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75300000013

第13章 2 跨国公司一体化行为的理论解释

关于跨国公司一体化行为,西方跨国公司理论从宏观层次和企业层次多角度给予解释。宏观层次的跨国公司行为理论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跨国公司行为(主要是直接投资)的动机、相互关系和产业导向等做出了分析。其内容包括绝对优势论和相对优势论、要素禀赋学说、边际产业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层次的跨国公司行为理论,涉及企业与市场、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三个层面。企业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产业组织理论中;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交易成本学说中;企业内部各个组成部分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价值链理论中。笔者在此主要从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角度解释跨国公司一体化行为。

4.2.1 跨国公司一体化国际经营是国际分工的产物

关于分工的研究,不同的经济学研究的着眼点不同。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着眼点在于分工的基础和职能的分工,认为以劳动工具为代表的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分工的产生和发展,并决定了分工的广度和深度。在企业内部分工方面,马克思强调职能分工,“如果说工人的天赋特性是分工赖以生长的基础,那么工场手工业一经采用,就会使生来只适宜于从事片面的特殊职能的劳动力得到发展。……局部工人作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他的片面性甚至缺陷就成了他的优点。从事片面职能的习惯,使他变成本能地准确地起作用的器官,而总机构的联系迫使他以机器部件的规则性发生作用。”总之,马克思经济学强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分工的基础和决定力量。

与马克思经济学不同,西方经济学对分工的研究是从分工带来节约的角度展开的。分工导致专业化,专业化带来节约。分工问题是选择专业方向和在选定细分领域中的专业化程度。亚当·斯密(AdamSmith,1776)指出,分工的水平是由市场大小决定的,市场大小是由运输效率决定的。以李嘉图(DavidRicardo)和赫克歇尔-俄林为代表的传统国际分工理论认为,各国间生产成本的相对优势和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了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与作用,国家的特殊优势是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阿马·沃克(AmasaWalk-er,1874)指出分工产生的协调成本是限制分工发展的关键因素。杨格(1928)进一步指出,递增报酬并不是由工厂或部门的规模扩大产生的,而是由专业化和分工带来的。他用了三个概念对分工做了分析。一是个人的专业化水平。个人专业化水平随着个人活动范围的缩小而提高;二是间接生产链的长度。这里指的是与他人协调范围的大小,这又与产品的复杂程度有很大关系;三是此链条上每一环节的产品品种的数量,某个环节上的品种越少,专业化水平越高。继杨格之后,何塔克(Houthaker,1956)提出,从分工效益与交易成本之间的矛盾来解释交易效率对市场规模的决定作用,从而解释分工水平与市场大小的对应关系。在这一理论中,专业化和不同专业的多样化是分工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杨小凯(1996)则从交易效率角度,对分工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在他看来,每个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们喜欢多样化消费。专业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稀缺性,但也会增加交易费用。所以存在着利用专业化的效益和交易成本增加的两难选择,要利用专业化效益就必须承担更多的交易费用。当分工的边际效益与边际交易费用相等时,分工达到最优水平。当交易或协调效率改进时,最优分工水平就会演进。

综上所述,马克思的分工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的分工理论有明显的不同,如果说马克思的分工理论揭示了分工产生的根本源泉,或者揭示了推动分工产生发展的动力,而西方经济学将分工视为既存的事实,对分工的研究是偏重于分工的效益、产品和零部件的分工、地域的分工和科层组织与市场的分工等方面。但双方都认为,跨国公司内部国际分工是企业内部分工的历史延伸,即当企业内部分工跨越国界、扩展到国际范围时,便形成跨国公司的内部国际分工。所以两种分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互补。按照这一思路跨国公司的一体化国际经营是国际分工发展的产物。

国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国内分工超越国家界限结果。从生产的发展角度看,人类生产的历史是循着市场一体化——资本一体化——生产一体化的步骤演进的。每一次一体化行为的飞跃都伴随着重大的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无疑也是国际分工原动力。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战后现代国际分工出现与以往不同的特征。

