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31400000063

第63章 娱乐十年

曾几何时,香港是全球华人聚焦的娱乐中心:电影工业有东方荷里活的美誉;歌唱先有四大天王,再来这个那个的天后;表演有吸引无数游客的红馆演唱会;明星偶像从电视台训练班与选美会中诞生,继而走红至欧陆最著名影展和奥斯卡;电视剧(无线剧集)是海外华人的精神食粮,并且是唯一选择……可惜好景不一定是永远的,在过去十年,香港的娱乐大本营地位已不只受到动摇,更逐渐从领导者变成跟随者,从两岸三地的中心退居边缘。究其原因,有以下九点:

(一)创意严重贫血:若说是香港人文化基础打得不够稳固,当然不是十年前才出现问题。只是经历了七八十年代一鼓作气的青春期,九十年代末始露出中年危机亦属意料中事。以电影作例子,重新发行DVD的邵氏电影正好让我们见证了“回忆总是美好的,真相总是残酷的”事实——流水作业式的制作方针下,大导演如张彻、李翰祥、楚原的“经典”原来也经受不了时间考验,就是嘉禾时期许氏兄弟的“杰作”,今日看来也是硬滑稽成分居多。香港电影真正走向和世界接轨始于“新浪潮”,但当年一批闯将今日已剩余无几,而且数十年如一日,许鞍华谭家明的导演风格再被肯定,他们的作品却一再受到剧本的良莠不齐所影响。例外的只有王家卫,不过他是出了名的“没有剧本”。

打锣也找不到好剧本的现象固非香港独有,然而世界各地还是拍出了令人心折口服的优秀电影。而且不管是商业的艺术的,类型品种都比香港多——众所周知,港产片就是黑社会电影。一部《无间道》看似打开了新局面,马上你拍我也拍,直至每出香港电影看上去都像是另一出的复制,大家又在那里哭穷——不是哀叹现象的可悲,却是口口声声“不知道观众想看什么!”。

同样问题也发生在流行音乐工业里。基于投资者相信创意不是卖钱的关键,明星/偶像才是,金钱便不会投放在内容的打造上。剧本、歌曲/歌词,以至演唱会的编排、布景,一般都是在钱分了给明星/偶像后才得到的最低限成本。因此造成创意不被尊重,连创作人也习染成不尊重自己作品的犬儒,失去激情,把作品称为“罐头”、“行货”,乃至将自己戏称为“鸡”者亦大有人在。

(二)艺人空间缩水:比较起以往艺人的多元化发展,今日基于电影制作量大减,唱片难卖,又不是人人都有拍电视剧的条件,香港艺人的出路(或营生方式)之一,便是出任商品代言人。从前只有女艺人才分得一杯羹的商品如化妆品或修身产品,现在男人也加入竞争行列。当代言人有好处同时也有不好处:既将形象卖给了别人,自然轮不到阁下决定哪些事情才不会“破坏形象”。形象如是既成了艺人的光环,但也是金刚箍。

(三)人人都是狗仔队:普罗大众对于艺人总是既爱又恨,原因离不开一个——为何享尽万千宠爱的是你不是我?艺人每日活在镜头和吹捧之下,使某些渴望借提升身份地位来肯定自我价值的普通人产生大量投射,甚至导致心理失衡。数码相机普及化和网上空间如You Tube正好给既羡且妒的人进行报复提供了最佳机会。于是,明星总是高不可攀的老好时代一去不返,换为吃娱乐饭的人必须步步为营。当然,你也可以说“人人都是狗仔队”影响的不只有艺人,就是普通人也不能幸免。只是普通人因丑行被放上网的后果通常都是成为“明星”,并得以切身体会安迪·沃霍尔所说的“每个人都有五分钟身为名人的机会”,但当明星/艺人因稍有行差踏错而被公诸于世,那却是事业上的最大危机——台湾艺人庹宗康、屈中行便因“大麻烦”而必须自动辞去年薪上千万的电视主持工作。不过也有人学会反客为主适者生存:与其日防夜防,不如自己制造不致伤害到已有地位的“坏新闻”来达到宣传目的。

