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16500000019

第19章 人人需要抱抱熊:如何自助与助人?(13)

了解“自圆心理”的特点,我们就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工作和学习,为了把重要的事情做好,我们可以把每天要做的事情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成三类:对第一类事情保证有始有终;对第二类事情努力做到有始有终;第三类事情则要见机行事。这样使自己能有条不紊地和轻松愉快地完成主要工作,既实现了自己的完成欲,又不至于感到过于疲劳。

火柴盒的发散思维

俗话说“姜是老的辣”,讲的是经验的重要性。但是如果过度强调经验,有时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不信?这就给你个真凭实据瞧瞧。

有一些人被召集起来参加一个实验,他们分成两组,被带到两个桌子前。他们的实验工具是相同的:3枝短蜡烛、3个火柴盒、几根火柴、几枚图钉、一块垂直于桌面放置的质地较软的木板。唯一不同的是,A组的火柴是放在火柴盒里的,B组的火柴是直接放在桌子上的。他们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在规定时间,运用桌上的工具,把3枝蜡烛固定在软木板上,并且要与木板平面平行,与桌面垂直。

两组人都要独立地完成任务,不能互相讨论。答案其实很简单:划着火柴,将蜡烛底部烫热熔化,再往火柴盒上一粘,这样,烛油冷却凝固后,蜡烛就跟火柴盒粘在一起了。最后,将盒子用图钉钉在木板上。这样,火柴盒就变成了烛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实验结果很耐人寻味。心理学家们发现,B组被试者的成绩远远不如A组。

B组只有40%的被试者在规定时间内解决了问题,而A组却有86%的被试者顺利完成了任务。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很显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火柴是否放在了火柴盒里。

当火柴放在火柴盒里时,大家自然地将火柴盒看成一个装火柴的容器,因此忽略了它的其他用途,比如说可以用来做烛台。这种因为知道物品的某种用途后,更难以想到物品的其他用途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功用固定性”。

“功用固定性”往往会导致思维定势,从而限制着我们的创新性。试想想,平日里见到毛巾,除了知道它是用来擦脸的,谁还会想到用它来做包袱皮、扎头发、做垫子、做手工呢?记得有人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圈,然后问一些人这是什么。结果是,成人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说是“零”,而幼儿园里孩子们的答案却是五彩纷呈的——“太阳”、“游泳圈”、“外婆烙的鸡蛋饼”、“妈妈生气时的眼睛”、“张得圆圆的嘴”、“大西瓜”等等。其实这也是一种思维上的“固定性”,因为成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经验使他们将圆圈和“零”联结得非常紧密了,所以他们很难想到其他更有创意的东西。

前些日子,一个朋友很苦闷地对我说,做了五年的语文教师,厌倦了,很想换份工作,但是怎么也想不出自己除了当老师以外还能做什么。其实,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功用固定性”?毕业时,海阔天空,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尝试;

工作两年后,便限制在某一个领域出不来了。其实你我的潜能都是无限的,不要忽略了那些未被开发出来的才能,也许在另一片天空下,我们会变得更加璀璨呢!

“迷信"名牌与马太效应

《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主人要到国外去,于是将3个仆人叫来,把家业交给他们打理。按照他们各自的能力,分别给他们5000、2000、1000两银子。

主人走后,第一个仆人用5000两银子做买卖,另外赚了5000两;第二个仆人照样赚了2000两;第三个仆人为了“保险”,便把银子埋藏在地下。过了许久,主人回来时,三个仆人开始报账。前两个仆人都赚了许多银子,主人对他们很满意,决定派他们管理更多的事。但是,第三个仆人汇报说:“我把您分的银子埋在了地下,一两也没有少。”主人很生气,狠狠地骂了他一顿,并收回了分给他的1000两银子。

也许有人觉得仆人缺乏创造力,太蠢,有人认为是主人不对,不懂得将平凡的员工鼓励成佼佼者,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类似的事情。

学校里,老师总会给予成绩出色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和信任,而忽视了那些成绩平平默默无闻的孩子,让他们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同样,在公司里,老板也总是忽视那些业绩平平的人,不敢将重任委与他们,让他们错失了良机,永远居于底层。

