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57200000031

第31章 游踪漫记(8)

青年志愿队给蒲边带来了财富,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友谊和信任,成为全国城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楷模之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蒲边同时也造就了志愿队员志存高远、胸襟宽阔、心系农村、热爱人民的优良品德。于是,这儿走出了一个个党和人民满意的公仆。这是蒲边人的骄傲,也是连江的光荣。在人们的心目中,也许“人走茶凉”。但作为青年志愿队员来说,蒲边的日子,卧薪尝胆,摔打滚爬,生生息息,情系如山,永志不忘,更多的是回报。他们远走高飞了,仍然时时心系第二故乡,蒲边似是磁场,一直牵扯着志愿队员们的心魂。每年春节,他们总要千里迢迢地跑到蒲边,看一看、聚一聚、叙一叙、帮一帮。如果说,山清水秀的蒲边,让人感到宁静、平和的话,那么青年志愿队员的感受则更丰富多彩了。他们带着纯真的情结,送来了一缕缕现代文明的曙光。村前的清溪亮了,廓外的青山醉了,父老乡亲笑了,希望工程风光了。看到这儿的山,这儿的水,这儿的人,他们更多的是深深的思索和奉献。正是由于这种融融的亲情、乡情、友情,即使在隆冬,蒲边也同样充满着生机、活力和温暖。

初来蒲边村,与其说是游山玩水,不如说是身临其境,探索当年青年志愿队员一路放歌、一路坎坷、一路成长的征程,我从中领略蒲边是志愿队员生动的档案、珍贵的摇篮、斑斓的画卷。“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回顾历史,觅迹英踪,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真情永续,彪炳史册,那分明是心灵的产物,人格的魅力,精神的火花,责任的使然。“椿萱春不老,兰桂色常新。”蒲边蕴含着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学习他们的高尚精神,锤炼勇于拼搏的坚定意志,扎实推进连江各项事业建设。

2012年4月21日

岩下“留耕堂”古民居

连江东湖镇岩下村,坐落在炉峰山脉西南麓的青山绿水间。这里有名闻远近的“留耕堂”古民居,给人以幽远古朴的气息。

留耕堂的传说

据当地王氏族谱记载,王审知入闽后,一支王氏始祖携妻带子来到岩下落脚谋生。由于这一带山高岩多,筑茅岩下,繁衍生息,聚成村落,故称“岩下村”。

传说,有一次,王家祖母进山砍柴,日暮而归时,偶然发现一只受伤的母鹿在哀鸣,动了恻隐之心,放下柴薪,爬上悬崖,采下一把青草药用口嚼烂后,为母鹿疗伤。野鹿得到她及时救治,顷刻间伤愈站立了起来,向这位祖母叩谢救命之恩。由于为母鹿采药疗伤耽搁了回家时间,日落西山,山野渐暗,山道难辨。此时,野鹿身上发出金灿灿的光芒,在前头为救命恩人引路。肩挑柴火的祖母便尾随母鹿走着。可是,走到一峭壁山洞前,母鹿瞬间消失。王家祖母只好在山洞里度过一夜。五更时分,祖母被一阵山风吹醒,她张开双眼一看,身旁金灿灿,原来放着3锭金元宝。祖母寻思,这一定是那只神鹿答谢回报的礼物。

回到家里,祖母把3锭金元宝中的一块用于置田产,留给子孙作为读书、做生意本钱;另一块用来兴建“留耕堂”大宅;还有一块施舍给贫穷乡亲。对于祖母而言,基建大宅堪舆术很关键。选址那一天,地理先生问祖母,看重荣华富贵?淳朴的祖母认为“官家不如农家好,早去暮归转回家”,于是应声答道:“还是子孝孙贤、发家致富好。”

这个美丽的传说,让“留耕堂”的存在多了些许神秘。

走进古民居

留耕堂古民居,由王光天、王光祖兄弟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合建,历经8年才告竣工,占地13800平方米,土木二层结构,建筑面积7380平方米。主厝坐东北朝西南,为二进十二扇院落。前有门斗房,花岗石垒成门头结,素朴、淡泊、古典。镶嵌在门第的大联为“启土无堵地,开闽第一家”,大有追本溯源之豪气。进门后,便是石板铺成的天井,上揽蓝天白云,下接四合回廊,洁净光敞。递进为五柱三开间房屋,其主厅高大宽敞,古色古香,插屏匾额题着“留耕堂”三字,流溢着耕读传家的祥和寓意。整座留耕堂拥有大大小小、宽宽窄窄、高高矮矮共108间房,分列主厅两侧,犹如群星拱月一般,又似庞然大物,静卧山野之乡,在天光云影下,散发出高深莫测的气息。

