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41200000035

第35章 通信与作品(7)

我看过一本张爱玲的传记,作者应该参考过张爱玲第二任丈夫赖雅的日记,资料大致可靠。传记提及张爱玲在上世纪50年代已写好的或准备写的三篇英文小说,且记下标题,分别是:Bridge of Filial Piety,Corpse Driver和The Shanghai Loafer,都是中篇或短篇,前两篇疑是古代中国背景的故事。“Bridge of Filial Piety”(可翻译为“孝子桥”)可能是野史里清朝乾隆年间孝子王安为母建桥,让她过河去跟和尚通奸的故事,颠覆了传统礼教。“Corpse Driver”,乍看真有点诡异,那本传记的作者索性把它译成“僵尸车夫”,令我想起20世纪80年代盛行的“僵尸先生”之类的港产片。但仔细想想,我认为张爱玲不是要写一具僵尸当车夫,而是写湘西的“赶尸”,所以“Corpse Driver”根本不该译成“僵尸车夫”,而是“赶尸人”。如果张爱玲写这类题材,我觉得应该很有趣,写法会不会像她喜欢的《聊斋》那样呢?可惜我不知道,也没有在她遗物中发现这些稿子。

尽管没有人见过这些作品,但The Shanghai Loafer似乎是三篇中最有名的,可能是传记中说过,张爱玲已开始写它,并把稿子交给住在纽约的代理人勒德尔,好像已经写成,所以才特别令人期待吧。Shanghai就是上海,Loafer可解释为“懒人”或“懒佬鞋”。张爱玲的传记作者们已经有几个中文译名,如“上海游闲人”“上海闲人”“上海白相人”等,应该都是根据他们的忖度。我前些时候看到作家陈冠中的一篇访问,说他2000年回内地时,已想写一本关于上海的小说,叫《上海闲人》,他当时说:“因为张爱玲有本没写成的英文小说叫Shanghai Loafer,我就想写本接着上,我自己差不多都是那种人,我在上海差不多都是个多余人物,但结果还是写不到。”其实我更希望这本The Shanghai Loafer会是用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的方法写上海沦陷时期的文化界人物的事情,但这只是我一厢情愿而已。

我一直没深究The Shanghai Loafer的下落,直至有天我在张爱玲的信中发现一句听来有点奇怪的话,我才开始认真思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她在1983年1月4日给我父亲的信中这样写道:“《色,戒》等三篇全都是先用英文写的,但是既未发表,又都大改过,也就不用提了。讲起《上海懒汉》原名,不过是为了表示本来只是一个人家的故事。”

你见到这句话时,会怎样理解它的意思呢?

首先,《上海懒汉》显然是The Shanghai Loafer的中译。其次,她明明白白地说,她之所以把这故事称为《上海懒汉》,是因为她“不过是为了表示本来只是一个人家的故事”。即是说,那故事不是自己想出来的,是人家提供的。前文又提及《色,戒》,我便很理所当然地联想到《色,戒》的创作过程:那故事正是父亲告诉张爱玲的。

水晶在《访宋淇谈流行歌曲及其他》一文中记下他跟我父亲在1983年的对话,当时水晶问父亲有否看过《色,戒》,父亲立即跟他说:“那个故事是我的故事。是这样的,这不是一个真的故事,也不是编的。是拿好多东西,这儿一点,那儿一点,凑在一起,那个英文名字好得不得了,叫Spy Ring(”间谍之戒指“或”间谍圈“,一语双关),比《色,戒》还好。”而张爱玲自己在1974年4月1日给父亲的信中也说:“《色,戒》(Spy Ring)故事是你供给的,材料非常好。”

