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79600000011

第11章 关于子思作《中庸》

《中庸》阐发孔子的中庸思想,是中庸哲学之元典。《中庸》这本书难读,中庸的道理难懂。要读懂《中庸》,必先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一)《中庸》为子思所作

《中庸》原为《礼记》第三十一章。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有“子思受困于宋作《中庸》”的记载。子思(前483~前402),名伋,孔子的孙子,曾子的学生,孟子曾受业于他的门人。

宋代朱熹在为“四书”之一的《中庸》所作的序言中引述了程颐的一种说法:程颐认为子思担心道学失传而特意著述《中庸》;《中庸》乃孔门传授心法。从人情事理看,这种说法可信。子思的父亲孔鲤享年50岁,比孔子早死。中国人隔代亲,作为长孙,子思应该与孔子亲密并较多地聆听教诲,这从孔子把子思托付给自己最得意的弟子曾参可以证明。所以,子思对孔子晚年学《易》、赞《易》并阐发中庸之道,应该了解得最多。《孔丛子·公仪篇》记子思言:“所记臣祖之言,或亲闻之者,有闻之于人者,虽非正其辞,然犹不失其意焉。”又从《中庸》中引述孔子“道其不行矣夫”,“民鲜能久矣”,从这些感慨看,孔子中庸思想确实有“久而差”的危险。程颐的推测是有一些根据的,这也间接证明了《中庸》为子思所作。

《论语》记孔子的话:“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中庸》引用这句话时稍加改变说:“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说殷礼,有宋存焉。”不说“宋不足徵”而说“有宋存”,是为宋忌讳。应该说这是子思受困于宋作中庸的一个证据,孔子先祖本宋国公族,孔子死后,子思去宋寻根并为宋忌讳是可以理解的。近年来郭店出土的竹简文物,证明《中庸》的主要内容确为子思所作,“思孟学派”的泰斗人物,不可能没有自己的著作。

子思是曾子的学生,相传曾子作《大学》。《大学》后来也被朱熹编为“四书”之一。将《大学》与《中庸》作一比照,你会发现两书风格相近:都是在“子曰诗云”之中夹以叙议,不同于孟子和庄子那论证严密的散文体。从内容看,两书也有直接继承关系。《大学》讲儒家的价值观: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则讲实现三纲八目的“心法”和“实学”。甚至《中庸》沿用《大学》中的一些提法,如“诚”,如“慎独”,如“絜矩之道”(在《中庸》中为“执柯伐柯”)。这证明《中庸》为子思所作。

关于两书的继承关系,可作如下归纳:

《大学》是大人之学,《中庸》是大人之德;

《大学》讲“明明德”,《中庸》讲“予怀明德”;

《大学》讲“亲民”,《中庸》讲“待其人而后行”;

《大学》讲“止于至善”,《中庸》讲“至德”,《大学》讲“如保赤子”,《中庸》讲“至诚如神”;

《大学》讲“八目”,《中庸》讲“九经”;

《大学》讲“修身为本”,《中庸》讲“本诸修身”;

《大学》讲“知止有定”,《中庸》讲“豫则立”;

《大学》是“教育方针”,《中庸》是如何实现教育方针。

在孔子众多弟子中,曾氏父子曾晳、曾参最理解孔子思想的精髓,深得相融和合之道,有一种“据于德,依于仁,游子艺”的“体验”和“具足”的生命风格,因而最为孔子所看重。这从《论语·公西华侍坐》篇中可以看出来。从《论语》的有关内容看,比起父亲来,儿子曾参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后来孔子将子思托付给曾参。子思沿着老师的路子作《中庸》,这原是情理中的事。

荀子把子思、孟子看作一个学派:“思孟学派”。若比较《中庸》、《孟子》二书,除文章风格稍异,《孟子》更接近战国纵横家风格之外,在内容上,《中庸》中的一些雏形观念,在《孟子》中更具成熟。如《中庸》中的“天命之谓性”,在《孟子》中为“性善论”;《中庸》中的“中和”理念,在《孟子》中为“天时、地利、人和”;《中庸》中的“强矫之气”,在《孟子》中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等等。

《中庸》温润含蓄,《孟子》英气浩荡,读起来都不忍释手。

明确《中庸》一书主要为子思所作,可以了解文化源流,从文化背景上把握中庸的原旨和真精神。

先秦知识分子(士)有一种任侠敢死的精神,才有数百年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先秦诸子学派处于创立衍生阶段,最能见学派之真精神。从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师承关系看,《中庸》阐发了孔子中庸元典精神。

