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42400000016

第16章 冬病夏治常用药物(2)

【临证应用】风寒感冒;阴盛格阳。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9克。外用适量。

【药物名称】巴豆

【药性归经】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药物功效】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临证应用】寒积便秘;腹水膨胀;喉痹痰阻;痈肿脓成未溃、疥癣恶疮。

【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0.1~0.3克。大多数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孕妇及体弱者忌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药物名称】半夏

【药性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药物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脾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临证应用】湿痰,寒痰症;呕吐;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10克。一般宜制过用。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风痰之症。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反乌头。其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

【药物名称】南星

【药性归经】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药物功效】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散结消肿。

【临证应用】湿痰,寒痰症;风痰眩晕,中风,癫痫,破伤风;痈疽肿痛,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10克。多制用。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阴虚燥痰及孕妇忌用。

【药物名称】附子

【药性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药物功效】回阳救逆,补火救阳,散寒止痛。

【临证应用】亡阳证,阳虚证,寒痹证。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15克。本品有毒,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注意事项】孕妇及阴虚阳亢者忌用。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生品外用,内服需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药物名称】斑蝥

【药性归经】辛,热;有大毒。归肝、肾、胃经。

【药物功效】破血逐瘀,散结消癥,攻毒蚀疮。

【临证应用】癥瘕,经闭;痈疽恶疮,顽癣,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多入丸、散,0.03~0.06克。外用适量,研磨敷贴,或酒、醋浸涂,或作发疱用。内服需以糯米同炒,或配青黛、丹参以缓其毒。

【注意事项】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应严格掌握剂量,体弱忌用,孕妇禁用。外用对皮肤、黏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能引起皮肤发红、灼热、起疱,甚至腐烂,故不宜久敷和大面积使用。

【药物名称】麻黄

【药性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药物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临证应用】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水肿。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9克。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注意事项】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药物名称】桂枝

【药性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药物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临证应用】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心悸。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9克。

【注意事项】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药物名称】知母

【药性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药物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临证应用】热病烦渴,肺热烦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6~12克。

【注意事项】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药物名称】黄柏

【药性归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药物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临证应用】湿热带下,热淋涩痛;湿热泻痢,黄疸;湿热脚气,痿证;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10克。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忌用。

【药物名称】黄芩

【药性归经】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药物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临证应用】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10克。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注意事项】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药物名称】生地黄

【药性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药物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临证应用】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阴虚内热,骨蒸劳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10~15克。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

【注意事项】脾虚湿带,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药物名称】干姜

【药性归经】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药物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临证应用】腹痛,呕吐,泄泻;亡阳证;寒饮喘咳。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10克。

【注意事项】本品辛热燥烈,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

【药物名称】吴茱萸

【药性归经】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药物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临证应用】寒凝疼痛;胃寒呕吐;虚寒泄泻。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15~45克。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

【药物名称】陈皮

【药性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

【药物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临证应用】脾胃气滞证;湿痰、寒痰咳嗽;呕吐、呃逆;胸痹。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6~10克。

【药物名称】艾叶

【药性归经】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药物功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临证应用】出血证;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10克。外用适量。温经止血宜炒炭用,余生用。

【药物名称】炮姜

【药性归经】苦、涩,温。归脾、肝经。

【药物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临证应用】出血证;腹痛,腹泻。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6克。

【药物名称】丹参

【药性归经】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药物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临证应用】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血瘀心痛,脘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风湿痹证;疮痈肿毒;热病烦躁神昏,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9~15克。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注意事项】反藜芦。孕妇慎用。

【药物名称】地龙

【药性归经】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药物功效】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临证应用】高热惊痫,癫狂;气虚血滞,半身不遂;痹证;肺热哮喘;小便不利,尿闭不通。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4.5~9克,鲜品10~20克。研末吞服,每次l~2克。外用适量。

【药物名称】全蝎

【药性归经】辛,平,有毒。归肝经。

【药物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临证应用】痉挛抽搐;疮疡肿毒,瘰疬结核;风湿顽痹;顽固性偏头痛。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6克。研末吞服,每次0.6~1克。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慎用。

【药物名称】蜈蚣

【药性归经】辛,温;有毒。归肝经。

【药物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临证应用】痉挛抽搐;疮疡肿毒,瘰疬结核;风湿顽痹;顽固性头痛。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5克。研末冲服,每次0.6~l克。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忌用。

【药物名称】僵蚕

【药性归经】咸、辛,平。归肝、肺、胃经。

【药物功效】祛风定惊,化痰散结。

【临证应用】惊痫抽搐;风中经络,口眼斜;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痰核,瘰疬。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5~9克。研末吞服,每次1~1.5克。散风热宜生用,其他多制用。

