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05400000014

第14章 正心(3)

“性”即本性,“身”即我们前面讲的肉体,“保真”是道家的术语,即是真身不坏。这里包含有两重重要的意义:一是“全性保真,不亏其身”,体现出对“性”与“身”的兼顾,注重讲肉体和精神的合一;二是像儒家一样,把“性”“身”的思考,上接到了通于“天”的更高层面。

“性”与“身”的并重、兼顾,在道教产生之后,形成了“性命双修”的观点。所谓的“性”就是道德修养,“命”就是“身”,是人的肉体。张伯端《悟真篇》中讲:“道家以命宗立教,故详言命而略言性。”认为道家理论存在不足,明确地提出了“性命双修”的口号,他认为人既要断绝各种各样的欲念,同时又要能够修养自己的德行。“性命双修”,就是要让肉体和精神都能够自由,都能够保全、保真,这是道教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原始的道教有神仙思想,相信人能够长生不老,而要长生不老,即是要保证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永恒。到唐朝,人的认识得以发展,不再讲神仙学说,因为神仙可期不可学。但是神仙学说关于追求肉体和精神永恒的观念被保留了下来,经过调整,形成了“性命双修”的观点,强调生性、天性要合而为一。

佛家也讲明心见性。佛教有三本入门的读物《心经》、《金刚经》、《坛经》。《心经》主要告诉我们要能体会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真谛,知道世上万事既是缘,也是幻。《金刚经》提醒我们要用智慧去斩断一切烦恼,破除一切妄念、不识,防意如防城,保持内心如金刚一样不坏。《坛经》讲顿悟之法,讲一个人从修炼到顿悟、到开悟,靠的是心灵的明澈,超凡脱俗。

可以说,整个中国哲学史都在思考并试图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天人问题,一个是心性问题。从心性的角度切入以达到“明心见性”,最后归于更高的层面,在天人问题上做到天人合一。在讲心性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即是要用自己的内心去关照万物,让自己的内心更加清明、善性得以扩大、恶念受到压制,这就是中国几千年的儒学史、佛教史、道教史最终的答案。

所以我们讲“正心”,就要提到“性”,只有这样才能讨论清楚“心性”,进而去理解更大层面的天人问题,去解决更为完整的人生的修养与事功的问题。

把“心性”的讨论上升到哲学认识的层面,与外在事功相结合,古人用力很勤。沈近思在《读〈恽毓鼎澄斋日记〉》中讲:

养得性情和平,方可做事。看来古今莫大事业,皆从性情上做来。故圣贤之学只是理会性情。

人有七情六欲、自然有痛苦烦恼,但要摆脱痛苦烦恼,真正的至上境界应该是心情平静、性情平和的。人只有在平和时才能做事,才能沉着应对各种变局。中国有句俗话叫“无事生非”,很多人就是在闲散时生出无端的烦恼,做出不合乎规矩的事情。我们说人要有沉静的功夫,但一定不能有懒散的懈怠,所以人要把自己的性情修养用到那些正常的、健康的、有意义的事情之中。什么样的人境界比较好呢?那就是:

无事应有事,以有事应无事。

以无事应有事,即在面对非常烦琐的情况时,众人都找不到出路,只有他能够找到出路;众人都惊慌失措,只有他还能举重若轻,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卓然自立。这种举重若轻既是一种中流砥柱般的大将风度,也是能洞达事物根本的一种能力。以有事应无事,即在做事情前,能做到未雨绸缪的思考一些问题;在无事闲散的时候,能心静下来先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事情理顺,尔后指导接下来的行动。

自古以来,能做多大事,能成多少事,固然取决于能力,但根本取决于性情。中国古代的很多学堂、学校里制定一些规则,也是按照这样的观念来对读书人做出要求的。如《程董学则》就说:“修业有余功,游艺以适性。”修习学业一定要全力学习,要做到见功绩;学必有所游,要习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事,把自己的性情用在正道上。只有这样努力奋进,熟习六艺,才能把自己培养成有为的君子。

如何修养自己的性情?《礼记·乐记》讲:

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匿礼不接心术,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正义。

