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15300000009

第9章 文学(8)

刘勰特别重视文学创作与社会、时代的关系。他认为任何一种文学现象都有其历史的原因,都是那个时代政治状况和社会思潮的反映。“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刘勰考察了上古至刘宋各个时代的文学现象,指出了它们的时代风格和主要倾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振于下。”

刘勰还十分注重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研究。提出“文附质”、“质待文”的看法。即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有助于表现内容,内容与形式是相互制约、相得益彰的关系。他肯定“为情而造文”,批判“为文而造情”。

刘勰重视作家在创作中的主观思维活动。在《文心雕龙》中单列《神思》篇专论:“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指构思活动不受时空限制,构思的特点是“神与物游”,“万涂竞萌”。“思理之致”就是艺术构思成熟形成的“意象”。解决“意”与“言”的矛盾,主要是提高作家的文学修养,掌握写作技巧。

刘勰认为,文学批评的任务是指导和促进文学的发展。“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都是错误的,妨碍公允中肯的批评开展。他要求批评家“无私于轻重,不偏于爱憎”,批评家还应联系作家的时代、身世、际遇、情思、才能、人格来衡量作品的价值。批评家还必须见多识广,善于比较鉴别。掌握客观标准:“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只有这样才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

总之,《文心雕龙》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专书,尽管有失偏颇,亦不失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雄视百代继往开来的巨著。

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先世在隋末因罪徒居西域,后逃归绵州彰明(今四川省江油)。李白就生长在彰明所属的青莲乡。

李白生在一个富裕而且有文化传统的家庭。自幼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好剑术,与善谈纵横术的赵蕤和道教徒交往。20岁以后在蜀中登山览胜。雄山大川开阔了他的胸襟视野,也激起了他对求仙隐逸生活的向往。

开元十三年(725),25岁的李白怀着“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谋求政治出路。他雄心勃勃地出四川,经襄汉,浮洞庭,上庐山,到金陵,从维扬折回湖北,以安陆(今湖北境内)、任城(今山东济宁)为中心,先后游历了黄河、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在安陆娶故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在东鲁,与名士孔巢父等5人隐居徂徕山中,时人号称“竹溪六逸”。李白隐居目的是“养望待时”,他想通过隐居、任侠、寻仙访道、干谒地方长官多方面的社会活动,树立声誉、获取资本,以期得到帝王的殊遇,由布衣鲤跃而为卿相,建功立业。在他久隐安陆山中,不见有人关顾,便取道南阳,“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入京后隐居终南山,曾在玉真公主别馆作客。因多遭冷遇,深感“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痛苦与悲愤。于是浮黄河东返。天宝元年(742),42岁的李白因玉真公主的推荐再次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抑制不住激动和喜悦的心情,抓住施展政治抱负的机遇,来到“圣明天子”身边。李白被任命为“翰林侍诏”。职位“入侍瑶池宴,出陪玉辇行”,貌似荣显,实属帮闲文人。他心中苦闷,“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天宝三年(745)便被斥逐还山。这是李白人生的转折点。“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李白离开长安后,开始漫游,在洛阳、汴州与杜甫、高适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后过着“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的生活。虽然生活困窘,却希望“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世事突变,李白为避安史之乱,隐于庐山屏风叠。永王李璘自江陵举兵东下,李白应聘入幕。后来唐肃宗剿灭了李磷势力,李白因“从璘附逆”得罪,被判长流夜郎(今贵州省桐梓一带),“万愤结缉,忧从中催”。乾元二年(759)春,行经巫山时,遇赦放归。61岁时,唐侍听说李光弼率军征讨史朝义,请缨杀敌,行至中途,因病折回金陵,后投依族叔当涂(今安徽当涂县)令李阳冰,宝应元年(762)病逝。

李白的诗现存900多首。他是继屈原之后,中国文坛上的又一位伟大诗人。他卓越的艺术成就,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杰出代表。

