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31300000023

第23章 戴文葆先生(1)

天上时常下雨,同时又会显出太阳,太阳和雨交往的日子,就是我们对人生的理解。

那天,钟叔河先生告诉我,他写了篇纪念老戴的文章。我问他是哪个老戴,他说戴文葆,我才知道他去世了,而且已经三年多。我自交出《书屋》之后就没和他再有联系,也曾想过给他写信,但想想,何必呢,他的年纪那么大了,身体又不好,想做的事也很多,看了还要写回信,不是给他添麻烦吗?自然也就作罢了。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百度百科有他的介绍:“戴文葆(1922-2008),曾用名戴文宝,笔名慕松、郁进、丁闻葆。江苏阜宁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著名编辑家、出版家、著作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首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人民出版社司局级离休干部、资深编审。”

从介绍中,我知道了他在1942年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一直从事地下工作。1946年还在《大公报》做过国际版的主编、社评委员、副编辑主任,后来以“金庸”的笔名闻名于世的查良镛当时是他的翻译助手。介绍中还说他1957年被打成右派,“文革”时又遭遇不幸,而这些都是我先前一点也不了解的。

我和他相识是在编《书屋》,从开始到结束,一直不间断地联系,有时是通信,有时是电话。他是出版界老前辈,他对《书屋》很关心,我找到了几封信:

周实同志:

收到您的来函及贺卡,非常高兴。

《书屋》酝酿很久,一出刊就引人注目!现在办期刊很不容易,显而易见,您组织了作者,并把握住局机关刊物的性格与要求,可说在同类刊物中佼佼的了。凡是读到这份刊物的人,都说很有品位,所以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美术馆东路38号)要我请你们先试寄每期五份来吸引读者,以后再考虑增添。

我工作太忙,但常有些感想,工作上也有需要,匆匆忙忙写点东西,能在您刊物上发表,欢喜之至!我青年时在上海报社工作,天天有得写,有新闻,有刺激,有地方发表,就想写。出版社太沉静了,有些感想,想想也就算了!见到你们刊物,有品位,有时就想在上面写点什么了——这是好动笔的人的实感。不过,太忙,考虑不周,以后类似情况,要请你们把关掌握,不要因为相熟,就一定要用。

目前上面掌握很紧,对一些文字想得很多很远,常常出乎我们当事人的意想之外,一时不易理解。所以编刊物务必多审阅,有所见时,几个同志磋商一下再决定。尤其是,少脱离书发议论,议论应该有的,不过不要离书过远。像萧乾先生谈话,他是名家,上面理解还可以,一般作者就不容易了。你们刊物还没有出格的文章,尺寸掌握得不错。省里办这样的刊物不寻常,领导有眼光,有气派,因而更要好好耕耘这块园地。我们是同行,又蒙关照,有什么看法会提请考虑的。

祝您健康,工作顺利!

戴文葆拜上

一九九七年元月五日

周实同志:

十四日来示奉悉。所论甚是,历史的原因形成的若干心态和一些措置,不是短时间内即可转变的。出版界,尤其是期刊方面,默默中提倡一些人文精神和理性思考,逐渐能起到一些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国近现代的文化活动中,期刊总起领先、启发作用,不能忽视其影响所及。办好期刊,当然工作十分辛苦,但也很有意义,值得献身。珍惜《书屋》这片园地,而且刊物的性格已渐形成。学术上的表现,是刊物性格的外化,也是吸引读者的魅力……您刊已开辟了局面,希望忍苦迈进。不赘,即颂新春康泰!

戴文葆拜上

(一九九七年)元月廿一日

你们日常事繁,请勿回信。

这是《书屋》创刊后头两年的两封信,可惜我没有存信的习惯,很多信都没有保留。1999年我去京办事,抽空去看他,总算见了面,关于这次见面的情形,他也有信记了下来,我这里也实录如下:

实兄:

似飞将军,从天而降。吸一颗烟,饮半杯茶,寒暄片刻,酒饭不扰。送君离去,于心难安!

临世纪末,逢三九年,节日纷至,快何如之。

我辈业贱,为人侧目。嘴宜闭,保康健。眼观四方,耳听八面。文章细读,原珠握紧。扩版能不带枷,漫步入新世纪。

南方乔木高,可望不可即。善写能编周公,似朱读懂令飞。

不尽欲言,敬祝俪安!爱护屋基!

