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12300000023

第23章 华丽的转身(6)

一直很喜欢白居易那首短小的诗歌:“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里说的是冬夜饮酒的情形,让人喜欢这样的心情,喜欢这样的氛围。试想,外面风雪飘飞,屋内红泥火炉,虽是很冷,可诗人邀约朋友一起饮酒互诉衷肠的温馨炽热,在酒精的刺激下,漂浮的情绪占了上风,确是让人回味无穷的。这大约也是人生莫大的享受了。

据说喝酒是有遗传的,上辈人能喝,下辈人也能喝,叫“接代”,上辈人能喝,下辈人不能喝,叫“变异”。这话我是相信的。在我的记忆中,祖父是能喝酒的,虽然六十年代生活困难,物质匮乏,可逢年过节,人来客往,老人家总是要喝上几盅。用他的话说:年纪大了,身体要靠酒来“保着”。父亲也能喝,年轻的时候,经常邀同事到家里来喝,一碟花生米,一盘炒鸡蛋,就能喝得津津乐道。父亲喝酒总是适可而止,从不过量,所以谁也不知道他到底能喝多少。两个哥哥的酒量亦是小有名气,我时常听人提起。逢年过节,一家人团聚,哥俩平分一瓶白酒,总还感觉兴犹未尽,如若不是父亲的劝阻,不知道他们会喝到什么份上。

我喝酒的年头可以追溯到大学时代,那时以喝啤酒为多,偶尔也喝些白酒。同学之间相聚,不拼酒,不劝酒,一切顺从自然,喝起来颇感舒心。参加工作后,尤其后来到了机关,应酬多了,喝酒自然也多了,酒量逐日见长。先天的基因加之后天的性情,使我对酒有一种无拘无束的超然。不同的场合,头儿发话,朋友相劝,抑或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我从来不会含糊。直到有一次陪北京来的客人喝“高”了,被朋友们半扶半抬地送到家,才开始有所“警觉”,对无休止的喝酒、劝酒也开始腻烦起来。

这些年,我在家不独酌,不贪杯,然每遇好友相聚,也会该出手时就出手。无论互敬,还是自饮,一定会酣畅淋漓:头一抬,嘴一张,手一扬,一饮而尽。然后便是自我调侃:难言之隐,一喝了之……“独酒千杯为买醉”,要的就是那分豪迈,那分激越;图的就是那半醉半醒的飘然,那若隐若现的空灵。多年来,已然形成这种风格,已然固守这一形象,把酒后的痛苦留给自己,把桌前的愉悦留给别人,用“舍命陪君子”的爽劲,赢得众口一词的美誉,我自得其乐。人在红尘,暂且把喝酒当作清淡静虚。

到今天,我仍保存自己五味尝尽之余被酒剪散的记忆。每当酒酣耳热之际,都会在朦胧之中体验到猛然觉醒,没有狂欢至极,更没有尼采所说“酒神式的自我陶醉更是一种力感”。人生果真是醉了方知酒浓,爱过便晓情重吗?多少次,举杯把盏,挥洒豪情,体味生命的原始,回归人性的本能,我仰面大笑;多少次,夜色阑珊,脚步踉跄,感念人生的味况,感叹红尘的艰辛,我俯首饮泣。不为红颜,不为美色,只为那“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男人气魄,只为那“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君子情怀。气魄若海,情怀如水。

有时高歌一曲《朋友别哭》,劝世人笑看红尘烟雨,有时低吟一首《梅花三弄》,问自己究竟情为何物。茫茫人海,谁人与我同醉?滚滚红尘,谁人与我共勉?酒醒时分,四大皆空。曲终人散,万事皆休。

红楼真性情女儿史湘云醉卧芍花丛,青石为床,落花为枕,香梦沉酣,蜂围蝶绕,口中唧唧,憨态可掬。是的,英雄醉酒激情四射,美女醉酒风情万种。人生漫漫,无言之壮志未酬,无谓之夙愿未渝,苍天有眼,世间有爱,是非功过自有公道,人心向背自有评说。

