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57200000030

第30章 游踪漫记(7)

这座普通的乡村家祠,主厅镌挂着皇上授封的“进士”等御匾,明代首辅叶向高曾为中堂题写“敦睦高风”,邑人工部右侍郎董应举也为插屏题写“教义堂”匾额,明徵士陈第、福建布政使杨迁桦及民国政要萨镇冰等墨宝,宣扬传统美德,意蕴隽永,耐人寻味。走进南街杨氏宗祠,好像走进了透堡历史文化博物馆,沁渗出岁月的流风余韵。

透堡南街杨氏,肇基于唐,盛于明清,至今后裔繁衍几万人,分布海内外,名人贤士辈出。杨氏宗祠是其后裔连罗中心县委书记杨而菖的祖祠。杨而菖是“二三土地革命”先驱,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江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三支队、总队队长兼政委,是连罗两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他同红军第十三独立团政委杨挺英,曾在祠内创办农民夜校,组织农夫会,推动震撼闽东革命的透堡农民大暴动;中央苏区邓子恢、陶铸,亦曾在祠堂里召集民众大会,发动“二五减租”运动。

在土地革命时期,杨氏宗祠是连江县主要革命活动场所,杨而菖的故居与杨氏宗祠近在咫尺,母亲王水莲,培养出3个孩子,都献身革命事业,人们尊称她“杨母”。1961年,“杨母”被推选为全国烈军属代表,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被毛主席誉为“革命老妈妈”。

革命薪火传承,杨氏宗祠魅力永恒。它不愧为历史文化名祠。祠前耸立的青石碑,可以作证,其字里行间,穿越时间隧道,飘逸历史天空多彩的世界,想那虔诚的杨家儿女,当年抱朴守真,顺应时代潮流,满怀忠诚不渝的品德和秉性,使人领略到“立雪家声远,登云世泽长”的韵律,氤氲着古色古香的文化气息……

世事、沧桑、家风历史烟云,忠孝、仁义、诗书,都已成为杨氏宗祠的基因和遗传密码。改革开放年代,杨氏宗祠旧貌换新颜,吸引着前来观光人们的眼球,滋润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温情和娴静。此时此刻,她的灵魂渐趋丰满。杨氏宗祠可以使杨家人多几分血肉情怀,淡淡墨香,副副楹联,足以引领我们走向诗书,走向生活,走向未来。海德格尔说:“人需要诗意栖居。”诗意知何处?不妨走进杨氏宗祠!

2008年11月10日

造访孙氏宗祠

富春孙氏宗祠,是连江县最古老的宗祠之一,位于连江县凤城镇中心地段的仙塔旁。据孙氏族谱记载,892年,唐御史中丞开祖敏公定居连江,至今已1118年,历传41世。

孙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2),原系唐天王寺僧房,明朝时县政府为建城墙防倭卖寺,孙氏后裔购得并改建而成。孙氏祠堂坐北朝南,大门向西,为悬山顶土木混合结构,四周合围着厚厚实实的风火墙。旧祠三进大厅,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1999年,族人孙祖铃等人集资30多万元,成立筹建理事会,重修祖祠,历时3年,修葺一新。

一座古祠,就是一种固化的缅怀载体。重建后的孙氏宗祠,修旧复旧,虽然规模不大,但显得很文静、厚重、肃穆。步入古祠大门,一大屏风后面是宽敞的天井,天井正面是严密的挡墙。顺着院门至大堂的通道走,绕过回廊,便是前厅、中厅,呈现眼前的是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一根根漆红的堂柱,悬挂有十余副知名时人书写的尊宗、敬祖、为善、力耕、勤学、建功、立德等楹联,给人以历史的渲染与厚重感。天井南面的照壁上画着孙氏先贤“七察院”肖像,以及人物生平简介,字里行间流露出其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和历史功绩,为世人呈现出鲜活的形象。正厅横梁正中悬挂着10多面御赐“进士”“文魁”“武魁”等牌匾。