“人人都是狗仔队”始于香港的《壹周刊》,但真正深入民间是当香港艺人失去了在大众心目中的神圣性后。因为经过过去十年平庸化与市场化的潮流洗礼,新一代艺人大多以平凡和没有不可被取替的两大“特色”为荣。对于这些可以在朝早冒起,黄昏殒落的“新星”,大众又怎会有足够时间和他们培养出深厚感情?恋爱谈不成,揭疮疤却是另一种消费艺人的乐趣——侧田和卫诗的火速走红,谁敢说不是和他们的头发多寡有关?

(四)K歌当道:也就是说没有多少歌手可以用音乐来奠定自己的才华和价值,因为唱K只是一种消费模式,它可以和一个人有多爱好、有多欣赏音乐完全无关。K歌的生存法则是把某种特定的旋律换上不同包装,来满足大众在唱K时追求的特定情怀。这种情怀不是别的,就是对“失恋”的感伤。

都说现代人容易“失恋”。于是以它为题材的K歌必须源源不绝上架以避免供不应求。K民抱着被服务的心态来到K场,跟大豪客上夜总会找陪坐女郎可以没有分别:都是讲利用而不是讲感情。“失恋”的人们不问究竟而只是不停消费“失恋”,难免导致两种后遗的发生:个人将继续失落和悲观;集体失去主动选择的动力。而创意也将在此情况下迅速干枯。

(五)只有男明星,没有女明星:除了六十年代,香港的娱乐圈一直都是男比女强。四大天王又拍片又唱歌至今已经红了不知多少回合,但林忆莲一次退出便再难“天后”起来,叶倩文也如是,且看郑秀文又如何。勉强可以成立的解释是“女人的青春不似男人长久”,我反而觉得是因为香港人对女性的可能性缺乏想象力。严格来说,对男性也没有多少——不是都在重复和轮流扮演黑社会分子吗?——以致韩国的裴勇俊、权相佑、Rain等一一成为港人心目中的师奶杀手。而又因为阳盛阴衰,爱情电影几乎已成为香港电影中的绝迹恐龙。没有爱情滋润,试问作为文化输出之一的香港电影,又怎可能继续南征北讨?

加上女明星在过去几年已被小报文化“女巫化”——任何见肉的装扮都被标签为“暴露”、“搏出位”,或站或坐都必须小心镜头会在某个角度捕捉到“走光”的画面,女明星早已成为大众道德神经因过度敏感而错乱的代罪羔羊。幸免于此灾难的是“香港最后的女明星”张曼玉:一来是她长居外地,二来是她的坦然面对——就算是被拍到在游泳池内甩了上半截泳衣,她都没有觉得“毕生事业一朝丧”,因为那是一次意外,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而被拍到了并不等于“引人犯罪”,就像不知多少年前布拉德·皮特的溜鸟照——是媒体架起长镜头捕捉到的一刹那,而并非他站在那里鼓吹大家快来拍。

(六)娱乐新闻频道和版面大幅增加但内容不足:娱乐新闻不外乎绯闻、丑闻和得不得到奖的成王败寇锦上添花。在这三大主要种类的背后,以娱乐从业员的角度来看,目的离不开一个:宣传。问题是大众对于老王卖瓜式的招数从不买账,才会伤透了宣传和公关的脑筋——怎样才能刺激大众的消费欲望?没有大量的宣传,便不会有足够内容应付愈开愈多的娱乐媒体。十年前香港明星不用每天都上电台电视打歌、打新戏或出席商品发布会,但现在却是每隔两日便看见同一人对镜头有内涵没内涵地说上几车的话。空洞的感觉既消减了明星艺人的神秘感,更影响深远的,是他们被媒体“消费”的方式使观众产生了对娱乐的麻痹感。也就是说,如果不能提供更重口味的话题给大众在茶余饭后消遣,艺人的出现只会使人厌烦。

