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8100000062

第62章 高燮初先生的吴学研究

张永初

高燮初先生于1984年夏创建吴文化公园,1991年秋建立吴学研究所,这两项事业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声誉远播。

一.开始了大吴文化学派

20世纪80年代末,尤其是1989年,高先生在《东南文化·吴文化研究专号》发表了《吴文化与吴文化公园》一文,第一次提出了“吴地区域性文化”的概念。他说:“我们所指的吴文化,是吴地文化,在时限上是通史范畴,上自吴地旧石器时代……下至当代,凡属在吴地人类活动创造的文化,都包括在内。……我们暂称史前的为先吴文化,春秋时为吴国文化,以下为后吴文化。”对吴文化的地域范围,“大致以语言、风俗、生活习惯等因素的相近,确定吴地区域为宁、沪、杭、太湖流域三角地带。”该文对称谓吴地、吴地区域文化的依据和吴文化的主要特点也都作了论述。在以后陆续发表的多篇论文,尤其是1992年《苏大学报·吴学研究专辑》的《建立吴文化学的构想》一文,进一步论述了开展吴文化研究的一些基本观点,使吴地区域性大文化概念得到了发展与提高,形成较完整的吴文化学理论体系,开创了大吴文化学派,这就使吴文化的研究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不能不说是高先生在学术上对吴学研究与发展的一大功绩。

高先生对“吴地区域性大文化”概念的提出,在学术界掀起了一场广泛而又激烈的争论。在我看来,问题的实质,不仅是名词之争,而且是内涵十分丰富,标志着吴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与跃上一个新的历史台阶的大问题。回顾三十年代中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吴文化研究的两个历史台阶,基本上都是在考古界进行,其基础还是在发掘古物、古器方面,范围也局限在先吴、吴国文化阶段。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着的,人们认识也在不断深化。高先生认为。研究吴文化应从过去单纯局限于对春秋吴国文化以及相应的考古文化这一狭隘的范畴中跨出来,走向吴地区域性大文化的广阔天地,把它作为动态性的流程来考察与研究,是基于历史本身的延续性、传承性、实践性,古为今用,才能更好地为现实社会服务。对此,许多著名的学者、专家纷纷发表文章,支持高先生的学术观点。国务院学位委员、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李学勤教授高度评价高先生的学术成果是“拓宽了吴学研究的领域,搭起了新理论框架”。

高先生大吴文化学派的创立,犹如春天里的第一声惊雷。使一度沉寂的吴学研究推向了新的研究高潮,参与探讨的不仅有著名史学家吴泽、李学勤、茅家琦等,连著名教授陈从周、季羡林,经济学家陈翰笙、薛暮桥、秦柳方,艺术家周怀民、华君武、钱绍武,教育家李国豪、李文海,学术界耆宿苏步青、任继愈、匡亚明等。也都投入进来。至于参加讨论、写书的中青年学者为数更多,使吴文化的研究充满了活力。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等吴地区域各大中城市的学者均在开展不同程度的讨论与研究,且都成立了相应的吴文化研究组织,定期与不定期的出版刊物,有力地推动了吴文化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二.提出了务实的研究方针

高先生在1992年《苏大学报·吴学研究专辑·建立吴文化学的构想》一文中,运用前辈“经世致用”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除了一些高层次的专家学者对吴文化从事基础性的理论研究以外,我们主张在另外一翼,开拓一条学术走向民间,研究面对现实的新路子。其中心意义是要把对吴文化的研究,从深奥的学术殿堂中引向社会,面向广大群众。”这是一条切切实实的研究方针,贯彻了毛泽东“双百”方针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精神。他所指的“民间”,即中国的农村,所谈一的“现实”,即改革开放中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新农村。历史源自现实,又按一定的轨迹运动。把文化历史作为一个流程进行动态研究为现实服务,是顺理顺章之事。也正因为如此,高先生的吴学研究所提出的一系列的课题,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实际,受到各地学者、专家和广大爱好者的欢迎,最终结出了丰实的硕果。难能可贵的是当地一批党政领导干部,包括锡山、无锡的领导也写出了一批血肉丰满,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文章,促进了重人才、重文化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这条研究方针的提出,也就为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文化开拓,寻找新的增长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新思路。