【药物名称】党参

【药性归经】甘,平。归脾、肺经。

【药物功效】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临证应用】脾肺气虚证;气血两虚证;气津两伤证。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10~30克。

【注意事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本品不宜与藜芦同用。

【药物名称】黄芪

【药性归经】甘,微温。归脾、肺经。

【药物功效】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

【临证应用】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自汗;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10~30克。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药物名称】白术

【药性归经】甘、苦,温。归脾、胃经。

【药物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临证应用】脾气虚证,气虚自汗,脾虚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6~12克。炒用可增强补气健脾止泻作用。

【注意事项】本品性偏温燥,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

【药物名称】鹿角胶

【药性归经】味咸,性温。归肝、肾经。

【药物功效】补肝肾,益精血。

【临证应用】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虚劳羸瘦,吐衄便血、崩漏之偏于虚寒者;阴疽内陷。

【用法用量】每次10~15克。用开水或黄酒加温烊化服,或入丸散膏剂。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用。

【药物名称】淫羊藿

【药性归经】辛、甘,温。归肾、肝经。

【药物功效】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临证应用】肾阳虚衰,阳痿尿频;风寒湿痹,肢体麻木。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9~15克。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不宜服。

【药物名称】续断

【药性归经】苦、辛,微温。归肝、肾经。

【药物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断。

【临证应用】阳痿不举,遗精遗尿;腰膝酸痛,寒湿痹痛;崩漏下血,胎动不安;跌打损伤,筋伤骨折。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9~15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崩漏下血宜炒用。

【注意事项】风湿热痹者忌用。

【药物名称】补骨脂

【药性归经】苦、辛,温。归肾、脾经。

【药物功效】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

【临证应用】肾虚阳痿,腰膝冷痛;肾虚遗精,遗尿,尿频;脾肾阳虚,五更泄泻;肾不纳气,虚寒喘咳。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10~15克。

【注意事项】本品性质温燥,能伤阴助火,故阴虚火旺及大便秘结者忌服。

【药物名称】肉苁蓉

【药性归经】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药物功效】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临证应用】肾阳亏虚,精血不足,阳痿早泄,宫冷不孕;腰膝酸痛,痿软无力;肠燥津枯便秘。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l0~15克。

【注意事项】本品能助阳、滑肠,故阴虚火旺及大便泄泻者不宜服。肠胃实热、大便秘结者亦不宜服。

【药物名称】菟丝子

【药性归经】辛、甘,平。归肾、肝、脾经。

【药物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日,止泻,安胎。

【临证应用】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尿频,宫冷不孕;肝肾不足,目暗不明;脾肾阳虚,便溏泄泻;肾虚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10~20克。

【药物名称】枸杞子

【药性归经】甘,平。归肝、肾经。

【药物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临证应用】肝肾阴虚及早衰症。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6~12克。

【药物名称】麦冬

【药性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胃、肺、心经。

【药物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临证应用】胃阴虚证;肺阴虚证;心阴虚证。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6~12克。

【药物名称】女贞子

【药性归经】甘、苦,凉。归肝、肾经。

【药物功效】滋补肝肾,乌须明目。

【临证应用】肝肾阴虚证。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6~12克。因主要成分齐墩果酸不易溶于水,故以入丸剂为佳。本品用黄酒拌后蒸制,可增强滋补肝肾作用,并使苦寒之性减弱,避免伤及肠胃。

【药物名称】五味子

【药性归经】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药物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临证应用】久咳虚喘;自汗,盗汗;遗精,滑精;久泻不止;津伤口渴,消渴;心悸,失眠,多梦。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6克。研末服,每次l~3克。

【注意事项】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不宜用。

【药物名称】山萸肉

【药性归经】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药物功效】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临证应用】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痿;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月经崩漏,月经过多;大汗不止,体虚欲脱。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5~l0克。急救固脱20~30克。

【注意事项】素有湿热而致小便淋涩者,不宜应用。

【药物名称】蜂房

【药性归经】甘,平。归胃经。

【药物功效】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临证应用】疮疡肿毒,乳痈,瘰疠,顽癣瘙痒,癌肿;风湿痹痛,牙痛,风疹瘙痒。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5克。外用适量,研末用油调敷或煎水漱口,或熏洗患处。

