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79600000012

第12章 中庸伦理观

《中庸》是天人关系下的伦理哲学,是古代中国人文文化理想。

《中庸》的文化价值在于,它以一种人本的而非宗教(神本)的立场,围绕“中”与“和”,以主体和行为的领域为重心,生发出一个伦理哲学体系:大而及于“天人”,内而及于“身心”;两者之间则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从系统论、相对论、两点论出发,以“相观对治”、“执两用中”处理问题。可谓“致广大”、“尽精微”、“极高明”。《中庸》这一伦理观使中庸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信念,而且是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不是小智,而是人文睿智,根性智慧,是“道智”。

(一)通天人,以人为本

《中庸》说:“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中庸》二十章)

《中庸》中所说的“天”,不是西方宗教中那种万能的“天主”,而是包括天地万物的神秘的大自然,相当于今之“宇宙”。《中庸》这样描写神秘的大自然——“天”: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中庸》二十六章)

《中庸》的“天”,包括天、地、山、水及万类生物,无穷宝藏。“天”就是神秘的大自然。它“浩浩其天”、“溥溥渊泉”(《中庸》三十一章)

为什么“思知人,不可不知天”呢?因为中国文化认为,人是天地所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按照全息论,人本身是一个小宇宙。所以人之生,必得天地之理。所以《中庸》开篇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天命与人性相通,“天理”与“人心”相通。所以孟子说:“心也,性也,天也,非有异也。”这样,天与人之间可以互推:知天可以知人,知人可以知天。孟子说:“天之与我者,知性则知天。”

通天人,就是天命与人性、天道与人道、天德与人德的相融相通,就是“天人合一”。

天正其命,人正其性,率性命之正而为道。此道就是天道,也是人道。“道,所行道也。”(朱熹)天地有它的行为方式和活动规律,即为天地之道。中庸中的“天地之道”是什么呢?

第一,天道重生。《中庸》说:“天地之道,生物不测。”《易传·系辞》说:“天地之大德曰生。”《荀子》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天道重生,所以中国人道也重生。不仅重个人生命,而且仁民爱物,重天下苍生。孔子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孔子家的马厩发生火灾,孔子听到后的第一反应是:“问人不问马”——不问烧死多少马,损失多少财,而只问伤没有伤人。儒家把爱护自己身体作为“孝”的内容,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在中国文化中,“自杀”是不道德的行为,是懦夫行为。因为重生,所以中国文化重“和”;中国人重“和”,因为“和”实生物。

第二,天道至诚。《中庸》说:“天地之道……为物不二。”“为物不二”是“诚”,“生物不测”是“神”。所以《中庸》认为“天地之道”,“至诚不息”,“至诚如神”。“神”,指天地发育万物之神奇,“不息”,是永远不停息。

孔子对天道的至诚不息,解释得很透彻。《礼记·哀公问》:“公曰:‘敢问君子何贵乎天道也?’孔子曰:‘贵其不已。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止也,是天道也;不闭其久,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己成而明,是天道也’。”这个意思在《易传·乾卦系辞》中表述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所以《中庸》用很大的篇幅论述“诚”,论述“诚之为贵”,论述“至诚不息”。《中庸》说:“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第三,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庸》讲“天道”,是天地万物合在一起说的。中国古人认为,浑圆一体之原始宇宙分化而为天地,进而旋转成为阴阳,再变而为四季。这一宇宙思想见于《礼运》,原文是:“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中庸》也有类似的说法,如“四时之错行,日月之代明。”

所以,中国古人讲“道”一定是指两个方面,如“阴阳”、“刚柔”、“仁智”、“仁义”、“礼乐”、“存亡”、“进退”、“张弛”等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互补互动才成为“道”,就像男人与女人配合才能生小孩一样。《易传》说:“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刚曰柔”;“立人之道,曰仁曰义”。“知进退存亡之道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论语》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单独一个方面不能为“道”。

