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32600000020

第20章 怀念集(3)

这些能够穿透人心的“故事核儿”当然是从大量的素材故事中过滤挑选出来的,应该说是有多少“故事核儿”才能成就多少篇故事。为了写作《夹边沟记事》,作者花费五年时间,寻访了一百多名右派,最后写成二十一篇。《定西孤儿院纪事》的写作也是历时三年,采访了一百五十多名孤儿,最后成就二十二篇故事。作者的工作首先是从大量片断的、逻辑并不明晰的并且具有相似性的故事素材中,发现、筛选出那些“硬度”足够并且具有新质和代表性的“核儿”——它们可能是一个情节、一个细节或一个场景,再根据这些“核儿”

的形状,运用移花接木、杂糅拼贴等方式,创作出一个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作品。

那些坚硬的“核儿”中最坚硬的部分是那些核心的细节。“命运三部曲”最有分量、最具历史和文学价值的部分,就是那些大量的令人信服的细节,如一位评论者所说,杨显惠的写作是用“细节拼接的历史”。当历史的全貌无法复原时,只有“逼真”的细节才能“逼”近“真”的历史②。比如,关于“大饥荒”的历史,其发生原因是什么?目前各派理论各有说法;到底有多少人饿死?不同核实方法的结论也相差甚远。历史不是自然公正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人叙述的历史”,但至少在亲历者逝去之前,我们应该弄清楚这场灾难到底给受难者造成怎样的痛苦?人在死亡边缘、乃至“人相食”状态下究竟是怎样一种现实情景和心理状态?这正是文学家的任务。“文学真实”是“历史真实”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切历史叙述、理论反思的可靠情感基础。然而,“文学的真实”不仅需要“纪实”还需要“虚构”,如何运用文学的虚构方式使作品既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强大的感染力,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真实可信性,这是特别考验作家创作功力的地方。

在对逼真细节的营造上,杨显惠充分显示了他挖掘原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原创性想象的能力。那些故事“核儿”的坚硬之处即在于,它们不但是超出人们经验范畴的,也是超出人们的想象范畴的。

因为想象力是建立在既有经验基础之上的,无论如何飞翔都有它的“飞翔半径”,突破性的写作恰恰是打破人们的惯常经验,也超越了人们惯常想象的樊篱。

举个例子。曾入选二○○四年“中国小说排行榜”(中国小说学会推荐)的《上海女人》是《夹边沟记事》的首篇作品,小说的“核心细节”是:“上海女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右派”丈夫的尸体——他已经从一个英俊青年变成一具残缺不全的木乃伊。通常小说会到此为止,因为这已经到达了人们通常的心理边界。而杨显惠却在此处强力推进——可是那女人走近后只看了一眼,就咚的一声跪倒,短促地呀了一声,扑在“木乃伊”上。

我的心沉了一下!她扑在“木乃伊”上之后,就一动不动了,没有了声息。这种情景持续了足有一分钟。我忽然害怕了,是不是一口气上不来憋死过去了。晁崇文反应比我快,他推了我下说,哎,这是怎么啦,别是没气了。

快,快拉起来。我们同时跨出两步要拉她,她的身体却又剧烈地抖动了一下,同时她的嗓子里发出一种奇怪的咯吱吱的响声。咯吱吱的声音很费力地转化为一声凄厉的哭喊:哇啊啊啊……哇啊啊的哭声刚结束,她就使劲儿摇晃起那个木乃伊来,并且抬起脸看着天,嗓子尖利地喊出董坚毅的名字来:

董——坚——毅——……

据杨显惠介绍③,这个故事和人物都是有原型的,如果没有原型作基础,单凭作者的想象不可能将故事推进到如此极端的情境,即使勉强设置了情境也不可能进行细致的描写。当然,那些具体的表情、动作、声音的描写是根据想象虚构的,但这样的表情、动作和声音是他无数次在受访者的身上看到,从他们的叙述中听到的。正是建立在大量的真人真事、真情实感和真切细节的基础上,作者的想象力才能在人性边缘处顽强而稳健地推进,陡峻而不偏邪,奇异而不诡异。那靠掘地三尺得来的“原生性经验”正是培养“原创性想象”的“底气”,这恰恰是当前文坛上一些无限尊崇想象力却总是闭门造车、空中建阁的作家们所不具备的。

