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97800000015

第15章 饱含深情的阴谋——“七国之乱”背后的叔侄斗(1)

有一个说法,叫做“血浓于水”,指的是亲缘关系是凌驾于一切社会关系之上的、最牢固也是最可靠的一种关系。从历史上的众多事例来看,这个说法似乎是准确的。但是,如果要看最高层的政治活动,我们就发现,在那里,无论是血缘关系还是婚姻关系,都不足以保持一种平衡和安定,真正决定最高层政治是否和平的,不是那些社会关系,而是赤裸裸的现实利益。

事实上,隋炀帝为了登上皇位,杀掉了自己的兄长和父亲;梁武帝为了篡夺皇位,更是对自己的手足进行了屠杀,更不要说为了争夺太子地位而互相搏杀的康熙皇帝的那些皇子们了。为什么会让政治变得如此面目狰狞,甚至不顾与生俱来的血缘亲情?

因为,政治是一种排他性的、不妥协的社会博弈。如果要和平,要共处,那么没有比政治斗争更加不合适这种原则精神的游戏了。政治斗争的结果,就是决定谁能够主宰一切,而不是与谁谈论亲情和友谊。

那么,为什么人们还常常谈论亲情在政治中的作用?当然,这是一种制约,是一种舆论的愿望。大家都希望政治不要如此血腥,不要失去理智和人性,而是应该顾念亲情、友情。但是,现实中的政治,充满了陷阱和诡计,如果谁能够保留亲情,谁就将成为失败者。所以,但凡是打着亲情的幌子与对手周旋的政客,背后必然深藏着一个破坏亲情与家族关系的阴谋。

由来已久的隐患

在汉代开国几十年,国内已经基本安定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场“七国之乱”,而且叛乱的发动者,就是汉代的皇室宗亲,而且都是刘姓家族的核心成员。这场叛乱虽然很快就被平息,但是也为西汉政权蒙上了一层阴影——当初,汉高祖刘邦推行分封制度,把刘姓子弟封为各地王侯,但是这些亲王不但没有辅佐皇帝治理江山,反而回过头来制造内乱,为什么会这样?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亲王们享有太多特权,因而产生非分之想,想要把皇帝取而代之而进行的一场叛乱。似乎,当权的皇帝在诸王坐大的情况下毫无警觉,因而酿成了这个苦果。

其实不然。

汉代的分封制度,从汉高祖时期就已经开始,但是皇帝们一直对此十分警惕,因为他们都知道,分封虽然是一个保护国家统一的办法,但是对稳定还是具有一些潜在威胁的。所以,皇帝们实际上也在进行各种活动,可以说,朝廷与诸王之间,在进行一种微妙的争夺。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五月,刘邦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恢复经济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和经济效益,为汉朝初年经济的恢复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之后,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刘邦分封了一批异姓王(在秦末和楚汉战争中,一些六国旧贵族和拥兵将领,纷纷割据土地,成为诸侯王。刘邦为了联合他们共同攻打项羽,于是便分封他们为王。他们不是刘氏宗室,所以称为异姓王)。但刘邦对他们存有警惕心,因为他们是异姓,随时会取代刘汉天下,因此,刘邦千方百计翦除异姓王,让同姓子弟为王来取代他们。

首先以企图谋反罪逮捕韩信,撤其楚王称号,贬为淮阴侯。将韩信的封地一分为二,划分为两个诸侯国——任命从兄、将军刘贾为荆王来统治淮河以东五十三县;任命弟、文信君刘交为楚王以统治薛郡、东海、彭城等三十六县。接着,又以谋反罪诛杀彭越,并率兵征伐英布,逼使韩王信、卢绾投奔匈奴。而后,以谋反罪废除赵王张敖,改任为宣平侯。这样,除国小势弱的长沙王吴芮外,异姓王都被消灭。