第一,产业内部分工的急剧发展,中间产品交易大量增加。中间产品交易的增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市场机制中交易关系的组合,使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突出。作为交易双方的企业既要考虑交易的及时性,更要关切大规模、经常性交易成本。

第二,企业内部分工的基础上产生的协作化经营导致合成资源的大量涌现。合成资源是物质和非物质形态要素的一体化组合,其核心不再是物质形态的生产要素,而是运用这些要素的技能和方法,它们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因而合成资源的重要特征是整体性、专用性和共享性,它的价值高于各组成部分单独出售时的市场价值总和,这使得传统意义上的要素市场在优化个别要素配置时受到很多限制。为了避免合成资源分解转移招致的损失,就要有满足合成资源整体转移的综合要素市场。

第三,分工的深化使越来越多的生产要素日益专门化,成为专用资产。传统经济学分析的典型市场均衡状态中的供求平衡,依赖于要素在生产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这种转移的有效性,既依赖于市场的有效性,也依赖于要素均质性,同类要素相互间具有完全的替代性,并且转移和替代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专用资产具有这样的特征,当它的某种特定用途一旦形成,就很难被移作它用,除非转移者愿意承担强行转移过程中发生的巨大损失。可见,专用资产的出现加大了要素间的替代难度,跨国、跨行业的要素流动变得困难重重。

国际分工深化出现的新特征,对保证分工效率的协调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认为市场是协调分工的最有效的机制的传统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现实的世界市场是不完全的,市场不完全本身就说明了市场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最有效的协调机制。既然由于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的存在,无法实现分工深化带来的新现象所要求的要素转移和有效配置,寻求市场以外的,作为与市场并行的一种制度安排——公司一体化(跨国公司)必然应运而生。公司一体化的合理性在于它把原本发生在市场上的外部交易内部化,从而减少交易成本对协调劳动分工的阻力,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1)市场机制与中间产品的特性不相适应而暴露出的严重缺陷,表现为企业难以通过市场让渡其中间产品,企业的权益在外部市场上得不到保障。在外部市场难以保障中间产品交易有效性的情况下,交易成本的上升和市场失败迫使企业寻求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加以替代,这就是通过企业科层组织将市场交易内部化。跨国公司内部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把国际间分工和协作转变成企业内部的分工和协作,使国际生产和交易关系绕过市场的作用,从而减少了市场上各种壁垒和障碍对国际分工的阻碍,获得内部一体化所孕育的全部优势和潜在利益,这是跨国公司一体化国际经营的一个重要的利润来源。

(2)相对于企业合成资源转移的需要,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在内的一体化要素市场在现实中是缺失的,要克服此问题,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和生产设施整体转移就成为必要的选择。跨国公司一体化使不可分割的合成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其经济价值,减少了合成资源通过市场转移所蒙受的价值损失。也就是说,合成资源不可分割的特点决定了通过直接投资和生产设施的整体转移能获得更大的潜在利润,所以用一揽子安排替代市场以实现合成资源的最佳配置就成为必然,这是公司一体化的内在动力之一。

(3)相对于专用资产转移的需要,国内市场上的部门进入障碍,市场的分层性垄断和国际市场上的国界分割,都造成市场结构性扭曲,使专用资产无法流动。企业针对国内市场上部门与行业间转移的困难,通过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向同一部门与行业的转移,同时避免了跨行业的损失。针对国际市场上各国间转移的困难,通过跨国公司内部化机制可以有效地实现跨越转移。

(4)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高技术的保密性要求也是促成跨国公司之间一体化——跨国战略联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当跨国公司意识到竞争的交易成本很高,进行合作可以减少此类成本时,便会采用跨国战略联盟的形式,力图通过这种安排降低交易成本,克服市场缺陷,进而稳定交易关系,便于监督交易。所以,跨国战略联盟是联结市场与企业的中介,能发挥连锁型“组织化市场”的功能,因而能较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把市场竞争和组织管理连为一体、综合运作的要求。

