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9700000047

第47章 貌合神离(1)

盟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围绕指挥权、战略方案和夺取胜利的荣誉等问题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歇过……在攻入德国本土前夕,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等美军将领吵得不可开交……“英国佬又得逞了!”面对难缠的蒙哥马利,虎将巴顿也徒呼奈何。

8月25日,盟军攻克巴黎。蒙哥马利曾因“小心翼翼”而受到激烈的批评,但现在他发现,正是由于他的总体计划,德国人才垮得比预料的要快得多。在“霸王”计划中他们曾设想,登陆日后的90天内将占领塞纳河左岸地区,此后,在继续向前推进之前,将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停顿。但事实上,在登陆日后的第79天盟军就到达了塞纳河。美军几乎是在行进间渡过河去的,英军也紧随其后。

按照原先的计划,预计在登陆日后90天,要为12个美军师提供物资供应,直到登陆日后第120天之前不会再向前推进,在登陆日后第150天才会“向塞纳河以远作一小小的推进”。然而,在9月1日,即登陆日后的第87天,却有16个美军师到了河的右岸,先头部队已在东面150英里之外。9月初,第21集团军群的绝大部分部队也越过了塞纳河。

8月26日,最高统帅部的情况简报说:“两个半月的苦战,最终使嗜血的德军伤亡惨重,支撑不住,因此,欧战结束近在眼前,几乎唾手可得。德国陆军在西线已土崩瓦解,巴黎再次回到法国人的怀抱,盟军正以排山倒海之势朝着第三帝国的疆界挺进。”

但是,后勤供应带来的困难却减慢了盟军前进的速度。按照“霸王”计划的简单预计,支持沿塞纳河摆开处于静止状态的英美部队,也得充分利用布雷顿的一些港口,每天运来1.4万吨物资。然而在当时,一个港口也未到手。结果是所有的供给品都得先通过滩头阵地向诺曼底的后勤供应区输送,然后再从诺曼底,通过公路运出去,或者用飞机直接从英国空运。这样,蒙哥马利不得不让他的3个军中的1个军停步不前,而且,前方一点物资储备都没有。

然而,比后勤供应更为重要的是,盟军最高统帅部没有一个意见一致的作战计划。艾森豪威尔竭力推行他的全线挺进、全面出击的“宽大正面”战略;蒙哥马利则主张采用“单一冲击”战略,即在单一司令官的指挥下,集中第12和第21两个集团军群的40个师,以压倒优势兵力向北发动大规模进攻,横扫日趋崩溃的德军,从阿登高原的北面翼侧打过去,迅速占领鲁尔区,最终夺取柏林。

在诺曼底战役最后阶段战斗结束之前,蒙哥马利就已拟好了“单一冲击”计划,并于8月17日飞赴布莱德雷的司令部,向他谈自己的计划。布莱德雷当即表示完全同意。8月20日,艾森豪威尔在他的指挥所召开参谋人员会议,商讨今后作战设想。蒙哥马利派德·甘冈去出席这次会议。会上主要做出了两项决定:(1)从9月1日起,指挥系统有所变更,由艾森豪威尔亲自指挥各集团军群;(2)第12集团军群应直捣梅斯和萨尔,在那儿与龙骑兵会师。

蒙哥马利不同意这些决定。就让德·甘冈带着他的便条去说服艾森豪威尔。结果,蒙哥马利的意见被否定了。于是,蒙哥马利决定面见艾森豪威尔,就邀他8月23日前来共进午餐。艾森豪威尔欣然同意了。

蒙哥马利希望在和艾森豪威尔见面之前,再同布莱德雷谈一次,便于23日一早飞往布莱德雷的司令部。但使蒙哥马利吃惊的是,布莱德雷已改变主意,而全力支持他的集团军群向东往梅斯和萨尔方向挺进。于是,蒙哥马利马上返回自己的作战指挥所,以便及时与艾森豪威尔会晤。

