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71100000022

第22章 舒畅情志,修炼心性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够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

阐释

孔子学识渊博,爱好广泛,精通六艺,并热心向学生传授。他会弹琴,善吟唱。

《论语子罕》中有:“子曰:‘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论语述而》中有:“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孔子精于欣赏音乐,善用音乐陶冶性情。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他也能保持良好心境。

在陈蔡被围之时,七日不火食,弟子皆面有饥色。而孔子仍弦歌不衰,精神矍铄。

孔子曾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概括他一生几个阶段的特点。足见其养性到家。

特别是六十岁以后,好话、坏话都听得进了;七十岁后,怎么想就怎么做,不会越矩了——这已把心性修炼到高境界了。

《论语述而》中有:“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说,吃粗饭,喝凉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对我来说就如浮云一样。这是多么的超脱。

养生之道

孔子非常重视养生,不但注重养生,而且注重养性。我国传统养生学继承了这一点。

《万寿丹书安养篇》中有:“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多烦,而我小记;众人悖暴,而我不怒。不以俗事累意,不临时俗之仪,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道。”恬澹虚无,与世无争,精神内守,则气血调和,邪无所容,百病不生,所以能健康长寿。

古人舒畅情志的方法,以静坐第一,观书第二,看山水花木第三,与良朋讲论第四,教子弟第五。认为人生的十大乐事为谈义理字,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古人怡养情志的养生之道迄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国内外学者对长寿老人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绝大多数长寿老人的性格都具有心胸豁达、性格开朗、情绪乐观的特点。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心理状态一直处于泰然自若的最佳水平者,神经内分泌对机体各器官的调节也保持在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有助于健康长寿,所以古人强调“养生重在养性”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精神养生像戒烟一样,是最容易做,又最不容易做到的养生方法。说其最容易做是因为精神养生完全可以由自己主观意识所支配;说其最不容易做到是指一个人很难把握客观条件对自己主观意识的干扰。

在当今的生活中,人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非常紧张而忙碌,很难有古人那种遍游名山大川、临渊观鱼、披林听鸟的机会。但在日常生活中,如能努力做到闹中取静,忙里偷闲,淡泊名利,摆脱世俗事务的烦恼,对健康长寿是十分有利的。

著名美学家、书法家、北京大学教授杨辛,虽然已是耄耋老人,可他越活越年轻,继续讲课,几个小时也不休息。他的思维还是那么敏捷,神采飞扬,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谈起养生之道,杨先生笑着说:“养生贵在养心。”

“养心之道,贵在保持心境平和。”杨先生说,“如何保持心境平和,一是顺其自然,二是积极看待生活中的挫折。”

杨先生的一生经历,可谓多灾多难。他 12 岁父母双亡。年轻时做过学徒、卖过报纸,“文革”时下放劳动,当过锅炉工、管工、木工,什么粗活重活都干过。但他心态乐观,笑对人生,总是以平和、宽容、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保持饱满、愉快的精神,战胜挫折,终于迎来生命的春天。

退休以后,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书法研究和练习,以写字保持自己的安静,忘掉衰老和烦恼,得以养生。

“养心贵在愉悦。”这是杨先生的第二个秘诀。他的书法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可他的作品大多赠送了朋友,分文不取。他说,没有友谊的人,就像一片荒漠,而友谊的滋润能使人快乐增加一倍,烦恼减少一半。抗洪抢险、抗击非典、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他都写出最好的字,赠送。他说,每写一个字,都会使自己的心情无比快乐。

“养心贵在充实。”这是杨先生的又一个体会。他虽然从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的生活和研究工作却更加充实了。近 20 年来,他从事泰山美学的研究,他曾先后 40 次登上泰山,其中,20 多次是他 70岁以后登上去的。除了 3 次是坐缆车,其余都是徒步上去的。他说,泰山的美景,丰富了自己的学术宝库,也充实了自己的人生体验。他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一样,每天都把日程安排得满满的。充实的人生,让他身心愉悦。

同类推荐
  • 做农民朋友的私人医生

    做农民朋友的私人医生

    从古到今,农民朋友们一直用双手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只有农民健康了,国家才会有稳定的粮食来源,我们才会有“衣食无忧”的日子。然而由于农民身份的特殊性,当他们在身体以及心理上出现一些病变时,无暇顾及,又苦于没有简便的“土”方法,只好置之不理,以至于“小病”变“大病”。
  • 早知道,早健康

    早知道,早健康

    本书按照人体的生理结构把人体划分为头部、躯干、四肢、皮肤,针对各个部位出现异常时可能是哪种疾病在“作怪”做了全面的解说,并且提示人们不可忽视精神疾病。另外,针对性别不同,本书对妇科疾病和男科疾病的预防也做了详细的解说;对抵抗力比较差的老人和儿童常见的症状也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 中医世家不外传的长寿方

    中医世家不外传的长寿方

    本书旨在为您提供全套的长寿养生保健方案,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同时协助老年人调整饮食、运动、心理、睡眠、进补、起居等各个方面的错误观念和行为,指导中老年朋友在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的同时,学会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治。
  • 健康药酒最养人

