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11000000003

第3章 前言(3)

“八戒”:一戒多话。“猷呵,其贵言也。”(十七)言多必失,失言就会得罪人,这样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而影响修道。二戒炫耀。“自炊者不立,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二十二)炫耀是无知的表现,自己如何用不着自己说,会自有公论。为人处世应有内涵,应韬光养晦,不可锋芒毕露,到处张狂。炫耀是自满的表现,自满就缺乏动力,就不会有长进,也不可能修好道。三戒结怨。“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八十一)不要与人结下怨恨,特别切忌结下大的怨恨,因为大怨恨和解了也很难去根,这就使自己很难达到至善。四戒激怒。“非以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争。”(六十六)因为无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与之争。怒,往往是相争造成的。因此,不要动不动就发怒,那样于事无补,也伤了自己的身体,在修道时也难以入静。五戒轻躁。“轻则失本,躁则失君。”(二十六)轻浮就失去了根本,躁动就失去了主宰。能把物欲享乐看开看淡,心宽到能跑得下万乘,又怎么会使自身轻浮躁动而失去根基呢?六戒逞强。“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物壮而老,是谓之不道,不道早已。”(三十)逞强是勇气作用的结果。勇气属阳,逞强争胜阳就会外泄,与体内的阴失衡,就会影响健康与安宁,也影响修道。七戒贪欲。“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僭于欲得。”(四十六)贪欲实质是自私,自私不合“道”理。修道者应知足,只有知足心才能静下来。八戒不诚。“上士闻道,堇能行之。”(四十)上士听了道,勤奋地实行。修道必须信道,心诚才有足够的意念力,才能与“道”建立起联系,进而可能与“道”同步运行乃至产生谐振。

老子认为,理想的人格形态,是“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四)。即消除个我的固蔽,化除一切的封闭隔阂,超越于世俗褊狭的人伦关系局限。同时,要“知其雄,守其慈,为天下溪,为天下溪,衡德不离”(三十九)。善于给自己一些心理的安慰,帮助自己树立恒心、锻造毅力,从而以开豁的心胸与无所偏的心境去对待一切。

(三)实现“和”的理想社会观——“小国寡民”

老子首次将人与道、天、地并列,指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只有人、地、天、道互不相违、互不冲突,处于相互之间的和谐状态,各守其分,各得其所,人与人、人与天、人与地共守“道法自然”的原则,一切都顺自然规律而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六十四),就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他主张治国治民,唯一的目的就是国家昌荣兴旺、长治久安,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要求统治者“唯道是从”,爱道,循道,无为而治。他认为“六亲不和焉,有孝慈;邦家昏乱焉,有贞臣”。反过来说,只有不扰民、不欺民,家和、国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升平祥和,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老子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五十八),也就是领导者和百姓对立,社会不能和谐,百姓生活难以保障,天下得不到安定。他最为憧憬的是“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八十)的和谐生活。为此,他设想了一个“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八十)的理想社会。在这里,老子认为社会和谐的前提是消灭一切技术,消解一切文明对人性的侵害,将文化所造就的人还原为没有任何印记的自然人,重返远古时期淳朴简单、其乐融融的生活画卷。这样的社会如何施以治理?他提出“道莅天下”(六十),并分了三个层次:“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猷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等达于“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的时候,就到了“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三十五)的理想境界,即让大道科学行之于天下,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环境和谐。安、平、泰,是共同富裕、安居乐业、永享太平、美好和谐的生活,是人们心目中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是老子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

三、老子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老子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虽然带有所处时代和自身阶级地位的烙印,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他提出的设想,虽然不能与我们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今天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标准相提并论,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已为我们寻找当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道德与人生价值等等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撑。一个对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知之甚少的人,在精神上便缺乏一种归属感;一个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不懂得继承发扬的民族,便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老子和谐思想对于现代社会,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一)老子和谐思想对于现代社会政治和谐的意义

老子的《道德经》很大一部分是侧重与于政治的。政治事关国运民生、生死存亡,因而老子用了近两千文字对它详尽、客观的论述。归纳这些论述,一是“无为而治”。行“不言之教”,即自然之道,顺着人性的变化而变化去做事是没错的,这样人的优点才会发挥出来。这里的关键和基础,必须是“无为而治”。二是平衡矛盾。人的优点发挥出来了,同时人的缺点也就出现了。怎么办?老子的办法是“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谁都不推崇,每个人都是贤士。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是《老子》一书的精华。不尚贤不代表老子什么都不管,而是他用正确的思想引导,让人们安居乐业、强健体魄,让人性逐渐走向善良。为何必须要人心向善呢?因为人心如果不善,就会无所恶毒不用其极,恶的力量集结到一定程度就会毁灭世界。三是爱民。老子要求:“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女何以寄天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一则是讲爱国如爱身的道理,一则是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四是把握方向。要应学会从整体上分析、判断、处理、把握国家的方向,即老子所说的“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乎未有,治之乎其未乱”。做到了这些,就是一个完美的“王者”,就是老子所说的“圣人”,就是人对人完美的控制。了解并掌握了周围的人,通过他们就可以间接地控制所能控制的世界。

