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11000000002

第2章 前言(2)

有关“和”的理念一经完善和系统化,很快就被统治者用于处理政治关系。比史伯晚200多年的齐相晏子,继承了史伯的和谐思想并加以发展。据《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晏子在回答齐侯“和与同异乎”的时候,以做羹和音乐为喻揭示了“和”与“同”的区别:厨师做羹要用各种不同的调味料来调制,才能得到美味;乐师要融合不同的音乐元素,协调不同特色的声音,才能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晏子联系到君臣关系说:“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晏子在这里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坚持和谐的原则,制定决策、发布命令,要善于多方倾听不同的意见,正反两方面的意见都要听,兼听则明。这样,才能使君臣之间在更高水平上达到和谐的状态。

先秦思想家更把“和”作为最高的政治伦理原则,作为政治理念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尚书》记载:“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强调首先把自己的宗族治理好,使之团结和睦,上下一心,然后治理自己的诸侯国并协调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天下臣民都友好如一家。正像《礼记·礼运》中描述的那样:“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

2.统一于“治身”、“养民”的完美境界

《庄子·在宥第十一》里记载了流传千古的“黄帝问道”的故事:“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山,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哉!’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邀之。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吾闻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心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黄帝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广成子曰:‘来!余语女。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当我,缗乎!远我,昏乎!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

从字面上看,这个故事理所当然应该是对“道”的阐发。但是,推究一下“道”产生的年代和庄子对老子学说的推崇与发挥,就不难明白,黄帝向广成子问的不会是“道”,而只能是“和”。广成子向黄帝所描述的“治身”、“养民”的完美境界,也绝非是因为遵循了“至道”,恰恰是“守其一以处其和”的结果。

二、老子和谐思想的精神内涵

(一)贯穿“和”的精神的宇宙观——“道”

“道”是中国道家学派思想的核心,是老子提出的最权威的哲学概念。在《老子》中,“道”是一个自成系统的独特的宇宙观,而“和”隐藏在其中,一以贯之。

1.“道”名虚而质实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二十五)道,“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捂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沏望。”(十四)“道”,又称“一”,无形,无声,无痕,是不具任何形象的实存体,是混沌状态,是虚。但“一”有“和”的作用,天地运行而相互通联,万物总合而统一于“道”。

因而,“道”看似似有似无,实则有形有象、有质有信:“道之物,唯望唯忽。忽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情呵。其情甚真,其中有信。”(二十一)道中有象,可以看见;有形,确实存在;道中有物,是虚态的实存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道有情,是孕育万物之母;道有信,存在着信息。

道,“先天地生”(二十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道是宇宙的本原,是产生宇宙最初级、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质;宇宙是道的现实载体,万物是道演化发展而来。道,“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十四)。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万物之宗”,“象帝之先”(四),宇宙的主宰,宇宙万物变化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那么,万物又是如何生成的?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道生万物过程中,万物都存有的阴阳二气相互冲突,相互激荡,对立统一,落脚为和。也就是说,万物阴阳成和谐,和谐之中生万物,和谐是万物生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状态条件,是万物生成转化的本因和依据。

2.“道”德高而化用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四十)宇宙万物都由道生,都由道成就。然,道“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四)至柔,至静,至和,至凡,混同于尘埃,平凡无奇。道心至善,品德崇高,“生之畜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五十一)生育万物却不据为己有,兴作万物却不自恃己能,滋长万物却不为其主宰。

“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三十五)道,不见其形,不闻其声,其作用之大却无法估计。道是拯救者,“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六十二)道是万物的主宰,是善人的珍宝,也是不善人的保护伞。且“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八十一)天道一视同仁,与人为善。它洞悉宇宙中的一切,并以自己的准则裁判一切,不会漏掉一星半点,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七十五)。

道,深谙“和”的真谛,利他而不居功,成事而不显扬,收敛一切光芒融合于万物之中,甘愿将它的作用化为无形。“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三十九)“道”有如此大德,自然也就成为宇宙万物的典范。

3.“道”循环往复

永恒不变道的运动,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就像轮子的旋转。在这一过程中潜在地发生作用的是“和”。

老子说:“至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夫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十六)达到虚无的最高境界,就保有了“静”。万物由虚无开始发生发展,最终都将返回它们的本原。这个过程就是“归根”,这个本原就是“静”(即生命的起点)。自然万物生于无,发展为有,在经历了它的生命历程之后,又转化为虚无,转化为静态,这就是“复命”,即又回到了生命历程的起点。这是永恒不变的规律。

