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41200000014

第14章 钱锺书(1)

上海订交

2011年7月24日,我应香港书展主办单位之邀,做了一个题为“我的父亲与钱锺书”的演讲,首度公开我父亲宋淇与钱先生的部分书信,也略述了他们一生的交往。钱锺书生于1910年,比我父亲年长九岁,他在1998年逝世。我父亲和钱锺书从1979年起至1989年间通信,有138封。

尽管父亲是钱先生的知己,但我始终跟他们家缘悭一面,只偶然从父亲口中听到几件趣事。例如他有天就告诉我:钱锺书曾顽皮地把莎士比亚的名字,用上海话念成“邪士胚”,就像他在《围城》和《谈教训》中把T.S.Eliot译为“爱利恶德”一样。由于我所知有限,要完整讲述他们的事,就只好参考大量文献,所以那个讲座除引用宋、钱书信外,也穿插着不少别人的话,而我则负责剪裁、解释这些资料。后来我把讲座内容稍加整理,写成文章率先发表在《东方早报》上。下面写的,将以《东方早报》的文章为基础,再增添一些新材料,希望让大家了解到这两位近代才士的文学因缘。

我家里现在藏有一本《围城》,扉页清楚可见钱锺书的题款,写着“悌芬畏友惠存”。“悌芬”即我父亲的笔名。现在让时光倒流,回到40年代初的上海。当时父亲和钱先生都在上海。父亲住在江苏路284号(1941至1945年),钱锺书住在辣斐德路609号。他们如何邂逅,父亲没向我提起过,我不得而知。只知道钱锺书在1942年送过一首诗给父亲,题作《赠宋悌芬君索观〈谈艺录〉稿》:

微言妙质得谁如,年少东来信起予。

将母呕心休觅句,绍翁剖腹肯留书。

人癯恰办竹兼肉,文古能穷柳贯鱼。

疏凿诗中惭出手,君家绪有茗香馀。

自注:君先人宋春舫先生藏西籍书甚富;《中州集》卷十元遗山兄敏之诗自注:“先人临终有剖腹留书之嘱。”

我的友人冯睎乾曾写过《钱锺书与宋淇的交往》一文,刊载在2011年4月12日《南方都市报》上。他的文章详细“破译”了这首诗。他认为,要了解钱锺书如何看宋淇及两人相交之始,就要从此诗入手。现在我借花献佛,节录一下冯睎乾的分析。

首联出句的“微言妙质”,化自王安石《思王逢原三首》之二“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当中的“妙质”又出《庄子·徐无鬼》,借喻难得的知音,全句大意就是慨叹曲高和寡。据《王直方诗话》记载,王逢原因为厌恶络绎不绝的访客,曾大署其门曰:“纷纷闾巷士,看我复何为?来即令我烦,去即我不思。”钱锺书晚年也有王逢原的烦恼,我父亲便计上心头,为老友设计一个“逐客书”的样式,供他复信时随意套用,但钱锺书未采纳。

首联另一句的“年少东来信起予”,依然是袭用王安石成句,来历是《示公佐》的“残生伤性老耽书,年少东来复起予”。他刻意用王安石语,可能是暗伏王诗上句的“耽书”,以示自己爱书成癖。父亲比钱锺书年轻九岁,当时二十二三岁,故称“年少”。所谓“起予”,是孔子称赞子夏谈诗能发明己意,见《论语·八佾》:“起予者商(子夏)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由于此诗涉及《谈艺录》,故“起予”二字便比王荆公下得更贴题。自1938年起,父亲写了不少西洋文学评论,发表于《文哲》《燕京文学》《西洋文学》等,其好友吴兴华曾称他为“批评家中的王子”。钱锺书第二句赞扬我父亲鉴赏文艺的才华,诚非虚誉。

颔联“将母呕心休觅句,绍翁剖腹肯留书”是咏父亲的性情、嗜好及家学。出句“将母”见《诗经·四牡》,指奉养母亲;“呕心”则用李贺故事(见李商隐《李贺小传》),这里指我父亲身体欠佳,却耽于创作,嗜诗更甚于命。其好友吴兴华曾说,跟我父亲在大学时“玩命念英国文学,恨不得要赛过英国人”。我在前章已提及,父亲在抗战逃亡期间得了肺病,当时没有盘尼西林,接受了土法(硫黄疗法)治疗,结果引致后来几十年疾病丛生。父亲晚年给金庸和董桥写信时,更幽默地署名“五湖废人”(《射雕英雄传》一角色的别号)。全句是钱锺书对年轻诗人的忠告,即劝他要爱惜身体,好侍奉母亲,切忌呕出心肝去作诗为文。

