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41400000008

第8章 商衍鎏留言

商衍鎏(1875—1963)著名学者、诗人、书画家,清代最后一位科举探花。

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广东省政协常委等。

小滢回忆

最后一位科举探花

商衍鎏的题词,我一点也不清楚,那时我大概太小了。他可能认识我的母亲,算是母亲的前辈了。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今年大概他已诞辰一百三十多年了。他是清代科举制度的最后一位探花。

我想商衍鎏老先生的墨迹,也许在民间难得一见了。先生的话今天读来我更对于他的一片真情所感动,也希望天下青年在很好的家庭与社会环境中都要珍惜良好的条件,奋发有为。据商老先生孙辈商志馥告诉艳华,他祖父是天津人,到底是哪个方位不知道,只是知道那个村都姓商。他的大伯(祖父商衍鎏的哥哥商衍瀛长子)一家人现都在天津,在银行系统工作。

亲情回忆

我的父亲商衍鎏

商承祚

我父商衍鎏,字藻亭,号又章、冕臣,晚年自称康乐老人,缘于1956年迁居广州中山大学,是地乃旧名康乐村。父亲生于同治十三年甲戌十二月初四日(1875年1月11日),广东番禺人。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

我先祖源出天津卫商家林村。父亲于光绪甲辰科后赴天津采捃,村中父老相告,商家林族中于明季一支迁河南,一支迁沈阳,故祖父尝自称沈阳商某,或被称沈阳商甫,实住铁岭,然已不知居于何村。清皇太极天聪五年,即明崇祯四年(1631),始纳入汉军旗。清初,商姓在铁岭为当地八大族姓之一。清康熙初平定“三藩”后,清廷乃于二十年(1681)决定派八旗军(首派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汉军)入驻广东。商氏家族以正白旗汉军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从铁岭迁徙粤地,驻防广州,故当地方志记载:“自清初移居境内,其族式微。”(民廿二年《铁岭县志》卷十一《氏族志》)我父参加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科广东乡试、三十年(1904)甲辰科会试以及殿试中探花(一甲第三名)的金榜上,皆书“广州驻防正白旗汉军人”。

我父自幼勤学奋读。六岁与伯父师事光绪十五年(1889)己丑翰林冯端(正白旗汉军籍,是科二甲第一百零五名)及其母舅岳炳卿于家舍,读《三字经》、《千字文》及四书、五经以及《孝经》、《公羊传》、《穀粱传》等。十二岁以后,学作八股文,读诗、赋、策、论等。十四岁至二十岁走读从师,先在玄妙观,后在光孝寺西华堂,受学章氏昆季(国荃、国珍)。在光孝寺师从二章先生最久,受熏陶最深。又从易氏兄弟鉴邦、鉴徽两师于光孝寺双桂堂,并学诗文、习书法。是时广州府设立羊城书院正外课生,优者资助膏火之资,我父入选,受业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进士(为三甲第八十七名)易学清(鹤山人)达三四年。后再转读学海堂、菊坡精舍、越华书院、应元书院,得名师叶衍兰进士(番禺人,咸丰六年丙辰科进士,二甲第二十五名)、吴道镕翰林(番禺人,榜名国镇,光绪六年庚辰科进士,二甲第四十三名)悉心指导,于是通文史、善诗书、研书法。此外又同时在粤华等书院考课,或每月一课,或每月三课,优列者获奖金以助学业,父亲每每得以资生,在当时小有文名。我父晚年回忆说:“终日仆仆,皆以练习科举考试为目标,以此白昼甚少读书的时候,而用功总在夜间,‘三更灯火五更鸡’,以这句话来形容士子的读书,真是不错。”

在清廷举行的考核中,我父被评为最优列一等,晋翰林院侍讲。从宣统三年(1911)翰林院“玉堂谱”记,父亲的职务是翰林院侍讲衔撰文,同时任协办院理、实录馆总校、国史馆编修、文渊阁校理等。职务繁重,却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曾多次向清廷提出一些改革建议,未被重视。