《上海懒汉》是一个别人的故事,《色,戒》也是一个别人的故事,于是我第一印象就以为《色,戒》即The Shanghai Loafer,而所谓loafer,可能就是张爱玲的自嘲,指自己偷懒,用了别人提供的故事。几个月前,我对香港《都市日报》的记者提供了自己的意见:“在1982年,张爱玲写给宋淇的信中就表明,The Shanghai Loafer实为《色,戒》的临时名称。”因为这个故事是我父亲跟张爱玲说的,她非常喜欢,很想写,但她觉得自己不劳而获,就用loafer来笑自己。最近我在讨论《色,戒》背后的故事,重温旧事,结果发觉自己可能是弄错了。

毕竟单靠这孤零零一句话很难作准,于是我查看父亲和她在1983年前后的通信,希望找到一条脉络,至少知道张爱玲何以提及《上海懒汉》。结果很令人失望:他们没有再讨论《上海懒汉》,而更奇怪的是,父亲上一封信是1982年11月写的,也根本没提起《上海懒汉》,所以我怀疑他当时另有一信在12月寄出,但没存副本,所以张爱玲的那句话就只能“断章取义”。我对自己的解释也是有保留的,但如果不这样理解,我一时也无从说清何谓“不过是为了表示本来只是一个人家的故事”。

后来我再翻查一下资料,发觉我的初步印象也不太可靠。首先是创作时间,传记资料显示,《上海懒汉》是1957年开始写的,但《色,戒》的英文版Spy Ring据张爱玲书信所说,在1955年尾已经定稿并寄出,故不可能在1957年才动笔。第二,根据手稿和我家的各种原始材料所示,Spy Ring又名Ch’ing K‘ei Ch’in K‘ei(《请客请客》),更早的时候只叫Mesh(《网》)。《张爱玲语录增订本》记录了《色,戒》的雏形,张在上世纪50年代初曾跟我父母说:“Mesh不预备写得长,因为材料(间谍)不是我所熟悉的,虚构出来不像真。自己熟悉的故事可以穿插许多有趣的细节。”实在没有证据说它原名是The Shanghai Loafer。此外,张爱玲自嘲为loafer(懒人)尚可,反正英文不分男女,但若说自己是“懒汉”则不通。

那么让我们再看一次那句没头没尾的话:“《色,戒》等三篇全都是先用英文写的,但是既未发表,又都大改过,也就不用提了。讲起《上海懒汉》原名,不过是为了表示本来只是一个人家的故事。”如果跟《色,戒》无关,我们还可以从中推论出什么呢?

首先要明白“《色,戒》等三篇”是哪三篇。那封信写于1983年1月,同年,张爱玲写了《惘然记》序,文中说:“其实三篇近作也都是1950年间写的,不过此后屡经彻底改写,《相见欢》与《色,戒》发表后又还添改多处。《浮花浪蕊》最后一次大改,才参用社会小说做法,题材比近代短篇小说散漫,是一个实验。这三个小故事都曾经使我震动,因而甘心一遍遍改写这么些年,甚至于想起来只想到最初获得材料的惊喜,与改写的历程,一点都不觉得其间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序文虽没明说“三篇全都是先用英文写的”,但我们现在都知道《色,戒》就是Spy Ring,而《相见欢》的英文未刊稿就在我家,叫Visiting(可译为《探访》),有理由相信,《浮花浪蕊》的初稿也同样是用英文写的,三篇都写于1950年间。按此推测,信中所谓“《色,戒》等三篇全都是先用英文写的,但是既未发表,又都大改过”,那三篇英文稿该包括《相见欢》和《浮花浪蕊》。我没见过《浮花浪蕊》的英文版,但我猜它会不会就是《上海懒汉》呢?