对句“绍翁剖腹肯留书”,钱锺书已有自注。这句诗以我祖父的藏书楼褐木庐为背景,称许父亲能继承父志,广蓄书籍。但我认为父亲喜欢阅读远多于藏书,不肯定钱的诗句是否反映事实。

颈联“人癯恰办竹兼肉,文古能穷柳贯鱼”是钱锺书夫子自道。出句的用典来自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照字面上讲,是说自己这么清癯,正宜栽竹烹肉,好消俗虑、快朵颐。当然,我们知道钱先生尽管吃肉,却不见得真喜欢像王子猷般看竹,所谓看竹食肉,不过是从“人癯”引申出来,聊以自宽。落实到生活去讲,也可借喻钱锺书跟我父亲这类文人雅士吃饭畅谈,一扫闷气。

至于颈联对句“文古能穷柳贯鱼”,则由黄山谷《再答冕仲》化出:“他日过饭随家风,买鱼贯柳鸡著笼。”而所谓“文古”则有两义:古典指“石鼓文”,其中有“其鱼维何,维鱮维鲤,何以贯之,维杨与柳”(这是苏、黄的读法)四句;今典则指用文言书写的《谈艺录》。“文古能穷”,也暗用了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的“然则非诗之能穷人”一语。曰穷曰瘦,此联虽写沦陷年间的困境,但自嘲而不失豁达,言“文古”则益显傲岸,是百分之百的钱氏本色。

尾联“疏凿诗中惭出手,君家绪有茗香馀”先是自谦,再称颂宋氏家学渊源。“疏凿”一句,典出元好问《论诗》绝句:“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末句“茗香”,指跟我们同宗的宋大樽(号茗香),乾隆年间人,著有《茗香诗论》。文人赠诗用对方同宗的典故很常见,这“茗香馀”句按字面直说当然可以,但未免流于文字游戏,所以不妨这样理解:我祖父精于西洋文艺评论,风流余绪披于其子,致诗人也“惭”于跟我父亲商略文章。

依据此诗,父亲与钱锺书相识大概始于1942年。他们见面有多频密呢?至少有段日子,他们每星期都有聚会。我父亲写过一封信给钱锺书,可以做证:“此信写时,不免想到从前每周必去尊府受教,恨不得时间倒流,再能受先生教诲也。”(1980年3月19日宋淇致钱锺书信)

那年头,父亲喜欢在家中开派对,亦即文学沙龙,钱氏夫妇都是座上客。正如杨绛所记:“李拔可、郑振铎、傅雷、宋悌芬、王辛迪几位,经常在家里宴请朋友相聚。那时候,和朋友相聚吃饭不仅是赏心乐事,也是口体的享受。”(见《我们仨》)也全赖这些“宋淇饭局”,傅雷、朱梅馥、夏志清等才有缘结识钱锺书和杨绛。

当时见面的情形究竟是怎样的?不妨看看几位当事人的回忆。杨绛在《〈傅译传记五种〉代序》中这样写道:“抗战末期、胜利前夕,钱锺书和我在宋淇先生家初次会见傅雷和朱梅馥夫妇。我们和傅雷家住得很近,晚饭后经常到他家去夜谈。”

2011年,正是杨绛的百岁诞辰,她接受《文汇报》记者的采访,也提到当年谈话的内容。她回忆道:“我们身陷上海孤岛,心向抗战前线、大后方。当时凡是爱国的知识分子,都抱成团。如我们夫妇,陈西禾、傅雷、宋淇等,经常在生活书店或傅雷家相会,谈论国际国内战争形势和前景。”(《坐在人生的边上-与杨绛笔谈》)