走在留耕堂回廊上,望着它与两侧披榭房屋相通,二进房又与头进相通,如同置身于迷宫一般。大厅的后壁摆放着落地屏风,屏上镂花雕,多是花鸟虫鱼等图案,玲珑精细,巧夺天工。厢房的门窗隔扇均是嘉木制成,精雕细刻。还有堂前一对檀香大木头双狮抡球镂雕,可惜大部分在“十年动乱”间遭到破坏。除大厅外,其他房间皆是二层木结构。后厅架设固定的木楼梯,踏上去“噔噔”直响,仿佛叩响历史的洪钟。后院不开后门。这样的大厝,这样的结构,具有防风、防盗、防匪的功能。

穿行于古宅大厝,呼吸着杉木的陈年气味,令人顿觉在翻阅一本发黄的史册,一种弥漫久远而依然香馨的古风浸染胸背。房宅内石臼、石槽、石磨以及宽大且冗长的廊前石,都令人过目不忘。所以,不难想象,在清末,留耕堂就以它的宏伟大度、精美结构而闻名,曾被誉为著名的“十二扇大宅”。

现在,留耕堂居住着王氏后裔76户368人。他们中大多在外地发展,常住在大宅里的人不太多。

古宅修旧如旧

不久前有人提出整修留耕堂,立即得到能人贤士的响应。于是,群策群力,集资几十万元,对古宅进行了修旧如旧的修葺,留耕堂耕读传家的精神得以发扬。金秋十月,迎来留耕堂古宅修复竣工揭牌仪式,留耕堂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四方宾朋,娓娓地诉说着远古的故事。

2009年11月28日

南海神坛往事今生

闽江口有双龟锁口、五虎把门、长门坚炮、南海守神四大景观与胜迹。其中,南海守神说的是“南海神坛”福斗寺。

福斗寺,位于琯头镇粗芦岛定岐村,始建于北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后圮,明永乐七年(1409)重建。

古时,粗芦岛荻芦丛生,形成流峡,故名“荻芦峡”。明人何其伟有《荻芦峡》诗:“篆数天人书,江川日夜流,犹慧秦地月,长照荻花洲。”写的就是粗芦岛当时的情景。福斗山位于粗芦岛南端,状似熨斗而得名。福斗寺像个冲天崎角,屹立在山上。

粗芦岛与川石、壶江、琅岐三岛屿,分布在闽江入海口,构成福州港要冲,福州的第一道屏障。粗芦岛较之其他三岛更有优势,它有天然的避风港。渔民中流传一句话:“海涛狂似虎,不到芦花洲。”再大的风浪,也无法侵扰福斗港的安稳。因此,从明永乐三年(1405)起,直至宣德九年(1434)止,太监郑和率领庞大船队,曾屯师粗芦岛福斗港,养精蓄锐,而后“总率巨船百艘,发自福州五虎门,维绡挂席(帆)际天而行”,从这里浩浩荡荡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很看重潮汛风信,很相信妈祖的慈悲护航。他每次出海都要筑坛祭祀海神妈祖,在福斗山也是如此。

福斗寺从此声名远播,晨钟暮鼓悠扬。站在寺前四望,三面环山,一面朝江。闽江水从寺前流过,水激岸礁,腾起千层波涛,万朵浪花,势如万钧雷霆,撼天动地。寺周种植香樟、榕树、天竹桂等,形成绿色护栏与防风带。在海岛能见到如此蔚为壮观的植被实属不易。它给寺院平添了幽静肃穆的氛围。

