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22400000012

第12章 四时温病论治

郭谦亨教授悬壶从医五十余载,继承祖训,发扬诸贤,矢志难中求进,时以策励,期有所得。现将其治疗四时温病之宝贵经验举要述之。

一、春温伏邪外发治取清透并重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内经》斯言,已为后世“伏邪”论之根据,然也非也,论各不一。郭谦亨教授以为热病皆起于邪毒,邪伤人,咸多伏藏,发病与否,既取之于毒邪胜衰,更决之于正气强弱。他说:“《经》云‘精者,生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正强邪弱者,可‘合而自去’;正邪相等,则毒邪潜藏,伺机而发;邪强正弱,则邪正相搏,不久即发。此非寒之一邪为然,风、暑、燥、湿诸种毒邪无不然也。而春温一病,主为阴虚邪伏。病发以热盛津伤为主。临诊所见表证间有之,实以里证为多,而表热多为里热之郁发。缘由本虚标实,病重变速,病发虽有气、营之分,却往往卫营、气血并见。治必清泄里热,已成定法。黄芩汤清热坚阴,本无可非,然伏热外发,是宜清透并重。而该方药力不济,敛而不透,难当此任。并反复强调须知,病由邪生,邪盛者热毒必重,伏邪外发,欲达者必随机就势而祛之外出。是以,热必清透,毒必消解,祛邪是治温之要法。他尝于病之初起,用生地、豆豉入黄芩汤,更加玉竹、白薇、蝉衣、玄参清化透邪而泄热护阴,较之独用,殊为满意。更况,津由热伤,津伤者正已先虚,是必防于变前而先安之。故未伤宜护,已伤须救,祛邪毋伤其津,邪去而正自安;后期以扶正为要,救阴勿碍其邪,津复而热可退。其间标本缓急,主次轻重,全在察体质、审症候、明病势、辨津伤以治求于本。”

文某,男,32岁,榆林商人,1946年3月就诊。病近一候,潮热不已,烦躁谵语,头目昏闷,便闭溺赤,四肢时见瘛。舌苔厚黄焦裂,舌质边绛干燥。脉沉细,右小滑,左弦数。分析:春温伏邪,病发气分,误为伤寒,火逆燥甚,伏热肆意为虐,气津两被耗伤。毒焰上扰清窍而昏蒙谵妄,火热煎炼肠腑而便闭溺赤。热盛于气,燥结于内而厚苔焦裂,脉沉小滑,阴液久耗,营为热灼而舌质红绛,脉细弦数。此虽以阳明燥实为主,但阴液耗损亦甚,且四肢时见瘛,已露热逼厥阴之象。拟用加味升降散清化其上,利导其下,益阴清肝为治。方药:姜蚕9g,蝉蜕3g,姜黄2.2g,生地21g,芒硝5g,大黄12g(后下),元参12g,赤芍9g,羚角3g(水磨另入)。水煎一剂,每4小时服一次。大便利,停服。

3月7日二诊:大便两行,燥屎中杂有黑黄色秽浊水液,身热略降,神识未清,瘛已而躁扰不宁。苔干黄无津,质绛不鲜,脉细虚数。此阳明毒热虽得下泄,已耗之气阴一时难复,且营血犹存,厥阴仍困。拟滋养气阴,清心退邪。药用:细生地24g,白芍9g,太子参12g,犀角尖3g(水磨兑入),麦冬12g,丹参12g,菖蒲6g,郁金3g,竹叶9g。

3月10日三诊:前方连进两剂,身热退,神识清,躁扰止。惟手心热而便下稀水,神疲气短,口舌干燥,脉细无力。邪退正虚,气弱液泄,吴氏有一甲复脉救阴固下之法,今从之。生山药30g,白芍12g,西洋参9g(另炖兑入),干地黄20g,生牡蛎20g,葛根6g,谷芽12g,生甘草6g。水煎,日服一剂,连服三天。

3月13日四诊:中焦气和,升降机复,胃气和而欲纳,清气升而便调,舌润脉缓,邪去正安。惟于先日午后,进食稍多而脘闷欲呕。此病伤之胃始苏而未健,调护务须当心!再以上方去地黄、牡蛎,加半夏9g,竹茹9g,佛手3g以和胃气。

