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65200000034

第34章 转型期湖北地区文学批评研究(4)

老一代批评家宝刀未老,中年批评家如日中天,青年批评家锐意进取,湖北批评家队伍显得阵容整齐。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湖北地区的文学批评肯定会走在全国的前列。

新世纪湖北文学出现了新的气象,祝愿湖北文学批评继续健康发展。

三、文学批评实践——以《当代湖北作家研究丛书》为例文学批评

同样需要灵性,由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作家研究室编撰出版的《当代湖北作家研究丛书(第一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让我们有幸目睹了一种带有生命质感的文字,聆听到那些独特真实的批评声音,正如湖北省现代文学学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黄曼君教授在序言中所指出的:“生命与学理,在《湖北作家研究丛书》中,我欣喜地看到这两者的互汇与交融。”(黄曼君主编:《当代湖北作家研究丛书·序言》(第一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湖北作家研究室便展开了对湖北文学创作及文学资源、湖北文学发展史的专门性研究,时至今日,已编辑出版《湖北作家论丛》共七辑,凡200万字。面对新时期以来当代湖北作家强劲的创作态势,他们精选出方方、池莉、刘醒龙、邓一光、陈应松、叶大春、刘继明等7位湖北作家展开研究,都是近年来以自我创作实力而产生全国性影响的知名作家,在选材上极具代表性。同时,《丛书》的众评论者也是当前工作在湖北文艺战线上的中坚人物,强强联合体现了经济学上的资源配置最优化原则,从而也保证了这套丛书的学术性与权威性。难能可贵的是,该套丛书早已超越地域性研究范围,直接回应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政治和思想文化状况,在作家研究的基础上提炼、贯穿着学术界及文坛所感遇的普泛性、焦灼性话题,以对新时期以来的湖北文学乃至文化的历史的深刻反省和剖析,对当下湖北文学和文化状况的理性审视与批评,来建构起更具独立品格的人文知识分子的言说空间。

如果说“丛书”中那些整齐排列的作家人名,就像悬挂在地域文化藤蔓上的深奥暗符,缔结着湖北文学的秘密,那么,批评者们正似技艺高超的“破译者”,运用“个案式”剖析的方法、“多维度”解读的视角和富有“个性化”的叙述风格为我们解读了湖北作家们的文本世界和现实人生,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地域文学机体的生命活力与复杂神秘,让我们在把握湖北文学强盛、奋斗和持久之秘诀的同时也领略了评论家们的批评灵性与学术魅力。

(一)方法:“个案式”剖析

《当代湖北作家研究丛书》(第一辑)的推出,是湖北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首开全国学术界区域性作家群体研究的先例,更重要的是,这套作家论丛书在研究思维方法上以个案分析的方式,对七位有代表性的湖北作家进行了深入剖析,诠释了他们个人的文学品格和精神追求并对其作品的价值取向作了个性化的判断,为读者更深入、更准确地了解他们的文学世界提供了理性参照。

“一件艺术品有它独特的生命”(李欧梵、刘象愚主编,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第36页。),韦勒克和沃伦在《文学理论》一书中指出:“热衷于建立高度概括的文学普遍性‘法则’的努力终归要失败”(李欧梵、刘象愚主编,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第7页。),然而,长时间以来的当代文学研究一直被那些笼统而空洞、说不出具体内容的整体批评观所误导,这种研究方法因无意于与作家的独立精神个体进行必要的对话与交流,使得不同的主体之间很难达到一种精神的契合或意义的重构,从而也导致了当前作家与评论家之间相互不买账的局面。它已经很难应付进入世纪之交后作家们愈加多元杂陈、各行其是的写作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去费力不讨好地总结归纳某种集合起来的一般特征显然有些迂阔。只有跟踪具体作家的写作,认识他们独特的才能和抱负,以及确认他们因不同生活经历和创作立场而形成的个性力量,一个时代的文学才能显示出它独特的价值。