福斗山民众中流传着许多海神的故事。据传,有一次,郑和船队从马来西亚森美兰群岛返航回国,到闽江口,时值黑夜,又是大雾迷茫,舵工迷失方向。不知所措之际,忽见前方出现一盏“神灯”,冲破迷雾发出耀眼光芒,给船队指引航向,于是船队转危为安,顺利抵达福斗港内。事后,大家说这是妈祖显灵,神灯庇佑。为了表达崇敬心情,郑和做出决定:在福斗山下挖一口淡水井献给当地百姓。不多时,一口外径1.18米、内径1米的深水井挖成了。于是,这口井成了军民连心井,从此海岛有了源源不竭的淡水,人们就把这口井称为“上官井”。如今,这口用整块花岗石砌成六瓣形状的光滑井环,周围地面铺花岗石板的井,依然喷涌着清冽甘醇的泉水。

福斗寺“神灯”屡屡为沿海渔民和来往商船指引航向,传为佳话。相传又有一次,海面上来了浙江商人驾驶的蝉头形船队,在大海里遇雾迷航,他们得“神灯”指引,安然无恙。为感恩,浙江商人特意运来木材等物资修葺福斗寺。事后,他们在福斗寺内的妈祖殿前留下两艘蝉头形船模,以表心意。

走近福斗寺,可以见到它的巍峨雄姿。它坐北朝南,从山脚向上,分三进,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错落有致,亮丽壮观。然而,连这样的庙宇日本侵略者也不放过,1939年,日军出动飞机轰炸,将福斗寺夷为废墟,只留下了残垣断壁。1992年2月,定岐村耆宿邱正泉等18位乡亲首倡发起重建福斗寺。粗芦全岛信士响应,募缘资金,重建古寺,历经十载艰辛,终于使庙宇香火再度传承。目前建筑面积达1238平方米。福斗山俨然是一个佛国域界,一方净土。岛外是涌天波涛,寺内是佛经轻颂,让人顿悟: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登上粗芦岛,一条水泥公路直通福斗寺,然后沿着大石阶,可上大殿。寺前有一个1500平方米的妈祖广场,是举办妈祖文化和民俗活动的场所,也是观海上日出的好去处。

沧海桑田,时代变迁。古迹焕发春光,妈祖重塑金身,海峡和平共处,人民安居乐业。这是人神的共同祈盼。

2011年11月29日

烟雨炉峰寺

在炉峰山脉顶峰,一座明清仿古建筑的佛寺,静静地矗立于山峦中。相传这儿是里人章寿修炼羽化成仙的场地,又是“一心中国梦”郑思肖故里的地理重心,也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连江10英烈忠贞不渝思想的中心。

经过岁月的洗礼,它已今非昔比,但从其高大的寺门,鎏金庄严的佛像,还有那斑驳的古钟,寻觅古井泉水叮当的梵语经声,依旧能清晰地感受到文化厚重的气势。它,就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炉峰寺,它见证了连江佛教的发展史。

炉峰寺简洁而朴实,可以这样刻画:一座天王殿,一座大雄宝殿,东西两边是斋房,屋顶有飞檐,四边角高翘,灰墙黄瓦。这是连江古城明清时期典型的建筑风格。炉峰寺占地是那么小的一片,土木结构,砖混砌就,但是它庄严自显,神韵自现。

最有名的就是出神入化的寺前水井。所以民间文学有很多关于它的神奇传说。比较有趣的一则是有个木工师傅怠慢了寺院住持,他说法师建寺,棵木没见,空谈误事,法师就在井边,口念咒语,把先前在福州大桥头购买的一批木料,从井底一棵棵提了出来,弄得木匠莫名其妙,一看如山的杉木,连说够了。由于古井太有灵气,最后一根木头也就留存井中。

炉山上只建了这座炉山寺,近处没有农户,没有噪音,没有垃圾,一切都很宁静,好像注定了这就是宗教信仰的地方。农户聚集在炉山主峰下的山腰、山脚、山麓,离炉峰寺都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并没有影响信众对佛寺的信仰。

农户的房子今非昔比,墙面普遍贴瓷砖,平顶水泥屋面,是朴素的高楼,排在山腰和山脚,有些像国画。这和炉峰寺比,是截然不同的。农户的房屋是百姓生活的必备居所,邻里和睦,鸡犬相闻。炉峰寺是精神聚会的场所,它建筑在世俗的生活之外。这儿十里八乡的人,求子、求财、求仕、求平安人络绎不绝。它建筑在父老乡亲的精神世界里,它的高度已经是心境的高度。

