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09600000002

第2章 气与饮食常识(1)

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形成了气象万千的自然现象。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的变化,随时都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变化。遵循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人的饮食养生也必须顺应时节,符合四季二十四节气更替变化的客观规律。所以,顺从四季二十四节气的饮食之道不可不察。

只有顺应自然,掌握四季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规律,“顺时气而善天和”,注意饮食调养,我们才能预防疾病的发生,延长生命的时限,使人生更加精彩靓丽。

二十四节气及其特征

天有四时,春、夏、秋、冬,春暖春种,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再往细分,便又有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各有不同的特征,认识和掌握二十四节气的特点及更替变化规律,对饮食养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二十四节气简述二十四节气表征一年中天文.季节、气候的更替变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独特的创造。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

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划定,是我国古代天文和气候科学的伟大成就。两千多年来,它不仅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且在养生方面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春季六节气的气候特征“春季,从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至,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春季六个节气,寒冷渐退,春风送暖,草木萌发,万物复苏,一派万象更新、生机蓬勃的景象。

(1)立春

立春在每年阳历2月4日前后。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舂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到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逮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虽然立了“春”,但是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出现,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保健养生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为了身心健康、祛病延年的人们,正在创造着生命的春天。

(2)雨水

雨水在每年阳历2月19日或20日。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

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但是,寒潮仍有入侵的可能,届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健康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

光阴易逝,季节催人,“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应该在这个时节里让生命更加蓬勃旺盛。

(3)惊蛰

惊蛰在每年阳历3月5日或6日。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

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生机盎然。通过细致观察,积累物候知识,对于因人制宜地安排保健养生活动是会有帮助的。

(4)春分

春分在每年阳历3月20日或21日。“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文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春分日还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南北半球昼夜相等。从这一天起,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北移,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而变,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与之相反。春分一到,雨水明显增多,我国平均地温已稳定超过10℃,这是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温度。而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对春分也曾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无论南方北方,春分节气都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时节,我国的台湾省更是兰花盛开的时候。

(5)清明

清明在每年阳历4月4日或5日。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健康的危害。

(6)谷雨

谷雨在每年阳历4月20日或21日。谷雨,有“雨水生百谷”的意思,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都在12℃以上。谷雨后的气温回升速度加快,从这一天起,雨量开始增多,其丰沛的雨水使初插的秧苗、新种的作物得以灌溉滋润,五谷得以很好地生长。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促使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体内的生理变化)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3.夏季六节气的气候特征夏季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

(1)立夏

立夏在每年阳历5月5日或6日。立夏有两层涵义,一是指夏季开始,二是指万物至此皆已长大,“夏”原意为“大”之意。但是,全国各地冷暧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立夏时节炎暑将临,气温升高,雷雨增多,动植物进入生长旺季。

(2)小满

小满在每年阳历5月21日或22日。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此时节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对植物生长有利,在江南一带,气温平均22℃左右,最高气温可达35℃。

(3)芒种

芒种在每年阳历6月5日或6日。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芒种时节进入典型的夏季,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空气嚣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什物容易发霉,所以又称这段时间为霉雨时节。

(4)夏至

夏至在每年阳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从这一天开始,进入炎热夏季,万物在此时节生长最旺盛。

(5)小暑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小暑在每年阳历7月7日或8日。

此时天气虽热,但未达到极点,小暑是全年降水量最多的一个节气,并会出现大暴雨、雷击和冰雹。

(6)大署

大暑在每年阳历7月23日或24日。“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此时正值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使人酷热难耐。但是,燠热的大暑正是茉莉、荷花盛开的季节,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气愈热香愈浓郁,给人洁净芬芳的享受。高洁的荷花,不畏烈日骤雨,晨开暮敛,诗人赞美它“映日荷花别样红”。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4.秋季六节气的气候特征秋季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秋季六节气阳光和煦,气温渐降。硕果累累,万物成熟,气候干燥,进入由热转寒的过渡阶段。

(1)立秋

立秋在每年阳历8月7日或8日。立秋,预示着秋天的到来,秋是肃杀的季节。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

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纬度、海拔高度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的。

从其气候特点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气象资料表明,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能真正凉爽起来。

(2)处暑

处暑在每年阳历8月23日或24日。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颐名思义,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全国各地也都有“处署寒来”的谚语,说明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但天气还未出觋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此时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这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秋老虎,毒如虎”的说法。这也提醒人们,秋天还会有热天气的时候,也可将此视为夏天的回光返照。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

(3)白露

白露在每年阳历9月7日或8日。白露是典型的秋天节气,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从这一天起,天气已凉,空气中的水气每到夜晚常在树木花草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鸟类也开始做过冬准备。同为白露节气,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其景致也有所不同,北方已是水汽凝结,而南方有些地区仍是花香四溢,曾有“白露时分桂飘香”的说法。

(4)秋分

秋分在每年阳历9月23日或24日。秋分这天,进入了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候鸟,如大雁、燕子等都开始成群结队地从逐渐寒冷的北方飞往南方。

