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75800000037

第37章 初进文学所(外)(1)

许志英

1960年9月9日,黄维钧来到我家,这是我俩8月底离开复旦前夕决定的,一起去北京。他分配在全国文联戏剧家协会,我分配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他在我家住了三个晚上,十二号清晨由句容赴南京。我们在孝陵卫下车,走到中山陵去游玩。中山陵的建筑很有特点,我们拾级而上,瞻仰了中山先生的灵堂。

下午五点我们在下关车站买了晚九时去北京的特快车票,第二天晚七点多到了北京。问了个警察,他告诉我们东单有旅馆。那个旅馆叫渤海旅馆,每个床位一元钱。十四日清晨,我打电话到文学研究所,接电话的是一个女同志,她问我在什么地方,我说在东单。她告诉我东单离建国门很近。乘了两站车,下车以后找到文学研究所,接待我的是刘建波。

大概是9月下旬,何其芳召开迎新座谈会。当时何其芳讲些什么,我都忘了,只记得会议快结束时也许是我也许是别人提出个问题:“其芳同志,请你谈谈如何才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其芳同志说:“只要你认认真真地读一百部古今中外名着,你的文学鉴赏水平一定会提高。”十七人的迎新座谈会来了十六人,后来知道张炯因事没有来。

现代文学研究室的组长是唐弢先生,他主编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从国内高校招来六位进修教师,讨论现代文学史的章节安排时,我说了一句将某某和某某作家放在一起是有点“不伦不类”,有人认为我说这句话有点傲气。初进文学所,我与来自北大的殷晋培兄很快熟悉了。到星期天,我俩有时还去王府井逛街。

当时我们在学部食堂吃饭,已经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第二年了,很少有荤菜吃。在复旦读书时,粮食不定量,到所里后,每人每月定量二十八斤,米票与杂粮票各六斤,面票十六斤,我经常以面票和北方的同事换米票。当时吃不饱,经常有饿的感觉,对食堂恋恋不舍。10月6日,学部将从各个高校新来的一百五十余人派到大兴县去挖鱼塘,所挖鱼塘有六七亩地大,将近两米深。学部领导以为只要挖好了鱼塘,就可以养出鱼来了。其实事情远非那么简单,多少年谁也没有见到养出什么鱼来。记得挖鱼塘时,我在屋外的野地出恭,看到一只一斤多重的刺猬,我捉回屋,弄干净后,放入一点酱作调料,在一只大碗里蒸了近两小时,同房间的五个人都吃了,大家连呼“好吃,好吃”。我与殷晋培抬一筐泥,每筐足有一百八十多斤。我是农村出身,当时年纪还轻,并不感到吃力。想不到殷晋培也能顶下来。我问晋培:“你是怎么炼出来的?”他说:“是挖十三陵水库锻炼出来的。”晋培是上海人,家里有粮票支援他,每次吃中午饭,他都买一个窝窝头(山芋叶与玉米粉混合成的)带到工地,休息时两人共享。还有一次,星期天休息,我们到离工地有七八里路的地方赶集,他在饭店买了大白菜煮粉条三四碗,一斤多米饭。我们一扫而光,然后又到村边茶馆喝茶。我生平第二次有胀得慌的感觉,大半夜也没有睡着觉。(第一次是在十二三岁过除夕吃半夜餐,吃了一碗粉丝,胀得半夜未睡着。)挖完鱼塘回学部大概是11月15日,正值北京单位供暖气。因为挖鱼塘是重体力劳动,后期有三四十人浮肿,我的体重由一百一十七斤减至九十七斤。1961年7月回乡探亲,看我瘦成这样,小舅父怜惜地说:“要不是工作,我就叫你回来了。”但回来就好么,家里正在吃“三粮三”(每人每月十斤稻子)。我的妻子1960年夏体重仅有八十二斤,两个半桶水都挑不动。

到了1961年10月6日,我们去颐和园附近的中央高级党校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记得我与唐弢先生打的去的,车资六元,每公里0.25元。原先那儿的编写组有王瑶、刘绶松、刘泮溪、李文保、严家炎诸位同志,编写组有些矛盾。周扬调唐张去当主编,矛盾才平息下来。

