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49600000014

第14章 友谊——人不能自己活(2)

和士开深明“狡兔三窟”之理,单是武成皇帝的倾心信赖,还不能令他满足。胡皇后喜欢干预政事,和士开早就想拉她作为内援,他正觊觎着机会。当他了解到胡皇后的寂寞后,便决定趁虚而入。

和士开有意挑逗,因而进展十分顺利,很快勾搭成奸。可叹那武成帝对和士开如此恩深义重,而和士开却毫不客气地给他戴上了一顶“绿帽子”。可见礼义廉耻对和士开之流,是毫无约束力的。为达个人目的,他们可以不择手段,这是常人无法理解的。

武成帝的恩宠对和士开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和士开对武成帝的回报却是一顶“绿帽子”,小人的贪欲如此显现,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了。

俗话说小人难防,但小人却有自己的“特征”,对你投其所好,嘴甜如蜜者,这种人十有八九是小人,所以做人得用点心思,识破小人的嘴脸,别等到真上当时就后悔莫及了。

为朋友两肋插刀,这种义气谁都有。义气是做人交友的原则,但我们往往看到,有些人仅为了义气就失去了理智和“心机”,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义气也有原则,讲义气也要有所取舍,盲目的义气要不得。

其实,我们为人处世有两条原则,一是以做好事为标准,二是以处好人为标准。有人把前者作为最终目标,而有人却以后者为目标。如果以后者为目标,那么他的一切将以讨好别人为出发点,以情面为准则,这种人是肯定做不成好事的。光凭义气行事的人就是以处好人作为他毕生的目标,似乎一辈子有许多哥们儿朋友夸他够义气,他也就心满意足了。这是很不足取的。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间的互相帮助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其中掺入“义气”两字,就会发生危险。有的人能清醒、理智地对待问题,那么当互帮互助和原则问题发生冲突时,就能以遵守法则为重;而如果一味以义气为重,那就可能冒犯法,到头来是害了自己。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要把义气之害减到最低程度,首要的任务是学法,把法律牢牢地记在心头,当你冲动的时候,它会及时浇水灭火,让你害怕,让你清醒。

其次,要养成不轻易承诺的习惯。有些人是因为要面子而随口承诺别人,然后为保面子而铤而走险,结果是丢大面子。所以要保面子就要舍得丢小面子,在开始的时候要考虑清楚;有时,犹豫一下是好事。最后,要勇于拒绝别人。如果明摆着此事要冒险,那就该想想:对方不顾我的安危让我去犯法,这是不够朋友的,我也没必要太够朋友。朋友首先应为对方考虑,如果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让朋友去冒险,那是卑鄙的,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

现在有些年轻人,靠“哥们义气”使相互关系更好、友情更深。其实这是一种假象。“义气”只不过是一种相互敷衍相互利用的工具罢了,和则聚、不合则分,喝完酒走人,大家心照不宣。

要分清“江湖义气”与友谊的界线。讲“哥们儿义气”的人,他们只想小圈子里的“哥们儿”,以“哥们儿”、以私情为重,以“哥们儿”私利为先,为了“哥们儿”的一己之私,可以不顾法律与道德,甚至丢掉了基本的原则;为了“哥们儿”,他们可以毫无原则地替“哥们儿”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而对非“哥们儿”的人,则不讲感情,不讲友谊和支援,甚至为了维护“哥们儿”的利益而以别人为敌;为了讨“哥们儿”欢心,证明自己“够朋友”,而不惜对非“哥们儿”的人寻衅闹事,吵嘴骂街,直至大打出手。他们想的,做的,只在几个“哥们儿”中间打转转,对“哥们儿”以外的其他人则一律没有感情,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而朋友之间的友谊则不同,友谊是讲原则、有界限的,友谊不能违反法律,不能违背社会公德。而“哥们儿义气”源于江湖义气,会为“哥们儿”私利而不分是非,不讲原则。所以,友谊需要互相理解和帮助,需要义气,但这种义气是要讲原则的,如果不辨是非地为“朋友”两胁插刀,甚至不顾后果,不负责任地迎合朋友的不正当需要,这不是真正的友谊,也够不上真正的义气。从一定程度来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需要“义”的。但是,这个“义”应该是正义的“义”,而不是狭隘的围绕个人恩怨和私利的所谓“哥们儿义气”。前者是出以公心,为了公利,后者是出以私心,为了私利。这就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对那些陷入哥们儿义气而不能自拔的青少年,要耐心地帮助他们,不能急于求成,因为要让一个人改变一种习惯决非一日之功,应该帮助他们分清友谊和哥们义气的区别。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摩擦和冲突,面对一些不涉及根本利害关系的小矛盾,每个人都应当宽容一些、忍让一些。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