美国学者默顿就曾指出,社会上存在着对著名学者不断给予荣誉,而不承认那些无名学者的成绩的现象,他将这一现象称为“马太效应”。

我们总是喜爱名牌产品,偏信大企业,愿意照顾有知名度的商家,而不愿光顾不出名的小商家。聪明的商家则利用“马太效应”,为自己的企业制造声势,而产品并不见得比小商家好多少。

了解并且正视“马太效应”的存在,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作为领导者,应该给予那些表现平常的人一些鼓励,在他们墨守成规的时候不要随便惩罚,而应该鼓励他们创新。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从事物的实质出发远比看它的名声好得多。

很多时候我们没被重视,成绩没被肯定,并不一定是能力的问题,而是“马太效应”在作祟,而破除这个效应的法宝就是坚持。一直努力下去,总会有人看到你的成绩。

直击中国足球队的“恐韩"心理

2004年10月9号深夜,中国青年国家足球队与韩国青年队的比赛已经结束了。比分是一个在意料之中、但又让人心里不能接受的结果——0:2。

我们的队员在赛场上,刚开始时冲劲十足,有一种誓要在十几分钟之内,便解决对手的意思。

十几分钟过去了,比分没有变动,仍旧是0:0,队员便开始变得急躁了。很多次盲目的长传,被韩国队轻松地化解掉了。

中场的配合俨然没有前几场那么流畅,同时抢断也不是很得力,前锋焦急地等待着队友有利的传球支持。中国队陈涛等人多次在边路传中,但面对韩国队稳健的防线,前锋总是很难找到机会。随着比赛一分一秒地过去,中国队心态越发急躁,失误明显增多。再看韩国队,他们利用中国队急于求胜的心理,却打得越来越放松,配合越来越娴熟,不断地利用地面短传配合和定位球,对我们发动一次次的攻势。最终,在上半场攻进两球。

下半场中国队队员动作变得僵硬了,连一个完整的配合都打不出来,甚至直接将球传到了对方脚下。中场队员在对手凶狠拼抢下,只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误与回追中疲于奔命,被动的防守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双方在防守中动作都比较大,比赛进行到65分钟的时候,王洪亮因不满裁判的判罚又被出示红牌,这更使中国队雪上加霜……随着三声哨音响起,比赛结束了。疲惫的队员们纷纷坐在了场地上……我相信那种疲惫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在亚洲青年锦标赛的决赛赛场上,我们再一次输给了老冤家韩国队。我们的小伙子们,表现差强人意。也许有人又要说了,外界给这些年轻人的压力太大了,赛前足协还专门致电要他们战胜对手,为国争光呢;还有新闻媒体的过分报道等等,这些都造成了一种无形的压迫感。我们已经听过太多的这些借口,在赛场“掉链子”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我们抛开外界的因素不谈。就心理因素这一点,几乎每每这个时刻都会暴露出来,但同时也是很少人敢于正视的一个方面。

为什么赛前青年队员豪言壮语,但在赛场上却让人大跌眼镜?为什么他们在赛场上满场飞奔,但却踢得畏首畏尾、毫无章法?赛前他们的求胜心理太过强烈了,以至于在无形的压力下,变得离正常目标越来越远。

我们队员的动机,就是在决赛中取胜,摘取亚洲青年锦标赛的桂冠。这种动机在赛前表现得极为强烈。在心理学上,认为动机过强会有反作用,也就是说,太希望成功或太害怕失败都会给自己带来压力,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任务的难度与动机的强弱往往对成绩有很大影响。当任务容易时,高动机促进能力发挥;当任务中等难度时动机也保持适当,有助于发挥;而当任务困难时,动机放低反而会使成绩更好,这也就是心理学上的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

美国一位著名的高空走钢索表演者——瓦伦达,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人们就把专心致志于做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我们国家队的小将们,在场上正是犯了瓦伦达的错误,太过专注于结果比分,被那无形的阴影所笼罩,最后黯然神伤。