“纪实性小说”是杨显惠为“命运三部曲”选择的体裁,这样的写作方式在这些年来主导文坛的“纯文学”评价体系里,基本上会被认为“不算文学”。以小说家自命的杨显惠之所以如此选择,并不是有意背对文坛,而是因为这样的体裁是最适合其作品题材的。同样,在叙述方法上,他也采取最朴素的写实笔法,叙述基本是单线条的,手法上没有一点花哨,语言简练干净,运用了一点方言,但完全是为了配合口语化的叙述口吻,烘托氛围,并没有“为方言而方言”的“语言实验”的意思。

比如这样的叙述——我奶奶很惨。奶奶去世的时候,她的几个儿子都没有了。我大大是死在引洮工地的,挖土方的时候崖塌下来砸死的。二大是右派送到酒泉的一个农场劳改去了,农场来通知说已经死掉了。我大娘外出讨饭,听人说饿死在义岗川北边的路上了,叫人刮着吃了肉了。我大是奶奶去世前一个月从引洮工地回家来的,是挣出病以后马车捎回来的,到家时摇摇晃晃连路都走不稳了,一进家门就躺下了,几天就过世了。我大临死的那天不闭眼睛,跟我娘说,巧儿她娘,我走了,我的巧儿还没成人,我放心不下。咱家就这一个独苗苗了。

我大为啥说这样的话哩?我哥比我大死的还早。我哥是五九年春上,从靖远大炼钢铁后回到家的。八九月谷子快熟的时候,他钻进地里捋谷穗吃。

叫队长看见了,拿棒子打了一顿。打得头像南瓜那么大,耳朵里往外流脓流血,在炕上躺了十几天就死掉了。我哥那年整十八岁。还没成家。

那天,我娘对我大说,娃她大,你就放心,只要我得活,巧儿就得活。

——《黑石头》

如此平缓的语调,克制的语气,如实录般的记述,却极富有张力地将人间的至痛至惨呈现在读者面前。而正是因为小说写的是人间的至痛至惨,本身已经有足够的震撼性了,只有用这种最朴素、最诚恳的叙述方式,才使故事具有了最大程度的可信性,从而使整个系列具有了宝贵的人类心灵档案的价值。这貌似无技巧的技巧,绝非一日之功。正像雷达在《告别夹边沟》

序言中所说,“无技巧”正是“大技巧”。

杨显惠曾表示,自己是读俄国文学长大的,在他的文学观念里,文学必须有改造社会的功能和征服人心的力量,“作家与读者的关系,有人认为是交流,有人认为是满足读者需要,我觉得都不是。我认为作家应该征服读者,读者读完你的作品之后就好像进了一次教堂,灵魂得到了震撼,你不知不觉地改变了对世界的看法。”

他认为,“真实的力量是文学艺术最强大的力量”,他向往的美学境界是“逼近真实的简洁之美”。

虽然多年来杨显惠一直在孤独地走着自己的路,却也不期然地屡屡与社会热潮相遇。《夹边沟记事》问世前两年的一九九八年,正是“反右”运动开始四十年,出现了与“反右”运动相关书籍的出版热潮④,并一直有所延续。《夹边沟记事》一书能够顺利出版,想必也与此出版热潮有关。二○○四年《定西孤儿院纪事》开始连载的时候,也是“底层文学”兴起的时期。“底层文学”是近二十年来文学进入“无主潮”阶段后出现的最大也可说是唯一的文学潮流,也是自二十世纪年代中期文学开始“向内转”朝“纯文学”方向发展以来,当代作家首次较大规模地关注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现实主义的回归”。在此热潮下,杨显惠的写作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并被认为是“真正的底层写作”,为当下泥沙俱下的“底层写作”树立了典范——“底层写作”

在取得显着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很多作家严重缺乏“底层”经验,仅凭道听途说编织故事,再以书斋想象推演苦难情境;一些年轻作家的写实功夫根本不过关,而功力深厚的着名作家却因“专业作家”体制和社会分层等阻隔,不再能深入地“下生活”获取新经验。在此背景下,杨显惠的创作态度和方法,正可以为陷入困境的“底层写作”提供启示性参照。

相对于那些“回归者”,杨显惠是一个一直走在老路上的作家。那些创作方法——实地采访、收集素材、艺术加工——应该说是最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这样的创作方法曾经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主流,现在则几乎成了少数人的坚持。作为一位多年居于文坛边缘的老作家,杨显惠给文坛带来的最深触动是,他多年来默默无闻地坚持着很多“过时”的东西:“过时”的观念立场,“过时”的文学理想,“过时”的创作方式……这些不断被文坛痛快丢掉的东西,在他身上居然还那么完整地保持着,并且还能放射出这么耀眼的光芒。这也促使我们对这些年来当代文学走过的路进行反思。

