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79600000027

第27章 老庄的中庸思想

老子,又名老聃。生于公元前571年,比孔子大20岁,他做过周守藏室官吏,守藏室内历史文献资料甚多,所以老子精通历史和周礼,他活了相当大的岁数,司马迁说他在160岁以上,这不大可能,林语堂认为他超过90岁,这似乎可信。他的唯一著作是《老子》,又称《道德经》。

老子和孔子有师承关系。老子是孔子的老师。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在25岁之前曾面见老子,拜他为老师,向他请教“礼”的事情。年轻的孔子看到当时“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一心要恢复西周初年泱泱大国的“礼治”风范,他要做“礼”方面的事业家。《孔子世家》说他17岁就带着身边的青少年演习他所知道的周礼。

老子虽然精通周礼,但对“礼”本身并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天地”、“自然”之道。他认为只有体悟到自然之“道”,就能秉要知本;相反,离开道去求仁、求义、求德、求礼甚至求刑法,求强兵,都是舍本逐末的事情。他说,人们往往是“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而后刑,失刑而后兵。”总是不得已而求其次,而不能从“道法自然”这一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总不能有长效,即使讲用兵,也要讲赏罚分明,讲仁义之师,讲军礼军法,讲替天行道等。这个“兵”也才能用好。老子的“道”颇有点“纲带目张”的味道。

对孔子前来学礼,老子自然讲了上面这番道理,无奈孔子太执著,老子也只得满足他的愿望。从二人分别时的情形看,他们相处得很好。

分别时,老子向这位有志向、有才华的年轻人送了几句箴言:“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老子的意思是,你在乱世恢复周礼,这是政治上很敏感的事,在做法上不能走极端,不能为此去“发人之恶”、“议人之非”,否则你就“危其身”,“近于死”。老子告诫他作为“儿子”作为“臣子”,在这个权谋当道的社会中,如何趋利避害。从后来孔子恓恓惶惶不得志的情况看,老子是有预见的。老子这一番明哲保身的中庸之道,孔子也谨记在心。

老子是当时思想界的权威,这从孔子用“其犹龙乎!”的赞语谈论老子可知。孔子晚年在建立自己的“中庸之道”时应该多少受到老子“阴阳”、“度数”、“中和”、“无咎”思想的一些影响。例如,他的“礼学”和“仁学”就贯彻了“中和”思想;鲁庙中,他的“欹器以满覆”议论也与老子“盈消虚长”的思想一致。老子的后继者庄子在《庄子》一书中,记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有四五十处之多。在这些对话中,老子总以长者、智者的身份和口吻教诲孔子。当然,这是寓言,不必信以为真,但也并非空穴来风,它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思想交锋的实质。在这种交锋中,儒家肯定吸取了道家的思想。

《老子》一书规定了“道法自然”的客观视角和认知取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老子和道家之“道”,是“天地之道”,是人在效法自然的过程中体验到的“天地之道”。《黄帝内经·素问》说:“在天为玄,在地为化,在人为道。”老子和道家的“道”,是体现“天玄”、“地化”的那些东西。《老子》七十七章说:“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这里的“天之道”,是道家之“道”,是“道法自然”之“道”。大自然有一条平衡律或中和律,是“损有余而益不足”,或者说“盈消虚长”。而不曾效法“天地之道”的“人之道”,往往与天道相悖。这里的“人之道”主要指人欲之私和“人心不足”。社会财富有限,“人心不足”的结果必然是“损不足以奉有余”。这是“人心惟危”,是人性中不中不和的一面,是人性的弱点。

信仰“损有余而益不足”和“盈消虚长”的“天之道”,必然主张“中和”。“中和”是中庸的核心思想,将这一思想明确下来的是老子。

《老子》一书中有“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著名命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要说得太多了!说多了会妨碍对事物的度数的判断,与其如此,不如默而守中。