4.2.2 对跨国公司纵向一体化的再分析

4.2.2.1 纵向一体化的动因和行为边界

跨国公司实行纵向一体化直接投资,一般被认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具有较强的垄断优势。只有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组织管理的跨国公司,才有可能取得规模经济的效益。第二,跨国公司所从事的行业必须具有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在高度集中的行业中,寡头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会导致原材料、零部件等各项生产投入品来源的不确定性,跨国公司根据其全球发展战略,实行纵向一体化经营,增大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比例,可以避免对外部市场的过分依赖。从企业内部关系、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角度解释纵向一体化的动因,主要有:

(1)构造内部化组织方式的动机是有效地使用企业知识资产优势。在一般的市场上,知识产品和知识传播的价格难以确定,而且市场上存在着潜在的竞争企业和企图获得跨国公司知识资本的企业。跨国公司为了更好地利用产权知识、避免在外部化市场销售知识产权所引起的优势失散的风险,保持其特有的知识资产优势,便组织内部化市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跨国界的生产组织、资源调配、内部定价相互依赖,结成一体,构成内部化市场。正是通过内部一体化组织方式,跨国公司在所有可能的市场上开发利用知识优势,并使利用知识的收益保持在企业内部,以补偿创造知识所花费的成本。

(2)构造内部化组织以解决市场不完全问题。在不完全的外部市场中,市场买卖双方趋于各自集中,结成买方联盟和卖方联盟(如双边垄断),形成不稳定的讨价还价态势。由于垄断双方关于产品性质、价值方面信息不对称,可能引起“买方不确定”,特别是当一个产业的活动是以一种多阶段的生产方式进行时,在生产过程中,供需双方难以协调一致,导致供需之间的剧烈波动。如果双方通过合并或接管,在所有权上合二为一,则可消除这种不确定性,这一点可也说明了企业为何采用纵向一体化的对外直接投资。

(3)用交易成本学说解释内部化功能和纵向一体化的动机。内部化理论将交易成本引入跨国公司理论。最早提出交易成本概念的是科斯(Coase,1937),他在《企业性质》的论文中提出的一种假说,即交易成本的不同是对厂商中有组织交易决策的反映,而不是对市场的反应。企业和市场是两种不同的可以相互替代的经济制度或组织。可以说科斯这一思想,从企业对市场的替代角度出发,提出了内部化理论的雏形。交易成本的概念对理解市场失灵问题起了关键作用。威廉姆森(Williamson)发展和完善交易成本学说,提出交易过程三维假说。认为不同交易的差异性源于交易频率、不确定性和资产专用性。而有限理性与机会主义的倾向只是对交易方式的选择发生影响。

第一,交易频率。如果双方交易量大且连续不断地的进行,交易双方就有必要作出特定的安排,形成某种规制结构。作出这一安排所付出的成本通过分摊到连续不断的多次交易中,从而降低了相对交易成本。反之,如果双方交易是一次性的,或发生的频率较低,设立专门的规制结构反而增加交易成本。

第二,不确定性。这是造成有限理性的主要原因。在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契约双方对于未来的变数没有把握,一般是很难立即达成交易的。为此,必须寻找一种双方都接受的,并且在出现变数时能平等的分担责任的机制,纵向一体化的机制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第三,资产专用性。关于这一问题,前面已从国际分工的深化、市场不完全的角度分析了资产专用性问题。在此从资产专用性的差异的角度,以及交易中的机会主义倾向的角度做进一步的分析。由于资产专用性的存在,当交易中需要标识资产专用性时,如交易过早的终止,必然会造成“沉没成本”的损失。所以在此类交易中,资产所有者易遭到对方的讹诈,并被要求以更优惠的条件继续为对方供货。反之,需求方也容易受到对方拒绝供货的威胁。所以,只要契约双方有一方投入了专用资产,另一方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终止交易,专用资产投入方必然遭受损失,尤其是在潜在交易人数少、交易双方选择交易对手余地较小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一旦遇到机会主义行为,市场交易成本上升,运用市场机制的代价就会增大。所以,采取纵向一体化的方式,通过保持契约关系的连续性,可以降低因资产专用性提高所引发的违约和交易成本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在出现小数谈判(smallnumbersbargaining)问题时,降低机会主义行为的危害。