1912年德国汉堡大学派员来华为该校东亚系招聘汉文教师,我父鉴于当时国内军阀混战,局势很乱,决定应聘出国。汉堡大学董事会对这项工作很重视,专门拨出两万马克,由我父与另一德国教师编制采购中文书目,并以我父的名义向国内订购图书,这是第一次大战前德国购得了这批很有价值的中国图书,成为扩展汉堡大学汉语系基础的里程碑。目前拥有八万余册藏书的汉堡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化系图书馆,已成为现今德国规模最大和最著名的图书馆。

我父在课余坚持学习德文,熟悉德国各方面的情况,虽然工作不太繁重,但也不轻松。在教学过程中,父亲常向他们介绍中国的情况,以消除种种隔阂,同时宣扬有悠久历史且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

我父的工作颇获好评,很受尊重。不仅在他们的图书馆里至今仍可看到父亲当年缮写的卡片,作为文物以珍藏,而且由于他知识广博,谦恭厚道,学行无比,教学认真,在当时得到校方的称赞,加之广集汉儒籍,建立德国第一间汉学研究中心,至今为德国所乐道;更为弘扬中华文明,促进中德文化教育的交流,起了首创之功。

1916年秋,四年合同期满,该校商议续约。父亲考虑到当时的形势与中德关系以及战时生活的困难,还有对我留在国内而慈母见背、体质孱弱的关怀和挂念,终于决定回国。因受战争影响,交通受阻,回程经丹麦、瑞典、芬兰转彼得堡、莫斯科回国诸多阻滞周折。

1917年5月至11月,父亲先后任副总统府、总统府顾问、咨议,又兼江苏督军署内秘书职,不用全日上班,不理实际政务,只是处理一些礼节性的应酬文字而已。其后曾任财政部秘书、江西省财政特派员等职。在江西任内有商人请求父亲在修订某条例时能照顾他们的利益,事成则酬以重金。祖父当即严词拒绝,此事当时曾传为美谈。

1927年后,鉴于时政腐败,父亲愤而去职,以鬻字为生,并教育我们以治学为本,应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由南京住所暂去扬州再辗转入川。初居成都,因避日机轰炸,移居夹江、眉山、乐山等地。及胜利回南京,居住长兄承祖处。1956年冬由我接回广州定居直至逝世。

我父的思想比较开阔,又有强烈的爱国心,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十分痛恨,曾对采访记者说:“我是经历过三个朝代活的历史见证人。清代,我参加科举考试十五年,袁世凯妄想登基称帝的时候,我正在北平,拒绝为其所用。民国三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我在德国柏林亲耳听到过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的炮声。中国人到处受到歧视,那是个什么世界啊!当我回到广州的时候,走到沙面望一望,帝国主义者都要来赶你。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使我灰心失望,我再也不过问政治,整天过着‘清高’的隐居生活。”在思想苦闷之际他读佛经,并手书《金刚经》、《心经》多通。父亲读佛经并不信仰佛教,因深知其为虚幻,在诗句中,间有佛家语及悲天悯人的情调,流露出一些无可奈何的情绪,反映出知识分子在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之前,对现实不满而又找不到出路的矛盾心理状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解放前夕。

但是当民族危机出现,他又表现出爱国知识分子的那种本性。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他的《感愤》诗写道,“惊看砧肉供刀俎,忍撤藩篱逼冀燕”。并有“长蛇封豕欲难填”句,愤怒控诉蒋介石的投降主义路线,指出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以及反动卖国政策必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1941年秋前方传来喜讯,祖父欣喜不已,写下了“十六万虏同灰埃,欢呼河山指日复,驱除虏骑清九垓”(《辛巳中秋喜湘北奏捷》),与其后所写的“灭寇此嚆矢,欢呀瞻前路”(《湘北三捷》)等句,皆脍炙人口,被广为传诵。(以上各诗皆见《商衍鎏诗书画集》)