李白的诗是他思想和精神面貌的生动写照,也是唐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其一,李白的诗抒发了建功立业的宏伟理想,表现出“安社稷、济苍生的远大抱负”。《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他还借歌颂历史伟人表达志向:“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跃然诗行之间。其二,李白的诗,抒写了蔑视权贵、鄙夷利禄的反抗精神和怀才不遇的愤慨。热烈追求光明与自由。《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设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辞》:“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顷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内心是痛苦的,态度却是倔强的。他的愁是政治失意、理想无法实现的激愤也辞。反抗的方式是放浪形骸,借酒消愁。或是在仙界里邀游,以求解脱。诗人自己的痛苦,使他体察并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怍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板,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其三,李白在自己的诗篇里,还描绘和赞美奇伟壮丽的大好河山风光,借山河抒怀。《望庐山瀑布》、《渡荆门送别》、《游洞庭五首》、《望天门山》写山川明媚秀丽,给人美的享受。而《蜀道难》更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的奇险壮丽,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杰作: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冰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首诗大开大阖,气势宏伟,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与现实景物熔于一炉,写出蜀道令人恐怖惊骇的艺术形象,联想李白仕途的艰难。怀才不遇的经历,《蜀道难》不正是仕途难的写照吗?

从《蜀道难》也可以看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在艺术表现上,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生动的比喻和美丽奇幻的神话传说。结构上跳跃多变,不拘章法,大起大落。长于用七言歌行和绝句纵横变化,后来者无人可比。语言自然清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其《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尽洗铅华,弃绝雕饰,和谐畅朗如同口语,生动活泼,千古以来为人传诵。

诗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曾祖杜依艺为河南巩县令,遂迁居巩县。杜甫出生于巩县的瑶湾。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作《春秋左氏传集解》,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的著名诗人,为鄯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这样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对杜甫的思想和文学修养产生了重要影响。他7岁开始吟诗,14岁便在文坛崭露头角。20岁游学,到过吴越、齐鲁、燕赵故地,并与李白、高适相遇,结下了深厚友谊。天宝五年(746)秋,杜甫35岁,在兖州与李白分手,西去长安谋求政治出路。当时李林甫、杨国忠相继弄权,于天宝六年诏天下通一艺者进京应选。杜甫参加考试,和元结等诸举子受李林甫阴谋排斥,无一被录取。杜甫仕途受打击,生活也陷入困境,“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为寻求出路,不得已向达官显贵赠诗乞求引荐。41岁时,遇唐玄宗举行祭典,他呈献三大礼赋,受玄宗赏识,被命待制集贤院。几经周折,被任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看守兵甲器仗。这时他对统治集团的腐朽本质有了清醒的深刻认识,加深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写了《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100余首诗。

明皇幸蜀图公元755年11月爆发。“安史之乱”,次年6月潼关失守,唐玄宗逃蜀,肃宗在灵武继位。杜甫在这年7月携家逃到鄜州。安顿家小后,只身去灵武投奔肃宗,中途被叛军所获,押解到沦陷的长安。杜甫感愤交集,写了《春望》、《月夜》、《哀江头》、《悲陈陶》、《悲青坂》等爱国诗篇。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四月,杜甫从长安逃到唐政府临时所在地凤翔,被任为左拾遗。八月回鄜州探家,写了著名的《北征》、《羌村三首》等诗章。不久收复长安,肃宗还京。公元758年,因房琯事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公元759年春天,杜甫在从洛阳回华州任所途中,写下了著名组诗“三吏”、“三别”。他的创作达到高峰。公元759年7月,杜甫弃官,历尽千辛万苦,于年末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安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忧国忧民之心。公元764年,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川,由严武表荐,杜甫被任命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不久,严武突然病逝,杜甫携家离蜀,乘船东下,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住了两年,又沿江东下,辗转于川、鄂、湘之间,贫、病、老迈交加,公元770年冬,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江船上逝世。

杜甫一生写了1400余首诗作,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也记述了诗人的生活历程和思想情感。具有极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故当时号为诗史”。杜甫被誉为“诗圣”。

