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9100000012

第12章 内科(6)

清宫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功用】清心解毒,养阴生津。

【主治】温病,邪陷心包,发热,神昏谵语者。

【组成】玄参心9克,莲子心1.5克,竹叶卷心6克,连翘心6克,犀角尖(磨,冲)6克,连心麦冬9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痰热盛,加竹沥、梨汁各25毫升;咯痰不清,加瓜蒌皮4.5克;热毒盛,加金汁、人中黄;渐欲神昏,加银花9克,荷叶6克,石菖蒲3克。

【附注】本方所治属太阴温病。方中犀角、玄参清心解毒养阴为君;连翘、竹叶卷心以清心热为臣;莲子心、连心麦冬补养心肾之阴,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成清热养阴之功。

湿温

二加减正气散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功用】芳香化湿,宣通经络。

【主治】湿郁三焦,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身体疼痛,舌苔白,脉象模糊者。

【组成】藿香梗9克,广皮6克,厚朴6克,茯苓皮9克,木防己9克,大豆黄卷6克,川通草4.5克,薏苡仁9克。

【用法】上药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2次服。

【附注】方中藿香梗、厚朴、陈皮化中焦之湿;防己、薏苡仁宣通经络之湿;豆卷、通草利湿淡渗,使邪从小便而去。且利小便又有实大便之效。

三仁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功用】清热利湿,宣畅湿浊。

【主治】湿温初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胴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

【组成】杏仁15克,飞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8克,半夏15克。

【用法】上药用甘澜水2升,煮取750毫升,每日3服。

【附注】方用杏仁宣通上焦肺气,使气化有助于湿化;白蔻仁开发中焦湿滞,化浊宣中;薏苡仁益脾渗湿,使湿热从下而去;三药为主,故名“三仁”。辅以半夏、厚朴除湿消痞,行气散满;通草、滑石、竹叶清利湿热。诸药合用,共成宣上、畅中、渗下之剂,而有清热利湿,宣畅湿浊之功。

人参泻心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主治】上焦湿热未消,里虚内陷,神识如蒙,舌滑脉缓者。

【组成】人参6克,干姜6克,黄连4.5克,黄芩4.5克,枳实3克,生白芍6克。

【用法】上药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2次服,再煮200毫升服。

三香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主治】湿热受自口鼻,由募原直走中道,不饥不食,机窍不灵者。

【组成】栝楼皮9克,桔梗9克,黑山栀6克,枳壳6克,郁金6克,香豉6克,降香末9克。

【用法】上药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2次温服。

四味枳实散

【来源】《医学入门》卷七。

【主治】肝气不足,两胁疼痛。

【组成】枳实30克,人参、川芎、芍药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6克,以生姜、大枣汤调服。

三加减正气散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主治】湿浊郁滞,气机不宣,脘闷,苔黄。

【组成】藿香9克(连梗叶),茯苓皮9克,厚朴6克,广皮4.5克,杏仁9克,滑石15克。

【用法】上药用水1升,煮取500毫升,分2次服。

白虎加苍术汤

【来源】《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功用】清热祛湿。

【主治】湿温病,身热胸痞,多汗,舌红苔白腻。现用于风湿热、夏季热等。

【组成】知母180克,甘草60克(炙),石膏500克,苍术90克,粳米90克。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15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

栀子解郁汤

【来源】《医醇剩义》卷三。

【主治】风热内郁,胸脘烦闷,心神焦躁。

【组成】黑山栀6克,瓜蒌果1个(切),连翘6克,薄荷3克,葛根6克,苏梗4.5克,豆豉10克,郁金6克,淡竹叶20张,白茅根15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服。

茯苓皮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功用】利湿分消。

【主治】湿温,吸受秽湿,三焦分布,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利。神识昏迷,舌白,渴不多饮,用芳香通神利窍之安宫牛黄丸后,湿浊内阻者。

