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21100000014

第14章 坐禅的调心(2)

所谓贪欲、嗔恚、愚痴。是谓,比丘,有此三大患。然复此三大患有三良药,云何为三?若贪欲起时,以不净往冶,及思维不净道。嗔恚大患者,以慈心往治,及思维慈心道。愚痴大患者,以智慧往治,及因缘所起道。

在这段经文中明确指出,有“三良药”可以对治贪嗔痴这“三大患”,治疗方法是“思维不净”、“思维慈心”、“因缘所起”。实际上,这就是三种“观”,可见,“观”不仅是坐禅中的一个必要部分,同时也是佛教文化中净心修持的重要方法。

佛教中的“观”门甚多,我们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对身心健康有利、简单易行的方法:

(1)鼻端观。这是((首楞严经》中所载的观法,经文中孙陀罗难陀对佛陀说,“我初出家从佛人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对治种种身心问题的“观”禅定的目的是让人生出智慧,在“止”中,可以断除一切劳心思虑,让心清净下来。但这还不够,还要让清净的心起作用,去观察、思考宇宙真理,这就是“观”,也叫“观想”。佛教认为,正确的观想,可令人身心愉悦、健康;而错误的观想,则令人身心健康受损。

《增一阿含经》中,佛说:比丘亦有此三大患,云何为三?

所谓贪欲、嗔恚、愚痴。是谓,比丘,有此三大患。然复此三大患有三良药,云何为三?若贪欲起时,以不净往冶,及思维不净道。嗔恚大患者,以慈心往治,及思维慈心道。愚痴大患者,以智慧往治,及因缘所起道。

在这段经文中明确指出,有“三良药”可以对治贪嗔痴这“三大患”,治疗方法是“思维不净”、“思维慈心”、“因缘所起”。实际上,这就是三种“观”,可见,“观”不仅是坐禅中的一个必要部分,同时也是佛教文化中净心修持的重要方法。

佛教中的“观”门甚多,我们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对身心健康有利、简单易行的方法:

(1)鼻端观。这是((首楞严经》中所载的观法,经文中孙陀罗难陀对佛陀说,“我初出家从佛人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俱缔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

这段经文说的是孙陀罗难陀的故事,当初他刚出家时,“心常散动”,没有深层次的收获,于是佛陀教给他“观鼻端白”,他练习了之后,果然有所收获,不但达到了阿罗汉的层次,而且佛陀还肯定他能证得菩提。

当然,经文中有很多玄妙的东西,不过,这种观想方法却依此流传了下来,有人认为,鼻端观可以对治呼吸浅、中气不足,也可治心念散乱、注意力不集中。

(2)不净观。不净观同数息观并称为二甘露门,是佛陀十分重视的一种观法。((宝积经》中说:“以不净观治于贪淫。”可见,这种方法要求用心观察自己与他人色身中的种种不净,从而对冶贪欲障碍。而((瑜伽师地论》中说,观想“体内污秽不净”,如内身中发毛爪齿、尘垢皮肉、骸骨筋脉、心胆肝肺、大肠小肠、生藏熟藏、肚胃脾肾、脓血热疾、脂肪膏髓、脑膜涕唾、泪汗屎尿等,可有效地对治内身的种种贪欲。

佛教总结,鼓动人心淫欲过盛的有六种欲:一为色欲,就像有人喜欢某种颜色而沉溺陶醉;二为形貌欲,几乎每个人都贪恋形貌,各有喜欢的类型,见到后容易被迷惑;三是威仪欲,和形貌欲相近,但它讲的是行为举止上的喜欢;四是言语欲,许多人偏好语音,喜欢幽默、深沉、磁性等等的音色;五是细滑欲,有人喜欢身体柔软、皮肤细滑、光洁,触觉美妙。以上五欲,一般人都兼有,不可能只喜欢其中的一两项,所以称为杂欲。而第六种是相欲,比如有的人不太挑剔以上五欲的细节,不过,却执著人相,一旦见到了适可心意的人,一样为之颠倒,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在佛教看来,这些都是贪欲,容易让人沉迷,甚至引发祸端。其实,人体不过是现世的一个肉身,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在轮回的大环境中实在算不得什么,所以,要对人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破除贪欲,这就是“不净观”。不净观的修法在四部((阿含经》中多有提及,在((大毗婆沙论》中述及其修法为:“修观行者,系意眉间,或观青淤,或观胖胀,或观浓烂,或观破坏,或观异赤,或观被食,或观分离,或观白骨,或观骨锁。”

