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69300000015

第15章 五官训练,开启孩子的智慧

让音乐开启孩子的听力斯特娜对维尼夫雷特的教育,是从训练她的五官开始的。一切能力,如果不利用与开发,就永远也不会得到发展。所以,孩子的五官必须尽早开始训练。

发展孩子的五官从听力开始效果比较好。一首好的曲子,一首好的诗歌,对孩子都会产生好的影响。斯特娜举了一个有关女儿的例子。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正在练习贝多芬的《致爱丽斯》,虽然维尼夫雷特在另外一个房间,但我也发现到她对音乐的敏感。

有一天,我弹完琴去看望躺在隔壁房间床上的女儿,还未进门,我就听见她在“咿咿呀呀”地哼着什么。我在门口停留了一会儿,仔细听她在“咿呀”什么。令我兴奋的是,她哼着的居然是《致爱丽斯》刚开始的几个乐句。虽然不准确,但也有大致的感觉。

当时我激动极了,在那几天当中,我反复弹奏《致爱丽斯》刚开始的段落,为的是让女儿加深印象。

我的工作没有白费,不久,小维尼夫雷特就能将那几个乐句完全模仿出来,不仅音准,而且旋律和节奏完全正确。那时,维尼夫雷特只有8个月大。后来,维尼夫雷特在3岁时开始学琴,她很快就将《致爱丽斯》的大部分学完,除了特别难的地方,几乎是一气呵成。这和她在摇篮中的“学习”是分不开的。

除音乐外,斯特娜还时常给维尼夫雷特轻轻地朗读诗歌,因为诗歌在很多方面与音乐有相同的功效,一个是纯粹的听觉,一个是带有意义的东西。事实证明,给孩子朗读诗歌有很大的效果,维尼夫雷特在刚满一周岁时就能背诵维吉尔的某些诗句了。

用丰富的色彩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婴儿醒的时候都是呆呆地看着窗帘或明亮的窗户,因而,有些人就错误地认为,婴儿的眼睛是一种摆设,根本看不见东西。

其实,婴儿只要睁开眼睛就能:看见东西。斯特娜认为,这不是孩子不能看东西,而是他没有东西可看。

斯特娜这样说:

有一次,维尼夫雷特面无表情地盯着天花板,似乎什么也没有看见,并且样子显得有些傻乎乎。我走过去逗她:“怎么,小维尼?”但她仍然没有反应。当时我很奇怪,女儿今天怎么会这么迟钝,难道生病了吗?

当时我手中正好拿着一本书,封面是红色的,碰巧在她的眼前晃了一下,突然之间,我发现她露出笑容并且使劲地挥舞小手,不停地蹬腿。这时我明白了,女儿是想看有颜色而悦目的东西。

当天,我就去外面买回了许多颜色悦目的东西:好看的图画,有颜色的玩具娃娃,并且专门把房间的窗帘换成了绿色和黄色相间的花窗帘。

丰富的色彩会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斯特娜特意在女儿房间的四面墙上挂上了各种好看的图片,有名画的复制品,也有好看的装饰画。在孩子智能的开启中,画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能在善于绘画的母亲的培养下成长的孩子是非常幸福的。

维尼夫雷特刚学会走路时,斯特娜就经常带她出去散步,告诉她海水、天空、原野、树林的颜色、以此来发展她的色彩感觉。

斯特娜说,她对女儿进行这样的教育时,决不强迫她去做什么,孩子是活物,自然要不断地发挥她的能量。她只是为了不让孩子的精神白白浪费掉,才努力进行各种有效的引导。由于实行了这样的教育,孩子总有事干,所以她也决不会因无事可做而去吃手指头,或者因为无聊而沮丧,甚至哭泣了。

通过鲜活物品训练孩子的感受能力孩子的感受能力是很强的,关键在于父母怎样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开发他的这种能力。

斯特娜给我们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她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训练了孩子的感受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学会了一些表达感受的有意义的词汇。

在维尼夫雷特出生后第六周,斯特娜就买了各种带颜色的球,并且把这些球用细绳拴在女儿的手腕上,只要女儿一动,球便随着手的上下摆动而上下摇动。这时,斯特娜轻轻地说:这个球是圆的,是轻的。这一只是红色的,这一只是绿色的。斯特娜通过这种让孩子亲身感受的方式,让她体会到红的、绿的、轻的、圆的概念,并在不经意中让她学会形容词。

等维尼夫雷特稍稍长大后,斯特娜又给她一些小木片,有的粗糙,有的光滑。这些东西对孩子感受物体的质感有很大的帮助。只要是女儿感兴趣的东西,斯特娜就会尽力教给孩子,除非这种东西有害。

另外,斯特娜常和女儿玩“蒙眼睛”的游戏,具体的方法是:她用一块布蒙住女儿的眼睛,然后在女儿面前摆放各种物品,让女儿用手去摸,并让她说出摸到的物品的名称以及感觉。斯特娜记述了这样一个场景:

她摸到一个玻璃杯时,我会问她:“这是什么?”她回答:“是一个杯子。”我问她:“杯子是用什么做的?”她回答:“是玻璃。”我又问:“那么玻璃是什么样的呢?”此时,她会回答:“是光滑的,冰冰凉的,还是很硬的……”我又问:“那么光滑的、冰冰凉的、很硬的东西还有什么呢?”她会回答:“还有金属勺子、叉子,还有吃饭用的盘子。”我又问:“那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呢?”维尼夫雷特这时会再仔细地摸一下,但仍然回答不出来。

我开始提示她:“你想想,假如你看见的话……”这时,她会马上回答出来:“我知道了,玻璃是透明的,而勺子、叉子是不透明的。”事后,斯特娜会让女儿记住说过的形容词:光滑的、冰冰凉的、透明的、不透明的等。

斯特娜就是用类似的方法,培养女儿的感受能力,并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教会她一些形容词。维尼夫雷特长大读书之后,能写出非常华丽的文章,非常善于使用修辞。这和她在小时候受到的这种训练是分不开的。

同类推荐
  • 优秀子女是怎样炼成的

    优秀子女是怎样炼成的

    本书分为能力篇、智慧篇、美德篇、心态篇四大部分,从孩子的学业成绩、人际关系、情绪管理、自我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举事实讲道理,诠释经典概念,教授培养妙招,是培养社会栋梁的上佳之作。
  • 家教:与孩子同行

    家教:与孩子同行

    本书内容包括“只有您能欣赏我”、“信任危机”、“种花的邮差”等。
  • 坏习惯 坏成绩

    坏习惯 坏成绩

    为了不让坏习惯成为大问题,将其扼杀于萌芽状态,为了让孩子对所失有挽回的余地,更为了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坏习惯,本书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对策,因势利导,为你导航。
  • 做人与做事,决定孩子的一生

    做人与做事,决定孩子的一生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小时候形成的做人与做事习惯,常会阻碍我们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所以,引导和教育孩子养成传统美德和良好的行为方式,应从小抓起。本书特设了36堂课,手把手教您关注影响孩子一生的做人与做事细节,一步步改变和提升孩子做人与做事的习惯和能力。
  •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本书阐述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从而得出结论: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全书共分十章,主要有:教孩子学会文明礼仪,重视品德修养,提高智商,成就“优等生”,塑造健康心理,朋友孩子的独立人格,挫折教育,促进孩子进步等。
热门推荐
  • 重生废材小药仙

    重生废材小药仙

    身怀异能然而并没有什么用,为救小叔坠入悬崖异世重生……废材身体也能扛起一片天地,本小药痴,不,小药仙可不是浪得虚名的!妖谷的白狐、玄蛇,还有这位霸道的爷,请问你们有什么事儿吗?我只想在这里安安静静的当个美女小药仙而已……
  • 好人修仙传

    好人修仙传

    他是一个拥有传奇机缘的英雄,他肩负着世界和平的伟大责任。他一次一次的以身犯险,他只为他心中那执着的正义。他和所有的人都是一样,一样的一步一步努力着。他一次一次的战胜敌人,他仅凭他拥有着正义的力量。终有一日他终成大器,他能够在弹指之间灭敌于无形,他能在谈笑之间指挥千军万马,他就是正义的神。他从一个简单的好人,一步一步的成长,最终他成为了一个盖世的英雄。成为英雄的他,他就是一个好人。请看好人修仙传
  • 灵斗天下

    灵斗天下

    天才的世界是不需要解释的!!!牛叉轰轰,一路杀着走!!!
  • 诸圣

    诸圣

    龙雀东来江湖老,万里朝天跃龙门。诸圣争锋乱红尘,泪雨箫声绝故人。天下武夫,以武通仙,自古以来,江湖难寂,谁人不想长生?那一年,桃花满山,宁落稀里糊涂的走上了这条挣天命,伐诸圣的长生大道!
  • 景教三威蒙度赞

    景教三威蒙度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哈佛送给青少年的礼物

    哈佛送给青少年的礼物

    《哈佛送给青少年的礼物》总结哈佛大学办学300多年来的择生标准、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发展规律,向青少年展现世界一流大学里认可的人才标准,同时也鼓励那些不能进入哈佛深造的学生可以有目标,有方向地自我培养,自我成长起来。每一条规律就像一样帮助孩子成长成才的礼物,是以为书名。
  • 广告策划与品牌管理

    广告策划与品牌管理

    本书包含认知广告、设计广告战略、分析消费者广告心理、广告创意策划、创造广告文案、广告媒体选择与投放、广告预算与效果评估、品牌管理等十个任务。
  • 象外之花

    象外之花

    本书是作者的诗歌作品集,收录了作者近几年来创作并发表于全国各大文学期刊、收入各诗歌选本的优秀诗歌作品百余首。其中大多数作品在诗歌评论界均获得过很高评价。
  • 烧烤的100种做法

    烧烤的100种做法

    本辑丛书包括《蒸菜的100种做法》、《炒菜的100种做法》、《凉菜的100种做法》、《煮菜的100种做法》等10册,分别介绍了100种适合家庭操作的美味食谱。每册都按照禽蛋、水产、畜肉、蔬菜等食材进行分类,所有菜式新颖独特,易学易做,非常适合家庭主妇、烹饪爱好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