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8100000020

第20章 谁执牛耳(1)

◎皇帝是唯一名正言顺掌控天下的人,偏偏献帝没有掌控天下的力量。掌控了皇帝,不就能名正言顺掌控天下吗?曹操有的是粮食,把皇帝接到身边,权当是喂猪得了。养猪为吃肉,养皇帝为吃天下。曹操作出了奉迎天子的决定。

◎刘备为自己的事业发愁。糜家虽富,但是提供的粮食很快就会吃完,军中莫名其妙失踪的人越来越多。面对袁术和曹操的合击,刘备不知道如何才能打回去。摆在他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退回到汪洋大海里,被鱼吃掉,第二条是粮食耗尽,被糜小妹吃掉。

◎最近的敌人就是最危险的敌人。对曹操来说,远在江东的孙策目前并无多少威胁性,但是对江东的实力派来说,他们似乎都被孙策架在了火炉上。

一皇帝的吃饭问题

有一个人,他有很多妻子和随从,本该拥有天下所有财富。可是,跟随他的人连穿衣都成了问题,他从仓库里调拨一些布匹给大家做衣服,却遭到了大管家阻挠。他又下令卖掉一百匹马,换来一些绢绸,准备给大家做衣服,结果钱和绢绸全被大管家拿走。

天下美味他本该任意享受,可是,他每天只能勉强有两餐可吃,妻子和随从们则是上顿不接下顿。他向大管家讨要五斗米,五碗牛肉,打算给身边的人解解馋。大管家一个劲地敷衍,最后经不住他的一再申请,大管家才让人送来几根发臭的牛骨头。

这人就是194年至196年之间的汉献帝,大管家是权臣李傕。

要评选中国历史上最窝囊的皇帝,汉献帝可以算一个。

189年,9岁的汉献帝被董卓推上皇帝宝座,开始了长达32年的傀儡皇帝生涯,从来没有一天能说了算。董卓死后,献帝被王允控制。王允掌权没多久,被西凉联军杀死,献帝又落入了西凉军阀手中。李傕、郭汜、樊稠三人从西凉军阀中脱颖而出,组成三人联盟,共同主持朝政。

还是那句话,权力不能共享。三人联盟在消灭了共同的敌人之后,开始狗咬狗。一个人的介入,加速了他们的瓦解。这人就是韩遂,与曹操也算是熟人,这时他与马腾结成另外一个西凉军事联盟。韩马联盟没有分得权力蛋糕,就与三人联盟有了冲突。

韩马联盟打不过三人联盟,韩遂决定出奇制胜。韩遂给樊稠写了一封信,说大家都在凉州地面上混,以后还要打交道,多个朋友多条路,为什么不给自己留条后路呢?樊稠当时正为与李傕闹矛盾而犯愁,就听了韩遂的,下令撤退,还邀请韩遂在战场上相见。

见面时,韩遂催马向前,有意靠近樊稠,与他肩并肩。别人只看到他们亲切交谈,却听不清说什么。李傕很快知道了这件事,怀疑二人勾结,就谎称开会,樊稠一到,当场被杀。

三人联盟成了二人组合,李傕和郭汜早晚也会翻脸,只是缺少一个借口。郭汜夫人帮助这两个男人找到了借口。郭太太是有名的醋坛子,老是担心老公出轨。李傕经常留郭汜在家里过夜,郭醋坛老是担心李家的女人会粘上老公,就天天琢磨如何才能让老公远离李家。

这一天,郭汜回家,发现了李傕送来的食物,他刚要吃,郭醋坛急忙阻拦,说还是检查一下为好。一查,食物里果真有毒。郭汜不知道毒是老婆放进去的,只知道怀疑李傕。

过了两天,李傕请郭汜喝酒,郭汜很容易就喝醉了,怀疑李傕在酒里下毒,就跑到厕所里吐酒。半天过去,怎么也吐不出来,幸亏他聪明,捧起一捧粪汁,喝了就吐出来了。

郭汜不想再喝第二次粪汁,就先动手。李傕早有准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李傕抢先一步,把汉献帝挟持到自己军营。郭汜不甘示弱,把百官挟持到自己军营。如此一来,皇帝成了空头皇帝,百官成了无主百官,李傕和郭汜谁也不能占上风。这时,另一个西凉豪杰张济来到长安调停。张济的底气来源于三个人:一个漂亮老婆,一个能力出众的侄子张绣,一个力敌百人的大将胡车儿。

