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60200000011

第11章 杂感(2)

今之学者,小有名气,便高视阔步、神气活现、毫无礼让。冲门而出,见者躲闪;入室喧哗,闻者避席,似乎只有如众星捧月般热闹或闲人回避般寂静,方称“大腕儿”。这看起来是名流的不羁,实则是暴发小人的粗鄙。前人有诗曰:“红帽哼来黑帽哈,风流太守赏梅花。梅花低首开言道:‘小的梅花接老爷’。”不图昔日官场之鄙俚,今日复见于学界。

学术文章、批评争鸣,总要靠道理取胜。鲁迅先生的笔够尖刻,但从来不涉谩骂。他那篇《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以为论争获胜,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者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

周谷城先生在学术论争中是不留情面的。记得在关于形式逻辑的论争中,他著文批驳我的另一位老师,说这位老师讨论形式逻辑的文章“从头到尾没有一句话是对的”,读后颇以为过分,但细细想来,他也只是说理,绝无骂詈。

以理服人方是优雅,方是身份,若一味谩骂,不过青皮者流。破口大骂之后,对手因嫌污秽不与之辩,便洋洋得意、班师回朝,更是迹近无赖。这种青皮无赖的战法,今天颇有传承。

书名的粗鄙化已经不限于流行小说,内容的粗鄙化也已渗入所谓名家之作。美术作品粗鄙也成了时髦。专画穿着内裤、吊着半拉子奶罩的丑陋女人,也称名家。很有才气的画家随波画起了春宫。

侯宝林先生净化了相声,使之摆脱粗鄙。今天的趋势却是回归粗鄙,我担心,粗鄙化的泛滥会使几代人丧失审美的判断。

政府官员,位居上流,西服革履,俨然“领导”,但满嘴粗口,不以为耻:“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谁耽误我一阵子,我就耽误他一辈子”。竟似全无文化。

如果那人犯法,裁断自有法律;如果那人失德,评判自有公论。公共权力,社会之公器,官员只能依法行使,岂能凭一己之好恶,图个人之报复?看似快人快语,实则毫无政治理念。此类语言出诸市井,如《水浒传》中牛二之流,不足为奇,出自政府官员,则正是官场粗鄙化之一例。更有甚者,黑白勾结,雇凶杀人;官商一体,枉法贪赃。此辈等而下之,不足费口舌了。

粗鄙化,由来已久,其缘起,在于鄙视文化。

以为学校传授的知识九分无用、一分捏造,是外来的思想;以为读书比做饭、杀猪更简单,是本土的创造。为了打击知识分子,剥夺所谓知识分子的“资本”,数十年如一日不间断地强化知识无用、读书无用,知识分子无用,使得社会弥漫着以“大老粗”为荣、有文化为耻的氛围。张嘴粗口,闭嘴“国骂”,成了“工农化”的标志。优雅似乎只属于资产阶级。

更可怕的是心灵的粗鄙化。社会秩序的紊乱、纲纪的隳颓,使各种正常社会中上不得台面的行为都以“革命的”模样登台表演,而各种过去只能隐蔽操作的阴谋诡计,这时都堂而皇之地抛头露面。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以权谋私,污蔑造谣、打击报复,营私舞弊,卖身投靠,腐化堕落,说一套、做一套,效忠信、小报告,这些卑劣行为的风行,使一代人的心灵受到污染,以为这些才是立足社会、飞黄腾达的要诀。而这种立身行事的方式,其影响又何止一代。

“四人帮”可以粉碎,心灵的粗鄙化不会随之消失,语言、行为的粗鄙化也在继续传承。文艺作品的粗俗,网络的语言暴力,对各种丑恶行为的见怪不怪甚至同流合污,追根寻源,仍旧脱不开鄙视文化造下的恶孽。社会文化的水准,总是相应于社会成员的平均水准。

市场经济在西方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一切运作规则已经趋于完善,制度文明完全可以借鉴。但是,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许多成熟的制度文明却似乎无法借鉴。其原因在于经过了几十年鄙视文化的折腾,尤其是“文革”的无法无天,粗鄙已经弥漫于社会。西方的制度文明到中国经过粗鄙化的改造,规则已经不成其为规则。不加警惕,完全可能成为经济学家所斥责的“权贵市场经济”即权钱勾结的无法无天的市场经济。

或曰,资本主义在原始积累阶段也一样充满着血污与不洁。不错不错,但我们是在几百年之后。如果历几百年而毫无长进,历史还有什么用处?

