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61900000031

第31章 符言第三(3)

吕惠卿反驳说:“先王的法度,有一年一变的,象古籍中所载的‘正月始和,布法象魏"有五年一变的,比如巡守考制度;有三十年一变的,象‘刑罚世轻世重’的记载。因此,司马光的论点是不对的,他的真实意图是想借此讽刺朝廷罢了。”神宗把吕惠卿所举的例子说给司马光听,司马光纠正说:“‘布法象魏”的意思是颁布旧法。古时诸侯有变动礼乐的,天子‘巡守"发现后就要杀头,礼乐不能自己随意变动。至于古时的刑法问题,新建的国家往往采用较轻的刑典,而混乱的国家偏向于采取从重的刑典,这才是‘世轻世重’的意思,不是要变更刑典。况且治理天下好比居住房子,旧了就要修整,不大坏就不必重新营造,现在满朝大臣和侍从都在这里,希望陛下问问他们是不是这个道理。三司使是掌管天下钱财的官员,如不称职可以罢免,但不能使执政官员侵犯他本身的职权,现在又重新搞一个三司条例司,不知要干什么?宰相以先王之道辅佐君主,为什么要依例条办事?如果是这样,那就等同于一般的胥吏了,今天,做什么事情都要由中书条例司决定,这又是为什么?”吕惠卿无法回答司马光的责问,便用其他话语来低毁他,神宗制止说:“大家互相辩论是非,为何要用这样的态度。”司马光接着说:“平民拿钱放利息,也能一点点地吃掉更贫穷的农户,更何况是在县官的督责下逼迫他们借债呢!”吕惠卿辩解。“青苗法规定,老百姓愿意借的就借给,不愿借的也不强求。”司马光说:“愚民们只知道眼前借债的利益,不知道将来还债的痛苦,即使没有强求,客观上的效果是一样的。当年太宗平定河东,立下柴米的法令,当时一斗米换十钱,百姓乐于同官府交换。后来物价腾涨,和籴之法却不解除,便成为河东百姓世世代代的祸患。我恐怕将来的青苗法。就象今天的和朵法一样。”神宗问;“在粮仓门口直接籴米怎么样?”司马光答:“不方便。”吕惠卿说:“柴米一百万斤,就可以节省东南地区的漕运费用,拿这笔省下的钱支付京师的花费。”司马光反驳说:“东南地区钱少而米贱,如果不在那里通过朵米和漕运把钱换成米,那就成为弃优势而不用,取劣势而用之,导致米更贱,钱更少,对农民与商人都造成痛苦。”侍讲吴申从座位上起来说:“司马光的论点,是十分正确的。”

一天,神宗留司马光谈话,神宗说:“近来,民怨汹汹,好象孙叔敖所说的‘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一样。”司马光说:“正是这样,陛下应该明辨是非。今天中书例条司所做的事情,只有王安石、韩绛、吕惠卿认为是对的,陛下怎么可能只与这三个人共同治理天下呢?”宋神宗想重用司马光,征求王安石的意见,王安石说:“司马光表面上打着同您讨论问题的旗号,实际上是在收买人心,图谋当政。他所说的都是破坏新法的言论,所交的都是破坏新法的朋友,如果把他放在要害的位置上,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将会助长反对变法的势力。以司马光的才能是不足以危害新法的,但如果授以高位,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就会以他为中心聚集起来、当年韩信打出汉朝的红旗(赵国的士兵便失去战斗的勇气,今天要重用司马光,就象给反对变法的人立了一杆大旗。”