也许你会立即反驳:《色,戒》叫Spy Ring,《相见欢》叫Visiting,中英文名称都很靠谱,但《浮花浪蕊》和The Shanghai Loafer这两个名字实在搭不上边!我只能告诉你,《相见欢》本来也不叫《相见欢》的,张爱玲一直称它为《往事知多少》,跟Visiting也相去甚远。1978年,她写信给父亲说:“《往事知多少》题目被陈香梅用了去了,另想了个《话旧记》,太瘟,《情之为物》,太pretentious(做作)了些,但是帮助解释主题。”可见《相见欢》本来还有好几个名字,她不说,实在也想不出当中的关联。既然《浮花浪蕊》曾被她“彻底改写”,它有可能是《上海懒汉》吗?我认为极有可能。

看过《浮》的读者也知道,故事是从洛贞的角度写的,《浮花浪蕊》的意思当然是指漂泊异乡的洛贞,也指故事中的一众女子,如范妮和英印人的日本太太,可以说《浮》的中心主题是那群女人的命运,不是什么《上海懒汉》。但这是张爱玲廿多年间屡次改写而成的版本,不是最初的版本。《浮》里写得最多最用力的男角就是艾军,而艾军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上海懒汉:他留学要妻子范妮照顾起居,不懂驾驶,读了十多年才得学位,回国后做什么生意也失败,要依赖哥哥和妻子过活,妻子到香港后,自己留在上海卖房子却卖不成,只终日在舞厅流连,最后竟把老婆活活气死。《浮》中的艾军,形象跟《上海懒汉》这名字完全符合,很可能就是The Shanghai Loafer的轴心人物。

只要我们假设The Shanghai Loafer就是《浮花浪蕊》的初稿,有几件悬案便可以迎刃而解。一、The Shanghai Loafer的故事得以厘清,下落也查明,它不再是一本传说中的著作,而是已经写好,甚至通过中文版本问世了(所以也不必劳烦别人,如陈冠中接力创作)。二、信中那句“讲起《上海懒汉》原名,不过是为了表示本来只是一个人家的故事”,我们也有了另一角度去理解,即是说,《上海懒汉》本来只是写艾军这一个人的故事,而没有《浮》的自传色彩。张爱玲在1952年尾曾乘船到日本找炎樱(可参考张爱玲1966年5月7日致夏志清信),洛贞显然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很可能是后来加插进去的角色,在英文版本中是没有的。“只是一个人家的故事”,应该就是说“没有自传色彩的故事”,而不是我当初所理解的,即“别人提供的故事”。

另外,我这假设也可以很有效地解释为什么《上海懒汉》和《浮花浪蕊》的英文稿都同时失踪--因为这两本就是同一本。但为什么会不翼而飞?张爱玲在1966年12月30日致函夏志清:“我搬来搬去的次数太多,有两篇没发表的短篇小说稿子都遗失了。”是哪两篇呢?不得而知,但遗失稿子于张爱玲而言确实平常不过。

我对《上海懒汉》的猜想,恐怕是难以严格证明的,除非可找到它的英文原稿。但至少那是可以自圆其说的,也很有解释力。《上海懒汉》这本书传说了这么多年,而《浮花浪蕊》也不知不觉问世了三十年,却好像没有任何人猜到这两者的关系。若不是我凑巧看到张爱玲信中那句耐人寻味的话,恐怕也不会循这角度去推测。如果我的猜想没错,The Shanghai Loafer其实早已“转世”,只是大家都认不出这位“活佛”来。

以上是我在2013年刊于《南方都市报》上的文章,原题《〈上海懒汉〉是〈浮花浪蕊〉初稿?》。大半年后,即2014年4月,我回到纽约公干。有天收到北京的出版社的电邮,传来了张爱玲和我父母全部通信的文字档案,我立即用关键字搜索了一下,居然有意外收获。

1957年7月14日,张爱玲写信给我父母说:“两星期前我写了一个短篇小说The Loafer of Shanghai,写惧内的严先生……回沪卖屋一去不回。(我告诉过Mae这故事)Mrs.Rodell看了说:’A lovely twist on the henpecked story,but under-dramatized.‘(是惧内故事的有趣变奏,但戏剧性不足。)一定卖不掉,要我重写。我回信说只好暂搁一搁,一时无法改写,请她先试一两家,得到一个反应后再寄还给我。”《浮花浪蕊》中的艾军虽不姓严,但同样是回上海去卖房,也是一去不回,可见两篇小说写的根本是同一个故事。

