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弗里德曼先生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政治系教授,也曾经是这个学校的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因为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我们的交流就少了很多障碍。第一次见面,他就让我选择称他爱德华或弗里德曼,如果是朋友,叫爱德华好了。我别无选择,因为我们一见如故。
爱德华是来参加“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09”的演讲嘉宾,人大的萧延中教授问我是不是愿意见见这位对中国颇有研究,现在仍活跃在学术领域的教授。从他的学术背景及对中国的了解看,他主要研究现代中国政治发展及美中关系,与中国的渊源很深,早在1969年就受基辛格委托,起草过一份如何使华盛顿—北京关系正常化的文件。此后爱德华多次来华,特别是1978年以后,几乎年年都来,甚至一年数次。因此,他对中国的了解,特别是某些方面,可能比我们还要深入。
基于爱德华有此学术背景,并且出版过十几部学术著作,同时,他也知道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出版介绍中国的图书,因而我们的谈话就从图书出版开始。
我说,随着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国,反映在出版领域,就是以中国为主题的图书逐渐增多,最近有几本非常有影响的书,比如瑞典拉格奎斯特的《中国在全球化的中央》、法国魏柳南的《中国的威胁?》,特别是刚刚出版的英国马丁·雅各的《当中国统治世界》,已经引起各大媒体的广泛评论。爱德华先生显然想知道我从这些书里看见了什么。我接着说,这些不同国家的作者都在讨论中国的崛起,恐怕这是地球人都关心的问题。中国为什么会有如此快的发展,中国发展后会对世界造成怎样的影响?
瑞典的拉格奎斯特在《中国在全球化的中央》中写道:国与国之间的了解比人与人之间的了解要困难得多。对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的了解就更难。一个外国人生活在瑞典的一个城市,就可以基本了解瑞典的全貌;但一个外国人至少要在中国的十个城市生活过,才能对中国有个大概的了解,因为每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人们的思维方式甚至当地方言都完全不同。想了解中国的人,至少每年去中国一次,否则你一定以为走错了地方,中国不是每年而是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马丁·雅各在新书《当中国统治世界》中说,中国的崛起不仅改变世界的经济格局,还将颠覆整个西方社会的思维方式,融入西方民众的生活。其结论是,他们的子孙将在一个不熟悉的世界中长大。两个多世纪以来,西方人不得不第一次以全新的方式适应和学习其他文化,这将是一个十分令人迷惘和不安的过程。
法国的魏柳南在《中国的威胁?》中虽然不同意“中国威胁论”,但也描述了西方对中国崛起的紧张和不安。因为400年来,西方在经济、军事及技术上处处领先,世界秩序和观念一直由西方主导,标准也由西方制定。西方人在心理上还没有作好准备,接纳一个非西方的国家强大起来。
我很想知道,爱德华如何看中国的崛起,并且对西方对中国崛起的担心是否认同,对西方那个媒体“妖魔化”中国的做法有何说法?
说汉语的爱德华,思维方式并未汉化,表达方式亦很西化:中国的发展是个大故事,发展中的问题是小故事。问题是有人不愿意讲大故事,有人把小故事讲成大故事,就是你们说的妖魔化。中国的问题是有的,我都知道。
“我们也知道,并且我们从来都不回避,”我接过来说,“我们的媒体天天都在报道,关于贫富差距,关于环境保护,关于天灾人祸,关于贪污腐败,等等,等等。我们的党、政府,每天都在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爱德华笑笑,是的,这些都是小故事,因为中国发展了,并且是飞速发展,因美丽而遭人攻击,这很正常,不要因此而焦虑,也不要担心。对于外国对中国的不了解,爱德华认为更不必担心,因为他们不仅不了解中国,连自己也不了解。我知道他说的是美国,不要说美国的老百姓,就连美国的议员对外国的了解也极其有限。
我不由得想起几天前圣智出版集团的陈锦煌给我讲的故事:在一个商务场合,他被一位美国合作伙伴问及是哪里人。他回答新加坡时,又被问及新加坡在哪里?陈希望能找到一个美国人熟悉的国家,于是说,你知道泰国吗?不知。那么,知道马来西亚吗?亦不知。最后,陈想起一个国家,知道越南吗?这位美国商人终于知道了,因为越战,所以他知道越南。陈告知新加坡位于越南的南边,才算结束这场对话。
我把这个故事讲给爱德华听,他哈哈一笑,见怪不怪,很以为然。他说,中国虽然发展了,但远远还没有达到唐宋时期的辉煌。我知道他指的是GDP和国际影响力。有资料表明,唐朝的经济总量折合成今天的GDP,占世界的36%,而我们现在大约只占世界的4%。唐朝皇帝临朝时,下面站班的金发碧眼、肤色各异的人不少,那是一景。因为中国有这个“前科”,所以让人紧张。马丁·雅各提出当中国统治世界时,会恢复朝贡制。且不说他的说法怎样,即便如此,中国也不过是在家里过过瘾,不会对别国造成什么危害,更不会去威胁别国。
爱德华同意我的说法,好像自始至终我们的意见都很一致。他所在的威斯康星大学与清华大学有一个学生交换项目,互派学生到对方最贫困的地方去生活、实习一段时间,这会让中国的学生看到美国也不完美,让美国的学生也能更全面、更真实地了解中国。爱德华认为,中国出口最重要的是年轻人,优秀的年轻人是最好的大使,外国人会通过他们了解中国。
因为我们的意见基本一致,就像他直接用汉语表达使我们的翻译无用武之地一样,他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也让我觉得无用武之地。因为新闻办的任务是向世界说明中国,但你遇上比你还明白的“老外”,你还说明什么呢?但是,我还是非常感谢他,谢谢他的博学,有他这样懂得中国的老师,他的学生也会比较容易懂得中国。于是,我建议他将其观点著书立说,让更多的外国人分享,至少是接受媒体的采访,把对中国的理解告诉更多的人。
盼望着中国与外国能够早日实现无障碍沟通,我们为这一天的到来而努力。
威斯康星大学
威斯康星大学是一所有着超过150年历史的悠久大学,是全美最顶尖的三所公立大学之一,也是全美最顶尖的十所研究型大学之一。它坐落于美国密歇根湖西岸的威斯康星州首府麦迪逊市,有着风景如画的校园。
该校已有18位教授或校友获得诺贝尔奖。2007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得主奥利弗·史密西斯,就是因在威斯康星大学执教20年间完成研究“基因剔除”工作而获奖的。在获奖校友中,还有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著名凝聚态物理学家约翰·巴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