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12600000046

第46章 我与李雅樵

熊剑啸

我和李雅樵先生年龄差不多,开蒙学戏的时间也差不多。但因为在不同的戏班,所学行当也不同,所以不认识。开蒙后,我基本上在民众乐园和嘉鱼演戏。1935年,我被师父胡玉山接到宜昌,在那里演了三年多。抗战爆发后,我加入问艺二队到重庆、四川等地演出,渐渐地小有名气。李雅樵则一直在汉口演出,也渐渐地出了名。问艺二队从四川回汉后不久,圈内就有一个说法,叫“前方出了个好小生,后方出了个好丑角”,“好小生”说的是李雅樵,“好丑角”说的是我。因为大家都在戏曲界“混饭吃”,圈内又有这么一个说法将我们二人连在一起,所以我们二人渐渐地熟识了。

楚剧界在二十世纪初成立了一个楚剧同学会,1946年,我被推选为该会理事长。解放后,楚剧同学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已不适应当时的戏曲改革形势,我们便酝酿将其改名为楚剧公会。1950年3月,400余名楚剧演职员工在汉口大众剧场召开民主改选大会。大会由李雅樵主持。这次大会开得很成功,也很热闹。最后,大会选举袁璧玉为楚剧公会主席,沈云陔、李雅樵为副主席,我和王若愚、陶古鹏、关啸彬等28人被选为委员。

1951年7月,武汉市楚剧工作一团和工作二团合并,成立武汉市楚剧工作团(武汉市楚剧团前身)。沈云陔被任命为团长,王若愚、袁璧玉、李雅樵和我四人为副团长。武汉楚剧界终于消除了裂痕,团结为一个整体,为楚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要感谢共产党,提高了戏曲的地位,也提高了我们艺人的地位。

从此,我和李雅樵正式成为同事,开始了几十年的艺术合作。

我和李雅樵第一次合作的戏是《葛麻》。

那是1952年,北京举办第一次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南五省组织了一个代表团参加,团长是后来的著名导演崔嵬,当时他是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艺处处长。我们团最初准备的参演剧目是《杀狗惊妻》和《孔雀东南飞》,后来经中国剧协主席田汉建议,换成了《葛麻》和《百日缘》。在《葛麻》中,我扮演葛麻,陈梅村扮演马铎,李雅樵扮演张大洪,余少君扮演马金莲。《百日缘》中,关啸彬扮演七姐,李雅樵扮演董永。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插曲。最初排演时张大洪不是李雅樵扮演的,是袁璧玉,后来换成了李雅樵。

《葛麻》在北京获得空前的成功。正式汇演前还被请到中南海怀仁堂为毛主席表演。演出结束后,周总理和我们共进晚餐,还为我们敬酒。

《葛麻》的成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如果没有李雅樵、袁璧玉、高少楼、陈梅村、余少君等人,就没有《葛麻》的今天,我感谢他们。因为没有他们这些表演水平高超的人作出的努力,这个戏许多精彩的地方就出不来效果,整个戏就会平平淡淡,就不能打动观众,人物也立不起来。

北京汇演结束后,中南代表团在崔嵬的率领下进行全国巡回演出,从天津开始,然后是上海,武汉,长沙,广州,最后一站是南宁。

在巡回演出中,李雅樵除正常演出外,还自告奋勇地当起了代表团的“生活委员”,安排代表团所有人的衣食住行。刚开始,我还没发现什么不妥,后来我发现他将团长崔嵬安排成普通的成员一样待遇。当然,崔嵬本人没说什么,是我觉得不妥。我就跟李雅樵讲:“崔嵬同志是领导,你得将他按领导的标准安排。”他听从了我的建议,提高了崔嵬同志的待遇。

巡回演出搞了半年,当年年底,我们又来了新任务,就是去朝鲜慰问,后来又进行了解放军慰问、华南慰问、河南慰问。这些活动,李雅樵都参加了,而且是积极参加,任劳任怨。他参演的剧目主要有《葛麻》、《百日缘》、《打金枝》、《鱼腹山》、《蝴蝶杯》,观众反响很好。