东夷宋人戏笔

一九九九年五月六日上午

此信用的是原(圆)珠笔,所以他说“原珠握紧”。“扩版”是说《书屋》由双月刊办成了月刊。“似朱读懂令飞”中的“朱”是指朱正①,而“令飞”则是指鲁迅的孙子周令飞②了。“东夷宋人”是他自指,个中滋味,知者皆知,就不需我多说了。

① 朱正(1931-),湖南长沙人,1957年被打成右派,其代表作有《反右派斗争始末》等。

② 周令飞(1953-),生于北京,社会工作者、国际大型文化活动制作人。

2000年的9月,我出了本诗集寄给他,他很快就回了信,这信后来发表在广西的《出版广角》上。发表时,他在末尾加了一段,落款则由他多用的“戴文葆拜上”特别改成了“文葆拜上”:

周实兄:

大作《剪影》诗集,收到好久了,谢谢!

为什么没有立即写信申谢呢?我在读,稍许安静下来,就拿出来展读。虽然我早无诗情,仍然十分喜欢读诗,白话诗当然包括在内。我少年时代就爱读一些诗,白话诗么,当年最喜欢闻一多先生们的“豆腐干诗”。抗日战争发生后,离乡流浪、求学,就写过这个形式的诗;到进了大学门,一路上所见,和入学后读了社会分析的人文科学书,诗情便被替代完了,不过仍十分爱读诗。七十年代后期,大约因为动乱久久未平息,诗情又涌起过一阵,不久因种种事牵着,回到讨厌的事实中去思考与处理了。迄今从没有一句诗能写下来,可见思路趋于凝固,是年龄束缚了我么?我很欢喜您写的《日子》第六节:

只要谈起人生/我们总想起痛苦/当然有时也想起幸福/就像天上时常下雨/同时又会显出太阳/太阳和雨交往的日子/就是我们对人生的理解

啊!是这么理解的,说到我的心上,进入了心扉。我一九七七年底由上海又回到北京,前后搬了六次了,不能说是搬家,只是换了住处。以前每次都拎起行李就走,“义无反顾”(这四个字常见被人在文章中用错),可说毫不考虑地向前。这次却至今未安下心来,并不仅仅是由于受书所累(我已清除四大平车杂书,又请友人孩子来选去一大批书)。我还在淘汰清除我买的书,虽然仍喜欢那些书,却又毫不留情地丢弃它们。抛弃大批书,心情还不宁静。因而,我十分不满自己,十六七岁时,我就能在烽火流离中控制自己,不管阴晴圆缺,迈步前行。您这一首诗被我看作一个总结了,我从没有失去什么,就像那悲壮的《国际歌》所说,我本来一无所有,从母亲腹中出来,就是赤条条的,清清白白的,“入世”(多少人在歌颂这两个字啊!好什么呢?)反而被许多人、事、物拖累,现在不断丢弃、不断丢弃,仍不安宁。为什么呢?读了您的这首诗,等于听了教言,还仍不安静。我小时受过基督教的训示,几十年受各种宗教的训育和熏陶。圣贤能弘道,像我这凡夫俗子果真要带着花岗岩脑袋去见上帝么?伊甸园是不奢望进入了。密尔顿是我钦敬的诗人,我不知他重见上帝没有,他为教派争取过“出版自由”,写过书的。“失乐园”、“得乐园”也好,得失都无所谓了。密尔顿又怎样呢?

哇!予恨不得学于大哲学家也,尊敬的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他老人家私淑的黑格尔,不是说过什么“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吗!

周实兄,我越写越乱了,主要本是感谢您赠予大作,从中读到我欢喜的诗,怎么写下这许多不切题的字句呢!请原谅。

不写了!祝笔健,祝全家好!

文葆拜上

二〇〇〇年十月十五日

再后来,我就离开《书屋》了,离开《书屋》时,他也来了信:

周实兄,亲爱的朋友:

在您刚刚把《书屋》在全国树立了很好的声誉的时候,却让您到新的工作场地去再次立业建功,这是对您的工作的及时评价,不必等将来的期刊史再来议论。湖南近百十年是全国先进的省份,出人才,出创作,大时代来临总是议论风生。当年名震省内外的《湘江评论》至今还有人在研究、赞颂,大约在压迫下只出了五期吧(末后的一期还未来得及发行呢)。《书屋》已经印行了五年多了吧,而且作者中有全国的精英、先进,济济一刊,投稿者还源源而来,甚至还有海外人士,这都是明显的特色,至于编稿思虑也可说独树一“笔”了。