【组成】茯苓皮15克,生薏苡仁15克,猪苓9克,大腹皮9克,白通草9克,淡竹叶6克。

【用法】上药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3次服。

杏仁芥子汤

【来源】《温病指南》卷下。

【主治】湿温盘结气分,神昏谵语,舌苔黄腻者。

【组成】杏仁9克,白芥子4.5克,木通4.5克,黄连2.4克(以姜水炒),连翘6克(以盐水炒),栀子4.5克,滑石9克,芦根4.5克,竹叶3克,云苓9克,半夏6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服。

香附旋复花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

【主治】伏暑、湿温,胁痛,或咳或不咳,无寒,但潮热,或竟寒热如疟状。

【组成】生香附9克,旋复花(绢包)9克,苏子9克,广皮6克,半夏15克,茯苓块9克,薏苡仁15克。

【用法】上药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2次温服。

枳桔栀豉汤

【来源】《湿温时疫治疗法》。

【主治】湿温时疫,热重于湿,兼受风邪而发者。

【组成】生枳壳3~5克,焦山栀6~9克,苏薄荷2.4~3克,苦桔梗3~4.5克,淡豆豉6~9克,青连翘6~9克,青子芩3~4.5克,生甘草1.2~1.8克,西茵陈6~9克,贯众6~9克,鲜竹叶30片。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连朴饮

【来源】《霍乱论》卷下。

【功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湿热蕴伏,霍乱吐利,胸脘痞闷,口渴心烦,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现用于肠伤寒,急性胃肠炎属于湿热并重者。

【组成】制厚朴6克,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各3克,香豉(炒)、焦山栀各9克,芦根6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温服。

【附注】方中黄连清热燥湿,厚朴理气化湿,均为君药;焦栀、香豉清郁热,除烦闷,芦根清热生津,均为臣药;石菖蒲芳香化浊,制半夏化湿和中,均为佐使药。诸药相伍,共奏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之效。

宣清导浊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

【功用】宣泄湿浊,通利二便。

【主治】湿温久羁,三焦弥漫,神志轻度昏迷,少腹硬满,大便不通,小便赤少,舌苔浊腻,脉象实者。

【组成】猪苓15克,茯苓15克,寒水石18克,晚蚕沙12克,皂荚子9克(去皮)。

【用法】上药用水1升,煮成400毫升,分2次服。以大便通利为度。

暑温

杏仁宣郁汤

【来源】《暑病症治要略》。

【功用】清热化湿,宣气开郁。

【主治】伏暑在上焦,内迫气分,舌白烦渴,心中胀闷,小便短赤。

【组成】苦杏仁6克,广郁金6克,滑石9克,黄芩4.5克,半夏3克,橘红3克,栝楼皮4.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芦根清肺饮

【来源】《暑病症治要略》。

【功用】祛暑化湿,清肺生津。

【主治】暑湿伤肺,面色淡黄,头身重痛,胸闷,身热汗出,心烦口渴,咳嗽黄痰,喘急,舌苔糙腻、脉浮弦细濡。

【组成】鲜芦根60克,鲜冬瓜皮15克,茯苓9克,通草3克,大豆卷9克,滑石12克,生桑皮6克,黄芩3克,栝楼皮4.5克,生薏苡仁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硫磺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四十。

【异名】如神丸(《普济方》卷四十四)。

【主治】偏头痛;中暑。

【组成】硫磺30克,硝石30克。

【用法】上药同研,入铫子内熔化,候冷取出,更入石膏末30克,又同研令细,用软粳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次用温水送服5丸,频服之。

【附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普济方》卷四十四补。

椒梅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

【功用】驱蛔,祛暑。

【主治】暑邪深入厥阴。舌灰,消渴,心下板实,呕恶吐蛔,寒热,下痢血水,甚至声音不出,上下格拒者。

【组成】黄连6克,黄芩6克,干姜6克,白芍(生)9克,川椒(炒黑)9克,乌梅(去核)9克,人参6克,枳实4.5克,半夏6克。

【用法】上药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3次服。

【附注】本方由仲景乌梅丸化裁而成。方中川椒、乌梅、黄连三味极辛、极酸、极苦之品,为驱蛔杀虫之主药;配黄芩助黄连以祛暑邪;干姜助川椒以驱蛔,并能温脾胃以实土;土败木乘,故以白芍以柔肝,人参以补虚;心下板实,故用枳实以破气消痞;呕恶吐蛔,故用半夏以降逆止呕。诸药合用,共奏驱蛔祛暑之功。