二、风温重在肺治主辛宣清泄

郭谦亨教授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为叶氏论温热病类之大纲也。温热者,清阳之邪也,阳邪轻扬而中上,故邪从鼻入,伏郁于肺。迄至热毒势张,则肺卫失和,病发于表而见肺卫之证,此即上受犯肺之理也。温热之变,传有顺逆,逆则变速,由肺卫而入心包,其势猛,其病重。此因心肺毗邻,经络相通,气血相注,心阴素虚者,每易犯之,故叶氏特以‘逆’表之以示警也。顺则由卫而气,陷营入血,虽曰顺序传入,但其为邪渐深入,病渐增重,岂能以‘顺’而忽之,故病至营血者,亦为逆也!”

风温一病,冬月与春季居多。病虽轻重各异,总不外风热毒邪也。邪从上受,所病脏腑以肺胃为主,或兼胸膈,并可兼及心包和肝。郭教授介绍:“据余临证所见,犯肺之病变则全程皆在也。在肺则热毒壅聚,灼津成痰,痰湿瘀阻,肺气壅塞,宣降失常,症以咳嗽、喘逆为主;犯胸则以热毒与痰饮相结之胸脘烦闷、疼痛为主;犯胃则以热盛津伤、浊气不降,或肺胃之热迫于肠之口渴、呕呃、泄泻或便秘为主;至逆犯营阴,无论见之早晚,总以热毒或痰热阻闭为急,症以神迷、痉厥为主。须知:风温之治,重在辛凉宣泄,清化痰热。如犯胸则兼宽胸开泄;犯胃兼清泄胃热而随证施治。惟逆犯营阴,虽须凉营清肝熄风,但涤痰、消瘀尤当重视,不仅痰热阻闭者如是。温为阳邪,病急变速,贵在治于早期,防于变前。在对因辨证疗法中,紧握准、狠、精、专四字,自可取效捷,除恶尽无留患矣。风温早期,余尝辛宣、清泄并重。宣重于泄,桑菊、银翘化裁为用;泄重于宣,麻杏石甘、千金苇茎增损与之,应手取效也。”

温某,男,44岁,毛纺厂工人,1981年11月22就诊。病发二日,始服退热药,汗出热解,继而复热(体温39.2℃)恶风少汗,头痛鼻塞,咳嗽,痰黄质粘,喉痛、左侧红微肿,口干欲饮,饮入而气逆,脘闷厌食,食则作呃,小便微黄,大便尚利,舌质红,苔薄腻、色黄,脉浮数而关带弦象。分析:时当冬季,气反大温,邪从上受,伏郁肺络,病发卫表。毒犯卫则表热盛,郁肺则痰热生。喉为肺气出入之关隘,喉受熏红肿而痛。肺主诸气,肺失清肃,中焦气机不畅,致胃中热内郁而脘闷,胃气上逆而食后作呃。病属冬温,为热郁肺,宣降失常之证。治宜辛宣透热、清泄降逆为法。银翘散加味投之:银花15g,连翘12g,荆芥穗7g,牛蒡子9g,桔梗9g,玄参12g,前胡9g,杏仁9g,竹叶9g,炙杷叶9g,黄芩9g,甘草4g,薄荷4g。水煎服,每4小时一次,昼夜连服两剂。

复诊:药后微汗(体温38.8℃),恶风除,喉痛已(局部仍红),惟痰黄味腥,气短微喘,胸膈闷痛,溺短色黄。舌红、苔厚黄腻,脉滑数。此表虽解而里热郁,肺为热伤,胸膈不利,痰热阻滞之证也。治宜清肺利膈,化痰解毒。拟与“千金”苇茎汤加味:苇茎30g,薏仁15g,冬瓜仁15g,桃仁9g,瓜蒌12g,鱼腥草30g,海参12g,黄芩9g,炙杷叶9g,甘草1g。水煎服,每6小时服一次,昼夜连服三剂。

