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要求每一个人,在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角色。譬如,你是一校之长,可是不幸,头天晚上家中失窃,财产损失较大。心情沉重是不言而喻的。但一跨进校门,自己的校长角色就要求你把心中的不愉快压抑下去,以饱满的精神、乐观的情绪来“扮演”好“校长”的角色,并且不宜在与教师、学生的交谈中使人察觉自己心情沉重。再譬如,你是营业员,对自己买了伪劣商品的电视机,心中的恼火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果在营业交谈中,把心头的火气发在了并不知道你的心情的顾客头上,这个营业员角色你就又没有扮演好,同时,也就没有满足顾客的角色期待。
2注意对交谈对象的了解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从社会交际的角度说,这句话并无贬义。作为言语交谈来讲,首先要搞清是在与什么人进行交谈,如果由于条件限制,暂不能对交谈对象了解得十分细致,那就至少要在三个方面尽量做到心中有数:一是对方的职业或文化水平;二是对方性格特点和对方对自己的看法或态度;三是对方的处境、心境或思想动向。因为对方的身份、年龄、素质、心态,往往直接决定了其接受能力、语言风格以及思维想象、言语活动的范围。了解了交谈对象,教师便可以有效地把握交谈,控制交谈,顺利完成交谈。
教师所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学生和形形色色的社会成员。对他们有时需要激发鼓励,有的需要规劝告诫,有时需要春风化雨,有时需要当头棒喝,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不能千篇一律。
3.注意交谈地点和交谈时机的把握
交谈的环境和地点是一种“副语言”,它影响着交谈对象的心理。另外,客观情境所提供的时机是否有利于交谈,也应该在交谈前作出正确判断。
4.注意交谈的体态、语调
从体态上说它表达着丰富的无声语言信息。例如,交谈时如果跷着“二郎腿”,斜靠在沙发上,这样傲慢轻率的体态,一开始就可能使对方产生心理的逆反。再说语调,交谈的第一句话至关重要,如果是用亲切委婉的语调说,这就给交谈定下了一个和谐的基调。
5.交谈话题的控制
交谈以其形式本身决定了话题有看很大的自由性、伸缩性和可控性。也就是说,在对话过程中,话题是可以控制、引导和转换的。
(1)话题的提出。话题集中反映交谈的动机,限制着交谈的内容和范围。根据交谈时不同的语言环境,话题的提出可以有3种选择:一是直截了当地提出来,很快进入深入的交谈;二是迂回切入,即先不入正题,而是从对方感兴趣的方面谈起,创设良好的气氛,然后入题;三是引而不发,即耐心地用与话题相关、相近的题外话,启发对方提出话题。
(2)话题的展开。展开话题,首先要会说,用自己的话,诱发对方的谈兴。另外要会看、会听,及时作出反应。当自己说得过多,对方兴趣不浓时,可以用商榷的语气交谈;对方表述不全,可作补充;对方表述抽象,可以例补证;对方表述简单,可以设疑探究。洗耳恭听的姿态,热情的情绪和眼神,都有利于在感情沟通的情况下使交谈深入下去。
(3)话题的控制。由于交谈气氛的融洽,常会出现话题偏移的情况,及时的调整和控制是必要的。其方法,一是委婉提醒,在“岔”到某个阶段时,重新把话题提出来;二是间接引入,即提出相应或相关的话题,渐渐过渡到正题。控制话题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尊重对方。如果发现对方对正在谈论的话题不感兴趣,自然可以换个角度,迂回婉转地来谈,以达到表述的目的;而一旦发现谈话正在走向僵局,也可以及时转变话题,求同存异,以便达成新的共识。
(4)话题的转换。如果原话题已通过交谈达到了目的,或原话题由于意想不到的原因无法深入下去,或者交谈中出现了新的必须议一议的话题,这时,用适当的方式转换话题是必要的。其方法,一是先归纳前面交谈的内容,然后明确提出新话题;二是淡化或冻结前一话题,很快过渡到新的话题,引起交谈者的兴趣。
灵活地把握话题、控制话题、转换话题无疑是对话水平高的一种直接体现。善于把握话题的人正如一个有经验的舵手,随时都能拨转小船的航向,使它朝着预定目标前进。
在正式场合讲究“六不谈”:不非议党和政府;不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不议论交往对象;不谈论领导、同行与同事;不涉及格调不高之事;不关心个人隐私。
至于个人隐私问题,又有“五不问”:不问收入;不问年龄;不问婚姻、家庭;不问健康;不问隐私。
6.反应的敏捷性
交谈作为一种面对面的言语交流,可以说是信息传递最快,反馈最及时的。一言既出,对方马上就有了反应,可能是赞许,可能是反对,也可能是不以为然。如果教师不能及时体察对方的态度并作出相应的语言调整,只是一味地照自己想好的路子往下说,必然会使对话陷入尴尬的境地,达不到交谈目的。因此在交谈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
7.不要自我吹嘘
人在社会交往中需要自我推销,这种推销是通过交谈实现的。可是一些社会交际经验少的人一说就变成了自我吹嘘。所以,在交谈中一定要把握好火候,不可一开门就进行自我推销。事情往往是这样的,越是无知的人越喜欢自我欣赏,越爱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而越是有知识、有社交经验的人则越深沉,言语越少,关键时的话越有分量。
8.不要喋喋不休
女同志常有喋喋不休的毛病,社交场反复地没完没了地讲,这是最让人厌烦的。
9.交谈不揭短