“同榜科名三桂萼,历朝凤宪七蓝台”这副楹联,道出了孙氏家族历史上曾经同科出过孙钦、孙禹、孙后等“一门三举人”的辉煌。“光州挂印闵多难,梓锦隐居恤寡贫”说的是唐僖宗光启年间御史中丞孙敏。“聪慧好学,居官清正”说的是后周御史大夫孙晓。南宋又出了个“居官有清操,名节闻江东”的谏院右正言孙狩。明清间又有“廉明精勤,政绩卓然”的山西道御史孙保济,以及后续的“居官有德,政声颇显”的湖广道监察御史孙钦,“经国理民之策,南北用兵之宜”的监察御史孙用,“良哉,寺丞公辅之器”的大理寺丞孙文锡。这就是史称的“兰台七御”。这7位先贤声名赫赫,足令人仰慕。孙氏一门还走出吏部郎中孙瑛、山西参议孙芝、南部司狱孙一谦等名宦。其中孙敏、孙用二人,《福建通志》都有传略;孙一谦的功绩明史有纪要。据史料统计,北宋以来,孙氏一门出了28名进士、80多名举人,真可谓“声名鹊起,人才辈出”。

新中国成立后,孙氏家族又培育出马鼻镇镇长孙旭光、副镇长孙功乐,他们为护林灭火因公殉职;还培育出乐施善举的旅美侨胞孙英、全国劳动模范桥梁专家孙汉、省劳动模范孙长利、福建省越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孝连等一批有声望的仁人志士。

孙氏家族的育才之道不是偶然形成的,是有其机缘的。盛世华年,孙氏“七察院”在历史上的成就,先贤的美德也得到很好的宣扬,给孙氏宗祠古老的风貌平添了不少现代的精神元素。于是,孙氏宗祠成为孙氏文化研究中心,被列为连江县文物保护单位、县先进文化祠堂。深藏在祠堂文化中的潜在意义,也悄然释放出一种无形的凝聚力。

2009年11月14日

走进连江龙门陈氏宗祠

时下,人们对根祖文化十分看重。它包括地缘、人缘、方言。而宗祠是容纳根祖文化的一个平台。连江龙门陈氏宗祠就是这样一个平台。

连江龙门陈氏宗祠,坐落在凤城镇816西路46号;由时任宛平(现属河北省)县令的先祖陈克守公长子箴倡议集资,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康熙五十二年(1713)陈均在旧址上续建。祠堂坐北朝南,宽15米,进深38米,两层三间,飞檐翘角,四周风火墙,间隔通弄,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高大的门楣上书“陈氏宗祠”4个大字,门两旁书写有“龙门派涌高千丈,凤邑祥钟毓九苞”的对联。两侧仪门前石狮、旗杆石、拴马柱和上马石。正厅门屏挂有明南京兵部尚书吴文华书赠的“世胄深长谱称孝志称廉垂光日月,科名赫奕荀之龙薛之凤儳美风云”横匾。堂柱上书写着“孝子忠臣本是性分内事要须尽行得当、文经武纬都从心中生出试观所建何功”楹联。屏后为天井,过天井上五级踏步,即达四扇三间宽敞明亮的大厅。前廊全石铺就,绕过正厅侧门即后厅,厅后“永济堂”设神龛,原为八角双层楠木凉亭,底层为八角式亭座,现楼上楼下均为楼台式供座,两侧边厢亦设神龛,神龛供奉历代祖先牌位。两旁设有厨房、膳厅等。无论从外观或是内部陈设,都给人以沧桑感和厚重的文化氛围。

“不忘来处,不忘根本”。这是陈氏宗祠所要告诉族人和来客的一句话。陈氏开基辟地,定居凤城,繁衍后代,已经是悠远的事了。然而,历史需要传承,血脉需要延续。中华民族的基因需要深深植根于国人身上。这可能就是建祠者的原本初衷。走进龙门陈氏宗祠,细细品味其内涵,确有教化其子孙后代的循绳祖武作用。