在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参加会谈之前,蒙哥马利与艾森豪威尔单独谈了1小时。蒙哥马利说:“应该决定主攻方向并在主攻地区保持强大的兵力,以便迅速获得决定性战果……必须把汽油和弹药集中在经过选择的突破线后面,若在全线平均分布,战事无法定局……若采用全线挺进、全面出击的‘宽大正面’战略,那么,挺进就不会有力,最后非停止不可,德军就有喘息的机会,战争将拖到整个冬季,甚至到1945年。”然后,他向艾森豪威尔谈了他提出的、布莱德雷原先已经同意了的计划,并指着地图,详加标述,说明这样做,获胜的可能性很大。

同时,蒙哥马利还告诉艾森豪威尔,作为最高统帅,他不能把自己降为地面部队总司令投入地面战斗。最高统帅应运筹帷幄,对涉及陆海空三军、行政管理、政治问题等整个错综复杂的全局了如指掌。陆地战斗可由别人代替他指挥。他们在诺曼底就是因为有了统一而不分散的地面作战指挥,才打了大胜仗。这一点十分重要。但考虑到美国舆论,可以请布莱德雷负责地面战斗的统一指挥,他本人,则乐于当他的副手。

但无论蒙哥马利怎么说,艾森豪威尔仍然顽固地坚持一种钳形攻势:一路沿蒙哥马利所竭力推崇的北线冲击,另一路向东,向阿登高原以南冲击,最终目标是由萨尔进入德国。

蒙哥马利无法说服艾森豪威尔让美军停下来,以便为北面的40个师的进攻保障物资供应。艾森豪威尔所能作出的最大让步,也只不过是向蒙哥马利提供点有限的增援部队。此外,艾森豪威尔还拒绝了蒙哥马利要再设地面部队总司令的主张。

蒙哥马利的争辩毫无结果,“宽大正面”战略势在必行。蒙哥马利虽不信服,但照例服从了,还因为他现在仅处于和布莱德雷同样的地位。

正当他陷于这一纠纷并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于8月31日晚收到了首相的一封信。信上写道:

非常高兴地通知阁下,经我提议,英王陛下极为愉快地批准,自9月1日起,晋升阁下为陆军元帅。王室对阁下亲临法国指挥这场值得纪念的,也许是决定性的一战所建立的卓越功勋,深表嘉奖。

这是蒙哥马利在战争期间第二次在战场上晋级提升。第二天早上,英国广播电台在新闻节目中发布了这个消息。艾森豪威尔立即向蒙哥马利发去一份热情洋溢的贺电。这多少使蒙哥马利心里好受了些。

但当蒙哥马利越是想到应该动手做些什么时,他就越感到“宽大正面”战略不对头,因为它违反了集中兵力的原则,意味着更多的伤亡和战争的拖延。但英国的经济和人力状况要求盟军在1944年就取得胜利,不能再拖。因此,蒙哥马利决心说服艾森豪威尔接受他的“单一冲击”战略。由于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在“单一冲击”战略还是“宽大正面”战略这两个针锋相对的方针上的争论,使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好几个月一直不好。

那么,蒙哥马利的“单一冲击”战略究竟有什么可取之处呢?在德国人被赶出诺曼底之后的那些日子里,似乎可以肯定,第三帝国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德军第7集团军的人员和装备的损失非常巨大,要在节节胜利的盟军和德国边境之问筑起一道强大的屏障是难以想像的。盟军的40个师一齐出动,可以说是一支无坚不摧的力量。毫无疑问,伦敦对蒙哥马利的战略是完全赞同的。在伊斯梅左右工作的伊恩·雅各布爵士从公正的立场看问题,他认为“当时所有在伦敦的英国人都觉得,正确的战略是在鲁尔的北面进行单一冲击,进入德国北部平原,其他各线停止不动”。

尽管蒙哥马利的设想在军事上百分之百地可行,但在政治上却是绝对地不可行。8月23日,艾森豪威尔在与蒙哥马利谈话时曾一语道破天机。他说:

“美国公众对这种做法绝对不会赞成,而舆论足以赢得战争。”

不仅美国公众不赞成,也很难想像罗斯福、马歇尔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会同意这种似乎是背叛的行为。虽然艾森豪威尔曾不止一次地提醒蒙哥马利注意,但他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在高层战略中,政治因素有时会与纯军事考虑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因遭到挫折而闷闷不乐的蒙哥马利决心进行一次作战,以表明他也能像巴顿一样迅速前进。结果,蒙哥马利的坦克部队在一周之内向东横扫了250英里。在地图上用粗大的箭头表示的冲杀看起来的确很壮观,但明眼人一看便知,大部分进军都是机械化奔驰,同美国人大踏步前进的情况一模一样。

