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8100000021

第21章 谁执牛耳(2)

枣祗的意见很有道理,可是计牛输谷已经形成决议,又怎能改变?曹操说:“这个做法,只是屯田客少交一袋粮,没什么了不起的。”曹操只看到收成好对屯田客的好处,却没想到收成不好,屯田客可能要把肉割下来交租。

枣祗站在那袋粮后边,挡住曹操,不让他离开,盯着他说:“您闻过则改,此事关系重大,如不更改,后悔莫及。”这个……这个……再说嘛!曹操没办法,就拿出领导敷衍下级的传统招数,把皮球踢给荀彧,让枣祗去找他。

荀彧宏观治国可以,但是具体抓经济就没主张了,他请在座的助理官侯声发表意见,侯声说:“计牛输谷,对官府有利;如果按照枣祗的建议,对农民有利。”他这话适合于收成好的时候,但是谁能保证年年五谷丰登啊,因此他这话等于没说。洞晓天下事的荀彧,也不知道脚下这一袋粮食到底是归官府还是屯田客好一些。

枣祗没办法,一咬牙,又扛起那袋粮食去找曹操。大家都认为枣祗完了,和主公这么固执地叫板,难道不是完了吗?

可是,曹操却对着枣祗放在脚下的那袋粮食沉思:这个满头大汗的人如此坚持,肯定是认为自己有道理。他静下心来,与枣祗详细切磋,最后曹操拍板,采用折中主义,推出了计牛输谷和分田之术相结合的办法:用官牛耕种的,收成60%交给官府,自己得40%;用自己的牛耕种的,和官府五五分成。这个分成剥削是很重的,但是相对于大路上那些无人掩埋的白骨来说,屯田客还是很感激曹操的。做牛做马,总比做鬼要强。

袁绍和袁术,只想着将士浴血奋战,忽视了他们还要吃饭。曹操也希望将士拼死杀敌,但是能顾及他们的吃饭问题。为了解决将士们的吃饭问题,他又让更多人耕田,同时解决了更多人的吃饭问题。

中国人从来就是勤劳的,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从来不是问题——前提是统治者不折腾不糟蹋老百姓。

三养皇帝比养猪划算

迎天子还是不迎天子?要么自己做皇帝?

献帝流落关外,天下群雄共同面临这么一个考题。谁的得分会最高呢?

袁术早就想自己做皇帝,巴不得献帝早一点死。天下大乱,谁也吃不了谁,谁出头称帝谁就成为天下公敌,就会被群起而攻之,因此在如何对待献帝的考题上,袁术得零分。

袁绍活得很累,游离于各种相对立的角色之间。有时他认为自己足够强大,是个可以取代天子的绝世霸主;有时他又贪恋名声,想做勤王的忠臣;有时他又贪恋权力,想自成一统搞独立。皇帝落难在大阳时,他也曾派谋士郭图去考察,但是最终没有奉迎天子。现在天子回到了洛阳,他又派人到洛阳维修太庙,打扫街道,表明对皇帝的忠心,但是最终没有做出奉迎天子的实际行动。他就是一个拿不准答案的考生,交卷时间到了,还在涂改试卷,也是零分得主。

曹操呢,一贯的务实,做不做皇帝无所谓,实力强大才是硬道理。要是做皇帝却像献帝这样狼狈,干脆找块豆腐撞死算了。可是,献帝还挺有耐心地活着,可见他的皇帝招牌还是蛮有利用价值的。皇帝是唯一名正言顺掌控天下的人,偏偏献帝没有掌控天下的力量。掌控了皇帝,不就能名正言顺掌控天下吗?曹操有的是粮食,把皇帝接到身边,权当是喂猪得了。养猪为吃肉,养皇帝为吃天下。曹操作出了奉迎天子的决定。其实,曹操并不承认自己有这样的企图,他认为自己是出于对献帝的忠诚,才作出了奉迎的决定。

早在建安元年正月,曹操就派遣曹洪西迎献帝。曹洪遭到了董承和袁术部将苌奴的阻击,无功而返。这让曹操感到十分委屈和愤怒,七月份献帝回到洛阳后,曹操还在闹情绪。愤怒出诗人,他写了一首诗歌吐槽,定名为“善哉行”,其中有这么几句:

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①

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

这四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这样:

虽然我想为君主竭尽忠诚,但是不被接受,

令人欣喜的是还有人效忠。

我深深地叹息,

因为忠君之心无法对人诉说。

诗言志,歌咏情,曹操奉迎天子为的是争霸还是勤王?这个问题恐怕曹操也不好回答。

献帝回到洛阳,很快遇到了饥荒。曹操一拍桌子,作出了决定:“我要亲赴洛阳勤王。”

