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12600000032

第32章 金字塔底层既宽而深——李雅樵老师的音乐艺术创造

刘正维

高大的金字塔,任几千年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它始终屹立在地球上巍然不动。为什么?因为它们的底层既宽广又深厚!如果将李雅樵老师的音乐艺术创造比作楚剧界一座不会倒塌的金字塔之一,那也是因为其底层既宽广又深厚!

我认识李老师是1957年4月去北京参加“中国戏曲音乐会”,当时同去的还有武汉市楚剧团的易佑庄老师和光明楚剧团的郑明山老师。在北京新街口的旅店里,全国各地云集的戏曲艺术家们一起联欢,在众多的各个剧种的名演员的推崇下,由易老师操琴,李老师唱了一段《访友》中的“想不到我为了这杯酒来……”我当时刚从中南音专毕业不久,接触楚剧更是肤浅得很。楚剧好在哪里、妙在何处,一下子还体会不深。谁知李老师唱完后,厅堂里掌声雷动,一片叫好声不绝于耳,纷纷要求再来。我顿时震住了!怎么楚剧是如此地受欢迎!此时我再回过头来细细地品味李老师的演唱。哇!声音洁净、清脆、通顺、嘹亮;字音清晰、准确;情感表达既真挚而又富于层次;旋律曲折婉转,高去低回;节奏张弛有度,缓急随心,一个钟情的年轻人被爱情折磨得……哎呀,是妙!我也看过好些《楼台会》,都不错。在唱到“想不到……”时,总觉得有的演员来得过快,没有余地,观众还没有转过来,演员却早就转过去了。而前些年看浙江的越剧青年演员唱这一段时,我真服了——当时梁山伯直看着祝英台,一动不动地,呆了,傻了,良久说不出话来了……如果当时身边有钟的话,一定是“哒、哒、哒”地响了不少下。而后梁山伯轻声地、慢慢地、有气无力地唱道:“想不到——”哎呀,精彩极了!这是一种极大的享受。我回忆起当年的李老师大体也是这样开始的。

音乐艺术,在演唱方面,就是要充分运用自己良好的声音条件和艺术修养,恰如其分地、自然而真挚地表现某种特定的人物性格与他们变化着的思想感情。可以夸张,但千万不能歪曲;可以展示自己的技能,但千万不能将表现特定人物错放到次要的位置。回顾这些年来我有幸看过的李老师的一些戏,诸如《梁祝》、《百日缘》、《打金枝》等等,无不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回味。无论是饰演小生还是老生,无论是唱迓腔、仙腔还是别的腔调,总觉得与众不同,在台上镇得住,立得稳。回顾起章炳炎、高月楼、陶古鹏、黄楚才、袁璧玉等各位老师的艺术创造,无不是各有特点。如果说章炳炎老师略偏一点汉味,那么,李老师则京汉等等都有,而又不是京汉。由于李老师生活在汉口这个九省通衢、百戏交汇的地方,他在唱腔和演唱方面,能够广泛地吸取各方面的营养来滋补自己,以致使他的演唱、他的唱腔、他的舞台表演常常与众不同,独树一帜。李老师不但在音乐表演方面广采博纳,精益求精,而且对音乐的多方面知识如饥似渴,以致在文学、音乐、美术、表导演、作曲、拉琴……等等方面,奠定了自身既宽且深的基础,这才有他既高而绝的艺术创造。

李老师是一位生活、成长、闪光在20世纪中叶的艺术家。这时正是我国戏曲音乐从20世纪以前大面积的业余性操作、类型性沿用、劳动密集型与经验密集型创作逐步向典型性创作过渡的时期。以京剧为龙头的流派纷呈,就是各个艺术家对艺术进行精心的典型性塑造的结果。而各个流派的领头人物又无不是根底深厚、知识广博的艺术家。建国后,戏曲音乐创作,逐步地、大面积地走向专业性创作、典型性创作、理论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创作的轨道。李老师正是在这时,通过与专业作曲家易佑庄老师的密切合作,很快地使自己也成了音乐创作方面的行家;更由于李老师的典型性创作,以及某些方面的理论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创作,使他不但是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而且是一位命中率很高的戏曲作曲家,从而成了楚剧界特定流派的领头人。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李老师当年的表演艺术、演唱艺术等等都不错,就是他唱的腔调和别人的差不多,甚至没有什么不同,那就不会成为今天的李老师。就因为他在唱腔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创造,成就了一批具有李老师特色的唱段,并且流传开去,从而将楚剧的音乐艺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才成了我们今天要纪念、要讨论、要学习的李雅樵老师。可见音乐创造在戏曲艺术中是一方何其重要而不容忽视的水土。