违约和讹诈等机会主义行为可发生在缔约之前,也会发生在缔约之后。原因是资产专用性引起的“可占用准租金”与缔约前的讨价还价的交易成本不同,缔约后的机会主义行为及其导致的交易成本与可占用租金密切相关。可占用租金越少,交易各方越有可能依赖契约性关系,而不是依赖共同所有权。反之,包括在资产中的可占用租金越大,借助于共同和联合所有权形成的一体化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是纵向一体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纵向一体化的交易成本分析法,不仅从资产专用性差异的角度对各种交易加以区别对待,而且还指出不同类型交易过程中交易成本的差异。为降低成本,在不同的交易过程中,应选择不同的交易协调方式。实际上完全市场交易和纵向一体化组织是交易协调方式的两个极端,在市场和一体化组织之间会有许多中间组织。当资产专用性很高时,关系合约无助于阻止过高的交易成本,这时纵向一体化就是一种重要的交易协调方式。

内部组织代替市场交易并不是出于与生产相关的技术经济原因,而是由于被广泛提及的中间产品市场运行中的“交易失效”。这种内部组织对市场交换的替代被称为“内部化”。一体化的组织在克服这种“交易失效”方面具有优越性:具有利用命令解决分歧的利益协调机制和运用有效的决策程序以保障适应性和灵活性。

其一,一体化组织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手段较多,有更强的控制能力和激励能力。如一旦发生冲突,有时行政命令比无休止的讨价还价或诉讼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其二,一体化具有信息方面的优势。共同的培训和经历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严密的规则,有利于一些复杂事件的沟通。人与人之间的频繁交往和沟通能形成一种默契,提高效率。

其三,企业在事后能掌握有关的数据和资料,减少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同时,控制机制使在选择企业活动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科斯和威廉姆森等人的分析方法,为巴克利和卡森两人将内部化理论用于解释跨国公司铺平了道路。巴克利和卡森认为,跨国公司虽然经营范围远远大于一般的公司,但本质上并无区别,前者是后者的特例。因此内部化组织可以减少交易成本的原理,对跨国公司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一种解释。当厂商受到国内市场容量的约束,国内扩张的边际收益下降,交易成本增加,具有某种特定优势的厂商便产生向国外市场扩张的动机,形成跨国公司。交易成本对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有很大影响。跨国公司对分散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进行统一控制,可以避免单个公司各自决策的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跨国公司一体化是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国际一体化,对跨国公司来说其研发过程是常处于失效状态的中间产品市场,很难通过外部市场来组织要素,加上研发活动是整体价值链的先导,其一旦失误会影响后续环节的运作,所以一般都将研发置于跨国公司内部一体化组织内部。当然这并不等于必须将研发活动控制在公司总部。对那些技术复杂、资产专用性高的生产环节,纳入跨国公司一体化生产体系更为必要。因此,对于生产和销售跨国公司也面临一体化和市场的选择。

跨国公司组织内部的协调和管理是有成本的,纵向一体化付出的成本在于:第一,纵向一体化组织内部科层制管理的基础是强制,因此激励成本较高。第二,一体化组织内部信息的传递常会发生衰减、失真和时滞。当一体化的规模超出一定的限度时,一体化的资源配置收益将递减。第三,一体化组织内部交易的长期性,很容易将理性行为感情化。对于机会主义行为的容忍,会使这类行为更加肆无忌惮,最终要想限制这类行为的约束成本是极高的。介于这些,一体化组织不可避免的要付出成本,而且一体化组织的规模越大,付出的组织和协调成本越大,从而决定了纵向一体化对市场的替代是有限度的。跨国间的交易活动是通过市场还是利用公司一体化组织进行,这取决于市场交易成本与公司一体化组织的内部协调成本(内部交易成本)的大小,当两者相等时,便达到了跨国公司一体化组织的效率边界。若一体化行为带来的收益大于其内部协调成本,则将市场交易和国际生产分工纳入公司一体化组织中进行就必然会发生。