在蜀避难时期,父亲没有收入,经济上有很大困难。那时我与兄长承祖虽皆在大学任教,工资微薄,得出外兼职,有时还要典当,才能维持生计。我父为了减轻我们的负担,不让我们为他的生活担忧,乃决定卖文鬻字,靠砚田耕耘,自力更生维持生活。因父亲的书法早负盛名,求书者众。又时人往往分请甲辰科三鼎甲及传胪各写一条幅,合为清代四进士的四屏,珍藏鉴赏。除父亲外,另三皆在沦陷区,在求得他们三位的书件后,必须得到我父的字,才成全璧,因此来找的人不少。此事荣宝斋积极参与,借助他们各处都有分店的优越条件,承担收转写件的联系工作。通过这条渠道,寄来的写件源源而至。由于战时经济不振,润金不可能定得太高,扣除中间费用之后,所得不多,再加物价猛涨,润格的调整大大滞后,收入并不理想,但毕竟开辟了一条财路,生活得以改善。有时书件很多,父亲不得不终日挥毫,十分劳累。写到这里,汗流浃背,内疚万分。

父亲在当时的生活简朴清苦,与当地文士十分友善,以诗会友,不时相聚唱和,每有佳作,辄转抄传诵。其中最有影响的揭露国民党政府只知发国难财,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的罪行,并揭发政府人员借修筑飞机场,加重剥削压榨人民的实情。篇篇诗作,针针见血,说出了人们的心里话,一时索稿传抄者众,大有洛阳纸贵之势。他曾向当政者提出“民心去尽国何在”的质问。此时他看清蒋家王朝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方面皆不可救药,再也不存任何幻想了。

1948年冬回到阔别四十五年的家乡,翌年广州解放。在这前后期间父亲客居港澳,赴京与大伯相聚,再返金陵著书立说,至1956年再归故乡。在南京,父亲老友人中的民革成员,常邀之一道参加学习活动,我父觉得很有收获,每次都积极参加,也影响了一些友人并带动了他们同往,从中接受教育,思想进步很快。在当地党和政府对他老人家关怀下,先后安排他为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到广州定居后,仍然安排为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以及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发表了《赠海外爱国侨胞》、《和平共处展望》、《号召实现和平解放台湾》、《为党八中全会的号召欢呼》、庆祝国庆十周年的《开国大典颂》等,歌颂党的英明伟大、政府方针政策的正确,表达了他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的情怀。

我父中年有一些杂著皆毁于战火,后生活飘零无心著述。建国后精神振奋,老当益壮,每想发挥所长有所贡献。他考虑到在清代,自己亲身经历各项科举考试十数年,体会深刻,而对这项重要制度的专门著作还未看到。为填补这一空白,他自1954年起即着手撰写《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一书。在搜集资料方面得到南京图书馆、江苏省文史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及热心友人的大力支持,经三年艰苦努力,五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二十三万字的专著。该书材料充实,内容丰富,对研究清代科举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该书除科举考试本身问题的阐述外,还以最后一章介绍科场案件与轶闻。其中的重大事件与冤案,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而应考士子亦受到种种折磨,甚至陷入文字狱,其被摧残的惨情,使人闻而心寒。

