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98900000002

第2章 制造火箭

因为相信火箭在未来的和平时期有伟大的发展前途,我们必定要遭受了许多艰难困苦。——冯·布劳恩冯·布劳恩制造火箭不穿军装的雇员

1932年10月1日,布劳恩在柏林大学上学的同时已经正式成为陆军的一个不穿军装的雇员了,任务是发展液体推进剂火箭。

他一面在大学里学习,一面由德国陆军提供研究经费做起了研究。他在库默斯多夫占了一个有滑动顶盖的混凝土试验井的一半,另一半则用于试验火药火箭。

多恩贝格尔向布劳恩提供了一个火箭测试架,并给他配备了3名工作人员。包括工业瓦斯应用协会的工程师华特瑞达尔、工程师亚瑟鲁道夫,以及原来在“火箭飞行场”的首席技师海因里希·格吕诺。

虽然4个人马上开始了工作,但经费并不宽裕,对于军方来说,发展火箭是违反战后的《凡尔赛和约》的,所以在军队内部也不能大张旗鼓地开展这项工作,一切只能秘密地进行。

布劳恩所需要的器材设备只能向一家火炮工厂提前订货,而这家工厂的许多工作都比他的订货要优先得多。

而库默斯多夫靶场的办公机构更是办事拖沓,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布劳恩把要求拨给材料的申请送上去后,常常是被他们搁置在办公桌上,很长时间也不见答复。

直到1933年1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成功制造出了第一台供试车台试验用的小型水冷式发动机。在第一次试验中,这台发动机产生了140千克的推力,持续了60秒钟,当局也大为惊异。可是紧接着,问题又来了。引火爆炸、活门冻结、电线管道起火和许多其他的故障,不断地阻碍着工作的开展。布劳恩陷入了困境,一时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内贝尔说道,现代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把已知的、现成的部件组合在一起。在困难关头,这句话给了布劳恩很大的启发。

从目前情形看,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把焊接专家、做活门的、造仪器的和制烟火的技术人员们都请过来。

布劳恩在这些行家们的帮助下,造出了300千克推力的再生冷却液氧—酒精发动机,进行了静态试验,并准备装在用6个月时间造出来的一枚火箭上进行发射,他们把这个火箭和发动机的合成体称为“合成体1号”,简称为“A-1”。主要目标是让它成为一枚可以沿预定路线稳定飞行的火箭。

因为设计上的问题,第一次试验时点火还不到半秒钟,火箭就炸成了碎片。改进了以后,第二枚A-l也还是达不到预定的效果,布劳恩和他的研究小组决定放弃A-1,转入重新设计的A-2的研究工作中。

A-2虽然跟A-1的大小差不多,但是推力却达到了1000千克。尽管研究小组的目标是发展武器,但布劳恩对发展太空旅行的火箭仍然念念不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下决心一定要制造出更大的火箭。

到1934年12月,他们成功造出了两枚A-2火箭,命名为“马克斯号”和“莫里茨号”,准备在北海的博尔库姆岛上发射。

他们选在圣诞节前几天发射了这两枚火箭,它们都达到了大约2000多米的高度。这让布劳恩等人欣喜若狂。他们的这次试验,得到了当局军方的认可。他们很肯定地表态,这次试验是非常成功的。

在此之前,这位22岁的学生科学家已经取得了柏林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写的论文论述了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理论和实验的各个方面。但是因为军事安全方面的原因,这篇论文编入目录时,用了一个难以归类的题目“关于燃烧试验”。

柏林大学把这篇论文评为最高等级——特优。但是,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军事限制取消了,这篇论文才得以印刷出版。年轻的布劳恩在试图分析并测定火箭发动机中发生的复杂的喷射、雾化、燃烧、离解、气态平衡和膨胀现象时所竭力探索的问题,在这篇论文中都作了生动的阐述。

这篇论文意义十分重大,甚至在大约30年后,德国宇宙飞行协会还将该文作为其正式期刊的特刊重新出版,向全世界火箭工程界发行。

1935年初,德国和世界各国的关系日益恶化,纳粹在选民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并逐渐在政府中站稳了脚跟。纳粹统治下的军方开始公开研制各种武器,库默斯多夫的研究工作也得到了更多的支持。