几十年粗鄙化的改造,要恢复那份优雅,恐怕要双倍的时间,这就是粗鄙化的代价。

原载《同舟共进》2008年第7期

样板戏入教材的“三宗罪”

朱大可

教育部最近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修订,增设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并在10个省市区的20所中小学进行试点,其中15首京剧教学曲目已被确定,除4首出自传统京剧,其余11首均为文革样板戏唱段,分别隶属于《红灯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智取威虎山》(《甘洒热血写春秋》)《沙家浜》(《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智斗》《你待同志亲如一家》)《奇袭白虎团》(《趁夜晚》)以及编外样板戏《红色娘子军》(《接过红旗肩上扛》《万紫千红分外娇》)等。教育部此举虽属好意,旨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却适得其反,引发了民间的广泛质疑。

在我看来,样板戏成为教材,至少包含着下列“三宗罪”。第一宗罪,就是有关职能部门将指令范围无限延伸,连学生的唱段都要加以硬性规定。行政官员总是热衷于用大一统的思维管理中国事务。多年以来,不仅中小学教科书实施全国统编,高考题目实施全国统拟,甚至发展到连研究生专业考题都要全国统一出卷。这种管理权力的过度扩张,以及一刀切的行政逻辑,严重违反教育学的基本规律,颠覆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的科学方法,只能导致教育质量的日益下降。

第二宗罪,就是把京剧当作戏曲教材的唯一选择,宣称其为“国粹”,并明确表示不会扩展到其他剧种。这是京城文化以“国标”名义对地方文明实施的又一次文化霸权。此前,京城文化的过度扩张,已经导致其他区域文化的严重萎缩,制造文明同质化和单一化的危机。如果没有港台区域文化的独立生长,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形态恐怕已不复存在。

此次增设京剧教学之举,再度表露出对地方戏曲的藐视。每个省市区无疑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戏曲品种,仅定点省市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就拥有河北梆子、评戏、单弦、粤剧、沪剧、越剧、绍剧、汉剧、赣剧、秦剧、秦腔等诸多品种,此外更有举世公认的“国粹”昆曲和黄梅戏等,完全值得中小学生大力学习和传承。这种“罢黜百家,独尊京剧”的做法,也许能够维系京剧的霸权地位,却只能加剧地方剧种的生存危机,令岌岌可危的传统文化雪上加霜。

第三宗罪,就是以传承文化的名义,促进了“文革”美学的死灰复燃。这场样板戏的回潮,并非一种孤立的现象。各地电视台,在这方面先声夺人,引发了民间热唱样板戏和文革歌曲的浪潮。就60年代的过来人而言,当年没有其他娱乐方式,只能享用被强行灌输的文化口粮,由此构成特殊的文化记忆和怀旧心理,对此应当予以宽容和理解。而此举令知识界感到震惊的原因在于,作为21世纪中国的行政主管部门,强行部署文革样板戏的学习,极易让人产生“以郑重的官方立场,称颂那种早已被历史唾弃的专制文艺体制”的推论。

样板戏的旋律简单,便于学习,但这不能成为制定教材的理由。而这些指令曲目,旋律节奏快捷强烈,只是为了迎合斗争需要,其唱词更是充斥着“革命到底永不下战场”、“痛歼敌人在今晚”、“燎原烈火旺,工农齐武装”、“誓把……一切反动派统统埋葬”等仇恨话语。作为特定年代的产物,样板戏的另一个功能,则是在高举“斗争美学”的同时,围剿整个中国文化,制造出远甚于嬴政焚书坑儒的惊天大案。“文革”、江青、样板戏,作为中国60~70年代文化的三位一体象征,已经接受了历史的严正审判。样板戏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更不应变成教材来继续戕害我们的子孙。这是不容置疑的政治常识。

在改革开放30年的时刻,样板戏的历史回声,令人感到恍然如梦。重审这个畸形物种的唯一良性作用,就是推动世人的历史反思,引导青年一代去认知其丑恶,并捍卫思想和生活的自由信念。尽管在所谓“保卫传统”的名义下,“磕头党”和“样板戏帮”正试图卷土重来,但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拉回黑暗岁月。终结历史噩梦并坚持改革开放,这是中国社会的唯一进化路线图,此外更无其他道路可言。