古人以诗书画为“三绝”。父亲在这些方面皆有很深的造诣。

父亲在书法上造诣很深,他的作品流传不少,书法界有一定影响。过去在书法界有一种偏颇的说法,是“翰苑书例无足取”,是说科举人士因受“馆阁体”的束缚,不能成为书法家,这当然是片面的。叶恭绰先生曾加以批驳。他说:“谓书家不能囿于翰苑可也,谓翰苑之必不能成为书家不可也。”这是很正确的。这个问题应该具体分析。我们知道,清代科举考试对书法要求严格,因此士子必在这方面下很大工夫。但是当时考试使用的“馆阁体”,要求字字整齐,笔笔平正,大小划一。这种刻板式的写法为书法艺术界所不取。父亲深知自己的字有笔法单调、不够开展的弱点,中年以后,从章草下手,力攻草书,六十岁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评者以为他的书法兼有颜字的沉着端庄、褚书的秀劲超逸,天骨开张,姿态颖秀,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我父喜欢画竹,作品不多,但风格不凡,挺拔多姿。他题画竹的诗有数十首,每以“遇严寒而苍翠不改,经霜雪而愈盛”的品格以自励。他总结了前人画竹的实践经验,撰写《画竹一得浅说》约两万字,很有参考价值。我父为人正派,心胸开阔,他对子女要求甚严。但绝无专制家长作风。每以祖训“四恶勿沾,勤俭守正”教育我们,并亲书《荀子·修身篇》句与我为警言;至今荀子的“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三句,言犹在耳,并将其写成条幅,悬之书房作座右铭以相警。他自己也处身力行,以身作则:为官清廉,烟酒不沾,生活简朴,待人坦诚。我兄弟两人在学术界的贡献与成就以及在思想上不断批判自己,在政治上继续要求进步,这一切是与父亲的教育分不开的。我父青年时经常打太极拳,中年以后坚持练“八段锦”及自我按摩。他近九十时仍耳聪目明,步履稳健,这是他重视自我保健的结果。

我父一生的遭遇,起伏很大。他少年艰辛,青年得志,中岁迍邅,晚年幸福美满,可谓否极泰来,红霞满天。他1963年辞世时甚为安详,公祭仪式由当时省委书记区梦觉主持,副省长、中大校长许崇清等各界人士三百余人参加,十分隆重,足见他深受人们爱戴,可以说一生无憾矣。

“痴愿淘将渣滓净,此身与世共光明”,这是父亲晚年居于中大的《康乐村居集诗》八首之末的诗句,也是对自己一生追求的总结。

(志馥、志校补正,本文经与志馥先生相商作了压缩)

同类推荐
  • 柔情似水

    柔情似水

    柔情似水是廖建岚和廖锦屏两位诗人联袂而写的白话诗集,本诗集作品量虽然不大,但诗的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深远,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艺术形象。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和抒发感情,表达了诗人复杂多变的思想感情。
  • 感悟·独白卷(读者精品)

    感悟·独白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教育在民国

    教育在民国

    《教育在民国》由人文学者智效民主笔,作者借由民国时代的教育界往事,比如谈《蔡元培的教育理念》、《胡适谈书院教育》、《梁启超主张通才教育》等,有感而发,顺手拈来,给今人不少启发。
  • 开在废墟上的花

    开在废墟上的花

    从听故事到讲故事,再到写故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从故事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哪里去寻找中国的好故事?《中国好故事》特邀国内顶尖故事家,为中国的孩子们、为芸芸众生讲述最沁人心脾的故事。
  • 井底飞天

    井底飞天

    当知识界相当多的人谈“独立性”,都在号称“独立思考”,以至“独立”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词、口头禅时,你有没有想过“独立”已经异化,恰恰已经随俗了呢……在现今,主张独立的知识分子却在精神上极度依赖于那个规模不小的主张独立的圈子。
热门推荐
  • 赢在感恩

    赢在感恩

    世界五百强金牌员工的成长法则,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企业的优秀员工吐血推荐。赢在感恩,就是赢在职场。感恩是员工在职场生存发展的必备品质之一。只要怀抱感恩之心,你也能成为金牌员工。
  • 傻王弃妃

    傻王弃妃

    上官冰儿,偷梁换柱,替妹出嫁,被得知真相的璃王误伤,再次醒来,她不再是她,受尽世人的唾弃和辱骂,她不在乎。直到遇到他,段天晟,一个面容受损的傻王,其实是个深藏不露的腹黑王爷,她陷进去了,且看当腹黑遇上才女,擦出怎样的火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上海职业妇女口述史:1949年以前就业的群体