我们经常谈到“戏迷”,他们是戏曲艺术最忠实的爱戴者、拥护者和传播者,是戏曲艺术的支柱。然而,戏迷也是一代接一代地更换的,不是一成不变的。20世纪80年代初在黄鹤戏楼演出楚剧《流泪的红蜡烛》时,我背后坐着两位年龄不同的老人,都一直唠叨着“不像楚剧”、“这哪里是楚剧”。可是当李祖勋先生唱李雅樵风格的唱腔时,右后方的一位年纪稍小一点的老人欣喜地说:“哎!这是楚剧!”可见李老师——李派的楚剧“迷”住了这位老人,这位老人是李派的戏迷。可是,左后方那位年长一点的老人仍然没有吭声,也没有表示认同。我琢磨着那位老人大概是黄楚才老师或章炳炎老师的戏迷。我们能够任意地肯定或否定谁吗?不能。这一代又一代的戏迷,正是戏曲音乐在一代又一代的发展所造铸的。李老师正是以他在唱腔方面的新的创造,曾经站在新一代戏迷面前的新一代艺术家。当下各剧种有着很多唱得好、演得好的演员,也得过了不少的奖项,但因为他(她)们没有同时展示出他(她)们不同于众的脍炙人口的唱腔,以致使他(她)们的名声与影响总是难得更上一层楼。

我国的戏曲音乐创作,从公元10世纪北宋“真宗不喜郑声,而或为杂剧词,未尝宣布于外”(《宋史·乐志》)起,也就是真宗皇帝为戏曲写剧本带作曲以来,至少已经有一千多年了。真宗皇帝为戏曲作曲;元末高则诚在写《琵琶记》时,“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成,其足按拍处,板皆为穿”(《南词叙录》)。高作曲时,手要写字,只有用脚打拍子,结果将木制楼板都踏穿了。其后的魏良辅、梁辰鱼、汤显祖……无不是连剧本带音乐一道创作的。在他们之前,戏曲音乐主要还是士大夫文人音乐与宗教影响的音乐,因此都有它的“专业性”创作的属性。不同的是,他们当时的创作,是不考虑一般群众喜不喜欢的。因此,他们的创作,始终与广大布衣之间隔着一条鸿沟。明代是一个非常强盛的朝代。当时全国的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2/3;全世界的白银,1/3流向了中国;并产生了大量的科学家,如李时珍、朱载堉等。到16世纪思想界启蒙的时代,明代的大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看到了封建社会的弊病,特别是宋明理学的危害,在他们的著作中人本主义、民主主义的光芒在闪耀。戏曲、小说都以市民喜好为标准,反映了市民意识的觉醒。《金瓶梅词话》可以公开说唱。《警世通言》中有了“玉堂春”,较之法国的《茶花女》早了一两百年。这些是对封建礼教压抑人性的反叛。正是这一时期,“无姐不成歌”的“俗曲”大量走向城镇的街头巷尾和青楼酒肆,民歌以一支庞大的专业或半专业的演唱队伍为载体,得到了大规模大范围的传播。戏曲更不落后于人,梆子腔、皮黄腔、花鼓戏,高举起“世俗主义”“人文主义”的大旗,相继问世。这时正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此时,戏曲音乐的坐标,从士大夫文人音乐、宗教音乐转向了以世俗主义、人文主义为特征的、群众性业余创作的“布衣音乐”(民间音乐)轨道。此时的一切创作,首先就是要考虑广大布衣喜不喜欢。由于有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因此很快地传向大江南北和黄河上下。然而,由于清代闭关锁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全方位地落后,到鸦片战争时,清代的总产值由明代占全世界的66.6%以上下降到6%。中华民族一步一步地被推向灾难的深渊。因此戏曲艺术也只是在清代的267年中艰难地延续着。直到1900年后,中国人才从血泊与苦难中苏醒了过来。戏曲方面这才有了“无腔不学谭”以及流派纷呈的局面,才有了各个地方性戏曲声腔崛起的局面。然而,戏曲艺术真正的春天则是1949年建国以后。李老师则正是这一时期的一颗新星。建国后的戏曲艺术,以出人意料的速度迅猛地发展着,15年后的1964年居然出现了全国性的现代戏高潮。“文革”中更出现了一批“样板戏”,包括《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杜鹃山》等等。它们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专业性创作、典型性创作、理论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创作的典范。鲜明的音乐主题、典型的唱腔创作、辉煌的整体音乐,在对人物性格的典型性刻画,对情感变化的典型性表现方面,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这就是说,戏曲音乐创作从20世纪70年代起,已经进入到一个不可逆转的专业化、典型化、理论密集与技术密集的崭新的创作阶段。人们将用新的眼光审视一切,用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运作方法、新的理论与技术基石,来面对新时期的戏曲音乐新的创作。近几十年来,凡是这样做的,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李老师在那个时期是新的,因而也是领头的;以李老师的超前意识看,如果他今天还健在,一定能够跟上今天的新步伐,并且再一次地走在时代的前列!