要理解这句话,一要知道什么是老子所说的“数”,二要知道为什么“多言数穷”。

《庄子·天运》篇记载,孔子因“未得道”而向老子诉说:“吾求之度数,五年而未得;吾求之阴阳,十有二年未得。”老庄有继承关系。庄子所言的“度数”,就是老子的“数”。王夫之《庄子解》(卷三十三)这样解释:“天地人物之化,其阴其阳,其度其数……有定无定,变与不变,皆有其极,而为其大常,皆自然也。”但王夫之并未讲清什么是“度数”,所以王敔在增注中引方以智的话说:“盖‘数’自有‘度’……数为藏本末之机,而‘数’中之‘度’,乃统本末之适节,道之龠也。”

原来“度数”是影响事物存在和变化的数量质量关系。在一定的限度内,事物保持常态,超过了限度,事物的性质就变了。所以我们常说“要心中有数”。在今天这个科学发达的时代,科学家可以用数字来描写这个世界,所以有“数字电视”“数字世界”等等。在老子那个科学落后的时代,要感受事物的“度数”,老子认为要“虚心体道”、“道法自然”。而语言这个东西,它表述的是个人经验,有很大的局限性。《庄子·秋水》篇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语言的局限性不止此。例如在逻辑学中,就有语言歧义和名词模糊引起的谬误,有以权威为据的谬误和交相强调的谬误等等。游说,就是设法激起人的不平之气。心气不平就会妨碍对事物度数的判断而走向极端,所以日常语言可以妨碍我们对事物的客观认识。《老子》一书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无形无名,不可道,不可名,你硬要多说,必然“多言数穷”。与其如此,还不如融入事物,虚心体道。

老子的“中”与“和”是与“阴阳”联系在一起的,是阴阳二气变化的动态过程。《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万物背靠阴而面朝阳,将阴阳二气在自己身上和合。“冲气以为和”,指阴阳交冲而形成的和谐状态,冲,相搏而“中”。冲,就是中,是动态过程里的中。这是阴阳和谐论,一种动态的平衡(超平衡)。

老子把“中和”作为大自然的根本法则。他说:“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老子》五十五章):知道“和”就懂得宇宙恒常的法则,懂得这一法则就是明白人。又说:“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老子》十六章)老子把“中和”作为趋吉避凶、高明、广大、悠久的人生道理,其作用是“和光,同尘,挫锐,解纷”。

《老子》一书中有许多中庸之道的人生哲理。例如,“企(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老子》二十四章)“知止可以不殆”(《老子》三十二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四十四章)“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四十六章)这些都是告诫人们人生要惜福,生活要知足。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老子》二十章)“玄德”就是天德。这是告诫人们要谦让。

“圣人自知不自现,自爱不自贵。”(《老子》七十二章)“不自现”,是不人前炫耀,“不自贵”,是不高人一等。

“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五十八章)做人要“方”、“廉”、“直”、“光”,但不宜太过,必须以“不割”、“不刿”、“不肆”、“不耀”来泄其过。

“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老子》三十一章)“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老子》三十一章)“强梁者不得其死”(《老子》四十二章)。这是说:危害人类的极端分子,不会有好下场。

道家的“得一”,是说人要执守中道。《老子》对此也多有论述。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老子》三十九章)这里讲的“一”就是道。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对这段话,林语堂的译文是:天之道是不争攘而善于得胜,不言语而善于回应,不召唤而万物自归,宽缓无心而善万物筹策。这就好像一面广大无边的天网一样,它虽然是稀疏的,却没有一样东西会从中漏失。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老子》六十二章)这是说:道是万物存在的奥妙。善人固然以它为宝,不肯须臾离它,就连恶人也需要它的保护。这好比法律上“正当防卫”,依法惩恶,对恶人就可以不择手段吗?不可以,也不允许制裁过当。因为不允许过当,也保护了“罪犯和嫌疑人”的正当权益,所谓“不善人之所保”。

《老子》说:“鱼不可脱于渊”,(《老子》三十六章)又说:“不失其所者久。”(《老子》三十三章)非所据而据身必危。故《管子》有“不处不可久”之语。老子很重视生存的依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老子重道。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讲的道是指:相反相成,处虚无,柔弱胜刚强。什么是“弱”?弱就是“下”、“贱”、“虚无”。

