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88000000038

第38章 王安忆小说选读(一)

一、王安忆小说创作成熟与转折之作:《小鲍庄》

《小鲍庄》原作载《中国作家》 1985年第 2期,获 1985— 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鲍庄》主要讲述的是小捞渣的故事。淮北小鲍庄据传祖先是大禹的后代,村里姓鲍的都是大禹的后人。鲍彦山生了第七胎,是个小子,取名鲍仁平,小名捞渣。捞渣笑起来模样好,亲热人。大人们都说他“仁义”,人人喜欢他,独独鲍五爷见了他就来气。因为捞渣落地时,鲍五爷的独苗孙子社会子咽气,他认定是叫捞渣抓了替身。捞渣歪歪扭扭能走路时就知道攥着煎饼,送给鲍五爷吃。捞渣为二哥主动放弃念书,成天下湖割猪菜。因为捞渣为人行事仁义,小孩子们都喜欢和他在一起。捞渣让孤寡鲍五爷到家里吃饭,承诺:“我少吃一张煎饼,少喝一碗稀饭,可管 ?”捞渣温暖了鲍五爷的心。小鲍庄遇上了百年未见的大雨。人们在大柳树树梢上发现了趴着的鲍五爷。鲍五爷用手指着树下,让人找捞渣。捞渣早已没气了。人们感叹:七岁的捞渣自己先上树是死不了的,都是为了救鲍五爷献出了生命。小鲍庄“文疯子”鲍仁文,与人合作写了报告文学。省报登了,题目是《幼苗新风——记舍己为人小英雄鲍仁平》。不久省团委将鲍仁平评为少年英雄。县委书记亲自到鲍彦山家慰问。因为出了个英雄,县里帮助鲍家盖了新房,说不上媳妇儿的建设子被安排到乡里农机厂工作,吃上了商品粮。捞渣死后一周年,县上将他的坟迁到小鲍庄正中,碑上写着“永垂不朽”四个大字。

《小鲍庄》发表于“寻根文学”兴起之时,是作者用小说之笔探寻民族的根性文化所作的一次尝试。它表现并重新审视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成分——“仁义”精神。《小鲍庄》是王安忆创作中第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其创作风格转变的标志性作品。王安忆一改“雯雯”系列小说中明显的个人经验与自我抒发的表达方式,开始以客观冷静、平实理性的笔触反思并审视民族文化。

《小鲍庄》充分体现了王安忆小说客观冷静的创作风格,作者的叙述描写尽可能冷静细致、客观真实。王安忆把关于小鲍庄的故事客观地放在读者面前,把自己真正想要说的话语隐藏于冷静叙述的边缘或者深层。她用很大的篇幅细说小鲍庄的来龙去脉,家长里短,渲染小捞渣的仁义,却用极俭省的笔墨,毫无主观感情色彩,不发议论地把自己置于了小鲍庄的秩序之外,这是一个不同于以往的王安忆,是一个尽量避免主观介入,冷眼俯瞰小鲍庄的旁观者。小鲍庄忙忙碌碌的生活尽收作者眼底,无需中心情节和故事线索。如同人们的日常生活一样,事情不断被打断,但又会在某一个时候突然窜出来继续它的行程,而人物故事一旦进入读者的视野,其细节,场景,过程就会被透彻如实地展现,并接受严厉的审视。这样,故事中人就会在不同场合完成自己的生活进程,最终组成一幅完整的小鲍庄的民俗画卷。

表面看来整篇小说如同历史一样在近乎无序的状态中有序地向前胶着并推进。实际上作者是把小鲍庄的民间生活与群体心理全部置于深刻的解剖与冷峻的反思视域。小说结构一反传统小说力求清晰的表述模式,把如同生活本来的呈现方式的无序生活现象散文化地展现出来,场景纵横交错,画面简单明了,语言朴直而意味悠长,达成一种不动声色,客观冷峻,意境深远的创作风格。