丛书的编撰者们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这方面作了充分的考虑。他们没有刻意地强调湖北作家在写作风格上的一般特征,而是通过对七个典型个案的追踪与分析,来关照诸如池莉的市民写作、方方的知识分子写作、刘醒龙的现实主义文学、陈应松的“精神还乡”、刘继明的“人文关怀”、邓一光的“兵”系列和叶大春的笔记小说等诸多热点理论问题,并将这些问题的研究放在一个开放的话语系统中,通过对一些文学思潮的发生、发展与流变轨迹的把握,站在当下社会人生、文化价值转型的体认基础上,对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的剖析,考察他们与一些思潮流派的关系、他们的价值观念和创作立场、他们的优点与不足、他们对整个新时期文学所起的推动或制约作用,以及他们在世界文学发展的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特色。

如李俊国教授的《在绝望中涅槃——方方论》一书,以“知识者写作身份”问题作为全书研究的贯穿性主题,详细分析和梳理了方方“知识分子”写作的形成与多元混杂时代下的“分化”过程,以此来应答知识者作家在后现代语境中,如何“坚守”知识者写作立场、知识者写作的意义所在,以及如何保持自身的写作姿态等问题——这也是20世纪中国百年文学创作所未能正面而切实加以思考与研究的关键问题。刘川鄂教授的《小市民名作家——池莉论》则聚焦于池莉的市民书写,既关注其市民书写的美学意义,又研究市民题材、市民意识、市民书写何以成为当下文坛火爆的文学现象的多重原因,对当代社会的文学市民意识与文化市民性也作出了相当精当的研究。该著注重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发展进程中,综合地立体地分析评介池莉的创作特点和美学价值,在充分肯定池莉创作成就的同时,较多的注意到其创作的负面因素和某些硬伤,不啻为对当下“池莉热”的“冷思考”。虽然属于个例研究,但也是对当代问题病症的一次综合诊断。蔚蓝教授的《血脉父辈英雄——邓一光论》则从草原血脉的传承、父辈荣誉的高扬、浪漫激情的时代需求等多个层面来透析邓一光的“英雄情结”,深入发掘了英雄形象背后所隐含着的文化原型,同时站在20世纪的文学视野和价值体系中,深入探讨了邓一光式的“英雄主义”在世俗化社会和英雄缺失的时代环境中得以生成的原因,以及其背底下的虚幻与脆弱。聂运伟的《最后的守望者——陈应松论》、程世洲的《血脉在乡村一侧——刘醒龙论》、梁艳萍的《古典诗意赤子情怀——叶大春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阐释了他们对各自研究对象的理解,但又不约而同地聚焦于一个相近似的文学(文化)理论话题:这批由乡而城式的作家,虽然走过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但他们“乡土文化的母体记忆,道德意识的初始模式,与当下多元文化价值时代冲撞时的眩惑与困惑”(黄曼君主编:《当代湖北作家研究丛书·序言》(第一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却是当下学术界、文学界所面对的普泛性焦灼性话题,他们对这一话题的关注和探讨,使得研究能够深入到历史与哲学层面,去直面当代作家的历史意义与道德主义的转型问题,从而赋予作家专论一个开阔的视野和理论的深度。葛红兵的《颓废者及其对立物——刘继明论》则将作家置于当下社会的多元化的时代背景,紧密联系作家的个体生命旅程,去观察我们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处境和心理状态,研究我们这个时代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出路,从创作的矛盾和心理的纠结中去思考刘继明作品中流溢而出的“人文关怀”。

(二)视角:“多维度”解读

《当代湖北作家研究丛书》(第一辑)的作者是新时期成长起来的青年学者和评论家,而且都在高校有着自己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也有着各自独立的研究领域,如李俊国教授在都市文学方面成果颇丰,刘川鄂教授在新诗研究、鲁迅研究和张爱玲研究上有着骄人战绩,聂运伟教授的实践美学,蔚蓝教授的女性主义批评以及梁艳萍的散文美学、新实践美学等领域都颇有建树,葛红兵教授在文化研究上风生水起,程世洲则专注于乡土文学研究,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角度也深深渗透进作家专论之中,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从整套丛书来看,批评者切入作家研究的角度各异;从单个专著来看,所运用的批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他们在以每一位研究对象进行主题性阐发的同时,力争在研究过程中包容进更多有价值的线索和内容,实现对每个作家做整体性的综合研究,从而使得该套丛书在研究视角上呈现出多维度、立体化的特点。