《老子》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子》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四十章)有生有死,有显有灭,但都无法看到显、灭的途径,这就叫“天门”。“天门”便是“无形”。

老子的哲学是“柔弱胜刚强”。(《老子》三十六章)“水”是老子的哲学意象。他说:“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御”,(《老子》七十七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八章)水能处卑下,无成势,无常形,随环境变化,最能包容顺应,一旦处一定势位,它也最有力量。水有至柔至刚的德性。

老子的后继者庄子发挥了“体道”的思想,他说:冉相氏执守中道,随物自成,与物混同……他虽与万物化合,却仍守着纯一的道体。他知道,道是永远不会变的,所以未曾离开它片刻。一个有意效法自然的人,终必失败,走向追逐万物的道路;一个没有自然人为观念的人,没有开始和结束的观念,他混迹世间,随波浮沉,而德性却未败坏。这是因为他无心合道却能与道同体的缘故。(《庄子》杂篇二十五章《则阳》)

道家的中道,是“与物混同”,“与道同体”,是融合。一个游离于天地万物之外的人,即使刻意效法自然,也与“人为”没有区别,必将败坏“中和”的德性,并走向失败。

这一思想在《庄子》杂篇二十三章《庚桑楚》表述为“任自然”。一个“任”字,强调了反对人为,顺应自然的主张。《庄子》外篇第十五章《刻意》篇提出“生随自然,死随万物”,“有了感触而后接应,外物逼来而后周旋”,这是与外物融为一体的自然而然的过程。

对于“无可奈何”的事情,例如人的生死存亡,只能视之为“事之变,命之行”而“安之若命”,不必为之烦恼,以之实现内心的和谐与宁静,进入“与物为春”的境界。道家“中和”的文化心态更具有客观性和自然性。

同类推荐
  • 幕后珍闻

    幕后珍闻

    当您在舞台前或者银幕上,观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时候,本集报告文学想告诉您:幕后珍闻——《中国革命之歌》诞生记。
  • 爱那么短,爱那么长

    爱那么短,爱那么长

    原来还可以这样,怀抱着如花的心情,遇见这世界上美妙神奇的风景,结一份连神仙都羡慕的旷世尘缘。让每一个梦想都开出芬芳的花朵;让每一次凝眸都流溢温馨岁月的明媚;让每一个日子都有风花雪月的浪漫;让每一寸光阴里都翻转刻骨铭心的旋律。深情漫过的每一个故事都美好得如此耐人寻味。本书讲述爱的故事,品味爱的美妙,感受爱的真谛!
  • 文爱艺全集(3)

    文爱艺全集(3)

    文爱艺的诗被人称之为“青春流行诗”。它以忧郁、迷婉、清新、赢得了读者的青睐。语言对文爱艺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他的诗的语言,清新流畅、简洁凝练,配以喁喁絮语般的语调和参差的长短句,造成一种迷婉、绵延的语境,俘虏了读者的心。
  • 简单的生活

    简单的生活

    《简单的生活》分成上下两卷。“上卷”与书名同题,以“我”为视角,写一个平常人在平淡的日子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以及有意无意间流露出的“知足常乐”的心情。“下卷”《城市的写真》,主角是城市。写的是城市的景物,阳光与阴影;以及人,那些普通人身处底层的艰辛与并非低沉的奋斗,以及在作者心间激起的百感交集的波澜。
  • 60个你所不知道的《镜花缘》之谜:玩·镜花

    60个你所不知道的《镜花缘》之谜:玩·镜花

    换个阅读角度,替经典文学抽丝剥茧。换个阅读方式,揭开作者、人物、故事之谜。换个阅读视野,享受更完整的文学之旅。《玩·镜花》分为文心解疑,奇国探秘、异物寻踪、人物趣谈、技艺索考、丛论杂谈六部分,从作者、版本、寓意、考证、索隐、典故、杂艺、比较研究等各个方面,带你细细赏《镜花缘》的异想世界。
热门推荐
  • 代孕婚妻