您是很辛苦的主编,虽然比“五四”时期刊物多两位协助,现在的编印发的要求也非单兵作战年代可比了。在我们这种具有强力传统又在转型期间跃动着的大地上,《书屋》我记得好像存在发扬五年多,而不是一阵烟似地(的)飘去,个性鲜明,内容异常丰富,我想,主编必定感到某种程度的满足了吧?我是一个读者,衷心祝贺您!虽不能现在就用“青史留名”这种老话来赞扬,至少可以说是七十年代后期出现的思想解放现象,若断若续中的奇葩。如果以后读者要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会想到阁下和阁下引来的济济一堂的作者的作品,在许多读者自己的书屋中熠熠生辉啊!在先进的湖南省,也是出版界的光荣!

祝您在新岗位上再建新屋,看可能有的建材和场地行事,劳碌惯了的人是不会闲散束手的。有了新址后,便中赐告。无须惜别,您会再努力干的。

祝您健康,吉祥!

读者戴文葆拜上

(二〇〇一年)六月二十日

回头再看这些信,我的眼眶是湿的。

这最后一封信(但愿今后还能找到)至今也有十年了。

自从离开《书屋》后,不久,我就退休了,退休时,五十岁。

这些信,还那样,还是当时写的那样,但现在看和当时看,感觉真的不一样。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这篇文章写完在《随笔》杂志发表后,我又在一个抽屉里发现了他的信。重读他的这些信,我又仿佛穿过时空,再次感受了他的热情,还有他那颗敏感的心:

周实兄暨嫂夫人:

寄下的大著《李白》三卷①,非常高兴地收到了。

最近我一直乱七八糟,不得安静,迟迟才开始拜读月郁同志和您合写的大作。您有主持期刊的重任,夫人也有专职,想来不仅业余时间,连睡眠时间也大大缩短了,都用在构思运笔上了。现在我才把第一卷《蜀道难》读完,非常喜欢!想来二、三两卷会更引人的。

① 周实注:这套书是我爱人曾月郁与我合作的,三卷共约百多万字,岳麓书社1997年12月第一版。

你俩这部书有新开拓,把李白的生平用文艺小说的笔法写来,时、地、人交错起来,还利用电影蒙太奇手法,说说就拉长镜头,穿插前贤往事①,全书(我想二、三两卷也如此)既像章回小说,又并非通常的章回小说,非常吸引人。差不多从一九八三年以后,我就很少看现代作家的小说了,因为四根红绒绳子拴住了他们,而后又是红绿花纸迷惑了心窍,我的兴趣与时间都使我与创作疏离了。可能我说得不完全对,你俩为长篇小说与传记文学开拓了一条新径,好像当代作家未取这种写法②。我庆贺你俩的成就!我想文艺评论家会从文体上得出与我相似的结论。

你们的写法,动笔盘旋增长了读者的知识,山水史事涵养了传主的思想与风度,不是简单的生平叙述,而真正是心态行为的开展。这就比一般所说的可读性高一筹了。这一点我体会很重要,高下之别就在这里的。

当然,你们的知识丰富渊博,必要时都涌到笔下了,引申得恰当,丰富了情节,山水人物史事融合一起,钦佩之至!还是给“岳麓”出版好,为他们添了难得的新品种。我希望引起读书界、出版界的注意。

书中也连接了近人的论述,语言上也渗入了新词,古今俱用,不觉得突兀③。讲李白的遭际,不脱离唐代的思想文化环境,其人就不是孤立的了。这是我读着时候的感受。而且,把玉真公主等人绞在李白的漫游与思想开展中,也别有一番寓意。

我还注意到第一卷中有两段高妙的笔法,类似贾宝玉与秦可卿的遇合,写得花非花,雾非雾,既非“情可轻”,也不同于时下某些有名作家的粗俗媚世之笔,在岳麓所出的圣贤书中添了一点颜色,可为当代通俗小说作者垂范④……