黄龙丸

【来源】《丹溪心法》卷一。

【主治】一切暑毒。

【组成】雄黄15克,硫磺、硝石各30克,滑石明矾各15克,好面12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以白汤送服。

清络饮加甘桔甜杏仁麦冬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功用】清肺热,利肺气,保肺阴。

【主治】手太阴暑湿,但咳无痰,咳声清高者。

【组成】鲜荷叶边6克,鲜银花6克,西瓜翠衣6克,鲜扁豆花1枝,丝瓜皮6克,鲜竹叶心6克,甘草3克,桔梗6克,甜杏仁6克,麦冬9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芳香逐秽汤

【来源】《暑病症治要略》。

【功用】清凉涤暑,芳香逐秽。

【主治】暑夹秽恶,伤于三焦气分,面垢,头胀痛,身热汗少,烦渴胸闷,腹痞哕逆,腹痛,便赤短少,舌黄糙腻而燥,脉滞涩。

【组成】广藿香、全青蒿、佩兰各4.5克,白蔻仁2.4克,薄荷3克,苦杏仁9克,广郁金6克,扁豆花4.5克,金银花6克,西瓜翠衣9克,荷花瓣2朵。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三才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

【主治】暑温日久,寝卧不安,不思饮食,元气阴液两伤者。

【组成】人参9克,天冬6克,干地黄15克。

【用法】上药用水1升,浓煎400毫升,分2次温服。

【加减】欲复阴者,加麦冬、五味子;欲复阳者,加茯苓、炙甘草。

中暑

泼火散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三。

【主治】中暑烦躁发渴,口苦舌干,头痛恶心,不思饮食;又治血痢、妇人热崩。

【组成】青橘皮(去白)、赤芍药、黄连(去须)、地榆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3克,浆水调下;热泻,用冷水调下,不拘时候。

【加减】如蓄热,迫血妄行,加甘草等分。

三石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功用】清热利湿,宣通三焦。

【主治】暑湿弥漫三焦,邪在气分,身热汗出,面赤耳聋,胸脘痞闷,下痢稀水,小便短赤,咳嗽带血。不甚渴饮,舌质红,苔黄滑,脉滑数。

【组成】飞滑石9克,生石膏15克,寒水石9克,杏仁9克,竹茹6克(炒),银花9克(花露更妙),金汁30毫升(冲),白通草6克。

【用法】用清水1升,煎成400毫升,分2次温服。

【附注】方中杏仁宣开上焦肺气,石膏、寒水石、竹茹清中焦之热,滑石、通草利下焦湿热,银花、金汁涤暑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宣通三焦之功。

抱龙丸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主治】风壅痰实,头目昏眩,胸膈烦闷,心神不宁,恍惚惊悸,痰涎壅塞;及中暑烦渴,阳毒狂躁。

【组成】雄黄(研飞)120克,白石英(研飞)、生犀角、麝香(研)、朱砂(研飞)各30克,藿香叶60克,天南星(牛胆制)500克,牛黄(研)15克,阿胶(碎,炒如珠)90克,金箔(研)、银箔(研)各50片。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入已研药令匀,用温汤调和为丸,如鸡头子大。每服1丸,食后用新水化破,入盐少许送服。

飞龙夺命丹

【来源】《青囊秘传》。

【主治】痧胀腹痛,霍乱转筋,厥冷脉伏,神昏;温暑瘴疫,头晕痞胀,瞀乱昏狂,或卒倒舌强,遗溺不语,身热瘈疭,宛如中风;或时症逆传,神迷狂谵;小儿惊痫,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症。