由对立统一两个方面构成的“道”,可简述为“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道乃阴阳兼体,仁智合观”。这种“道”的观念是《中庸》“执两用中”的理论基础。

第四,圜道观。阴阳兼体,自本自根,互补互动,终始相接,“四时(春夏秋冬)之错行,日月(白天黑夜)之代明”(《中庸》),其运动轨迹一定是一个圆,所谓圜道。“圜道观”是中国哲学的关键词。《中庸》隐含着圜道观。

“圆”的力学特征是膨胀力与收缩力平衡,它外部的阻力最小而内部空间最大。“圆”的伦理学特征是“和合”,是“圆融成事”,很合中庸之旨,因而是中国人的审美观。南宋袁采在《袁氏世范》一书中说:天体主圆,故生其中者,无一不肖其体。悬象之大者,莫如日月,以至人之耳目手足、物之毛羽、树之花实。土得雨而成丸,水得雨而成泡。凡天地自然而生皆圆。盖禀天之性者,无一不具天之体。万物做到极精妙处,无不圆者。圣人之德,古今之至文法帖,以至一艺一术,以极圆而后登峰造极。

在《中庸》中,天地之道就是人道,天地之德就是君子之德。这种以“自然率”为背景的道德心,有助于人生观的统一并形成坚定的价值观。其结果是,道德成了庄严肃穆、值得一代一代的人永远追求的东西。这是中国文化绵延不绝的一个原因。

《黄帝内经·素问篇》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中国古人认为天为阳,地为阴,阴阳交合而生人。人是天地之“中”,天地之本,万物之灵。《礼记·礼运》说:“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人者,天地之心也。”《礼运》意思是说,人类是天地的产物,阴阳的配合,为诸要素之精华,实为宇宙的心灵。所以《中庸》主张“天地参”。“参”即“叁”,指天地人“三才”。所以中国文化从源头上就是人本文化。“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人道为本,天道为末”(东汉仲长统)。通天人、以人为本,是中庸伦理观的根本思想。

(二)平人己,以己为本

通天人,以人为本,而人的存在是个体的。每一个个体都可以称之为“我”,称之为“自己”。所以《中庸》说:“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首先用来完成自己的人格;道,首先用来引导自己走向正道。(《中庸》)“诚者自成”、“道者自道”,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从我做起”,“从自己做起”。

在“你我他”的人际关系中,中国人以“我(吾)为本。中国古代第一人称是“吾”。“吾”“五”古音相同。“五”有“中”意。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基数中,“五”处中位阳性。神秘的“河图”“洛书”以数理关系确立“五”的中位性质(任何一个方向三数相加,和都为15):

古音相同的字,基本义项相同,所以段石羽在《汉字中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一书中认为“五”“吾”同源,“吾”也有中义、本义。

这个道理容易理解,在人际关系中,没有第一人称“我”(吾)的确立,也无所谓“你”与“他”。

上世纪末,纽约电话公司就电话用词做过一次调查,看日常通话中哪个词使用频率最高,在500个电话对话中,“我”这个词使用了3950次,远远高于其他词。这说明,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的实际状况如何,在伦理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你都摆脱不了“我”的本位作用。只有确立了“我”,才会有“你”和“他”。伦理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好坏,主要在于自己。以己为本就是“正己”、“尽己”、“责己”、“推己”,以之“平人我”,实现人际和谐。这也正是《中庸》的伦理观的根本思想。

《中庸》说:“处在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在下位不攀附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对别人无所要求,自然没有什么怨恨。上不怨天,下不归咎别人。”孔子说:“射箭很像做人的道理,箭不中靶,不怨天尤人,只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这里讲的是“正己”。君子待人处事,以“正己”为本。《中庸》的原文是:“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中庸》十四章)

《中庸》说:“君子应就他所处的地位去做他应该做的事,不希望去做本分以外的事。处在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地位所应该做的事;处在贫贱的地位,就做贫贱地位所应该做的事……处在患难的地位,就做患难处境中应该做的事。君子守道安分,无论在什么处境下都自得其乐。”

