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18000000014

第14章 军争篇(2)

所以,军队行动迅速时就像疾风骤起,行动舒缓时就像林木森然不乱,攻击敌人时像烈火,实施防御时像山岳,隐蔽时如同浓云蔽日,冲锋时如迅雷不及掩耳。要分兵掳掠敌方的乡邑,要分兵扼守要地,以扩展自己的领土,并权衡利害关系,然后伺机而动。懂得以迂为直方法的将帅就能取得胜利,这是争夺制胜的原则。

【心得】

孙子于此再次强调了懂得迂直之计的重要性。在战争中,无论采取哪种行动战略,关键是分清形势,权衡利弊,在充分分析形势的基础上,采取果断的行动,以迂为直,以退为进,从而取得战争主动者的胜利。在实际的战争行动中,我们通常牺牲较小的利益而获得更大的主动与胜利。

1940年11月14日晚上7:05时,英国考文垂市警报长鸣。5分钟后,德国的轰炸机在皎洁的月光下对考文垂市进行长达10个小时的空袭……考文垂市惨遭重创,人员死伤不计其数。德国空军此次对考文垂市展开大规模轰炸作战的命令,是在1940年11月12日上午发出,代号为“月光奏鸣曲”。其实,在考文垂市遭受轰炸的48小时之前,英国所制的“超级机密”密码机就破译了德军的轰炸密令,但邱吉尔决定不对此采取防御行动,目的是为了保卫新制成的“超级机密”密码机。就这个例子来看,牺牲一个城是“迂”,保存以后破译德国更多的机密是“直”。所以,在日后保卫英伦三岛的长期作战中,全局的作用远远超过一个考文垂市。换言之,牺牲一个考文垂,保存了更多的考文垂。

六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原文】

故三军可夺气(1),将军可夺心(2)。

【注释】

(1)夺气:挫败锐气。

(2)将军可夺心:动摇敌将之心。

【译文】

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使其士气低落;对于敌军的将帅,可以使其决心动摇。

【心得】

这是孙子关于心理战的论述。孙子认为挫败敌军士卒的士气,动摇敌军将领的决心,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所在。拿破仑曾这样说过:一支军队的实力,四分之三是由士气构成的。战争不仅仅是武力的角逐,也是士气和军心的较量,一个军心涣散的部队是没有战斗力的。所以,孙子强调要善于利用各种心理攻势对敌人施加压力,瓦解其士气,动摇其军心,先从心理上打败它,使其丧失战斗力。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冬,刘邦封韩信为齐王,鼓越为梁王,合兵30万,围项羽于垓下。时值隆冬,北风肆虐,楚军将士挨饥受冻,多有怨言。这时,张良使人唱出凄凉的楚歌,并伴有哀戚的箫声。楚军听罢思念家乡父母妻儿,个个潸然泪下,于是将士厌战,东逃西散,连跟随项羽多年的季布、钟离昧也都暗中离去了。数万大军很快只剩下四成,一时军心大乱。项羽向南突围至乌江边,后被汉军追上,自刎而死。是楚歌夺去了楚军的士气,加速楚军的灭亡。

七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原文】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1),此治气者也(2)。

【注释】

(1)避其锐气,击其惰归:避开士气旺盛之敌,打击疲劳沮丧、士气衰竭之敌。

(2)此治气者也:治,此处作掌握解。意谓这是掌握运用士气变化的通常规律。

【译文】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先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而等到敌人士气懈怠衰竭时再去攻击它,这是掌握运用军队士气的方法。用自己的严整来对付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来对付敌人的轻躁,这是掌握将帅心理的手段。

【心得】

士气是一支军队精神和意志的集中体现。旺盛的士气是影响军队战斗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孙子认为善于用兵打仗的将帅,要避开敌军士气最盛的时候,而在敌人士气衰竭的时候展开攻势,这样才能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

“长勺之战”便是避锐击惰的最好战例。齐桓公二年(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任鲍叔牙为大将,率军攻打鲁国,战于长勺。齐军猛击战鼓,首先发动攻击。鲁庄公正欲击鼓出战,却被曹刿劝止说:“齐军士气正旺,不宜出战,只可坚守阵地”。齐军再次擂鼓邀战,鲁军仍是坚守不出。鲍叔牙以为鲁军投降,第三次擂击战鼓,此时齐军已经疲惫,有气无力地冲过来,曹刿才说:“现在可以出击了”,于是士气旺盛的鲁国军队发起反击,大败齐军,追击30余里,事后,鲁庄公问曹刿打败齐军的道理,曹刿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盛,故克之。”

八以治待乱,以静待哗

【原文】

以治待乱(1),以静待哗(2),此治心者也(3)。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4)。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5)。