二、捞渣之死的文化矛盾

《小鲍庄》中着力塑造了小男孩捞渣的形象,他是鲍彦山“最末了的了,本来没提防有”的第七个孩子。“捞渣满地乱爬了。小脸儿黄巴巴的,一根头毛也没有,小鬼似的。就是笑起来的模样好,眼睛弯弯的,小嘴弯弯的,亲热人,恬静人。大人们说他看上去‘仁义’。”人人喜欢捞渣,就连认定捞渣抓了孙子替身的“五保户”鲍五爷也被捞渣以“仁义”之心感化过来。捞渣以“仁义”之行赢得了村里一班小孩子的喜欢,上学第一学期,就得了“三好学生”的奖状。最后,捞渣在发洪水之时为救鲍五爷以“人虽小,行的是大仁义”的牺牲,获得少年英雄的美称,留下了“永垂不朽”的芳名。捞渣之死使许多人得到了好处,他贫穷的父亲鲍彦山终于住上了新房;大哥建设子吃上了商品粮娶上了媳妇;二哥文化子与大哥童养媳小翠的爱情终成正果;文疯子鲍仁文圆了作家梦;拾来因打捞捞渣的尸体,收回尊严,与寡妇二婶的关系被村人承认;村子的建设受到了省里县里前所未有的重视。小男孩捞渣生时仁义,死后仍福荫全村。

捞渣是“仁义”之乡“仁义”精神的体现者,是民族“仁义”精神的承载者。这“仁义”精神是土生土长的,完全从祖先那里遗传而来。捞渣生下来就“仁义”,是几千年来的“仁义”精神的“基因”的保留与流传。从捞渣身上,人们看到“仁义”作为一种根性文化依然保留在人们的生命过程中,它直接或曲折地支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过程。这故事本身是荒诞的,可在荒诞背后揭示着无情的真实。通过捞渣的故事,人们清楚地看到中国农民的精神状态,重新反思并审视源自于祖先的“仁义”精神。一个生来就仁义全无功利之心的小男孩的死亡,居然给全家全村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功利和好处,传统“仁义”文化的内在矛盾正体现于此。捞渣的故事把读者引入一个民族文化心理意识与行为的寻根与反思,将读者带入传统文化内在冲突与矛盾的更深层面的思考与认知。

三、精彩赏析

床板上还抱着腿坐了一个人,一个老头,罗锅腰,一脸皱皮,是打很远的北边来的一个老货郎,在这里借宿。他坐在墙角里,听着古,两只眼却盯着坐在门槛上的拾来。

拾来觉出有人看他,朝墙角里瞅瞅,看见了一双老眼。他瞅了一眼,又瞅了一眼,心下奇怪,觉着有点熟。再瞅了一眼,就挪不开了。两双眼睛远远地对视着。

一把坠子吱吱嘎嘎地拉着。

这是《小鲍庄》的结尾。它与《小鲍庄》开篇的“引子”中“洪水从鲍山顶上轰轰然地直泻下来”的气魄宏伟,与“还是引子”中的“小鲍庄的祖上是做官的,龙廷派他治水”传奇叙述,创世色彩形成对照。这是一个平淡的结尾,全然没有了开篇的宏大叙事的气势。

拾来与老货郎远远对视的画面简洁素朴,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琐屑的神秘的而又意境悠长的日常情景。在这个无序的芸芸众生中隐藏着无数的感人的故事。这是一次人拾来父子即将揭开命运玄机的“对视”,也是作者笔下历史与现实的一次清醒“对视”。

附:相关评论

1.我写《小鲍庄》,似乎是极偶然的一件事,《小鲍庄》最终写成了这样,似乎也是没想到的,而发表之后,面对了这么些赞誉,便有些惶惑起来。静下心回想写作的过程,什么也想不起来了似的,其实当时并没有什么重要的动机和想法,只是写了就写了,平凡得很。所以,我忽然发现“力作”往往是最“不力”之作。真正费了功夫下了劲的倒往往与“力作”相去甚远。至少对我是这样。

“金岗嘴”和“小鲍庄”,都是与我所插队的大刘庄邻近的两个庄子。就是这样,好像它自己长成了,我必须写了,我只需写了。于是就写了,写得不苦,十分顺利,一个星期初稿,第二个星期,便写完了。