按照老子所创立的建立在“道法自然”理论基础之上的“自然和谐论”政治思想,社会管理者理应顺应自然实施管理。管理者要很好地进行社会管理,就必须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维护万物的“自然”状态,保持自然的秩序不变。一句话,应该遵循“道法自然”这一老子提出的根本原则和最高原则。老子所说的“自然”,并不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自然或自然界,而是一种自然状态。老子所关心的不是自然界,而是人类和人类社会,是与人类社会生存有关的状态,是一种类似于自然无为、自然而然的和谐状态。老子眼中的“自然”,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是事物自发状态的保持与延续的习惯与趋势,或者说是事物内在的规律性。老子所描绘的这种“自然”状态下的人类社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互不干扰,相安自得,怡然自得,从而使整个社会呈现出个一种自然和谐的田园式的理想状态。

从老子“自然和谐论”的思想出发,可以勾画出一幅“民主”政治的蓝图。这就是:从“忘我”思想出发,作为社会的管理者不能把“道”据为己有,而必须要不唯名利,克己奉公,勤于职守,身先士卒;从“民心”思想出发,作为社会的管理者的各级官员,应该是受到百姓爱戴而被推选出来的人,他们在管理中要做到“绝圣弃智”,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以民心为是而为是,以民心为非而为非,并一心一意带领百姓去谋利益;从“契约”思想出发,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必须“重契抑法”、“以契彰德”,按照“契约”原则去办事,以此来体现出社会的平等和公平;从“正义”思想出发,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必须坚持正义,反对侵略以及一切非正义的事情。

(二)老子和谐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环境保护的意义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主题,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许多方面。现代高新技术的发明与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富有和巨大的进步,标志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拓展和深化。但是,由于人的价值观念中的误导和科技的异化,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无穷的灾难,如生态危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等。这种人与自然的冲突,已经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如何化解这些矛盾,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有度?老子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理论。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指人与自然之间处于平衡与协调的状态。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把天地万物视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们只有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处于一种和谐关系之中,才能各得其所,得到发展并生生不息。老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人与自然平衡发展的哲学家,并采用自然现象来阐述为人的道理。这在今天也是独一无二的。在老子那里,万事万物和谐同一的、一体的存在是自然之造化:“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不可能运行在整齐划一的环境中,事物也只有在和谐同一中才具备勃勃的自然生机。但同时,他又认为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是人对自然的顺从。在道法自然中,他强调自然的决定作用,反对人对自然有所作为;强调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而对人与自然的区别,对于人的自我意识则刻意剔除。

老子认为,生态是整个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来源于自然,人也来源于自然,人和生物必须在自然给予的条件下求得生存。生态系统是道循环运动的产物,“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道缔造了生物,德养育了生物,周围环境使它成为一定的形态,各种力量制约它的成长。生态遵循道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生态变化的动力来自它的内部,“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的相互作用是生态变化的内在动力。

使生态系统自然趋于平衡的是道。“天之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种平衡是自然本身的动态平衡,不是神或上帝的力量促成的。现代生态学表明,各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水和大气的循环,各种食物链的能量转换,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现代系统科学更揭示了耗散结构系统循环的内在机制。

同类推荐
  • 寻找平山团

    寻找平山团

    “平山团”让“子弟兵”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别称,使中国共产党执政前的*后指挥所落脚西柏坡成为必然。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所走过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蕴含了中华民族伟大而永恒的精神品质,折射出可贵而独特的精神风貌!书稿约50万字,通过作家视角,用纪实手法采访一百多名平山团老战士及其知情人、烈士后人等,深入挖掘平山团在抗日战争中的光辉历程,再现平山团转战南北那些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和富有地域文化色彩的性格特征,塑造太行子弟兵“忠勇稳定、悲歌慷慨”的英雄形象,凸显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的深刻影响以及河北人民在在抗战中的辉煌篇章。
  • 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要说中国四大名著影响最为深远的,首推《三国演义》。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它的许多人物和故事,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
  • 内心的江湖

    内心的江湖

    《内心的江湖》的主要内容包括:布谷声里的大舅、露宿地平线、弦月挂在年关上、醋·乡情、大雪桃园、到秋的高处去、以零分的名义起誓、异乡的月亮、梦见沥泉、不要说我一无所有等。
  • 东方作家文萃:缘来缘散

    东方作家文萃:缘来缘散

    认识一个人很容易,见个面,通个话,或经人介绍握下手,通报姓名,打了声招呼,那就算认识了。有个性的,印象可能要深一些。表现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淡忘的可能也会很快。可若想深入地了解一个人,或是走进他的内心,让他的睿智、聪慧、感知和你的思想一同碰撞,那就不太容易了。于是,有人总结出探入一个人内心的捷径:认识的,多交往,勤探讨,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于言谈举止间捕捉他心灵深处的思想火花;没见过面的,就要读他的文字,从他的文字里,窥探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学识,修养,体会他的思想情感。我和杨涛的熟悉,就是属于后者,是通过她的文字,让我们心有感应的。
  • 虚实之间

