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39800000029

第29章 一九九一(2)

人道主义者说“人创造了历史”。但这句话很含混:可以理解为历史是人类行动的总和,这意味着历史具有属人的或理解为非自然的属性,但又不是某些个人有意创造的;还可以理解为历史是某些个人或集团有意识地进行谋划和行动的结果,这就排除了任何超人类个体(包括上面提到的人类行动的总和)所能起到的支配作用;再有就是认为历史本质上是人有目的创造的,但人的目的又必须从其所属的特殊的社会集团那里获得解释。作者说,马克思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是很不确定的:一方面,马克思认为“异化”是人性固有的趋势,是历史进步的条件,这里强调的是某种非意愿所能左右的必然力量(人内在固有的本质的现实化);另一方面又认为无产者是世界历史的推动者,这里强调的是无产者主观意愿(翻身得解放)在决定历史方向上的决定作用。作者说,马克思的观点最后可以归结为“历史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所造成的无意识的结果”,按此种理解,全人类的解放就在于使“无意识的结果”成为一种有意识的蓝图的实现,即使人类(实际上指的是无产者)从“自在”(initself)达到“自为”(foritself),因为“自在”(自然)本来就与“自为”(精神)具有同一性,历史不过展示出了这一过程而已。

不管怎么说,“人创造了历史”意在肯定历史的可理解性,它所依据的最有力的根据就是历史是一个不同于自然本身的过程,所以历史必定是“被创造的”,如果没有神,创造历史的就只能是人。人道主义者们说,无论在人创造历史时“非理性的”或“无意识的”因素起了多么大的作用,人们可以对历史进行道德的或理性的判断本身就足以证明历史是一个可以体现出主体动机的过程;不管这种动机来自何处,只要主体的动机起着作用,人们就可以对其作出理解。

非人道主义者指出,引出“人类内在本质”或“世界精神”之类的范畴纯粹是为了使历史成为可理解的,为了用“异化”、“堕落”、“拯救”、“复归”之类的模式来确定一种看问题的角度,来达到对当代社会的存在形式展开批判并鼓吹采取行为改变它们。所以一切人道主义对于历史的看法只是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只是历史一定时期的产物,根本不具有客观真理性。他们说,历史只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完全不是有“内在的可理解性”(intrinsicintelligibility)。他们对此提出了三个层次上的理由:第一,人们理解力是受人性的限度限制的,我们一开始就存在于一个对其起源、性质与命运一无所知的宇宙之中;第二,我们是被一些明显先于我们的意识或理性的情绪性力量推动着的;第三,也是最根本的,在于我们用于交谈或理解的语言——原先以为是不成问题的,而实际上却是因为我们根本未发现语言问题是个问题。比如当我们说我们“思想”或“认识”时,“思想”或“认识”这些词语本身并不透明,而且充满着歧义性。所以我们是在用我们根本不曾理解的东西在进行交流和理解。索绪尔最先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符号的意义既取决于它与同一系统内其他符号的关系,又取决于它可以兑换的思想或观念;一符号与其他符号的关系并不是先验确定的,而是只有当此符号被运用时,这种关系才出现。

同样,一符号与其可兑换的思想符号也不是确定的,它取决于赋予符号以意义的一方与世界之间所建立的特殊关系;这种关系并非指的符号与事物的关系,而是符号作为一种“音响图像”(acousticimage)与“思想”(thought)间的“神奇统一”(mysteriousunion)。这样一来,符号与符号间的关系与符号作为一种音响与思想间的关系就成了常常分离着但又相互遮蔽着的关系。作者说,把语言认为是理解个人及社会存在的关键本质上导致了对真理的拒绝。为了使语言对于它所意指的东西具有一种从属意义,索绪尔求助于一种对当下显现在思想中的东西的捕捉,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一点“当下的真理或确定性”(thepresenttruthandcertainty)。对此,德里达愤怒地谴责为一种“形而上学的谎言”。德里达说,这种谎言源于言说者以为语言的意义对于言说者自己是自明的。他说,语言的意义只在语言的不同运用中,所以根本无所谓“当下”。同样,“世界”本身就是一文本,也不存在任何先于语言与表达的纯粹意义。只有那些认为时间是从过去不断走向现在的人才会相信有一个“现在”或“当下”,而一切人道主义者的谬误就在于站在“当下”(亦即自己的立场)去评述有关进步、开化、文明或真理问题。德里达说,索绪尔的“当下”是建立在一符号与尚不存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这一基础之上的,所以他必须确定一种超出各个使用者之外的“当下”,这实际上仍是把主体的体验当成基点,并从体验出发来寻找“原初的、基本的真理、理性或逻各斯”。