生命如酒,亦梦亦幻,亦浓亦醇。

酒如其人,成也玉液,败也琼浆。

茶趣

早先,我是不好饮茶的。我们这些生于50年代中期的人,少儿时代就经历了物质匮乏和社会动荡的双重磨砺,品味了人生的第一杯“苦茶”。

上小学时,一家七口靠父母微薄的工资维系生计,没有余钱用来买茶。盛夏来临时,母亲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包大叶子的茶叶,薄薄的,红红的,叶片儿看上去有成熟的桑树叶那么大。母亲拈出几片茶叶放入一个硕大的、带嘴的圆形瓷壶里,用开水冲开,再加上点盐,浓浓的泡上一大壶,供全家人饮用。后来我才知道,那叫“花红茶”,泡出来的颜色近似红葡萄酒,喝起来清凉润喉,消暑解渴,是茶中最为简单朴素无华的。每天放学回来,我都会满满地倒上一大碗,咕嘟咕嘟一饮而尽,顿感畅快淋漓。那是我第一次真正喝到的茶。

父亲喜欢喝茶,晚饭后,常见他往一个有盖的白色搪瓷杯里倒水冲茶,盖上几分钟后,便不停的揭开盖儿,轻轻吹着浮在面上的茶芽,再微微抿上一口,显得十分惬意。那时,我不知道他喝的是哪一类茶,更不懂得他喝茶时的那份心境。有一次,父亲见我不停地打嗝,端着茶杯走过来:“快,喝口茶顺顺气,一会儿就好了。”我端起茶杯猛喝一口,不由皱起眉头,连连叫“苦”。可苦过之后,立马见效,嗝儿自行消失了。

参加工作就“坐办公室”,待人接物,迎来送往,以茶相待。开始时只觉得这是一种礼节,一种客套,甚至对一些喝茶人刻意表现出的清高模样不屑一顾。渐渐地,接触的人多了,身边喝茶的人也多了,便不知不觉跟着喝起了茶。

开始是喝绿茶,不讲品牌,不挑产地,只是喜欢它那碧绿的色泽。看着缭绕在杯中的袅袅雾气,闻着空气中淡雅的清香,不觉怡情悠然,心归原处。最有趣的是看尖细叶芽浸泡于清碧澄净的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在杯中随波晃动,生动有趣,婀娜多姿……

后来试着喝红茶,湖北境内没有产地,喝得较多的是产于四川马边、宜宾、高县一带的“川红”。红茶单从颜色上看就十分养眼,开水洗尘之后,一杯红茶,惹人遐想,暖人心胃。冲泡红茶对水质、温度、茶具都有讲究,拈出点点茶叶,丝丝缕缕,摄人心魄。几个来回过后,宁静醇厚,无限深情。

再后来,跟着朋友们学着品茶、懂茶,进而也学会品茶论道了。泡饮之前,茶的色、香、形都是进入眼鼻的,看茶叶色泽,嗅茶中香气,品尝茶汤滋味,茶汤入口都需稍停片刻,使茶汤游走舌苔每一个部位,浸润所有的味蕾。这个时候,喝茶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品种,不只是满足解酒、健胃等生理需要,而是在追求一种超乎精神的寄托。

从“花红茶”、绿茶、红茶到铁观音和普洱,那些嫩嫩的茶芽,那些花花绿绿的叶子在水中绽开,年轮的记忆在茶中几经辗转,又几经复活,最终平展开来。

一杯茶,一个世界。

从最初品茶的苦涩滋味到尔后的沁人心脾、醇芳流溢,如同人生由青涩走向成熟,再由成熟归于平淡的心路历程。

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茶的味道,喜欢浓茶那醇厚的苦涩,喜欢淡茶那柔和的芳香,当然更喜欢的是泡茶看茶时的心情。茶叶在沸水中冲泡,仿佛从冬眠中渐次苏醒,舒展,散开,轻盈的浮上来,继而又舒缓的沉下去,缠缠绵绵,特别是在品尝时,悠远而让人回味。因为有了茶,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点宁静。

红茶性暖,绿茶性凉,茶里有四季的记忆。喝久了,看久了,便慢慢有了一些超然的领悟。譬如,喝茶讲究姿态,讲究手势,讲究神韵;喝茶还讲究茶具,泡绿茶首选玻璃器皿,喝花茶以细瓷盖杯为优,品乌龙茶则以宜兴紫砂为上。我尤其喜欢工艺考究的紫砂小壶,它们到底有多少种类和色泽我说不上来,每次和朋友去茶社品茶,看到玻璃柜里一个个紫砂壶上标明的价码,常常令我咋舌,我只能用惊异的眼光抚摸它们,然后默不出声的走开……