随即刘邦以天下刚刚平定、儿子幼小、兄弟少、在讨伐秦朝的战争中又有阵亡等为借口而分封同姓诸侯王,以统治关东地区。以云中、雁门、代郡等五十三县立兄、宜信侯刘喜为代王;以胶东、胶西、济北、博阳、城阳郡七十三县立微服私访时的私生子刘肥为齐王。

刘邦分封同姓王后,又与众大臣订立盟约,规定今后凡不是刘氏而称王者,天下共同征讨之。此后,刘邦还立刘长为淮南王、刘建为燕王、刘如意为赵王、刘恢为梁王、刘友为淮阳王、刘恒为代王、刘濞为吴王等。到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共封刘姓十一人为诸侯王。

可见,当初刘邦封王,本身就是事出有因而且迫不得已的策略,并不是打算传之万世的固定制度。他之所以和功臣们订立盟约,要求只有刘姓才能封王,并不是打算让刘姓为王的制度传下去,而是想让外姓之人无法享有分疆列土的大权。

要知道,战国时代的思想还在那些开国功臣的头脑中十分牢固,他们并不认为统一的帝国是什么自然而然的真理,他们觉得,各自为政的分国统治也许更为优秀。所以,为了杜绝异姓之人对自己的江山不利,刘邦和功臣们签订了一个确立封王资格的盟约。

但是,一个策略和决定产生之后,往往不受制定者的约束,而是朝着更利于这一政策的享有者的方面发展。汉高祖刘邦去世之后,他的妻子吕后掌权。吕后是一个十分有野心的女人,她掌权之后,想方设法把刘姓江山变为吕姓的家产,为了顺利实现产权过渡,她要求封吕氏家族子弟为王。当然,这是违反刘邦与功臣们的盟约的,可是当时权力在吕后手中,她的党羽众多,功臣们则只有自己的封号,并没有真正的实权掌握在手中。因为在封王事件中与吕后对抗,丞相王陵甚至被夺去官职,象征性地担任了一个毫无实权的名誉官员。其他大臣在吕后的雌威下不敢多言,只得顺从吕后的意思。直到吕后病死,吕氏家族准备篡位的时候,大臣们才群起而攻之,靠着忠诚的军队保卫了刘氏王朝。

从吕后争夺封王权,就可以看出,所谓的封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家族亲情问题,而是一个关乎政治的大事。同样,刘姓还是吕姓为王,也不是一个制度规定的问题,而是一个政治实力的问题。

事实上,经过吕后封王这场风波,汉朝的大臣和皇帝们都认识到,亲王这个存在于皇帝与百姓之间的特殊事物,很有可能随时转变为维护政权的对立面。对亲王,不能一味地纵容,而是要运用权术加以限制,同时依靠实力对王侯的权力进行剥夺,那样才能保证汉朝江山的稳固。

吕后专权以及分封诸吕为王,激起了刘姓诸王的强烈反对,王国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以刘姓诸王与拥刘大臣团结反吕的形式表现出来。吕后死,诸吕聚兵,准备发动政变。当时齐王肥的儿子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宿卫长安。他们暗约其兄齐王将闾领兵入关,共灭诸吕,由将闾继承帝位。

刘将闾应约起兵,长安方面派遣大将军灌婴出击。灌婴屯兵荥阳,与刘将闾相约联合,伺机共伐诸吕。这时,刘章在长安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协力消灭了诸吕势力。群臣认为代王恒外家薄氏比较可靠,估计不致出现类似诸吕弄权的严重问题。于是他们协议,舍齐王将闾而立代王恒为帝,即汉文帝。