三诊:热退,胸闷除,痰少色淡,小便利,苔化少津,脉数,惟气短口干而欲饮。此热退而津伤未复之象也。改取沙参麦冬汤加减,以清养肺胃,调理而愈。

曹某,男,24岁,榆林人,学生,1955年3月就诊。病患风温,时经一候,热入气分,主在阳明。证见高热汗多,面赤口渴,胸脘烦闷,间有谵妄,大便数日未解,小便短赤,且呃逆短促连声而高亢有力,持续二日,未曾稍止,舌红,苔黄燥,脉洪数、微带促象。当以阳明势盛,气机壅塞,上逆作呃论治。拟先予以白虎汤加味,清泄阳明、开塞降逆以观进退。生石膏30g,知母12g,麦冬12g,黄芩9g,炙杷叶9g,柿蒂10个,枳实7g,竹茹12g,甘草4g,大米20g。水煎先入石膏,后下诸药。每4小时服一次,昼夜连服两剂。

复诊:尽剂后,热略退,汗稍减。惟呃虽缓而未已,且腹微满,大便不下,脉转沉实、仍有促象。此阳明经之热略减,阳明之腑实转盛而浊气不降也。仲景云:“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此病实为后窍大便不利,因改用小承气汤加柿蒂、瓜蒌皮、竹茹以利腑降逆,药后,燥屎下,呃声渐平。

三、暑热犯气营清热必顾气阴

郭谦亨教授说:“脉虚身热,得之伤暑”。《内经》首示暑病脉症,可谓言简意赅矣。夏暑热盛,病发阳明气分,耗气伤津,为实中有虚之证也,据多年临证体会,祛暑必以气阴两顾。暑多兼湿、兼寒,初起祛湿散寒之品可酌加也。况且,暑又为热毒皆重之邪,其性酷烈。病发易犯心营,扰神动血,热毒与血相煎,则毒瘀互结,而痉厥、发斑之比比变证,百端危状,亦不鲜见矣。是此,当非一般暑病可比。治于清透暑热,泄火解毒中,常虑维护易伤之气阴,以防丛丛之变证。其间,清气泄热,凉血消瘀,化斑解毒,开窍熄风,各随所在取之,及其虚象已萌,则固敛防脱,未敢稍事怠忽也。

郝某,女,38岁,毛纺厂工人。1982年6月20日初诊。患者素体偏虚,下肢时见紫赤、青紫如钱大之瘀斑。近受暑热而头晕,发热(体温38.9℃),多汗,口干渴,喜凉饮,心烦悸,少寐,气短体倦,小便量少色深,舌质深红,少苔,脉大数少力。时在夏暑发自阳明,耗气伤津,且素为阴虚火旺之体,最易热损心营,病属暑温。拟先清气涤暑,兼凉心营,余后图之。治用加减白虎汤:山栀9g,知母12g,生石膏30g,丹皮9g,鲜荷叶1卷,竹叶12g,芦根20g,益元散9g(包煎)。水煎两剂,每4小时服一次,昼夜连服。

6月22日二诊:热虽降而汗仍多,气短口渴,烦躁舌绛,苔黄而燥,膝下瘀斑仍见,脉大而虚数。此暑热未清,气阴大伤而津不内敛,如不清养兼顾,必将阴竭气脱。前方去山栀、荷叶、益元散,石膏减10g,加红参9g,白芍9g,生地20g,水煎连服三剂。

6月25日三诊:热退,汗敛,已能安眠,瘀斑皆青黄,间有淡棕色者。惟仍气短肢困,口干舌红少津,五日未便,脉细力弱。此暑热解而气津未复。再宜甘寒生津,咸寒增液。药用:太子参15g,麦冬12g,玄参12g,生地20g,枳壳3g,大米15g善后。

贾某,男,21岁,榆师学生。1946年7月就诊。初病即高热身痛,神昏舌张,郁气闭营,其势颇烈。先以辛凉涤暑,清热解毒为方。连进三剂,斑疹周布,势虽稍煞,但疹色艳而热未减,神识昏而舌干绛,显是热盛毒重,稽留营血,热灼营阴,毒燔血液,大有瘀阻迫血转恶之势,急予化斑汤加紫草、丹皮、葛根、蝉衣、芦根方。服后,翌晨复诊,周身斑点红赤,遍身青如蛇衣之斑纹,且唇焦舌裂,气喷如火,四肢发厥,反成营热沸腾,表里燔灼之毒郁热瘀,络伤血溢之象,证属险候,惟斑色荣活,脉数有力。余氏辨此,以松浮紧束为凭,今松浮外现,尚非败象,似有生机,特依之,急投清瘟败毒饮加味以凉血化斑,清荡三焦毒热,期获一效。药用:生石膏45g,生地30g,犀角9g(水磨另冲),黄连12g,山栀12g,知母12g,黄芩12g,赤芍12g,玄参15g,连翘12g,丹皮12g,大青叶15g,紫草9g,红花6g,蝉蜕3g,桔梗3g,甘草4g,竹叶12g。水煎兑入犀角汁,分三次服,每4小时服一次。