喝茶讲究的是一种心境。“心宜常静,神宜常存”,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茶具和茶叶,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心境,不一样的心境品出来的茶有不一样的滋味。心境好时,水亦是茶,心境不好时,茶也是水。茶如人生,物随心转,世间所有的快乐和烦恼皆由心生。我想,这也许正是“禅茶文化”的内蕴,也是我喜欢上茶的原因。

茶沏一室香,埋首万卷书。夜深人静时,坐在电脑旁,或临屏敲键,或托腮凝思,每每困顿之时,泡上一杯清茶,手抚茶杯,心随之宽,俗念祛除,凡尘顿消。清茶仿佛是我灵感的源泉,渺渺升腾的茶香浸润了多愁善感的文字,铸就了我无怨无悔的文字人生,我的心灵早已超越红尘之外。我真的不敢想象,没有茶相伴的日子,我的文字,我的人际,我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索然无味。

《菜根谭》中有言:“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一生清福,尽在碗盏茗烟。”说得真好。依我看来,苦茶一如人生之苦,香茗又似人生之甜,好茶若好友,佳茗似佳人。不同的茶就像不同年龄、不同时段、不同性别的朋友,虽性情迥然,风韵各异,却以各自的迷人之处点缀多彩的生活,点缀斑斓的世界。

一叶一世界。岁月是一条无声的河流,如能把这条河流的水全部装入一个大大的杯中,加上点点香茶,在品尝苦涩之余领略点点清香,身处红尘之中又能清风逸致,该是何等的快乐,夫复何求?

祝你平安

三年前的一个平安夜,我在市郊参加一个老同学孩子的婚礼。久未谋面的朋友们都从北京、深圳赶来祝贺。婚宴结束后,几个朋友兴犹未尽,又聚在一起喝茶聊天。朋友间多年不见,婚姻、事业、孩子,一通海聊神侃,似有说不完的话题,散去时,已近深夜十二点。每个人脸上都略显醉意,只能各自坐出租车回家。

平安夜的市郊空前热闹,一条长长的街道,大大小小的商店、餐馆人声鼎沸,到处弥漫着洋节日的气氛。出租车的生意更是格外火爆,一辆接着一辆从我身边飞驰而过,仿佛没有注意到路人的存在。生意清淡时,总能看到他们在昏黄的路灯下琢磨出行人的脚步,然后开始跟你没完没了的讨价还价。这个晚上就不一样了,满大街都是招手的行人,他们的神态自然傲慢了许多。好不容易招停一辆车,已经过了半个时辰。

上车后,司机听说要去市中心,似乎很不情愿。这个时段,他们更加愿意优哉游哉的转个小圈子,安全快捷,人不辛苦,钱也好赚些。

同类推荐
  • 今宵月儿圆

    今宵月儿圆

    刘殿学的小小说取材日常生活题材,善于提炼,通过各种生活细节,展现生活的一个侧面,幽默、智慧处处可见,单篇不长,以一种轻松而又调侃的笔墨,勾勒出纷杂错乱的芸芸众生,让读者在笑声中去分析,去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 好好读男人

    好好读男人

    女人要会读男人,读好男人,自己首先得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如果女人在阅读和欣赏的同时变得成熟和美丽,男人在被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日趋优秀,那便是达到了女人读男人的高境界。这样的女人和男人越多,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就越美好。
  • 解密中国大案(三)

    解密中国大案(三)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之外,还对“中国房号诈骗第一案”、“北京大学博士驱逐岳母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 一位中统特工的回忆

    一位中统特工的回忆

    《一位中统特工的回忆》以第一手资料和当事人的亲身经历,纪录了鲜为人知的中统内幕和作者惊险曲折的潜逃故事,及其所知道的政治内幕,所了解的民国要人及所接触过的民间秘密社会和黑道青帮等等,是国民党中统最高级别官员在世的回忆录,内容丰富,文笔生动,读者可籍此书了解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同时也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宝贵资料。
  • 汁吃诗

    汁吃诗

    沈宏非、冯唐、桑格格、野夫、沈浩波、大董、苍井空、等等纷纷出场,汁水四溢的高潮,吃喝畅快的江湖,诗句横飞的隐秘。以吃安身,以诗立命,写江湖饭局,品人生百味,这里有从饭桌上斜睨出去的真滋味。此书可以下酒。83家心水餐厅良心推荐;65道私藏美味科普曝光;36位江湖食客八卦爆料;33首压箱诗歌掏心掏肺。你可游心骇耳,亦可按图索骥,这真不是一本美食书,满是对美食的敬意。
热门推荐
  • 倾世之恋:妖孽到我怀里来