“聪”是耳朵好,“明”是眼睛亮,“聪明”即是耳聪目明。君子耳目之内,不要有“奸声乱色”,不要有惑乱心志的声色犬马之事。为什么说是“内”呢?因为古人认为,这类声色玩乐之事不是绝对不可以有,即使有也不能入于本心,不能乱己之心。“淫乐”就是过度放纵享乐,“匿礼”就逾矩之礼,对于这些想都不要想,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更不要说让那些乌七八糟的想法“接于心术”了。修心,不要去触及懒惰、怠慢、奸邪、隐僻之类的事情,要维持心性修养的清澈。耳目鼻口心这些感知,要能感知于天地万物,要能完全顺应正气。总之,是要保持内心不受后天的污染,不受各种各样邪僻事物的侵袭。

清代刘源渌在《读书日记》总结存心善性时说:

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

一要“耐烦”。“耐烦”即是我们前面讲过的要“耐得下世俗烦恼,放得下世事纷扰”。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把心性修养与事业结合起来,就要耐得住烦恼。烦恼一般有二:一个是无事生烦恼,在闲散懈怠、无事可做的时候易生烦恼;另一个是太忙生烦恼,事情千头万绪、理不顺、做不完的时候就生烦恼。所以太忙碌、太空闲对人都没有好处,太闲时内心易空虚,太忙时内心则易疲倦。要处理好闲和忙的关系,就要用“弹钢琴”的方法,做到忙与闲的转化自然,就像弹钢琴一样,一个键按下去,另一个键就抬起来。事情虽千头万绪,但做事总也不乱,总是张弛有度、条理分明。

二要“耐苦”。人来到这个世间,要想成就事业,苦难在所难免。只要有追求就有痛苦,求上进的念头本身就是一种不满足于现状的痛苦,人一定要耐得住、还要享受这种痛苦。

三要“耐惊”。“惊”即是惊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含有一种因世情而起感伤、遗憾的意思在里面,心总被惊起,则意不能安,不能安就不能定心做事。

四要“耐怕”。即是不畏恐惧,人要立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人做事不能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要有精气神,要有胆略。

三、内圣

内圣外王是中国人讲究的修养目的,内圣出于修养之高,外王本是修养之用。要想成大事,就先要让自己高大起来。这就需要不断熏染耳目,不断长进。

曾国藩注重内圣修养工夫,他曾说:

近来每苦心绪郁闷,毫无生机,因思寻乐,约有三端:勤劳而后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忮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曾国藩日记》)

在心情烦闷、毫无生机的时候,要找一些简单而又能愉悦身心的事情做,比如安安静静地休憩一下、平心静气地淡定下来读读书。很多人出现问题,就是在独处时、私处时出了问题。我们前面也讲,人最可贵的品质在于能沉静下来。看一个人境界的高低,全在看他独处的时候做什么事情,而众人都忙忙碌碌时就看不出来高下。勤劳而后憩息,在努力奋进的间隙,稍稍慢一下、停一下,安安静静地思考一下,这是一种来自于内心深处的快乐。勤劳之后的休憩,是一种认识自己价值之后的休憩,是对自己的奖赏,真能愉悦到心灵深处。尤其是在繁华浓艳处,在急雷迅风时,能够保持淡定,不去生妄念、生忮心,不产生过度的波动,始终保持喜乐的平常心。

曾国藩觉得在勤劳之余、至淡心境之中读读书,也是为乐之方。古代人比喻一部书写得好,说这本书扔到地上就会发出金石声响,读书也是要读出金石之声,才是真正的读透、读懂了书中的道理。就四大名著来说,其中蕴涵着深沉的人生智慧,尤其是蕴藏其间的悲剧意识,最令人掩卷叹息。《三国演义》写的是历史的悲剧,《红楼梦》写的是文化的悲剧,《西游记》写的是性格的悲剧,《水浒传》写的是英雄的悲剧。读通了书中人物之所以成功、之所以失败,便可把经验、教训都在做人处事中加以借鉴。读书不一定只读中国的书,还可以读西方的文学、历史。比如内心静不下来,读一读《瓦尔登湖》,就能知道心该如何去纯净。读一读泰戈尔的《飞鸟集》、《游思集》、《新月集》,就知道如何保持灵性与平和。

若有兴趣,可以读读梁启超的家书,很多是他写给自己孩子的信,信的开头通常是“孩子们”,显得长辈和晚辈之间的关系很平等。他的孩子们多有成就,与良好的家教是分不开的。梁启超*是怎么修养性情的呢?他说: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

每日静坐一二小时,求其放心。常使清明在躬,气智如神,梦剧不乱,宠辱不惊。他日一切成就,皆基于此。(《饮冰室合集》)