4.2.2.2 关于纵向一体化解体的原因

是什么导致跨国公司纵向一体化的解体,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专业化的发展导致了解体的发生。罗宾逊认为,当一些既定的生产工序所需的生产规模大大超出该产业内小企业所能达到的规模时,这一工序就会倾向于脱离该产业,从而产业内所有的小企业就要从外部专业化的厂商那里获得这一专门为其服务的特定工序。结果造成该产业分解为两个或更多的产业,都在各自的最佳规模上经营。传统的跨国公司生产体系中的子公司多为其所在国的国内市场提供产品。但在专业化情况下,子公司只生产有限的几种产品,并向其他子公司或全球用户供货。在专业化的推动下,生产合理化的结果可能使子公司为追求规模生产和服务于全球市场,转为社会化生产的一个环节,而不再成为跨国公司一体化经营的一环节,导致纵向一体化解体。

我们以单个厂商的平均成本为说明。假定该厂商的生产分为三道工序,综合平均总成本为ATCc,各道工序对应的平均成本分别为ATC1、ATC2、ATC3.假定各道工序的产出与最终产品的产出都有一定的比例。工序1的边际收益递增,工序2的边际收益递减,工序3的边际收益先递增后递减。如果产出率为q1,对应的平均成本为C1.但如果众多厂商都与图中的厂商一样,则工序2的平均成本是随产出率递减的,具有规模经济可获性,则工序2就会被一个专业化厂商所承接,并将按照接地的价格P2出售产品。此时,总平均成本曲线将由ATCc移到曲线ATCc′,代表性厂商的新的平均总成本相应从C1降到C2.虽然该产业内有很多厂商,但由于该工序的成本是递增的,所以代表性的厂商只从事工序1的生产,代表性厂商所需的其他产品则从独立厂商那里购买。由此可见,降低平均总成本的动机驱动着跨国公司纵向一体化解体。

另一种观点认为,纵向一体化本身加剧了市场的不完全,使一体化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导致其解体。跨国公司内部化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有两种结果:其一,跨国公司之所以要内部化就是要克服缺乏外部市场或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其二,跨国公司活动本身会导致市场不完全,从而扭曲了资源配置。跨国公司对技术的控制和封锁,或者设置市场进入壁垒,会使其所在的寡占市场更加缺乏竞争。需要指出的是,跨国公司内部化对市场失灵的反作用,会因为引起市场失灵的原因不同而有差别。也就是说,要区别政府政策引起的市场不完全和缺乏外部市场、缺乏竞争引起的市场不完全。如果市场不完全是政策造成的,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将改善资源配置。如果跨国公司的一体化行为的结果是加速了市场的集中和垄断,则跨国公司一体化将会对资源配置起反作用。因为这种跨国公司内部化导致的市场失灵,往往造成社会福利水平的下降,因而常遭到政府的管制,迫使其解体。

4.2.3 对跨国公司横向一体化的再分析

横向一体化本质上是对原有生产能力的复制,这种复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地区化的结果。消费者偏好的不同和企业层次上的规模经济是促进横向一体化的主要因素。垄断优势学说、进入壁垒学说和产品生命理论都是以横向一体化扩张为研究对象的。

凯夫在其1972年发表的《国际公司:对外投资的产业经济学》一文中,对横向一体化直接投资做了论述。他认为,横向一体化直接投资是指跨国公司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世界各地建立子公司,生产同类产品的经济行为。实行横向一体化的跨国公司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主要是通过子公司利用总公司的知识产品而获得的。跨国公司拥有雄厚的研发能力,许多知识产品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其他国外竞争者无法比拟的。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国外子公司在当地遇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时,利用总公司的知识产品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跨国公司实行横向一体化是以建立国外子公司为基础,依靠总公司的知识产品为手段,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行为。可以看出上述关于横向一体化的论述,也是建立在内部化理论基础上的。