王安石因为被韩琦上书批评,一度请求辞职还乡,神宗想乘机任用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辞谏t说:“陛下看重我的原因,可能是认为我个性狂直,或许能对国家有用。如果只用禄位来使我荣耀,却不采纳我的主张,那就仅仅是一种私思。如果我只享受荣华的禄位,却不能救济百姓的苦难,也不过是沽名钓誉的自私之徒。陛下如果真的能废除例条司,把权力还给提举官,停止实行青苗、助役等法令,就是不用我,我也觉得受到了莫大的恩赐。今天,大家谈论青苗法的坏处,不过是说官使骚扰州县百姓。但我所忧虑的,是在十年以后,而不是今天。老百姓的贫穷与富裕,是由于各自勤劳或懒惰造成的。懒惰的人常常缺钱少粮,必须要向人借贷。今天由朝廷出钱借给百姓并收取利息,富人就不愿借取。但朝廷的使者以多多出借作为功劳,强行配给,又怕借钱后逃走,便令穷人与富人相互作保。借钱后,穷人无力偿还,只有逃走,富人没法逃跑,却必须替逃跑了的穷人还债。春算秋计,日复一日,穷人都跑光了,富人也变成了穷人。十年之后,老百姓就没有存在的了。青苗法又使朝廷散尽平常积累的钱粮,他日要想再积累,将从哪里收取?富人不存在了,平时的积累也用光了,一旦遇上战争和荒年,老幼妇弱必然饿死于沟壑之中,青壮年必定聚集起来当强盗,这些不幸的事情一定会发生的。”司马光一连七八次上书请求废除新法,神宗对他说:“枢密使是掌管军事的,不同的官有不周的职守,你不应该对其他的事情说三道四。”司马光不卑不亢地回答。“我并没有接受枢密使的任命,我还是一名侍从,对朝廷中的事情没有不能议论的。”不久,王安石重新执政,司马光便请求离朝,被放为外任。

九、隋文帝严惩恶子

隋文帝杨坚(41—04)登上皇位后,常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勤政爱民,注意节俭。他还特别告诫孩子说:“治理国家,必须树立法制的权威,取信于民。我朝的法律任何人都必须遵守,不管是谁犯了法,都要受到惩处。”

隋文帝杨坚有五个儿子,他们分别叫杨勇、杨广、杨俊、杨秀和杨琼。三皇子杨俊在平灭位于江南的陈朝、结束中国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的过程中立了大功,被封为秦孝王。他既是功臣,又是皇胄,觉得国法是管不到自己头上的,于是就放纵自己,胡作非为。他和他的手下仗势欺人,霸占别人田产,抢夺百姓妻女,而且放债求利,下层官吏和百姓深受其苦。

隋文帝听说三皇子杨俊干了许多违法乱纪的事,勃然大怒,立即派人查办此事。开始时,他还念及父子之情,只是惩办了杨俊的手下(因此受株连的有一百多人),以为这样可以使杨俊的所收敛。

谁知杨俊恶习难改,他不仅依然我行我素,而且竟依照皇宫的规格来营造自己的王府,奢侈华丽到了极点。同时还从民间搜罗了大量的美女、歌妓,供其寻欢作乐。

隋文帝见杨俊如此奢侈腐化,再也无法容忍了。他深切地认识到,如果再对杨俊庇护宽大,就会有更多的人效尤,以致危及隋朝的长治久安。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隋文帝断然下令削去杨俊的官职,先将其软禁起来,再依法惩处。

这件事在朝中引起很大的震动。左武卫将军刘升以为这只是隋文帝的一时气愤之举,等气消了就没有事了,于是就向隋文帝进谏说:“秦王功劳很大,现在只不过是多花了朝廷几个钱把王府修整一下,也算不了什么大错,臣以为可以宽容,教育教育也就算了,还是恢复他的官职吧!”

隋文帝说:“国家的法律是不能违犯的。皇子犯了法,也必须受到惩处。”刘升还是一个劲地为杨俊求情,劝隋文帝恢复杨俊的官职。只到隋文帝脸上显出愤怒的样子,刘升才停止了劝谏。

这之后,朝廷重臣杨素也来进谏,说秦王虽有过错,但不应受到这样重的惩处,请隋文帝仔细斟酌,对杨俊手下留情。隋文帝对杨素说:“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我是五个儿子的父亲,如果按照您的意思办理,那为什么不对皇帝的儿子特别制定一套法律呢?我倒是想赦免他,可是国法饶不了他啊!过去,周公还诛杀其弟管叔和蔡叔呢,我诚然远远不如周公,但也不能损害法律啊!”杨素听了隋文帝的这一席话,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三皇子杨俊听说父皇拒绝了大臣们的请求,知道自己罪不能免,又急又怕,吃不下,睡不安,很快就病倒了。他在病中给父皇写了封认罪书差人送去,请求从轻发落。