    倾世之恋:妖孽到我怀里来

    她,第一修仙世家的嫡系小公主,天赋异禀却被人误解为逆天不详之人。修仙废物,被生父抛弃。被家族流放,被众人欺辱。他,超凡势力的私生子。父母双亡。流落下界。风雪中飘摇。血雨中成长。只为有一天,重回上界,报家破人亡之仇。【情感篇】“悦儿,你去旁边歇着,为夫去杀了他们。”“不要杀他们,笨蛋。”“好好好,不杀就不杀,那就留他们一条狗命。”“那还不快去把他们抓过来。”“抓过来干嘛?”“试药啊,刚出炉的咒血散还没试过呢,跟了我这么久连我这点爱好都不知道,你不爱我!”“。。。”“哼,还不去,小心我拿你试药。”“哎呦,我的小祖宗啊,为夫这就去。。。”“哼”
  • 白色童话

    白色童话

    那年冬天的雪花在空中飘飘洒洒,整个世界就像是沉浸在一个白色的童话,梦一般记忆,梦一般的故事,两个男主角同时爱上一个女孩,却结下了纠结的爱情故事,当这段故事结尾,那是一抹莫名的惆怅,带给我们久久回味的余香,和刺痛的思恋······
  • 我是童小沫

    我是童小沫

    那是一个让人怀恋的夏末,一个让人沉醉的暖秋,一个让人思忆的冷冬。。。。。。
  • 暗黑破坏王

    暗黑破坏王

    "追风腿、断骨手,点穴指、奇毒术。面对黯黑势力,他无情的摧毁这一切,暗黑破坏王,一个刺客的成长史!命苦不能怨政府,点背不能怪社会。话虽如此,可是……不是不想好好做人,是别人不给机会;不是不想好好生活,是生活不给明路;不是不想低调普通,是社会不给活路。
  • 超级无敌小冤家

    超级无敌小冤家

    不是冤家不聚头!一手银针,纵横都市;欢喜冤家,游戏人间、成就传奇……
  • 娇妻撩人:高冷总裁不正经

    娇妻撩人:高冷总裁不正经

    留在豪华大宅子里被养成球吗?她不!可是他多智近妖啊!辛辛苦苦爬出下水道,一见外面阳光明媚,才想仰头大笑,却看见一身黑色衬衫的男人邪魅狷狂的笑着:“走门不好吗?亲爱的,虽然咱们家下水道比较干净。”可是他说话不算数啊!“交易都完了,怎么还不放我走了?”女人累趴在床上,数眼睛冒出来的星星,怎么变成体力劳动了。可是他无耻又卑鄙啊!听着她喃喃自语,上挑的眼尾泛出笑意,“交易延期,给生个儿子呗!”她就知道想走没那么简单,眼前这个自私自利自恋晚期嚣张霸道没人性占有欲泛滥成灾的混蛋,但是!区区一本结婚证想拦住我?门儿都没有!“儿子我们走!”
  • 神的重生

    神的重生

    一个在网络游戏初期由于属性点的设定不慎导致出了一个垃圾属性,本来准备重生删号却意外的接下了个神级连环任务。从此他的游戏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 菊花丛中

    菊花丛中

    生活中一些随笔,记录了我的点点滴滴,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花花草草的爱恋,以及许许多多
  • 西部埋伏:秦始皇陵重大考古发现之谜

    西部埋伏:秦始皇陵重大考古发现之谜

    一个偶然的机会,位于中国西部骊山脚下的八千兵马俑破土而出,这一旷世奇观立即震惊寰宇,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经过考古人员几十年的努力探寻,秦始皇陵园地下殉葬品的神秘面纱被层层剥去。本书真实地再现了这支庞大的地下军团被发现、发掘、珍藏、展览的全过程,并以兵马俑军阵和陵园内外陆续出土的铜车马、百戏俑、石铠甲、文官俑、青铜仙鹤等珍贵文物为线索,全景式展现了大秦帝国的风采。同时对这些国宝出土后发生的盗窃与侦破、人事纠葛与恩怨是非,作了较为翔实的描述。这是秦始皇兵马俑发现以来最为精彩动人的一部纪实力作。
  • 净土圣贤录续编

    净土圣贤录续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