文帝以高祖庶子继统,地位本来不很巩固。汉初所封诸侯王,到这时都经历了两三代的更迭,与文帝的血统关系逐渐疏远,政治上已不那么可靠。文帝为了加强自己的地位,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其一,使列侯一概就国,功臣如绛侯周勃也不例外,目的是便于文帝控制首都局势,避免掣肘。其二,封诸皇子为王,皇子武是景帝的同母弟,先封为代王,于梁王揖死后徙封梁王。梁国是拥有一百一十余城的大国,地理上居于牵制东方诸国、屏蔽朝廷的关键位置。其三,采用贾谊提出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策略,把一些举足轻重的大国析为几个小国,如析齐国为齐、城阳、济北、济南、淄川、胶西、胶东七国,以已故的齐王肥的诸子为王。这样,齐国旧地虽仍在齐王肥的诸子之手,但是每个王国的地域和力量都已缩小,而且难于一致行动。袁盎、晁错等对淮南王刘长骄矜不法,提出过削藩建议,文帝碍于形势,没有实行。

汉文帝初即位后的六年间,济北王和淮南王先后叛变,虽然他们旋即被灭,但拥有五十余城的吴王刘濞又露出不臣的形迹。他收容中央和别国的逃犯,用为爪牙;又倚恃自己镕山为钱煮海为盐的富力,把国内的赋税免掉,以收买人心。

文帝时一再发生王国叛乱。朱虚侯刘章和东牟侯刘兴居虽有反吕之功,但他们曾有拥戴齐王将闾为帝的打算,所以文帝对他们没有以大国作为封赏,只是让他们各分割齐国一郡,受封为城阳王和济北王。城阳王刘章不久死去。济北王刘兴居于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乘文帝亲自击匈奴时,发兵叛乱,欲袭荥阳,事败自杀,济北国除。文帝六年,淮南王刘长谋反,被废徙蜀,死于道中。这些都预示着王国与中央政权的矛盾加深,是更大的叛乱的先兆。

文帝六年,聪明盖世的洛阳少年贾谊上了有名的《治安策》,这是贾谊对当时国内形势的全盘分析。贾谊说,当时的时事,有“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三,可为长太息者六”。其“可为痛哭者一”便是诸侯王的强大难制。

贾谊比喻道:“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他说的就是分封诸王的权力越来越大,已经不受中央控制的现实。他的比喻十分形象,正所谓尾大不掉,诸王本来是皇帝的手足,可是现在,手足庞大了,比身体还要强壮,这种情况,又怎么算得上是健康呢?贾谊为这种情况开了一个治疗的药方:“众建诸侯而少其力”,那就是说,分诸侯王的土地,以封他们的兄弟或子孙,这一来诸侯王的数目增多,势力却减少。

贾谊这个策略十分高明,在不动摇封王这一基本政策的基础上,把分封的内容加以改变,让更多王室成员可以享受到王侯待遇,但是每个人都分享不到很多的利益。这就好像有一个固定大小的蛋糕,以前可能只有十几个人一起分,而现在要有三四十个人来分,虽然大家都能吃到蛋糕,但是谁都不能吃饱,吃不饱就没有力气,就没有能力和中央对抗。

后来,汉文帝分齐国为六,淮南国为三,就是这政策一部分的实现。而且,汉文帝也曾经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但是,贾谊提出的限制王侯权力的建议,受到了那些享有各种权益的当权大臣的反对。其中,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是当时权力最大的功臣,他们都是列侯,地位崇高,贾谊建议削弱王侯的利益,他们心中自然嫉恨。而且,他们都忌妒贾谊的能力和才学,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此后,汉文帝于是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但是,就因为功臣们的私心,让贾谊的建议没有全盘实施,吴王刘濞依然是最大的威胁。没有了贾谊的帮助,文帝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借口来处理吴王的问题,直到汉景帝时,才等待时机,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了。

吴王与皇帝:三代恩怨

七国之乱,是皇帝与诸王之间斗争的结果。作为王国的领袖与代表,吴王刘濞为什么会采取极端手段铤而走险呢?仅仅用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这个原因来解释过于笼统。事实上,吴王的个人性格、地位、遭遇是促成七国之乱的一个重要原因。

吴王刘濞,是汉高祖哥哥刘仲的儿子。在刘邦还没有建功立业的时候,刘邦的父亲,人们称为刘太公的老先生总是指责刘邦说:“你如果能像你二哥刘仲那样踏踏实实地种地,有点田产,比你现在游手好闲的样子就强多了!”后来,刘邦取得了天下,在一次家庭宴会上,带着醉意向太公挑衅着说:“当年你说我不如二哥刘仲,说我没有家产,现在你看看,我和二哥的家产哪个更多?”