然而,《中庸》有“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语句,描绘的是秦汉大一统景象,非子思所处时代所有。所以,近代和现代的一些学者对子思作《中庸》提出质疑。据有关史料,《礼记》为汉代宣帝、元帝时戴圣编撰,取材于孔子弟子及后学者的有关著述。既为“编撰”,免不了文字上的增损。“车同轨”一段应该是戴圣为适应社会环境特意所加。所以台湾学者梁运华先生认为《中庸》“始于子思、成于戴圣”,是可信的。因此,可以说《中庸》浓缩了汉初之前相当长时期中的儒家思想。

(二)如何读懂《中庸》

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写《中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述祖父的训导,防止孔子的思想“久而差”。所以《中庸》传达的应该是孔子的真精神,这是篇中“子曰诗云”甚多的原因。所以,读《中庸》必须结合孔子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孔子晚年学《易》和体现在《易传》中的思想以及记录在《论语》中的思想。

既然《中庸》始于子思,主要思想应该是子思的。

子思是曾子的学生,曾子的《大学》直接影响子思作《中庸》。例如,《大学》中的“三纲”、“八目”,直接影响《中庸》之思路。《大学》与《中庸》都以修身为本。《中庸》讲“慎独”,讲“素位”,讲“尊德性,道问学”,讲“诚”,讲“孝”,讲“礼”,讲“为政”,讲“三达德”、“五达道”,讲经纶“天下之九经”,等等,都围绕“修身以道”——中庸之道。如果说《大学》论述“大学”的是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那么《中庸》就是论述如何实现这一教育方针和目标。《大学》与《中庸》有这种关系,所以读《中庸》必须结合读《大学》。

孟子在雄辩滔滔的口才中阐发和继承了中庸思想,如“义”,如“尽心”,如“仁政”,如“人和”,如“大丈夫精神”等。因此,学习《中庸》必须结合学习《孟子》。

《中庸》成于西汉初的戴圣,我们不知道戴圣究竟增损了哪些内容。汉初最接近《中庸》的是《黄老帛书》,其中“执道”、“循理”、“审时”、“守度”、“雌节”的要点,简直就是中庸的几个环节。因此读《中庸》亦应结合读《黄老帛书》。

中庸理论从一开始就吸收了道家和阴阳家的慧解,以后又不断融入老庄和佛理。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实为新版《中庸》,因此要极中庸之旨趣,必须结合学习《菜根谭》等书。

同类推荐
  • 走过就不会忘记:时代专集诗情精选

    走过就不会忘记:时代专集诗情精选

    泉涌自心底的咏叹,缠绵悱恻,千回百转,结成了花蕾,饱含了天上的霜露,今天终于绽放了:时代专集情诗精选《走过就不会忘记》含白话诗与今人创作之古体诗词,合二百余首,由三十名当代国内与旅居海外的诗人执笔。多数诗人正当风华正茂之年。他们的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有感而发,发自至诚。他们的语言优美凝重,联想新颖,意象繁复,情感真实而饱满,迥别于无病呻吟之流、草莽呓语之作、低级顽劣之辈。当此现代诗创作陷入“写诗的比看诗的多”的窘状之时,这一本清新诗册恰如雪中梅花,笑傲枝头!
  • 戴望舒作品集(六)

    戴望舒作品集(六)

    一九二八年,戴望舒从法译本《西班牙的爱与死的故事》中选译十二篇小说(另有《良夜幽情曲》和《夏娃的四个儿子》二篇为杜衡所译),分别于当年九月和十二月,以《良夜幽情曲》(收入小说七篇)和《醉男醉女》(收入小说七篇)为题,分作上下两集在上海光华书局出版。上集有译者的《题词》,下集收录孙春霆所作《伊巴涅思评传》。一九五六年七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根据译者遗留的改正稿,并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润,以《伊巴涅思短篇小说选》(共十二篇)为题印行。本辑收入的十二篇小说和译者《后记》,即依据这个版本。
  • 雷达散文

    雷达散文

    《雷达散文》收录了著名作家雷达的大量散文佳作。这些作品风格独特,自成一派,行文流畅,文笔精妙,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水平与艺术素养。读来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 英雄先遣连:1950年西北部队进军阿里纪实