原载《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3月3日

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邵 建

在近日北京举办的市场化三十年论坛上,与会者认为:“三十年来,中国各个领域的规则、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举其大者如私人产权获得一定程度保护,公有经济迅速缩小,私人企业逐渐发育以至于占据经济的半壁江山。”据此,华人经济学家张五常断言:“这三十年来的中国经过摸索,已经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甚至人类历史上最好的制度。”从“政治正确”的角度讲,这话自然没有问题,但其实所谓制度,无论哪种,从不会有“最好”之说。

中国改革30年,主要是经济改革,它所取得的成绩,正如与会者以上的客观肯定。但我个人并不如此乐观。前些时我看到一个数据,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的比例中占75%以上,相反,民间总资产还不到25%。这个数据如果是确实的,那么,公有经济还谈不上迅速缩小,非国有经济更谈不上半壁江山。如果不加快经济改革的速度,即使再来一个30年,也不过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一半对一半。饶是如此,这依然不是健全的市场经济。因为,在理论上,市场经济不应有如此庞大的国有经济身影。市场经济是向民间权利开放的,不是面向国家权力的。权力和权利本不平等,市场的本性又在于竞争。问题是权力厕身其间,权利和权力还会有公平的竞争吗?更何况在许多国有垄断领域,权利被排斥,压根还谈不上竞争。

中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阻力显然不在经济,而有更关键的所在。最近媒体在检讨前不久发生的瓮安、孟连事件,在我看来,问题的要害之一,便是县乡两级的民主在制度层面上未曾落实。有论者把瓮安事件归结为地方政府的官僚主义,因为事件发生后,当地主要官员未能当机立断,而是县里等州里,州里等省里,以致事态一发而不可收。这样的见解未免皮相,因为官员的逻辑是谁给他权力,他便对谁负责。如果他的权力来自上边,他当然要看上面的意图办事。至于孟连,不惜对村民动用大量警力。云南省的处理报告这样两条应该引起注意:一是该县县委书记“个人长期使用橡胶公司提供的豪华越野车”,二是“孟连县少数领导干部参与橡胶公司入股、分红……”。出警究竟为哪般,结论已昭然。两起事件不是什么举措失当,它们凸显的是基层体制存在的问题。如果不从这方面着手,局面就难有改观。

我并非是个否定论者,取得的成绩摆在那里,不用多说。所以多说问题,乃是为了进一步改进。因此,就问题而言,我相信我以上基于本土感受的表述,不难获得相当的共识。但张五常先生却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就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制度。该论坛主旨之一,是三十年之后,中国下一步应当如何变革。按张氏逻辑,什么都不需要做了,我们已经最好。还是民间表达得精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张氏肆言,却见不及此。殊不知,在制度选择上,人类的确找不到“最好”。即使上述民主,在丘吉尔那里,也是一个并不好的制度。因此,即使民主社会对民主制度的评价也不过是“最不坏”。

在市场与民主上,如果我们的制度改革还没有完成,还需要进一步转型,那么,我们除了继续努力之外别无选择。

原载《南方都市报》2008年9月11日

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用语应该更新

沈敏特

斯大林有一本关于语言学的著作,认为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此话不假。但为了表达一定的意思,在具体的时空使用的语言是包含着具体的社会内涵的。譬如,对毛主席我们喊“万岁”,对邓小平则用“你好”表达敬意。“万岁”与“你好”表达了完全不同的社会内涵。从“万岁”到“你好”,是认识的进步,社会的进步。

但,循此细想,我们目前仍在广泛使用的语言,尤其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用语,并没有彻底更新,似乎仍然停留在“万岁”阶段,反映了我们观念的陈旧。譬如,当某个领导要讲话时,会议主持人先是请大家拍手欢迎,紧接着会说一段我们很熟悉的话:“感谢某某领导在百忙之中亲临会议,现在我们欢迎某某给我们作指示!”(又是一通鼓掌)细想很不对味儿。领导参加会议是他的工作,再忙也是履行本职,这和清洁工该扫地、司机该驾车一样,无须格外嘉奖。有谁格外赞美过清洁工和司机“在百忙之中”“亲临现场”扫了地、开了车?至于领导讲话,不外传达法规、政策、决定或表达个人意见、个人体会,大多不具指令性,也就不是什么“指示”。