1993年,高先生在《学术走向民间,研究面对现实》一文中,指提出:“把吴文化作为一种资源来认识、研究、开发,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改革开放的需要,是发展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丰富人民生活的需要。……资源论实质上是吴文化研究的历史使命感、负重感、责任感、进取感的产物,也是走向民间面对现实的必然归宿。”其观点何等鲜明,论述何等精辟。事情确实如此,吴地这一文化资源,蕴藏丰富,层面多彩,内涵深奥,它古今一脉相承,中西融汇合流,蔚为大观。吴地三次辉煌,靠的是吴文化;无锡人“吃太湖”,靠的还是吴文化。现今深入研究与开发吴文化,对推动吴地再创辉煌,为兄弟地区提供借鉴,对促使我国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高先生在《建立吴文化学的构想》一文中,又提出:“我们的目标是面对全国,走向世界,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人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而愈是具有鲜明民族性的文化,才愈有国际性,才能在人类文化的百花园中,占有和发挥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吴地处于长江下游与太平洋海域结合部,近百年来,一直处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前沿。今天开发吴文化历史纵深的丰厚积淀,正确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找出近百年来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地区形成自己近现代经济、文化发展的轨迹,面对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将有助于我们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这就是“面对全国,走向世界”的真正含义。言必行,行必果,高先生多次到香港、北京等地宣传吴文化,传播吴文化。1996年7月,高先生撰文《我的家乡,我的事业》,把吴园和无锡向第23届国际人文学科会议作了精辟介绍。1997年9月,高先生光荣出席24届国际人文学科研讨会。携带着100公斤重的书籍、艺术品和大会发言稿飞往英国,把蕴含着五千年文明的东方文化分留给47个国家300多位到会代表,又将吴文化图片、艺术品、书籍等在伦敦、牛津大学展览,使吴文化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1998年9月和1999年7月,高先生又先后去美国新奥尔良、葡萄牙里斯参加第25、26届国际人文学科会议,在会上交流了中国的吴文化,再一次得到国际学者的赞赏。以后又到日本、法国、德国、瑞士等17个国家进行学术访问与交流,与国外16所高等学府交换出版物,与世界文化对接,先后吸引了美、英、德、法、俄、日等18个国家的三万余名学者和考察团的来访交流。英国学者表示:“一定要把博大精深的吴文化带回去,并推向世界。”同时通过与海外学术界耆宿顾毓琇等知名人士的文化交流,进一步促进了吴文化的研究与发展。我们相信,在“走向世界”的方针指导下,吴文化将会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更快更健康地发展、壮大起来。

三.有一套独特的研究方式

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展示吴地区域性文化的窗口,借以对人民进行乡情、国情教育的大课堂,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的吴文化公园,是国内第一座农民捐资创办的大型文化园林。时经16年的苦心经营,已形成三个系列十八个展馆、一线十六景的大好局面。凝聚了物质文化、人文文化、民众文化以及各类艺术品的精华,成为国内罕见独具特色的文化建设系统工程,1996年又被中央六部委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1990年开馆以来,吸引了百余万观众,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园视察。300多家中外新闻媒体作了详尽报导,吴园声誉鹊起,驰名中外,成为一座向世界全面展示吴地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开展吴文化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把研究自然科学一般建有试验地的做法,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上来,自办展示窗口,展研结合,相得益彰,这无疑是高先生所创的一条好方式,值得称道。