在丛书中,对于所论及的作家,批评者们大量披阅材料,多方论证,积极探索,从论者的自述来看,他们不仅通读了作家以往的作品而且密切跟踪最新创作,同时还大量收集相关著作和文章进行比照分析,体现了严谨的学风和求实求真的学者立场。他们善于在论著中运用多种学术学理,通过文本解读、符号阐释原理、原型意象分析、文化心理解剖、人本精神透视等多重研究方式与视角,进入作家的文学世界与创作生命,条分缕析,知微见著,体现了既有的学术素养和文化功底。而在具体的解读过程中,批评者的文章大都采取理论寻绎与作品阐释、宏观审视与微观剖析、作家论与作品论相结合的视角和原则,不做玄虚蹈空之论,文风朴实,有理有据,有史有论,可以说,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理论修养为这套书的学术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单单从丛书中极具概括性的书名来看,如“在绝望中涅槃”、“小市民名作家”、“最后的守望者”、“血脉在乡村一侧”等,我们就可以初步感受到每一位作家的独异之处。而这些书名下所涵盖的具体内容却在证实着这种“微观而不微小、独立而不孤立”式的研究所花费的心血、体现的功力。他们在坚持中国传统文论的诗意感悟的同时,也注意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发展的最新步伐,将一些新的批评话语运用到批评实践中去,正如黄曼君先生所欣赏的批评家“既有精当的学识眼光,又具鲜活的社会生命质感的专著与文字”,灵性与理性在这里获得高度的契合。如李俊国在对方方的创作历程、精神世界和文化艺术内涵进行精细研究的过程中,融入了传记心理学、叙事学、生命哲学、精神现象学等多重理论致思方式;聂运伟教授则直接发挥自己的文艺学专长,对陈应松小说创作展开现代叙述学研究,熟稔的理论视角同细致的文本分析让一本学理性的批评著作变得深入浅出;葛红兵则从文化批评角度展开对刘继明小说分析,将其思考的“个体文化”理论切入到“晚生代”作家群的精神层面和心理状态;刘川鄂则让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在当下的世俗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完成了对池莉这一“市民型”作家的创作诊断和价值定位;蔚蓝则在她的专著中注入了“女性主义批评”、“原型意象分析”、“文化心理解剖”的因子,实现了研究视角的开放和文本分析的纵深探入;此外“精神分析”、“符号阐释原理”、“人文精神透视”等方法在这套书中也多有运用,多重的研究方法和视角,使他们更好地进入了作家的文学世界和创作生命,从而准确而全面地把握住了每一个复杂的精神个体。

同时,他们也注重批评的独立人格,不溢美、不隐恶,既不盲从学术界对这些作家已有的定论,也不因为他们与这些作家的私人友谊而放弃对其作品的“苛求”。无论是肯定、反思,还是有力度的解剖、批评,都是建立在学术运思和学术发现的基础上,对于七位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了直言不讳的批评,因而就避免了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某些“唱和”式、“媚态”式评论现象的出现,为营造健康的文学批评环境,拓宽文学批评的空间起到了积极作用。这种切近文本的透视既超越了企图借文学图解现成理念的狭隘功利主义,也超越了某些作家在某一时期的自我标榜。如刘川鄂教授把池莉放在市民生活价值理念层面上加以考察,在肯定其创作成就的同时,较多地注意创作中的负面因素和数处硬伤,可能作家本人未必同意这些判断,但这些判断却完全是从她的作品中挖掘出来的,有理有据,让人不得不信服。