朋友,幸福人生的拐杖

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

——巴尔扎克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是一句老话。这句话道出了朋友在每一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没有朋友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孤独者。与人交朋友一定要交心,要结交那些能和你同甘共苦的人做朋友,只有交到好朋友,你的生活才不会孤独,人生之路才会丰富多彩。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俗谚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人际交往,更少不了朋友的帮忙。正是因为世间有了真情和友谊,才使得生活显得充实且丰富多彩。

李伟在一个朋友的聚会中偶然认识了李峰。李峰过去曾经是律师,后来逐渐厌倦这一行,就辞职自己开办了一家公司,现在这家公司发展得非常红火。他们聊得很投机,分别的时候,他们匆匆交换了名片,李伟还顺便要了李峰的家庭住址和电话。过了几个月后,李伟所在的公司倒闭,他也就失业了,找工作找了几个月仍无着落,他非常着急。有一天,他忽然想起了李峰,于是就给李峰打了电话,说明了自己的情况,问那里有没有适合自己的职位。李峰的公司目前不缺人,他却给李伟介绍了另一家公司,让他去面试。就这样,李伟找到了新的工作。

那么,在工作生活中应该怎样培养友谊和发展朋友呢?这里为大家支上几招。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积极主动。主动打招呼,消除彼此的误会或陌生感;使被动变为主动。

与人交往要有宽容之心。世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在与人交往时要善于求大同、存小异。要善于发现、学习他人的优点,而不是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否则,你失去的可能就是一段最伟大最真挚的情谊。

要善于取长补短,广交朋友。对于正处在成长期的人来说,此时正是情感丰富,好学上进的年龄,千万不要为了求得“一知己”而错过和别人的正常交往。

深交几位知心朋友。朋友是有不同层次的,有些是一般的朋友,有些是知心朋友。一般朋友可能很多,但真正的知心朋友是不会太多的。这种朋友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的,一般需要双方的沟通、理解、协调和努力。在与人的交往中,要想建立深厚的友谊,就必须用真诚去播种,用热情去浇灌,用理智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这样你才能找到自己的知心朋友。

交友时需要慎重。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道理古今贯通。人的一生如果交上好的朋友,不仅可以得到情感的慰藉,而且朋友之间可以互相砥砺,相互激发,成为事业的基石。朋友之间,无论志趣上,还是品德上、事业上,总是互相影响的。我们观察一个人一生的道德与事业,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选择朋友就是选择命运。朋友可以是兴趣爱好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致的,关键是在做人原则上是不是有共同的特征。朋友的种类是多样的,择友就是选择一个什么水平上的朋友。根据心理学家的说法,朋友大致分为以下六类:

第一类:属于泛泛之交的朋友。这类朋友的关系淡薄,仅属普遍性的社交的朋友。

第二类:共同兴趣的朋友。与这类朋友有共同的情趣,或是在学习上或是在工作上有联系,有接触。

第三类:功利性朋友。这类朋友,功利重于感情,功利重时,友谊“牢不可破”;功利失去了,友谊也就飞走了。

第四类:可信任的朋友。彼此情感真挚,可以互相信赖。

第五类:能交心的朋友。这类朋友之间有相同的理想和爱好,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为了达到共同的理想,可以携手合作、共同前进。

第六类:真正的知己朋友。彼此之间绝对信任,悲欢与共、祸福互享。

怎样做才能交到好朋友呢?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君子以自强不息,要努力提高自己,避免依赖朋友。友谊之花要靠朋友双方共同努力,精心培育才能常开不败。朋友双方应彼此关心支持,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以求共同进步。二是尊重朋友,避免支配朋友。相互尊重是交友的首要原则,尊重他人,才能取得他人的理解,赢得他人的信任,彼此才能建立真挚的友谊。尊重尤其体现在人格上的平等。朋友是你的朋友,但他更是他自己,在处理他自己的事情时,他可以听取你的忠告和建议,但他完全不必受你的牵制和干涉。三是避免对朋友要求过高,求全责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日常的交往中,谁都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应该允许别人犯错误,允许别人改正错误。四是真诚相待,积极沟通,学会表达不满。马克思曾说过:“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朋友之间应该相互信任,真诚相待,不因场合的变化、地位的变迁而怀疑彼此的友谊,也不会因为观点的不一致、偶然的误会而动摇友情。五是正确对待男女之间的交往。