炉峰寺之内,天王殿供奉着一尊大腹便便的弥陀塑像,而大雄宝殿鎏金的释迦牟尼塑像端坐殿上,形象高大,慈眉善眼。远道涉足,行香许愿,进厅求欲熏心,各有千秋。来到佛像前的人,不是下跪、鞠躬、就是叩首,口中念念有词。

炉峰周围,除了东海之滨天高海阔之外,最诱人的景致是万亩茶园。虽然都生长在山上,但这里雨多、雾多、露多,土壤质地肥沃,矿物质含量丰富,茶树郁葱,远离世俗喧闹,独守一隅,凛然自为,不从流俗。旺长的茶叶,碧绿,高洁,口味香醇,是天地所生,是保健佳品,是长生的佳树,从历朝历代开始扎根,吸吮了山水养料和灵气,难怪1911年,巴拿马世博会上,鹿池茶一举成名——荣获世界银奖。到如今茶山还是这样繁茂呢。

我在炉峰寺外转悠,一层层茶园一道道绿,茶叶的郁香,非常舒服地袅进我的肺腑,这种具有文化味的香气,不停地撩拨我的心弦,激发我的忧思。炉山茶园,我为什么看到你感到亲切,为什么对你这般眷恋?在茶园和黄土地之间,曾经濡染过我辛酸的汗水和心血,鲜红的、美丽的,也是壮硕的,它是性情的树,铺展醉人的叶。它的浓香,让我感受到了现代的气息。这是怀念的热土,是家喻户晓的茶树。父老乡亲种茶乐此不疲。每年,它走进阳春三月,生机盎然,正好与美丽的故乡增光添彩。

满山茶叶满山歌时,炉峰寺里也会热闹一阵子。要么是当地的一些信众开一年多度的佛会;要么是一年一度的九月九重阳登高,十里八乡的善男信女,尤其是文学、书法、摄影、美术等爱好者,不约而同,陆陆续续来到寺里朝觐,到野外各展技艺;要么就在这样的时间段里,来几位追逐诗情的游客。这样的日子,炉山,炉峰寺就显得更加引人注目。

同类推荐
  •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课题。从比较的视角,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本分析、社会批评、实证研究、文化研究等批评方法,对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影响和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本文所探讨的互文性仅限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层面,对于国内出现的从语篇分析角度进行的诸多研究中只是在必要时提及,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互文性在中国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只出版了一部专著,国内对互文性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说还处于有待深化和提升的阶段,因此本文将用较为浓重的笔墨对互文性理论的前历史、其在法国的诞生、其在欧美的流变及其理论本身的特点进行追根溯源、系统梳理和详尽描述
  • 戏剧的钟摆

    戏剧的钟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徘徊,如今戏剧的钟摆正从现代一端逐渐摆回传统一端。戏剧界逐步告别了推倒重来的全面创新模式,转而回到了推陈出新的局部创新路径,像金华市婺剧团重排的传统戏《二度梅》,继承传统而不囿于传统,强调创新而不随意创新,获得了第二十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提名奖,真正做到了专家叫好、观众叫座,这是一个戏剧复兴的喜人征兆。作为观众,我常徘徊于戏剧艺术殿堂的门外,既未登堂,更未入室,有时通过门缝窥见里面的一点风景,不免有隔靴搔痒之嫌。
  • 睡月

    睡月

    《睡月(一本写给未来的诗)》汇聚诗人全部心血,作者以汪洋恣肆、绚丽无匹的想象力,岳中炼玉、渊薮识珠的洞察力,营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灵感世界。诗中的主角除人以外,还有神祇、星辰、河流、鸟兽、花木。
  • 背影(朱自清作品精选)

    背影(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北宋词史

    北宋词史

    《北宋词史》对北宋时期诗词名家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一一评说,对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史的读者,《北宋词史》将有很大参考价值。词的抒情功能在他们手中有了极致的表现和复杂的变化。宋词的风格表现更是多姿多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如晏殊的温润秀洁、柳永的靡曼谐俗、苏轼的清雄旷逸、周邦彦的精美典丽、李清照的清新流畅、姜夔的清空骚雅、辛弃疾的沉郁顿挫、吴文英的密丽幽邃、王沂孙的晦隐缠绵……
热门推荐
  • 穿越筑巢者之龙