吴学研究所是中国第一个农民创办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要钱无钱,要物无物,要人更加困难,可高先生胸有成竹,他不花一分钱,利用吴地人才辈出,利用“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利用吴文化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居然用一个“借”字,就集结了全国各地不少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约260位颇有学术地位的专家组织的学术顾问委员会和兼职研究员队伍。从零开始,形成合力参与吴文化的研究与建设。至今先后举办学术研讨会22次,参加者达1400余人。并与上海、南京、苏州、北京五个学术机构签有联办协议。许多学者专家纷纷对吴地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艺术、教育、民俗等方面作了深入探讨,并写出了许多有分量的论文与书稿。其中不乏新观点、新见解,使吴文化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使民办的吴学研究所在学术界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为办园而研究,由研究而结集,用理论指导实践。但是结集出版,需要经费,而高先生把出版结集,与吴园建馆展示,看成是发展吴文化的两翼,把出版看成是“面对全国。走向世界”,向历史纵深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在“宁可少建一幢房,不愿少出一本书”的指导思想下。1991年建所以来的10年,花费了150多万元,出版了《吴文化资源研究与开发》1—4辑,《吴文化知识丛书》1—4辑,《吴文化艺术丛书》1—5辑,《吴文化博览》小报81期,总成果达652万字,向外赠书9万余册。江苏省社科联向省里领导及全省各大市发了通报,给予充分肯定和很高的评价。

高先生的吴文化研究,有着独特的思维,独创的方式,杰出的创新,其功永不可灭。进入21世纪之际,高先生又有了新设想,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新的探索、剖析,以“继往开来,承前启后”为指针,把吴文化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学术巅峰。

(载《江南论坛》2001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血祭昆仑

    血祭昆仑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异世为帝

    异世为帝

    21世纪的一个冷酷无情的杀手因为厌倦了日复一日的杀戮生活于是决定放下一切,去过平凡人的生活,但是在他得到组织允许准备离开时却遭到组织无情的暗杀,杀手在死的那一刻才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解脱。可是当他以为自己已经到了地狱的时候发现自己穿越了。
  • 明清惊天大案

    明清惊天大案

    《明清惊天大案》精选了明清两朝11个著名的惊天大案,以通俗的笔调对它们进行解读和剖析,让读者在品味这些历史事件的同时,也能对中国的近代史进行一番梳理和思考。元朝是个短命的王朝。蒙古人的铁骑虽然曾经纵横欧亚大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版图最为庞大的帝国,但他们在治理国家和统治民众上实在不是行家里手,短短的160余年,元朝的统治就从终点回到了起点。
  • 简明中国史(新知家庭文明读库)

    简明中国史(新知家庭文明读库)

    从距今170万年前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元谋人”,到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的夏朝: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赢政结束了诸侯纷争的战国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一一秦,到威名远播的大汉,三分天下的三国,风度翩翩的魏晋,名扬天下的唐宋,软弱无能的清末,再到新中国的建立。 纵观中华五千年,那些人类历史上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那些影响历史演进方向的英雄人物,共同勾勒出了历史长河波折而又蜿蜒向前的轨迹。
  • 县令的奋斗

    县令的奋斗

    一个回到了1853年的青年人,一个赴任的小小县令,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他会如何抉择,是做时代的弄潮儿,还是随波逐流?当家国命运系于一身,一己之力是否可以和时代的大潮相对抗?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中法战争、甲午战争,这些悲情的历史是否还会继续,朝堂上政治智慧的交锋,陆地和大洋上血与火、钢铁和巨炮的怒吼。我只是个小小的县令,可也依然在为了这个在血与火中重生涅槃的国家而奋斗!
热门推荐
  • 读《官箴》学生活

    读《官箴》学生活

    庄子主张要达到一种超脱世俗事务和规范的“定”的心理境界,也就是说修成一种视富贵荣华、金钱名利为身外之物的心态。在这些东西面前心志规定,视之为过眼烟云,则能克服、摆脱和超越哀乐之情、利害之欲的诱惑与羁绊,这对于人生实践的指导意义无疑是积极、有效的。而人只要具备“静”的心态,“定”的境界,就定能去掉贪欲,即使身处权势、金钱、富贵、名望圈中也能洁身自好,即使饮“贪泉之水”也不会生“贪婪”之心。
  • 四个女孩的校园