在那里,每人每月吃两斤油,两斤荤菜。荤菜少有鱼肉,常吃的是冷冻的鸭子,我们叫它“橡皮鸭”。除了老专家外,每人每月二十四元伙食费,个人付一半。我一个月吃下来,体重就增加了近十斤。吃完晚饭,我们就打康乐球,我与吴子敏配对,打得相当好。刘绶松先生与刘泮溪先生打康乐球认真却稍嫌笨拙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虽然他们已过世几十年了。刘绶松在“文革”中被打成“历史反革命”,于1969年宣布“从宽处理”时,他与夫人在床边上吊自杀,以示抗议。1961年世乒赛,我们还到王瑶先生家看了决赛。王瑶先生是山西平遥人,他抽的是烟斗,烟丝是自己加工的,喜欢喝茶。他戏称自己是成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王先生平易近人,豁达通脱,学识渊博。如向他请教什么问题,他往往举一反三,直到你弄明白为止。后来回所后我们编《中国现代文学年表》,我到清华大学查资料,还在他家吃过饭。

1962年夏,我们编写组大部分人还花五角钱买了一张颐和园月票,因为经常出入颐和园,守门的人和我们熟了,吴子敏和我等进门时只要向他点头示意即可,只有樊骏先生每次还要向守门人出示月票。

编写《中国现代文学史》时,正值纠“左”时期,周扬先生对编写组作过许多指示,在解答什么作家可以入史时,他强调不写这个作家“历史就过不去”时就要写,如胡适不写他“五四”文学革命就不好写,不写张资平创造社就不好写,因为他是创造社的“四大金刚”之一。对历史的评价他反复强调“实事求是”,要运用“春秋笔法”,不要把自己的看法过于直白地表现出来。说到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如何贯穿于现代文学史时,他指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是“红线”,不要把“红线”扩大成了“红布”。我觉得周扬先生的“文学史思想”是非常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

1962年10月初,文学史初稿完成以后,我就回所了。

1962年初,文学所精简人员,一下子精简了三四十人,当时全所大概一百三四十人。北大、复旦1960年来所的各留下三人。这次精简基本上是正确的,但也有精简不当的情况。记得我曾向唐弢先生反映过殷晋培的事情。我称赞他的“才气”。唐弢先生说有人反映他“自由散漫”,“不能不精简”。其实人已经走了,说什么也无济于事了。

1962年底还是1963年初,有一次吴子敏兄与我闲聊。他说文学研究所这张皮椅子“坐得不好就会被弹出去的”。我为了坐稳这张椅子,当时相当用功,每天读书时间平均在十小时左右。1963年春夏,我参编《中国现代文学年表》,查《“五四”时期期刊介绍》,发现《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的创刊日期不详,《学灯》、《觉悟》、《晨报副镌》、《京报附刊》的终刊日期不详。我都一一把它查清楚了,写了一篇资料性文章《(学灯)(觉悟)(晨报副镌)(京报附刊)的终刊日期》发表在这年的《文学评论》第5期上。文章最后那一段话是唐弢先生给我加上去的。他是要提醒我,从事文学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不是目的,目的是要生产出有价值的观点来。这一年我经常到唐弢先生家里去看刊物,唐弢先生规定,书的单行本是允许借出来的。但是杂志要到他家里去看,像《支那二月》、《沉钟周刊》、《前哨》等难以见到的刊物,都是在他家看到的。

唐弢先生每星期到文学所两三次,几乎每次都看到我在那里看书。他称赞我“坐得住”。

从1960年9月到1964年9月,这四年是我“初进”文学所打基础的四年。但时间毕竟太短了,觉得基础打得不够厚实,影响了我后来的发展。

从初中到高中

同类推荐
  • 萧红研究七十年(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

    萧红研究七十年(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

    《萧红研究七十年(1911年-2011年)(套装共3卷)》是一部汇编萧红研究资料的大型工具书。是为纪念萧红诞辰一百周年,特意组织课题而编成的献礼图书之一。七十余年来研究萧红的成果,散见于大陆、台、港及海外各种报刊、图书。其资料庞杂,数量之多,难以准确统计。
  • 一年之痒

    一年之痒

    我曾经说过,小的时候,理想之一,就是卖文为生。实现了之后,发现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看来,特别单调。每日里就是看书,写字,看书像是从书页上把字一行行拆下来,而所谓写文章,按王朔的说法,就是码字,像小时候在农场砌墙一样,一块一块往上码。所以说,我的生活等于是一边拆字,一边码字。拆别人的,码自己的,码好了给别人去拆。 习惯了这样生活的人,除了读的写的,都非自家喜欢的东西,一般来说,是不会感到枯燥的。因为拆字的时候,是生活在别人营造的世界里;码字的时候,则是生活在自己手工的世界里,总有新鲜可觅。足不出户,一样好玩儿。
  • 梦溪笔谈(中华国学经典)