当警卫装甲师于9月3日突入布鲁塞尔、第11装甲师于9月4日冲进安特卫普时,在那些对战争厌倦透顶的居民中引起了狂喜。这两个师遇到一些局部抵抗,不过,这已丝毫称不上是一条战线了,德国人已无力建立战线。一切显得轻松愉快,令人振奋。在这些大都市的街道上,酒液漂流,人们热烈拥抱、亲吻解放者。

这是英军及其统帅欣喜若狂的时刻。然而,在一片狂喜之中,却有两个人及时看到了此时应该做些什么事。一个是艾森豪威尔的海军上将伯特伦·拉姆齐爵士。就在第11装甲师突入安特卫普,并完好无损地夺取了码头的那一天,拉姆齐向盟军最高统帅部发了一份“加急”电报。这份电报的抄件马上分送第21集团军群、英国海军部和英国海军总司令诺尔。拉姆齐的电报写道:

“一、若要安特卫普和鹿特丹港很快开放,必须阻止敌人:1.进行破坏;2.在斯海尔德河和鹿特丹至荷兰湾之间的新航道中布雷并实施封锁。

二、安特卫普和鹿特丹港极易被布上水雷,遭到封锁。若敌人的行动得逞,开通上述两港所需的时间将无法估计。”

另一个人就是希特勒。希特勒及其参谋部立即觉察到,通往安特卫普的航道与占领这个城市本身同样重要,因此他下令通过布雷、炮击和派兵,使斯海尔德河不能通行。在这一点上,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的反应都非常迟钝。

如果蒙哥马利要使自己北面的集团军群得到所需要的供应,那他就应该立即看到,要是没有安特卫普,就根本不可能将重型武器运到欧洲。从这一点和其他重要方面看,蒙哥马利本应像拉姆齐和希特勒那样认识到斯海尔德河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到不能利用安特卫普就意味着胜利无望。然而,他却没有做到这一点。

布鲁克觉察到了这一点。他在10月5日的日记中写道:“我觉得这一次蒙蒂的战略出了毛病,他首先应把安特卫普稳拿在手,而不应首先向阿纳姆方向推进。”

实际上,蒙哥马利本人后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其《回忆录》中写到:

“我必须承认,我铸成了一个大错,我低估了打开通往安特卫普的航道以自由利用该港口的困难。我以为,在我们扑向鲁尔时,加拿大集团军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事实证明我错了。”他确实错了,因为第11装甲师虽然于9月4日完好无损地夺取了安特卫普城和港口,但直到11月28日,盟国的船只才靠上了安特卫普的码头。

9月9日,伦敦通知蒙哥马利说,前一天英国遭到V一2火箭的攻击,估计火箭是从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附近发射的,问他何时能攻下这一地区。由于提出了这个问题,进攻阿纳姆一带就显得十分必要、十分紧迫。9月10日上午,蒙哥马利召集登普西和盟国第1空降军军长布朗宁开会,讨论挺进阿纳姆的作战计划。但他知道,要发动这次战役,给养是个大问题。

9月10日下午,艾森豪威尔应邀飞到布鲁塞尔会见蒙哥马利。由于他的腿行走不便,蒙哥马利便到他的座机上与他会谈。会谈中他俩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蒙哥马利极力主张在北面搞单一冲击,他说,必须在布莱德雷的和他的计划之中选择一个,予以“支持”;若要两者兼得,就不可能迅速取得决定性效果。艾森豪威尔则反复说明,应首先逼近莱茵河,摆开阵势,正面横渡莱茵河,只有到了那时,才能集中兵力于一个进攻方向。蒙哥马利的口气十分急切、激动,艾森豪威尔不得不以友好而又合作的语气对他说:

“镇静些,蒙蒂,你不能这样对我说话,我是你的上级。”

蒙哥马利回答说:

“对不起,艾克。”