此外一些经济学家用风险分散直接投资理论来解释横向一体化。最早提出风险分散直接投资理论的是科恩,后经拉格曼(A。Rugman)对此做了进一步的发展。该理论认为,当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直接投资不能得到有利的利润时,应根据地理位置分散投资风险。拉格曼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既是产品市场的分散化,也是生产要素市场的分散化。史蒂文斯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对利润最大化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如果风险不大的话,在国外的投资比国内更好。

美国产业协议局根据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提出对外投资有机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垄断竞争条件下,企业生存的前提条件就是继续增长,即在日益扩大的市场中,保持并提高其生产和销售的份额,维护和扩大其在市场中的地位。为了保持现有的获利能力,企业必须追加新投资。减少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减少了未来收益,而且也降低了现有投资的收益。至少在短期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不在于利润的最大化,而在防止市场的丧失,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创造条件。

具体的分析横向一体化经营,其合理性在于:

(1)横向一体化可以通过增加产量达到较低的成本。第一,在大宗交易以及诸如生产计划、研究、收集和传递信息这类与要素投入比例没有严格关联的经营环节,单位成本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的。第二,较高的产量使得利用专业化设备成为可能。第三,为保证各种不可分割的设备的最佳利用,大规模生产是必需的。

(2)专用资产投入和横向一体化。由于存在部门专用性要素,并且这些专用性要素不能在地理上随意移动。那么,最终产品的生产阶段就具有分散的特点,或者说把生产过程集中于某区位是成本极高的。那么在这种行业或部门若出现跨国企业的话,它便自然呈现出横向一体化的特点。这种一体化无论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生产活动都改变不了地理上分散化的特点。这种跨国公司一体化主要利益来源是减少了公司管理层过多的活动。换言之,横向一体化中生产上的规模经济是次要的,而管理、研发以及营销等方面的规模经济则是主导的,后者是横向一体化合理性的根本所在。

(3)横向一体化过程中可以通过推行标准体系获得来自管理中的规模经济性。如何获得管理规模经济的好处,可以通过采用横向一体化标准体系。所谓横向一体化标准体系是指跨国公司在所属子公司或附属分支机构中,在研究和开发、生产过程、产品标准、市场营销以及售后支持等各环节推行统一标准。统一标准的推行可以在一次设计后反复使用,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标准体系有利于进行标准化管理,通过降低经营过程的不确定性和协调成本,跨国公司获得来自管理中的规模经济。如借助发达的通讯技术,财务报表的标准化实现了跨国公司之间完成瞬间报表的合并,使决策者随时掌握公司整体经营状况,而且便于对各个子公司的业绩评估;在生产过程中,标准生产体系有助于保证物料供应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标准的营销和售后支持体系,保证跨国公司在公众面前有统一的公司形象,提高开拓市场的能力。而且通过为顾客和用户提供标准化的服务,保障消费者与用户的权益,同时赢得良好的公司信誉。

当然,推行横向一体化标准化体系时也存在一些局限。主要是第一,跨国公司在横向一体化经营中常常面临选择专用设备还是选择通用设备的问题。专用设备灵活性差,但效率高。而通用设备灵活性高,但效率低。标准化体系不能适时地根据消费者需要、市场容量、要素供应及时调整生产和经营,对上游环节依赖性强,对下游环节适应性差。第二,跨国公司为推进一体化国际经营,通常在东道国企业中实行统一管理和控制,标准化经营虽然在降低风险和管理成本,加强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方面是有利的,然而母公司的标准化如与东道国文化相左,定会受到当地文化的抵触和排斥。

跨国公司为了克服横向一体化中由于推行标准化带来的不足,也会采用一些措施。如采用混合设计,在标准体系中同时拥有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环节可选择专用设备完成,因为这些环节集中了核心业务,决定了关键环节的生产和产品质量。其他环节则用人工完成。再如,采用适用技术(中间技术,资本—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技术组合)。实际中究竟采用何种技术组合,要视投资区位而定,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方案。

总之,以跨国企业方式组织国际生产比通过各国企业以寡占市场结构方式组织国际生产更有效的充分条件是:跨国公司一体化网络的总产出量(最终产品)要超过寡占条件下各厂商总产出量之和(Marknsen,1984)。