道是如何归根与复命的呢?“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二十五)一是运行不止。“道”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不停运动的,运动的结果决定了万物的发展变化。二是运行遥远。“道”的运行,不是在常人可见的时空里完成的,而是在无边无际的时空中进行的。三是返回本原。它不止地运行,最终又将返回“道”,形成一个又一个轮回。

“道”的这一运行规律,决定了宇宙的运动状态势必是此消彼长,物极必反。收缩与扩张、削弱与增强、除去与交好、夺取与给予,总是在相互转化:“将欲拾之,必古张之;将欲弱之,必古强之;将欲去之,必古与之;将欲夺之,必古予之。”(三十六)转化的实质,是信息与能量的转换,是“和”的作用。这就是宇宙大法。

秉承着宇宙大法的“道”,“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二十五)所以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道,是自在的,是永恒的。自在,就是按照自己的法则运行;永恒,则是指运行的法则恒久不变。这个恒久不变的“自然”,就是指事物内在的、不变的规律性(即事物自发状态的保持与延续的习惯与趋势)。

(二)体现“和”的要求的“治道”观——德

1.“以德治道”

老子认为“道、德一统”、“道中有德”,即“得道”之中要讲“德”,“治道”之中也要讲“德”。这充分体现出了老子“以德治道”的“德治”思想。具体来说,老子的“治道”思想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忘我”观。老子推崇“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五十),主张“我无为,而民白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要求“道莅天下”,克制私欲,满足人民的要求,让人民自由地和睦相处、发展生产、创造财富。这表现出老子的“忘我”、“克己”的思想。正是因为“忘我”、“克己”,因而才能无私无畏,成人达己。所以老子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六十六)。

二是“民心”观。老子认为“高必以下为基”(三十三),提出“爱民治邦”(十)。他说:“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十三)只有将个人的利害得失与天下苍生的命运连在一起的人,方才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戴;只有以爱天下苍生为念的人,百姓才会相信他,将自己的事托付给他。故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百姓皆注其耳目焉,圣人皆孩之。”(四十九)只有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爱民如子,一心一意为百姓办事,才会得到民心,才能治理好天下。

三是“契约”观。老子说:“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他认为,靠“和解”、“调解”等办法可以了结大怨,却不能了结余怨、小怨,不是好办法。因此,圣人凭借“契约”来调解,既不会责备于人,当事双方也不会互相指责,不留“余怨”。他认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即“德”是凭借契约办事表现出来的,“无德”才需要借助诸如法令等等东西。故“德”的根本,是在“契”和“法”之间做到“重契抑法”。只有大家都靠“契约”办事,才能够做到“对等”和“公平”,做到“以德服人”,从而实现“以契彰德”和“德善”、“德信”。

四是“无为”、“谦下”观。老子认为,高明的统治者应以无为来对待世事,以不言来实施教化。果能惟道是从,万物自然道化。因此他推崇“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内政”方略,以清静无为为原则,以安定不扰民为上。在“外交”上,老子针对“国际”上常出现的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情况,提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谦下”。大国对小国谦下,小国就如百川汇之于江海,自然就能聚拢于大国之中;小国谦下就能被大国所容纳。这样,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皆得其欲”,从而能做到和平相处。

五是“正义”观。老子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中的“道”,从老子“道、德一统”的思想去看,就是指“德”。换句话说,就是以德服人,不以兵强天下。他认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三十)。同时,老子还说:“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三十一)即使发生了战争,出现了战祸,也要做到“杀人之众,以哀悲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由此,表现出了老子坚持正义战争和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正义”观。

以上五观,从各个方面体现出“和”的要求,无疑是老子“治道”思想的根本。

2.以“和”修道

老子,是一位大修道家,他以自己修道的亲身实践,经历了超越自我、超凡脱俗、脱胎换骨的过程,最后返回到道而获得与道相合之身,具有与道圆融的智慧,究极天地宇宙至理。

修道,是一个从人体返回道的过程。因此,修道必须按照道的要求去做,才能实现返本归根,才能最终实现与道相合。首先,必须“知和日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五十五)。常是大道根本规律,是永恒性的。把握住万事万物的根本规律,才算得上是明白人,才能心正气顺,心平气和。老子反对极端,要求世人“去甚、去奢、去泰”(二十九),追求平衡、和谐、稳定的最佳状态。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四十四)指点世人不要贪得无厌,侵害国家和他人的利益,私妄作祟的人得不到长久。其次,要“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十)就是说,一个人要健全自己的思想,必须是形体表现和精神思想合一,不能口是心非,使二者相互偏离。只有这样,“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五十六)。