然而,《小鲍庄》究竟是受过许多的赞誉,我感到了压迫。上海作协召开的《小鲍庄》讨论会上,有人说:《小鲍庄》对你自己,也是一个挑战!于是便有些说不出话,默默地想着今后,不知道前边等着的是什么。

王安忆:《我写〈小鲍庄〉》,载《光明日报》1985年 8月 15日。

2.在《小鲍庄》里所呈现的是一抹古老而又悲凉的风情,把民族素质中的劳苦、顺从、守旧、善良、愚昧的因素表现得淋漓尽致,刻画了一个民族的沉睡状态,展现了这个民族的生存悲剧以及整个人类命运的悲剧。

张艳芝:《民族的生存悲剧——读王安忆的〈小鲍庄〉》,载《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5年第 12期。

3. 不过,正如我多次重申的那样,我们这样的重读并不是以牺牲和藐视批评家的辛勤劳动为前提的。没有他们对小说改造国民性叙述和神话叙述的深入揭示,《小鲍庄》经典化的定型也许至今都没有完成。某一个时代,我们会因当时时代需要而“抽取”其中对我们有利的层面和信息,武断地给作品定义,认为这就是“全部作品的内容”。而到另一个时代,因为时代语境骤变,批评的眼光和方法更新,我们又会提取出另外一些层面和信息,对原来批评所指认的那些层面和信息予以质疑,甚至予以推翻。这就是说,每一部文学作品中都内含一个丰富的矿藏,需要不断的挖掘,也许过一段我们又会惊喜地在被废弃的矿址上发现一些值得珍惜的东西。《小鲍庄》的命运也是如此。

程光炜:《批评的力量——从两篇评论、一场对话看批评家与王安忆〈小鲍庄〉的关系》,载《南方文坛》,2010年第 4期。

同类推荐
  • 惊蛰

    惊蛰

    一本文字和声音完美结合的作品,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让你在声音和文字中感受极度惊恐。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天都大学的恐怖故事。坐落在海边的天都大学,本是一座美丽的象牙塔,可一切都困一个女生的出现而改变。她拥有着年轻漂亮的面孔,却暗藏着一颗饱经沧桑的心,她到底是谁?校园中疑云重重,杀戮接二连三,是谁对他们有如此的仇恨?教授终日惶惶不安,他心中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为何“魔影”始终对他纠缠不放,并举起了锋利的尖刀?
  • 苏家坳纪事

    苏家坳纪事

    《苏家坳纪事》是一部充满了乡土味道的短篇小说集。作者以自己的故乡酉阳苏家坳为背景,将故乡的亲戚朋友的故事以散文娓娓道来,笔下的他们的生活平淡朴实,甚至生命卑微,历经苦难。虽然他们生在深山,但他们的命运也与国家紧密联系,折射出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前后的发展和变化。
  • 诡案罪3

    诡案罪3

    “我”从警校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安系统工作。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刑警,可是领导却把我安排到档案科坐班。为了工作的需要,我开始翻看档案架上那一卷卷落满灰尘的档案。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许多案件的侦破档案,读来惊险曲折,充满悬念,其精彩程度,绝不亚于一部绝妙的侦探推理小说,如“死亡剧组命案”“网络作家杀人案”“深山分尸案”等,读来既使人警醒,又引人深思。现以小说的形式辑录于此,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 蝴蝶缘

    蝴蝶缘

    《蝴蝶缘》,一名《鸳鸯梦》、《鸳鸯蝴蝶梦》、《蝴蝶媒》。小说叙隋仁寿间,杭州有三秀士曰蒋青岩、张澄江、顾跃仙者,皆怀不世之才,具潘安之貌。姑丈家有三女,人女韩香、秋蟾、柳碧烟亦才貌俱佳,三秀士遂成就出几段姻缘。
  • 白脸狐

    白脸狐

    本书收入《红蜘蛛》、《黄发黑发》、《麦子的心事》、《端午》、《清新的黎明》、《成长的记忆》、《家族里的女人》等16篇短篇小说。
热门推荐
  • 专家讲解高血压实用药疗:选好方案用好药