原以为没法证实的猜想,就这样干净利落地被证实了。答案隐藏在1957年的信中,而我当初只翻看了1983年前后的信,当然毫无发现。尽管走了一条迂回曲折的路,寻找的过程还是充满乐趣的。如果从未误入歧途,也许发现真相时也就没有那么痛快了。

同类推荐
  • 华盛顿 图哈切夫斯基(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华盛顿 图哈切夫斯基(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本书讲述了华盛顿、图哈切夫斯基两位军事家的成才、成功过程。文中对他们各自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很有帮助。
  • 丘吉尔大传

    丘吉尔大传

    没人怀疑丘吉尔是20世纪英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是超群的政治家、雄辩的演说家、杰出的外交家、天才的画家、“现代坦克”的发明家、荣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费油传奇色彩的战争英雄。一生傲视群雄的斯大林由衷地这样评价他的盟友兼对手丘吉尔:“他是人类一百年才会诞生的一位大人物!”美国总统肯尼迪更是把丘吉尔视为心中的英雄,他一生致力于研究效仿丘吉尔。本书不仅介绍了丘吉尔一生的传奇经历,更有他为人处世、领军治国的技巧和谋略,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评价客观,值得一读。
  • 中国历代战神

    中国历代战神

    本书就是在这种亮剑精神的鼓舞下,以人物为线索,在写法上融真实性、可读性于一体,既尊重历史事实又文笔流畅生动。使读者仿佛听到昨日沙场的战马嘶鸣,感到英雄历历在目,纵马跃然纸上。在内容上通过对精心挑选的十二位战神所处的时代背景、成长经历、人物性格、奋斗历程及所表现出的各具特色俱进、残月如钩的大漠的悲壮;体味那山河日下、国家将倾时战神们那种义无返顾和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更体味那民族危亡、硝烟战火中英雄们的一往无前和舍生忘死……从而再次唤起中华儿女对我们民族的热爱,让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民族再创辉煌。
  • 嗜血的权杖:从乡村教师到南宋权臣

    嗜血的权杖:从乡村教师到南宋权臣

    他是家喻户晓的反面典型,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因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而遗臭万年。第一部秦桧传记,讲述他如何由一个不为人知的乡村教师,凭借权谋、运气、才气,在南宋末年的战乱中浮沉,一步一步迈向权力的巅峰。
  •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从中外历史上众多的名将中选择了十几位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力图将这些著名将领的人生经历尽可能全面细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把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谜题掀开其神秘的面纱,给读者一窥真相的阅读快感。在写作风格上,《中外历史名将之谜》也力求通俗易懂、精准生动,注重其中的趣味性与可读性,以满足不同层面读者的阅读需要。我们真诚地希望这本全真、立体的《中外历史名将之谜》能够使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
热门推荐
  • 卡夫卡

    卡夫卡

    卡夫卡就是布拉格,布拉格就是卡夫卡。然而今天的布拉格已经成了欧洲独立国家捷克的首都,当地居民也已不再使用卡夫卡写作时用的语言了。卡夫卡出时当时的布拉格是奥匈帝国的重要城市之一,而奥匈帝国则处于哈普斯堡皇室两元君主执政时期,官方语是德语。卡夫卡是犹太人但在当时布拉格的犹太人几乎被全盘德国化了。这样的背景对任何作家来说都已经够复杂了而相对卡夫卡来说这更成为了他那复杂的作品和痛苦的个人生活源泉。
  • 邓小平军事谋略

    邓小平军事谋略

    从百色起义到万里长征,从创建抗日根据地到上党战役拉开解放战争的序幕,从千里跃进大别山到淮海战役,从百万雄师过大江到三军解放大西南,从和平时期的百万大裁军到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都彪炳着邓小平同志作为杰出的军事谋略上的雄才大略,具有极高的理论创造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不仅是邓小平军事思想中的精华,也是中国军事谋略宝库中璀璨的瑰宝。在对邓小平军事思想的诸多探讨中,目前还没有从军画谋略的层面深入开掘、系统研究的成果,应该说这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对邓小平军事思想、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等研究的深刻性及全面性。《邓小平军事谋略》对此作了一些探讨。
  • TFBOYS当我们一起走过