    穿越筑巢者之龙

    穿越成了《筑巢之龙》的主角龙布拉德,为了过上蹂躏男勇者,啪啪女勇者,没事抓个公主吓吓国王的悠闲龙生,布拉德决定走上扩建龙巢,招募强大部下与勇者们斗智斗勇的热血龙生!不过,实际上龙巢的规格与部下早已满级,而敌人则还为了新手村的毕业而努力奋斗。总之这就是一部玩了筑巢之龙,又看了OVERLORD后的脑洞之作。大概还会有些欧陆风云,全面战争,兰斯,魔王远征要塞之类的ACG即视感?另:关于第一人称问题,除了1.2章和幕间外都是第三人称,请放心食用
  • 战国的光与影

    战国的光与影

    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人类处于冷兵器的战国状态,但是异星来客终结了一切,人类几乎灭绝,但是两个人的出现领导了人类的反攻,一人手持光明的征服之剑,一人手持黑暗的审判之剑,最终赶走异星。但是却再次陷入内战的战乱,昔日的英雄,手持征服之剑,变得暴力异常,南征北战,死伤无数,最终迎来审判之日。
  • 《染血王座》

    《染血王座》

    这是被封印之地,在这里万族林立,而人类处于底层。天赋平庸的人族缺乏优势,只能沦为配角、奴隶,甚至是食物。苏玖是个平凡的少年,除了有严重的恐血症之外与他人无异,但一次意料之外的吸食了血液后,他居然发现自己增强了力量,改善了体质。从这一刻,他知道了,原来自己并非人类,而是传说中的血族……
  • 酒堡尸变

    酒堡尸变

    吴良,原本是一个失业的普通宅男,一次偶然的外出,让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可是,在这份古怪的工作后,又有些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就在这时,大尸变降临了,老板失踪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什么呢?老板?自己?还是人为?酒堡为什么关门,末日就这么降临了?死亡的气息悄悄来临,敬请关注《酒堡尸变》
  •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第一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血主的血猎仆人

    血主的血猎仆人

    我堂堂血族公主妈咪早逝,爹地不疼,虽然有个哥哥非常的宠我,但是你那血统凭什么要我鸟你!好吧,我还是承认有一点小小的关心(鸵鸟)。儿时我一直避其锋芒,处处忍让,但你们竟然让我来之不易玩伴成了当代政治的牺牲品!好,你们很好!你们谋害我的玩伴,想致我于死地,想弄死我是吗?我先弄死你们!看谁斗得过谁!
  • 莲生本记

    莲生本记

    黄粱枕中邯郸梦,蓬莱仙阁长生法。若如夏蝉鸣须臾,声化雷动南天瓦。浮生若梦,须臾待销,长生路遥,苦海无桥,只得佛莲做舟以求逍遥,小千世界内懵懂,大千世界里崛起,茫茫星空中为尊,待得我把威名笼罩三界十方,获得如来真知,永获极乐大自在。
  • 护妻狂魔

    护妻狂魔

    骆晖帮苏薄重回娱乐圈之后,他悲伤的发现她陪他的时间更少了。特么自己做的孽还得自己收啊!特么手贱!早知道就不帮了,骆总吃着剩饭剩菜,泪目ing……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灵蛊密码

    灵蛊密码

    她是大学生,也是神秘的苗家蛊女,与蛇蝎毒虫为伍,精通巫蛊之术,她更是神秘家族的后裔,肩负重任,时时与死神擦肩,可她也会芳心萌动,谁又料到,阴差阳错,相爱相杀!当身世之谜,血海深仇,神秘氏族,浮出水面,她是陷入更大的阴谋还是脱身而出?
  • 晚歌绝舞

    晚歌绝舞

    如果好吃懒做不算缺点,沐沫沫还算是个好青年。就是运气次点,过马路被洒水车给喷穿越了。其实她只是想继续过她的米虫生活,男人神马的都是浮云。异世桃花朵朵开有木有?温柔师傅和悲情王子都不错了,供她吃喝任她打骂,可是爱情不是两个人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