    英雄先遣连:1950年西北部队进军阿里纪实

    毋庸讳言,《英雄先遣连》对于英雄与死亡这一矛盾关系的酷烈展示,再一次完美地诠释了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潜质。作者以冷峻的笔调,客观强硬地显示出了英雄涅槃的孤傲和清高。进藏先遣英雄连136名官兵中,牺牲在新疆于阗普鲁至西藏阿里扎麻芒堡千余公里高原线的有63人,这是西北战区光荣革命历史的壮丽画卷。
  • 女人芬芳

    女人芬芳

    本书为笔者文集,包括散文、诗歌及社会写真三个部分,其中,社会写真为过去已发稿。散文中,仅有部分为已发稿,其余为新作。散文诗及诗歌均为新作。共计12余万字。
热门推荐
  • 天官赐福到农家

    天官赐福到农家

    异能妹子穿越异世农村没有安全感努力抱大腿的奋斗史....
  • 《星辰创世纪》

    《星辰创世纪》

    她是家族的天之骄女,风光无限一场家变,让她坠入无尽的黑暗,沦为杀人的机器,成为没有灵魂的恶魔,最终死于光明骑士的剑下,在死前最后一刻,她眼中充满不甘当命运倒转,回到昔日的家族她一身红色法袍,一头雪发,嘴角轻轻勾出一抹弧线,满天星辰都在她的掌握中。在这神魔的大陆,她又会缔造怎样的传奇
  • 九天仙履纪

    九天仙履纪

    当年守城之战,杨战用自己的身体将上古妖狼封印在神秘的幽暗之门,龙轩城因而安宁了十六年。而在十六年之后,上古妖狼再次现世,龙轩城再一次沦为妖狼的玩具。杨战之子——杨玄,为了父辈的辉煌荣耀,遵循父训,决定重夺父辈的神圣光耀,因而自身修为不够,无法抵御妖狼入侵,在因缘际会之下,获得父亲遗留下来的一截仙脉,从此便踏上了修仙之路,开始了他的人生旅程……
  • 爱情手记之千千心结

    爱情手记之千千心结

    爱情是千古永恒不变的话题,爱的主角只要两个人,有时却能惊天地,泣鬼神。正是这样,才能无可抵挡地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从古至今,他都是人们心中最美的歌,歌不完,唱不尽……你听见了吗?那以各种方式在人们生活中流行过的爱情,又以动人的曲调,缥缈地传来……
  • 红颜锦绣

    红颜锦绣

    女王穿越,帝王之家,一头红发宫闱难生存,地狱修罗血染后宫,杀手无情,却更有情,君生于此,吾死于此,君守斜阳伴墓,吾化忘川三生……
  • 终极花王

    终极花王

    花星本是最强特种兵,不幸被组织出卖,侥幸逃过一劫的他回归都市。本以为会过上平静的生活,却没有料想,在这平静的都市生活下危机四伏,地狱和天堂之间,只是一步之遥。
  • 青春,请学会风雨兼程

    青春,请学会风雨兼程

    可能世界本就太多将就,可我却不愿这么将就;在这匆忙的岁月里,我们失去了太多太多,可我们又终将得到了什么?或许在我们不知道的某处,也有着我们想不到的人或事在等着,因为这世界还没有那么不尽人意,只愿风拭雨,拭去这苍白年华,愿雨随风,带去这猩红岁月!
  • 孔孟之说:孟子说处世

    孔孟之说:孟子说处世

    孟子,被后人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书是《孔子说为人》的姊妹篇,作者通过对孟子思想的潜心修炼,联系现实,采撷了一些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和警惕句进行哲理性阐述,富含诸多的自我修炼的法门和为人处世的智慧。本书作者在阐述先哲慧语时,谨慎而又随性所致文中哲理性语言读之如醍醐灌顶,古今中外故事巧妙穿插,让你读来恍若与密友窃窃私语,与挚友亲切交谈,于随意中获益匪浅。
  • 御锁

    御锁

    孤独是否可以被血脉解救,灵魂,又是否可有面对面的时候。在亲情,孤寂,离合中挣扎,沉沦于现实以外的世界,究竟是救赎了,还是毁灭了。在塔七这个古老的地方,因一个名字的诅咒,所有名叫伊索的孩子全部夭折。只有我活了下来。然而命运的轮盘向我展示的却远非我能预料的那般。原罪与求索,无助与挣脱,是沉沦还是归宿?
  • 来到地球杨不知

    来到地球杨不知

    从黑洞中无意间来到地球,暂时的避开了旷世纷争,正当二次元世界所有人以为杨不知已经死去的时候,一场发生在地球的异变成就了一个旷世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