这样一来,如果语言不存在任何单一的或原初的意义的话,那么任何传统的有关“真理”的梦想就会全都破灭了。德里达由此“再造”(recasts)了自己的真理观,这就是意义对所有人的同值;赋予语言以意义的与被赋予意义的东西之间的差别的消失;主体与任何决定着主体的东西之间界限的消失,以及任何意义上的秩序与结构的解体。这就是真理。德里达说,它把一切可能性都敞开在每个从决定论的牢笼下逃离出来的人的面前,大家看到的就是那种无拘无束自然而然的“绝对机遇”(absolutechance)和“始发的不确定性”(geneticindermination)。

人们马上提出的问题就是虚无主义、悲观主义以及每个人是否都该为自己的行为负道德责任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之所以会成为问题,恰恰是因为人们预先就把人道主义或与人道主义有关的学说作为前提接受了下来。但不管怎么说,作者认为,人们只有靠语言才能进行交流这一点并不能说明被语言所决定了的东西就与在另外一种社会结构下被决定了的东西是一样的,就是说,语言与人们的社会现实、特别是人际关系处在完全不同的秩序之下。语言关系是不能比喻为家族相似的。语言既不是社会结构的典范,也不具有社会现实中那种物质的强制性,所以尽管语言对个人的确定性含义被消解了,人仍旧相信存在着某种超出语言之外的秩序,其中包括那种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多数人的语言”。

作者对语言问题的讨论还有许多耐人深思之处,限于篇幅,这里不能详加转述,只能说,作者在最后告诉我们的是: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切记不要把哲学上对“人的终结”的讨论转变为在现实生活中对促进人的死亡的被动性的鼓励,切记不要认为各种非人道主义的学说都在怂恿人对人的野蛮与非人性。切记不要从一种形而上学的独断论走向另一种形式的独断论,不要忘记谦虚而又充满希望的生活态度,因为说到底,如果历史只是一个无目的、无意义的过程的话,那么一切自然生命的湮灭,或人类所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与繁衍方式的湮灭,说不定本身就是“自然界”“伟大计划”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对所有诸如此类的“谋划”都一无所知,所以任何从根本上使人感到绝望的东西也就同时从根本上带给了人希望。

原载《社会科学动态》1991年第2期

同类推荐
  • 风云大玉商

    风云大玉商

    该作品描述了三个玉商家族“郑家”、“马家”、“王家”的恩怨情仇,以及主人公顾玉鹤与三个女人的传奇情感经历,再现了真实战争环境下小人物的坎坷命运。书中主角顾玉鹤的养父是一位闻名遐迩的玉雕高手,不料他在雨夜离奇被害。顾玉鹤为寻找真凶,带着妹妹月亮来到翠龙谷,随即两人的命运发生了离奇转变。误打误撞、李代桃僵、暗度陈仓、声东击西的怪事频频发生。随着顾玉鹤命运的起伏颠簸,《风云大玉商》中每个人身上都展开了一场真诚与丑恶,忠诚与背叛,放弃与坚守的博弈,在悬念叠生的布局中,最终引发出一幕幕爱恨情仇。
  •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短小、灵动、真切、睿智、感人是本书的特色;青春、活泼、真挚、真情、直爽是本书的感怀。
  • 托起将星的人们

    托起将星的人们

    本书以新颖独特的视角、真挚质朴的笔调,多层次、多方位地展示了后勤指挥学院党史专家邵维正教授、后勤理论专家杨少俊研究员、军事仓储专家王宗喜教授、后勤管理专家李祝文教授等11位知名专家教授的教书育人之路,热情讴歌了军校教员在三尺讲台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而创新、拼搏、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 世界的影像:精彩一生的小说

    世界的影像:精彩一生的小说

    在读、品、悟的过程中,激活自己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用人文社科的研究方法去探究文学案例,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观察、体验、构建新的生活世界和艺术世界。
  • 三国名人传说

    三国名人传说

    人们都知道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其实,诸葛亮出山之前,还试过刘备三次哩!徐庶走马推荐诸葛以后,怕诸葛亮不肯出山辅佐刘备,专程绕道隆中对诸葛亮说:“刘备是当今首屈一指的英雄,既宽厚仁义,又礼贤下士,只要诸葛先生出山辅佐,定能施展抱负,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黑莲花的绽放

    重生之黑莲花的绽放

    木雪到死的时候都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才能活的如此窝囊凄凉,整整二十五年都不停歇的被欺辱,背叛,伤害,当她的看着自己的身体被自己最爱的男人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分割成无数块,扔进臭气熏天的垃圾场时,终于觉悟了,重生之后的木雪,不再是胆小懦弱善良无底限的圣母白莲花,让我们跟着木雪一起,斗极品亲戚,坑无良友人,灭阴险小三,神挡杀神神佛挡杀佛,成长为一只自己优雅美丽强大的美颜黑莲花!
  • 意有仙仙劫