    虚实之间

    芮成钢是央视最有影响力的新锐主播,承袭了白岩松的正直形象和评论深度,又具备极好的经济专业素养、极强的英语沟通能力,以专访过数百名国际政要的资历,在央视赢得了独一无二的地位。书中信息量巨大,观点新锐全面,不乏幽默风趣,体现了芮成钢独特的人格魅力。
热门推荐
  • 一胜九败:优衣库思考术

    一胜九败:优衣库思考术

    被誉为继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稻盛和夫之后的日本新经营之神的柳井正成为社会热点人物。在《一胜九败(2优衣库思考术)》中,作者以更精准的视角,关注当下,锁定焦点,解读优衣库的成功商业,剖析优衣库近年的重大商业策略,沿着企业的思考脉络,提炼出优衣库的企业文化及谋略,阅读本书,相信读者会更多了解优衣库多年来强势成长中的故事,感受到柳井正睿智而朴素的”一胜九败”商业哲学。《一胜九败(2优衣库思考术)》是经营者和创业者不可多得的案头指导书。
  • 土匪嫁到:国师大人快点跑

    土匪嫁到:国师大人快点跑

    文艺版:她,凤卿颜是国家顶级特工却遭遇抛弃,成为弃子。他,是高高在上万人敬仰的国师大人,却拥有着与那人一样的脸。当穿越后的凤卿颜遇上国师大人,首先是打劫,后劫人,再劫财!而他处处忍让,接着慢慢报复,先坑人,后坑财,再骗心!据说国师大人高冷无比,然而,在凤卿颜眼里这货就是个闷骚!据说国师大人不近女色,然而,天天对自己上下其手的人又是谁?当带着包子出现的凤卿颜却发现自己被他们父子坑得再也爬不起来了……当凤卿颜准备扑倒国师大人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是自投罗网……简单版:就是一个脱线逗比特工遇上冰山国师,然后,一个跑一个追的故事!
  • 因为喜欢上你

    因为喜欢上你

    “小姐,把这些…这些…这些…还有这些通通给我包起来”大型购物广场内一个珠宝专柜旁边有个看起来十七八岁的小女生,叫唤着身边站着的专柜小姐大声的说道。
  • 镜子与刀

    镜子与刀

    一场病症之后的穆鱼失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从而失去了正常交流的手段。听信了仙人指点的父母将穆鱼关在了自家的小楼上。渔夫老罗之子九果用杀鱼刀与他对上了话。一直呆在楼上的穆鱼发现了老罗的秘密,用镜子不停指点九果,九果终于明白过来,
  • 呜咽的剑

    呜咽的剑

    孤枕侧畔,一灯如豆,看尽万千红尘旧事。刀枪入梦,剑气漫天,重温多少江湖恩仇。嘉靖年间,北有鞑靼军,东有倭寇,内有东西厂。隐居五鱼村的神虎门,因抵抗倭寇兵败小黄岭,武林驰援,遇潜伏倭寇突袭。魏掌门郁愤而死,惊天秘密17年前拓印之谜就此迷雾重重,呜咽的鹦鹉螺号,呜咽的剑又将如何?
  • 假如我们活得特别累

    假如我们活得特别累

    活着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在这个繁花似锦的社会中,哪个阶层的人活得最累、最难、最复杂、最困惑?肯定不是目不识丁的山野村夫,更不是富甲天下的达官权贵,而是心无所系、身无所居、经常被代表、毫无话语权、活在生存之上生活之下的我们。身处这个群体中的我们,曾经受过多年的教育,曾经有理想有追求,并为之努力奋斗多年,却因生存的需要、家庭的需要,最后为五斗稻粱背叛自己,与势利的现实社会签下种种丧失尊严的条约。因为父母在错误的时间做出错误的选择,我们为了偿还他们拖欠人生的债务,不得不与充满谎言与偏见的社会做着各种无规则的游戏。我们不是演员,却天天配合别人演戏;我们不是……
  • 鹿鼎记:建宁不再“贱”

    鹿鼎记:建宁不再“贱”

    或许是老天爷见洛小小太愤慨了,于心不忍就将她送到了建宁公主的世界。康熙是她哥哥,韦小宝成了她的丈夫。可是韦小宝最不喜欢的是她,最讨厌的也是她,给她的爱或许也是因为可怜她的身世。那个刁蛮古怪甚至有点被虐倾向的建宁,人人都看到了她的刁酸刻薄,可是却没有看到她的敢爱敢恨,尽管她实际上是一个见不得光的私生女,她也可以为了韦小宝舍去那个时候最重要的地位。
  • 香宋词

    香宋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世天才:废材五小姐

    绝世天才:废材五小姐

    她、冷艳。他、妖孽。她虽被挂名蠢材却有心中不能诉说的苦涩;他虽有令人羡摹的容貌却隔绝与世事、看着对百看不搭的男女如何最后走到一起……
  • 山上有个娇皇后

    山上有个娇皇后

    名满京都的忠肃侯府大姑娘阿浓怎么也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竟会被人用一两银子买回家。买她的是个住在深山破庙里的怪人,阿浓后来嫁给了他。本以为要就此成为一个农妇,平凡过一生了,谁料突然有一日……秦时:媳妇儿,你做皇后了。阿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