杜甫的诗歌创作艺术,成就是巨大而多方面的。他继承并发扬光大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首先表现在,他善于选取典型人物和事件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石壕吏》写被迫从军的老妪,《垂老别》写垂老无依的老翁,《无家别》写无家可归的士兵不得已二次从征,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百姓在战争中煎熬,由典型的人和事艺术地概括显现,使人由个别看到了普遍现象。对比之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统治者不顾百姓死活,“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如此高度概括的凝炼诗句,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尖锐的矛盾。其次,根据内容的需要,选取不同的表现手法。《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这首诗是杜甫的叙事之作。诗中寓主观于客观事件的描写之中,诗人虽然不直接表白,但是主观情感和态度却是十分鲜明的。《兵车行》抨击唐玄宗穷兵黩武,《丽人行》揭露杨国忠兄妹荒淫腐败也是不露声色地在叙事中表现出来的。而杜甫抒情之作的表现方法则直抒胸臆,喜怒哀乐,溢于言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一个“喜”庆,让杜甫高兴欲狂,思绪纷飞,高歌豪饮,浓烈的抒情气息,强烈地感染着读者。《登楼》、《旅夜书怀》、《诸将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登岳阳楼》都是直抒情怀的名篇。杜甫更善于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咏怀五百字》、《北征》、《八哀诗》便是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叙事抒情的。而情景相融、即景生情的名篇《春望》表现诗人爱国忧民之情,真令人伤怀落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主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其三,继承古人优良传统,兼采众长,推陈出新。杜甫是“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尽得古今诗体之妙,无论古体五古、七古、杂言,还是近体五律、七律、排律、五绝、七绝,杜甫都作得合辙押韵,得心应手,各尽其妙。堪称写格律诗的典范。在语言运用上,变化多端,精于炼字。追求佳句。“赋诗新句稳,不觉自长吟”。正由于他“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所以杜诗中的名篇佳句俯拾皆是,美不胜收。

白居易《长恨歌》

同类推荐
  • 七夕

    七夕

    《 七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玛雅文明是美洲文明中绽放最早的一枝。玛雅文明是在与其他古老文明相互隔绝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在天文、历法、数学、象形文字、建筑上,玛雅人都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尤其是在农业上。玛雅人培育的玉米、土豆、西红柿,即使在现在,也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和蔬菜。然而,让人费解的是,玛雅文明就像谜一般销声匿迹了,它秘密隐藏在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中,没有人知晓其历史的悠久。没有人能说得清,在这千百年的时光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当这片土地尘封许久时,后来的人叫醒了它,并开始对它进行“拜访”,退去了厚厚的外衣。
  • 酒桌要革命

    酒桌要革命

    这是一本报告文学作品,也是一本比较系统的写酒文化的书。在当前酒文化混乱的局面下,这本书从酒文化、酒风俗、酒科学等角度告诉读者喝酒要变革,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喝酒了。要移风易俗,改变以前的落后的喝酒习俗,提倡先进、科学、有益的新风俗、新风尚。本书写作上通俗易懂,是一本很不错的文化读本。让读者欣赏图书之余,又能学到有关酒文化、酒风俗等知识,同时又了解了解酒科学,改变落后的喝酒习俗。
  •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本书就文化对外宣传的作用、战略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从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的大背景出发,对中国文化外宣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对文化外宣的理论学说、传播规律以及中国文化外宣的发展历程、各种当代形态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考察。此外.本书还比较和借鉴了其他国家文化外宣的经验和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文化外宣的对策和建议。
  •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就将这些流传于天津民间的各类老俗话汇集起来,在记录其内容的同时,深入发掘每句老俗话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写出俗话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特别是与其相关的动人故事。
热门推荐
  • 教母在上

    教母在上

    她一朝穿越,醒来之时却被赶鸭子上架似的去为英雄的后裔主持洗礼仪式,糊里糊涂的成为了教母。成为教母不可怕,不就是带娃么,可悲催的是,她的教子居然是废材,更加不可饶恕的是那群圣光骑士团的大兵们正虎视眈眈的等着她的教子成为圣骑士呢……可是,可是……当某一天她又接二连三的收下七位教子,而且还是那种种族各异的,某女只能望天无语,难道咱就天生是带娃的命么?这可真成了‘圣女’,谁来娶拖着八个小拖油瓶的她啊……PS:这是一个教母和她八个教子的故事……教母赫娜的属性:有点小贪财,有点小自私,有点小无良,但她却很护犊子。谁敢动我的娃?
  • 以微笑面对生活