可是,勤王也要经过别人允许才可以。从董卓开始,皇帝早就成了实力派的私人财产,不容他人染指。现在把控朝政的是董承、韩暹、杨奉、张杨。其中张杨的实力最为强大,他驻扎在梁县,与许县临近。摆平张杨,基本上就能进入洛阳了。曹操给张杨送去当时急需的粮食,张杨很高兴,对诸将说:“曹操距离我们很近,有兵有粮,可以依靠他。”作为回报,他表奏曹操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仗着手里有稗谷,就能拜将封侯,曹操很不好意思,上奏《上书让增封》和《上书让费亭侯》。

不行啊,你不接受封赏,我怎能安心吃你的粮食?献帝又下第二次策命,曹操马上上奏《又上书让封》。献帝嚼着草根,向往着曹操的稗谷,第三次下了策命。曹操把献帝的三道策命一一摆出来,两手一摊,叹口气说:“没办法啊,圣上非要封赏我,我再拒绝的话,就是抗命了!”于是,他上书接受策命。

三让册封,让天下人都知道皇帝对他的格外恩宠。突出个人的功勋,意在服众。以后,曹操每有晋迁,总是不忘三让的程式。

洛阳城内,潜流暗涌。董承和韩暹的矛盾越来越明显。

“老子护驾有功,谁敢不听我的,小心狗命!”韩暹本是一个种地的,一夜之间成了皇帝身边的权臣,气焰十分嚣张。

“天子还得喊我岳父,谁要敢惹我,那是活腻了!”董承以为他才是天下第一。

谁怕谁呢?护驾时并肩战斗的战友,此刻成了水火不容的对手。

先前阻拦曹洪迎驾的董承,给曹操下了一道密诏:火速进京,快来救驾!

当时皇帝是安全的,但是董承感觉到了来自韩暹的威胁。所谓救驾,不过是救董承而已。后来,董承才知道,真正有威胁的人,不是韩暹而是曹操。

机会来了,曹操亲自带人进京。可是,洛阳之行并不顺利。首要的问题仍然是粮食问题。粮食问题当中,最让人头疼的是运输问题,运送一车粮食,需要好几个人,这几个人在路上能消耗掉半车粮食。曹操留出足够的粮食,贴上封条:这是献给朝廷的粮食,饿死了也不能吃。

刚出兖州,配给运粮士兵的粮食就吃没了,可是没有人敢动贴了封条的粮食。痛苦的不是饿死,那个年代有人饿死很正常,没人饿死才不正常;痛苦的是快要饿死了,守着一车粮食,却一粒也不能动。

也许是曹操的忠君之心感动了上天,上天派人送吃的来了。来人是新郑县令杨沛,他搀扶着快要饿倒的运粮士兵,热泪盈眶,说:“从董卓起,天下竟还有如此忠君之人!”

新郑县的人宁可自己饿死,也不能让忠君之士饿死。杨县令下令把县里的应急储备粮全拿出来,杨沛潇洒地挥手,大方地对曹操说:“让你的勇士们放开肚子,尽情饱餐吧!”

杨沛倾其所有拿出来的,不过是晒干的桑葚而已。

一路上嚼着桑葚干,曹操在七月到了洛阳,在杨安殿朝见献帝。曹操很容易就控制了献帝,更准确地说,是献帝“求控制”,因为曹操有兵也有粮,正是献帝需要的。要控制一个人,那就要满足他的需要。曹操就以最原始的方式控制了皇帝。

曹操要想尽情体验控制皇帝的乐趣,还必须摆平两个人:杨奉和韩暹。董承和张杨目前还可以算是自己人,解决杨奉和韩暹是当务之急。

曹操要献帝治杨奉和韩暹的罪,说:“这二人挟持天子,功高傲主。”

献帝无比诧异,说:“我没感觉到挟持啊,他们在我面前恭顺得很,他们护驾有功,理应受赏。”献帝倒不是真想保杨奉和韩暹,只是想与曹操较力,不想形成曹操说了算的局面。

第一次尝试以皇帝名义镇压对手,第一次尝试把自己的意志冠以皇帝名义发布,曹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他强硬地要求治杨奉和韩暹的罪。看样子,献帝不治二人之罪,曹操就要治献帝的罪,献帝认输了,下诏法办杨奉和韩暹。