① 周实注:慧眼独具。

② 周实注:此说深获我心。

③ 周实注:又见慧眼。

④ 周实注:岂敢,也不想。

近年虽已完成出版社任务,但仍不能静心伏案读书,尤其不能不为写文章而读书,这种生活令人厌倦。加上几十年运动的锻炼,在出版社又做审读工作,平淡自然如聊天的散文就写不出来,这是毛时代加在我辈身上的烙印。如周二先生①小品文,能离题说得远去了,却又能立即拉回来。您的穿插写法,不仅能来去自由,更重要的是丰富了人物的文化背景与现实关系,我很赞佩这么写来②。

您的书中有一句话:“他的一生都在蜀道上行!”就把其人一辈子的景况用一句话写出来了,虽然书中大开大合,有这一句话做主线就概括起来了。我不是妄想要与李白相比,不会狂妄如此。从您这句话也想到自己,一九四〇年在上海孤岛中考上复旦,到一九四一年初为怕鬼子冲进租界,于是乎负笈入川,独自启程,进入蜀道。我如果不由浙赣湘贵入川,而回老家从师好好学一种手艺,也许不至于一辈子在蜀道上行走。现时虽已安全着陆,衣食无虑,展望前程,隐形国难方兴未艾,寿长多辱,将来还不知如何了局呢!

同类推荐
  • 山水诗前史

    山水诗前史

    本书旨在考察朝向山水诗演进中诗类审美经验的变迁。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诗歌文本所呈现的创作者应对外在世界的感性体验方式,从《古诗十九首》到玄言诗审美经验的变迁作为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都生动而细致地演绎了中国古人的宇宙观、艺术观乃至行为选择对现实社会秩序的厌离、反动与超越。
  • 秦嘉、徐淑诗文论稿

    秦嘉、徐淑诗文论稿

    一对少小相伴、相知相爱的男女,一对缠绵悱恻、恩爱至极的伴侣,一对灵魂高度契合的文友,一对生离死别的诗人,一对相思而亡的短寿夫妻……他们留下了《赠妇诗三首》《答夫诗》《述婚诗二首》《赠妇诗》《与妻书》《答夫书》《重报妻书》《誓与兄弟书》等一系列诗文。
  • 远去的书声

    远去的书声

    本书为散文集。作品分三部分,以“书肆书语”“书人书语”“书外偶记”三个篇名辑录了作家的64篇散文作品。散文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作者不为喧嚣的市声所动,过着行则书肆,卧对半床书的简朴生活,宣扬了读书“是吾辈常事”的高贵品质。
  • 光荣的荆棘路

    光荣的荆棘路

    真正的名人,吸引人们关注目光的往往并非是他们头顶上耀眼的光环,而是他们的事业精神与人格魅力。盛名之下,真实的名人是何样子?《光荣的荆棘路》辑选的文章将带您一起走近名人,倾听他们的心路历程,分享他们光环背后的苦乐喜忧。这里有大师的画像,有岁月的朝花夕拾,有繁华落尽后沉淀的思想。他们经纬交织的阅历,映射出的是智慧的光芒,是人性的光辉。一起来走进这一精神殿堂吧!
  • 狗吃羊

    狗吃羊

    坐火车的朋友,现在是个注重隐私的年代啊!你丢弃了车票,一来暴露了自己的信息,二来如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失的也许不仅仅是金钱了。还有,你好歹也是一坐过火车的人,出站就随便扔废物啊?不信,你问问我从未坐过火车的奶奶,她都不会干这样的事,我想说的是:活该!
热门推荐
  • 星穿

    星穿

    一个爱天下爱万物的王子,看他如何成为一代帝王
  • 废柴逆袭记:凤鸣天下

    废柴逆袭记:凤鸣天下

    天凤冰雪,圣界最尊贵的公主殿下,成年礼上成功继承冰雪神位;谁知却被仙界所谋害。带着不甘记忆在人界重生,誓要重新修炼打上神界,杀光那表里不一的肮脏种族。陌上冰雪,出生时天降异象,四月飞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朵朵冰莲竞相开放,更是一头怪异的银发、冰蓝色眼瞳;五岁时测出毫无任何修炼天赋,跳入冰冷的河流。当陌上冰雪再次睁开眼,无人知晓,内芯早已更换……
  • 档案信息检索

    档案信息检索

    本书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档案信息以及相关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尤其关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检索的现状与实施。
  • 每天让自己笑一笑