对朋友的缺点和毛病及时提出批评,并帮助他改正,这是社会交际中朋友之间应遵守的原则。可是,这种批评要注意对象、时间、场合、地点、方式,因为任何人都有自尊心,熟人也同样。如果忽视了这些会将你的好意变成破坏朋友之间友谊的开端。
10.谈话时不可用手指指人
谈话时可做手势但不可幅度过大,指手画脚也是失礼的。大惊小怪,过分紧张,失口失态都是不礼貌的。
11.交谈时不拿对方缺陷开玩笑
人在交谈中,不能拿对方的缺陷作笑料,因为有缺陷的人本身就有自卑感,思想包袱大,而且对自身的缺陷十分敏感,你再把他的缺陷当笑料,会严重伤害他的自尊心的。如果是事先不知道,无意中伤害了对方,那么就要向对方道歉,并及时把话题转开,尽可能缓解交谈气氛。
12.不要谈扫兴的事
如果在交谈中,一方总谈一些扫兴的事,这就影响交谈的效果。同时,也注意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要让对方把话说完,哪怕是对方讲的这件事你全知道,也要让对方把话说完,这是交际的礼貌。
13.交谈时表情要好
在交谈中要精力集中,要看着对方讲,不能心不在焉地左顾右盼,也不能手里总摆弄东西,或者搔头掏耳,玩指甲,弄衣服等,这些不好的习惯影响交谈,甚至会破坏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系。
14.交谈的语言要适度
与朋友交谈,语言要适合自己的身份,要文雅,不要粗野。语言不要太刻薄。人都有自尊心,都不想让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别人的破坏,这是人之常情。对别人太刻薄的人容易树敌过多。人需要别人尊重,但首先你得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对你的尊重。
15.同多人交谈时的礼节
在与众人交谈时要注意先打招呼,同他们之中某一人交谈时,要照顾好其他人,要不时地抽出时间来与别人也说上几句,千万不要冷落其他人。别人在个别交谈时,你不要往前凑,也不要伸头去听,应悄悄地离开,给他们主动地创造交谈的条件。
三、听话技巧
听话能力,在人们日常的交际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个人不仅要善于说,还必须善于听。听话和说话是言语交流中密不可分的两个组成部分。如果我们把说话看做是言语生成和语言信息编码的过程的话,那么听话便是言语理会和语言信息解码的过程。“说”是为了向外部“发布信息”,“听”是为了“接收信息”。这两个过程共同构成言语交流这一大的过程,完成信息传递的任务。听话和说话这两种能力中任何一种有所欠缺,都会妨碍言语交流,影响信息沟通,“听”和“说”同等重要。不能设想,一个“听话”能力很差的人,能同时是一位口语交际的高手。因此,一个人要想成为口语交际方面的佼佼者,就必须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听话能力。
随着人类交际活动的频繁,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用声音来传播、保留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了。除了远距离的通讯手段——电话,已被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以外,那些专门供人们听话的机器已陆续问世。这一切说明,听话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主要的交流信息的途径了。现代社会要求在听话能力上做到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做到听话的一次准确性,具有较强的听话品评力和听话组合力。当然,这种能力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严格的训练和参加社会交际活动才能逐步提高。
再有,良好的听话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在校学习各科知识,除阅读外,主要是听讲、听记。此外,听报告、听发言、听讲座、听广播等,都能学到许多知识。听话能力是学好各门学科知识的基本功。凡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大都在听课时能快速而准确地捕捉住知识的要点,对关键语句有敏锐的反应能力,有边听、边思考、边摘记要点的听记能力,以及善于从教师讲授的众多材料中进行比较、选择并重新组合为系统知识的能力。而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大都是在听讲时的注意力指向性差,理解迟钝,没有边听、边记要点的习惯。所以,认真锻炼听话能力,不仅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作为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本领。
综上所述,听话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基本能力,它是人们汲取文化知识、了解人生社会、学习语言思维、获取有效信息的重要途径。而听话训练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既是一种素质方面的基础训练,也对技能的运用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是一项不可忽视,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的训练内容。