    健康药酒最养人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开始更关注自身的健康与保养。药酒由于其对人体独特的作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药酒乐于被人接受,是因为它既没有饮用酒的辛辣呛口又没有汤剂之药味苦涩,较为平和适用。饮用药酒,既可以防病治病,又可以养生保健、美容润肤,还可以作为病后调理用药。所以,饮药酒变成一种养生时尚。药酒一次购买自己调配,即可长时间服用,省时省力。
  • 家电与健康

    家电与健康

    曾几何时,各类家用电器纷纷进入寻常百姓家。在都市里,电脑、空调已经普及,沿海一带,平均每两人一部手机。单位、家中使用电脑日益增多。伴随着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人们对家用电器使用的知识日渐普及,而家用电器对身体危害的知识却十分陌生。我们看见一位家长,教不足源岁的儿子玩电脑时距离近,时间长,完全不知如何预防“电脑病”。当提出“预防”这个词语时,他认为是少见多怪,嗤之以鼻;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自己4岁的孩子站在微波炉前守候着正在加热的食物,当有人提醒她应该远离时,她不屑一顾,觉得是多此一举。
热门推荐
  • 画像收藏艺术

    画像收藏艺术

    在先秦两汉时期,我国乐器的种类已经相当齐全,而且根据《尚书·舜典》的说法,早在虞舜时期,就有了,“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的“八音”分类,但这毕竟是传说,不足为凭。不过,从(周礼·春官·宗伯下》的记载看,至迟在周代,“八音”分类法已经出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后来传播到日本、越南、朝鲜等邻国,影响很大。
  • 巨星养成之王牌经纪人

    巨星养成之王牌经纪人

    威武不屈的古代女将军摇身一变现代经纪人,挖掘戏子打造剧本训练艺人,女将军招兵买马奋战娱乐圈。初次见面,他血如泉涌,她英雄救美,再次见面,她雷厉风行,他芳心暗许,三次见面,她怒火中烧,他抱头鼠窜,这是婚前同居的甜蜜交织。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颠覆经典:穿越之我是秋香

    颠覆经典:穿越之我是秋香

    什么,什么,我就是传说中的秋香?那么我的唐伯虎呢?那个长得和前世情人一模一样脸庞又多情的华安?那个神神秘秘,神出鬼没的华瑞?还是风度翩翩,气质儒雅的王爷?可是唐伯虎一定会点秋香吗?秋香一定中意唐伯虎吗?在封建的古代还能找我真正的爱情,还能坚持寻找真爱的勇气吗?(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大众传媒素养论

    大众传媒素养论

    本书认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大众传媒生态的变化,凸现了提升我国大众传媒素养问题的重要性;本书对于大众传媒素养的研究范围作了较为严格的界定,揭示了大众传媒素养的内在涵义,认定了组成大众传媒素养的若干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国社会各个界别大众传媒素养的情况,提出了中国大众传媒素养的重塑问题。本书可供传媒学术界、传媒实务界、理论界、教育界以及宣传部门的人士阅读,高校中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以及对于我国的新闻与传播事业有兴趣的各界人士均可阅读。
  • 绿色地球

    绿色地球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在人类进步与发展过程中,一直无情地索取着她的资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废气排放……我们的地球在哭泣。我们应该爱护我们的共同的家园,保护好我们的地球,还给地球一个绿色的明天。
  • 融入虚空

    融入虚空

    一座府邸,四块令牌,万千年之后谁能成为大陆上又一个传奇。
  • 邪帝兽妃

    邪帝兽妃

    承邪凤之血,掌天狼神脉,逆天神魂觉醒,一代兽王来临!她在众目睽睽之下变身为狼,成为众矢之的。从此,她的人生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效忠的,交好的,珍爱的,步步紧逼要取她性命。设计,背叛,遗弃,绝望,但那又怎样?只要她不死,今日所受之苦来日必百倍奉还!荆鸿儿被逼一步步走上强者之道,害她之人,放狼咬死!辱她之人,放狼咬死!欺她叛她之人,统统咬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即使不看文字,只翻阅那一张张由旧至新的节目单,新中国的演出乃至文化的发展也如同电影般幕幕现前——这本书就是一部纪录片,真实、生动、有趣。收藏者,可以按图索骥,作为鉴赏参考。演艺人,可以从观演述评中听到一位懂戏的观众的心声,设计者,可以在一张张节目单和入场券上描摹出角动心灵的下一张海报,史学家,可以从故事里读出北京甚至中国的演艺微观史,我们,最普通不过的你我,可以学着像作者一样,亲近演出艺术,享受多彩人生。
  • 胤乾坤

    胤乾坤

    荒淫暴君纣王后裔,至圣仙师鬼谷门生。孔孟岂敌修为,老庄何媲道行。窥我华夏泱泱文明,我为苍生斩幽冥!绝我殷商绵绵国祚,我为血脉改天道!传国玉玺在手,天下我有!九龙神鼎我有,我主神州!诸君,饮胜!
  • 八月女巫

    八月女巫

    八月拿着外婆寄给她的一张明信片,来到了她外婆的咖啡厅,暂时接管了她外婆的特殊业务。一位莱恩夫人来到这里寻求帮助,八月跟着她去了她的国家。为了找寻这位夫人失踪的儿子,八月动用自己特殊的能力进入了一副油画中的世界。她本以为要完成这件事情应该很容易,可是她想错了——她进入了画中的世界,认识了莱恩夫人的儿子——奥利弗,还有那些生活在画中世界的其他人……这是一段奇妙的旅程,他们都在旅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