一剂后,热势稍减,复进原方两剂,神识渐清而斑清津回。惟大便十日未行。复用增液汤加麻仁、大黄以益阴润肠。两剂服后,得硬便七八枚。又予以清养和胃之品,调理而愈。

四、秋燥分温凉治不离乎辛润

郭谦亨教授说:《经》云“燥甚则干”,“燥者润之”,此言燥之证治大略也。然经论之燥未与时令匹配,病机十九,又无论燥之文,无怪乎后之诸贤,或以内燥血枯解之,或曰燥不为病也。盖燥也者,金气也,为秋之主气,既以燥为六气之一,其常则无害,变忌无伤乎?故河间刘公,研经言,察气变,专补“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之论,嘉言喻公求古训,参己验,直改经文“秋伤于湿”为“秋伤于燥”。至此,久湮时邪之燥始明,秋燥之名方立。此其功之所在,偏亦有之。若果如斯言,则秋之所伤,有燥而无湿矣。是耶?否耶?余意是非焉可空论,须视当季气交火变。太过不及化淫之情,如燥虽为秋之本气,但秋雨连绵,长夏之湿不退位,湿化淫邪,侵入为病,此即《经》所谓“伤湿”者也。吴鞠通曰:“秋伤于湿,指初秋而言,乃上令湿土之气,流行未尽。”故必参以临证所见,再论湿燥,方为允当。至论燥之属性,亦有歧议,喻氏谓“燥……同于火热”。沈目南反其说,谓“燥病属凉,谓之次寒”。二子所论,大相径庭,但理各有据,又皆有所偏。惟吴氏鞠通,以胜复之理,从标从本之道,而中庸取之,虽论得其全,然演理曲曲,义难了了。余以为燥是肃杀之气,性近于阴,本气为凉,胜气为寒,标气为热,胜则化火。是以燥之温凉,忌可刻板认定。若时值初秋,久晴无雨,夏之余炎未息,时虽过而气不退位,为标气胜,胜则淫邪感人而病“温燥”。若暑往秋来,由热渐凉,天高气爽,温度大减,为其本气,过则气寒而燥,为本气胜,胜则淫邪感人而病“凉燥”。此随气候、病状而活看,非依定规而决其性之致病也。燥之病理,刘氏以热则液耗,水干而燥,寒则收敛,腠理闭密而燥,故“燥甚则干”,有至理也。而燥之为治,自喻氏清燥救肺之后,叶天士、吴鞠通、费晋卿、王孟英、石芾南、张禾芬等氏论之详悉。就外感之温燥、凉燥而论,总以“润之”为法,温燥宜乎辛凉甘润;凉燥宜乎辛开温润。法随证施,自得其宜。

周某,女,22岁,榆林补浪河农民。1973年8月25日初诊:一周前病外感,经治疗寒热头痛已解,惟咳嗽未止。两天前又发热,咳逆加重,胸闷、右侧痛,咳则痛剧,痰黄稠味浊,口苦,乳部作胀。纳差,大便秘,四日未解,小便短黄,月经正常,舌红,苔薄黄而腻,脉大略弦,两寸独盛。分析:燥邪留上,热郁气分,津伤失宣,咳逆痰黄,痰热郁结则胸膈痞塞,兼犯少阳则口苦、乳胀。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燥失肃则腑气不降。仲秋病此,火不退位,拟予清宣润燥,化痰开结、兼理气机而和少阳为法。药用:枳实6g,瓜蒌12g,黄芩9g,山栀6g,桑白皮9g,地骨皮9g,柴胡6g,杏仁9g,沙参9g,杷叶9g,贝母9g,青皮6g,六曲9g,水煎,每6小时服一次,日夜连服。