夏志清在《追念钱锺书先生》中则生动地描绘了风华正茂的钱锺书:“钱锺书定居上海后,宋淇即同他交识。那时宋淇以鲍士威James Boswell自居,待钱如约翰生博士,钱是非常健谈的人,有这样一位中西学问都不错的青年不时向他讨教,当然非常欢迎。有一次,想是1944年秋季,宋淇在家里开一个大’派对‘,把我也请去了。钱锺书本人给我的印象,好像是苏东坡《赤壁怀古》中的周公瑾,的确风流倜傥,雄姿英发,虽然他穿的是西装,也戴了眼镜。”

比较鲜为人知的是,钱锺书早于三十多岁时已被视为“国宝”。当时跟宋淇最投契的同辈朋友为吴兴华,他学贯中西,博览群书,宋淇一直视他为继钱锺书之后的学术典范。在1943年12月10日吴兴华写给宋淇的一封信中,我就看到以下这段:“念英文的前辈常风称钱锺书先生为’国宝‘,十足表出五体投地之概,使我益发引未能一见钱先生为恨事。”现在我读到这些文字,总算明白上一辈何以流传着“平生不见钱锺书,便称英雄也枉然”这句话了。

与钱锺书通信

1949年,宋、钱两家“分道扬镳”:钱家留在内地,我们则南来香港。双方的抉择都是深思熟虑过的,没有所谓高低之分,毕竟命运是不可测的。父亲的抉择其实很容易理解,理由在前章也已经说明过了。他的友人中,夏志清早在1947年便负笈耶鲁,吴兴华也计划出国,可惜因为肺病无法成行。傅雷夫妇、钱锺书夫妇则选择留在国内。据杨绛说,抗日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曾给钱锺书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位,但钱却一口拒绝,说“那是胡萝卜”,他不受“胡萝卜”的引诱,也不受“大棒”的驱使(见杨绛《命与天命》)。而根据邹文海所述,1948年香港大学曾约钱先生任文学院院长,牛津大学又约他任讲师,都被他一一推辞了。理由是:“他唯一的爱女患有肺疾,因此认为伦敦的恶劣气候不适宜于她的健康,而香港呢,他又认为不是学人久居之地,以不涉足为宜。”(见邹文海《忆钱锺书》)

到1949年,钱先生依然故我,选择留在祖国。对选择的原因,杨绛说得很清楚:“钱锺书不愿去父母之邦,有几个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深爱祖国的语言--他的mother tongue,他不愿用外文创作。假如他不得已而只能寄居国外,他首先就得谋求合适的职业来维持生计。他必需付出大部分时间保住职业,以图生存。凭他的才学,他准会挤出时间,配合职业,用外文写出几部有关中外文化的著作。但是《百合心》是不会写下去了。《槐聚诗存》也没有了。《宋诗选注》也没有了。《管锥编》也没有了。”(杨绛致汤晏函,2001年10月28日)

至于钱先生本人,也许在《管锥编》释《离骚》一节中就已借屈原身世寄托了自己不走的理由:“盖屈子心中,’故都‘之外,虽有世界,非其世界,背国不如舍生。眷恋宗邦,生死以之,与为逋客,宁作累臣。”

我父亲来港后,考虑到政治敏感问题,不想累及好友如傅雷、吴兴华、钱锺书等,不久便跟他们断绝了通信。

1979年,我父亲跟钱锺书已阔别了三十年。就是这一年,他收到钱先生从北京寄来的信。那封信用打字机打出,语言是典雅的英文--对三十年没联络的老友,钱锺书第一句会说什么呢?我读信前不禁好奇地猜。翻开一看,原来是:“Many thanks for the windfall of two booklets.”(意外地收到你的两本小册子,非常感谢。)

我父亲与钱氏夫妇的通信,由1979年开始,一直写到1989年,十年间共有138封。我父亲写信只用圆珠笔,信纸也有固定尺寸,语言一律是中文。钱锺书则毛笔、圆珠笔、打字机都用,似乎信手拈来;语言主要是文言,只有第一封是全英文,但实际上每封信都点缀着多国语言;字体是行草之类。看他用毛笔写中、英、法、德、意、拉丁文,广东话所谓“舞龙咁舞”,我看着真是有点头痛。