在布劳恩研制A-2火箭的同时,马克斯·法利尔在包括瓦尔特·里德尔在内的一些火箭专家帮助下继续进行着火箭车试验,这种车是以液体推进剂火箭为动力的。

有一次,火箭发动机爆炸,法利尔的喉部被碎片所伤,不幸死在里德尔的怀里。试验小组在里德尔的领导下,依照与陆军订立的合同,在柏林附近的布里茨煤气股份公司极其秘密地继续进行工作。

令布劳恩特别满意的是,陆军决定把这项工程和他自己在库默斯多夫的小组合并在一起。里德尔有技术,有实际经验,这样一合并,可以互相补充。

“马克斯号”和“莫里茨号”的发射成功,大大推动了火箭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官方更加慷慨解囊,火箭专家欢欣鼓舞。布劳恩立即着手研制A-3.

1935年1月,冯·里希特霍芬少校拜访了布劳恩和他的小组。里希特霍芬负责德国空军的发展工作,后来在戈林手下当空军元帅。他到库默斯多夫来的目的,是要了解用液体推进剂火箭作为飞机动力的可能性。这种动力先要在传统的飞机上进行试验,最后应用到一种特别设计的全火箭动力飞机上去。

里希特霍芬走后,军方很快决定把库默斯多夫发展成一个飞机动力工厂,并派来了一批工程师,催促马上开始进行全火箭动力战斗机的研究工作。

“我们的火箭发动机用酒精和液氧作推进剂,产生了1000千克推力。在一定限度之内,这种发动机还可以调节。1935年夏天,把这种装置装在机身里,从座舱里操纵进行了头几次静态试验。德国空军的一个军官小组观看了这些试验,他们先是不敢置信,继而惊讶不已。”布劳恩说。

那时候,布劳恩手下大约有80个人,还有一个夹在库默斯多夫两个炮兵射击场中间的小小试验站。里希特霍芬提出的包括研制一种重型轰炸机起飞用的喷气助推器的要求,在这样狭小的地方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少校很快就拨给了他们500万马克,以便在另外一个地点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设施。

空军出的这笔钱,第一次打破了国防军各部门之间的规矩。布劳恩被他的顶头上司霍斯蒂希上校严肃地带到贝克尔将军办公室,当初参观“火箭飞行场”时的贝克尔上校此时已当上了陆军军械总监。里希特霍芬的无礼行为,使将军勃然大怒。

“德国空军真有一副暴发户的架势,”他咆哮着说,“我们刚有了发展前景,他们就想窃取!但是他们得放明白点,干火箭这买卖,他们只不过是小伙伴!”

“你是说,”霍斯蒂希惊讶地问道,“你打算在火箭技术上出钱超过500万吗?”

“正是这样,”贝克尔回答说,“我打算,除了里希特霍芬的500万以外,再拨款600万!”

布劳恩以前的年预算从来没有超过80000万马克,这一下,他的小型试验成了“头等大工程”,从此以后,需要的资金成百万地源源不断。

手头有了足够的资金,他们就对在库默斯多夫的那点狭小地盘大为不满了。他们急不可耐,要尽快搬到一个能把火箭发射到300多千米的地点。

1935年圣诞节,布劳恩回到西里西亚的老家探望父母,他把火箭发展的前景告诉了他们,并告诉他们正在寻找适当地点的事,而且由于安全方面的原因,这个地点必须靠近海边。

“你们为什么不到佩内明德去看看呢!”他的母亲建议道,“你祖父以前经常上那儿去打野鸭。”

布劳恩觉得她的意见不错,并带多恩贝格尔来查看,军方最终同意了把这个地方作为火箭试验场的新址。

进驻佩内明德

佩内明德位于柏林北方乌瑟多姆岛西北端伸入波罗的海的一块沙洲上,这里有成片的松树林,无尽延伸的沙丘,以及各种水鸟聚集的沼泽地。平静而孤立,没有太多居民,这个地方很隐秘,又有一段海岸线可以利用,这一切正符合库默斯多夫研究小组的需要。

