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05400000013

第13章 正心(2)

前半句是讲经济和学问两者不可分。我们不希望人读书越读越穷困,也不希望知识分子成为社会中最贫穷的阶层。现在有人抱怨硕士毕业、博士毕业后工作的待遇还是很差,不要总是想自己没有什么?抱怨自己没有房子,没有车,没有合适的机会。而是要想想自己有什么?是否有学识、是否有能力、是否有修养?

如果有了这些东西而没有那些东西,那不是你错了,是这个世界错了,是这个时代错了。如果没有,那答案就是:抱怨错了。

没有必要抱怨教育制度,再差的学校也有好学生;不能抱怨国家,正是有了问题才需要我们去解决,才给我们提供了机会。我们能做的,只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即使从本科到博士,也至少要读八九年的书,大多数学生应该是十年,最后到毕业了却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保障,这最大的过错在谁?

世上没有任何一种书是让人去学会如何贫穷,学了知识而不能有所用,就不是真正的学有所成。天天读《论语》、读《资治通鉴》,结果却弄得自己衣衫褴褛,莫不如不读。因为他学到的是字句,而不是其中的理。

当然,读书必须有经济作保障,比如理工科做研究而没有经费,就做不了实验,也出不了成果。做任何事情,尤其做艺术、做文学这些事情,首先要把经济问题解决了,否则没办法做学问。但是,我们要明白“经济出自学问”,读书一定是要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即使一时困顿艰难,也要好好培养对天下事情、对社会形势的观察,到一定时候就会找到做事业的切入点,把学问和经济都很好的发展起来。

光讲经济而没有学问,是暴发户,现在都被大家看不起;但是光有学问而无经济的人则是穷书生,是酸秀才,也得不到尊重。现在很多企业家去进行再培训、再教育,在于他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了解到没有学问,经济则难以有更大的发展,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就意识到要更加丰富自己的学识。对年轻人来讲,虽然一时经济不足,但要在学问上努力,不能操之过急,要对学问有信心,要明白经济和学问是不可分割,该读书时读书,该挣钱时挣钱,二者相互支撑,方才能够发展。

“心性见之事功,方为圆满”,空谈心性没有意义。“正心”是要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有外在事功的成就,这才称得上是人生圆满。就学问而言,为学不能只会讲一些行业术语,有的人常常是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讲到了马克斯·韦伯、汤因比,从亚里士多德讲到了康德、费尔巴哈、弗洛伊德。我们学理论、懂理论,但不能空谈理论,从理论到理论,而是把这些理论内化到心灵深处,增加自己看待世界的睿智,让心性与外在世界结合起来,要用这个“正心”做事业才行。所以说,读书时要能做到:

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勿取勿忘,为学当如流水。(《格言联璧·学问》)

以宁静致远为座右铭。心一定要静,如静水一样波澜不惊,但又非一潭死水,在斗室中、在书桌前关注社会、关注天下。但要让学问像流水一样,鲜活的,汹涌澎拜的,气势充足的,能够把天下、生民和社会都囊括其中。我们常用活水来比喻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说“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明·杨慎《升庵诗话》)。这不仅可以形容他们的散文风格,更可以形容他们把学问与对天下的深切关怀融合在了一起。如此用修心和读书熏习日久,学问与事功自然而然就能结合起来。

上面讲到了何为“心”及“心”之种种,讲到了何为“明心”以及“明心”之大用,不妨概括一下如何养心,那就是要能够:

宽心以容物,虚心以受善,平心以论事,潜心以观理,定心以应变。

要让自己的心胸宽广起来,容天下可容、难容之物;让自己的心灵虚静起来,生发善念、接受善念;让自己的心态平实起来,论事气度冲和、不躁进;让自己的心性沉潜下来,明察人事道理,行事中于规矩;让自己的心情安定下来,遇事不慌乱,对变局能够坦然应对。这话很妙,且应细细涵咏。

《格言联璧·摄生》里也讲:

多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诵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是说平时如何注意修心。每天或者一段时期,都要给自己安排一些安安静静、无须做事的时间,用来静心静坐、养气收心。这些时间不必太长,主要是为了让自己的心神在忙碌中能够静养一下,“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人要能动,也要能静。酒色财气最能迷惑心志、使人糊涂,要少近嗜欲,尤其不能玩物丧志。有些古训不要认为是老生常谈,这些恰恰是贤者智者的经验总结,流传千年,自有睿智存在,有空读读《论语》、《道德经》、《心经》这类经典,包括翻翻《菜根谭》、《格言联璧》、《围炉夜话》、《呻吟语》这类格言集,也能给我们不少人生的启迪。读这些书,就是要多了解其中深刻的道理,来警醒自己、明了人生世间的意义所在。