张济的调停当时没有起作用,但是数月之后,李傕和郭汜二人谁也耗不过谁,最后同意释放皇帝和群臣。

195年七月,在张济护卫下,献帝君臣赶往张济的地盘弘农郡,几经波折,十月初到达华山脚下的华阴。支持天子东迁的除了张济,还有杨定、杨奉和董承,他们都得到提拔。

李傕和郭汜反悔了,他们再次联合,挥兵杀向华阴,要抢回皇帝。董承等人无奈,向反政府军白波军求援。黄巾军失败后,余部郭太等人在白波谷(今山西襄汾县永固镇)重新起义,人称“白波军”。政府向反政府军求救,而反政府军居然也答应了政府的求救。白波军首领李乐、韩暹、胡才等人出手,护送天子。无比惊险地渡过黄河,天子一行流落到大阳(今山西平陆)。

这时,河内郡太守张杨、河东郡太守王邑前来接应天子,失散的百官也不断前来报到。没有宫殿,甚至连间像样子的会议室也没有,围个篱笆,就算是金銮殿了,献帝与群臣在里面煞有介事地上朝退朝。士兵们都挤在“金銮殿”外面,从篱笆缝里围观中国最高层的会议,这些士兵中不少是刚刚被收编的白波军,对皇帝不怎么尊重,一边看一边嘻嘻哈哈指指点点。

司隶校尉管郃长得有点喜剧,成为士兵们取笑的对象,每次他到篱笆里面圣,门口的人都向他扔东西,寻开心。司隶校尉相当于京城的检察长,何等威严啊,如今沦落到这个地步。

那些护送皇帝来到这里的人,纷纷伸手要官。李乐、韩暹、胡才三人昨天还是反政府恐怖分子,现在被政府拜为将军,就连他们的私人医生、马夫、戍卒也都成了校尉这样的高官。负责刻制公章的御史官忙得不可开交,日夜加班仍然有刻不完的公章,刻字来不及,就偷工减料改用锥子画字。反正是游戏,就看谁玩得大胆。

十六岁的献帝,谁要是能把他当皇帝一样看待,他情愿喊这人爹。人们都责怪李傕拿皇帝当叫花子看,连最基本的吃穿都不能满足他。可是,李傕有什么错呢,这个叫刘协的少年,对国家对百姓有什么恩惠呢?其实,李傕给献帝一天两顿饭吃,已经够意思了。大家都没有饭吃,刘协就凭一个皇帝名号,就能不劳而获有饭吃,还能理直气壮地要五根牛骨给身边人吃,比李傕还要霸道还要无理。要是大家都像李傕一样给皇帝颜色看,那大家的日子就会好过得很。

可是,即便皇帝无能至此,大家还是抢来抢去,争先向皇帝效忠。这不是忠君,而是都企图从皇帝那里得到更多实惠,例如官职。因此,再无能无德的皇帝,我们也会去追捧,这样反而造就了更无能更无德的皇帝来影响我们的生活。

因此,汉献帝虽然窝囊,但是仍然安坐龙椅,而且能够期待更美好的未来。过了年,正月初七,献帝下诏改年号为建安。

那个能够在建安年间给皇帝安定生活的人是谁呢?

会是眼前这个叫郭图的人吗?当时被视为天下第一霸主的袁绍,不想被排除在天子的衍生利益圈外,就派郭图来大阳打探情况,考察一下把汉献帝接到邺县的价值到底有多大。袁绍手下有一个叫沮授的谋士,他建议迎接献帝到邺县。可是,郭图和淳于琼反对,他们认为汉室衰微,天下谁有本事就是谁的,如果把天子接到自己身边,以后屁大的事儿也得先请示汇报,那样自己就没权力了,实在是碍手碍脚。袁绍可不想请一个绊脚石来身边,就暂时放弃了迎接天子的打算。

七月一日,在张杨、杨奉、韩暹、董承的护卫下,献帝一行终于回到了洛阳。

经过了几次战火的洗劫,眼前的帝都洛阳满目疮痍,宗庙公室尽为黍离。帝国颠覆,天下涂炭,让人站在宫殿的废墟前彷徨不忍离去。城里只有已故宦官赵忠的住宅可住,献帝就被安排在赵府临时居住。然后,张杨在南宫找了一处相对完整的宫殿,修缮一番,把献帝搬进去,将这座宫殿命名为杨安殿,意思是他给了皇帝安定生活。献帝下诏,张杨为大司马,韩暹为大将军兼任司隶校尉,杨奉为车骑将军。献帝被他们控制,他们做什么官,由他们说了算。一切都是利益的驱动,他们护卫天子,其实是为自己谋,偏偏打着忠君的高尚旗号。