我后来从事了导演工作,与李雅樵合作过很多戏。比如《宝莲灯》中李雅樵饰演沉香,《乌金记》中他饰演吴天寿,《杨乃武与小白菜》中他饰演杨乃武,《两兄弟》中他饰演弟弟。

在排《乌金记》时,“观书”一段李雅樵感觉自己有点吃力,就主动提出请黄楚才来演,我采纳了他的意见,结果黄老师一演,戏就红了。李雅樵这种主动“让贤”的精神,很值得后来者学习。

李雅樵是个好演员,有创造性,很不错。而且他聪明好学,多才多艺,会打鼓,会操琴,会识简谱,从不满足现状,有强烈的进取精神。

在《杨乃武与小白菜》中,李雅樵有许多创造。在“府衙受审”一场戏中,当衙役强拉杨乃武下场时,李雅樵使用搓步下场,再次上场时又走了一个吊毛,干净利索,而且好看,一下子把气氛造起来了。“姐姐探监”一场戏,李雅樵安排了一段“迓腔”,以情带腔,非常感人。观众们一边看戏听唱,一边抹眼泪。

为了设计好“密室”这场戏的唱腔,我和李雅樵、易佑庄在观众席第一排坐着,我先从导演角度提出简单要求,李雅樵设计唱腔,易佑庄记谱,然后一起分析讨论。第二天散戏后,我们三人又在老地方见面,由易佑庄将整理后的唱腔唱给我们听,直至最后通过。当时人们戏称我们三人是“三套马车”。现在,“三套马车”只剩下我一个了,想想不禁令人感叹。

当年,《杨乃武与小白菜》十分受欢迎,当时一口气演了一百多场。李雅樵将《杨乃武与小白菜》越唱越好,一直唱到他告别舞台。李雅樵在这个戏中的唱段,好就好在动之以情上,释放出高纯度的美,给观众以极其美好的艺术享受,而且从唱腔板式安排上也可以说出道理来,经得起推敲。当然,这个戏能成功,也得益于当时的青年演员姜翠兰。李、姜二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通过这部戏,姜翠兰也开始崭露头角。

李雅樵每演一部戏,都要边演边改,直到观众和自己满意。比如《打金枝》中“孤王上前亲松绑”一段,就是逐渐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的。在剧中,李雅樵借鉴了汉剧三生(须生)尹春保先生的《二王图》的唱腔唱法,并加以楚剧化。五十年代初是高月楼先生演的唐王,黄楚才也唱过这个戏,但到了李雅樵,《打金枝》起了质的变化。他最大的特点是把宫廷家庭化、生活化了,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唱出了“李派”特点。他善于吸收兄弟剧种的精华,并融化在自己的戏中。直到今天,演员们仍然爱学他的戏。

一部戏、一段唱腔之所以会有生命力,会保留下来,全靠演员的创造性。如《访友》“观景”一段,原来的唱腔非常简单,很不起眼,经过李雅樵改造后,就将梁山伯此时此地的心情完全唱出来了,而且非常优美、抒情。

1956年,李雅樵的《白扇记》参加湖北省戏曲观摩会后,中央来的音乐专家也对李雅樵的唱腔十分肯定和欣赏。他的唱腔十分独到,自成一格,包括前面唱渔鼓的腔调都变了。他不满足一个上句、一个下句来回倒,每段唱腔都是反复琢磨,不断修改,不断提高。

再如《薛礼叹月》中,唱腔雷同的地方极少,每段都有人物的个性,有变化。尽管都是用“男迓腔”演唱,但就是各不相同,各有特色。

李雅樵在观众中享有更高声誉的唱腔,是他在《鱼腹山》中的“闯王训弟”,唱得声情并茂,娓娓动听,极具功力。曾在一个时期,李雅樵“劝贤弟……”这段唱腔录音,响彻了武汉三镇的街头巷尾,出现处处争唱《鱼腹山》的局面。

1982年,省楚剧院把我们几个不好安排的人都集中到艺术室,成立了一个研究室,人员有李雅樵、我、易佑庄、余少君、王小东、尹秋来、吴招娣、肖毅勤、程维等。这些人在一起还蛮快活,有导演,有演员,有作曲,有乐手,简直是一个小剧团了,开展艺术研究还真方便。