    四个女孩的校园

    四个女孩在校园里,她们是好友吗。不。她们是敌人吗。不。她们只是四个闺蜜,上天早已注定好的闺蜜,她们是喜欢恶搞其他两人的,她们却不知道,她们笑的特别欢,---------------------------------------------------------------------------
  • 中国消失的服饰

    中国消失的服饰

    本书内容包括服装的“出现”与“消失”;冠冕之制:终结于帝制时代的章服;百姓衣裳:岁月中演进的男子服饰;红袖裙裳:不断变化中的女子服饰等。
  • 终极天尊

    终极天尊

    天苍地大.时间容不得我么,弱肉强食的世界,我只有杀出一条血路辗压所有群雄,我不怕死我只怕我的眼睛被黑暗笼罩找不到.....
  • 针邪密要

    针邪密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路克”带你环游世界(全集)

    “路克”带你环游世界(全集)

    《爱尔兰北西行:春山半是云》设定用一周假期,来周游爱尔兰岛的西部和北部。《浮游夏威夷:海天共蔚蓝》为读者提供畅游夏威夷主要岛屿的方式,以及享受最舒适假期的建议和最新资讯。《混沌浮山南:尼泊尔秘境》为图文并茂的尼泊尔游记,涵盖加德满都、帕坦、巴克塔普尔、博克拉、奇特旺等重要目的地的旅行记录。《浪漫夏威夷:海鸥带诗飞》选取夏威夷十座最梦幻婚礼殿堂、十种最浪漫的夏威夷时光、十家最美丽的餐厅、十家最舒适的酒店、十段蜜月旅程、十佳购物场所,为你打造一场无与伦比的夏威夷婚礼之旅。《西风裁翡翠:爱尔兰中南行》为读者提供了如何利用一周的时间在爱尔兰中南部进行深度旅游的独特线路。
  • 命中注定的白天鹅

    命中注定的白天鹅

    程熙:程家长女,手术报告上说程熙的母亲是难产而死;性格善良,忍让,总是被家里人虐待,长相美若天仙有白天鹅的气质,蔷薇花的芬芳齐坤:导演,比程熙大4岁,深爱程熙,但因些特殊原因不得不对程熙情绪化,所以订了娃娃亲,本来新娘是程熙,但是继母欺负程熙,就让继母的孩子来假扮程可莉:是程熙的继母和继母的前夫所生的孩子,狗仗人势程可欣:程可莉的妹妹,比程可莉小2岁,是程父和程熙的继母所生艾迪:程熙的继母,程熙母亲的亲姐姐,为了财产不顾一切,不惜杀死自己的亲妹妹,取代她的地位,为了有更好的靠山,就让程可欣取代程熙娃娃亲程科:程熙父亲,因继母给他下了药,所以不得不任继母摆布,也欺负程熙金光:三姐妹的表哥
  • 我们都不曾暧昧

    我们都不曾暧昧

    最后我离开了,很安静地离开,暗示着我与他的感情的终结,真正地再也无法弥补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了,不知道他会不会还是像以前那么得自恋,也不曾有过他消息,关于他的一切,在我的世界里蒸发,更多的只是回忆
  • 膝盖上的硬币

    膝盖上的硬币

    小说再现了80年代后期一个少年,如何面对自我和他人,以及整个时代。成长的裂变里,布满了伤害,愤怒,误解,性的懵懂和萌动,那些人生初始的感受如此茂盛葳蕤,生活却是那样的平庸和无聊。杨遥从一个很小的视角,拉开了时代的帷幕,重放了被称之为理想主义的那个年代留在一个少年生命里阴暗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