就这样被献帝抛弃,韩暹虽然闹不懂自己犯了什么罪,可他还是吓得单骑逃出洛阳,投奔难兄难弟杨奉去了。

八月,献帝授给曹操节钺,命他录尚书事,兼司隶校尉。有了节钺,便可节制统领内外诸军。“录”的意思是总管,录尚书事就是总管尚书台事务。尚书台是朝廷日常办公机构,主管本是尚书令,在尚书令之上再设一个录尚书事,就是给曹操操控尚书台的机会。兼司隶校尉,表明曹操有了监察百官、维护京师地区治安的权力。

至此,大汉朝廷的军政大权已经落入曹操一人之手。

老子不服!有太多人不能容忍曹操。

嚓,嚓,嚓,曹操将尚书冯硕、议郎侯祈、侍中壶崇杀了。同时,曹操表奏董承、伏完、种辑等十三人为列侯。不服的,人头落地;服的,加封晋爵。

好吧,那就服。董承、种辑他们恨恨地说。

可是,要让别人服,得拿出真本事来。文武百官,妃嫔宫娥,杂役差吏,禁卫内侍,很快就把曹操带来的稗谷吃光了,一起用饿得发光的眼睛盯着曹操。要是拿不出粮食来,曹操虽然不至于被这些人吃掉,但是肯定会失去对洛阳和朝廷的控制。从兖州运粮,路上消耗极大。还有一个最大的危险,那就是洛阳不是曹操的地盘,城里的将领们各怀异心,城外杨奉、韩暹、张杨随时会杀进来。

其实,曹操根本没打算在洛阳生根,他的根在已经取得控制权的兖州和豫州。曹操隆重宣布:移驾许县。名为移驾,实为挟持,好在献帝习惯了被人挟持的日子,最多再被挟持一次,又有何妨!

八月初三,也就是曹操自领司隶校尉的第九天,诸将还在摸着肚皮数吃了曹操的多少粒稗谷,谁也不好意思把曹操往坏处想,曹操却悄无声息地移驾出了洛阳,迁都于许县。

一下车,献帝就傻眼了,亲卫侍从全都换成了新面孔,很显然都是曹操的人马。献帝并不慌张,这种场面他经历得多了,知道如何应对。他淡定地走到曹操军营,当场封曹操为大将军、武平侯。曹操原先袭爵是亭侯,现在增封是县侯,越过乡侯,直接高了两个等级。曹操跪下谢恩,献帝知道他的安全有了保障。皇帝安全了,曹操才会拿皇帝给他的官职去发号施令。

有人说献帝是被逼这样做的,但是献帝又何尝不是通过这种手段来体现他的价值呢?曹操你再牛,天子不册封你,你算个屁啊!

养皇帝要比养猪费劲,因为再肥的猪也只是只猪,可再瘦的皇帝也是皇帝。来到许县后,献帝不但能够一天吃上三顿饭,而且还可以摆摆谱了,平时日用器具也要与一般人不同,以体现皇帝的威严。可是,经过从洛阳到长安,从长安到洛阳,从洛阳到许县,这几番折腾,献帝除了裤衩,其他御用品都丢光了。只有皇帝有皇帝的样子,曹操才能借助皇帝的权威,于是他决心要给皇帝配备符合标准的器物。曹操回到家里,翻箱倒柜,找出来一大堆五花八门的锅,五件大小不一的双耳铜锅,一只纯银便携式带柄小锅,一只带杵铜臼,这都是一些御物,然后列在《上器物表》里,进献给皇帝。铜臼是用来捣药用的,说明献帝不但能一日三餐了,而且开始注意饮食养生,时不时地吃个中药炖猪蹄什么的。

过了几天,曹操又上了道《上杂物疏》,又送出去很多生活用品,包括给皇帝的纯银带漆书案一张、纯银台砚一只、纯银圆砚大小各一只、纯金香炉一尊、纯金痰盂一只、二寸金错铁镜一枚、漆画皮枕头一对等等,也包括给皇后的镜子,还包括给妃嫔公主们的黑漆皮枕头纯银痰盂、铜香炉各三十只,皇太子也得到了曹操送的七寸铁镜四枚,甚至,曹操把一个能容五石的铜洗澡盆也贡献了出来。

风水轮流转,这些御物,本是汉朝皇帝赏赐给曹腾父子的,现在曹腾的孙子又把它们赏给了汉朝皇帝。

曹操还把老家谯县的酿酒秘方“九酝春酒”上贡给献帝,并且在《奏上九酝酒法》里温馨提示:如果感觉九酝酒味道苦涩难饮,可以增为十酝,就会甘甜易饮,百病不生。

曹操对皇帝的关怀,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当然,也可以说他在借此表明对皇帝的控制。通过曹操送的这些东西来看,献帝不但在许县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而且开始追求生活的品位。皇帝终于可以像皇帝一样地活着了。要是献帝是一只猪,那一定是一头最快乐的猪。

痛苦的思想者,幸福的猪,你会选择哪一个?献帝品尝着九酝或者十酝春酒,不愿去想这个让人烦恼不已的问题。

这一天,献帝刚刚端起酒杯,曹操闯进来,要献帝拜某人为镇东将军并封宜城亭侯,献帝照例是不问封拜的是谁而直接准奏。官员任命是献帝批准了才有效,但是献帝却没有批准或者不批准的权力。

曹操走了,献帝幽幽地呷口酒,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问身边的人:“刚才曹公封拜的是何人?”