首先,从“耕读传家”说起。由于陈氏家族对文化的重视,远的不说,明清时期,陈氏家族就走出了达官显贵35人。其中不乏中举者后登仕途的。祠门口的石旗杆就是最好的佐证。新中国成立后,陈氏家族已有学士500多人、硕士50多人、博士9人,高级工程师等专家学者小有名气。其中十世行医传人、著名中医专家陈宜根,首任连江县中医院院长,享受国家级特殊津贴,著有《中医儿科诊治要诀》等30多部专著,历任县政协副主席、省中医学会理事、宁德地区分会会长等职。他不但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家中辟一诊所,不收分文诊费为病者义务诊疗,几十年持之以恒,救死扶伤,声名远播。他善诗工书,曾任连江诗社社长,有《旅游吟集》传世,为连江卫生、文化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连江县人民政府授予“业精德劭”等牌匾予以表彰。

其次,口口相传的“一家三代,同日三道圣旨,诰命嘉奖”的美谈,更让人慎宗追远。陈元宪,字一章,号石溪,是陈氏第世,明弘治二年(1489)乡荐,授崇明令。据《福建通志》载:崇明边海,多积沙成洲,可作新田。邑有施氏、纽氏,皆豪族也。以争田斗杀,各聚众至千余,官捕急,惧诛,遂航海为盗。元宪至,谕以祸福,令复业。事闻,诏赐金币,擢临江判。会大帽山贼掠诸郡县,元宪遣兵讨之,多所俘获。有贩商五十余人,为贼胁从,太守疑为贼党,元宪鞫得其实,尽释之。其存心仁恕所至,人深徳之復,类如此。后迁云南提举,以亲老乞归。留有艺文数篇。展现一个卓然全心理政为民的形象。其外甥孙南京兵部尚书吴文华从《临江府志》名宦表中看到外祖离江“政通”10年,民犹思之,感触良多,亲书贤文念之。

陈钺,也是陈氏族人引以骄傲一位人。他22岁只身漂洋过海,到印度尼西亚东爪哇岛谋生,早期经营小本生意,后来开办“肆旦知”金铺,成为连江籍海外著名企业家。他爱国爱乡,急公好义,抗战时期,主动组织张铿冠等16人侨居印尼乡亲,献资860元,还有面粉等物资,支援祖国抗日,表示对国家和民族义无反顾的忠心。2004年逝世时,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大使、人民日报社还派领导专程前往吊唁。其长子、印尼泗水星光集团总裁陈宜团,担任中华总商会东爪哇分会主席、泗水侨光校友福利基金会主席、印中商务理事会副主席、泗水华裔联谊会副主席,子承父志,团结印尼商界精英,促进印尼和中国的友好往来和互利双赢,积极参与南宁、广州、包头等地投资兴业,事业有成,情系桑梓,身先垂范,组织发动侨胞,募得赈灾款200多万元人民币,支援“5.12”汶川灾区,表达侨胞的爱心。

品读陈氏宗祠,无语而感悟。不必去浩瀚的历史卷叠中寻觅,只要用心体会,就能在物化中多几分直感与顿悟。我想陈氏族人也是如此。

2006年7月25日

丁家祠堂随笔

蓼沿乡蒲边村南隅,有一座普普通通的丁家祠,50年前,这儿成了福州市建设山区青年志愿队集体之家。流光溢彩的史痕,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4月10日,春暖花开,我来采风,思绪迅疾地融入情感的氛围中。

到蒲边来的客人,览胜丁家祠——追寻当年青年志愿队的足迹,已蔚为时尚。丁家祠门楼两层,正厅单层,建筑面积430平方米。绿树环抱,肃穆庄严,独树雄风,映透出明堂高远的不凡气势。在福州市建设山区青年志愿队40周年纪念时,祠前大门两旁“持笔从农献青春,投身四化献终身”的题词,唤起了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林兆枢先生对过往生活的追忆,字里行间流溢着“有志青年听从党的召唤,无悔人生在群众中成长”的拳拳情怀,展露了青年志愿队献身于人民事业的风采。