(三)风格:“个性化”叙述

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话语情境相结合的产物。不仅文学作品之间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相异的批评专著与文章也具有大相径庭的话语特色。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有云:“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因而,与作者创作个性紧密相连的文字便“各师成心,其异如面”了,可以说,文学批评文本作为一个完整的书面语言系统,它所选择的叙述基调和修辞方式,不仅反映着书写者的叙述技巧与风格,而且反映着书写者的理论支点和价值追求。

作为湖北省一部分中坚批评家理论研究实绩的集中展示,《当代湖北作家研究丛书》不仅显现着与其他相关地域文学研究专著的独特风格,而且在丛书内部的各位批评家之间也传达出异彩纷呈的“个性化”叙述特点。从这部丛书的编排格局来看,可以想见编撰者力图从整体建构上对同类文学批评著作进行突破和超越的努力,并为丛书内部的批评者的创造性、个性化书写建立一个既严谨又灵活的新颖独到的逻辑框架,从而使研究集体主体和个体主体形成一种合力和优势,使其创造潜能、思维能力、审美感悟、学术才华和话语操作的独特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这种分合式结构确保了编著者重构湖北文学研究的设想与创意的贯彻落实,确保了全书科学性、创新性、系统性、深邃性的高层次的学术品位,并从而显示出一系列的学术创新点、思想闪光点、知识增长点和书写特色。

同类推荐
  • 成就中学生完美人生的精品美文

    成就中学生完美人生的精品美文

    生命中没有恒久不变的风景,只要我们的心朝着阳光的方向,那么每个清晨,当你睁开眼的瞬间,每一缕透进窗户的阳光都是一个生命的奇迹。阅读美文、感受生命,让心灵在美文的浸润中沉静,也让心灵在自然的世界里释放,更让青春在阳光的舞动下飞扬。
  • 和生命拉钩(人生卷)

    和生命拉钩(人生卷)

    本书是多名作者著写的散文集,看似短小的作品引发人们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多一些思考,揭示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真与善的人性美。或励志,或启迪,把人生中的大道理浅浅讲来,使人们领悟更多,感悟更多,在平凡的生活中永不放弃对美的追求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4)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岁月书签

    岁月书签

    春节前,故乡散文女作家孔瑞平来家,请我为她将出的散文集作序。我非散文家,却不自量力,愿为之效劳,全在故乡情结。浏览全书“总目”,已逾百篇之巨,作者从全部文稿中选出二十余篇,复印成三宋大字,供我这老年人作序文时参阅。
  • 错位的阴阳世界

    错位的阴阳世界

    本文为著名作者刘战英所著的长篇小说。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阴谋与黑手》、《她第五次被法院传讯》、《未完成的追踪》、《梦断东欧》,中篇小说集《爱就爱个潇洒》,报告文学集《挑战密特朗》、《被审判的爱神》,长篇纪实文学《拓荒者的恋歌》、《共和国英雄传奇——叶挺》、《风雪多瑙河》、《错位的阴阳世界》、《缘之梦》,短篇小说集《第二次婚恋》,微型小说集《少女的悔恨》等。现为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院长,致力于国内外文化交流工作。
热门推荐
  • 墨影侠

    墨影侠

    一年前,四个神秘人掌控黑道界,意见不合相互厮杀,他们把私人恩怨投向森海市,一时间暴乱不断,抢劫,屠杀,强暴。森海市仿佛人间地狱,在这危急时刻,少年若于披上漆黑的战甲,戴上如墨的面具,血红的双瞳亮起。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将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市民拯救。但他拯救不了森海市的腐败,一年后,曾经逃离森海避难的最凶恶的罪犯们归来,毁灭级的阴谋暗中进行……而主人公他能否寻得真爱,阻止一年前的灾难再临?
  • 重生死神

    重生死神

    看陆羽如何统领三界。。。。。。。。。。。。。。。。。。。。。。。。。。。。。
  • 20几岁一定要知道的100个心理常识

    20几岁一定要知道的100个心理常识

    "掌握阅人智慧,洞穿他人心理!它将告诉你:如何用最健康的方式缓解孤独;如何不费吹灰之力阻止对方做一件事;如何解决严重的“剩男剩女”问题;怎样的约会能给感情热身;做什么样的工作你不会感到累;如何识破算命先生的金玉良言;如何告别穷人,成为富人! "
  • 拜爱娇妻