“启禀圣上,刚才圣上封拜的人叫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

献帝的眼里有一种发亮的东西跳了一下。涿县刘氏,莫非刘玄德就是宗室吗?献帝依稀记得谁说过,涿郡有一支皇家宗室。

刘备很快就要来许都了。

四看看谁更无耻

被曹操赶出兖州,吕布东逃投奔刘备,不是因为信赖,而是因为没有第二个选择。向北向南分别是袁绍和袁术,吕布刚刚离开长安后,最先选择的就是投奔他们,结果先后被他们赶了出来,吕布只能投靠刘备。

袁绍和袁术不接受,刘备就能够接受吕布吗?

一个卖草鞋的街痞,捡漏儿占了徐州,正儿八经的仗从来没打过,有什么了不起啊!诛杀国贼董卓,曾经与王允一起执掌政权,在兖州差点儿让曹操无家可归,吕布一直认为自己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从来没瞧得上刘备。

见到了刘备,吕布一上来不知道说什么好,憋了半天,挤出一句客套话:“我和你都是边地人。”吕布是并州人,刘备是幽州人,相对于中原人来说,他们都是边地人。

刘备听懂了吕布的潜台词:刘大耳朵啊,我清楚你的底细,别在老子面前装,你在中原根基不牢,还得依靠我。

刘备只想对吕布说一个字:滚!可是,吕布还有利用价值。早就学会了把内心的隐秘藏在心底,刘备的脸上看不出阴晴。吕布以为刘备怕了他,说:“关东诸将欲诛杀董卓,我杀了董卓,关东诸将却容不下我,都想杀我。无耻啊!卑劣啊!”

刘备无法反驳,因为吕布说的是实话。此时,刘备正要树立仁义形象,就接纳了吕布。

一天,吕布要宴请刘备。刘备去了之后,连个正儿八经的座位都没找到,吕布让他坐在老婆的床上,又把老婆拉出来显摆,让她给刘备行礼。

吕布举起酒杯,对着刘备说:“贤弟,干杯!”

吕布,你在老子的地盘上,该喊老子大哥,这点江湖规矩你难道不懂吗?关羽和张飞攥拳,瞪眼,看着刘备,只等刘备使个眼色,他们就摔碎杯子,踢翻桌子,然后指着吕布的鼻子,说出那个在梦里也想说出的字:滚!

可是,刘备却努力地笑着,端起酒杯,恭恭敬敬地对吕布说:“兄长,干杯!”

关羽和张飞不知道,刘备内心的愤怒不亚于他们。可是,刘备期待吕布能够像关羽和张飞那样,为他忠心耿耿地拼杀。因此,他不仅不能与吕布翻脸,还得对他做出亲热的样子。

吕布和刘备各自心怀鬼胎,却推杯换盏,又说又笑,融洽的气氛在酒杯里荡漾着。没有人能分清,吕布和刘备谁比谁更无耻。

同类推荐
  • 重生之霸明

    重生之霸明

    不知如何简介,以后再说吧
  • 亚洲王朝

    亚洲王朝

    年轻的驻外武官穿越到了1850年的南洋,他眼见华人的悲惨生活,被土人抢掠,被西方人盘剥,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而他作为一个军人,忍无可忍了,决定带领南洋华人,一起站起来驱逐西方洋人,保护华人利益。并且带领南洋华人打回老家,建立一个真正属于全体华人的亚洲王朝,和西方列强争夺世界的主导权,让华夏文明再次普照天下,让亚洲的文明再次笼罩在全球。西方各国大呼:“狼来了!”
  •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

    一个大叔一下穿越了500年,变成了命短的二皇子,那就这么着吧,皇帝不做,还是做个逍遥的王爷吧。可惜现状不许,那就打破现状,且行且珍惜。(注:本文不完全按照历史,会有一些变动,不然亮晶晶的宫殿不好开了呢)
  • 一代朝臣