(七)演唱会已是夕阳无限好:老歌的演唱会大收旺场反映出社会已进入熟龄阶段——顾嘉辉的电视剧金曲到底还有一定捧场客,是那个时代的香港人对当年还有深厚感情,但今日的K歌常客在十年后还有哪些经典会在脑际响起?循此问题思考,不难想象日后的演唱会都只会是昙花一现。红馆,多少香港歌手扬名立万的发祥地,也将随着流行乐坛没有累积而日趋黯淡。

(八)不爱港产片,爱煲外地剧:谁叫我们的电影都已失去把故事说得引人人胜的能力?

(九)社会新闻娱乐化:真要说到过去十年娱乐的最大变化,当然是它已经从一个有着特定意涵的名词变成一种权力的泛滥——任何事物都可以娱乐化,或必须娱乐化。任它是严肃如新闻报道——台湾的新闻频道便是以此为目标,或上课——否则便会引来学生嫌闷之声不绝于耳,说明了大势所趋,现代人在面对自己与现实时无力感有多大,所以才会期望任何事情都可以以没有压力和不会构成挑战的面貌出现,就像看了舒服的戏、唱了舒服的歌、读了舒服的书,“娱乐”如是从消闲变成正经,配菜变成主菜。十年前一个人不可能在办公时一边工作一边(借计算机)放松(空)自己,但现在可以。未来十年?会不会真的正式走向“每个人都是大娱乐家”?

2006年12月27日

同类推荐
  • 世珍拾羽

    世珍拾羽

    我喜欢一切美且好的事物。每天清晨,当我从一夜憨实的睡眠中自然醒来,睁开双眼,透过卧室那半敞的门扉朝门厅望去,目光一定会落在那柴木嵌老花板的柜子上的雕漆剔红花好月圆圆几上,于是,我一天的好心情便宛如圆几上那丰满的牡丹花般灿烂起来。感谢上帝,把这些我心目中美且好的事物送到了我的面前,让我与它们,不,它们与我朝夕相伴,使我这颗曾经和很多人一样的心几乎很少再纠结、挣扎、烦躁、不安。想到它们,我的心便如母亲般柔软,充满温暖和感动,因为,我爱它们。有人说,收藏是件奢侈的事,我从来不觉得,当然,我也从来不觉得自己的这点玩意能算作收藏。细想想,收藏一词多少是有些狭隘的,收到了,藏起来,有什么意思呢?
  • 音乐的历史

    音乐的历史

    《音乐的历史》评述了世界音乐史上各个时期伟大的音乐家的心路历程。在众多人物面前,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平易近人的语气、独特的犀利目光,对西方音乐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静心读来,高雅的音乐,经典的旋律,名垂乐史的大师,仿佛就在你的身边。该书逻辑和条理清晰,读者可以读一本故事书的状态来品读房龙的音乐思想,并由此大体把握欧洲音乐史的发展脉络,知晓那些光鲜的音乐家的别样人生。
  • 盐池1936

    盐池1936

    当对家乡发生在七十多年的那场早已淡出视野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重温时,依然能够从仅存的回忆录、民谣集、地方史志等文字资料中,感受到它的波澜壮阔、如火如荼和生动浓烈。历史早已远去,我们尽其所能再现这段烽火硝烟的岁月,激励今人与后人永记历史。这既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
  • 世说锋语:丑辑

    世说锋语:丑辑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如果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故事集的话, 《世说锋语》则是刘世锋一个人用博客、作品自己记录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
  • 境界: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十周年文集