    专家讲解高血压实用药疗:选好方案用好药

    现代高血压防治策略, 包括针对处于不同危险分层人群进行分级预防, 针对多重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进行全面干预。改善生活方式的非药物治疗是基础手段, 合理应用降压药物为重要手段, 两者同等重要, 不可偏颇。只有这样, 才能使血压平稳达标, 才能消除或减弱心血管的危险因素, 才能延缓和逆转靶器官损害, 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总的心血管病死率和病残率的目的。
  • The Call of the Wild

    The Call of the Wil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郭谦亨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郭谦亨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本书分“家传史略”、“学术研究”、“临床经验”、“医案医话”四个部分对中医名家姚树锦等五位当代世家的学术及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研究。
  • 于密渗施食旨概

    于密渗施食旨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总裁,我错了

    总裁,我错了

    世界上最倒霉最囧的是什么?上厕所没手纸,更囧更雷的是,打错电话,让总裁大人给她拿了一次手纸,从此以后,她不是在被总裁欺负,就是走在被总裁欺负的路上,有一天总裁大人说:“嫁我吧!这样我就可以欺负你一辈子了。”欲哭无泪的小女人爆发了,一脚揣他去太平洋:“滚蛋!”
  • EXO之往往幸福来的突然

    EXO之往往幸福来的突然

    19岁的我,刚刚进入大学生活,在一次机缘巧合下让我遇到了‘他们’,从此,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开始变得不那么平淡了~遇到他们之后,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界上最让人激动的一件事就是,原本你以为没有机会接近的人,竟然爱上了你!”他们遇到我之后,也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爱一个人没有错,错就错在爱上了同一个人。”(第一次写,不好请见谅!)
  • 庶女毒后

    庶女毒后

    她是前朝流落民间的公主,一袭白裙,一双妙手,明眸如水,誉为菩萨。他是皇帝身边的最亲近的人,手握重权,冷厉狠辣,一身血腥,称之阎罗。阴谋,阳谋,一张无形的大网悄悄笼向新兴的皇朝。前朝皇后的诅咒,正一步步实现。菩萨,阎罗,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原本毫无交集,却因复仇和守护,命运悍然相遇。当鲜艳如血的爱情蔷薇盛开,家仇,国恨,甚至在洞悉了他真正的身份时候,复仇之路,该何去何从?
  • 安塔拉传奇(第四部)

    安塔拉传奇(第四部)

    安塔拉(525—615)是阿拉伯蒙昧时期的悬诗诗人之一,被尊为阿拉伯古代文武双全的完美英雄骑士。《安塔拉传奇》在阿拉伯世界广为流传,是一部与《一千零一夜》齐名的民间故事。由于主人公是阿拉伯族王与黑奴所生,所以被百姓视为私生子。他一生重要的活动就是向堂姝阿卜莱求婚,但因出身门第而屡遭磨难。与此同时,安塔拉武功超群,一生屡屡拯救本部族于危难之中,成为游牧民族的理想英雄。全书情节跌宕起伏,在铁马金戈、血火交织的浓郁氛围中,突出了安塔拉的勇敢和冒险意识,集中体现了蒙昧时期阿拉伯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
  • 全能天尊

    全能天尊

    林阳不是英雄,有些洒脱,有些诙谐,但却是那种一旦‘变身’后,就可以拯救全世界的男人!
  • 木棉落尽:繁花殇

    木棉落尽:繁花殇

    暖风徐徐拂来,在温暖的怀抱中捧着美好的梦想飘散于土地。流转于时光中醒来,燃烧绚丽的生命。而徒行于木林之中,每忆,是于冰雪中随风摇曳的烛火,娇小而柔弱,却照亮了黑暗。留下的闪烁的光辉,微笑、泪水、执着…所有的一切都在不断地改变着身边的人。你来过,却又似未曾来过。在你应当存在的世界。你留下的的光芒不会散去,它们坠落在永夜,缀成漫天繁星;迷失于春风,展开一页旧梦;弥留于云朵,涂抹半天夕色。以微笑的姿态。祝福在你真正存在的世界,继续微笑着生活,而这一次将没有痛苦。每当木棉花飘飞于天空之时,我就知道,春天要来了。慵懒的稻草失去了明亮的瞳色,假寐的你双眼微睁,笑着说:忘了,忘了。一低头,打开扉页里的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