神界,消失不见,他,真的死了吗?其实他在一个地方,名叫天涯!
  • 无爱婚途

    无爱婚途

    她,不是一个好女人,抢自己好朋友的男朋友,和自己男友圈子里人在一起。他,不是一个好男人,为她抛弃了相恋八年的女朋友,为她和好友反目成仇。他们之间有爱情吗,没有。有的只是一个阴差阳错而来的孩子,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 重生之强横崛起

    重生之强横崛起

    重生,就要尽占先机!重生,就要横扫一切!重生,就要步步生奇!重生,就要强横崛起!极品丹药,绝世神兵,倾城美女,天材地宝,在这个神奇而又充满机遇的异世界里面,只要有足够的资本,这一切都将是你的……
  • 诛仙成魔录

    诛仙成魔录

    人说:“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佛说:“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我说:“干他!干他!干他!干他!干的他鼻血横流,干的他菊花爆开!干的他死去活来!干的他后悔活在这个世上!”我本善良,我欲成仙!奈何男人欺我,女人贱我!你们!逼我成魔!成魔!!!且看我如何驰骋!如何纵横!如何在成仙之路上杀身成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