同类推荐
  • 暮鼓晨钟里的安宁岁月:那些渐行渐远的修行者

    暮鼓晨钟里的安宁岁月:那些渐行渐远的修行者

    繁华的世界,是一场宏大的视听盛宴,你在追逐,也在迷失。你不是佛子,却始终在佛家的因果得失中轮回。所以,于众生来说,佛不仅仅是宗教,而是人生。
  • 四种爱

    四种爱

    一本洞彻人心的爱之经典,一部完美解读爱的文学名著!J.K.罗琳最喜爱的作家——英国著名文学家c.s.刘易斯散文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一本。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你我能彼此理解、包容和帮助的唯一方式。在本书中,C. S. 刘易斯以丰富的人生经验、睿智的洞察力和厚重绝美的笔力深刻剖析了爱的种种美德与缺欠,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全面挖掘了爱,揭示了爱的真谛。
  • 托起将星的人们

    托起将星的人们

    本书以新颖独特的视角、真挚质朴的笔调,多层次、多方位地展示了后勤指挥学院党史专家邵维正教授、后勤理论专家杨少俊研究员、军事仓储专家王宗喜教授、后勤管理专家李祝文教授等11位知名专家教授的教书育人之路,热情讴歌了军校教员在三尺讲台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而创新、拼搏、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 弯弯的沙河

    弯弯的沙河

    你来自那名不见经传的七十二条沟八十一个山头,你斗折蛇行,串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村寨,也串起了沙河场,然后你不顾儿“拖”女“拉”,你不惧屎污尿染,纵身跳进“坑”中,来不及整理行囊,又匆匆地裂开河谷平坝钻出重围汇入渠江涌进长江投身大海……
  • 日日新

    日日新

    本书作者多年来创作的诗歌作品集,收录了作者自诗歌创作以来发表在全国各大诗歌刊物、报纸副刊的优秀诗歌作品。
热门推荐
  • 大寒林圣难拏陀罗尼经

    大寒林圣难拏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林城迷情

    林城迷情

    本小说讲述的是一名年轻的现实主义作家与木雕学徒共同创造出一个女生的奇妙故事。木雕学徒陈明亮来贵阳与在出版社做编辑的贺纯钧合租在一起,不巧的是,两人都是被各自女朋友抛弃的失恋之人。贺纯均写了一部自己与女朋友王怡欣的自传小说,而陈明亮雕刻了自己女朋友李莹的雕像。第二天早晨,两人起床准备去上班,发现有一位女生正在厨房做早餐,女生的外貌是雕像李莹的样子,然而思想灵魂却是小说中王怡欣的思想灵魂。当两人确定这个女生是由小说和雕像共同创造出来的之后,两人不约而同地想到该女生应该属于自己。于是两人开始了爱情争夺战……
  • 造物幻想