杨显惠并不同意将自己的写作划入“底层文学”潮流,他强调“命运三部曲”写的都是特殊题材,“那是全民族的灾难,玉石俱焚,不分‘上层’和‘下层’”。他称自己写的是“苦难文学”,这里的“苦难”不是一个泛化的概念,而是特指政治灾难下全民族遭受的苦难。“苦难文学”是对“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延续和深化,“我一直不满从前写‘右派’的那些小说,它们没有把‘右派’真正的命运和遭遇写出来。

一九六○年的‘大饥荒’更几乎没有人正面去写。‘伤痕文学’是诉说委屈,‘苦难文学’是控诉批判”。虽然“命运三部曲”采取的是客观实录的写作方式,甚至追求新闻报道式的简洁、干净,不在文字上表露自己的态度,但作者批判立场仍力透纸背——“直白地说,我的作品就是对专制主义的激烈批评。我们的民族遭受了那么大的灾难,却没有人认真表达过,一句‘母亲打孩子’就放过去了。我放不过去,我要表达愤怒,做个‘愤怒的作家’。”

①《夹边沟记事》2002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收入7篇“夹边沟记事”小说,以及作家其他一些中短篇小说。200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将全部21篇小说出齐,书名改为《告别夹边沟》。2008年花城出版社以原名重版,也收入全部21篇小说,与此前出版的《定西孤儿院》构成系列。

②陈冲:《历史的细节和由细节拼接的历史》,《南方文坛》2007年第6期。

③笔者曾于2007年12月20日对杨显惠先生进行采访,采访内容整理成《杨显惠访谈录》,目前尚未正式发表,但已经过杨先生审核确认。以下有关杨显惠个人发表的观点,若无特别注明出处,均来源于此次访谈材料。

④主要书籍有:经济日报出版社推出的三卷本“思忆文丛”(《原上草》、《六月雪》、《荆棘路》)、韦君宜的《思痛录》(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周一良的《毕竟是书生》(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戴煌的《九死一生——我的“右派”经历》(中央编译出版社)、丛维熙的《走向混沌三部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朱正的《1957年的夏天: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河南人民出版社)、胡平的《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广东旅游出版社),等等。

同类推荐
  •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众媒介也在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转型。探索中国媒介的发展趋势亦是理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部分。当前,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各级领导没有认识到新闻执政的重要性,更没有把新闻执政提到执政能力建设议程上来。新闻执政的意义在于,提高党的执政形象、执政的合法性和执政能力。
  •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本书通过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例的个案研究,运用以深度访谈和观察法为主的质化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的取径切入,对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做了一次全面和深入的观照。研究发现,中国的“美剧迷群”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在美剧论坛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这些能动的“迷”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形成了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方式,并在这媒介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身份认同的建构,同时本书的研究结果也为受众研究中探讨媒介使用与受众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现实依据。
  • 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

    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

    为了更好地为广大班主任服务,进一步发挥优秀班主任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和促进全国中小学班主任事业的发展,我们在总结、宣传新时期班主任杰出代表的先进经验、探索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规律的基础上编写了本书,把提高班主任自身素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同时,对班主任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专业素养作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 [欧洲]中世纪教育思潮与教育论著选读(中)

    [欧洲]中世纪教育思潮与教育论著选读(中)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底线

    底线

    本书作者回顾了这桩报业史上极富争议的并购案,讲出在默多克手下出任主编的种种内情,真实呈现了巨变时刻的媒介业态。审查限制、劳资纠纷、技术换代带来了外部压力;更深远的问题,正埋藏在新闻观念本身的嬗变当中。
热门推荐
  • 再见那场青春

    再见那场青春

    如果知道那一句再见意味着再也不见,也许夏宇琦会把这句话烂在肚子里。但是,如果当如不说这一句再见,也许他们连最后的道别都没有了......
  • 诸天星主

    诸天星主

    天域皓天宫的神子洛凡,遭人算计围攻致死。机缘巧合之下,转世重生于边境小城,但丹田却天生变异,不能修炼武道,从小遭受世人冷眼。后天降神石,得星辰大道,从此开启逆天之旅,曾经失去的一切将加倍讨回,今世的所有敌人阻碍全部轰碎成渣。真人,至人,贤人,圣人,四极登天,证无上大道。纵横天下,星辰剑出,谁与争锋?
  • 袅雄崛起:异能发掘组