4.2.4 混合一体化及其促进因素

根据彭罗斯(Pernrose,1959)、马里斯(marris,1964)等人的研究,将跨国公司混合一体化的动机归为获得范围经济效应,对竞争威胁的反应,提高经营安全率和一般的发展战略。

(1)跨国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存在富余的经营资源,通过混合一体化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些闲余的资源,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这种由资源或要素使用范围的扩大而带来的成本节约称为范围经济。在存在范围经济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增加品种,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取得利润的增加,或在增加少量成本的条件下取得利润的大量增加。具体途径:第一,在不花费任何成本的条件下,将知识、技术、信息和诀窍等无形资产应用到其他产品的经营活动中;第二,研究开发中取得的可用于其他行业的副产品;第三,生产中的废物的再利用。

(2)作为对竞争对手的反应,跨国公司实行混合一体化,可以通过部门间的交叉补贴,惩罚或打败竞争对手,从而获得丰厚的长期利润。如果是寡头市场上,大型的、混合一体化的跨国公司彼此之间通过订立互惠协议,避免两败俱伤,排挤其他竞争者,获得稳定的高额利润。

(3)单一产品的市场容量总是有限的,所以沿着一种产品增长的动力迟早会衰竭,而混合一体化能够克服市场需求的约束,使企业获得新的增长点打破增长极限。

(4)混合一体化可以分散风险,提高经营安全率。有研究表明,实行混合一体化的公司,其收入分配方差较小,整个跨国公司发生倒闭时间的概率较低,资信相应提高,融资成本下降。

虽然企业发展混合一体化可以获得上述的好处,但是实行混合一体化必须慎重,如果发展的速度过快,也容易导致跨国公司在技术、生产和市场等方面资源配置脱节,增加经营的风险和失败率。对于混合一体化的测度是困难的。近似的测定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跨国公司经营活动主营业务以外的业务量占其总业务量的比重大小测定。在测定中对主营业务关联越小的业务,所给的权重越大,以区分各业务对混合一体化的贡献。二是根据跨国公司经营活动所跨越的行业数目来测定。

同类推荐
  • 甘肃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甘肃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对工业的要求,本书根据甘肃省的实际情况,对甘肃省如何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可行的策略。
  • 劳动合同管理与劳动争议处理

    劳动合同管理与劳动争议处理

    本书共分15章,第1~4章概括介绍了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制度、劳动管理的组织以及劳动关系预警等整体性理论;第5~9章系统介绍劳动合同管理的具体技术方法;第10~15章细致阐释劳动合同管理中比较突出的双方争议的处理技术。 本书贯彻由宏观到微观、先理论后技术的原则,全景式的介绍、程序式的剖析,对企业合同用工制度的宏观、微观各个层面都作了较好的梳理。理论介绍简洁明了、框架清晰、技术方法合乎法律规范、操作性强,特别适合于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日常应用,对于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就业者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三农中国的经济学阐释

    三农中国的经济学阐释

    作者以经济学为视角,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三农”问题进行了阐释,观点新颖,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稿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社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二是经济理论研究;三是乡村发展。
  • 基础设施领域的特殊法人与公企业

    基础设施领域的特殊法人与公企业

    本书主要研究基础设施领域公企业产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揭示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
  • 资源经济学

    资源经济学

    本书内容包括资源经济学基础理论、资源分类基础、资源配置理论、资源的社会性和城乡资源流动、资源比较优势理论与实践英勇等。
热门推荐
  • 龙魄

    龙魄

    一个普通的华夏少年,因为无妄之灾险些丧命龙口,最后却苦尽甘来得到穿越彩票。来到异界后,原本只是想过着幸福安宁的贵族生活,却意外的得到了华夏瑰宝的线索。为了心爱的少女,以及血脉中传承的信念。江逐流决定踏上寻找炎黄瑰宝的道路。山河社稷图:能够创造一片独立空间,以完整度决定空间的大小,在空间中可以用功德生成各种奇花异卉,珍禽猛兽,是天然的宝库。乾坤神农鼎:能够自动生成丹药配方,并且炼化天财地宝形成各色效果的丹药。神龙九变:炎黄龙族独特的修炼法诀,传说最高境界可以破开混沌,前往无人知晓的世界。
  • 校花之绝品狂少