最后,艾森豪威尔同意,第21集团军群尽早向北朝阿纳姆进军,他承认,这个方向的作战如果能成功,将为今后的行动打开局面。

9月11日,蒙哥马利给艾森豪威尔发去电报说,由于目前的给养状况,第2集团军和空降军北向马斯河和莱茵河的大规模作战行动,最早不可能在9月23日甚至9月26日之前进行。发出电报的第二天,比德尔·史密斯即奉命前来,说艾森豪威尔已决定按蒙哥马利的建议行动,决定停止萨尔方向的挺进,3个美国师的车辆也全部集中,用作担负第21集团军群的物资供应。第12集团军群的大量后勤支援将给予蒙哥马利右翼方面的美国第1集团军,并同意蒙哥马利直接同该集团军指挥官霍奇斯打交道。得到这些允诺之后,蒙哥马利和登普西重新审订了计划,并把阿纳姆作战行动(其代号为“市场花园”)发动的日期定在9月17日。

“市场花园”行动计划要求空降部队组成“地毯式”进攻,越过5大河流的障碍(这些河流都穿过从埃因霍温到阿纳姆的公路干线);霍罗克斯指挥的第30军沿着这条“地毯”的轴线进攻,同阿纳姆地区的英第1空降师汇合,在该地以北的下莱茵河对岸建立桥头阵地;然后,第2集团军在阿纳姆至须德海地区向东进击,以便向鲁尔北翼发起进攻;在第30军沿着空降师的“地毯式”进攻轴线北上时,其他两个军,即东边的第8军和西边的第12军,应扩大前进轴线的两侧。

1944年9月17日,“市场花园”行动按时进行。盟军经过短时间的航空火力准备和10分钟的炮火急袭后,即发起冲击,突破敌人防御前沿。至当天晚上,向纵深推进了10公里。空降部队于中午降落。第101和第82空降师的部队只遇到敌人微弱的抵抗。日终前,第101空降师在埃因霍温以北地域设防固守,第82空降师在警卫装甲师的协助下,占领格拉维附近的大桥,并为夺取奈梅根附近的一个渡口而进行战斗。英军第1空降师在阿纳姆地域遇到德军的顽强抵抗,未能占领下莱茵河上的渡口。

9月18日,从正面进攻的部队向北推进,绕过埃因霍温,和第101空降师会合。9月20日日终前,他们进至奈梅根地域。在两翼进攻的第8和第12军进展缓慢。英军第1空降师同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因得不到从正面进攻部队的支援而陷入困境。9月24日晚,蒙哥马利收到第1空降师从阿纳姆发来的电报:

特向你告急,若9月25日清晨尚不能靠拢我们,我们就无法支持下去。全体官兵已精疲力竭。缺粮缺水,又缺武器弹药,高级军官伤亡惨重。……即使敌人发动轻微攻势,也将一触即溃。如果真出现此种局面,则惟有命令所有部队从桥头阵地突围,以免束手待俘。目前,任何敌前行动,已均不可能实现。我们已竭尽努力,并将继续奋战,尽力坚持下去。

同类推荐
  • 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册,介绍了理性哲学家——笛卡尔的生平事迹。
  • 一代女皇:武则天

    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曾出现另一个民间起义的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一代女皇:武则天》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传奇一生。
  • 莫扎特 里姆斯基

    莫扎特 里姆斯基

    王建勋、郑毅编著的《莫扎特 里姆斯基》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莫扎特里姆斯基》对莫扎特、里姆斯基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原子弹之父

    原子弹之父

    本书介绍罗伯特·奥本海默——伟大的德国科学家、杰出的正义卫士的故事,讲述其作为犹太后裔的出生、其为制止纳粹德国对原子弹进行的研制、成功等。
  • 文墨生香泪成诗:卓文君传

    文墨生香泪成诗:卓文君传

    《卓文君(文墨生香泪成诗)》是流芳百世的浪漫传说。一代才女卓文君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用自 己的坚毅、勇敢褪下华服,冲破世俗,奔向自己的爱 人。人们透过纸张感受心灵的温热,惊叹共鸣。若爱 情是场赌局,她险些血本无归。当他洗尽铅华,回头 找寻自己心爱的人时,她已泪流满面。一场圆满的倾 世爱情,迷倒了后世太多的痴情怨女。
热门推荐
  • 辰少的定制小娇妻