归纳起来,老子的修道主要有“八要”与“八戒”。

“八要”:一要重德。“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二十四)符合德规范的人,也就得到道了;违背德规范的人,也就失去道了。重要的是守住道,而要守住道必须先守住德,这是道的规律所决定的,是无法变更的法则。作为修道者,必须按德的规范办事,重德、守德、积德,使自己的德不断增长,这样修道才能得道。二要悟道。“上士闻道,堇能行之。”(四十)首先必须信道,而且必须用心去悟,这样悟性才能提高,也才能修好道。三要吃苦。要修道就得无欲无我,就得能吃苦。“故圣人之言云,曰:受邦之拘,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八十)要超凡入圣,就要摆脱世俗的一切,经过诸多磨难,吃常人吃不了的苦,遭常人遭不了的罪,这样才能返回本原与道齐同。四要惜力。“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五十九)治理人体侍奉天道,没有比珍惜精力更重要的,因为珍惜精力能先于别人得道,得道在先叫作重积德。精力是人的精、气、神等综合表现,只有保持精力旺盛,才有修好道的基础。五要节俭。“我恒有三葆,持而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六十九)就是要恰当地行事,敏锐地观察,在个人利益上始终居于众人之后,但决不妨害别人的利益。六要放松。修道,全身放松是一条基本原则,因此要注意:“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之耳聋,五味使人之口爽,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十二)不能令自己受到太强烈的刺激,长期处于紧张兴奋的状态;不可食之太饱,食之太饱精神松不下来,人也难以静下来。“乐与饵,过格止。”(三十五)音乐和食物,都不能过格。七要入静。“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四十八)入静,是修道的基本原则,因为道性静,只有静才合道。见闻多了,就会天数穷尽。入静,主要是心静。心静下来后,人体内潜藏着的道就会由静态变为动态,沿着固有的道路行走,人体就会随着道行而变化。八是自然。“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四十二)万物都是由阴阳组成的,元气使之为和。修道应平静自然,心平方能气和。道法自然,就是要顺其自然。

同类推荐
  • 奔跑的37℃男人

    奔跑的37℃男人

    该书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创作的部份散文随笔与时评作品,也是作者在30岁来临之前,为自己献上的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被称为“80后男孩的青春记忆”。为什么自称为“奔跑的37℃男人”?作者张吟丰认为自己凡事要“保持37℃的理性和沉稳,不让38℃的高热烧昏头脑,也不让36℃的冷漠封闭自己”,“而奔跑,又恰是人生的一种姿势,是激情的体现和写照,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和尊重,是对生活最为炽烈和深沉的爱”,于是便有了这本集子的问世。
  • 望月

    望月

    本书是一本个人诗集。收入了作者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100多首,分“乡野情韵”“花样年华”“爱的呢喃”“旅途歌吟”四辑。其中旧作如《插秧》《梆声》《秋色赞》《桔林秋色》《采茶曲》等,新作《街头民间艺人》《摆手舞》等在报刊发表或载入诗歌丛书。
  • 胡适说:文学与历史

    胡适说:文学与历史

    大半个世纪,胡适一直饱受争议,但不妨碍他大师的地位。他是中国现代思想史承前启后的第一人,是倡导文学改良的第一人,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本书精心编选了胡适在当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散文随笔精要,也最易于大家把握的篇章,阅读本书。不但能让您能窥见胡适先生思想宝库中闪烁的数不清的珍宝,也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
  • 记录:当代家庭原生态

    记录:当代家庭原生态

    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题材,讲述当代家庭的爱情、亲情、友情。深入挖掘人性的内涵,反映生命的壮美、人情的冷暖、人性的本真,展示人间的真情、真爱,颂扬真善美。这里既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演绎,也有感人至深的爱情传奇;既有家庭创业经历、也有人与疾病、厄运做斗争的故事;既有社会生活中具有警示作用的案例,也有教子育女的成功典范。这些家庭故事中,有反映人间真情的悲欢离合,那些属于人类的真爱真情,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 许我一个奇迹:港大诗影