    TFBOYS当我们一起走过

    内容讲述三个女生和当红组合TFBOYS的爱情故事,希望四叶草们喜欢,如果想当客串或喜欢我的话请添加我的qq1557062779,我会努力的!加油!
  • 豹王西傲【全本大结局】

    豹王西傲【全本大结局】

    他,天下四大神兽中镇守西方的豹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唯独得不到心爱的女人的心。她,一个爹不疼,后娘姐姐都竞相逼迫的孤苦女。却因容貌被妒,被后娘设计,代替异母之姐远嫁他国。两个本来不该有交集的神兽和凡人,却因为她与她酷似的容貌,而有了交集。他抢了她,用假意的温柔困住了她,以为不过是替身,所以忽略了其实早已经深爱。而她,陷落了心,陷落了情,却发现她一直不过是个替身,叫她情何以堪?————————简介实在不会写,亲们凑合一下吧!!!不过内容应当不会叫亲们失望。。。。。
  • 爱在公元时代城

    爱在公元时代城

    公元时代城,拥龙城之西,有随和之宝,垂迎泽之隅,服龙渊之剑,乘纤离之马,树公元之风,建时代之城。地广者粟多,城大者人众,将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据以迎泽四方,物华天宝,四时充美,人杰地灵,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此为公元时代之所生。这里,足以见证公元时代荣耀的传承。这里,足以铭刻南海辉煌的记忆。爱在公元时代城。
  • 重生英雄世界

    重生英雄世界

    盗贼,一个人族中最卑微的职业,地位远不如骑士,法师,甚至连被弩手看低。但重生的他却知道一条道路,一条追逐神的足迹的道路。这是一最卑微的蚂蚁,成长为巨龙的故事。因车祸而死的张凡,回到了十年前,并带着前世五十级的盗贼记忆。但已基因创号的他,再也不能删号再选,而且……这时游戏已经开始了半年,他才刚存够钱买登陆头盔。“但即使如此,老子也足够了!管你弩手骑士还是法师,老子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此作,献给各位心中永不退色的WOW,H3,LOL.--神乎其妖
  • 洛忆晴天

    洛忆晴天

    一次无奈的偶遇,一场错失的误撞,和再次相遇,默默有一种说不出的关系。分离后的思索,沉着执着。相遇后表白,遭拒才回想当初的幼稚可笑,恬然一笑海阔天空。
  • 茶余饭后笑话

    茶余饭后笑话

    茶余饭后,是人休憩的好时光。茶,总能给人精神的满足;而饭,是让人得到肉体的充裕。人们把这两个放在一起,说明了万物灵长的悠闲自得。本书收集整理了不少中外经典茶余饭后笑话,能让你在信手翻启间开怀一笑,得到身心的彻底放松、心绪的怦然萌动、情感的欣然释放。
  • 道神足无极变化经

    道神足无极变化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玄脉异天

    玄脉异天

    他是当朝皇帝拾于百花林边的遗孤,天生体弱,投入中原第一修真大派,奈何得知自己经脉被封,终身不能修炼,江湖的纷争与情仇让他得知保护自己身边在乎之人需要多么强大的实力,在机缘之下得到一块奇特的寒玉,这让他看到自己体内不一般的力量,命运就此发生改变。心爱之人的离去与命运的折磨让他变得逆天,终要与那苍天斗上一斗。洪荒之行体内庞大的力量浮现,飞升仙界后绝世隐秘终于浮出水面,那体内被封经脉究竟是天命安排还是一场惊天预谋.......且看主角如何以一己玄脉之力纵横各界,与天地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