曾看过一段报道,说钱锺书致吴祖光信札,不到十行字,2008年12月在上海竟以一万一千元拍出,翌年5月又在北京以两万三千元成交。我检视一下家中的钱氏信札,每封都密密麻麻,甚至大爆“内幕”,若拿一两封去拍卖,岂非天价?当然,这是永远不会发生的。对我们而言,读钱先生的来信有一种知性的快乐,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我父亲曾给钱先生写道:“读来示是人生一乐,妙语层出不穷,智慧与幽默共存,而书法圆浑自如,已臻化境,赏心乐事,莫过于此。”以下我尝试摘录一些书信,让大家也可领略一下钱先生当年的智慧与幽默吧。

第一封信跟钱先生的女儿钱瑗--即《我们仨》的“圆圆”-有关。我也是读了信后,才知道钱瑗曾在我家做客。1984年,钱瑗来港,我父母款待她,回京后她就来函跟我父亲说:“八月到香港后,承您和叔母盛情招待,并冒雨送我回中大,真是太抬举我了。那是香港之行中给我留下最美好印象的一天。也许是因为没有’港‘味,一切都那么自然和亲切。”

同时杨绛也来书问候:“圆圆归来,听她谈到贤伉俪近况,稍慰想念,也增添了想念。她反复讲和两位住在一起多么快乐,显然这是她此行最称心的事。我感同身受,同时但愿我和默存也都亲自在场。”

同类推荐
  • 困不住的曾国藩

    困不住的曾国藩

    本书既写曾国藩的文韬武略,也写他的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宠。他的成功看似平步青云,一帆风顺,其实,他同样是经历的无数的坎坷、起伏、窘困和险恶。甚至是生死系于一线的人生困局。从全新的角度去发现一个真实、智慧、隐忍的曾国藩。领略一代名臣的安身之计、为官之道,处世之法。全景式展现曾国藩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 乱世尊丐:朱元璋传

    乱世尊丐:朱元璋传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封建皇帝中比较卓越的人物。其功劳在于统一全国,结束了元末二十多年战乱的局面;在立国之后,能够吸取历史教训,对农民作了一些让步,大力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允许农民尽力开垦荒地,大大增加了自耕农数量;解放了奴隶,改变了元王朝官僚大量拥有奴隶的落后局面,增加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等措施。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有利于社会前进,为明朝前期的繁荣安定局面打了基础,值得肯定的。 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生动活泼的文笔,将朱元璋从农民起义的领袖到封建帝王的一生做了全面阐述。作者试图通过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使读者领悟一个历史人物的升降沉浮,并了解有明一代初期的历史。
  • 长征中的女战士6

    长征中的女战士6

    大约有两千名女战士参加了长征,但是她们在这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事件中的经历却鲜为人知。讲述了在彻底打败国民党之前红军所进行六千英里的从撤退走向胜利的传奇故事。《长征中的红军女战士》除了讲述女战们的长征经历之外,还着重揭示在二十世纪前半叶贫穷落后的中国的女性的社会地位。
  • 汽车大亨:福特成长日记

    汽车大亨:福特成长日记

    本书讲述了福特的成长以及创业故事。福特白手起家,用内燃机尝试制造了内燃机车,并且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百姓用的T型车。福特从一个打工崽到把汽车工业推到顶峰,在成长过程中,福特也像一个平常人一样经历过失败、沮丧等种种不可避免的挫折,福特的成功不是运气,与他做人的思路有着极大的关系。因为作者研究日久,采访了福特家族的后人,并且掌握了第一手很多外界并不知道的秘密,在本书中都是首次披露。
  •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嗜宠萌主,殿下吻不够

    嗜宠萌主,殿下吻不够

    以诺学院有两个惹不得的人,而萌蠢可爱的樱小朵却莫名的都惹到了,这该如何是好?对于那个少年,她是真心喜欢,而付出了很多,不惜令自己遍体鳞伤。“为什么要如此努力?”他把伤痕累累的她抱入怀中,内心泛起从来没有过的心疼。“因为……你。”她很累,很想睡,仍旧对他说出内心想着的话。另一个少年,她不知何时起对他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也许,他们之间早就改变。“你说,该怎么惩罚你好呢?”这一夜,他一共吻了她七次,算是对她的惩罚。为了得到那颗本该属于他的心,他可以故意失忆,甚至可以不惜使用任何方式。“所以,幕后凶手是你?”她的双目空洞无比,看着对面的他,不能相信这个事实。当一切真相浮出水面,他们该如何接受这个结果?
  • 地下皇朝