4个星期以后,空军建立起一个常设的工程师办公处,开始了试验场的建设。选上空军,是因为根据建筑条例规定,空军可以建造规格更高的建筑物。

花了两年时间,终于在佩内明德建起了复杂的综合性设施。

1937年4月,库默斯多夫的火箭专家们搬到波罗的海之滨。在庞大的工厂里,他们简直成了沧海一粟,这里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于是布劳恩得以召回那些在老火箭飞行场已经爱上了火箭技术的人员,他感到十分满意。

布劳恩带着这个比以前庞大很多的团队,继续进行A-3的研制工作。A-3在设计上已经有了很大改进,原来的设计要求达到超音速,但因为不断增加器材,过于沉重,在A-3的多项革新中,不仅解决了这个问题,能把相当重量的记录仪器带上天,还大大减少了点火爆炸的危险。

1937年12月,A-3研制完成,布劳恩准备在波罗的海的格赖夫斯瓦尔德岛上试射A-3了。

第一枚A-3在加添燃料之前,某些部分涂上了具有高度吸湿性能的绿色染料,以便在坠落地点把海水染出颜色。发射之前耽搁了几小时,冰冷的液态氧使海上湿润的空气凝聚为水,从而溶解了染料。绿色的水滴顺着尾舵慢慢流下来,使经由电缆接线柱通向火箭内部的各种电路短路,这就越发耽误了时间。

更使气氛紧张的是,在这段时间内,满载着观察大员的船上,不断向试验小组发来质问电报,这显然是由于海上波涛滚滚,船上的人颠簸得难受,因而电报催得很紧。

12月4日,总算一切准备就绪了,布劳恩亲自按下启动电钮。点火装置性能很好,第一枚A-3开始飞离地面。大约持续飞行了5秒钟,出现了降落伞。可是,降落伞飘进了火热的喷射流,顷刻化为灰烬。火箭开始打转,摇摇晃晃地掉到海里去了。

他们希望,失败的原因在于降落伞及其机械装置,所以在发射第二枚A-3的时候把这一部分装置去掉了,但是照样失败。火箭还是打转,摇摇晃晃地坠毁了。

全体工程人员大失所望,集合在一起讨论两次失败的可能原因。是燃气舵缺乏足够的活动范围,去压抗空气动力流,以致火箭不能迎风前进吗?但是火箭打转明显发生在进入逆风之前,因而这个理由不能解释。火箭在试车台的方向架上进行试验时,横滚控制系统的工作性能良好……他们怀疑会不会是传动装置速度太低,会不会是风力影响了滚动稳定性……

他们决定等到一个无风的日子,再把最后一枚A-3原封不动地拿来进行试验。结果,徒劳无功,第三枚和前两枚一样失灵。

失望的布劳恩下决心找出问题所在。他和研究小组重新设计了控制系统,但是要造出这套系统,供下一次试验使用,至少需要18个月,他们就利用这段时间矫正A-3的其他一些缺陷,并准备研制出新的火箭A-4和A-5.

A-4是第一枚根据特定规格制造出来的火箭,和以往的火箭不同,以往的火箭都是先经过制作,再经过测试评估性能。

A-4是多恩贝格尔定出的规格,它的射程要达到260千米,能负载1000千克重的弹头,命中的误差只能有2米至3米,火箭还必须能用铁路或公路运达德国境内任何一个地点。

研究小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规格的火箭必须重量轻、反应快、结构简单、足以负载大量燃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首先造出了一个真正可靠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布劳恩等的研究工作取得进展的时候,希特勒的权力崛起,德国空军得到了国防军的其他部门所没有得到过的慷慨资助。

多恩贝格尔和布劳恩都意识到,他们研制的火箭越来越大,射程也越来越远,像A-4火箭这种大型研究方案,包括布劳恩最想实现的宇宙空间探测,必须要有希特勒政府的支持才能进行下去。