几天后,张杨撤退回到河内郡,驻扎在黄河北岸的野王。杨奉也撤出京城,驻扎在洛阳以南的梁县。但是董承和韩暹没有撤走,因为留在洛阳就可以掌控皇帝。

张杨和杨奉为什么离开呢?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吃饭。董卓在迁都长安时,放火烧了洛阳和周围二百里的地方,强迫百姓西迁,所以洛阳成了一座死城。城里只有天子、百官以及御林军,根本找不到吃的东西。献帝下令尚书郎以下的官员全都到郊外挖野菜。当官在行的,往往挖野菜不在行,很多人完成不了挖野菜的定额任务,唯恐回去蹲监狱,加上饥饿,干脆死在了破墙断壁间。

对于汉献帝来说,谁抓住他的胃,谁就能抓住他的心,谁能让他吃饱,谁就是功臣。李傕能让他一天吃两顿饭,偶尔给他几根发臭的牛骨头,也能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儿,谁要是能让他一天吃上三顿饭,那就是特等国家功臣了。在河东郡,献帝曾经在山洞藏身,在田野露宿,差点儿饿死。这时,献帝想起了吕布,亲自在木板上书写诏书,让吕布带着粮食前来救驾,吕布当时被曹操打败,自己还填不饱肚子,哪有能力照顾别人,就派了使者前去说明情况。

不过,既然是皇帝,总是有投资价值的,喂皇帝比喂猪强多了,皇帝挨饿时,你给他一碗米,以后他会还你一碗金子。河内郡太守张杨派了几千人背上足够的粮食来接应献帝君臣,河东郡太守王邑送来一些布帛。有吃的有穿的,皇帝又是皇帝了,封张杨为安东将军,王邑为列侯。

现在回到洛阳,谁能解决皇帝的吃饭问题呢?

二一袋粮食引发的高层争论

很多宏大的事情,成败往往取决于细小的事情。你也许志在天下,不屑稼穑。可是,在三国历史上,一个个天下英雄的伟大行动,往往因为粮食缺乏而搁浅。诸葛亮数次北伐曹魏,几度看到胜利的希望,但总是因为粮食问题而被迫撤军。司马氏集团正是在淮南大力屯田种粮,才有底气渡江而过,吞并孙吴帝国。

黄巾暴乱,董卓暴政,群雄纷起,战火连绵,能种田的人不是去打仗就是去逃难。路上堆满白骨,地里长满荒草。拉起一支部队就想当天下主人的人比地里的荒草还多,可是谁也不会去想解决天下人的吃粮问题。没有人能储备一年的粮食,饿了就去抢,饱了就把多余的粮食毁掉——粮食运输消耗大量人力,为了让更多人投入战斗,又避免粮食落入敌人之手,多余的粮食往往被毁,反正是战胜了可以再抢,战败了死了也不用吃粮食了。因为粮食匮乏,还未同敌人作战就自行溃散的军队数不胜数。

袁绍和袁术兄弟俩,一南一北,两大霸主,一个比一个牛气,可是谁也解决不了粮食问题。袁绍军中,粮食配额不足,士兵就靠采摘野桑葚来哄肚子。袁术靠水吃水,发河蚌做军粮。

曹操也不例外,数次出征无功而返,不是作战不力,而是军粮不继。与袁绍和袁术相比,曹操还有一点更让人担心,那就是百万黄巾军投降于他,一人一张嘴,都要吃饭。

能成大事者,懂得从危机中寻得良机。青州黄巾军带来了农具和耕牛,曹操和他的手下谋士闻着牛粪的气味,摸着锄头上的铁锈,思考着。

谋士毛玠担任过县吏,深知民间疾苦,早在192年,他就向曹操提出“修耕植、蓄军资”的建议。农具是现成的,耕牛是现成的,百万青州黄巾军都是资深农民,组织起来种田,首先这一百万人吃饱肚子不闹事,还能提供兵源。他们吃不了,就上交军粮,当然他们不够吃的,也得上交军粮,这算得上民屯。士兵也可屯田,战则拿枪,不战拿锄,自己的军粮自己种,这是军屯。所谓屯田,就是把收降的青州黄巾军这样的劳动力按照军事编制组织起来,进行农业生产,最基层组织称为屯,生产者称为屯田客。屯田由政府提供土地、农具、耕牛、种子,收成与政府分成,本质上是雇佣农民。

在曹操手下,凡是会种田的大将都得到了重用。夏侯惇在战斗中伤了左眼,成了伤残军人,可是他在截断太寿水修建蓄水工程的时候,亲自背土,身先士卒,带领将士植稻,获得了曹操认可,成为曹操最信任的大将。