“求放心”,是要把内心的善意全部展示出来,这只有在静坐时才能细细体会。要求放心,首先要达到“清明在躬”的境地。“躬”即是自身,自己的身心能感觉到清新爽朗,这不能外求,只能内化。如果能静静地坐在那里想一想,看看春花,赏赏秋月,自然就会神清目明。“气志如神”是另一重境界。在身心清明之际,把自己的心中的善念慢慢发展起来,人有善念,自然开阔浩大。平日里大家都营营扰扰,心神很难体会到这一层次,但是我们都有一种经验,就是在晚上朦胧入睡的时候,反而觉得感官、意识都非常清楚,夜间听雨入耳更清晰、思考问题也容易入神。原因就在于,这时候心神脱离了繁杂事情的牵缠,进入了静的阶段,即是“放心”的阶段。我们有时候做事做不好,就是心里紧张、不放松。这就要试着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达到这种“放心”的境地,做事就很顺利,如有神助。人若做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就能够树立起心性,能够成就大事功,以致“梦剧不乱,荣辱不惊”,内在修养也就慢慢到家了。

梁启超一生不能算长寿,但他搞维新、闹革命、中年流亡,写了1000多万字的文章,还养了一大群出色的孩子,一在于勤奋,二在于心境。我们常听很多人说:最近太忙了,我要是闲了,将如何如何做一个宏伟的计划。这是推脱之词,关键不是没有时间,是没有心境。梁启超在家书里经常写自己下午闲散了,读了什么诗,读了多少卷。有时候说自己昨日喝酒醉了,就跟孩子们说不要学这样子。他都是在很平常的话语、很平常的事情上表现出自己的修养和见识。梁启超说自己的一切成就“皆基于此”,心性修养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不能不使我们好好反省我们何以无成。

§§§第三节慎欲

正心,是对无底欲望、不良情绪的纠偏。人的欲望,很大程度上都起自“食”、“色”。“食”对小孩子来讲是吃饭,对成年人来讲就是要吃得好一些,这只是一个表面,实际上“食”是对满足口腹之欲的要求,是贪欲的起点。很多人在学生时代的生活很清苦,但参加工作、走上社会以后,就开始奢侈,一顿饭消费成千上万元,这正是人对自己欲望的无限扩大。尤其在中国,吃的文化很发达,纯粹的对“食”的需求之外的意义很丰富。很多时候人追求吃,不是出于营养,而是出于身份。人生一世,追求吃得好、穿得好,是人自身的一个本性,但是没有限制、没有约束,就会很容易走上贪欲的道路。

“色”就更好理解了。恋爱、婚姻对一个人来说是正常的需要,但很多时候“色”往往发展成占有,成为人的无尽之“恶”的欲望。现在很多官员为官腐败、走到身败名裂的境地,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两点:一是贪财,这是从“食”上来的贪欲使然;一是好色,贪官一般都会有非正常的男女关系,这是在“色”字上的作恶。

“食色,性也”,人的欲望既然是从这些很平常的地方生出的,那么人就一定要对自己的欲望警惕起来。欲望起自平常,起自细微,是从小事小处慢慢地变大、最终导致亡身的。中国文化对于这一点认识记载得很清楚,《礼记·学记》中说: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人怀有食、色欲望,一旦处于面对死亡、陷于贫苦的境地里,就会成为人之大恶,百身莫赎。《老子》很早之前也告诫说:

祸莫大于不知足,罪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世人总是欲望过盛,整日里想着篡权夺

位,想着贪污腐化,往往从小处不检点开始,

既得陇而复望蜀,欲望无限的膨胀,最终导致了遗恨终生的大罪、大祸、大咎的,正是从“不知足、欲得利”的心理开始的。正因为如此,孟子才讲“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要想让自己的心性发展,就要“寡欲”。如果欲望不能压下去,小可以亡身,大可以亡国,如《吕氏春秋·为欲》所言:

欲不正,以治身则夭,以治国则亡。

同类推荐
  • 明朝晋王府

    明朝晋王府

    明朝晋王府,自洪武三年(1370)朱棡始封晋王计起,至崇祯十七年(1644),开府太原长达274年,几与明朝存亡相始终。
  • 活色生香的民俗

    活色生香的民俗

    很多人都对民俗知识不太了解,或对民俗现象了解得不大正确,认为民俗是土气的、不入流的,是大红大绿、俗不可耐的。这是极为肤浅的看法,是不应该出现的看法,说明我们对造就了自己的文化缺乏认识,很陌生,很疏远。这不仅是我们的过失,也是历史的遗憾。民俗史与人类史互相交叉,与考古史互相渗透,与宗教史互相感染,与语言史互相弥补……总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进入民俗史,都是庄严的、严谨的,也是活泼的、活色生香的。了解民俗,就是了解真实的生活,就会明白生活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而阅读此书,就是步入生活腹心的快捷方式。
  • 巧夺天工 岩画(文化之美)