我们还常常听到这样三个词儿:一是“重视”,二是“关心”,三是“照顾”。如某某领导如何如何“重视”什么事什么人,对什么事什么人如何如何“关心”,又怎样怎样给予了“照顾”。从工作关系上讲,领导“重视”、“关心”、“照顾”,有利于被“重视”、“关心”、“照顾”的一方,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从这些方面来说,对领导的这些行为的肯定也是对的,但是不能过分。如果过分宣扬这几个词儿,从政治角度说,就会压抑公民意识的成长。因为它反映的不是平等意识,而不自觉流露出的是感恩意识,是对上的仰视。

先说“重视”。不论是领导人,还是普通公民,重视自己的本职是天经地义的,无须另加赞美。清洁工重视自己工作,不懈怠、不失职,司机重视交通法规、驾驶技术、车辆保养、行驶安全,不应另加表扬。为什么领导重视自己的工作就要百般说好呢?说到底,是因为我们不把领导看作公仆,仍看成是高高在上的救星。

二说“关心”。无论领导人,还是普通公民,都是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人民的利益,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心,也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相互的、和谐的、美好的关系的表现,你的“关心”价值连城,我的“关心”就不值一文吗?一个民主国家,最需要关注和提高的首先是普通公民对国家大事的关心。这才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再说“照顾”。领导对待他职权范围内的人和事,只有一个原则:依法办事。反过来,公民也只能要求领导按照这个原则来处理涉及自己的事。如果领导总是喜欢施行厚此薄彼的“照顾”,轻则属办事不公,重则属违章违纪。额外的照顾是“乱套”的同义词,它的背后是“人治”。

同类推荐
  • 埋葬大师

    埋葬大师

    本书包括“舌头的功能”、“说嘴容易”、“文人风骨”、“吃的精神”、“街上流行人来疯”、“文人与粥”等文章。
  • 《我是城管》评谭

    《我是城管》评谭

    本书字里行间也充满了现实批判性,对城市管理的忧思以及清醒、理性并且富有建设性的构想,因问题成堆而感到的焦虑,因有时陷于几无能为力而感到的孤独与愤懑,还有对于乏“城市意识”可言的形形色色之人的失望。
  • 中国人(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中国人(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而她的民族生命,涵育着太复杂的内质,欲加以阐述,势难免于牴牾歧异之见解。任何人苟有持相反之论旨者,鄙人准备随时供给可能的材料以便利之。但是真理终是真理,它将克服任何巧黠的私见。人类对于真理的领悟,只在稀有的一刹那,这领悟的一刹那倒是永存的而不是私见能永存。
  • 春天巴士

    春天巴士

    本书内容是作者十年之间的诗歌选,以抒情为主,涵盖了亲情,爱情,友情中的各种细腻感受,主题多以生死,轮回,自由,传说为主,穿插现代人的情感状态和矛盾纠葛,最终指向人与人之间的珍重和内心的宁静。
  • 人生的秋季:王真波散文选

    人生的秋季:王真波散文选

    作者是伟人毛泽东故乡——湖南湘潭一位较有影响的实力派作家。他的散文气势雄奇,语言精炼,笔力遒劲,条理明畅,颇具特色。收入这部《人生的秋季——王真波散文选》的55篇散文,总计近14万字,反映了作家厚积薄发的创作状态。这是他直面现实又特别深刻的力作,证明他始终恪守着关注现实的文学主张……
热门推荐
  • 恶魔王爷别吻我

    恶魔王爷别吻我

    三年前,他在悬崖下,就下如瓷娃娃一般支离破碎的她。三年后,在烟花之地的拍卖场上,他看到了她。心痛之下,五百两黄金买下她。一晌贪欢,他难以自持……杀手的身份,霸道又爱民如子的王。他们相爱相杀……甜蜜如毒药,她却甘愿沉沦。他终究还是为了他的臣民,想要她的性命。再次归来,她独霸天下,成为瞩目的一代女王:“渣王,我要你、还有你的天下。为我的感情陪葬……”是不是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 乱世帝灵录

    乱世帝灵录

    在另一个大陆的远古战场上还残留着英魂,他们寻找强者,依附于强者的身体以此爆发无穷的威力。而炼魂师又捕捉战魂,到底是怎样的一场游戏?天地玄黄,万物归一,谁才可以号令群雄?只有强者才够资格生存下去的大陆,要生存下去必须变强,这还是一片弱肉强食的大陆,战兽,丹药,进阶,唯有强者才配拥有。只有站在食物链顶层才可逆改天命!
  • 爆焰郎君