隋文帝对送认罪书的人说:“你回去告诉俊儿,他犯的罪国法难容。我惩处他,心里也很难过,但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子孙后代有所警惕,不敢再胡作非为。不然的话,隋朝的天下会被很快断送的。”杨俊听了这话,病情加重,不久就死去了。

杨俊死后,隋文帝又吩咐把杨俊的府第充公。

一〇、长孙皇后引典故

唐太宗有一骏马,他很喜欢这匹马,在宫中饲养,一天突然暴死。太宗很生气,要杀了那个马夫。没有人敢替马夫说话。

回宫后,长孙皇后见太宗气色很不好,满脸怒气,于是长孙皇后柔声问道:“皇上为什么事在生气呢?”

唐太宗告诉她说:“朕的那匹最心爱的马好端端的突然死去,一定是养马人不负责任,让马吃了什么东西。你知道这匹马跟朕南征北伐,立下赫赫战功。现在无病而死,叫朕怎么不伤心呢?因此,朕一定要杀死这个养马人,看谁以后还敢不负责任!”

长孙皇后想,即使马夫疏于职守导致马暴死,但也罪不至死,她想劝唐太宗,但此时唐太宗正在气头上,恐怕效果也不会好。她突然想起历史上齐景公要杀养马人的故事。

长孙皇后说:“陛下,你还记得齐景公和养马人的故事吗?”长孙皇后的话把唐太宗的注意力拉过来了,他饶有兴趣地说:“嗯?说说看。”

于是长孙皇后开始讲齐景公和养马人的故事。

齐景公有一匹心爱的马,一天那马突然得了急病死了,齐景公大怒,让人把养马的人拉出去杀了。

当时晏子也在场,晏子对齐景公说:“这个马夫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而死,会死不瞑目。我替您列举出来,让他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让他死而无怨。”齐景公正中下怀,说:“好吧。”

晏子对马夫斥责说:“你知罪吗?”马夫说:“小人有罪。”晏子说:“你的罪名有三条:主公让你养马你却把它养死了,这是第一条死罪。又养死了主公最心爱的马,这是第二条死罪。”齐景公点了点头。

晏子接着说:“更为严重的是,让主公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说以后肯定抱怨我们国君,认为国君重畜生而轻人命,导致老百姓离心离德。诸侯听说以后也必然轻视我国,降低齐国的威信。”齐景公越听越不是滋味,心想:这哪里是在数说马夫的罪状啊,这不是转弯抹角在责备我吗?

晏子:“你养死了国君的马,使百姓积怨,使邻国轻视我们,这是你的第三条死罪。”晏子对侍卫摆了摆头说:“现在把他拉出去杀了吧。”

齐景公长摆了摆手说:“好了,好了,把他放了吧!不要损害我所实行的仁政。”

唐太宗听到这里,知道皇后是在借说故事劝谏自己,说道:“看来,今天要是杀了那个马夫,朕连齐景公都不如了。”于是释放了那个养马人,仍让他为自己养马。

自此以后,养马人更尽心尽职喂马,再没有发生过差错。

一一、御史智断谋反案

唐朝人李靖,曾任岐州刺史。这期间,有个人为了讨好皇帝,便控告李靖有野心,要聚兵谋反。唐高祖得到这个情况后,立即命令一个御史前去调查,并告诉御史:“如果李靖真的要阴谋造反,可以当场处死。”

这个御史知道李靖奉公守法、体贴百姓,不可能图谋造反。若真有人说他要造反,肯定是在诬告陷害。只是,要如何才能把这件事弄个真假分明呢?