同类推荐
  • 5分钟家庭降脂方

    5分钟家庭降脂方

    本书系统阐述了减肥健身的基本知识和适于普通家庭采用的减肥瘦身方法,包括饮食减肥、运动减肥、中药减肥、按摩减肥等,并精选了200余种减肥健身的饮食、药膳配方。
  • 不可不知的健康常识

    不可不知的健康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每天懂一点糖尿病防治知识

    每天懂一点糖尿病防治知识

    《每天懂一点糖尿病防治知识》为众多糖尿病患者及广大热爱生活、追求健康的读者们提出了理想、专业、可行的防治细节。囊括了日常保健、饮食方案、用药细节等方面,旨在为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资讯、最实用的养护细节,让每个糖尿病患者能够轻松生活,享受健康和幸福。
  • 空腹健康革命

    空腹健康革命

    断食养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自然疗法,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起源于宗教,几乎在每一种宗教里,都有断食的说法。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经说过:“若五体之内有任何变患之时,先应断食物矣!”基督教的鼻祖耶稣也说过:“为了健康的关系,神会劝你挨饿,饿可以涤清肠胃,可以使人健康却病。”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断食是进入宗教的门户。”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一直提倡通过“服气辟谷”修炼成仙。
  • 中医养生一点通

    中医养生一点通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渴望获得有关养生方面的知识。本书介绍了中医养生,补气养血,经络养生,四季养生,起居、运动和精神养生,食补养生,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养生,远离疾病以及中药在养生中的妙用等九个方面,共365个养生细节,内容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一本汇集了古今中医养生精华的实用手册。本书内容通俗易懂,生活中易学易用,养生方法便捷有效,适合大众阅读参考。
热门推荐
  • 流氓情缘

    流氓情缘

    他是流氓?NO,他只是比较有女人缘而已!他是帅哥?NO,他只是长的比较耐看罢了!他是高手?NO,他只是为了责任迫不得以而已!他爱管闲事?NO,他只是看不惯欺负弱小罢了!他,刘明,就是一个重情义,讲义气,率真坦白的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十倍还人!”是他的原则。
  • 证道者

    证道者

    和我比兄弟多吗?我的兄弟满世界!幽都那几十亿的鬼魂也尽在我手!和我比女人吗?我的女人个个沉鱼落雁!千娇百媚!看黑道证法者。踏平黑道,登顶巅峰!踩踏R本国,为民族、为兄弟,一个字!干!致谢:墨星小说封面网百度“墨星封面”第一个就是,你也可以拿到免费封面!
  • 极品神农系统

    极品神农系统

    嗨,下个金手指玩玩不,种瓜得瓜,种妹纸得妹纸哟!纳尼,金手指也能下载?苏晨懵逼地盯着手机屏幕,“嗷呜!幸福来得太突然,我完全可以接受啊!”
  • 谁的青春不犯错

    谁的青春不犯错

    谁都有一个青春时期,在这个时期之中,都会发生一些令自己后悔,或者是冲动无比的事情。一切都从我来到后妈家的那一天开始……
  • 数学故事与趣味

    数学故事与趣味

    为了引导中小学生培养对各门学科的兴趣,我们特地选编了这套“中小学生趣味阅读”丛书,包括《语文故事与趣味》《作文故事与趣味》《文学故事与趣味》《数学故事与趣味》《科学故事与趣味》《军事故事与趣味》《历史故事与趣味》《动物故事与趣味》《植物故事与趣味》《艺术故事与趣味》共10册。这套丛书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和培养这些兴趣的方式方法,并详细讲解了各个学科的名人成才故事,涉及少年儿童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一套小小的百科全书,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收藏。
  • 铭记一腔友谊

    铭记一腔友谊

    啦啦啦~~~~~~喜欢本书的别忘了加收藏哦!!
  • 校园校草爱上小恶魔

    校园校草爱上小恶魔

    他是一个冷酷的男生!她是一个活泼的小恶魔!因为小时候的婚约!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看校园校草爱上小恶魔!
  • 咆哮都市

    咆哮都市

    你以为这个都市里,那些所谓的大家族势力很牛么?不!在这个世界里,很多事情是普通人不得而知的。一个叫做“武门”的地方,从那里出来的人每一个都是拥有着可怕而神秘的能力。高中生杨羽,习得一身神奇的道家传承之后回归都市,开始了精彩的都市生活。美女姐姐,富家大小姐,武门传承的小萝莉,还有跟他一起同居的极品校花……各种美女相续出现在他的生活中。不一样的都市生活,请尽情的咆哮吧……
  • 古代生物与医学(中国文化史丛书)

    古代生物与医学(中国文化史丛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素问识

    素问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