    上海职业妇女口述史:1949年以前就业的群体

    在传统社会中,妇女成为失声的群体,口述史研究是近年兴起的新方法之一。本书作者对十九位解放前后有过工作经历的上海职业女性进行访谈,记录她们的个人职业生涯与婚姻家庭生活,了解她们在两个时代中所发生的变化,同时探索时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书中收录的采访对象,职业颇具代表性,既有曾从事地下工作的老革命家,也有普通工人;既有教师、护士和会计,亦有小商贩和家政工作者。上海曾是纺织大城,纺织女工更占相当大的比重,既有养成工又有童工,既有私营厂工人又有外资企业工人,还包括解放后著名的劳动模范。她们的叙述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为妇女史提供史料,更为上海工业史、上海社会史提供珍贵的旁证。
  • 吞噬世家

    吞噬世家

    读者QQ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入92558511新书已经上传,沿用的还是这书的提纲,不过是僵尸系列,改正了情节太慢的毛病!新书书号1397017,书名《史前遗迹打捞者》大家把票和收藏放在这新书上吧!谢谢支持!字数45万多,已经上架,可以一看,也很值得养羊本书是第一人称写的,后来改了人称,但只改了一半,读者看了会觉得混乱。还是看新坑吧,那书也是亡灵僵尸系列哦!!!!
  • 雨落霓裳之杀伐天下

    雨落霓裳之杀伐天下

    她居南,他临北。各为其主,注定宿敌。她持剑袭来,他不闪不避。面对她的质问,只闻得他轻轻叹息:”这个天下,我唯独躲不开你。她,淡若清莲,韧如磐石,十年守候,只为君诺。他,鬼面罗刹,嗜血凶残,无情冷血,却为她杀伐天下……”
  • 逆神之戮

    逆神之戮

    平静了千年的东螣大陆随着一个乞丐少年的崛起迎来了动荡,铁血的年代。雷泽,醒来时没有自己的记忆,却继承了身体前主人所有的悲伤、仇恨、疼痛、无奈与希望。随着大陆结界的破除,神秘封印的揭开,尘封了数千年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爱情与友情,谎言与背叛,将东螣大陆拖入了战乱的漩涡。然而,秘密揭开后,所迎接他的却是……**********特别版简介:天,自己招谁惹谁了?难道是因为占了人家要洗澡用的湖?嗯,刚才确实是舒服地在湖里洗了个澡。啊,原来如此!抢占圣兽洗澡湖,让圣兽用自己洗剩下的水,未来还有可能会偷看到圣兽洗澡……这个罪名可是不轻,自己可是担待不起。雷泽胡乱地想着没有挪动身体,却没发现自己想法有些异样。**********封面由Lorilla特别出品
  • 爱情没有终点

    爱情没有终点

    也许你会认为高中谈恋爱是早恋,但是我们却忘了……
  • 断空游之阿尔特里亚

    断空游之阿尔特里亚

    平凡的我,看着如此纷乱的世界。拼搏一次,阿尔特里亚啊,你到底有多少秘密,我每成长一分就多一分恐惧。黑流涌动之间到底是谁在乱世,我只想有一个安稳的生活,我多么希望所有人不用拿起屠刀。可,没有绝对的力量,一切都是空谈啊。我会成为这个世界的王。
  • 静女:进献歌姬

    静女:进献歌姬

    她来到异世,沦落为一颗棋子他爱上了这颗棋,却不敢靠近,就像一曲探戈,你退我进,你追我赶,千帆过境,尘埃落定……他却与她执手江湖,他拥有杀伐果断的实力,而她只是一只蝼蚁,在命运的大网中浮浮沉沉。她不断地逃离,却始终逃不脱他编织的一张温柔的网。她不聪明,偶尔狡黠,即使来自现代也无法面对……
  • The Depot Master

    The Depot Mast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