这些都比较复杂,而且掺杂了很多古代社会的观念,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

(3)慈心观。慈心观是佛教中著名的观法,据《增一阿含经》所说,修习此观,能得到许多利益:1,转生梵天,不落恶道;2,颜貌端正,六根完备,身无残疾,柔软安稳;3,睡卧安稳;4,醒时安稳;5,睡眠时不做恶梦;6,无人加害;7,常被他人喜爱;8,不被毒害,9,水灾、火灾、盗贼等灾难不能侵害;10,不被刀兵伤害;11,能除种种结恨,心中慈柔,没有嫉妒、仇恨、嗔恼等负面心理和情绪;12,能得欢喜快乐。

慈心是佛教“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中的一种,一般而言,四无量心是在修习四禅之后才修的,但慈心观门并不一定要有四禅做基础,只要有心修学,即可学习。

(4)因缘观。因缘观是佛教中重要的观门之一。正如((宝积经》所说:“以因缘观治于愚痴。”可见此观对人至为重要,因为人之所以有无数烦恼,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智慧,不知如何除去烦恼,反而在生活中处处增长烦恼。

因缘观又称十二因缘观,包含十二项内容,每一项与其他项互为因缘。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皆因具备种种因(事物生灭的主要条件)和缘(事物生灭的辅助条件)才得以生起或坏灭,因缘和合则生,因缘分散则灭。人为万物之一,也是因缘和合的表现,整个人生可分成十二个彼此互为条件或因果联系的环节:1,无明(愚昧);2,行(因无明而生的善恶行为);3,识(托胎时的心识);4,名色(胎中的精神和物质状态);5,六处(眼、耳、鼻、舌、身、意);6,触(出生后开始接触事物);7,受(感受苦乐);8,爱(欲望);9,取(追求);10,有(生存环境和条件);11,生;12,老死。其中,无明和行是前世所摄的,生和老死为后世所摄,中间八项是今生的事。

佛教认为,十二因缘中所有的分支,都是辗转互为因缘的,彼此相依,流传不息,我们只有认识了它们之间连续不断的因果关系,才能知道苦恼的来源,这时才可以获得佛的智慧。所以,佛教的因缘观就是要参透它们之间的联系,看透世间万物的真相,对治不明觉悟者的愚痴,从而增长智慧。

(5)念佛观。念佛观是比较常用的观门方法,也就是在坐禅的时候,在头脑中观想佛的样子,看到佛的庄严相好,想到佛的功德无量,让自己的心神与佛去接近,从而让心安定下来。因为佛教中有佛的三身说,所以,念佛观也具体分为了念应身佛、念报身佛、念法身佛三种,佛教认为,它们分别对冶心理的昏沉暗塞、恶念邪思及外来境界对身心的恼乱。

以上简单间八项是今生的事。

佛教认为,十二因缘中所有的分支,都是辗转互为因缘的,彼此相依,流传不息,我们只有认识了它们之间连续不断的因果关系,才能知道苦恼的来源,这时才可以获得佛的智慧。所以,佛教的因缘观就是要参透它们之间的联系,看透世间万物的真相,对治不明觉悟者的愚痴,从而增长智慧。

(5)念佛观。念佛观是比较常用的观门方法,也就是在坐禅的时候,在头脑中观想佛的样子,看到佛的庄严相好,想到佛的功德无量,让自己的心神与佛去接近,从而让心安定下来。因为佛教中有佛的三身说,所以,念佛观也具体分为了念应身佛、念报身佛、念法身佛三种,佛教认为,它们分别对冶心理的昏沉暗塞、恶念邪思及外来境界对身心的恼乱。

以上简单介绍了一些修习“止观”的方法,事实上,根据南传的(《清净道论》记载,修习禅定的方法有40种之多,它们是:十遍、十不净、十随念、四梵住(四无量心)、四无色、一想和一差别。其实,对于我们日常养生来说,当然没有必要了解、学习这么多,目前广为流传的是不净观与数息观,被称为二甘露门,它们比较简单、安全,适合大多数人练习。