    校花之绝品狂少

    一年前,他穿越魔域,成为一代魔帝。万年后,魔域被毁,修为尽失,他回到了陌生却熟悉的都市。是一切重头再来,还是安心平凡,听天由命,故事从遇到了校花女神的那个夜晚说起......。
  • 校园里的那段时光

    校园里的那段时光

    清纯校园成长故事。蒙古族姑娘包索日娜在成长的过程中心迹慢慢改变,世界在她面前渐渐展开,理想、爱情的认识纠结在一起,情窦初开的她将怎样选择?
  • 神庠

    神庠

    神仙学校下凡招生,有“心”眼的孩子将被选到“聚精汇神”庠(简称“神庠”)接受魔法训练!黑包公担任教导主任,嫦娥JJ竟然是班主任?!神仙荟萃,鬼马精灵。二郎神的儿子,阎王爷的公子,梦之神的千金……还有一个来自麻瓜世界的淘气小孩儿陈小琥,离奇的故事,逗乐的阵容,全新改写哈里波特式魔法巅峰!
  • On the Ruin of Britain

    On the Ruin of Britai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春风寒雨

    春风寒雨

    90年代中期,江海市“春风电子器材厂”面临改制。在这场从没经历过的事变中,厂内和厂外的人们各自为了自身的利益,展开了一场博弈。夏天雨和厂长王为民都提出了方案。王为民等人为谋取最大的利益,暗中对夏天雨发起了攻击。夏天雨这么些年,从下乡到农场,再到回城进了厂,波折不断。他的感情生活也很不顺利,并且被对手用来作为对付他的手段。丛蓉年轻漂亮,和夏天雨有过一段情缘,虽然知道这是一段很可能不会有结果的感情,还是一直在等待着什么。丛蓉被卷入了这场暗斗。她为了帮助夏天雨,付出了许多,甚至牺牲了身体,最终帮夏天雨挽回了被动的局面。改制的事情终于以妥协的方式结束!
  • 去礼远众:隋炀帝

    去礼远众:隋炀帝

    《去礼远众——隋炀帝》主要内容分为少年时光、功过是非等章节。隋炀帝杨广(569—618)是中国隋朝的第二代皇帝,公元604年—618年在位,年号“大业”,统治中国14年。
  • 裴子晞的苦难生活

    裴子晞的苦难生活

    裴子晞轻启小嘴,温柔地对那个好看的孩子说道,“美女,长大了做我媳妇好不好?”那个漂亮的孩子恶狠狠地瞪着裴子晞,朱唇里吐出一句不怀好意的话,“靠,敢说老子是女人,你死定了。从此以后,你是我的仆人。”一句话从此决定了裴子晞的苦难人生,开始了当仆人的艰难旅程。当大家慢慢长大,究竟谁才是主人,谁才是仆人?日更,绝不断更,请大家给个支持,收藏和推荐,谢谢。
  • 绝品高手在都市

    绝品高手在都市

    大山高手来到都市,却遭遇美女纠缠!为了征服美女总裁,为了儿时妻妾成群的伟大梦想,身怀绝世功夫的猪脚,在这繁华天地里,嚣张逆袭,一路高歌!踏巅峰,掌生死,纵横都市,醒掌天下权;泡美女,扩后宫,玩美无数,醉卧美人膝!
  • 掌门高手

    掌门高手

    简介穿越了!成了门派的掌门继承人,而且还有一个美丽可爱的师妹,很好啊!只是这个门派似乎弱了些,掌门师傅也有些不靠谱!且看周宇峰如何在异界混得风生水起,将一个已经没落的门派发展成为史上第一派,开始一段传奇的修仙之旅ps:每天更新稳定,各位书友若是喜欢的话别忘了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