【组成】犀黄6克,辰砂(飞)60克,麻黄(去节)12克,人中黄24克,麝香9克,腰黄30克,月石9克,青黛(飞)15克,珍珠9克,蟾酥4.5克,明矾1.5克,银消4.5克,冰片12克,牙皂9克,灯芯草炭30克,真金箔300张。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装入瓷瓶中,封固勿令泄气,每瓶0.3克。每用少许吹鼻取嚏,重者可用凉开水调服0.3克,小儿减半。

【禁忌】孕妇忌服。

三香散

【来源】《痧胀玉衡》卷下。

【主治】过饮冷水,痧不愈者。

【组成】木香、沉香、檀香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1.5克,用砂仁汤微冷送下。

二气丹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主治】伏暑、伤冷,二气交错,中脘痞闷,或头痛恶心。

【组成】硝石、硫磺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以文武火炒呈鹅黄色,再研细,用糯米糊调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丸,新汲水送下,不拘时候。

急救绿豆丸

【来源】《痘疹会通》。

【功用】清热解暑,生津利尿。

【主治】夏月中暑受热,霍乱吐泻,腹痛转筋,痢疾。

【组成】绿豆250克,车前子、大麦冬、灯芯草、甘草各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滴水调和为丸,如绿豆大,朱砂15克为衣。每服3克,温茶送下。

同类推荐
  • CCU手册

    CCU手册

    CCU医务人员面对的是危重心脏病患者,承担着比其他心内科医务人员更大的责任和更繁重的工作,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一肩挑,是一项高风险但却是有成就感的工作。如何合理利用CCU资源?如何培养合格的CCU医务人员?如何保障CCU舒适、安静的环境?如何做好宣教和沟通工作?如何管理和使用好CCU的相关仪器设备?如何解读各种信息和参数?如何高效、有序地按照诊疗规范开展工作?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书主要论及CCU的环境支撑、CCU常见的相关问题、CCU常用的相关药物、CCU的常用操作技术和CCU收治常见疾病的监护治疗等。
  • 儿童骨与关节损伤

    儿童骨与关节损伤

    《儿童骨与关节损伤》全面涵盖了儿童骨关节损伤的特征与处理原则、儿童骨折的生物学与生物力学等内容。
  • 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男科疾病

    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男科疾病

    本书介绍了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少精症、无精症、精子活力降低、畸精症、血精症、尿精症、脓精症、死精症、精寒精薄、精液量减少症、无精液症、多精液症等内容。
  • 外科主治医师手册

    外科主治医师手册

    《外科主治医师手册》分五章共62节,着重阐述了重要外科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并同时注重介绍重要的外科诊疗新技术、新疗法。书中的每节内容在体例上分前沿学术综述、临床问题、建议阅读的书目和文献等几个部分。前沿学术综述重点介绍近年来基础理论和临床诊疗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临床问题采用问答的形式阐述临床上常见的问题,以使读者浏览时更易快捷地找到所需的信息;推荐阅读的书目和文献每节仅介绍一到两篇,这些文献都是相关领域中极具影响的学术论著,阅读这些著作一定会对读者有所裨益。另外,每节末还列出重要参考文献若干,大多数为近年的资料,可供读者做深入查阅。
  • 六脉玄机

    六脉玄机

    本书详细阐述了常见的27种脉象和凭脉断病、参考脉等内容;书中还选编了极具临床意义的典型医案。本书内容丰富,博古通今,写作手法“亦文亦医”,可读性强,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适于中医药院校师生阅读,也是中医临床医师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热门推荐
  • 百年银川

    百年银川

    本书一部内容丰富翔实、图文并茂的文化宝典,详细反映了老银川的街巷、集市、地名、民俗、民风、民居、民间典故、人文地理,书中蕴含着很多关于老银川的历史知识。
  • 爱情筹码:换你一年

    爱情筹码:换你一年

    某女再次归来,却带回一个男人!“喂,你救不救他!”某女指着一边昏迷的某个英俊男人。“那你卖不卖?”某男眉峰一挑,无视那个让某女担心的男人。“不卖!他,你救不救!”某女下巴一抬,女王姿态尽显。“不救,你,卖不卖!”“卖!说你买什么!”“买…你!”某男邪魅一笑,乖乖,鱼上钩了!
  • 穿越南洋,人类早安