    一代朝臣

    发现历史很难写:暂时先停下了...整理上纷胀的头脑感谢中国作者素材库免费封面支持
  • 零度遇见

    零度遇见

    1919年的中国,列强欺凌,军阀混战。蒙古族小伙子苏合怀着一腔热血加入到了徐树峥将军收复外蒙的队伍,在军队中与上司的女儿林若姝邂逅并相恋,然而,父亲,出于政治考虑,早为他订了婚约。父亲为了苏合能完成婚约,不惜以死相挟,一边是亲情,一边是爱情,一边是国家大义,一边是家族利益,年轻的苏合该何去何从?他如何能说服父亲?如何能逃避这桩充满交易的婚姻?就在这时,林若姝的父亲也正式认定了苏合的好友任大禹作自己的准女婿。两个年轻人的爱情即将成为各种利益的牺牲品。苏合如何摆脱父亲的束缚?又如何争取林若姝父亲的支持?这段乱情缘最终能否修成正果?
热门推荐
  • 逆天之主

    逆天之主

    人欲亡我,我杀人!天欲欺我,我逆天!逆天之主,一个专门为逆天而生的主!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无尽之双生

    无尽之双生

    三千年前,一位布衣少年从小小的村落走出,历经千辛,成长为天地间最强大的王者,最后以一己之力战万族,独斗十二位神王,将万族驱逐出世,剩余万族亦纷纷归隐。结束了一个时代的动荡,让人族屹立于大陆之巅,功成身退的他破碎虚空,为追寻本源而去。三千年后,大陆动荡,乱象渐起,万族出世,异魔初现,神王回归。来自异世界的黑发少年是否可以力挽狂澜拯救天下?解开大陆谜团?发现世界的本质?寻找到自己的身份?人族的道路该往何方?是毁灭?还是,新生?黑发魔王:“我不为天下而战,只为我所爱而战。”
  • 刀剑风流

    刀剑风流

    故人归来。肩落漫天白雪,且看我如何轻轻拂去。——-看惯了升级打怪,品够了yy无限,来一杯作者为您诚恳砌成的茶可好?茶水不烫,喜爱最好。
  • 魔君狂妃:妖孽三小姐

    魔君狂妃:妖孽三小姐

    她,21世纪金牌杀手,冷血无情,狡诈腹黑,却唯独对他敞开心扉;他,冷酷绝情腹黑的魔界君王,却唯独对她是各种乖萌受;他对她许诺:执子之手,独宠你一世
  • 逆天命

    逆天命

    他开创了黑帮势力的先河,越狱到老挝、经历逐鹿大战,在金三角掀起一番风云,2010年起,本·拉登,泰国前总理,所有终端恐怖分子,为何在老挝惊起全球风云?林影为何自立一国?承受那传说之秘带来的巨大利益,以及全球的通缉追杀!遗失的文明?诡异药物控制?特种部队?程式控制?一个始终帷幄算计的男子,如何战战战屹立颠峰!
  • 末世轮回者

    末世轮回者

    2012世界末世,第五太阳历即将来临。外星飞船,在地球上,一夜之间降临了八十一座轮回之门,并在互联网上对轮回之门进行宣传,致使大量的轮回者通过轮回之门的历练,获得了神奇的力量,末世降临,轮回者成为了世界的主宰,全人类,全地球的命运掌握在轮回者手中……
  • 豪门小媳妇

    豪门小媳妇

    她才刚准备展开多彩多姿的留学生活,老爸就来了一个电话命令她回家,否则就要冻结她的账户!没想到更惨的还在后头,爷爷竟逗她嫁给素示谋面的杜家少爷。嫁入豪门的生活还真不是人过的,可她才不会那么容易被打倒的!但他居然敢嘲笑她缺乏谋生能力,她就出去找工作赚钱摆脱他……
  •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从日常生活着手,帮助我们解读《黄帝内经》里的养生智慧。年有十二月,日有十二时,五脏六腑有神明。只要我们每天按照人体的本性好好生活,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供养好我们的先天真元,养生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 沫兮花开

    沫兮花开

    “你喜欢什么花,我买给你。”苏沫希握着沫筱兮的手说“我喜欢薰衣草,我喜欢它的颜色,它的香气。”沫筱兮微笑着说“那我就为你买下整个花园”苏沫希很肯定的说“好啊,我等着呢,不要骗我。”“我保证。”
  • 时间证明我依然爱你

    时间证明我依然爱你

    时间可以证明我依然还爱着你。可此时的你会想的我吗?呵呵。谁知道呢。想到以前我都会情不自禁的留起泪水来。现在又要见到你了。心底有开心有失落。见到我你会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