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21100000015

第15章 坐禅的调心(3)

而如果将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数息观、念佛观五种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著名的“五门禅”,它又名“五停心观”,这是佛教小乘、大乘初学修禅的五种门径,见于《瑜伽师地论》和《大乘义章》,它尤其为法相宗所重视,这是唐代高僧玄奘及其弟子窥基所创立的中国佛教宗派,其作用是停息乱想杂念,专门对治烦恼和妄念。

§§§第三节常用禅定方法

达摩壁观禅法

菩提达摩被尊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人。他本为南印度婆罗门族人,出家后倾心学佛,得道之后便决心来中国传教,于南朝简单、安全,适合大多数人练习。

佛教也认为,各种禅定的修行适合不同根器的众生,比如修不净观,能够破除淫欲,但是有些人嗔心重,修不净观到一个时期后,会对身体产生厌恶的心理,结果想自杀,这种人就不适合修不净观。所以,修习禅定的方法应该根据个人的烦恼所在而修,并不是人人都能够修习相同的方法。

而如果将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数息观、念佛观五种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著名的“五门禅”,它又名“五停心观”,这是佛教小乘、大乘初学修禅的五种门径,见于《瑜伽师地论》和《大乘义章》,它尤其为法相宗所重视,这是唐代高僧玄奘及其弟子窥基所创立的中国佛教宗派,其作用是停息乱想杂念,专门对治烦恼和妄念。

§§§第三节常用禅定方法

达摩壁观禅法

菩提达摩被尊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人。他本为南印度婆罗门族人,出家后倾心学佛,得道之后便决心来中国传教,于南朝宋末航海来到中国,并到金陵拜见皇帝,可惜,他与宋武帝对佛法的见解不合,他大失所望,决意渡江往北魏传教。

相传,达摩渡江时,两岸百姓想见识这位远方高僧的本领,有意把船开离码头,达摩毫不介意,向一老妇借了一根芦苇,放入江中,然后使出坐禅功夫,脚立芦苇之上,随风漂至对岸。达摩过江后,在洛阳一带游历,据说,他在五乳峰半腰的一个石洞中,面对石壁,闭目参禅,终日默然不语。有一次,五乳峰起了火,少林寺的几个僧人顶着山火到石洞去救他,只见他依然面壁,盘膝端坐,闭目默悟。

唐代《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记载:“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之,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岂不正是坐禅之法?”就这样,达摩面壁九年之后,身影已印入石壁之中,后人便将石洞命名为“达摩洞”,壁石称为“面壁石”。

用佛教知识理解,壁观坐禅集中体现在“理入”和“行人”。“理入”就是教人舍伪归真,以认识世间万事万物;“行人”则教人去掉一切爱憎情欲,按佛教教义践行修炼。《续高僧传》中评价达摩壁观禅法说,“舍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第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道宣评价壁观坐禅法,说“大乘壁观,功业最高”。

后世人仿效达摩,将面壁坐禅当作一种坐禅基本方法,宽衣松带,全身放松,调整呼吸,舍弃杂念,将直觉观照与沉思冥想集中于墙壁之上,以达到心志静寂,消除妄念的目的。

壁观坐禅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心理,达到遇苦不怨、宠辱不惊、无所求行、宁静淡泊的目的。当然,它也能起到通调气血运行、调理五脏六腑、促进饮食消化的保健养生作用。

·达摩胎息禅法

这是一种锻炼呼吸的健身方法,相传也是达摩祖师传下来的。

有一则佛教故事说,有次释迦牟尼问诸弟子:“人命在哪里?”有弟子说:“在数日间。”佛说:“你还未能得道。”佛又问另~个弟子,那个弟子回答说,“在饭食间。”佛说:“你也未能得道。”最后问一个弟子,他对答说:“呼吸之间,我于出气不望入,人气不望出。”这意思是说,生命就在一一呼一吸之间,我呼气的时候都没指望卜一秒还有吸气的机会。佛十分赞许他,说他可以得道了。

其实,那位弟子的意思是生命就在当下,只不过是用呼吸来做比喻。但是,我们可以从比喻中看出,佛教是十分重视呼吸的,否则也不会用呼吸来比作生命。

佛教认为,人的生命,包括寿、暖、识三要素,《俱舍论》中说,“命根即寿,能持暖及识”。生死相续谓“寿”,生理活动谓“暖”,心理活动谓“识”,那么,它们是怎么组成生命的呢?就是靠呼吸,呼吸可以将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调节起来,延续生命。

既然呼吸这么重要,对呼吸的锻炼,显然就是佛教养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了。“胎息法”,就是锻炼和调整呼吸的方法。