    代孕婚妻

    为了30万债务,她不惜出卖自己子宫给人代孕!迷雾重重,身子被占后,才知道真正找她代孕的却另有其人?为什么妻子苦苦寻求来的人却是要给另一个男人代孕?他们明明是夫妻,却感觉有血海深仇?他40岁,我22岁,可以做我的爸爸的人,却占了我的身子。我原以为他便是我代孕的主角,最后才知道我只是他强占来的报复的工具。他所有的仇恨和愤怒都发泄在了我的身上。可我却爱上了他。这是一段近乎畸形的爱情,却爱的淋漓尽致毫无保留。
  • 综漫之最强学生

    综漫之最强学生

    穿越柯南,食戟之灵,狐妖小红娘等,一起浪吧。我是学生,成为幻想时空君主的学生
  • 武者之

    武者之

    因为渴望,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充满了欲望,为了掌握欲望,只有拼尽所有,最多就是死亡,武者不惧生死,所以无所畏惧。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任何人都不能幸免。不老容颜,万古长存,掌控天下当这些欲望的洪流交错汇集,唯有鏖战天下这是一个观念和一个时代的对抗,而参与者这个时代都会赋予荣耀的称号。武者,战师,战霸,战灵,战王,战宗,战帝,战圣,战神,不朽
  • 豪门欢:BOSS,你够狠

    豪门欢:BOSS,你够狠

    那一年,他带着阴谋娶了她。他,方骁斐,是自己最好朋友的男人,她还是嫁了。本以为她付出了足够多的爱和耐性,最终他的心里会有一点点她的席位。但是......即使没有那个他深爱着的女人,她依然不会是他身边唯一的女人。更何况,现在那个女人回来了!他深沉的眼神饱含着的怀疑和防备,深深的刺伤了她。这种建立在怀疑和欺骗上的婚姻,她还要继续吗?婚姻的承诺来得那么脆弱,当承诺变成一种无心的敷衍,她在心底苦笑,这样难堪的下场是老天对她贪心的惩罚吗?七年前,那时候还是她丈夫的男人,和另一个女人那样厌恶地指着她的鼻子骂——杀人凶手!再遇见,他目光阴沉,声音从牙缝中迸出:“女人,你休想再逃了!”
  • 南风无境

    南风无境

    我想有个心腹,这一生,忠于我,爱于我,疼痛快乐皆于我。我是他的中心,一切由我为尊!
  • 雷击小子

    雷击小子

    做人莫装B,装B被雷劈!可陆杰可以对雷公发誓!他真的没有装B,也不喜欢装B,最多喜欢看。可老天为什么还把他劈了啊!!!!这一劈,还把他直接劈到外星球,这个外星球还全是怪兽和修真者。没办法,为了生存,开始打怪练级修真吧!
  • 灿樱学院:爱的起点

    灿樱学院:爱的起点

    曹小羽-一没钱没地位没背景的人,却有着超高的运气!这不!这次又走了狗屎运,到了人人都向往的灿樱学院,抱着一家人的期望的她将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爱,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让我们尽情YY!
  • 我是妖王

    我是妖王

    弹指间,千年已过,时代变迁,岁月成年轮。睁开眼,发现世界明亮多彩,窈窕淑女,御姐萝莉,妖魔鬼怪,群魔乱舞。当今这个社会,是一个和谐平等的世界,所以即便是妖也要遵照规矩办事。我为什么会想不起曾经的记忆,过去怎么样,既然想不起来便顺其自然吧。虽然我现在只是个小妖,但是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代妖王,总有一天,我狼小邪会站在天下群妖面前,高声大喊,我是妖王。
  •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对世界历代一百余位各类名人,包括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君王、领导人。影视歌舞明星……隐秘、经典、曲折、具有代表性的情感历程与影响进行了真实、准确、生动、细致的披露、展示和解读。《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重在揭秘,对这些世界历史上的名人,对于他们在情感等方面的精彩故事,有许多最新的、最近的发现、看法或消息,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认识更真实的他们,他们的期待与追逐,他们的欲望与挣扎……
  • 续佛祖统纪

    续佛祖统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