(5)寒露

寒露在每年阳历10月8日或9日。寒露时节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此时气温更低,气候从凉爽逐渐转寒,早晚温差更为明显。

(6)霜降

霜降在每年阳历10月23日或24日。霜降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

此时气候已渐寒冷,夜晚下霜,晨起阴冷。开始有白霜出现。~天中温差很大,常有冷空气侵袭,而使气温骤降。

5.冬季六节气的气候特征冬季从立冬之日起到立春之日至,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冬季六节气,气候寒冷,草木凋零,虫蜇冬伏,万物闭藏,自然界充满了寒冻之意。

(1)立冬

立冬在每年阳历11月7日或8日。“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

(2)小雪

小雪在每年阳历11月22日或23日。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其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这时的黄河以北地区已到了北风吹,雪花飘的孟冬,此时我国北方地区会出现初雪,虽雪量有限,但还是提示我们到了御寒保暧的季节。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

(3)大雪

大雪在每年阳历12月7日或8日。“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表示从此开始降雪大起来。大雪节气常在十二月七日前后到来,此时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北方则呈现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观。人们盼着在大雪节气中看到“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可见大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来年的吉祥与否。

(4)冬至

冬至在每年阳历12月21日或22日。冬至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这一天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过了冬至后,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逐渐长起来。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从这一天以后到立春的45天,阳气渐升,阴气渐降。

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歌谣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不同时间的季节变化,也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三九是天气最冷、地面积蓄热量最少的日子,所以也有“冷在三九”的说法。在我国长江流域更有“天虽寒,独有腊梅来争妍”的迷人景观。

(5)小寒

小寒在阳历1月5日或6日。寒是寒冷之意,表示冬季的寒冷已经开始。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冷团。”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常有“冷在三九”的说法,而这“三九天”又恰在小寒节气内。之所以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按当时的情况延续至今而已。

同类推荐
  • 治病不如防病

    治病不如防病

    人们总是在生病之后才去治病,却很少有人想到在生病之前去防病。防病于未然,才是最正确的养生之道。本书从习惯、饮食、运动、心理四个方面出发,着重分析了某些日常生活习惯的利与弊,从习惯上防病于未然;怎样吃才最有营养、最科学,从饮食上防病于未然;怎样锻炼身体才最有效,从运动上防病于未然;怎样保持心理健康,从心理上防病于未然。本书帮助你开启健康四大防护墙:习惯、饮食、运动、心理——全面呵护自己的健康。
  • 健身营养指南(40岁不惑篇)

    健身营养指南(40岁不惑篇)

    本书为40多岁人士的健身和营养需要,提供针对增强腹部肌肉、减轻腰部疼痛、降低血压以及减肥的有效锻炼方法。
  • 性保健中药

    性保健中药

    本书为“性保健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四十四种有调节人的性兴奋水平和性保健作用中药的性味、归经、配伍、应用。内容丰富、健康实用。
  • 中老年人骨骼保健

    中老年人骨骼保健

    骨骼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中老年人更易发生。人体一旦发生骨骼疾病,轻者造成痛苦,重者可造成残疾,甚或丧失生命。人到中年后,机体由盛渐衰,逐步出现各器官和组织的退行性变化。虽然人们最易看到的衰老的表现是人外表的变化,如皮肤松弛出现皱纹、褐斑,头发变白、变秃,胸部呈桶形,脊柱和下肢弯曲,体重减轻,身高变矮等,但人体内部最早出现的是骨老化,关节面上的软骨最早可在21~30岁即开始退化。所以,可把骨骼年龄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衰老的指标之一。
  • 吃法决定活法:四季养命食方

    吃法决定活法:四季养命食方

    一直以来,我们的生活观特别是饮食观是“以嘴为荣,以味美为先”,于是失眠、抑郁、三高、肥胖等怪病被吃了出来。我们虽听说过药食同源的道理,但当身体出现问题,我们还是本能地、卑微地求助于医院。事实上,我们真不知道如何借助四季的饮食来强身续命,我们不清楚吃应季和反季节的食物对身体有什么好坏,对蔬菜瓜果的皮、肉、根、茎、叶、皮、籽有什么功能也不甚了了,当然,更对它们奇妙配方以后对人体的好处茫然无知。其实,身心出现问题,人生诸多不顺都是吃错了的结果!而要改变这一切就必须首先从“以食为天!”这一点做起!
热门推荐
  • 克雷洛夫寓言精选

    克雷洛夫寓言精选

    《克雷洛夫寓言》一书,收集了克雷洛夫一生创作的203篇寓言。这些寓言有着极强的人民性和现实性,蕴含着他自己的以及从父辈们那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全部生活智慧和实际经验。他的寓言都以诗体写成,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常借动物和植物的形象,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刻画社会上各种人物的复杂性格,抒发自己的民主思想,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染力。
  • 皇后你别逃