    梦溪笔谈(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我读.4

    我读.4

    《我读4》万象包罗地收录了关于思考,关于生活,关于爱,关于家园的书籍,温暖而博大,细腻并客观。梁文道以他的独立思考和敏锐的眼光为我们选择各种好书,期待着与读者分享作者的精神世界。每个读者都能在这本小书里找到与自己的精神领地,也可以循着其中的线索和脉络,挑选最合宜的读本,完成这场愉悦而柔软的阅读之旅。在这过程中,我们的心灵会逐渐变得强大而丰盈,写作者和读者之间,也实现了某种连结。
  • 趣味抓捕方案(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抓捕方案(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热门推荐
  • 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 杀戮法师

    杀戮法师

    身为法师的丁翼,感觉压力很大!一会捅死了重甲武士,一会砍死了高阶刀客!一不小心放个魔法,又秒了一群高抗法师!丁翼说……你们怎么这么脆皮啊……害的老子成超级杀人魔,天天被卫兵追杀……
  • 风雨天韵阁

    风雨天韵阁

    江湖,从没有江湖。只是强力的霸权和不受约束的逍遥之心的相互倾轧和争端。天韵阁,高远于江湖之上,所有江湖人必须遵守其规则,否则,死!风雨楼,服务于江湖,天下无不可杀之人,若敢忤逆,死!一个神秘身世的少年,天赋异禀却慈悲心肠一把师傅所赠宝剑,掩藏着神秘和绝世价值这是个不一样的江湖,不一样的世界。——落笔客
  • 小萘wish

    小萘wish

    洛青青是A中的转校生,刚来的时候就被校花叶小筱处处为难。可是有一天身在富家的叶小筱惨遭绑架,洛青青见状,一路跟踪绑匪却不幸被绑匪发现,砸晕后和叶小筱同为人质,最后逃离绑架现场。从此她俩就成为很好的朋友。但叶小筱受父母之命要去国外读高中,之后就许下了多年后一定再见的诺言最后洛青青考上了很好的高中大学,成为国外知名公司的高管,后来发现原来叶小筱一直在她身旁。
  • 特种兵纵横异界

    特种兵纵横异界

    特种兵到了异界,拥有了一个二世祖的身份,可惜的是,这二世祖刚刚死了爹妈,他自己也是吓得屁滚尿流的投入了未婚妻门下。新的身份,面对未婚妻家族里面的重重压迫,更捂着订婚戒指不肯放!机缘巧合,成为了举世无双的骷髅金属人!召唤神术,手枪,机枪,突击步枪,狙击枪,坦克,直升机,一个都不能少!更有奇招!骷髅召唤融合武器!缔造天下无双的终结者召唤!
  • 居家必知

    居家必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至尊龙门

    至尊龙门

    他是地球上的一位孤儿,但他有孤儿所没有机遇一个奇怪的罗盘原来是这么用的?他的体内为何会有一个鸿蒙小塔域外神石为何选他为主他的功法为何那么厉害美女为何都围着他转神兽为何都追随他?
  • 都市沉默高手

    都市沉默高手

    显赫一时的世界佣兵之王,却在最巅峰时期偷偷回到祖国隐姓埋名。顶着巨额的国际通缉令,他从一个酒馆老板重头开始,一步一步成长为足以撼动世界的庞然巨物
  • 傲世丹尊

    傲世丹尊

    上一世,心爱的女人离去,郭明无能为力。但上天给了他一次重生的机会!这一世,他要自己再无遗憾,要让自己成就丹尊之位,要让天下所有灵草灵药在自己的手中充满灵性。剑修、灵修、武修、丹修。修至极致,皆为尊,上一世短短十几年,成就剑尊之名。现在他要和死神赛跑,在苏幕死掉之前,找到逆天改命的上古天灵草。
  • 神界天罚者

    神界天罚者

    混沌之神卡俄斯的五个孩子创造了世界,维持着世界的秩序。每隔上千年,却总有神要破坏世界秩序,这次,谁来拯救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