【注释】

(1)以治待乱:以严整有序的军队对付混乱不整之敌。治,整治。待,对待。

(2)以静待哗:以自己的沉着冷静对付敌人的轻躁喧哗。哗,鼓噪喧哗,指骚动不安。

(3)此治心者也:这是掌握利用将帅心理的一般方法。

(4)此治力者也:这是掌握利用军队战斗力的基本方法。

(5)此治变者也:这是掌握机动应变的一般方法。

【译文】

用自己的严整来对付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来对付敌人的轻躁,这是掌握将帅心理的手段。用自己部队接近的战场来对付远道而来的敌人,用自己供应充足的部队来对付饥饿不堪的敌人,这是掌握军队战斗力的秘诀。不要去打击旗帜整齐的敌人,不要去进攻阵容雄壮的敌人,这是掌握灵活机变的原则。

【心得】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等作战原则都是孙子针对敌人的心理状况而采取的相应措施。“治心”即掌握军心。行军打仗,首先是要治理好自己,无论进攻、防御,都要军容严整,临阵不乱,才能用自己的严整来对付敌人的混乱。孙子主张善战的将帅不仅自己应“治”,更要使敌人“乱”。意志混乱的军队,即使兵多将广,都不会有强大的战斗力。因此使敌人“乱”就能乘此机会,乱中取胜。

东汉后期,军阀混战。辽东太守公孙康,偏安一隅。但他明白,一旦中原混战结束,河北袁氏兄弟转而北向,辽东极有可能会被吞并,因此他对袁氏久存戒心。官渡之战,袁绍兵败,曹操从容地占据了冀、青、幽、并四州。袁尚、袁熙逃往辽东依附公孙康,公孙康既不愿袁氏在辽东落脚,又怕曹操急攻辽东,自己势单力孤,于是将二袁留下。公元207年,曹操伐乌桓之后,有人劝曹操攻辽东、擒二袁,曹操说:“不用动兵,等着公孙康将二袁之头送来”,于是便带军队经柳城撤回。此时,公孙康正担心曹操会以二袁为口实讨伐他,想不到曹操并无此意,于是他马上想到除掉二袁,一则讨好曹操,二则去掉辽东大患。没过几天,二袁的首级就送到曹操手中了。曹操不费一兵一卒便消灭了二袁、安定了辽东,主要是他看到二袁与公孙康之间的关系,所以拿定主意,以静待哗。如果他轻信人言,进攻辽东,公孙康与二袁必合力抵抗,而操久战疲惫,必将成为强弩之末,胜败难料。何况后方还有刘表割据,左右掣肘。反之,不攻辽东,公孙与袁必互相争斗,曹操真是用兵如神啊!

九故用兵之法,穷寇勿迫

【原文】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1),背丘勿逆(2),佯北勿从(3),锐卒勿攻(4),饵兵勿食(5),归师勿遏(6),围师必阙(7),穷寇勿迫(8),此用兵之法也。

【注释】

(1)高陵勿向:高陵,高山地带。向,仰攻。即对已占领高地的敌人,不要去进攻。

(2)背丘勿逆:背,倚仗之意。逆,迎击。敌人如果背倚丘陵险阻,我军不要去正面进攻。

(3)佯北勿从:佯,假装。北,败北、败逃。从,跟随。言敌人如果是假装败退,我军不要去追击。

(4)锐卒勿攻:锐卒,士气旺盛的敌军。意谓如果敌军的士气旺盛,我军不要去进攻。

(5)饵兵勿食:此谓敌人若以小利作饵引诱我军,则不要去理睬它。

(6)归师勿遏:遏,阻击。对于正在向本国归返的敌师,不要去正面阻击它。

(7)围师必阙:阙,同“缺”。在包围敌军作战时,当留有缺口以避免使敌人作困兽之斗。

(8)穷寇勿迫:指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加以逼迫,以免其抵死挣扎。

【译文】

用兵的法则是:如果敌人占领山地就不要去仰攻,若敌人背靠高地也不要正面去攻击,敌人假装败退时不要跟踪追击,同时也不要去攻击士气旺盛的敌军,不要去理睬敌人的诱兵,对正在退回本国途中的敌军不要正面遭遇,包围敌人时要留出缺口,而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法则。

【心得】

孙子在此列举了8种用兵之法,强调了“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的原则,其目的是提供指挥者在指挥作战时能辨清形势、认清敌人用兵的方法,必须针对不同的敌情采取不同的措施,以发挥遏制敌人的作用。

同类推荐
  •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高等院校影视传媒书系)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高等院校影视传媒书系)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郝朴宁教授领衔的“现代影视艺术研究团队”学术研究的成果之一。教材借鉴了众多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采写经验,众多广播电视媒体组织和部门的新闻工作者,以其辛勤的工作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和研究的案例。写作的过程中也从各种版本的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著作和教材中汲取了宝贵的营养,并听取了兄弟院校教授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课程同仁们的中肯建议。
  • 组织:当代理论与实践

    组织:当代理论与实践

    对于当今世界的组织来说,如果它们是企业,就必须为了竞争而适应和创新;如果它们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就必须为了满足社会不断增加的期望而适应和创新。有一点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了,那就是传统的组织形式并不能为达到这些要求而提供很好的帮助,于是人们便尝试起了一系列的其他形式。这些其他形式通常被称为“新组织形式”。
  • 中国行会制度史