山风从远山近林潜跃,撩肩而过,晴空万里;和煦的春阳,照耀在丁家祠的外墙,璀璨温馨。瞻仰丁家祠,我心里总有一种崇敬的感觉。蓼沿乡党委书记杨文建,陪同我走进祠堂,边参观、边指点、边叙述、边议论。他触景生情,认真地讲解:那是当年毛主席语录、固定标语的宣传栏,那是志愿队员集体的食堂,那是志愿队员住宿的地方,那是志愿队员挑灯夜读学习的场所,那是志愿队员寄放犁、耙、锄头、扁担、土箕等的工具间……我亲抚岁月尘封的带些许模糊的器物,不知为什么,此时的我,竟对这座木结构、灰瓦顶、古土墙的丁家祠,萌发了浓厚兴趣,油然而生一种高山仰止的敬意。管窥志愿队走过的风风雨雨历程,丁家祠承载着时代所赋予的丰富内容,意蕴深远。

时光追溯到50年前,福州市建设山区青年志愿队,首批16位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在队长倪希锴同志带领下,积极响应毛主席、党中央的号召,怀揣建设山区的雄心壮志,毅然告别繁华舒适的城市,自觉地到边远、贫穷、落后的山区,与蒲边人同甘共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几度霜和雨,热血铸春秋,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志愿队员汗水浇灌贫瘠的山田,“高秆稻矮秆化”,频传“矮矮会作奶”的丰收喜讯;汗水浇灌沉睡的荒山,毛竹基地,春笋蓬勃,修篁葱郁,东垅山竹林,万杆栋材,直指苍穹;汗水浇灌在企业园地上,机声轰鸣,蒲边纸厂,成为当年蓼沿乡的骨干企业,碾米加工综合厂,方便了村民的生活和生产;汗水浇灌简陋的小学校舍,托起明天的太阳,让文明的种子在山乡生根、发芽。青年志愿者在奋斗的平台上,重铸了世界观的含金量,各具特长,尽展灵智,实践着人生与历史,人生与现实,人生与自然,人生与社会的磨炼,开创了让人刮目相看的业绩。

同类推荐
  • 美丽时光走丢了

    美丽时光走丢了

    新概念作文人气新星+90后主力青春作家,集体书写生命之初那些最美最真令人动容的友谊与爱情。
  •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复兴与建设以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以前相比都有长足的进展;中国学者提出的有的学术观点与学术主张,也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文学学者的关注。
  • 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我都为你加油

    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我都为你加油

    韩国第一畅销书作家孔枝泳,写给读高三的女儿蔚宁的24封信,感动韩国千万年轻人,成为他们夜深人静时阅读的枕边书。这24封信中写满妈妈对女儿的期许和理解,无限关爱,浸透信纸。既让迷茫中的年轻人受到启示,鼓起勇气重新出发,又让无数颗孤独的心灵得到有人在一旁加油的安慰。信中,孔枝泳以散文诗般的语言,对女儿说着发自肺腑的话,文字亲切而贴心,字字可见一个母亲的深情。无条件支持,无止境付出,无限度理解,这是妈妈给予我们的最宝贵的礼物,珍惜这份此生不再的宠爱吧! 本书自出版以来,再版多次,屡创畅销奇迹,被誉为韩国版的《傅雷家书》。
  • 随园诗话(第十卷)

    随园诗话(第十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借我春秋五十年

    借我春秋五十年

    本书是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也是作者的又一部宏篇巨著。作品叙述并描写了一个英俊少年从戏剧舞台到政治舞台的人生历程。洋洋洒洒、流畅生动的文字展示着作者精彩的人生经历和对生活的真诚感悟。《借我春秋五十年: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有众多人物形象,立体而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用句时髦的词语——我们很快就与他们“零距离接触”。作者对亲历的数十个文化事件的详细描写真实地揭示了 座城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堪称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借我春秋五十年: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配有百余幅历史图片,展现着作者所处时代的鲜明特色,书稿更加显得生动而丰满。
热门推荐
  • 冰魄时空