刘邦本身对二哥刘仲并没有什么坏印象,但是因为父亲总是拿他和二哥比,所以他自然而然对二哥也不大喜欢。特别是他夺取了天下之后,带有一种暴发户的心理,想要在父亲和兄长面前炫耀,所以,虽然他优待父亲和兄长,但他那种强烈的炫耀和施舍的情绪会给人带来不快。刘濞恰恰就是得到了刘邦施舍的。

刘邦平定天下七年后,封刘仲为代王。后来,匈奴围攻代,刘仲不能坚守,丢弃封国逃跑,抄小路跑到洛阳,向天子自首。汉高祖刘邦因为刘仲是自己骨肉兄弟的缘故,不忍依法制裁,只是废黜王号贬他做郃阳侯。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秋,淮南王英布反叛,向东兼并了荆地,挟持那个地方侯国的军队,西渡淮水,攻击楚国,高祖亲自率军诛讨他。刘仲的儿子刘濞这年二十岁,强壮有力,以骑将的身份跟随高祖打败英布的军队在蕲县西边的会甀,而英布逃走。荆王刘贾被英布杀死,没有后嗣。刘邦担心吴地、会稽地的人浮躁强悍,没有勇壮的王来震慑他们,自己的儿子们年龄小,就封立刘濞在沛地做吴王,统辖三郡五十三个县。完成拜官受印后,刘邦让刘濞前来,要为他相面,刘邦看完刘濞后说:“你的容貌有反叛之相。”同时内心后悔起来,但已经任命完了,就轻拍他的后背,告诫他说:“汉兴立以后五十年间东南方向将有叛乱发生,难道是你吗?然而天下同姓是一家人,你千万不要造反!”刘濞叩着头说:“不敢。”

当然,所谓相面看出有反叛相的话,也许只是后人的编造,但是,如果汉高祖刘邦确实对刘濞说过这样的话,那么刘濞必将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因为,这番话是高祖说的,高祖没有杀他,已经属于格外开恩了,自己只能谨小慎微地生活,唯恐皇帝再注意到自己,说自己有不臣之心。因为,如果是皇帝说出那样的话,那么,无论是多么有实力的亲王,都要受到天下军队的共同征讨。可以说,吴王刘濞生活得并不开心。

到汉惠帝、吕后时,天下刚刚安定,一些郡国的诸侯们各自努力安抚自己的百姓。吴国拥有豫章郡的铜矿山,刘濞就招募天下亡命之徒私下铸钱,煮海水制盐,因此国家不征赋税,而国家费用富足。

汉文帝时,吴王太子入京朝见,得以陪伴皇太子饮酒下棋。吴太子的老师都是楚地人,浮躁强悍,又平素骄纵,与皇太子下棋时,为下棋发生争执,态度不恭敬,皇太子拿起棋盘掷击吴太子,打死了他,事后把他的遗体送回吴国埋葬。到了吴国,吴王怨怒地说:“天下同姓一家,死在长安就应该葬在长安,何必送来吴国下葬呢!”又送遗体到长安下葬。吴王自此逐渐违忤藩臣所应遵守的礼节,称病不肯入朝。京城的人知道他因儿子死的缘故才称病不肯入朝的,而不是真的有病,此后吴王的使臣一来,就拘禁诘问而治罪。

汉文帝想要借着吴王谎称有病的事情来做文章,但是,这恰恰是“打草惊蛇”,不但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吴王刘濞有了警觉,文帝的招数起到了反作用。

同类推荐
  • 女人魅力解码

    女人魅力解码

    本书着眼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全新的视角,解读了时尚女性独特的内涵和各种形态,是女人正确了解自己、增强自身修养,男人审视女人、正确认识女人的指南。
  • 人品胜于能力(人品至上Ⅱ)