    每天让自己笑一笑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冲它哭,它就冲你哭。是哭是笑,取决于你怎么样面对它。每天对自己笑一笑,笑出一份好心情,笑出一份自信。每天对自己笑一笑,就是自我调理情绪,给自己一份轻松,让自己有一种良好的心态。 笑是一种生活的轻松和愉悦,是一种愉快情绪的自然流露。每天对自己笑一笑,就是自我调理情绪,给自己一份轻松,一份自信,让自己有一种良好的心态。从现在开始,要微笑着面对生活,不要抱怨生活给了太多的磨难,也不要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曲折,更不要抱怨生活中存在诸多的不公。每天对自己笑一笑,你就会发现,困难和挫折没什么大不了的。
  • 丞相不敢当

    丞相不敢当

    私生女谢殊被迫无奈女扮男装成为当朝丞相。皇帝为了遏制谢家势力,将武陵王卫屹之调回都城。然而卫屹之表面看似和谢殊争锋相对,私底下却主动与她示好。二人从争锋相对到兄弟相称,来往密切,实际上虚情假意。谢殊遭人劫持,卫屹之出于利益考虑救了她,发现破绽,对她的性别起了怀疑,但被谢殊机智地隐瞒过去。卫屹之不自觉地对谢殊动了心,愈发想要确定谢殊的性别,但每次谢殊都圆了过去。卫屹之确定心意,用尽方式追求谢殊,但谢殊根本不信他是真心。谢家家族内斗。卫屹之出手相助,发现了她的女子身份,不仅没有威胁利用,反而一直暗中相助,终于使谢殊放下心防,情愫暗生。然而紧跟着的皇权争斗又将二人拉到了对立面……
  • 吃货自然萌

    吃货自然萌

    美食界记者,暴饮暴食遇良缘?让江教授来治吃撑的你!当胡细细这个小胖纸终于成为了一名以“吃好喝好”为奋斗目标的美食记者,又因为“废寝怒食”的专业精神住进了医院,从而与医学界腹黑男神江教授展开了一段爆笑的“伪倒追”传奇,她的人生是不是应该被贴上“狗屎运程x100次”的标签?可生活里总会有一些小风浪,而我们胡细细的人生准则向来都是“迎难而吃”——管你什么大风小浪,先一口吞了再说!做吃货难,做一个狂拽的吃货更难,想知道秘诀你就速速来!
  • 涅磐成凰,王爷的宠妃

    涅磐成凰,王爷的宠妃

    上穷碧落下黄泉,有些人,一眼万年。璟王,一场谋杀,她被人算计,从此万劫不复。一纸婚书,她被人杀害,死无葬身之地。大雨夜,她的“尸骨”被人带回,从此形同蝼蚁,苟且偷生。待我凤凰涅磐,屠尽天下叛我之狗,——篱落她以为自己可以算计一切,到头来却发现、唯有璟王与爱情不可算计。从签订谋约开始,她早就在与璟王的这场较量中,满盘皆输。
  • 一树桃花压丞相

    一树桃花压丞相

    赵国有美人桃花,命运坎坷,远嫁魏国,一心想保住小命往上爬。魏国有俊朗宰相,心狠手辣,口蜜腹剑,只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谁的命也不疼惜。桃花觉得,是个人都有爱美之心,怎么说也不能说灭了她就灭了她啊!沈在野微微一笑,用实际行动告诉她——他不是人。“你有本事放箭让我一尸两命!”桃花梗着脖子吼。“好的,一路走好。”沈在野淡定地挥手下了令。羽箭从耳畔划过去,冰冷的感觉袭遍全身,姜桃花才发现,沈在野真的没开玩笑。他真的会杀了她。“你的命是我的,我想什么时候拿都可以。”
  • 高冷男神腹黑狼:糖心宝贝小心

    高冷男神腹黑狼:糖心宝贝小心

    糖心被顾北爵盯得全身发烫:顾北爵你,你怎么啦?干嘛一直看着我...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某狼:糖心,你好香啊!该怎么慢慢的吃掉你呢?糖糖:什么?我不能吃的。某狼邪恶的看着身下的人:我们来做些好玩的事吧!糖糖:顾北爵,我害怕!某狼:没事,不用怕,我在。糖糖:好吧,那你吃掉我吧!但是你要轻点,不然我会疼的。某狼瞬间把糖糖压在身下:那我要开吃咯!
  • 鸿雁于征

    鸿雁于征

    胖有错吗?丑有错吗?被暗恋四年的男人扣了碗西红柿鸡蛋面,这酸爽我也真是醉了。穿越重生,没想到一睁眼又遇到渣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