    皇后你别逃

    依依望着镜子里的自己,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任谁一醒来发现自己突然借用了别人的身体,多出了一段不属于自己的记忆,都是无法以平常心待之的。前一刻,刚进入全息游戏《仙魔世界》的传送阵准备去往魔神殿,下一刻醒来却成了高氏秀容,宝亲王爱新觉罗弘历的使女。
  • 逆天军医俏房客

    逆天军医俏房客

    一代逆天军医离开部队重返魔都,再造铁血挽歌。总裁,警花,护士花,只要被我看上,一个都别想跑!执绔,恶少,富二代,只要惹上了我,一个都别想好!你想抢我妹子?我让你生不如死!阎王三更索命?在我这里不好使!且看他一手银针,一双铁拳,踩最强的敌人,治最难的病症;当然,也要泡最美丽的女人……
  • 无边的浪荡

    无边的浪荡

    人这一世,荣辱富贵,乖邪奸佞都在脸上写着。天方地阔的,不是大富就是大贵;寒眼皱眉的,不是穷困就是潦倒。憨厚的,慈眉善目;脸削无肉的,非无情即阴毒。三角眼,心如蛇蝎,害人无常;桃花眼,偷人养汉,风流成性。也有反常的,就拿青玉来说吧,他本不该是那样的一个人,可不依人想偏就成了那样的人。
  • 交换奇遇记

    交换奇遇记

    穿,还是不穿,这是一个问题!高考前夕,在各方压力下不堪重负的萧瑶,因脑电波异于常人而得到了一次充满诱惑的穿越机会。作为一名交换生的穿越之旅,将会上演一段怎样令人啼笑皆非的精彩呢?QQ:331790245
  • 界王之路

    界王之路

    刘跃只想在天一门好好当他的外门弟子,能多赚几个灵石就已经十分满足了。却逢修真界大变。。。
  • 杀魔铸兵称霸天下:百变武魂

    杀魔铸兵称霸天下:百变武魂

    【完结】六指大陆,千万年前的神魔大战,经历百万年的迁徙变化,已经分成了四个分裂的城堡,而神魔大战最后以神的惨胜而终结,不过天魔在最后划开武魂魔兽的身体,去肉化骨,接着又杀死九大兽武魂,完成十把魔兵,传承而下,欲要在百万年后再起风云,重夺大陆。而自武当山天柱峰一跃而下的主角卓天凡也开启了他在六指大陆的传奇生涯……
  • 独掌乾坤

    独掌乾坤

    “但有我一线生机,今日之辱定要你拿命来还!”他本一介凡人,却敢贸然刺杀修仙高手,原因何在?对复仇的渴望、对仙途的迷恋,促使他一步步踏上修仙之途,为凝练乾坤二气,更是大量掠取各宗门法宝,周旋于个个杀戮之地,穿梭于各个修者星球,一步一步踏上巅峰,单手震乾坤,双手覆天地!
  • 颜如玉:冷王丫鬟

    颜如玉:冷王丫鬟

    他说:锦瑟,要怪只能怪你是他的女儿。他说:锦瑟,我要立你为后,我要你做我的皇后。他说:锦瑟,我不会承认我爱你,因为我不能输,你永远是我的王妃他说:锦瑟,月圆之日我带你离开,我会永远保护你。他们说:我会帮你救出那个人,救出那个‘她’。锦瑟,玥伢国的第一美女,丞相之女,可是却下嫁于薛宁国的王爷,而他墨远却是众人皆知的残暴,深不可测的王爷。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就赏赐给锦瑟一百大板。坠幽冥,邱云国皇上,他是众人皆知的俊美男子,但是他心狠手辣,他平生最厌恶的就是女人,他的真实身份也是人们所难以定论的。有人说他是地底宫宫主,有人说他是神医,有人说……她一个弱小的女子,何德何能能迷惑两个众女子崇拜却不敢靠近的美男子?她要的只是去杀了墨远,救出‘她’!————————月之华照耀在锦瑟的身上,似给她披上一件飘逸的纱衣,她的墨发在月光的照射下瞬时变成了银发。如瀑的银发披散在肩上,苍白的脸上嵌着两颗金色的琉璃,闪烁着耀人的色彩,似鬼魅般妖冶,蛊惑人心。“锦瑟,别走……”醉酒的他痴心地喃喃着。她决然地扬起头,淡然地说:“你看见了,我不是平常人,我是一个祸水,所以,放我走,我不属于这里。”他的心似乎沉在了水底,深深吸着气,哀求着:“锦瑟……求求你别走……”但是她纤长的睫毛扑闪着,终于还是转过身,消失在了神秘的月夜中……
  • 荀子的辩说

    荀子的辩说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在这种战争的背后,有一种更隐秘的“战争”,即诸子之间的激烈论争。从战国儒家的角度来看,论争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其它学说的批驳。而荀子对诸子的批评更加广泛。由于其批评更具体且富于理性,因而更像是论辩(尤其对墨家)。在论辩中,他建立了一个低于儒家立场的价值平台,试图从这个非独断性的平台出发,通过一种更为对等的“讨论”,最终达成在观念上维护日渐衰落的传统生活方式(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