    冰魄时空

    最强法王冰魄,出生阿达拉大陆,创立最强佣兵团,给大家诠释一个不一样的冰魄。
  • 至尊侍卫

    至尊侍卫

    张杰,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偶遇来自天云大陆的美女公主,一夜风流,传承异界神功,成为修真高手。平行宇宙,空间重叠,传说中天魔欲突破禁锢空间,再度复活。张杰毅然举起远古神器,天云剑,穿梭各个时空,与天魔门徒战斗,粉碎其阴谋诡计。各界中神秘力量,巫宗,魔宗,强大的量级武士,神级武士粉墨登场,是敌是友?亦敌亦友?性感妩媚的美女特工安妮,纯洁如画的肖冰倩都对张杰芳心暗许。男儿志在四方,利剑斩妖魔,却斩不断绵绵情丝。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如玉剑如虹!
  • 青颜天下之沉浮篇

    青颜天下之沉浮篇

    李瑜的挚爱守护,伴秦清走过惨淡的年少岁月,流落异世,他们不忘白首之约,却终难逃天各一方;与萧璟的一场偶遇,是她不愿回首的刻骨铭心,深情为牢,权力为笼,她挣扎沉浮,历尽千险百劫。
  • 阴灵境

    阴灵境

    中国国教道教创立于东汉时期,经过近数千年的发展到了现代,由最早的大家所熟知的五斗米、正一、全真、茅山等等逐渐演化成为道门72宗派!在这个科技昌明的现代,道家72宗混元宗的传人、一个27岁的小伙子高瑞带着一身绝技和各路妖魔鬼怪决战于都市,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随着故事的发展,一个个身怀绝技的修道伙伴加入了高瑞的团体,大家同心协力破获了一起起令人胆寒心惊的恐怖案件后,一个回归本源的问题产生了,既修道,何谓道...
  • 太上黄箓斋仪

    太上黄箓斋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易心

    易心

    她,前生一路顺坦,天灵根,五十岁筑基。后半生却一路坎坷,金丹碎,机缘巧合下重塑的魂魄之身被毁。幸得苍天眷顾,她得以重新来过,但灵基混浊,本应和她为双修仙侣的师兄却是别人的。是逆天而行,舍我其谁?还是顺天而为,自得其道?且听我细细道来。
  • 99次逃婚:总裁求放过

    99次逃婚:总裁求放过

    一个是落魄家族的嫡女,一个是盛极一市的霸道总裁,两人间的擦枪走火,男女间的你情我愿,你追我赶……
  • 我的幸福何处安放

    我的幸福何处安放

    作者通过对十几位花季少女的采访,将她们只差一步就幸福的经历用口述实录的形式展现出来,其中包括了她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的帮助,愿与读者产生共鸣,莫要重蹈覆辙,再次踏上不幸的旅程,更愿每个长辈用温和、恰当的方式带自己的孩子度过那段宝贵的青春岁月。花季少女如同浩瀚的海洋,表面上的起伏不定,是因为内心的汹涌澎湃。每一个激流或暗礁都是她们内心面临的困惑、挣扎、挑战与无助。
  • 神灵狱

    神灵狱

    灵即物,诞于天、诞于地、生于光、生于暗;神即肃杀,存于天、存于地、存于光、存于暗,而它们为何存在,或说,我为何存在......
  • 重生之娱乐皇朝女帝

    重生之娱乐皇朝女帝

    看后宫冷妃如何在娱乐圈掀起璀璨风暴。她。是万重瞩目的女帝。他,是黑暗中的帝王。他,是纯洁完美的天使。看,一介女皇的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