    中国行会制度史

    本书介绍了行会的起源,萌芽时代,隋唐时代的行会,宋代的行会,元明时代的行会,会馆,近代手工业行会,近代商业行会等。
  • 木偶奇遇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木偶奇遇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中国电影的历史审思与当下观察

    中国电影的历史审思与当下观察

    作者多年研究中国电影历史、追踪电影产业发展和理论动态的成果。深入考察中国电影研究国际化、学院化和跨文化趋势及不同媒体间整合对电影产业的深刻影响。对上海电影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留给今人哪些启示;作为产业发展与电影文化现象的“华语电影”运动路在何方等问题进行探讨。
热门推荐
  • 忍牙

    忍牙

    她,目空一切,为食而生;冷面银眸,那如苍狼般肃杀的瞳孔背后,又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魔兽纵横的死亡山谷,昔日好友的背叛却让她脱离了十年的魔狱,得以面世。妖精联盟,血腥任务、疯狂却又愿意将后背交与她的战友,让得她冰封的心再次动容!神圣庄严的圣殿,一席白衣的邪魅男子,那冰冷墨瞳,为何只为她一人而扬起绝美的弧度!这,不是一个如何在乱世崛起废材重生的故事!强者面世新生,且看冷面银眸隐千无,如何在乱世中舞出一段不一样的传奇神话!(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霸天神尊

    霸天神尊

    混沌神珠,久蒙尘埃,今世显现,漫天惊变。黄泉道统,可造轮回,可改天命,与众生为敌。开天神体,欲改天换日,涤清世间污垢。沈锋寒本是一名乡野孤儿,于梦中学得绝世奇功,成就绝世神体,纵横于天地。有兄弟佳人,陪我逍遥于天地,我愿与诸天为敌,霸天为尊。
  • 菊花丛中

    菊花丛中

    生活中一些随笔,记录了我的点点滴滴,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花花草草的爱恋,以及许许多多
  • The Brown Fairy Book

    The Brown Fairy Boo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蛮狐驯养法则

    蛮狐驯养法则

    她是妖娆驱魔师,他是驱魔师手下最强式神。降妖除魔,他将自己的性命托付于剑中之魂与身后那位御主!初访人间的桃丘之狐,修炼千年,只为与命定之人相遇,偶尔化身厉鬼,大杀四方!他未曾料得千年前青石台阶下那望穿雨帘的一瞥,红伞后的女子早已将他的模样刻印在内心深处,倾尽所有,红尘相随!
  • 苏家主母养成记

    苏家主母养成记

    穿越,成婚,贫下农妇,闷骚,自闭,贫下农夫,得一须弥空间,有上辈子生活经验,不怕苦不怕累,有信心将日子往富裕里过,低调闷声发大财,为创建苏氏大族而奋斗。讲述两个孤儿从无到有,从贫到富,从小到大的故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一切皆有可能。(文中涉及的古代知识请参考:《宋代食盐价格》、《宋代粮食、食品价格(程民生)》、《宋代政治制度》)
  • 《网游之基友变后宫》

    《网游之基友变后宫》

    魔法禁空,第一个完全虚拟的游戏,它的创造者,取消了登出选项,定下了三条规矩。第一,是男人就下一百层,在游戏通关前无人可以离开游戏。第二,人被杀就会死,HP归0现实世界的身体也会被头盔杀死。第三,性别不明,使玩家通过幻想造成虚假记忆,无法辨别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于是乎,在这个世界,你身边的好基友可能是个女孩子,你的女朋友说不定是个男孩子,就连你自己,是什么性别都不确定。。(作者,只要作者想,天下皆后宫,只要作者想,天下无妹子)
  • 第四真祖

    第四真祖

    四个真祖,千年前的约定。但千年前的故事到底是谁的过错,那个失落的地方,在哪里,那个故事,到底是什么。千年之后,他又将如何决定。
  • 迷糊女星爱上疯王爷

    迷糊女星爱上疯王爷

    她原是一夜爆红的女星,天生就得了昏睡病不料她无意中点开了穿越软件,竟然抱着iPad穿越了他原是宋太宗最喜爱的长子,温文尔雅而云淡风轻他在青楼的窗外接住了她,从此对她念念不忘她迷糊地和好姐妹进了皇宫,一度挣扎在生死边缘每次都是他在背后默默地保全她,可她却爱上了他的皇叔他的皇叔最后遭太宗陷害至死,她才明白原来一直照顾自己是他而此时的他受不了这个打击疯了,不能再给予她任何爱的回应她义无反顾地选择留在疯王爷身边,帮他应付皇二子的迫害经过重重困难,在生母的帮助下,她和疯王爷回到了现代
  •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梳理和总结了具有百年文学翻译历史的浙江省文学翻译家的译介工作。这在引进世界文学,弘扬世界文学精神,发挥文学教育和社会功能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学翻译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影响联系,又涉及到借鉴接受。它将作为一部地方翻译史反映近百年浙江省翻译家的风风雨雨、睿智才华、辉煌成就与深远影响。它试图通过丰富的内容,精炼的文字,清晰的条理,从学理层面探索浙江译学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