8月29日二诊:药后,闷痛、乳胀已除,昨晚便燥屎一次,惟仍咳而痰少不利。此邪解结开,腑气已降,但肺热不清。再以清热润肺,止嗽祛痰。药用:桔梗6g,贝母6g,杏仁9g,百部9g,桑皮9g,远志4g,麦冬9g,沙参9g,前胡6g,酒芩6g,甘草3g。水煎,日服一剂,连服三天。

9月5日三诊:咳减痰利,已参加劳动三、四日,今又觉胸闷不舒,咳嗽痰粘,气逆,小便短赤,舌红,苔薄微黄,脉缓寸大。此余热未净,因劳复郁。再以清肺润燥,降气导热。药用:瓜蒌9g,贝母6g,百部12g,沙参12g,杏仁6g,杷叶6g,枳壳4g,木通4g,丝瓜络9g,苇茎12g,甘草3g。三剂,水煎,三日分服。9月10日,其夫来说,药后病已痊愈,参加劳动数日,再未发病。

五、湿温之邪交混治用宣化分消

郭谦亨教授指出:湿温之病,情机曲折,正、变不一,缠绵反复。所以然者,责在湿热毒邪也。薛生白云:“热得湿而愈炽,湿得热而愈横。”王孟英曰:“两邪相合,为病最多。”此真经验之言也,充分道明湿热毒邪,兼具二性,曰湿曰热,两相交混,其性粘腻重着,其气秽浊熏蒸。此邪感人,多从口入,直走中道,伏于膜原。发则外淫于经(太阴、阳明之经),内侵于腑(胃、脾),病以脾胃为中心,且因体质阴阳,中气虚实之异,邪之从化略殊,实则邪从燥化,病在阳明而热重于湿;虚则邪从湿化,病在太阴,而湿重于热。其中湿裹热,热蒸湿,胶滞难解,热被郁,湿受熏,热炽湿,于是弥漫三焦,充斥上下,内外蒸腾,无处不到。蒙上蔽阳阻窍,流下则二便失调。燥化之火,入血伤络则迫血下溢。三焦气机受阻,水液运行路塞,如此湿热阻气,气滞邪郁,湿(热)与燥气辗转相因而诸症生焉。由是观之,湿(热)与气相因为患,乃病机之本;分消湿热,通阳开气为论治之法。薛生白曰:“湿热两分,其病轻而缓;湿热两合,其病重而速”。叶天士有“通阳”之法,皆至中至正之论。多年来,余常依此辨治,获效甚著。此外,本病用下,有忌有宜。据余临床常遇便溏不爽,甚至腹胀便结者,下之为祛邪要法,不必囿于忌下之戒,但以轻缓为宜,浊滞利而湿热去。惟病至后期,热化肠腐,通下之用,慎勿妄投。若见腹满便黑,尤当禁忌也。

刘某,女,17岁,汉中某生产队社员。1975年夏,因发烧以乙脑收入铺镇医院,以西药治疗近一周,热势仍高,两足发凉,头晕如裹,身倦肢重,静卧少动,胸项有少数白,饮少不食尿浊便少,尤其是神识如蒙,面容呆板,浊滞。舌红苔黄厚腻,脉濡。此为湿热恶气郁阻中焦,熏蒸不解,阳郁不达,上蒙清窍之候。宜于芳香化湿,清热解毒。方用甘露消毒饮作汤剂去射干,加竹叶、芦根、郁金,先后加减连服四剂,诸症逐渐消退,神机灵活。惟热未尽去,胃气不和,原方中竹叶改为竹茹,加半夏、谷芽以和中醒脾,而呕止思食。