机会来了,布劳恩接到通知,希特勒要去库默斯多夫视察。

给希特勒上课

1939年3月23日,在布劳恩27岁生日的时候,他在库默斯多夫炮兵射击场的试验站里第一次见到了希特勒。

在大部分人搬去佩内明德后,这里还保留着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室。

那天天气特别的阴冷,天空还下着雨。水珠不断地从淋湿的松树上滴落下来,在地上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水洼洼。靶场和试验区的地面上,到处都是水汪汪的,所有东西全都浸湿了。

这是北欧的一个严寒而又痛苦的冬天,到处都呈现出一种紧张的政治气氛。

许多人都隐隐地感觉到,去年苏台德地区的冲突,很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大规模战争。每一个德国人都知道,他们的元首正在准备摊牌,如果西方列强不能继续满足他的要求的话。

当然,从希特勒看来,他不但会继续成功,而且会永无止境地取得更大的成功。

布劳恩注意到,希特勒到库默斯多夫的时候,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很惊奇。他的脸因长期征战被晒得黝黑。他不时地走来走去,显得精力充沛。他是那么急切地渴望了解到更多的未知情况,虽然他对火箭研究机构所要看的东西并未表示有任何强烈的兴趣。

随同他一起来的有陆军总参谋长瓦尔特·冯·布劳希奇和陆军军械总监卡尔·贝克尔将军。佩内明德的指挥官瓦尔特·多恩贝格尔当时是一个上校。他在附近迎接了贵宾,并带他们参观佩内明德的前身——库默斯多夫的火箭研究设施。他还替布劳恩作了引见,并强调说,无论元首想要问什么技术问题,布劳恩都乐于回答。

多恩贝格尔知道,如果希特勒对火箭技术感兴趣的话,也仅仅是局限于发展武器的潜力,因此他要求布劳恩不要提宇宙航行问题。他不愿意让希特勒认为,他们根本不是在研究现实问题,即对德国的军事力量有用的计划。

多年来,他们一直在为各种液体燃料火箭发展计划争取经费。当他们缠着陆军首脑,要求得到继续进行研制的经费时,有人告诉他们,要钱,就只能研究可以远程运送重磅炸药并有希望命中目标的那类火箭。

布劳恩随同希特勒一行,一起走向一座最老的试验台,去观看一架旧的1934年290多千克推力火箭发动机进行试车。火箭发动机的静态试车并不包括导弹的实际发射。发动机被拴在或者装在固定的台架上,然后再点火。在这种情况下,燃烧室水平地悬挂着。

希特勒只站在几米外的地方观看这次试验,只有一道装甲木板墙来作为防护。淡蓝色的喷气,集中在由不同亮度的色彩清晰显示出来的具有超声冲击波的狭长气流中,同时发出刺耳的呼啸声。尽管希特勒的耳朵里塞着白杨软木塞,但是这种声浪一定会震得他的耳膜发疼。然而他的表情是那样地专注,并没有一丝变化。

希特勒已经习惯于大炮和各种“隆隆”轰响的火炮的表演,他显然并不为之所动。下一项表演是一台垂直悬挂的发动机发出1000千克推力,他看了仍然还是一声不吭。希特勒观看第二项试验时,距离大约9米多,还是站在一道防护设施后面。

接着,希特勒一行走向了另一座装配塔。

多恩贝格尔上校陪在希特勒身旁,向他汇报在新的佩内明德火箭中心的工作情况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希特勒始终一言不发。直至介绍他看装配塔里一枚崭新的A-5导弹剖面的模型时,他才开始说话提问。

希特勒透过导弹薄薄的金属外壳上的狭长切口和许多小孔,可以看到竖管、阀门、燃料箱和火箭发动机,并可以观察到燃气舵的操纵偏度。为了让参观者们一目了然,相关的部件都被涂上了相同的颜色。