在实际生活中,如果大家能够明白坐忘之功的真谛,适时调整把握自己的醒觉状态也就是动机强度,也许成功就不至于和我们擦肩而过了。

换个环境变个人

一个月前,我代表公司参加了另外一家同类公司的“最新成果庆典活动”,在那里我见到他们的部门主管叶静。叶静以前是我们公司的职员,一年前调职来到这家公司。

在搞活动的三天中,从策划到主持,都由叶静独当一面,真可谓是“一枝独秀”。我真的无法将昔日胆小怯懦、一说话就脸红的小女孩与眼前雷厉风行、机智幽默、时尚大方的叶静联系起来。

叶静在我们公司时,和我住同一个寝室,她那时是宿舍里最不起眼的一个。从来是一身变了色的休闲装,我们几个女孩子在一起讨论美容、时装、男孩、爱情时,叶静从来不插话,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偶尔会笑一笑。我问她为什么不和大家一同聊天,她说,她很自卑,怕别人笑话,她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公司开展“业务交流会”,轮到叶静发言了,她站到讲台上,脸都憋红了,硬是五分钟没说出一个字。我们老板当时给她的能力判了“死刑”。

真没想到,环境的变化,让叶静变了一个人。

心理分析

新的环境有利于曾经自卑的人重塑自我形象,重新建立对自己的信心。

因为我们在完全脱离原来的生活背景的情况下,容易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无背景生活”。在无背景的环境中,无须为自己失败的历史和给人留下的不佳印象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尤其是自己选定的新环境中,周围的人们一般不大关心我们的过去,他们看重的是我们现时的表现,这就拥有了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我们可以重新焕发出生活的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内在的自信。

而在旧环境中,想要改变自己是很难的。因为,很多事情在阻碍着我们改变。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在力求变化的同时,又会为另一种恐惧所左右,他们害怕无法预测自己,变得不伦不类;害怕陷入混乱,不知如何是好;害怕他人非议,让本已脆弱的自尊心再遭打击。人们常不愿遭受改变之后的陌生感。这让许多人想改变自己,而又羞于表现自己。正是旧有的环境,让我们不能从永无休止的自我挫败的循环中跳出来。

同类推荐
  • 感动是最好的影响力

    感动是最好的影响力

    无论你是普通人还是为某一产品或行为观点游说的人,本书对你都是一本最有指导性的书,是你理解人们心理的基础。那些劝说高手们,总是熟练地运用这些心理技巧,让我们不知不觉被感动、被说服、被影响。
  • 发现你的心灵

    发现你的心灵

    本书汇集了于丹、阎崇年、孔庆东、纪连海、孙云晓等文化名人最新的精彩演讲,内容涉及人文、历史、教育、百姓生活等诸多方面。他们的远见、智慧和气魄,给了我们无尽的力量,让每一位聆听者都深受启迪。全身心投入交流的方式直指心灵,既中肯又实用。在感受名家激扬演讲魅力的同时,也“品尝”了一道可口的文化大餐。
  • 圣贤的智慧

    圣贤的智慧

    包揽圣贤思想精髓,融精神性,可读性一体;汇集中国传统文化之经典、智慧;汲撷修身齐家治国之涵旨、精华;养成人们立身处世之福德、素质。《圣贤的智慧》让人们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隧道,体悟圣贤的智慧,就是现代人最需要汲取的精神、灵魂的文化大套餐。《圣贤的智慧》适于党政机关领导者、政府公务员、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以及追求卓越的各层人士、学生、博学者等品阅。
  • 吕不韦的智慧

    吕不韦的智慧

    中国历史上的战国后期,七国彼此间征伐不断。乱世之中,赵国出了一个奇商巨贾。他以经商手段从政,竟掌控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秦国的政权。他执政十年,承上启下,为秦国最终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他对当时政治格局的影响,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并不比前面提到的纵横家苏秦、张仪、孟子、墨子、荀子、庄子、韩非子逊色。他就是吕不韦。
  • 学会生活 学会享受