    辰少的定制小娇妻

    悲催!失恋不说,还遭遇痞子男“绑架”回家,这货每天跟大爷似的使唤她,还故意让家人误会她们关系暧昧!面对家人的逼婚,她只好和这男人协议结婚!可是这男人竟然屡屡越界,想要假戏真做!丫的!真是欠收拾!
  • 齐天大圣的二次元

    齐天大圣的二次元

    当绝望的人重生成为孙悟空时“我要打破那天,踏破那地,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我就是我不要你们来决定我的命运。吾是冥
  • 香仙

    香仙

    “什么香是世上最香?”“当然是女人的体香”“那,如果想要炼制这种香?”“那你就得用世上最貌美的女子~~~~~~~~~~
  • 24节气与中医保健

    24节气与中医保健

    四季的交替影响着人体的健康,节气的变化会引起人们生理与心理机能的代谢与更替。依四时节气的变化规律进行保健,是华夏祖先总结的祛病健身的智慧结晶,是传统中医原创造的益寿延年的养生之道。本书依据中医学理论揭示了24节气的运行特点与生命健康的关系的影响,介绍了顺应节气科学养生的道理和健康常识,汇总了根据节气变化人的在出行、饮食、预防疾病、身心调适、应急治疗、中医保健等多种实用可行、效果显著的养生方法。本书内容通俗易懂、服务大众、贴近生活、自保自疗。是一部面向大众读者的家庭保健、呵护生命的实用养生工具书。
  • 双凤绝恋:秋水流溪

    双凤绝恋:秋水流溪

    她本是血凤转世,出世时却被同胞妹妹夺取造化,留下不可治愈的道伤,被家族放弃。而她是西方人杰,因出世时有凤凰异象降临,得凤凰真传,被世人誉为凤凰天女,地位崇高。“你若与全世界为敌,那么全世界便是我的敌人!”她为她屠城浮尸几万里!“哪怕踏千山,入绝地,我也要为你寻得复活神药!”她为她逆天而行,与天争斗!【注:本文为女恋,不喜者勿入,入者勿怨;请不要好奇,好奇心害死猫!】【祝愿天下盗文人肾虚、肾亏、肾结石;男的“那里”每天短一厘米,女的天天来亲戚!>_<】
  • 校园全能神

    校园全能神

    “陈天,老师想要了”美女老师一步一步向陈天逼近,“老师,不行,不行的,这是办公室,你在来我要叫咯”陈天一副要被玷污的样子,“叫吧,叫破喉咙都没人理你”……且看,繁华大都市,陈天如何逃避众美女的追击,求收藏收藏人梦在此谢过……
  • 江湖歌

    江湖歌

    马蹄化新雪,冷酒入愁肠。勾心斗角,且饮我壶中浊酒一杯,唱唱那市井中广传的江湖歌,谈笑风生,总是会想起那坐镇死城的他,只有提起他,江湖的儿郎们才会感觉自己的血脉还能沸腾些许。毕竟他是一位活着的传奇。谁人不知,他正坐在那座城城头。谁人不知,他守望着人间芸芸众生,看那云起云落。白雪皑皑,满城寒烟。时闻犬吠,又见孩童在雪中满地打滚、欢笑连连,妇人踮脚换新联。再无仙人下凡扰乱人间,百姓安乐太平,不懂事的孩童又笑嘻嘻,稚声稚气地咿呀唱起了那首江湖歌。
  • 成功没有时间表

    成功没有时间表

    《成功没有时间表》主要精选了作者郭龙从2009年至2012年发表在《青年文摘》《读者》《意林》《格言》等期刊上的美文,有励志美文,也有人物故事,更有一些感悟美文,这些故事会带给你心灵的启迪。
  • 建安风骨
  • 复仇女王的回归

    复仇女王的回归

    “我会让你们付出代价的!“千蝶雨默。“妈妈,我会为你复仇的!“千蝶羽梦。“叶致宁,我要你生不如死!”千蝶雨欣。当复仇的女孩遇上帅气的王子,她们会放下复仇的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