布劳恩曾经听说,希特勒对现代技术和复杂的机器颇感兴趣。当他开始解释6米多长的复杂的A-5导弹结构时,希特勒对他讲的每一个细节都十分注意地听着。

“这些是电池组,”布劳恩指着那些高高地位于导弹上方,在逐渐尖削的弹头下面的镍镉部件说道,“它们为控制系统和仪表装置的操作提供必要的电力。电池组下面是陀螺稳定平台和3个控制伺服马达的速率衰减陀螺仪。陀螺平台上有一具加速度敏感装置,可以量度并且在双重积分之后纠正由于风力引起的火箭航向的横向偏差。其次,这里有一个防水舱,装有气压记录器、温度记录器和用来拍摄这两种仪器在飞行中的读数的小型电影摄影机。”

布劳恩大声地解释着,并望了望元首,想看看他听懂了没有。

“你们怎么回收摄影胶卷呢?”希特勒问道。

“到达最大高度以后,有一个降落伞会自动弹射出来,导弹便徐徐降落,掉进海里浮在水上,于是我们就可以把它捡起来。通常,只有轻微的损坏。”布劳恩回答。

他继续对A-5导弹进行更详细的解释,他指出:“用于测量外壳温度和燃烧室压力的其他仪器,以及当导弹偏离航向时,接收地面发来的紧急讯号以便关闭火箭发动机的无线电接收机。”

“在仪器舱下面是氧气箱,氧气箱下面是推进剂箱,内装铝制火箭发动机,大约有18米长。”布劳恩解释了燃料箱增压系统的作用,“这个系统是由一个液氮贮存器和一个电热器组成的,二者都装嵌在液氧箱中。降落伞包则位于两箱之间,从侧面弹出。”

布劳恩强调说:“容量为390升的推进剂箱虽然是用轻合金制成的,但每平方厘米可以承受的压力达22千克。”

希特勒绕着这枚起飞重量为750千克的科研导弹踱着步子,他指了指发动机,问:“布劳恩,性能如何?”

“这台发动机在45秒钟之内能产生1000千克推力。”布劳恩答道。

希特勒没说什么,也没显露出有什么感受。他继续地提他所关心的问题。

最后,他摇摇头离开了火箭,但是他一声不吭。

布劳恩心里明白,希特勒对A-5导弹评价不高,也许他认为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太复杂了。

希特勒离开装配塔之前对布劳恩说:“到底是什么东西使液体推进剂火箭飞起来,我还是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要用两个燃料箱和两种不同的推进剂呢?”

布劳恩十分惊讶地望着希特勒,他已经对一枚先进导弹的复杂之处作了详尽的解释,满以为希特勒起码会明白火箭推动的基本道理。但是很显然,这个人甚至连最基本的原理都不懂。布劳恩意识到,希特勒对他的大部分解释是左耳进右耳出了。于是,布劳恩开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笼统地向他说明火箭推进的原理。

布劳恩说:“当然,火箭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是可以飞行的。因为它不是靠推压后面的空气前进。火箭的推压是在内部进行,推压的是头锥。它不像其他的发动机用大气中的氧气进行燃烧,如汽车或飞机的发动机。火箭在氧化剂箱中带着氧气。”

“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呢?为什么不用汽油或柴油和某种汽化器系统,利用周围空气中的氧气呢?”希特勒犹豫地问道。

“阁下,那已经做过了,”布劳恩回答说,“那种发动机叫做脉动式空气喷气发动机。但是这种脉动式发动机只能用于比较低速的飞行,如果导弹以这样的速度飞行,就会被高射炮或战斗机打下来。火箭推进的主要优点是:即使发动机起作用的时间很短,导弹也能像炮弹一样,以极高的速度飞行;当然,因为导弹像炮弹一样是沿着弹道飞行轨道飞行的,所以初速度越大,导弹的射程就越远。”

布劳恩又看了看希特勒。他担心,他老是站在那里解释导弹技术的ABC,会使元首显得十分无知。于是当他接着讲的时候,就又指了指A-5导弹的流动体系说:

“按发动机的单位重量计算,火箭发动机所产生的推力,比用于飞机推进的任何发动机都要大得多。如果能加快燃烧过的气体的排出速度,火箭的速度还会更快,射程还会更远。排气速度翻一番,同一枚火箭所能达到的速度也会翻一番,射程则是原来的4倍。终速度还取决于所消耗的与火箭空重相比的燃料重量。”