    学会生活 学会享受

    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故事相伴。只要细心地品味就会发现,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本故事全集,并且是经典之作。因为人们生命的每一分钟无不在创造奇迹,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本书向你提供了一个精彩的世界,许多精彩的故事,让你读后,有一种简明愉快的感觉;让你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清爽,让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能够十分满意地品读此书,让你从中收获到无限的乐趣,应该说,它是一份精美新鲜的精神快餐,滴水藏海,小中见大。让你在轻松的阅读中,得到愉悦的享受,让你的生活沐浴着阳光,使你充分享受生活的美好,感受到只有享受生活才是最幸福的生活。
热门推荐
  • 听天由命:花样音缘

    听天由命:花样音缘

    偶然的一次意外,他们相遇了。在命运的捉弄下,他和她渐渐的成了一对分不开的兄弟、蓝颜。在一起的时间久了,他知道了她好像有了喜欢的人。他内心不大痛快,对着她喜欢的人往往一脸不开心。渐渐的,他发现自己好像真的喜欢上她了,对她开始展开追求。渐渐的,她发现自己好像摸不清自己的心了,直至她发现了自己喜欢的人是一个花心大萝卜,女人一堆数不胜数。一段时间后的他终于鼓起了勇气告白,她却犹豫不决。终于,她想好的答案了,他却失去了踪影……她认为这是老天对她的惩罚,五年的等待……他认为只要有缘分一定会在遇见她的……他期待着她……五年后的她……五年的等待等来了什么?
  • 奇妙的宇宙发现

    奇妙的宇宙发现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 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 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 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 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 的“未解之谜”。
  • 武林至尊传奇

    武林至尊传奇

    莫非武林中人,怎知武林中事。一场武林中的争斗,关系了两个少年的命运。张一,李笑的快意江湖。
  • 有你走过的每分每秒

    有你走过的每分每秒

    一个屌丝,两个千金小姐之间的那点事。。。
  • 《残废王爷冷情妃》

    《残废王爷冷情妃》

    简介无能,不过这不是虐女主的,虐渣女的,是宠文
  • 再无人如你一般

    再无人如你一般

    7岁的苏婉遇见8岁的乔他,从此命运将两人紧紧联系在一起。苏婉怎么也想不到,李喃和陈曳的出现,竟会让他们坚定不移的信任,在那场青春的兵荒马乱中,全盘崩塌。李喃说,人啊,都是这样,越是得不到就越是想要。得到了又想丢掉!年少的时光,从误解和错失中遗憾,乔他教会了苏婉什么是成长,而陈曳却告诉了她什么是爱。生离死别,曲尽人散。历经时光的沉淀,那个少年郎,是否还在原地等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智慧就在教养困境中

    智慧就在教养困境中

    权威专家点睛家教秘密,助力父母突破育儿困境,贴近生活的讲解,所有父母都要知道的家教铁律,父母的第一本智慧教养书,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榜样,在家庭教养中,父母应该掌握一些家教智慧,这些智慧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本书透过细致入微的剖析,带我们站在心灵的至高点,以全新的视角领悟家庭中孩子、父母以及家庭气息的微妙关系和智慧存在。当我们用更加智慧的眼光看孩子的言行时,我们将发现孩子身上那些被埋藏的潜质以及父母身上那些被忽略的痼疾。这是突破育儿困境,走向良性亲子关系的关口。
  • 凌道心

    凌道心

    古怪的黑莲心,脑海中奇异的画面,一个契机,一段传奇。
  • 行走的影子

    行走的影子

    京郊一个姓陈的鱼塘老板请过老莫一次。陈老板虽是养鱼的,气度却不凡。穿西装、扎领带,开着私家小轿车,据说还养了一个大学生情人。那天喝的是酒鬼,老莫嘴上说喝不惯,肚里却受用。老莫喝了不少,舌头硬得轮胎一样。仗着酒壮胆,老莫问陈老板养情人的事,陈老板笑而不答。他把老莫送回宾馆,拍着老莫的肩说,该出手时就出手,你有我有大家有。老莫还没回过味来,陈老板已带门离去。
  • 邱少云

    邱少云

    浴火永生,精神长存。《邱少云》讲述了革命烈士邱少云的英勇事迹,主要内容包括家破人亡、世态炎凉、颠沛流离、绝地反抗、光荣参军、军旅生活、忆苦思甜、立志援朝、满目疮痍、死守阵地、殊死搏斗、英勇反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