    造物幻想

    造物师,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职业,一个最高贵的职业,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职业。要挑战这个职业,请先自问你还有多少想象力?请先找找你是否还有儿时的童真幻想?请先确定你有没有激荡脑力的狂想精神!从想象到幻想到狂想,这是一条挑战造物师的道路。造物师第一教条:想象力是人类生存与进化之本,若是没有想象力,人类将面临退化甚至灭亡。造物师第二教条:造物的不是虚无缥缈的神明,造物的是拥有无穷想象力的人类,是坚信自己无所不能的造物师。造物师第三教条:造物师存在的意义不是仿效前人的造物,造物师的本职在于创新,一个终身没有权力以自己名字命名造物的人称不上是一个造物师。造物师第四教条:依靠手造东西的人是低贱的匠人,依靠想象力造物的人是高贵的造物师。造物的世界是想象力的世界,能通过想象力来解决的问题,就绝不要依靠手。
  • 时光微凉,情可暖心

    时光微凉,情可暖心

    为什么命运对我如此不公?我只想平平淡淡的生活。谢谢你,让我的心有些安慰。
  • 傲世帝天

    傲世帝天

    “上古承传,玄天化九,流转天地,待而归一”“这个炉鼎我要了!”“玄剑,我林凡以魂血立誓,不灭你玄天宗,誓不为人!”“我愿永坠轮回,换你一世相陪!”……天意如刀,大道如锁,倘若人生真的如同棋子一般被时刻摆弄着!且看我如何逆天改命,傲凌苍穹!ps:各位书友,帝友,兄弟,亲,傲帝的道路需要你们,晖耀更需要你们,如果够爽,不要吝啬你们的推荐票砸来吧!ps:关于更新的问题大家尽请放心,一日至少两更(一更三千),谢谢支持!!
  • 血忌大陆

    血忌大陆

    血忌大陆,天才辈出,妖孽争锋,出生卑微的少年唐浩,得上古传承,从此踏上一段轰杀各种天才的逆袭之路,在唐浩面前谁还敢妄称天才?妖孽骨成山,天才血如海,唐浩一步一步登上武道巅峰,打到一路天才无人敢称尊,无人敢称帝,所谓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唐浩注定癫狂一世!
  • 乱花渐欲迷人眼

    乱花渐欲迷人眼

    一个女人想知道丈夫的死因,她执著地调查,她知道的越多,真相距她越来越远,死因成了一个谜团。
  • 龙女寻魔记

    龙女寻魔记

    功夫烂,嘴巴利,耳根软的小白奉卓居然在第二次死后被龙神认作女儿!不过这可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事,她要反抗龙神的育女心经,要跟千奇百怪的人和生物打交道,还被分派了按照赦免帖清单寻找天魔族的烦心任务……踏上旅途的奉卓逐渐发现赦免帖的秘密,并卷入重重风波和阴谋,她能否全身而退,还是要接着死掉第三次、第四次……
  • 腹黑国师之霸宠倾城妃

    腹黑国师之霸宠倾城妃

    前世她是姬月大祭司,受万民敬仰,奉命轮回三世,今世她清冷无爱,直到遇见他,那个权倾天下,风华绝代的国师,她才知道:有些人遇上了,那便是生死相随。莲池:“季儿,在本座怀里,你不需要坚强。”“本座从不许诺,但从今日起,本座许你一世琉璃。”“从本座瞧上你的那刻起,你就是本座的了,包括你的身体,你的思想”,莲池勾魂摄魄的眼眸眯了眯,眼角微微上挑,似笑非笑,“当然也包括你的头发,季儿,你无故剪本座的头发,可有经过本座同意?”“季儿,眉眼心间,唯一个你,虽千万人,吾亦往矣。”妃芷:我永远都抢不走不属于我的东西,生生世世皆是如此……本文温馨甜蜜无大虐。
  • 道德经

    道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