    许我一个奇迹:港大诗影

    本书为作者十多年来以港大为创作重心的诗歌精选集。这部诗集着眼于游历东西地域空间的感验,寻求传统和现代转化、东方和西方汇通的可能。以杭州、香港、纽约、北京、台北、泉州、新加坡等名城为主线,记录了作者对于历史时空和人情世事的文化思考。
热门推荐
  • 顾城之战

    顾城之战

    四年前,顾城肆虐卡赞病毒,顾城三少林植不幸感染,巨大的卡赞力量时常暴走,在噩梦般的记忆中父母惨死在自己手中,恢复神智的林植不知所措,疯了一样的逃出顾城,从此不知所踪。四年后,苍国举兵来犯,顾城危急,受城主之托的江少陵找到林植,希望他能援救顾城,在外流浪的林植欣然同意,以崭新的勇者姿态踏上归城之路。
  • 三国白衣

    三国白衣

    一身白衣,一段历程,从旁观看待三国,看三国的钩心斗角。(故事借鉴: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部分,完全虚构,请勿认真。)
  • 霸爱首席的赌约新娘

    霸爱首席的赌约新娘

    回国第一天就被那个邪魅的男人来了场时尚的ONS,还有更悲催的事情没有?有,因为再次遇见了这个腹黑的男人。一场赌约,展开了一段意外的情缘,一次绑架,毁灭了三个人的幸福生活,一个骗局,颠覆了所有的可能与不可能的发生……爱情,不是一场赌注,他是你追我赶的角逐,他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博弈。【沂羽谷原创社团出品】
  • 贴身护理

    贴身护理

    世界首富:“你就是传说中的护理天王?”江流风:“就是我,你有什么事情?”“我家有个人想要请你护理,随便你开,一天一千万美金够不够?”“是美女吗?”“不是!”“那不去!”穷人:“大哥,我妈生了一种怪病,想要请你去护理,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江流风:“不去!”“我妹妹是绝世美女!”“靠,那你不早点说,咱妈在哪里,赶紧带我去!”堂堂医圣传人,化身护理天王,非美女不护,非处不护!
  • 死亡爵士:割喉

    死亡爵士:割喉

    在某个都市里,发生了几场连续杀人案。死者无一例外的都是——喉咙遭受重创而死。其他部位全部完好。要么就是喉结被击碎。要么就是被从前面使用利器贯穿脊椎骨,再来就是使用利器隔断主动脉。再者。被人用手动弓,从远到你不能想象的距离,穿过你的喉咙,一击致命......
  • 娇女侠捕

    娇女侠捕

    我现在在我弄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NONO族快快来具体了的额额额的路上鳄鱼怕苦URL6组么里天气冷了婆么了恶露呢就行恶疾可恶啦啦啦DJ小可通讯录咯个。
  • 捉鬼狱警

    捉鬼狱警

    在人们生活的空间,叫做人间,还有一种更加强大的空间,狱间,人间有人间的警司,狱间也有狱间的警司哦...
  • 绝世女修:腹黑狂妃惹人疼

    绝世女修:腹黑狂妃惹人疼

    她,华童景,前世本为尊贵神界公主,前任神王辰夕之子,无奈却是半魔半神之体,且因挚爱母亲陨落死亡,一念之差堕魔!而他,重谶,是她心心念念追求的人,最后却以天罚之刑杀死了她将她的神位取而代之。世人皆道重谶无情,谁又焉知,重谶对童景的真心?当时雷劫之下,冒着生命之险将她的三魂七魄送入下界凡间,抹去了她关于重谶的所有记忆。他从此化为凡人,陪同童景再活一次!宠她入怀,所有温情只为她一人绽放!且看童景如何再次崛起!逆天为王!
  • 教父风流

    教父风流

    武力使人畏惧,智慧令敌臣服。前世的冤屈,今生的野望。战于人前是好汉,站于人后是枭雄!运筹帷幄,勇武无敌,成就宏图霸业;倾城佳丽,天香国色,享尽人世艳福。他要无愧于教父之名,不辜负风流之义!
  • 远古的霸主:恐龙

    远古的霸主:恐龙

    久远的时代,庞大的主宰者,神秘的史前世界,尚未破解的谜题。它们曾经是这个星球上的唯一霸主,它们曾经演绎了波澜壮阔的进化史。恐龙对人类来说是一群神秘的生物,它们生存于几百万年以前,主宰地球达一亿七千年之久。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上百种恐龙化石,它们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本书汇集了恐龙家族中的众多种类,分fqN类地介绍了它们的习性和特征,为青少年朋友打造一席美味的科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