以自己所处的地位——社会角色(包括职业角色)做应该做的事,以安分守道为本,以履行角色职责为本,此所谓“素位”,此之谓“尽己”、“责己”。《中庸》原文是:“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中庸》十四章)

《中庸》说:“手执斧头削斧柄,斧柄的式样就在你手中,你只要斜着眼睛看看就可以。说到平人己,这种看着手中的斧柄去削斧柄还不够切近,因为最好取法自己的心。如果一件事放在自己身上不愿意,你就切不可加之于别人。对己严,对人宽。别人的缺点,只要改了就好。”

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最为重要。“尽己”叫做“忠”,“推己”叫做“恕”,一个人能行忠恕之道,那么离人道就不远了。《中庸》原文是:“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于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在人与我的伦理关系中,“君子之道,本诸身”。(《中庸》二十九章)中庸文化中有许多格言警语表达了这一哲观,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为仁由己,岂由人哉?”(《论语》)“前半夜想自己,后半夜想别人”(俗语),“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此涉世一极乐法。”(《菜根谭》)

“平人己,以己为本”是《中庸》一书中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庸》,它是一本实践伦理学,故朱熹说它是“实学”。

(三)合内外,以内为本

在行为与心理的关系中,《中庸》以“心”为根本,这从开篇对“中和”的定义可知,“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碰到事情,要有冷静、客观、公正的心态,以之权衡、审察应物之节度,这就叫做“中”;然后才说出意见或产生行动,这就能得到“和”。孔子以射箭为例,他说:“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论语》)引而不发,跃跃欲试的过程,是屏声静气的过程,是瞄准的过程。这叫“中道而立”。只有“中道而立”才能得射之“和”——取得好的成绩。《乐记》说:“和顺积中而英华在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程颐认为《中庸》的精髓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圣圣相传的“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在《中庸》中“天命率性”为“道心”,“择善固执”为“精一”,“君子时中”为“执中”。不论“上智”和“下愚”,每个人都有“道心”和“人心”两个方面,这是上天赋予的。“道心”指“性命之正”,也叫“天理之公”、“天地良心”;“人心”指“行气之私”、“人欲之私”。心是行为的司令部。一事当前,这两种心都会跑出来。“精”就是明辨二者,不使混淆;“精一”,就是以“道心”主宰“人心”使“人心”听命于“道心”。只有这样,才能应物无差谬,言行无过无不及。程颐认为《中庸》的精髓在这里,所以他认为《中庸》“乃孔门传授心法”。程颐出入佛、老,再回到《中庸》,发明了《中庸》哲学的“心”的方面。这是很有见解的。朱熹继承了他的观点。

人的言行受内心支配,具体地说,人的行为是以心理活动为中介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人不是动物也不是机器。动物的活动模式是“刺激——反应”,例如鱼碰到饲料就会吞食。机器的活动也是这种模式;特定的刺激导致特定的反应,不过机器从“刺激”到“反应”都是人预先设定的。机器是替人完成某项任务的工具。

人是有情感、有认知、有意志的主体。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有着复杂的态度和情绪,需要在一瞬间抉择和“精一”。

《中庸》虽然没有能像现代心理学那样细致地分析“态度”的内涵,但它在刺激和反应之间能抓住人的心理活动来“精一”,以之为“中”为“本”。对于几千年前的古人,这确实是很有见地的。《中庸》把人的心理活动分析为“道心”、“人心”,有点像19世纪弗洛伊德的“超我”、“自我”、“本我”理论,有某些真理性。头脑最困难的问题是不断面临选择和斗争,以“道心”主宰“人心”,由“精一”实现“执中”,这种思想斗争方针,确也高明。

《中庸》说:“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合外内,以内为本”,是《中庸》伦理观的又一个关键内容。中庸的心理模式是趋中内敛,中国人习惯于“内求”。