    巧夺天工 岩画(文化之美)

    那些埋藏在大地之下的石砖瓦砾、珠宝器物……是记载先人讯息的密码。它们静静地、默默地守候着远古的秘密,等待着后人去发现,去破译。看人类祖先是如何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
  •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他学贯中西,推动了当代中国散文的发展,被誉为“余秋雨现象”。他的近十本“文化散文”著作,自上世纪90年代初出版至今,频频刷新销售排行榜,且拥有了无数读者,创造了出版界的奇迹。本书作者以鲜活的语言为针脚,所穿之线是余秋雨的“读书生活”。作品清晰地再现了余秋雨的成长之路,使读者从这位文化大师身上,领略到了作为一个人生存奋斗、发展完善的方向。
  • 璀璨的中国

    璀璨的中国

    全书介绍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总共分七章:华夏民族的起源、东方巨龙长城、敦煌岁月、汉诗鉴赏、魏诗鉴赏、唐诗鉴赏、宋词鉴赏。
热门推荐
  • 傲娇鬼夫送上门

    傲娇鬼夫送上门

    我在夜市买了一块烂玉佩,却不曾想招来一只邪魅帅气的男鬼。从那以后,那只鬼就缠上了我,说我是他的妻,夜夜同我睡一起。为了摆脱他,我接受“惩罚”。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我始料未及……
  • 三界皆封

    三界皆封

    灵修士,以武入道,可成金刚之身,乃视万物为腐木;以法入道,能臻无上之境,且抟日月为掌物。偏有无知少年生奇径,独辟封印之道,借咫尺之躯,封人,封神,封三界!
  • 女扮男装:嚣张闲王
  • 敬简堂学治杂录

    敬简堂学治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爱再长,长不过似水流年

    爱再长,长不过似水流年

    结婚两年无子,婆婆连番刁难陷害;丈夫口口声声说爱,却在关键时候推她去死。一场看似意外的车祸让她丧失记忆,成为百万新娘;却一步步走向另外一个纠缠不休的豪门恩怨中……
  • 自然之谜我来揭

    自然之谜我来揭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时代的诞生,那就是宇航时代。该书一步一步告诉小读者们,人类是怎样开发宇宙的、又是怎样进入宇宙的?读者关心的很多重要问题在这里都有一个充分的讲述。书中既有科学原理的生动讲解,又综合运用图片、图标等具象形式加以表现,从而使读者直观、迅速、深刻地理解了作者所要传达的知识和理念。
  • 进城淘金

    进城淘金

    改变贫穷,不畏艰难。吞咽盒饭睡工棚,繁累活,全部包揽。思妻恋子,心牵父母,无法相伴,只因为,家贫境困,必须去挣钱。儿女还小,父母年高,靠己穿衣吃饭。铁肩挑起全家担,男子汉,立地顶天。烈日饥寒,脏苦危险,
  • 东陵宝藏之谜

    东陵宝藏之谜

    据说,孙殿英打开慈禧陵墓之时,那慈禧竟然还有心跳和呼吸。而我得到的这张一号法币,可能隐藏着东陵宝藏的秘密。
  • 陌上花开知何时

    陌上花开知何时

    一觉醒来,到了另一世界,开始另一段人生。我,肖陌,在古代吃喝玩乐,偶尔捉弄捉弄古人,消遣消遣美男……但是伤心事还是有的,哎,为情所困啊。韩锦逸,一个我决定赖上的人,可他始终不冷不热不咸不淡的态度令我心灰意冷,难道这份爱只能藏在心底?秦进南,温和,大度,沉稳,潇洒,体贴……什么都好,只可惜我已心有所属。卓勋,表面邪恶,内心却孤独脆弱,为了报复将我劫来,他对我的恶劣行径我都不予计较,只因他眼底的忧伤。有些人注定要辜负,有些人却要等待,等待心门打开,只是不知要等到何时……
  • 无限猩红

    无限猩红

    猩红的道路上,一道充满了阴沉的背影,他就这么孤独的走着……。没有赞美,没有同伴,没有声音,甚至没有灵魂!---------------------------------------------------本书以恐怖、邪恶、残忍等负面情绪为主题,不喜误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