刘某,男,29岁,榆林人,1948年7月就诊。患者病前久痢甫愈,又因饮食欠慎,热天冒雨,忽身发寒热,呕恶胸闷,腹痛便溏。某医以病后染患暑湿而用香茹饮、正气散等方加减论治,已近两旬。今面苍神呆,而间有谵语,时时汗出而身热尤甚,红疹见于身前,量少色艳,白出于颈腋,密密麻麻,体重动难,口干唇燥,口渴欲饮,脘闷不痛,腹时胀疼而便黑溏滞。尿虽短赤而尚不痛涩。舌质深红,苔黄干燥,脉左细数而右沉。分析:季夏气候,热盛湿重,此时感邪,多病湿温,且浊邪中下,由口舌而下入于阴,邪过膜原,病归中焦之阳明、太阴。今久痢之后,腑气未复,邪淫虚处,湿热郁蒸,淫经害腑,卫气同病。治用祛暑燥湿,本不为过,奈因药偏温补,以致湿热化燥,郁于气分则身热汗出而白发,陷于营则舌绛,谵语而红疹出,浊热内郁,津为热灼,苔黄燥而溺短赤,毒热蚀腑,络伤血溢,腹胀痛而便溏黑。观此气血同病之证,上有蒙闭心脑之虞,下有热迫血脱之危,幸而脉证不背,尚不为殆,薄汤可进,稠粥应忌。姑拟犀角地黄汤加味以开上凉下,解毒宁络。犀角6g(水磨另兑),生地20g,赤芍12g,丹皮9g,竹叶9g,茯苓皮12g,郁金7g,菖蒲9g,薏苡仁10g,二花12g,茜草9g,西洋参9g,灶心土60g(先煎代水)。连服两剂,6小时服一次。

复诊:药后腹痛渐减,谵语时有,红疹不显,白继出,小便略多,但热未降而口干渴,大便溏黑,日两、三次,量较前减少。湿热病缠绵反复,病虽略有转机,但并未化险为夷。仍守前方,去茯苓皮、薏仁加玄参9g,连服两剂,体和神清,渴减苔退,便色转黄,显是邪热已衰,但大便仍溏,日解两次,气短脉弱,正伤不复,下元未固。然湿热初退,正虚不可遽补,叶氏有“恐炉烟虽熄,灰中有火也”之戒,复用生山药30g,太子参12g,白芍9g,白术9g,秦皮9g,六一散9g(包煎)。先后服三剂,身和气爽,泻止脉升。嘱以清粥自养,生冷、硬食、油腻十日内勿进,再以原方去秦皮、六一散,加陈皮3g,麦芽9g,以和胃气,三剂告愈。

同类推荐
  • 有什么别有病:一个普通人追求健康的体验历程

    有什么别有病:一个普通人追求健康的体验历程

    本书作者既不是西医,也不是中医,只是一个满足了温饱问题而后想追求健康的普通人。他的健康知识和理念的形成,完全来自于自身的体验和心得,因此,他能用老百姓的通俗语言来解释疾病,结合自身健康生活体验,以对话的形式,向读者提示发病的原因,以及追求健康的合理方法。
  • 健康何来:70位名中医给女人的健康提醒

    健康何来:70位名中医给女人的健康提醒

    本书融合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女性养生的方法,集中了70余位古今医学名家的养生经验,给现代女性最具体、最实用的健康提醒。为了增强可读性与趣味性,让中医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编者运用了大量有趣的故事、生动的事例以及各种形象的比喻。此外本书编著颇多新意,既做到了把传统养生理论方法与现代养生科学成果相结合,又抓住最主要的养生方法予以阐述,突出重点,阐述清晰。同时本书还吸纳了许多现代非药物防治疾病的研究成果,资料翔实,文字深入浅出,是一本集实用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书籍。
  • 百病治疗预防与调护(大外科卷):眼科病

    百病治疗预防与调护(大外科卷):眼科病

    本书扼要地介绍了颈椎病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等基本病学常识,着重对中医诊疗、西医诊疗以及饮食与运动等方面的治疗与调护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
  •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是百试皆灵的健康钥匙,不生病的生活方式是易求易行的黄金处方;不生病的生活方式能使一切健康难题迎刃而解,不生病的生活方式能使人们生活质量节节升高。如果你是健康的,不生病的生活方式会使你健康陕乐一百岁;如果你是亚健康的,不生病的生活方式会使你迅速强健,冲刺健康;如果你有点小病,不生病的生活方式会使你小病化无,身心轻松;如果你得了大病,不生病的生活方式会使你大病化小,抑病延年。
  • 贫血营养康复食谱

    贫血营养康复食谱

    本书首先总体介绍国人的饮食营养知识,然后介绍贫血疾病基础和营养康复知识,以数十道配餐,提供科学实用的营养康复指导。其中关键配餐均列出原材料、制作方法及食用方式,并精选出12道配餐附有实物彩色照片。
热门推荐
  • 绝色凰妃之魔君穷追不舍