内求之“内”是相对的,在不同的关系中有不同的内容。例如在“天地人”三才系统中,“人”是内;在“你我他”人际关系中,“我”是内;在“智仁勇”三达德中“仁”是内,在“礼乐仁”的伦理生活中,“仁”是内。“内”就是“中”,是“本”。难怪《说文》释“中”为“内”。

(四)《中庸》以大系统立论

中庸伦理观以“人生”为中心,上涉“天人”,外涉“人际”,内及“人性”。中庸是一种人道观,一种人生观,一种系统论。

“中”是属于系统的。宋代哲学家程颐论中庸说:“中,天下之正道”,“庸,天下之定理”。程颐以“天下”点明中庸的大系统论性质。确实,《中庸》从大系统立论,极尽天道、地道、人道;三者不是分开讲的,是融合在一个系统中讲的。

《中庸》十二章说:“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君子之道就是中庸之道。它极大而又极小,极远而又极近,极深奥而又极平常,所谓“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中庸》三十三章),程颐因此说它“放之而弥六合,卷之而退藏于密”。所谓“弥六合”,指中庸是“万事一理”,无处不在的“实学”;所谓“藏于密”,指中庸为“孔门传授心法”,玄之又玄,其味无穷,终身受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中庸》教人“既明且哲”,近至“保其身”,远至“柔远人”、“怀诸侯”,所谓“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者也。“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二十七章)这是一种整体论,一种对立统一论,一种整体功能的优化论,一种天地人的大系统论。

说到系统论,这是上世纪中叶才发展起来的科学。系统论把事物、现象、过程、变化都看成系统,系统外有大系统,系统内有小系统。系统存在和维系的必要条件,是系统内部构成要素的统合性和互补性,只有是互补的,才能统一为一个整体。

关于系统的思想和方法是系统论研究的内容。系统论是在掌握了系统概念、系统形态和系统特征的基础上,把对象作为系统并放在系统中去考察。系统论要求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把握系统的目的,从整体与部分之间,从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准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处理问题的效果。因此,系统论的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和整体功能的最优性。

《中庸》是一种系统论。只有用系统论观点解读《中庸》,才能获得中庸之慧解。

同类推荐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7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7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着所在。
  • 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

    1997年香港回归,作者用他朴实的文笔记录了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本书被收录在2001共和国回顾丛书中,长篇报告文学。
  • 最忆西窗同剪烛

    最忆西窗同剪烛

    纳兰容若,清初第一词人。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嚣之外;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结交落拓文人;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一位几乎拥有世问一切的惆怅男子,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 汶川地震诗歌漫谈

    汶川地震诗歌漫谈

    本书既有对汶川地震诗歌的总体描述,又有针对诗人诗作进行的具体分析,还有国内出版的汶川地震诗集(含CD)名录与部分报刊汶川地震诗歌评论(含访谈)篇目索引、序言、后记。
  • 从一个微笑开始

    从一个微笑开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逃离鉴定、正眼看它,正面迎它、幸福人的座右铭(节选)、鼻子底下就是路、没有天生的傻瓜、羊蹄甲、从一个微笑开始、我很矮,可是我不蠢(节选)等等。
热门推荐
  • 帝国之路

    帝国之路

    后世人穿越时空回到明朝弘治十七年,改革政治经济军事,使大明崛起。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维新改革功成身退
  • 绝世双宝:辣妈搞定抠门爸

    绝世双宝:辣妈搞定抠门爸

    她拥有辣妈三要素,未婚,彪悍,儿子帅。然而,被一个富可敌国却超级抠门的富豪逼婚。订立婚姻合约,她只写了三条:第一,不能爱上我;第二,同样不能爱上我;第三,请把前两条坚决执行。某抠门看后脸色黑沉。从此,他们的生活就丰富多彩,鸡飞狗跳起来,他给她喝他洗过澡的牛奶,她给他吃麻辣鸡屁股,他想要毙了跟她相亲的男人,她就狂虐坏小三。小三装可怜跪下求她,她就一脚把她踹飞。她拒绝做被女配欺负得惨兮兮的大老婆,她要做威风凛凛,强悍无敌的女主!
  • 盛少的追妻路:爱我就好