做到这些,我们就可以在热闹中炼心,时时修炼自己,在内心沉静下来后扩展心胸;在行事时验心,看看做事是不是符合正心的标准,时刻省思,时刻成长。

§§§第二节全性

讲全性,就要理解中国文化里“性”的意义。“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从类于动物的角度来讲,“性”即人的本性,近于我们现在讲的自然属性。二是从区别于动物的角度、从人之所以为人的高度来讲,“性”即是人性,是区别于其他动物肉体之欲的伦理、价值、道德,近于我们现在讲的社会属性。中国学者从先秦时期就开始思考人“性”的问题: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是什么?人生活于社会中,其存在的特征是什么?人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

一、辨性

对于“性”,先秦诸子和后代学者曾认真进行的讨论,形成了几种基本的观点:

一是生性。代表人物是告子。告子其人其书均不详,学说全赖《孟子》得以保存下来。据《孟子·告子上》记载,告子与孟子辩论何谓人的本性的问题。告子认为“生之谓性”。通俗地说,他认为“性”就是人的肉体。用现在的概念来讲,“肉体”即为自然属性、是人性中最初的组成部分,是自然属性中最原始的部分。既然“生之谓性”,“性”由人的肉体而生,所以它是无善、无恶的;而且“性”如水一般,水放到高处的时候会向东、西、南、北流,人“性”的生发也是如此的自然而然。所以告子论“性”,是把“性”当作人自然而有的、与生俱来的自然特质。

二是天性,代表人物是庄子。庄子否认了告子的“性是肉体”的说法。在庄子看来,天地万物都是从“道”中派生出来的,人也不例外。“道”有天道、地道、人道,人就是从“人道”中派生的,人“性”也是生于“道”中,一定要道法自然,要合乎自然的规律。实际上,庄子是把老子“道”的学说发展到了人的身上,老子重于讲天道而轻于讲人道,在于天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而人道是损不足而补有余,人道总是残缺的。可以说,老子讲的是宇宙间大道理,是客观存在上至大的层面。而庄子认为这样何其累也,他转向讲人道。

庄子认为人变坏,全因在社会中受到了扭曲:人刚出生时是非常天真、非常善良的,但成长时却总被要求按照礼乐教化行事,被许多的规范规矩所束缚着,这是违背人道的。所以觉得人要想活得潇洒,就应该不受后天的约束,不按照后天的规范做事,不能扭曲自己,也不要被异化、奴化。什么是奴化呢?人生在天地间,都是天地的派生物,不管是高贵还是贫贱,是富足还是贫穷,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所以人都是应该平等的,每一个人从人格上来说是独立的、自尊的。但是在现实世界中,总会有一些不同的体系让有的人地位高起来、有的人地位低下去,这样人就会被奴役,过着委屈的、被侮辱的生活,这就是奴化。被奴化的人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而是只能做该做的事,这是人性被异化。从这个角度来讲,庄子认为人在现实世界中受到残败,应该恢复自己本来的面目。这个本来面目是什么?就是精神的自由、天性的自由。我们常说小孩子天性活泼,就是因为小孩子不受或者很少受后天约束,保持了由自然而来的那份自由的精神、自由的天性。庄子讨论人性时讲要恢复天性,这是比告子高明的地方。庄子追求的是一种理想的、精神的超越,这与告子认为的客观肉体正好相反相成:告子注重人性何以存在,庄子注重人性如何完善。

三是性恶论,代表人物是荀子。我们习惯说荀子讲“性恶”,孟子讲“性善”,实际上,荀子理论吸取了告子的一些观点,他没有讲人最根本的“性”是恶的,并非如孟子所说“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荀子认为,人心是有善的一面的,但自从人生下来的那一刻起,人性善的一面就开始受到后天的污染了。为什么呢?因为人一出生,人的自然属性因为是自然的东西,无所谓善恶,但每一个人都禀赋自然属性而来,在社会中这些自然属性会被引诱、污染,会变得无限扩大、没有约束,从而人性开始贪婪、自私、好利、不循礼法,这就是“性恶”。荀子讲要想改变人的“恶”性、要“化性起伪”,就得依靠后天的教育。《荀子》开篇即是《劝学》,就是要告诉大家去学习,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后天的教育,才能把人内心中已经生出的最阴暗、最贪婪的东西压制下去。

四是性善论,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认为人“性”有一种先验的善性,是随人的天命而来的道德体验。孟子的学说是承继孔子而来的,但是孔子直接谈论“性”的话很少,只有一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他主要谈论“仁”的问题。他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的族群、区别于禽兽动物,就在于人的社会性,这个广泛的社会性被他概括为“仁”。“仁”是全部道德的根源。然而,孔子对何为“仁”并没有做具体地表述,只对弟子解释了哪些行为是仁,比如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更多的是一种行“仁”之方。“仁”在孔子那里是一个终极的概念,就像老子的“道”一样,没有一个很具体的范围。