“如果燃料重量是火箭空重的大约65倍,火箭的飞行速度将达到排气速度的3倍。如果重量比为19∶1,速度比则为3倍,其余类推。我之所以列举这些数字,是因为火箭要取得高速度,它所携带和燃烧的推进剂的重量就必须比它自身的重量大好多倍。了解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当然,火箭弹是能够取得超音速、达到极端高度或极大射程的唯一大型弹射体。当这样一枚弹道火箭弹落到地面上时,即使不带装药弹头,其冲击效应也是十分惊人的。”

希特勒那长着难看的狮子鼻、蓄着小胡子、有着两片薄嘴唇的脸上,并没有显出对布劳恩谈的内容有什么特别的兴趣。只要希特勒不说什么,布劳恩就认为那是表示他可以继续讲下去。

“液体燃料火箭似乎十分复杂,它用的不是燃料和氧化剂在同一个容器中存放和燃烧的固体推进剂,而是把燃料和氧化剂分别放在两个燃料箱里。通过燃料箱增压或用泵,再把液体推进剂压入再生冷却燃烧室。虽然液体燃料火箭增加了这么多复杂性,但是它有几个显著的优点。最重要的优点是它的排气速度比固体推进剂所能取得的排气速度高得多,这就意味着可以达到更远的射程。此外,液体推进剂火箭完全可以控制,就像普通的汽油发动机一样,推力可以通过减少燃料供给来调节。”

“这枚导弹能负载多重?”希特勒问道。

布劳恩答道:“ A-5只是测试火箭,还没有考虑负载能力,不过经过试验,证明可以造出能携带巨大弹头的更大型的火箭。”

这时,布劳恩自以为觉察到希特勒的眼睛里闪出了一丝兴趣的光芒,便继续对各种液体推进剂功能用途逐步进行详细的解释。

“飞机发动机只能靠汽油运转,”布劳恩说,“而火箭则可以使用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混合燃料。许多异乎寻常的化合物证明是大有希望的。氢氧混合燃料能使排气速度达到每秒4000米,几乎等于目前酒精—氧气发动机的推进剂效率的两倍。但是液氢很难操作,还没有办法实际应用,所以这种排气速度只是理论上的。然而它表明,可以研制出新的或更好的混合燃料。”

希特勒多少有点满意了。他接着又问了一些问题,流露出他想把火箭纳入自己的宏伟总计划中的意思。

例如他问道,用钢板代替铝制造火箭是否可能。起初,他听说A-5只不过是一个研究用飞行器,不能带弹头,大失所望。但他听说A-4能把1000千克爆炸物载送到290千米之外的目标的简单介绍时,他就比较有兴趣了,问研制这样的导弹需要多长时间。

布劳恩望着多恩贝格尔,他想这个问题还是由一个军人来回答好,而且还可以让多恩贝格尔上校借题发挥,趁机要求得到更多的发展经费。

“根据目前的工作水平和财政支持,那是需要相当的时间的。”多恩贝格尔慢条斯理地说。

希特勒微微点了点头,以示回答。

在餐厅用午餐的时候,希特勒一边吃着素杂烩,喝着惯用的法申根矿泉水,一边自己谈到宇宙飞行的话题上来。

他说他曾经在慕尼黑遇到过马克斯·法利尔。希特勒说,法利尔是一个空想家。布劳恩正想要为法利尔辩护,并给元首简单介绍一下宇宙飞行问题,但是看到多恩贝格尔的脸色,便连忙住口。多恩贝格尔老练地笑了笑,用外交辞令说,宇宙飞行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希特勒把杯子里的矿泉水喝完以后说道:“噢,好极了!”他指的是静态试验台上的火箭发动机表演。言外之意显然是想要结束谈话。按照礼节,就不应该再谈这个问题了。