    袅雄崛起:异能发掘组

    他从小就有不可思议的能力,他能预知未来,回到过去,是的,他拥有能改变过去甚至未来的能力!而具博士分析,他的能力远远不止步于此,而这种超凡的天赋,也同时会给他带来灭顶之灾。。
  • 网王同人之因你而生

    网王同人之因你而生

    对你的执着,降生在这个世界,不求相伴一生,但求曾经拥有。梦里的呼唤,让我获得了重生,对不起,手冢国光,对你的爱早已无法自拔。本文主网王,黑篮客串,依依的处女作,有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 毒医狂妃

    毒医狂妃

    她本是国公府嫡女尊贵无比,却因嫡女早逝,被人下毒一朝疯傻。庶姐伪善阴狠,未婚夫凉薄无情,丑颜嫡女惨死山涧。一场意外“魂飞魄散”,现代孤魂宿入原主身躯。当鬼才医学博士穿越成痴傻侯门丑女,疯傻少女素手逆袭。帝都一池静水,再次掀起滔天巨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墨染情天

    墨染情天

    穿越时空而来的超级强悍剩女遇上了超级无敌腹黑男,在一次次的阴谋阳谋中女主被算计赖上了温柔男主。但是请别忘记女主也是很腹黑的哦。看女主如何步步为营的走出女王范。。。
  • 慕芸仙

    慕芸仙

    她是仙山之灵莲花的化身,本是出生千羽莲花飘香,不料与赤红星劫同时现世,因此乌云翻滚,天现异象,她因此一出生就被定论为祸乱三界的天煞孤星。别人拜师学艺,而慕芸仙千辛万苦终于拜到师傅,可是她的师傅偏偏不让她修炼仙术,师傅说“法不择众,唯有修正自我,无法是为有法”。师傅孤清傲骨,掌天下之大事,握众灵于生死,一念成劫,却也是为了她;她单纯无邪,一个不会任何仙法的肖小,然心怀一颗菩提心,无法胜有法,千羽花零,却也是为了他……【本书官方QQ群:326964156】
  • 琴瑟

    琴瑟

    上辈子被亲生妹妹陷害致死。被继母迫害改变命运,尝尽人间八苦不得善终。被亲生父亲厌恶赶出家门。被族中亲长嫌弃远而避之。曾经最亲的人,抢走她最重要的东西,最敬的人,对自己嫌弃厌恶,最爱的人,亲手将她杀死。就连唯一对自己好的人,也因为自己而死!重生归来,一切又回到原点,常瑟除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还想告诉那些曾经对不起她的人,你们还能过的好吗?
  • 永生碑

    永生碑

    传说中的无极大陆分为风&雷、木、水、火、土五个部落;在这个世界里,充斥着神秘诡异的神式,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王,他们被族民所信仰,并被赋予【元尊】的称号;混沌开辟至今,五个部落之间相互利用,相互猜疑,相互斗争,结果造成万千生灵涂炭,然而这些牺牲都只是为了满足【元尊】个人的私欲以及对至尊无上的力量的追求;本书故事是从觉梦者一个怪异的梦开始的~~正是因为这个梦,刚满16岁的羽灵,被卷入了部落的纷争之中;对于尚未解封“五心束缚”的羽灵来说,【神式】这种用来战斗的术式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但即使是这样,她还是随同一群“伙伴”加入了一场险象环生,阴谋揣测的争斗,正是在这个经历中,羽灵见识到变幻莫测的【神式】是何等的强大,部落间的斗争是何等的惨烈,更是体会到了友情的羁绊、爱情的甘甜与背叛、离别的痛苦~~
  • 失落的末世

    失落的末世

    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灾难,打破了人类的平静生活,灾难摧毁了秩序与文明,带来了血腥与野蛮。在末世中,幸存的人类,不仅要面对食人的丧尸,残暴的突变生物,贪婪的异变植物,更要面对他们另外的可怕敌人——饥饿恐惧、残酷恶劣的环境、心灵扭曲的人类同胞……重生后的孟非,十分惊异的发现自己的右手,多了一个特别的云腾图案,而让他更我惊奇的是,他居然几乎可以在图案里面兑换他任何想要的东西……一步先,步步先,我要组建势力,我要建基地,我甚至要建个……文明帝国,重建秩序,将失落的文明从末世的泥潭重新打捞回来……人类需要秩序,需要文明,因为,末世不是结束,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