    意有仙仙劫

    她就想修个仙报个仇,谁知,好好的冰灵根用不上,修仙只能向蛊求。一边是蛊要吃人,一边是人要役蛊,哪来工夫陪腹黑和尚斗嘴,跟抖s师兄猫捉耗子?仗义相助的懒散大叔呀,天然呆杀手和暖萌师父嘛,好歹可以有。只会吐槽不会打架的灵兽,不放生了它还留着啊?嘿嘿,别说她没提醒,惹毛了她,通通炼成人形蛊!
  • 大宋浪子1

    大宋浪子1

    证券操盘手林俊飞魂穿到了大名鼎鼎的浪子燕青身上。那是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那一年的燕青25岁。还有四年多靖康之耻就会发生!徽钦二帝被俘。83名皇帝嫔妃,52名王妃王妾,22名帝姬(公主),247名皇族宗室郡主,5515名皇族及官宦贵妇,1314名歌女,3319名民间良家美妇,共计万余人将通通落入金人之手被摧残凌虐,生还者十不足一!金人还裹携六十余万金锭,三百余万银锭及大量中原珠宝珍玩返回白山黑水。我!林俊飞既然已经活在宋朝,我!就绝不能坐视整个华夏民族的灾难发生!有我在,就不会让岳武穆绝笔“天日昭昭”,就不会“十年功废”,我!更要光复中原,收取燕云,重振汉家山河!
  • 暴君的一品宠后

    暴君的一品宠后

    大婚之日,她将绝美的凤冠霞帔撕的粉碎,她说:“我一袭青衫来自关外,学不会你的深宫规矩,穿不了你的凤凰锦衣风姿灼灼。”他转过头压在她雪白的脖颈间声音里透着几分邪魅说:“这妖娆的弥漫红衣,这恩宠天下的皇恩浩荡,你承受不住也得承受,你不喜欢也得喜欢,这天下都是我的,你有什么理由不是我的?血水在蔓延,她僵瘫在地上宫灯的光柔和的打在她的脸上眼眶里泪水在弥漫,让她的脸庞越加变得晶莹剔透,她倔强的偏过头:“师父,我因为相信你,所以一心等你,这世界上只要是你说的话,我就都愿意去相信,对错又与我何干?而是你再也不会是那个可以让我信任的师父了。”
  • [空间]学霸向前进

    [空间]学霸向前进

    一穷二白的学霸郑美嘉进娱乐圈当了编剧,没钱没人脉,为了剧情每天还要和观众们相爱相杀,好在有异世界的好朋友和强力的金手指,大家一起努力,共创娱乐帝国!
  • 蝶傲苍穹:紫眸倾天下

    蝶傲苍穹:紫眸倾天下

    她只是二十四世纪的高中生,却逛精品店时一个帅哥给她戴上了一条手链她就尼玛的穿越到了一个白痴废柴的身上。没人关心没人疼,还要看家族里那些人的脸色。白痴?废物?很好,她很快就会让这群愚蠢的古人知道,什么叫后悔莫及!魔功?炼药?她魔武双修碾压一切天才。家主之位?神兽?想要?不好意思她拿了
  • 大师作品

    大师作品

    十六岁天才少年的首部长篇小说。华语小说的另一种年轻的可能。少年哲思轨迹惊艳谱写青春魔幻王国。故事分为两段在“大师国”里进行。每过十年,“大师国”的领袖“大师”便会创造一位接班人,少年明珠便是新的“大师作品”。在神秘人物“怪兽”的引领下,明珠跟随导师班特伍德进行穿越时空的意识旅行,准备接手大师的事业。同在此时,由神秘“大脑”领导的叛党在大师国内引发了一系列的叛乱,他们的目标是在“大师作品”未就位前杀了大师。命运开启,影响着“大师国”中的每一个角色,过去与现在开始碰撞,而未来,只藏在这一切真相的背面……一个灵感,创造一种悬疑,一个灵魂,带来一场救赎,在镜中,你是一棵身上积满雪的生命之树。
  • 此生,遇见你已很美

    此生,遇见你已很美

    曾经的我们,以为,爱是轰轰烈烈、天长地久的,总是期望着爱情能像童话故事里那样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爱上了自己想象中的爱情的模样。总以为,千万人中,偏偏是你与我不期而遇。相遇、相识、相爱!我们曾同披着一件衣服在大雨里嬉笑奔跑,我们曾走进同一家咖啡店,爱上同一种口味的咖啡,我们曾喜欢上同一个歌星,同时爱上歌星的某一首歌,甚至,我们连吃饭时翘着二郎腿的姿势都一样……我们就像同一颗树上的两根树枝,必然会节节生长,遥相守望。
  • 银杏庄的故事

    银杏庄的故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胶东农村相继实行了大包干生产责任制。生产责任制的实行,使广大农民看到了新的希望,他们渴望摆脱“干一天三、四毛,青黄不接吃不饱,没钱抠鸡腚,有病咬牙熬”的窘迫困境。生产责任制的实行,农民的肚子饱了,可口袋里依然是瘪的。
  • 隋史遗文

    隋史遗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