    地下皇朝

    张涛,一个颠覆信仰的男人!热血的江湖,无尽的杀戮。地下皇朝揭露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 冰山男的霸气女友.A

    冰山男的霸气女友.A

    【全文免费】打架?不算什么!她莫小艺,一个就能对付十几个都没问题!她混混?no,她不是混混,她只是很厉害而已!她,有姐妹六人,个个都很厉害!打篮球?在她眼里不算什么!被泼硫酸,她咬牙挺了过去。被好姐妹背叛的她,又该将怎样?够厉害。够义气,够掘强,够坚强,偶尔会犯二的莫小艺,遇到商业奇才,一个让世人闻风丧胆的组织的老大,站在他身旁会感觉冰冷的苏昀昊,他们俩将会碰出怎么样激烈的火花?从素不相识,他就顺手救了她两次,却没有料想到,她居然踢了他一脚,还是个回旋踢....【推荐沐沐两部校园文:丑丫头逆袭:搞定恶魔校草(完结)和恶魔校草吻上瘾:赖上拽丫头(新书连载)】qq群:301028043
  • 远古战神赤帝篇

    远古战神赤帝篇

    他是赤帝祝融:红衣战甲-衣炔翻飞,流光金瞳-狂魅冷漠,左手凝聚烈焰真火,右手祭现赤霄宝剑,征战九天无可匹敌。九天上的诸神怕他,惧他,只因他杀不得,灭不了……且战无不胜。他是十六国倾国倾城的第一人-慕容冲,他同样狂魅冷漠,貂毛红袍,淡金眼瞳,出生即为中山王,十岁拜为大司马,十二岁跌入人生谷底,隐忍十四年登上西燕帝位。当他历劫归来时,一切都已改变……神又如何?尝尽人间辛酸悲苦,他又怎会还是他?谁道是九天万年如一日亘古不变呢?世上总有许多人看不清自己的心,等到真正看懂的时候又无可挽回了,悲哉,悲哉……
  • 画仙

    画仙

    想要美女吗?有,拿柄仙器,我给你画一个!想要单挑吗?呵?还真不怕死,啥等级?帝皇境?哥懒的理你,哥造个仙人,虐杀你!一代画仙横空出世,造仙器,创美女,斩妖魔,踏神仙,一切皆在画仙!
  • 恶魔之女:傀儡协奏曲

    恶魔之女:傀儡协奏曲

    她,恶魔之女,任务途中走上复仇之路。他,天使遗孤,魔法校园爱上高冷女神。她对他不知所措,只想守护那单纯可爱的心。他对她死心塌地,甘愿追寻那冰封千年的情。他一心一意,她却不知爱的定义。她在他面前痛哭流涕,他紧拥她给她温暖的心意。当爱情毫无保留的涌进她的世界,当温暖融化她那冷冰冰的心灵。心,微微的一颤,原来这才是幸福的滋味。【新坑已开,《恶魔之女:傲娇小情歌》】
  • 倾你一世

    倾你一世

    她,冷傲杀手,一朝穿越,成为宰相府的嫡出大小姐。认人欺凌?废材草包?翩然醒转,当她变成她!绝色容颜,笑面如花,她比谁都狠毒无情。倾城流世,风淡云轻,她只守护她所在乎的。强者为尊,她誓与天齐,搅乱一池风云.........
  • 羽化不成仙

    羽化不成仙

    她一个普通人但因为爸爸我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夜之间我变成了魔界布鲁亚王族的主人似乎看透人心的我这一生将会和魔界布鲁亚王族纠缠不清
  • 剑破苍穹之三界传说

    剑破苍穹之三界传说

    传说盘古开天之后力竭,遭混沌魔神偷袭,无奈身化万物。魔神不甘失败,意图卷土重来,鸿钧于是与其大战,身受重伤,于是取出诛仙四剑镇压魔神。此四剑原本为盘古大帝开天斧破碎残片,后被鸿钧炼化,铸成四剑,赠与通天。并取来九天息壤,集众神之力、创造大陆?名为苍穹。时间流逝,转眼万年已逝。某日鸿钧算到,天地大劫将至,苍生危矣。
  • 山西戏曲名角

    山西戏曲名角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