曾经与夏侯惇搭档的韩浩,就因为说了一句“当急田”,就是说种田比打仗重要,就获得曹操赞许,被提拔为护军。

我们是军人还是农民?很多一门心思靠打打杀杀立功的人不满了,种地就不那么积极,锄地时少不了故意除掉几株禾苗。可是,很快这些人就不敢再这么做了,因为曹操颁布了《置屯田令》,“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谁不支持屯田,谁就是破坏稳定。

种田有命令,种什么也有命令。曹操下令大力推广稗谷种植。这个稗谷推广令一颁布,大家就都连连苦笑:这明明是种草,哪里是种粮啊!稗谷,其实就是一种杂草,不怕涝不怕旱,轻易死不了,不容易产生病虫害,而且产量特别高,可是稗谷有个天生的缺点,那就是口感差,而且是很差,所以农民不把它当做庄稼。可是,曹操却下令非种稗谷不可,他的道理很简单:再难吃,也比没有吃的强,你不愿意吃,正好省下来喂战马。还有一点,稗谷撒把种子就能长,不耽误军事训练,抽空打个仗。实用至上,是曹操的生存哲学。

在中国,再也没有比种地更让人瞧不起的职业了。可是,在曹操的地盘上,谁也不敢小瞧种地的,说不定眼前那个撅着屁股在田里拔草的家伙,就是郡守级别的官儿。曹操设置田官,田官独立于郡县,自成系统,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级别相当于郡守、国相,典农都尉相当于县令、长。曹操选任的田官都是实干派,亲自下地劳作一把是很有可能的。

当然,在掌握中央政权前,曹操是没有权力设置田官的,但是他很早就派专人专管屯田,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枣祗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从曹操陈留起兵时就跟从曹操, 袁绍不死心,想得到他,就多次派人去拉拢他,被他果断拒绝。就是这么一个人才,被曹操任命为屯田都尉。曹操的堂妹夫任峻,则被任命为典农中郎将。那个年代,能打仗的人好找,懂农业的人却少,像枣祗和任峻这样的人,不用攻城拔寨,就靠能种地,就得到曹操重用。

屯田制有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与政府、与屯田客的分成。在讨论分成问题时,“计牛输谷”是大多数人的意见。计牛输谷就是按照政府提供耕牛多少,缴纳定额租。几乎所有人都在阐述计牛输谷的合理性,只有枣祗在以微弱的声音质疑。少数服从多数,曹操最后一拍大腿,得了,就计牛输谷,就这么定了,散会!

散会后,枣祗扛来一袋粮食,撂在曹操脚下,说:“收成好,官府多得这袋粮,也很合理;收成不好,官府应该少收这袋粮,这样屯田客不至于饿死。”他说的这袋米可不是小问题,想想啊,一亩地多收一袋粮,合起来是个什么概念啊。枣祗提出了“分田之术”,就是把田地分给农民,根据每年的实际收成,按照一定比例交纳租谷。

同类推荐
  • 明君盛世

    明君盛世

    特种兵穿越到平行的宇宙,在那乱世,掀起一阵腥风血雨,建立太平盛世、
  • 天地英豪

    天地英豪

    崖山之后无中国!若是崖山之前,历史的车轮稍稍改变一点方向,那么结果又会如何?公元1236年,蒙古铁蹄残破四川。成都城破,一百四十万汉人百姓惨遭屠戮。沉睡许久的老天突然翻了个身,一段传奇就此展开。——————————————【起点第一编辑组签约作品】持续裸奔中,请关注。群:6162386
  • 权柄世家

    权柄世家

    不就是做了一个和松岛姐姐亲密接触的美梦么。这也有错?梦醒后的卫祈就这么穿越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时代。本朝第一世家子的身体里从此有了一颗格格不入的狂放的心。而这身份的背后,又是一团团迷雾。皇室,世家,无休无止的权谋争斗。英雄心,庙堂风,朝廷雨,忠臣良将热血挥洒,夺一个倾权的天下。惜白头,世家子,千金女,一路只朝着彼此的方向行去,却抵不过一路的错过。叹终身,这世间的权,这世间的名,这世间的情,这世间的爱,种种种种,抵不过这流年时光。
  • 唐朝大顽主

    唐朝大顽主

    谁说玩不是一种职业?方回决定,既然穿越了,那就干脆玩个痛快,要把玩当成事业,要玩出花样,玩的兢兢业业。不务正业?土鳖了吧?咱这职业有个特响亮的称号——顽主!
  • 武则天之魅力