在孔子之后,有两个人具体地发展了“仁”:一个是墨子,一个是孟子。墨子最初是学儒学的,后来觉得儒家学说有些缺陷,于是自己创立了一个学派叫墨学。墨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兼爱”,这便是一个具体的理解。“兼爱”是什么呢?就是对所有人都要爱,类似于现在西方说的博爱,大家都是兄弟姐妹,都要相亲相爱,这是把孔子的“仁”无限扩大化了。

而孟子则在孔子的行仁之方以外,开始思考何者为仁?思考“仁”的根源问题。孟子发现在生活中,每一个人内心里面都有一点善念,他把这个善念叫“恻隐之心”。所以,孟子讨论何为“仁”、“仁”从何而来的问题,就归结到每个人的善性,即人的“恻隐之心”上来了。每个人都有一点原初的善念,如果能把这一点善念扩展开来,先是对自己的家人,再是对周围的朋友,进而是对天下人的关怀和关心,而这种关怀和关心就叫“仁”。孟子还讲每个人都有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又分别是儒家所推崇的“仁、义、礼、智”的起端,广义上的“仁”所包含的这四个规范,都是从人心中生发出来的。孟子讲的“仁、义、礼、智”,实际上是把儒家的道德规范扩大化了,认为这正是人得以为人,人得以成群的基础。在孟子看来,每个人都有先验的、固有的善念,把这个善念表达出来就是“仁”,即我们所讲的人“性”。后世《三字经》里讲的“人之初,性本善”,就是来自孟子的理论。

荀子和孟子的分歧,成为后世谈论“全性”问题的两个方向。到宋明时期,关于这方面的探讨更为深入,形成了理学与心学的分别。宋明理学在探讨“性”的时候,多继承了荀子的观点。荀子认为人“性”在后天总容易被某些利益关系、厉害关系所污染,所以必须要用外在的礼仪和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让人回到合乎社会规范的道路上去。朱熹就提出一个著名的口号,叫“存天理,灭人欲”,他认为要用天理来约束人内心的欲望,这种欲望即是荀子讲的“恶”性。只有把这种“恶”压制下去,人才能合于社会规范,才能成就事业。

孟子讲“性善”,就是要用自己的内心关照万物,把内心的一点善念培植壮大,再全部发挥出来。陆九渊、王阳明等人讲的心学,要求人“求放心”,要人把内心打开,让内心的善性融入到天地万物之中,融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从而激励人做善事。这里也把“心性”的问题与天的问题结合起来,就像孟子讲的: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尽心上》)

心正了,善性自然就能发挥出来;善性能发挥出来,人的生性就走向善良,就能通于神明、通向高明。正心也好,修养心性也好,最终都是为了“事天”,即是要在更高的哲学层面上理解人生。

二、见性

除儒家之外,道家、佛家也都讲到了人“性”的问题。《淮南子》以黄老学说为基础,可以将其理解为道家。《淮南子·览冥训》中说:<sup>*</sup>

全性保真,不亏其身;遭急迫难,精通于天。

同类推荐
  • 七夕

    七夕

    《 七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浙江有意思

    浙江有意思

    《浙江有意思》是作者王寒多年来生活所感杂记,主要包括作者对浙江省十一地市风土人情独到的见解,文风戏谑,多以当地名胜古迹、美食趣事为题材,以片段的形式对每一城市进行描述,令读者得以快速阅读中体味到浙江各地的城市形象。
  •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介绍了文景之治的有关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品义士

    品义士

    书中精选了中国历史上几十个侠义人物,这些英雄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或扶危济困,深得百姓爱戴,或抗击外敌,保一方平安。他们的事迹或在正史中单独立传,或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本书将他们的故事,重新挖掘整理,并做了符合现代人观点的点评,极富可读性,让读者可以在阅读的同时,体会到中华民族骨子里的那股英雄气,在当下驰骋纵横。
  •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古老的乐器正为我们演奏着穿越时空的最强者。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热门推荐
  • 婚婚欲醉:顾少独占小甜妻

    婚婚欲醉:顾少独占小甜妻

    陆家最上不了台面的私生女,竟然因为一场意外,结束了自己二十年的单身史,翻身成为豪门太太了?表面上风光无限,但实际却是:“老婆,今天晚上咱们继续造人吧!”“绝不!”新婚燕尔,在床上度过那岂不是太亏了?面对某男人前大总裁,夜变大灰狼,某女简直要哭着抗议。偏偏顾少需求大,非要缠缠绵绵生个娃,“老婆,外人说咱们婚姻长久不了,咱们一定要造出人工结晶,给他们炫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EXO城堡之恋