听话过程中,耳是主要的接收器,们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耳朵灵敏的人都有着很好的听力。听力本身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既包括耳的接收功能,又包括眼的辅助功能,更包括脑的分析功能。
1注意的技巧
这是听话的前提。它一方面要求在听讲话时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并随之作出积极反应,形成信息反馈;另一方而又要求在听的同时合理分配注意力,同步完成相关的其他各项任务,如翻教案、看课本、对作业、写板书等等。
2反应的技巧
反应是指听话者在听话过程中对说话者所说的话的反馈。它对于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两人对话,还是多人会话过程,有交际能力的人都善于积极地有意识地对对方的话语作出反应。
反应具有三个特征:一是由听话者发出;二是在客观上不打断说话者的说话,主观上也没有索取说话权的意图,而是鼓励说话者继续说话,所以也不充当对话结构的引发语;三是形式上比较简短,内容上不提供新信息。
反应分言语性和非言语性两种。
(1)言语性反应。言语性反应就是用一些倾听用语将对方的表达步步引向深入。用于言语性反应的倾听用语有三类:
①“嗯”。通常表达“我在听呢,请继续说吧”的意义。
②“对”、“是”、“是啊”。通常表示“你说得对,请继续说吧”的意义。
③“哦”、“真的啊”、“还有这事”、“我还不知道呢”等等。通常表示“原来是这样,我以前不知道,请继续说吧”的意义。
(2)非言语性反应。非言语性反应就是主要借助一定的体态语对对方的说话作出反应,传递“我正在倾听”的信息。这种体态语有点头、目光注视、眼神、面部表情以及诸如前倾姿势之类的身姿体态等。
比如,中国人在听话时可以注视说话人,也可以低头不看说话人。汉语口语交际中,无论是两人对话,还是多人会话,“目光注视”是听话人在听话过程中表示对对方说话感兴趣的一种常见反应。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一直专注,听话人在听话时一直注视说话人,只有短暂的移开。二是间断专注,听话人一直采取低头、闭目、仰头、身体前倾的体态语在倾听,目光不注视对方,但在说话人说到关键地方时,抬起头来或转过头来注视对方。这两种方式都传达了听话人对说话人十分尊重,对对方的话语十分感兴趣的意思。
如果对方说话时,听话人一边干活,一边心不在焉地“嗯、呀”地应付,对方说着说着就会觉得没劲没趣,结果声音越来越小最后闭嘴不说;如果听话人全神贯注地倾听对方说话,说话人心中就会产生一种感觉:“这个人很愿意听我说话,我可以继续说下去。”说话人的这种感受往往就是听话人要传递的一种信息,也是口语交际顺利的一种润滑剂。
言语性反应通常是与非言语性反应一道出现的。
3推断的技巧
这是听话能力的核心。听对方讲话,理解是目的,理解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对信息的把握,进而影响到对对方整体讲话内容所作出的反应。听话的理解力要求既要弄清对方讲话的表层意义,又要能对言语作较深层次的理解,找出“潜台词”,理清线索、把握住说话的中心和主旨。
推断的技巧包括两方面。一是推断价值。即边听、边筛选出对自己有价值的材料,抛弃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与己关联不大的材料,以减轻听话记忆的负担。二是推断真意,要求既要弄清对方讲话的表层意义,又要能对言语作较深层次的理解,找出“潜台词”,理清线索、把握住说话的中心和主旨。从一些表面上微不足道的谈话细节、语气、手势中,发现对方立场、目的、主观意图等有价值的信息。从对方谈话时常重复的词、爱使用的词、爱谈论的话题等,推断他的所思、所想、所爱、所论。在教师进行教育性谈话时,这种听话推断的技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谈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听话的推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声调和语调。声调有区别词义的作用,语调则有区别句义的作用。声母、韵母完全相同的两个字,如果声调不同,其意义往往也就不同。而由同样一组词语按同样顺序排列而成的一组句子,如果说话时语调不同,即重音位置不同、语句的升降不同、音节长短不同、句间停顿不同、发音方法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明显不同。教师在听学生讲话时如果准确把握话语声调和语调,就很容易进一步把握其话语的中心和重点。
学生在说话时往往是伴随着各种体态语的,因此老师在听学生生讲话的同时也要注意体态语的释读,以便更全面地捕捉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判断学生说的是真话、假话、正话、反话,以及学生的情绪是急躁、冷漠、虚心、骄傲等。
(2)把握话语的背景。教师在听学生讲话时,不仅要弄清楚话语表面意义,还要看学生是在什么场合、怀着怎样的情绪、处于怎样一种心理状态下说这种话的,从而判断这里边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是值得怀疑的,哪些是应当否定的。
4评价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