    以微笑面对生活

    《以微笑面对生活》主要内容简介:生活,其实并没有拖欠我们任何东西,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总是板着脸,我们应该感谢它,至少,它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你太多磨难,也不要抱怨人生给予你太多曲折,大海如果失去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只求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 春风校雨

    春风校雨

    生活中,她是铮铮铁骨的假小子。爱情里,她是一个真正的弱女子。他一直的爱着她,保护她。尽管他们之间有很多的障碍,但是伟大的爱情给了他们在一起的勇气和力量。
  • TFBOYS之请爱我一次

    TFBOYS之请爱我一次

    她爱他,但是因为她曾被抛弃过,她害怕,她不敢。她怕再一次的受到伤害。面对他的爱,她该如何选择?是退缩?还是勇敢接受这份爱?我们无法替她决定,只有她自己才可以选择。
  • 商女无良:腹黑暴君请绕道

    商女无良:腹黑暴君请绕道

    什么命运之类的还真是够够的了!她苗进怡在现代受了18年的唯分制生活,天天被人恭维,却没有一个人是真心的,最后还被闺蜜给抢了男朋友,心悸发作给死了,这些难道还不够吗!?穿了就穿了吧,正好忘掉之前的一切,好好的再开始生活,这也没什么不好的。但是,这让她刚穿越就要嫁给别人算个什么?算了,看在白嫩嫩的小弟份儿上,她就暂且将这怒气放一放好了。小相公是个穷酸书生,病秧子?没事,他只管负责走他的光辉仕途就可以了,有她在,还怕这日子过不好?她的商产正做得蒸蒸日上,小相公上京赶考回来了,连带着有个新身份,那个,相公哈,能不能饶了为妻这一次?
  • 总裁恋上野蛮小妞

    总裁恋上野蛮小妞

    誓死不入豪门的她,竟然莫名与一个花心恶少杠上了,从此,一个恶少,一个蛮妞彻底杠上。他花样百出,她见招拆招。她失踪三年再次回归的时候,他早已是商场中的风云人物。他变的冷酷铁血,却独独对她一往情深。而她却对他冷淡冰冷,不屑一顾。缘分天定,其实一切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她就是他此生的劫!
  • 女科经纶

    女科经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满巴扎仓

    满巴扎仓

    在一种探秘解密的氛围里,手头阔绰而又神情专注地打开故事的宝盒。小说情节引人入胜,哈森的译笔也精到流畅。作品意境如高原般深远,叙事质地则似草海般温润:任凭粗暴的风沙袭向无辜的秘境,那珍贵的遗产也必然坚韧地造福于大众民间。作品展现了十九世纪末鄂尔多斯高原上的社会生活图景,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矛盾冲突尖锐,人物众多、性格鲜明,塑造了一群为保卫蒙古族文化遗产而舍生取义的医生喇嘛形象。小说结尾设计巧妙、浩然大气,将珍藏几代的蒙古族药典以手抄经卷的方式广布天下,治病度人,既有提倡各民族和平和谐的政治高度,又有仁爱天下的宗教情怀。
  • 夜巡人日志

    夜巡人日志

    "因为薪水诱人,我应聘到了一家度假村当起了夜巡人,这职务听起来高大上不?说白了就是保安!可这度假村似乎并不简单,总有林林总总的怪事发生,虐得我小心脏每天都紧张到不行。你问我这么吓人为啥还不辞职?因为我在这看上了一个脑子有坑的高冷小帅哥。帅哥说了,只要我能帮他找到摆渡人,他就任由我嘿嘿,嘿嘿,嘿嘿嘿……你懂的,挑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圣诞传说

    圣诞传说

    还无法反应过来,一个小小的身影已经朝他逼近。原本应该躺在床上的小孩,正揉着睡眼靠近他。”可恶!”骷髅SANTA发动“死”,黑色能量逐渐从体内涌出,聚集在掌上。终于形成一定程度的体积,骷髅SANTA马上将那能量朝小孩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