    人品胜于能力(人品至上Ⅱ)

    本书即非在以故作高深的噱头指教人,也无力承担教化的责任。不过是以平实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以及一颗诚挚的心,诠释人品,注解能力,真真切切地传递领导选人用人的心声,协助员工加强自我提炼和管理,以驾驶好“职业船”,早日驶向成功的彼岸。
  • 30天精通社交心理学

    30天精通社交心理学

    人与人的交往就是心与心的碰撞,心理学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卜分重要的作用。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会让你明白很多社交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心理动因。阅读《30天精通社交心理学》,只要通过短短的30天,你就能精通社交心理学,在社交中游刃有余!
  • 美丽一生的5项法则

    美丽一生的5项法则

    本书教你如何展示自己的美丽,发掘你多年生活经济积累的智慧,用他们来创造你与自己的爱人、家人和朋友之间更为紧密的联系。
  • 想法决定活法:走向卓越必备的8种能力

    想法决定活法:走向卓越必备的8种能力

    本书的作者通过对比中外案例,说明想法是怎样决定个人的发展方向,精炼的总结出职场人必备的八种能力,例如“直面阻碍的魄力”“敢于突围的勇气”“发现机会的眼光”等等,和读者一起分享飞跃职场、实现目标的智慧。个人应对职场复杂的变化,对待问题的想法决定你看待问题的视角,引导你解决问题的途径。正确的想法是你成功的开始。在职业生涯中,若要克敌制胜、实现飞跃,你应深入领悟这八种能力的奥义。
热门推荐
  • 老人与猫

    老人与猫

    残酷的现实,难道我们的命运早已注定——老人与猫
  • 罪神

    罪神

    获得上古凶兽传承,身怀证道至宝,不敬仙,不拜佛,不畏王权,世人皆称他为魔。他坚信永生之路,尸山血海,不成神者皆为魔!
  • 《乱世枭仙》

    《乱世枭仙》

    一个妖怪、魔族、修仙者共存的奇幻世界,一位重生小修士成就绝世神通、纵横无数位面、风靡万千女修的神奇之旅!
  • 极炫神话

    极炫神话

    这是一个以感情为基础,踢出了华丽炫目的足球之技以及动人心弦的精彩射门故事。他是足球场上的独孤求败,他的名字叫卫败。他的梦想是赢得世界杯。!火焰足球……闪雷足球……九爪金龙足球……百鸟凤凰足球……颜色不同的足球闪耀在球场,晃动在每一位球员脚下手中,极幻之光肆虐舞动……一切尽在《极炫神话》。QQ群:141625575(只加读者)。
  • 失足穿越:相公皆妖娆

    失足穿越:相公皆妖娆

    当都市屌丝女青年穿越异世成为天下第一女王爷会遇上什么?美男子?财宝?天才宝贝?no,是无穷尽的追杀!追杀也就算了,怎么又凭空多出来了个夫君?这老皇帝又是几个意思,要把七皇子赐给自己?天下第一富商?妙手神医?哦,寡人有疾,寡人头痛。…………………………………………有人说:“肖淡淡,若你想为王,我愿手捧玉玺,永世为臣。”有人说:“肖淡淡,你到底有没有心?”原来,曾有人愿意用整个江山来换她一笑。
  • 王俊凯的初恋爱

    王俊凯的初恋爱

    当帅气的王俊凯遇上美丽的公主罗薇琪时会发生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
  • 带着生死薄在异界

    带着生死薄在异界

    三千大世界,界中有世界。杨硕重生在修真大世界下辖的中千世界,故事从此开始……O(∩_∩)O~求收藏,求推荐票,小道拜谢!(⊙o⊙)
  • 我不成仙丨丶

    我不成仙丨丶

    当仙界之门大开,无尽的生命向他招手的时候,高晨仰天狂啸:“我心本意,我不成仙!”
  • 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章句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生活的门

    生活的门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