    盛少的追妻路:爱我就好

    “给你两个选择,要么死,要么爱上我”“我能有第三个选择吗?”“第三个选择,嗯?”盛扬一步步靠近“你认为你有第三个选择?”季十三看着面前冷若冰霜的盛扬,心里却想着怎样逃出他的魔爪。“先生,季小姐买了去爱情海的机票”该死的女人,你还真敢跑,看我怎么把你抓回来。当天到了爱情海,却人去楼空“少爷,少奶奶刚刚上了飞往马尔代夫的飞机”该死的女人,风声还挺快。可不管他追到哪里,季十三总能先他一步离开。后来,他站在原地“我就知道,你累了,肯定会回来……”
  • 甘肃民间故事集

    甘肃民间故事集

    這些珍贵罕见的民间故事,令人大开眼界,他们有的浪漫、有的神秘、有的诡异、有的狂奇、有的感伤……打开这部书,让我们重温旧梦。
  • 大侠请滚开,本人无心

    大侠请滚开,本人无心

    前世,她是仿真智能人,拥有人类的一切东西,可是泽,她的创造者却不能给她一颗心,她的心只是一个超薄的芯片。现世,她重生在一个魔幻重生的世界,看她如何搅乱这一方世界,如何搅浑他的心。
  • 案件与刑律历史纵横谈

    案件与刑律历史纵横谈

    本书在参考了大量权威性历史著作的基础上,将中国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融为一体,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丰富的珍贵图片,配以深沉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历史知识的最佳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豪门总裁:恋上失忆女友

    豪门总裁:恋上失忆女友

    四年前,墨夕只身一人到美国。四年后,墨夕心里带着伤回国。回国是墨夕做得最好的一个决定,但是...后来...这真的是最好的决定吗?最最后....谁会知道呢?
  • 午夜冥婚:阎王的心尖宠

    午夜冥婚:阎王的心尖宠

    十八岁冥婚,嫁给了阎王。白天受到恶鬼骚扰,晚上还要被色鬼占尽便宜。色鬼:“娘子,春宵一刻值千金。”我扶着腰,咬着牙怒道:“值你妹!”
  • 误惹钻石单身汉:溺宠闲妻

    误惹钻石单身汉:溺宠闲妻

    她是“特工牌儿”乡村女大学生,家徒四壁,一穷二白,浑身上下最值钱的就是脑袋里未来十几年的信息资料。他是将门之后,三军战神,精神领袖,左手握权,右手攥钱,无数女人趋之若鹜的钻石单身汉。一次意外“碰撞”,她充分发挥快、准、狠、稳的良好习惯,将他“捕获”,让本没有交集的两人,人生从此纠葛到了一起。她安静,孤傲,狡黠,只对他率直,温柔,依赖。他强势,睿智,闷骚,腹黑,只对她宠溺,细心,体贴。传言他不近女色,是个感情基础为零的呆头兵。这话谁传的,脑袋让驴踢了吧?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坏孩子啊

    坏孩子啊

    这些文字只是想记录一段简单清澈的岁月,那个词叫做青春。我的青春很平淡,没有激情或者凄美的故事,所以我以平凡的角度写下这些文字。它不是一部小说,也不是一场故事,只是一段时光的记录。记录着我的,或者你的,或者我们每个人的青春。在这些文字当中,我想或多或少你都会找寻到自己年少时的一些影子,这就是我的初衷。至于你是否喜欢并不重要,就像我写下的这些同样并不重要的文字,因为这世上的一切,都会如同我们的青春一样,终将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