这期间,我们搞了好几个小戏,其中,李雅樵演了一个《打豆腐》。这个戏原来是陈梅村演的,也是他的看家戏。大家知道,每个演员的具体条件不一样,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如果要求李雅樵完全走陈梅村的路子,肯定不行。所以,大家从研究剧本到表导演以及音乐唱腔,一丝不苟,看如何发挥李雅樵的艺术优势,扬长避短。结果,台词基本没变,表演路子也大致相同,就是后面加了一段唱腔,发挥李雅樵嗓子好、善于演唱的特长。

李雅樵的《打豆腐》上演后,立即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因为重排的《打豆腐》形成了另一种戏路子,在舞台上立起了另一种风格的《打豆腐》,塑造了另一个独具性格的舞台艺术形象。这就叫做“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这也是戏曲的艺术魅力所在。

1983年,剧团实行承包制,李雅樵承包了楚剧一团。我清楚地记得,他当时将剧团人员工资分成三档。他是领导,又是主演,但他将自己的工资定为最低档,这种先人后己的风格很值得我们学习。

俗话说:“十年能出一个状元,但不一定能出一个好演员。”李雅樵是个好演员,是楚剧不可多得的好演员。

我现在是奔九十的人了,记忆力大不如前,以上是我的点滴回忆,可能有不准确的地方,聊做对李雅樵先生的一点纪念。

我此生最大的愿望是戏曲艺术兴旺发达,楚剧兴旺发达。

(叶剑新根据采访熊剑啸录音整理)

同类推荐
  • 烈士重生

    烈士重生

    《烈士重生》的作者以真人真事为原型,从开掘、塑造“一个湮没在历史烟云中的河西马倌”着笔,艺术地再现了一群来自河西的铁血男儿,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新中国建设创造出的可歌可泣的历史功绩,以文学形式为河西人民树碑立传,使作品有了浓郁的地域特色。
  • 玄的弦

    玄的弦

    本书收录的诗篇包括:豹、感官、远方、散步、回顾、返途、夜泊成都、不要不安等。
  • 集外集: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集外集: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独坐

    独坐

    汪老被誉为最有人情味的作家。他的散文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喜欢,皆因从他的文字中可以找到面对生活的雅趣,可以安抚疲惫的心灵。汪老生前最爱一人独坐沙发上东想西想,他的许多文章由此构思而来。因此,此书取名《独坐》。本书分为四部分:忆旧、遐想、闲说、文谈。全新的选本,独特的插图,为书营造了最美的气场。
  • 根本利益

    根本利益

    2002年的“五一”假期里,当城市里的人们背着大包小包,带着欢笑,忙碌着去那些风光名胜之地旅游的时候,本文的主人——公中共山西省运城市纪检委副书记梁雨润告诉我,他必须去处理一件“特殊事件”,而且这事“不能再拖了,每拖一天我的心就发揪”。他用这词形容内心的急切与愤慨。
热门推荐
  • 月牙泉

    月牙泉

    《月牙泉》讲述了在敦煌,去城十里处有座鸣沙山,沙山下有一片泉水,被叫做月牙泉。早在尧的时代这儿就生活着三苗人,先秦时还有羌人、月氏人。别看这里大漠连天,这方风水盛哩!
  • 风雨阁之外编杀手

    风雨阁之外编杀手

    杀手界历来好纷争屠杀,由兽人萨满贤院强力支持的风雨阁是人类世界最强大的杀手组织,它的存在以灭杀人类各国贵族和大富豪组成的同惠盟组织为目标,从而使同惠盟无法控制全人类。风雨阁阁主的一些目的为干将乌拉白看穿所以排斥乌拉白,乌拉白为了分散风雨阁阁主的注意力和实现某种目的培养并重用两个外编杀手。在圣级人物林立世界中,两个年轻的杀手尝尽人间的酸甜苦辣,世界上不缺乏勤奋和聪明的人,他们不得不面对各种强大的敌人,而他们知道自己身不由己也尽力去适应。为了活命他们顺从,为了活命他们也抗争,可是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背叛时的先背叛,他们是否能坚持原来的初衷呢?
  • 大国智慧