    EXO城堡之恋

    这是我第一次写文,大家不要喷啊!!!!!!!!
  • 名门缠爱:宋少的惹火逃妻

    名门缠爱:宋少的惹火逃妻

    意外相遇,她被迫生与他一夜欢响。而一年以后,她已然是一个年轻妈咪。再次相遇,她在他眼中不过是一个工于心计,妄想嫁入豪门的小职员,而他掌握她的生死。他好心收留,让她以为是机遇,没想到却是一个早已布好的陷阱,只为诱她入局。眼前的男人与数年前那个陌生而神秘的身影渐渐融合,她冷声讽刺,“这就是你要的结果?”
  • 五灵之修

    五灵之修

    他!无意中踏入了修真界。他!无意中发现了自己的命运似乎被掌控着。他!不想自己的命运被掌控,只能去追寻真相,去逆天改命。只是在他前方有着无数的阻碍,更是有着仙,有着妖,有着魔。在这些挡住自己寻求真相的阻碍面前,他!林毅他所能做的就是,仙阻便弑,妖拦便斩,魔挡便屠。想要弑仙,想要斩妖,想要屠魔的道友,请跟随林毅一起成长,陪他一起去逆天改命,追寻真相。道友!可敢!QQ超级群:119443616,喜欢的可以进来,本书我不会断更的,至少每天一更,等过两个月我会加更的,欢迎大家观看各位看到本书的可不可以忍着或者跳过前边的那些不好看的,以后的我会努力写好的
  • 迟钝宝贝:女人你不懂我的爱

    迟钝宝贝:女人你不懂我的爱

    她,出生于钢琴世家,从小在父母的熏陶下,对钢琴犹如生命般的热爱。他,出生于豪门世家,是天之骄子,但他却只为笨笨的她心动了。在一次大型的钢琴大赛,她与他邂逅了。后来,她和他都在同一个学院里,她读音乐,他读金融。他一次次逗她,而她却认为他在讨厌她,整她,玩弄她。在一次次的意外,重重的打击了她,他在背后为她默默付出了许多,迟钝的她是否能不能明白他的爱,懂不懂他的付出?最终,笨笨的她会选择常年伴在自己身边的学长,还是‘讨厌’的他?还是另有他人?
  • 终极一班4之回归大爆炸

    终极一班4之回归大爆炸

    在金时空,正邪两派一直打斗不断。在金时空即将陷入危机时,汪大东,王亚瑟,丁小雨,雷克斯,田弘光等一系列异能高手回归到金时空,回归到终极一班。当所有的异能高手都齐聚一堂时,会碰撞出怎样的激烈火花呢?………………敬请关注
  • 许你一世的承诺

    许你一世的承诺

    十二个人的爱情,一开始是虐文,十二个人只有一个人可以和女主在一起,悲剧结局,
  • 减肥女孩

    减肥女孩

    纵然你不能改变你的身高但你可以改变你的体重,在骨感美的今天,丰满的身材在大街上总会遭人白眼,爱情迟迟不来。生活在外貌协会的社会下,胖女人在有才总会遭人非议。“死肥婆还敢喜欢我,也不照照镜子看看你自己的全球样”他是这样骂我的,他的话像一把刀子刺进了我的心,从此之后我开始励志减肥,在减肥的那一年的日子里,我尝尽了各种煎熬,可是最终我的体重从200斤降到了90斤,昔日的肥婆成了美女,追求者如云他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可是她会答应他吗?
  • 闪婚溺爱:总裁放肆宠

    闪婚溺爱:总裁放肆宠

    一场相亲宴,她一个人去领了结婚证,嫁给了传说中凶残恶魔的夜家大少爷......她以为顶多是个宅斗,却发现是一部被斗争的血泪史:凶恶的婆婆,怀孕的未婚妻,刨墙角的闺蜜,等等....为什么那位西方帅哥也对她磨刀霍霍?她回头看一眼腹黑又霸道的某人,长得祸国殃民的明明是他,为什么受苦的是她!当他打破了传说,成为了高高在上让所有人仰视的存在,成为所有名媛千金爱慕的男人时,她却发现他们之间已经伤痕累累。三年后,他勒紧她的脖子将她抵在门板上,气息凌冽而蛊惑:当真以为逃得掉吗?
  • 疯羊血顶儿

    疯羊血顶儿

    沈石溪的《疯羊血顶儿》是由《血染的王冠》、《血崩》和《疯羊血顶儿》三个中篇小说组成。《血染的王冠》写金丝猴群中黑披风雄猴与麻子猴王争霸的一场内战。动物界以强力和年轻挑衅老猴王的故事经常发生,但当猴世界两王并存格局出现时,后果堪忧。故事解秘动物世界内战的混乱和伤害,最后以老猴王的慷慨赴难和王后的殉难谱写了动物世界的爱情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