御史思前想后,终于想出了个办法。他请求那个控告人和他一起去办这个案子,唐高祖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御史领了圣旨,便和那个控告人一起,直奔岐州。

走出几百里地后,那个管行李的随从忽然慌慌张张地向御史报告,控告人原来写的状子丢了。御史大为恼火,用鞭子狠狠地抽打那个随从。随从惊恐万状,只顾磕头求饶,很是凄惨。

看着随从那个可怜的样子,御史不忍心再打了,叹了口气,对那个控告人说:“李靖谋反的事实很清楚,我们奉旨去查办,谁曾想到,随从却把状子丢了,这是要掉脑袋的。我们俩办不成此事,也有和李靖勾结的嫌疑,不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那个控告人一听,觉得事情有些不妙,忙问御史怎么办才好。

御史又摇头又叹气,表示事情非常棘手,踌躇了半天,说:“要想我们都不受连累,救随从一命,我看只有一个办法,你再重新写一张状子,权当没有丢,我们还是照常去查办。”那个控告人也觉得再没有第二个好办法了,就重新写了一张状子,给了御史。

控告人哪里知道,这是御史和随从定的一计,状子其实并没有丢,它就在御史的衣袖里。待到他把原状子拿出来和重新写的状子一对照,便发现内容很不相同。看到目的已达,御史便立刻返回京城,向皇帝报告了这个情况。

唐高祖一时间也闹不清这里面有什么文章。御史便说:“如果李靖造反确有其事,那么控告人无论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也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状子的内容应该是一致的。现在内容出入很大,有些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这充分说明是控告人在凭空捏造事实。”

皇帝一听有理,立即命令大臣对控告人进行审讯。经过审讯,发现果然是控告人在捏造事实,对李靖进行诬陷。于是,皇帝便把那个控告人判为诬告陷害罪,杀掉了。

张子臣道:“看来古人说得非常好: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就兵器或武功而言,既可以用之杀人,亦可用之救人。就看使用它的人是善是恶了。我们的说话功夫,事实上也是这样。在刚才吴老说的故事里,御史就用它来救人。而在和这样的家伙手中,却成为了升官发财的防卫武器。”大家均有同感。

司徒朗说:“我还想起了我们中国历史上更为经典的‘局局相扣子母环"那就是三十六计中的‘连环计"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三国演义》里,王允使用这条计谋,通过‘子母环’式的说话功夫,把吕布与董卓都引入预设的局中,并把一大群人把玩得团团转,还最终把董卓成功除掉,真乃是我们余老师提出的‘局局相扣子母环’说话功夫的绝顶高手呀。”

同类推荐
  • 政治学

    政治学

    《政治学》被公认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也是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庄子品读

    庄子品读

    庄子的哲学让人们追思_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_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道家之老庄,实在是能够关照人的本真、使心灵可以自由遨游的精神家园。一部《庄子》,成就了多少文人雅士,成就了多少流水一样自在、行云一样逍遥的人生。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康德谈道德哲学(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康德谈道德哲学(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集中了康德关于道德哲学的论述:关于人的意识、道德的力量、行为的准则、实践的智慧、道德与体验、人性的善恶、伦理与法理、道德与良心等。
  • 一日一禅

    一日一禅

    本书由一个个耐人寻味,让人深思的精彩禅故事组成,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
热门推荐
  • 冰山女神的阳光男友

    冰山女神的阳光男友

    霖玡薇是圣德里亚高中的女神,她很冰冷却很善良,却遇到了一个帅气阳光的男生,他的微微一笑使冰山女的心微微一荡,到了学校又稀奇的遇到了他,竟然还是自己的同桌,他的阳光灼伤了她,这个男生可以融化他的心吗,冰山女会因为一个男生的出现放弃以往的面容,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出现吗,冰山女会爱上别人吗,她会有自己的初恋吗?还是,一切都是浮云?好不容易两人相爱,却又因为一次一次而不可抗因素分离,魔尊九尾狐,控制万千世界的魔,附在霖雅薇的体内,潜伏许久,终于现身,她的出现,使霖雅薇平淡无奇的生活,产生了波澜·······
  • 神之笔录

    神之笔录

    在这里实力为尊,这是一个充满杀伐的世界。杀伐与反杀伐,猎物与猎手的转变,弱肉强食是这里的生存法则……
  • 仙姿玉骨:天妃

    仙姿玉骨:天妃

    曾有一人,为她毁天覆地,斩尽日月星辰。他披荆斩棘,满身罪孽,却只为她放下屠刀。他说,除了我,谁都没有资格陪在你身边。他说,茫茫三界我只有你,若你离去,我将一无所有。彼岸花开,奈何忘川,他为一人,毁一城。花开生两面,人生佛魔间,他殷红遍身,终铸成大错。“我想起来了,我叫月初,我爱的人叫陵霄,玉茗是我和陵霄的孩子……”苍狼星破,宿命轮回,灰飞湮灭。完结作品《倾世皇妃》《眸倾天下》《帝业如画》《嫁入豪门》《江山依旧》慕容湮儿书友群:89260608
  • 乌色江湖