    大国智慧

    千百年来,日本、美国、中国、印度、德国、俄罗斯、法国这七个思想大国,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本书将阐述其思想的历史,探寻其智慧的精髓,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埃及卢克索神庙法老像的底座镌有一句话:“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到过那里的人,没有不被这句话所震撼的。我们无法确定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预测明天,自信地去表达、去实现我们的强国之梦。
  • 腹黑兽妃:你好坏

    腹黑兽妃:你好坏

    月诺诺这辈子最倒霉的事就是穿越了,而且还是个傻子,不过还好,有一个宠她如命的爹爹和一个美美的娘亲。可,他有是怎么回事?未婚夫王爷?痴儿?没关系,我月诺诺罩着。可,他不是痴儿吗?谁能告诉我这个不,想我神偷月诺诺,是这么容易屈服的吗?不,我要逃婚!!
  • 逆天召唤师:天仙王妃斗苍穹

    逆天召唤师:天仙王妃斗苍穹

    什么?她黑道女王竟然被赐给一个又脏、又丑、又臭的乞丐!?哼!既然她来了,就不会再让自己受人欺凌。什么?废柴?那又如何,照样逆天吸收自然元素,成为首屈一指的最强召唤师!读心琵琶在手,美男还不乖乖就擒!四大护法助她空间逆袭,斩妖除魔,与美男携手重造和平人间。群号:254485202欢迎喜欢这本书的朋友们进
  • BOSS大人别乱来

    BOSS大人别乱来

    他是情人无数的帝国总裁,冷面毒舌,风度翩翩;她是青春貌美的小野猫,牙尖嘴利,可爱刁蛮;一次意外,她误惹BOSS,生活从此天翻地覆!“臭丫头,玩火要负责!”负你妹啊自大狂!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嘛?哪知招惹的是魔王中的战斗机,真是躲也躲不起!“女人,惹怒我的代价,你付不起!”苦命压榨正式开始……
  • 只愿陪你到白头

    只愿陪你到白头

    在毕业那年的一天,她突然发病。这时她才知道原来她身上一直带有母性遗传心脏病。只是以前从未注意过。因为怕连累到他,同时也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留给他回忆里的是她健康时欢乐的笑颜。因而残忍的选择了分手。他,期待着未来有她陪伴,一起走两人想象的路还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不可自拔,却突然听到那残忍的两个字。心突然像被刀割,划破了曾经美好的种种。当五年之后,她已成为一名世界著名的婚纱设计师,曾经清纯的笑脸已然换上职业的笑容;他不负她曾经的瞩望,成了国内著名的外科手术医生,冷酷且无情。当两人在相遇,是否还能回到从前,是否能一起到白头?
  • 冥唤

    冥唤

    人不会永久死亡,人生只不过是一场游戏,死后会穿越领一个世界。一个天生狗屎命的青年,在一次意外穿越到一个叫“唤大陆”的世界,这里没有华丽的魔法,没有强势的斗气,只有一只只霸气,可爱,冷淡,热情的唤宠斗兽,青年如何在另一个世界生活下去呢?敬请观看由创世中文网独家首发长篇小说--冥唤。作者:阿平
  • 小故事大智慧-好故事成就好品格

    小故事大智慧-好故事成就好品格

    本年鉴设有专载、特载、专文、大事记、雷州概况、雷州市人民代表大会、经济管理、工农业、商贸旅游、城县建设、教育等类目,记载了2008-2009年度雷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 爱他忧伤年华

    爱他忧伤年华

    温雅雅,上官牧扬。这两个名字的并列,曾经是温雅雅梦寐以求的事,那个时候的她,任性的、高傲,但是内心里又是一股止不住的自卑感。所以,她错过了青春年少时的爱恋。但是现在,她觉得她已经有那一份自信去拾回来。无论怎么样,尽管温雅雅知道,以后的路肯定会艰苦万分,并不如自己梦幻般的那种想象,但是知道有个人是在等着自己的,这一点,温雅雅很肯定,也很为此付出努力,更加高兴自己可以幸运到拥有这一份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