    武则天之魅力

    武则天活着时是一位最有权威的铁血女皇,死后迄今仍是一位最有魅力的历史人物。读者若不信,请看中国唐史学会的如下报道:中国唐史学会发起、主持的第一次全国性的武则天学术研讨会,1985年10月22日至27日在陕西咸阳召开,会议期间在乾陵博物馆成立了武则天研究会。其后,又连续三年召开了三次武则天学术研讨会。每隔一年就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同一专题的学术研讨会,除武则天以外,其他历史人物享受过这种特殊的荣誉吗?这就足以证明,武则天死后近一千三百年还是如此具有魅力!难怪人们称赞她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歌颂她是“一个最伟大的女人。”
热门推荐
  • 盛世江山庶女谋

    盛世江山庶女谋

    她费尽心思助他登上帝位,却只是为她人做了嫁衣,落得个悲惨的下场,机缘巧合她却重回到最初的起点,这一世,她只为自己而活,势必要让那些背叛她的人付出惨痛的代价。
  • TFBOYS之绝世倾城

    TFBOYS之绝世倾城

    这部小说主要讲的是羽汐,若希,知雨遇上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等人他们会擦出怎么样的爱情火花呢
  • 我家编辑是只鬼

    我家编辑是只鬼

    毕业后我在一家名为《夜深了》的灵异杂志社撰稿。有一天编辑联系我,让杂志社唯一一位女作者的我开辟新的风格路线:温馨的人鬼恋。道理我是懂的,人跟鬼谈情说爱什么的我是明白的,但是必须要写那种是什么鬼!臣妾不会呀!于是当天晚上,一个自称是我编辑的美男敲响了我家的房门。他说:你不懂人鬼如何那样,我会以身试教。惊悚!那啥,编辑你如此的污你家总编大人知晓吗?
  • 颤栗之源

    颤栗之源

    夜深人静时,你是否曾问过自己,最令你感到颤栗的,究竟是什么?颤栗之源,正式开启!(注:简介和内容没啥关系,另外就不要吐槽封面丑了,过几天做个2.0加丑版你们就会觉得还是这个好一些了)书友群:②⑥零零⑦①⑨零⑦
  • 师父来了

    师父来了

    人物特点:上可攻下可守,上能为你攻克关卡,下能为你守身如玉。人物优点: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花容月貌、女色不近……总结就是,完美。什么?你要问缺点?我家师父怎么会有缺点呢?点呢?呢?
  • 痞子未婚夫

    痞子未婚夫

    《名门新娘》介绍:她是骆家收养的孤女,性格因为受他的影响,变得有些古灵精怪,也懂得是非之分!他说他的一切只为他而努力,可是为什么要拒绝自己呢?什么?没有满十八岁?那今天生日,够十八岁了吧!?什么,还太小?太过分了,这不是耍着自己玩吗?嘿嘿,有个邪恶的老师,那我们就大玩三点式,床上跳蹦恰恰,偶尔来点钢管舞当点心,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魅力!这个女人,看到眼前的一切后,骆飞扬只想说自己已经疯了……!嘿嘿,阴谋得逞后,有人喊打喊杀,可是不管自己的事——她的心愿完成了,人家死活跟她没有关系!《不入豪门》介绍:一次邂逅,让灰姑娘遇上了冷漠而滥情的他!乔伊因为走错房间而惹上了龙家大少爷,也因为一个无心而带走了比他性命还重要的戒指,却因此成为了寻物新娘……!龙傲然一直拒绝老妈安排的相亲,可是却不知道她突然的转性是因为抓到了他的把柄——从此以后,他悠然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天差地别的两个人,到底谁能改变谁呢?%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央央把第二部的内容解禁了十几章,希望大家多多的支持!
  • 无情相思有情泪

    无情相思有情泪

    我穿越了,穿越到了一个中国历史上没有的古代时空——明律皇朝。这个皇朝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此时正是明律皇朝的鼎盛时期。玉面公子对她的深情,相伴九死一生的离别之苦,他们彼此坚守着信念,只是,现实如此残酷,他们能否一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求魔灭神2

    求魔灭神2

    吞天噬地炼万物,一个拥有神奇源石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方巨擎……杀戮、热血、令人心潮澎湃的旅程,以我三杀焱帝之名,让世界惊颤!
  • 无双帝皇

    无双帝皇

    一觉醒来,成了一国之君的儿子!局面动荡,自保都难,却还要撑起整个国家?“你说我是跑呢,还是跑呢,还是跑呢...”“一国之君,怎可临阵脱逃?”“就用我的剑,带着手下的将士,杀出一条血路!”“从此,荆棘帝国,开始崛起!”
  • 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

    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