    绝色凰妃之魔君穷追不舍

    混沌之初,世间分三:人界,魔界,仙界。无奈,后而仙界湮灭,只剩一粒仙尘陨落人间。她是被后娘卖给人间皇帝的大美人,烈女,免她多次被狗皇帝蹂躏。呵呵,面对宫中三千佳丽,她不在话下。但,这不是宫斗。好不容易逃出了皇城,却又被那腹黑大魔头掳去,最后,她发现自己......这算偷男人吗?不算吧,因为他是魔。他要让她做魔妃,狗皇帝要她做人妃,何去何从呢?“你是人,我是魔,身体有何异呢?”“为我生孩子,来吧!”“你到死也要保护他。”“我只怕生灵涂炭,你错了!”再相见,红药漫叹,桥映鸳鸯旁。
  • 全能衰人之陽紫楓的世界

    全能衰人之陽紫楓的世界

    高傲的神色,装逼的气势。阳紫枫--将在这个城市中势不可挡。因为,他可是带着被包养的觉悟而踏进这里-北海省.......女人为我而生,金钱为我而印,名誉地位为我而开!区区一个女人露露大腿,卖卖风骚就想把我搞定?老子是那么肤浅的男人吗?最起码也要两个......
  • 恐怖之眼第一季

    恐怖之眼第一季

    再一次执行任务当中,意外受伤,醒来时发现自己在一所古宅,认识了许多小伙伴,被吊死的女鬼,恐怖的无面人,少年必须要收集30个灵石才可以逃出去,过程中将会互相残杀,那么结果将会如何?
  • 易转乾坤

    易转乾坤

    茫茫宇宙深处,是否还有生命存在?上古先人,遗留通天大道,是为哪般?昆仑山巅玉虚峰,一声巨响,陨石坠落,蕴含着神秘力量,心术不正的科学家为一己私欲,想要统治世界,又将引出怎么样的故事。登天道,探虚空,易转乾坤,永恒世界。
  • 萝莉戏天下:萌宠小米虫

    萝莉戏天下:萌宠小米虫

    穿越很流行,米虫是目标。美男诚可贵,金钱价更高。他是艳绝天下的武林盟主,谈笑间取人性命杀人于无形。她是穿越千年的一缕孤魂,好吃懒做扮猪吃老虎,却不想各路美男送上门。他富甲一方:“小乞丐,跟我,我给你荣华富贵。”他权倾天下:“悠悠跟我,我给你想要的自由。”他名震江湖:“女人,你要是敢跟他们走,你就试试。”她勾起小手指,魅惑懒散一笑:“本姑娘要找敢于宠我到发指。武功盖世,经的起诱惑,上得了厅堂,下的了厨房,上的了床。长的人神共愤,一打绝色美男子做我林悠悠的男人,你们……达标么?”(宠文+爆笑+速更)
  • 古代美好生活

    古代美好生活

    呀!她就是一懒人,招谁惹谁了!真是的,麻烦总喜欢缠上身!......还是戒指好!什么,这是神戒!懂不?神戒!看我这懒人七十二变。亲爱的,咱们去吧!别理这一堆琐事了!......
  • 学校用电安全与教育活动

    学校用电安全与教育活动

    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本书针对学校如何开展学校用电安全与教育活动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思路、可供实际操作的新方案。
  • 花都少年王

    花都少年王

    身份神秘的少年高手,性格各异的香艳美女,看御花高手游戏花丛,建立通天权势,打造无限热血的花都少年王者之路。
  • 都市之重生逆袭

    都市之重生逆袭

    江峰是个无业大叔,打打牌,遛遛狗,喝喝小酒抽抽烟。自己错过了许多,现在却在中年时期忏悔。“老天,你耍我呢?”江峰对着夜空大喊。“哼,无知小儿,是你不珍惜,这能怪谁。”一个莫名的声音传来。“谁,谁啊?”江峰显然被吓了一跳,但是四周无人,江峰只能作罢。第二天醒来江峰发现自己穿越了,回到了二十三岁:“哈哈哈,老天,谢谢了。”详情请点←←开始阅读
  • 爆笑26班

    爆笑26班

    一只重生的老鸟混进了一群萌萌哒雏鸟当中,鸡飞狗跳的校园生活就此展开,因为本书走的是小清新路线,所以,一点也不黄,一点也不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