佛教也认为,各种禅定的修行适合不同根器的众生,比如修不净观,能够破除淫欲,但是有些人嗔心重,修不净观到一个时期后,会对身体产生厌恶的心理,结果想自杀,这种人就不适合修不净观。所以,修习禅定的方法应该根据个人的烦恼所在而修,并不是人人都能够修习相同的方法。

同类推荐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 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即心是佛。佛心是什么?佛心就是佛的一切,或者说是佛的精神、要旨。佛心并不仅存于寺院中,更存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书共分八章,分别是佛心是放下,佛心是宽容,佛心是智慧,佛心是无欲,佛心是平常心,佛心是慈悲,佛心是力量,佛心是随缘。每一章下均设若干节内容,每一节下分“佛陀格言”、“佛学故事”、“佛心领悟”、“佛心慧语”、“佛林百科”等板块内容。本书通俗易懂,抛开了那些令平常人难以读懂的佛学理论,很好地阐释了“佛法本平常”这个主题,使读者可以无障碍地理解佛理、感受佛法。以一颗佛心去看待人间万相,怀一颗佛心去做人做事,你就是佛。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人我国。
热门推荐
  •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相互交融,逐渐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就电子商务的系统结构而言,它是一个由人、计算机、互联网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快速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学科的诞生与发展,标志着互联网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已成为经济管理领域一门极其重要的实用性学科。
  • 莹本惊华

    莹本惊华

    九天之上有着一位国色天香的美人,莹九九。生性活泼祸事惹尽。同天地共主渊华帝君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亦是需追潮八百年前的一段孽缘。渊华帝君:“莹九九,你再跑一些试试!“莹九上神:”我没有跑,我用走的。“莹九九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位千杯不醉的神,结果竟着了渊华帝君的道,失了身。莹九上神:“我好像很久以前就见过你。”渊华帝君:“八百年前,你凡尘夫君正是本帝。”莹九九僵了僵,微怒:“你竟骗我这么久,离婚,本上神要和你离婚。”渊华理了理银衣:“孩子怎么办?”
  • 怎样当好社区领导

    怎样当好社区领导

    本书着眼于社区领导任职需要,从社区领导角色定位、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社区组织管理、规划管理、环境管理、卫生管理、物业管理、治安管理、人口管理等方面,阐述怎样当好社区领导。
  • 鲁迪与公主

    鲁迪与公主

    情场失意的屌丝男鲁迪忽悠自己的好朋友马克帮自己去超市偷了一块手表,打算把偷来的表用来“泡妞”。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在博物院里邂逅的那个女孩竟然是一位来自南太平洋某个岛屿上的部落公主,公主因为不愿受邻国的逼婚而来中国避难。从此,鲁迪开始陷入了一场漩涡之中,并利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公主逃避邻国间谍的追捕……
  • 都市之无上全能

    都市之无上全能

    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 求助的鬼

    求助的鬼

    鬼有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所以一当有鬼来找你们求助不要怕,先听听他们怎么说,再做决定!我就说一个富二代怎么帮助鬼的故事!
  • 风流莫宇之异界争霸

    风流莫宇之异界争霸

    绝世强者转世,身附前世的灵魂,偶然得到一枚空间戒指,这枚戒指非常神秘,里面拥有着无数的法宝,更重要的是戒指本身就是法宝,能够吸收天地灵气,供莫宇修炼。凭着自己的本事,打败了多少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又有多少次经过鬼门关,经历了多少的人或事,创造了多少个奇迹,让我们一起见证新一代强者的诞生!
  •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本书全景式地再现了"雪龙"号船在严酷的南极冰海上演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幕:"零经验"救援--身陷险境--抓住时机--脱困突围,在大片式展现的同时,将事件置于人类南极探险史、中国30载南极科考史、中国海洋战略发展成就和对南极科学考察的巨大贡献等宏大背景下,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全书汇集280张极其精美的相关图片,让本书极富现场感、震撼感。
  • 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冰樱泪

    冰樱泪

    叶樱本是农村的姑娘,考入“冰雪”而来到大城市。农村的女汉子,来到城里的种种生活,结交到的种种朋友,未来的生活。却不再叶樱的思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