    穿越南洋,人类早安

    此部书以中国历朝历代与南洋的交往,进一步阐述南海是中国无可争议的领海。通过中国与南洋的一些历史事件,从各个角度让读者认识到战争的危害性,并呼吁人类杜绝战争,维护和平。
  • 乾武至尊

    乾武至尊

    这是一个以武至上的世界,在这个叫做乾武大陆的大陆上,强者为尊,武道至尊。一个落魄的家族少年无意中得到一部无上法诀,从而走上修武之路,剑舞苍穹,俯瞰天下,终成一代武道至尊。
  • 乱世红颜:美人泪·情人劫

    乱世红颜:美人泪·情人劫

    《绝世红颜:美人泪·相思劫》姊妹篇,花朝节那日,她带回一个满身是伤的男人。他向她设下柔情陷阱,到最后又离她而去。她为他毅然逃婚、越悬崖、射猛虎、只求与他天涯海角不离不弃。情深如何?情薄如何?当穿云箭插进他的心口,当她跳下开满彼岸花的万丈悬崖,兄妹畸恋是否真能从此割断?她是乱世中的红颜,纵然天赋异禀,耗尽此生,依旧求不得、爱别离。预言、血咒构成的重重迷雾里,尽显人世沧桑。又一年的彼岸花开,妖冶似血,可有人来祭奠那一段触摸不得的旷世绝恋?
  • 误惹药尊:残颜女帝很妖娆

    误惹药尊:残颜女帝很妖娆

    女帝,不屑一切雄性之宫斗,同性之权谋,所以她只装着宠一人。奉天国史记载:奉天女帝燕清羽四岁登基,在位十一年,被一侍臣摄政长达八年,终被侍臣所害,帝死次日,帝异父庶姐登基称帝。——阴沟里翻船了!被毁了容貌,抛尸荒野,以蜡封喉!可她奉天女帝岂是这么容易死的!害她之人会统统复出血的代价!咦,那个一身药味清秀公子是谁?“公子,需要炉鼎吗?”她邪魅一笑。那温柔男子回眸:“想做我的炉鼎么?不,我需要一个暖炉……暖榻的人炉。”邪肆一笑间,万物苍生失色。——靠之,识人不明,又翻船?
  • 蝶恋花:梦起半落

    蝶恋花:梦起半落

    盘古开天辟地,将世界分为三层,上层仙境,仙人居住,无欲无求。中层灵界,生灵居住,好战好斗,灵力非凡。下层人间,七情六欲,平凡温和。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灵石遗落灵界。摔在灵界时一分为二,一半至阴至寒;一半至阳至烈。灵力无穷,相传有复活生灵的强大作用。20年前,灵界大战,紫云坠消失。20年后,火焰石感应到紫云坠。为了那个从来没有实例的传说,夜闻来尹家注定要付出惨痛代价。
  • 青春校园:“蝴蝶少女”

    青春校园:“蝴蝶少女”

    本来一个美满的家庭,虽然不是很富裕,可是却处处笼罩着温暖。10岁那年,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会离家出走,妹妹怎么会丢?我又是怎么进入黑社会的?我去校园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又将会遇到哪些人,碰到哪些事,我能否一一化解?想知道答案吗,那就看文章吧O(∩_∩)O哈哈~从十四章开始,会把前面不对的人称改过来的,谢谢。帮作者多多投票吧,这样作者上榜,会有很多动力的,呜呜~作者微博:15961551972会不定期有活动。
  •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历史篇)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历史篇)

    古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很多令拥有高科技的今人汗颜。记载在史书上的文字无法将那些历史完整地展现给今人,我们只能通过现存的蛛丝马迹去按图索骥。
  • 犹太人卡夫卡

    犹太人卡夫卡

    没有人能够唱得像那些处于地狱最深处的人那样纯洁。凡是我们以为是天使的歌唱,那是他们的歌唱。”这句有悖常理的话出自20世纪天才的文学和思想大师卡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