布劳恩颇感失望。既然希特勒自己提出宇宙飞行的问题,为什么不谈下去呢?说不定他们终究能引起希特勒对宇宙飞行的兴趣。

希特勒这个人在其他方面十分好大喜功,为什么就不想搞宇宙飞行呢?但是多恩贝格尔解释了为什么不讨论宇宙飞行问题的理由以后,布劳恩同意了他的看法。

多恩贝格尔担心的是,希特勒会把他们看成是和法利尔一样的空想家。如果那样的话,连军用远程火箭这一比较容易达到的目标,他也会加以反对。

按照希特勒此刻的心理状态,甚至连研制大型火箭武器的时机已经成熟,他显然也不相信。但是,总有一天他会理解这一点的。喧闹的表演场面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他,这可以从他的评语“好极了”推断出来。

希特勒向库默斯多夫的全体工作人员告别时,同布劳恩和多恩贝格尔握了手,说了几句感谢的话,然后便登上他的装甲汽车往柏林去了。

布劳恩可以想象得到,没有希特勒站在他们一边,他们将会遇到许多难题。

希特勒习惯于对他周围的亲信们说,他的“判断永远正确”。

而那些亲信们对待希特勒的判断,就像对待福音书里的真理一样,立即在全党进行传达。从当时的情形看,想要得到经费和支持看来是极为困难的,布劳恩已经开始意识到,通向宇宙飞行之路将是多么的漫长,那也将是一条不平坦的道路。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由于他在V-2火箭研制方面的成绩,在几年可怕的战争结束以后,希特勒会授予他所谓“荣誉教授”的称号。

同类推荐
  • 梁启超传记五种

    梁启超传记五种

    本书收录了《管子传》、《王荆公传》、《袁崇焕传》、《南海康先生传》、《殉难六烈士传》。
  • 詹天佑与中国近代铁路

    詹天佑与中国近代铁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詹天佑与中国近代铁路》讲述在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西方列强的肆意蹂躏下,中华民族,这个古老骄傲的民族被科技发达的西方蔑视,在西方的机械呜叫声中失去方向。而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用有力的臂膀,撑起了中国铁路建设乃至中国工程界的天空。
  • 王者无畏:三星总裁李健熙和他的商业帝国

    王者无畏:三星总裁李健熙和他的商业帝国

    有人说,他是韩国的“经济总统”,是“商业鬼才”,是使韩国屹立在世界的人;可也有人说他是“失败的管理者”,一个错误的决策差点毁了韩国的经济;有人说他在韩国是“最受尊敬的人”,是懂得倾听,形式低调的“隐士”;可也有人说他是“阴谋家”,他的诡谲、欺诈让三星与整个韩国蒙羞……他就是三星总裁——李健熙!本书从成就、成长、变革、经营管理、家族矛盾等方面,全面剖析韩国的神话——李健熙的一生,将他的成功、隐忍、魄力、黑暗一并展示给读者。通过这本书你会感受到巨人光芒,也将体味到成功背后的种种艰难与不易,从中获取不断强大的力量。
  • 仓央嘉措诗传

    仓央嘉措诗传

    所谓四大皆空,业已被仓央嘉措的诗歌一句一句地清算完毕。很多人都翻译过仓央嘉措的诗歌,一览无遗之际,译者从未敞开胸襟妄加臧否,只是在融会贯通之后别开生面。对于读者而言,那就仁者智者各随其便了。
  •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史书中的刘邦,并非是失真的,却是局部的。通过司马迁的笔,后人得到了两个生动而典型的艺术形象:神威武勇的项羽、猥琐龌龊的刘邦,这两个冰火两极的对垒,尽管读史者疑窦重重,却始终难以摆脱。本书尝试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讲述他从一芥草民步入天子殿堂的人生轨迹,还原其人性的复杂性。四十八岁厚积薄发,于乱世中拔得头筹,刘邦的成功,更多在于他对时局的把握,以及他的敢做敢言。成伟业者,多是有大气魄、大胸怀者,也是自大狂、被迫害狂与多疑症患者。
热门推荐
  • 乱九天