    爆焰郎君

    他,他,他怎么会如此倒霉呢?被那个慕小人陷害大老远地赶去支援昱阳宫不算,还在途中被一帮小山贼砍到重伤,耻辱啊这绝对是他宋迎秋一生最大的耻辱!自打碰上这个爱哭又没胆的女人起,他就注定要一路倒霉下去等,等等,他干吗要对这个很可能是奸细的女人这么在意?!不会吧,难不成他,他,他中邪了??!
  • 无奈的选择

    无奈的选择

    命运中遇到的任何人,都是上天安排好的;命运中做出的任何事,都不会和自己无关。选择,往往不是幸运,而是无奈……
  • 异世重生之幽冥道主

    异世重生之幽冥道主

    主角说:我有一本生死簿,来来来,签下你的名字,从此以后,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什么,不签?好,我可以等你死的时候来收你的魂魄,不过这样你就只能做我的鬼了!(不签者被打入了第十八层地狱,估计要用几万万年才能够慢慢爬到第一层地狱……)主角又说:我有一个鬼王指环,只要你戴上,就可以成为和我一样的鬼修。什么,你宁可修炼魔斗气,做魔斗师,魔药师,魔器师?那好,我只能找别人来戴这个指环了,不要后悔哟!(一只猴子得到了指环,然后修炼成了强大的天鬼……)主角又又说:我立教了,幽冥教,来吧,加入我的教派,福利大大的好,男的发老婆,女的发老公!什么,你宁可去接受外法的洗礼,当牧师,做亡灵法师?很好很好,那我就去找别人了,不带你玩了!(几千年后,外法消失了,因为外法所代表的神灵加入了幽冥教……)
  • 格格,咯咯

    格格,咯咯

    暂时结束了那种“日出而作,‘月上’而息”的紧张生活,从容地来到考场。一看时间,哦,还早,十分随意地向身边的小卖部要了杯矿泉水。正当我转身离开时,“小燕子姐姐,咯咯”,难得听到如此纯真的童音,我冲她一笑。再一看手上的“稀世宝”,哦,原来上面还印有一个“小燕子”的微笑,我竟不自觉地也笑了,感到一阵莫名的轻松。这才发现,那个曾经的格格已沉淀成了我心底的一个梦。
  • 战绝九天

    战绝九天

    一个杀手,在2012的灾难之后,保留着原有的灵魂重生在一个充满战气与魔法的世界,这个世界并不是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却似乎又与地球有着太多的联系!具体是怎么样的联系呢?主角重生刚出生之后便陷入昏迷,醒来发现身边的父母却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这其中含着一个怎么样的阴谋呢?环环相扣的阴谋,层层拔开的迷雾!这是我的第二本小说,第一本《傲天虚无诀》50万字,虽然没有签约,但也坚持完本!所以请大家放心收藏,无论结果如何,也会完本。本书至上传起,每天保证至少更新6000字!
  • 家庭急救百问百答

    家庭急救百问百答

    孩子咬断体温表,水银入肚怎么办?浴室里洗澡时突然晕倒怎么办?蛀牙引起牙髓炎疼痛怎么办?落枕怎么办?头皮外伤出血特多,怎样急救?头部受伤后起“包”怎么办?大块头皮撕脱伤怎样急救?下巴掉下来怎么办?挤车后胸部疼痛怎么办?小儿手臂被牵拉后,肘关节不能活动怎么办?……《家庭急救百问百答》为“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之一,对上述关于家庭急救问题进行了全面解答。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评注产科心法

    评注产科心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种田养包子

    穿越种田养包子

    现代顶级大厨顾巧穿越成了古代苦命小白菜顾二娘,一睁眼,就被娘家扫地出门,未孕先孕?作风不正?人人鄙视?面对唾弃的众人,身怀植物异能的顾巧高深莫测的笑了,卖食单,开酒楼,姐的手艺天下第一!买肥田,开农家乐,把小包子养的白白胖胖!至于找上门来的极品亲戚——她儿子是毒手圣医的得意弟子,她相公是战无不胜的大将军,弄不死丫的!(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