“胎息法”包括闭息与调息两类。前者通过特殊的闭息锻炼,以逐渐延长停闭呼吸的耐久能力;后者通过意守入静,静神减息,诱发循经感传。它们可以激活和积聚体内的元气,从而起到强身祛病、延年增寿的保健效果。

(1)闭息法:实际上就是调息中的“屏息”、“停息”,不过在此处,单独拿出来着重进行练习。当心安、气静、神定之后,用鼻子缓慢吸气,屏息,屏息的过程中默念数字1至10以上,当然,初练者往往屏息不住,不要勉强,可缓缓吐出浊气。

吸气或吐气均应尽量做到悠、长、细、微、无喘息之声。

(2)调息法:采用坐姿,安心定神,舌抵上腭。先取自然呼吸,并默守呼吸,自1至10,反复进行。待浅度入静后,意守下丹田(脐中),并改用腹式呼吸,逐渐做到呼吸匀、细、柔、长而导入深度入静状态。练习后不可骤然起立活动,而应先摩面,擦耳,缓慢睁目,然后起身。

胎息法是通过呼吸锻炼和意念控制来增强和蓄积体内元气,从而达到修养身心、祛病保健的目的,有中医认为,它对临床各种慢性疾病和某些心理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但是,闭气和调息不可刻意强忍闭气,不可强调意守,而应循序渐进。

·正觉默照禅法

这个功法是一位叫正觉(109l~1157)的大师倡导的,叫做“默照禅”,在南宋时代非常流行。正觉大师幼年出家,18岁参减息,诱发循经感传。它们可以激活和积聚体内的元气,从而起到强身祛病、延年增寿的保健效果。

(1)闭息法:实际上就是调息中的“屏息”、“停息”,不过在此处,单独拿出来着重进行练习。当心安、气静、神定之后,用鼻子缓慢吸气,屏息,屏息的过程中默念数字1至10以上,当然,初练者往往屏息不住,不要勉强,可缓缓吐出浊气。

吸气或吐气均应尽量做到悠、长、细、微、无喘息之声。

(2)调息法:采用坐姿,安心定神,舌抵上腭。先取自然呼吸,并默守呼吸,自1至10,反复进行。待浅度入静后,意守下丹田(脐中),并改用腹式呼吸,逐渐做到呼吸匀、细、柔、长而导入深度入静状态。练习后不可骤然起立活动,而应先摩面,擦耳,缓慢睁目,然后起身。

胎息法是通过呼吸锻炼和意念控制来增强和蓄积体内元气,从而达到修养身心、祛病保健的目的,有中医认为,它对临床各种慢性疾病和某些心理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但是,闭气和调息不可刻意强忍闭气,不可强调意守,而应循序渐进。

·正觉默照禅法

这个功法是一位叫正觉(109l~1157)的大师倡导的,叫做“默照禅”,在南宋时代非常流行。正觉大师幼年出家,18岁参减息,诱发循经感传。它们可以激活和积聚体内的元气,从而起到强身祛病、延年增寿的保健效果。

(1)闭息法:实际上就是调息中的“屏息”、“停息”,不过在此处,单独拿出来着重进行练习。当心安、气静、神定之后,用鼻子缓慢吸气,屏息,屏息的过程中默念数字1至10以上,当然,初练者往往屏息不住,不要勉强,可缓缓吐出浊气。

吸气或吐气均应尽量做到悠、长、细、微、无喘息之声。

(2)调息法:采用坐姿,安心定神,舌抵上腭。先取自然呼吸,并默守呼吸,自1至10,反复进行。待浅度入静后,意守下丹田(脐中),并改用腹式呼吸,逐渐做到呼吸匀、细、柔、长而导入深度入静状态。练习后不可骤然起立活动,而应先摩面,擦耳,缓慢睁目,然后起身。

胎息法是通过呼吸锻炼和意念控制来增强和蓄积体内元气,从而达到修养身心、祛病保健的目的,有中医认为,它对临床各种慢性疾病和某些心理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但是,闭气和调息不可刻意强忍闭气,不可强调意守,而应循序渐进。

·正觉默照禅法

这个功法是一位叫正觉(1091~1157)的大师倡导的,叫做“默照禅”,在南宋时代非常流行。正觉大师幼年出家,18岁参学,著有《宏智禅师广录》九卷。他认为“心”是诸佛的本觉,但众生的佛心被遮蔽了,所以无法获得自在和智慧。若能静坐默究,去掉妄缘,不被世俗迷障包裹,便能事事无碍。

正觉撰写了一首《默照铭》:

默默忘言,昭昭现前。

鉴时廓尔,体处灵然。

灵然独照,照中还妙。

露月星河,雪松运娇。

晦而弥明,隐而愈显。

这突出展示了默照禅法的特点,现在看来,它更重视安静和观想,从而达到冥想的状态。其中的“默”,意思是默默忘言、洗心绝虑、寂然清静;“照”,意为湛然灵明、不堕昏沉。进行默照禅法的练习,有助于启迪智慧和灵感。

同类推荐
  • 有佛法就有办法

    有佛法就有办法

    本书是一本将佛学禅修与现代生活感悟完美结事的励志书。本书将历代的佛学大师的佛心禅语汇编成十二堂课,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幸福、做人、做事、生活、修心、舍得、爱情、事业等十二个人们最关心的角度入手,帮助读者从自我心灵汲取力量,缓解烦恼与压力。本书每一个励志故事都是一丝顿悟的人生哲理,给读者以启迪性的人生智慧。
  •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本书力图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佛教的产:尘及在中尉的弘扬。著者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种角度来探索佛救,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人精深。
  • 勇气:成功之道

    勇气:成功之道

    做人,要有勇气,才能在人世间的横逆挫折中,愈挫愈勇。佛教讲“成佛作祖”,也不光是有慈悲、有智能就能够成就,最重要的,还要有勇气。你看,观世音菩萨游行三千大千世界,救苦救难,如果没有大无畏的勇气,他怎么能普度众生呢?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也是要有勇气,才能深入地狱救苦。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
热门推荐
  • 狼首

    狼首

    他是一群狼的首领,却因为一次战争失误再也不能当一名士兵,用此书向士兵们致敬
  • 佛说钵兰那赊嚩哩大陀罗尼经

    佛说钵兰那赊嚩哩大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之爱的城堡

    tfboys之爱的城堡

    里面就是说一些有关tfboy与女主们的的故事,可能会有点虐哦,第一次写小说。希望大家喜欢。
  • 漂流瓶爱恋

    漂流瓶爱恋

    第一次商店的擦肩而过,好似就让我们之间多了一条红线,牵着我慢慢走向你。
  • 爱情遇到亲情

    爱情遇到亲情

    一个初到上海的女孩,遇到了一个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学长,可是原先的青梅竹马却依旧喜欢着自己。故事开始了,该怎么结束?李韬知道自己的婚姻不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自己的心里分明还有别人的影子,自己抛不下过去,却一定要抓住现在,爱情是折磨吗?李韬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的。爱情是折磨。雨泽从见到她的第一眼开始就深深的被吸引了,一个如此灵动的女孩,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爱情里的时候,雨泽却发现自己满心喜欢的女孩,心里可能还装有别人。雨泽第一次这样的去爱,这是自己应该得到的回报吗?(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师叔,请您悠着点

    师叔,请您悠着点

    她,江湖武林中大名响当当的惹不起的罗刹,身在正道却总与邪魔外道勾肩搭背,武功高超鲜有敌手,路过之人皆退避三舍。他与她,乃师出同门,一位天下人敬仰,一位天下人暗恨。她与他,年龄无差,却以叔侄相称,表面侄恭叔亲,暗下,除之对方而后快。
  • 听风吟

    听风吟

    自上古仙界与妖魔二界大战起始,世间混乱不堪,昼夜颠倒天坎下压,仙界第一战神君焚音主动请缨求和,却被魔界始祖暗算,被关押于九九八十一重天。世人皆认为战神君焚音已经神魂俱灭,仙魔大战愈发激烈,魔界始祖忽然放任大好局势退兵,仙界得以苟延残喘至今。世人传说在战神君焚音“神魂俱灭”的当日,血月当空,千万株柔弱的血色花朵从天而降,花草枯萎,山河浸血,血染长空,诡异又美得勾魂夺魄。那么美的花朵,却带走了成千上亿的英豪忠烈的尸骨——它叫死人花。
  • 魔书使者

    魔书使者

    表面上只是一介平凡炼金术士的菲克斯,真实身份却是掌管着终焉魔道书的原力法师。菲克斯隐藏身份潜入四大魔法学院之一的迦加门农,而他的目的竟然是与所有魔法师为敌!
  • 极品将军返现代

    极品将军返现代

    一个从现代穿越到古代又返回到现代的大将军,将会引起什么样的职场风波............
  • TF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TF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一次普通的转学,让几人认识了对方。他们是有名的组合,她们是有头有脸的千金,他们会擦出怎么的火花。又因为一件事,对彼此有了多种感觉。是喜欢是爱是依赖还是恨?敬请期待TF你若懂我该有多好(这个作品是作者第一次写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