    拜爱娇妻

    身边出现了太多太多的悲剧,无法向人倾诉,就用写吧!每每写到西门沉璟的悲伤,总会情不自禁的流泪。我不是故意渲染虐情,只为了逃离悲伤。你知道吗?西门沉璟,你的活着就是为了承受我的折磨,我不但要你的身体,还要你的心,我要让你爱上我,然后抛弃你。想死对吗?不,我不会让你死的,因为我要让你——生不如死!你的身份是什么?妓女吗?不,不是!妓女还可以选择自己的嫖客,而你,只不过是我发泄的工具。本文还有一部姊妹篇《就是为了勾引你》http://novel.hongxiu.com/a/90839/我阿姐的小说:《王城别恋:墨译传》http://novel.hongxiu.com/a/82488/《一笑焉乐一笑仇》http://novel.hongxiu.com/a/84705/
  • 烽烟记忆:军事迷必知的60场经典战役

    烽烟记忆:军事迷必知的60场经典战役

    分为陆战篇、海战篇、空战篇三篇,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记录了60场经典战役和一些鲜为人知的战争真相。本书的主要特色在于,既详细地描述了各次战争中的精彩经过,又通过作战实力、战场对决、知识拓展三部分来帮助读者更真实、更全面地了解战斗的过程。《军事大视野丛书:烽烟记忆·军事迷必知的60场经典战役》以通俗凝练的语言,精美的插图,独具特色的知识延伸,期待喜欢军事知识的朋友们阅读此书。
  • 庸仙

    庸仙

    奇迹穿越,一本国学精粹《中庸》开启少年修行大道。诸国争霸,不入我道,给我休!妖魔乱舞,不入我道,给我停!灭世大劫,不入我道,给我止!任由世间毁誉,任由苍生爱恨,我自道心不移。任你不可一世,任你天才绝顶,阻我道者,终将饮恨。这是一个自甘中庸的少年纵横天下、舞动乾坤,成就庸仙之位的崛起征程。
  • 花花大少情迷女土匪

    花花大少情迷女土匪

    驰骋情场多年的花花大少左晨辉万万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栽在陆清浅这种表面看起来谦逊温柔,行事作风却剽悍到一定境界的女土匪手里,从此一蹶不振。当他发现自己每每看见陆清浅那双好看的笑眼就跟个没谈过恋爱的纯情少男似的脸红心跳呼吸加速时,他终于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自己这次是没有回头路可以走了。
  • 异能兵王在都市

    异能兵王在都市

    “啥,老头子,你说啥?”“我天生桃花泛滥?而且不能接触女人?”“说我是天煞孤星转世,一身绝世本领,身怕找不到婚缘?”“坑别人吧你!老子这是低调,什么杀手排行榜一百名以外,这次就看我把第一名给拉下来!”
  • 说话办事 左右逢源

    说话办事 左右逢源

    该说话时说话,该沉默时沉默。说话能力是成名的捷径。它能使人显赫,鹤立鸡群。会说话的人,往往令人尊敬,受人爱戴,得人拥护。本书博采百家众长,援引中外古今学者的名家典范,编成一本人手必备的实用处世手册,它能让你在各个领域左右逢源!
  • 凡界灶女护神狐

    凡界灶女护神狐

    “这是梦吗?”夏漠研微微动了动唇,眼神差异的伫立了很久,为什么她说的不是陈述句而是疑问句,难道在她的大脑里有一颗细胞组织叫神学?“尊贵的狐狸是不会接受人做主人的!”声音一下子传递开来,像一个傲慢的总裁,不屑与身份地位低微的人接触。于是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从妖界追到人界,死也要拔掉他身上的狐狸毛!从人界追到神界,就算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也要弄死这个人类!"夏漠研!想做我主人,等我白骨化,毛皮掉,妖灵散....也不可能“说完,欧阳尘义后悔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