    乱九天

    上古黑暗时代重现世间,九天圣地下镇压的罪恶之源蠢蠢欲动。乱世将起,掀掀起一场场血雨腥风,杀戮蔓延。法宝尽出,秘术不断,诸强并起,武道巅峰尸骨如海,屠尸百万。青云宗外围弟子千圣,因机缘获得绝世传承,从此踏上问鼎之路。山河鼎一鼎定乾坤,寒蝅宝珠封九天,神魔图镇诛邪,焚天伞炼苍生
  • 大仙之主

    大仙之主

    大道穹天,唯仙独孤。永生春秋,朝夕争雄!仙苍漫漫何其茫,上古岁月谁探荒?武之巅峰破星潭,道陨阳消笑蚁洼。渺渺万千界域,大仙横世纵行九天外,百世逍遥,无双怪奇迹途鸿!仙,从来在人间。这是一个天孤仇望黎的小仙神途。(今驰:>_<《孤天绩》已上传,急求支持呀猪喂!
  • 逆天废材

    逆天废材

    16岁的学生,毫无征兆的穿越,未经奇遇,一夕之间,另一个自己由天才到废材,既来之则安之,看她如何在异世大陆混得风生水起!
  • 唐诗之美

    唐诗之美

    本书作者撷取30位极具特色诗人,以每人的一句不常见而又浓缩了诗人性情的诗句为题,以一首诗为窗,轻轻打开,整个大唐朝绚烂的诗意天空映入我们眼帘,并附有原作欣赏、诗人小传。
  • 斗罗之为了爱

    斗罗之为了爱

    斗罗大陆同人小说,主要讲叙史莱克之八白沉香成就爱神的故事。主角唐岚是一个拥有普通蓝银草的魂师,他却是唐门和白沉香崛起的关注人物。蓝银草真的能够成为超级武魂吗,主角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在唐门的培养之下,走上巅峰的?十大超核心竞争理念的推出,超配魂环的理念又将给斗罗大陆带来什么。敬请期待斗罗大陆之,为了爱神白沉香。最后向唐家三少致敬!
  • 20几岁,一定要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20几岁,一定要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20几岁,绝不是左右徘徊、犹豫不定的年龄,而应是敢作敢为、懂得选择、勇于放弃的年龄。你今天的得到,是因为昨天的放弃;而你今天的放弃,又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得到。20几岁的年轻人,请打开你心灵的桎梏,冲破你思想的束缚吧!只有摆脱不必要的牵绊,学会选择放弃,你才可以轻装上阵,走向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和成功。
  • 狂凤御龙

    狂凤御龙

    她,魔幻大陆世家千金,但是却是一个空有美貌,却没有丝毫幻之力的废物,并且是一个极度花痴的女人。她对于家族的仅存的价值,大概就是她的容貌。父亲不仁,母亲不屑,兄弟姐妹人人都可以骑在她的头上——可是,当这样的一个废物变成狂妄的她时,一切都变了……她是修真世家宝贝千金,天赋万年难得一见,容貌更是冠绝修真界,狂妄不羁,引得一大堆的狂蜂浪蝶。可,这其中怎么也包括她那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俊美无双、无与伦比的几个哥哥?于是,她、她逃。大概是老天惩罚,于是,她就在渡劫飞升之时被雷给劈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农女的田园福地

    农女的田园福地

    一朝穿越成农家小姑娘刘小鱼,可是这第一天就要被自己亲生奶奶弄死,这是什么样的神节奏,家里长短,邻居拌舌,极品亲戚缕缕挑战她的底线,她到底是要让他们死呢,还是让他们死呢……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夜

    一夜浓缩一生,五十年跨越两个社会,是一部台地村人的生存史,也是整个中国的农村人在社会变革大潮中生存奋斗的缩影。
  • 江山不改

    江山不改

    无极世界,六分天下……魏武国岭南王沙场殒命,五夫人翠儿难产至死。海域飘来一抹虹光,幻化新生小王爷,自此踏上统一之路。宗门练法,道破自然,豪门废子演绎执掌江河。夺我河山,造我人间,再登仙界,惟我独仙。缔造无极神话,决战三界之巅,江山不改,我欲纵览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