    乌色江湖

    “乌色”比“黑色”稍淡一点的颜色。我之所以用“乌色”而不是用“黑色”命名,其实我也不知道我所选择这一条道路,到底是不是人们所说的“黑”色江湖。
  • 笔皇杨诚

    笔皇杨诚

    苍天无道人无情,杨诚举笔战苍穹。不愿凡人蝼蚁命,誓为成神游宇宙。浩瀚宇宙中心,仙缘大世界,浦州,莲浦镇,出身卑微的农家之子杨诚,进山采药杀妖兽,意外得到造化天晶蛋,制成一支笔,其笔晶莹剔透,可不断晋级,妙用无穷。杨诚一边刻苦修仙求神,学习阵法,炼制丹药,研究禁制,一边用笔写字绘画,画符写咒。他低调修炼,高调做事,用其笔逆袭斗恶少,诛妖灭魔,崛起人界,纵横仙界,神界称尊,最终登上笔皇宝座,笑傲苍穹!(小说讨论qq群:424826917)
  • 大小姐的奇特男友

    大小姐的奇特男友

    买了一个球形而且还能变身的机器人,从此,也改变了叶梓欣的生活。自从有了这个会变身的机器人,从此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许多事情……从相识到相知,他是她的守护使者。从相知到相爱,他是她的终身伴侣。从一个大大咧咧的富家千金到一个温柔体贴的软萌妹纸,看美女主人如何完美变身。从一个陌生的机器人到男保姆,再从男保姆到男朋友,看机器人如何完美逆袭。当毒舌帅哥遇上呆萌美女;当邻家大男孩遇上邻家小女孩,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教师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艺术

    本书内容涵盖了教学语言艺术和教育语言艺术训练的方方面面。从宏观综论到微观剖析,从课堂艺术到辅导艺术,从艺术对话到精彩演讲,从个性张扬到群体发展,从全体教育到特殊教育,质朴无华,内容充实,观点鲜明,为教师深入研究和准确使用教学语言和教育语言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 写轮眼纵横三国

    写轮眼纵横三国

    铁马卷起了风沙,血泪堆积得天下,只为守护心中的人。黄沙百战一去不复返,挥刀断剑战死稳江山,犯华夏者,虽远必诛!身负诅咒之眼,我愿用这双眼睛看破虚无,打破命运的桎梏!
  • 白是一种重

    白是一种重

    诗集分“魂系潇湘”、“缘于真爱”、“源头的水”、“无关风月”、“返回真实”共五辑,收录了作者在大学时期创作的部分诗作。他写故乡,写亲人,写爱情,写永州的山山水水,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热爱之情。为什么取这个书名?一番的解释是他自己对诗歌创作的一种理念,他认为诗歌是一种信仰与追求,白色是一种最干净纯洁的接近于灵魂的颜色,而他一直强调的是用灵魂与心在写作,所以白色又是一种诗歌追求的高度。
  • 八福客栈

    八福客栈

    她是一个四处给人帮工的女佣。她是一个不被任何教会组织认可的志愿传教者。1930年,28岁的她只身来到中国内陆山区小县城——山西省阳城县。在那里她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最值得回忆的岁月。她加入了中国籍,成为地道的山西农妇。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她无私无畏地救助战争伤员、帮助流离失所的难民、收养无家可归的孤儿。她还利用自己的身份,刺探日军情报;她也利用自己对山区地形的熟悉,帮助中国军民狠狠地打击闯入家园的日本侵略者。她曾护送一百多个孤儿历尽艰辛,翻越杳无人迹的大山,从日本鬼子的占领区,成功抵达抗战后方。她的事迹经《时代》周刊广为传播,被认为是影响美国人看待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