    境界: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十周年文集

    艺术教学有很强的互动性。一个角色的塑造、一首歌曲的演绎、一幅作品的构图、一个画面的捕捉等,往往都需要师生共同完成。经过十年的摸爬滚打,有过踌躇,有过烦恼。更有过欢乐,有过向往。学院教师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本书所收文章便是教师们朴实无华的肺腑之言,是建院十年教学工作最生动的佐证。
热门推荐
  • 超神战兵

    超神战兵

    天生异象,必有妖孽!苍穹尽暗,雷电破空的暴雨夜中,太行山脉离奇的爬出一个二战士兵,横空闯入这21世纪的新世界!热血不息,冲锋不止!玩转巨鳄,纵横都市!他是吴擎宇,他是超神战兵!【最热血、最拉轰、最过瘾!要你好看,等你来战!】
  • 雅典娜的眼泪

    雅典娜的眼泪

    总有一种爱情深藏在战火之中,总有种爱情归于和平之地。你还爱着我吗,即使我为了别人献出生命?
  • 都市驭兽师

    都市驭兽师

    蛮荒大陆驭兽宗的天才驭兽宗师,不小心撞破宗主夫人奸情,被害后穿越到了现代,且看他如何凭借上一世的驭兽本领,玩转现代大都市!驭兽师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蠃鳞毛羽昆,统统能驾驭,什么‘母老虎’,‘母狮子’,‘胭脂马’都能骑,‘母暴龙’‘母夜叉’之类的,可是可以骑,不过王二帅也是有品味的……
  • 大同纪事

    大同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史上最强狂帝

    史上最强狂帝

    装逼?对不起,老子是千年前的最强六圣,跟我装逼,我保证干的你怀疑人生!泡妞?无论是御姐萝莉还是女皇美妇,只要我喜欢,我自有办法让你主动投怀送抱!千年前,他是最强无赖,却遭兄弟算计,含恨而终。千年后,他带着极高的智商与情商,重生了!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2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2册)(选题报告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
  • 英雄联盟之谁与争王

    英雄联盟之谁与争王

    2025年,艾尔瑞泽成为英雄联盟的唯一大区,全世界所有玩家,都在同一服务器游戏!最强王者并列的时代已经过去,几十亿玩家,在同一大区之中争夺那唯一的王者之位。DXD战队队长,在获得TWG世界总决赛的门票时,却毅然离开了DXD,这其中到底有何隐情?且看苏浩在全民竞技的2025年,在英雄联盟成为必修课的时代,如何登上那唯一的王者宝座,成为世界第一男人!(九九月也是一名英雄联盟爱好者,侥幸打上了钻石。在书中会有英雄的技巧,对战的技巧等等知识介绍,对热爱英雄联盟的玩家肯定会有所帮助。而且,其中还有一些九九月“创造”的英雄,希望大家看得开心!)
  • 昆虫记

    昆虫记

    法布尔的《昆虫记》誉满全球,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昆虫记》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惊人的灵性。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以人性照应虫性,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诚属空前绝后。
  • 赤裸的天空

    赤裸的天空

    【世事倫常,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情長,你貌尊,洗鉛華;他愛你,我爱他,你又爱谁?幽幽怨怨,不求必得,只求無愧;若你要,皆可給,命又何妨!但願生者幸,亡者安!】原本只是一个即将步入中年的普通女子,却因为家庭的变故,晚节不保出卖自己。本想咬咬牙一切都过去了,却不想哥哥突然失踪,自己莫名濒死。她生平第一次感觉那么绝望!那些以前围绕在她身边炙热的眼神,原来都不是为了她,而是身体里的那个寄生人!为了自己爱的人,和爱着自己的人她想死,可是依靠她的家人该如何生活;为了照顾一家老小她想活,可是那些心心念念爱着的人该多绝望!谁能告诉她,该怎么办?该怎么办?……
  • 玄逆九霄

    玄逆九霄

    万古苍茫,恒古不变的大陆迎来一丝陌生的气息,他,万古不遇的变数,界,因之变,劫,因之至,执界源,渡生死,踏轮回,受万族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