真正的朋友不是在口头上的,要在行动上互相帮助。俄国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交朋友干什么?为的是到紧要关头能有储备的代办处。”哪一个人活在世上不会碰到困难、挫折、失败?所以,当朋友有了困难就要伸出援助之手,尤其是处于危难之中的时刻,更要去帮助。只有患难相济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友谊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所以,英国学者达尔文说:“谈到名声、荣誉、快乐、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谊相比,它们都是尘土。”

总之,当一个人对友谊采取认真、投入、热诚、参与的态度后,就会拥有真正的友谊。如俄国诗人普希金所说的:“不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或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情。”

同类推荐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隋唐三教哲学

    隋唐三教哲学

    《隋唐三教哲学》阐述隋唐时代的儒佛道三教哲学,运用过去较少涉及的儒教经注、佛教北宗材料,把老庄等作为唐代道教的主流。认为安史之乱是导致隋唐哲学发生根本转折的主要事件;转折使儒教哲学趋于建立自己的心性论,使佛教诸宗归禅,使道教丹术理论心性化。分析深入,且揭示三教哲学发展趋势。
  •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作者史华兹教授为欧美中国研究界的一代宗师。他既渊博、敏锐又灵动,从不随波追逐任何成见和时髦,被学界誉为柏林式的“反潮流”人物。《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是他集晚年功力之大成的著作,作者从中西比较的视角,对先秦的思想世界进行了分析性重建。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热门推荐
  • 韶韵

    韶韵

    被杀死,魂魄不得已附在一朵琼花上,但是却阴差阳错卷进了大皇宫里。被迫帮助洲清国的国皇完成她的“傀儡”计划,但……一切好像并不怎么顺利。“我想见父皇……”他当初唯一的心愿,却因为一切的变化,成为了一种奢求。有一个人曾这样对筝瑶说:“他宁愿自己承担这一切,也不想你们出任何事情。”“琼花,洁白如玉,落落大方……哈哈哈哈”“爹爹,伏元山庄里头的那个疯子又在喊了。”背着竹篓上山采草药的小女儿对自己的爹爹说道。“嘘……菁菁听话,伏元山庄里头的那个不是疯子,那是鬼。”“呀!爹爹,那我们去别的地方去吧。我怕。”“怕啥,那鬼是在等一个叫韶韵的人,跟咱没关系……”
  • 血枭王

    血枭王

    一朝归来,父死姐长眠,谁才是真正凶手?你财富滔天,美人在握,又如何?莫欺少年我家穷,我专治各种不服!你有不能见光的秘密,我有神秘的隐身术,谁能更胜一筹?有兄弟,有美女,血在烧,命在博。
  • 异界女佣事件簿

    异界女佣事件簿

    你真的有勇气,以飞蛾扑火的姿态,去追逐想要的那个人吗?——即使你是妖也在所不惜?程筱柠,堂堂猫妖族首领,居然跑到人间给人类当女佣?纠葛从此开始。是乖乖当那个一脸稚气男孩的老婆,还是重归旧爱怀抱,抑或不管不顾,干脆留在另一个他的身边?得不到,或是已失去,从来不由人。-----------------------------------------------------新书火热上传中,每日更新,不定时二更。求养肥,求围观,求各种支持~~书友群13749768,任意角色名验证,一起来玩吧~~
  • 阮籍集

    阮籍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不要逢场作戏我要真心真意

    我不要逢场作戏我要真心真意

    “莫菲菲,我一直都没喜欢过你,要不是你阴谋诡计我压根不会娶你好么?”一个男子说着,“呵呵,真的,你一点都没喜欢过我。。。我会离开你的视线的”莫菲菲说着。但是离婚过后一个星期之后莫菲菲遭到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这本书纯属虚构勿必当真。
  • 超级战争机器

    超级战争机器

    张雨阴差阳错下进入了史前文明建造的基地,从此开始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生活着千奇百怪生物的海岛。盘横在四周的海盗,各种各样的美女,全都闯进了他的生活。开铁矿,造大炮,制能源,造军舰,组建水陆空大军,我的目标就是冲出地球,探秘宇宙。
  • 冰雪四叶草之恋

    冰雪四叶草之恋

    看书的童鞋请从第七章看起。她从那次邂逅后就一直爱着他,却不想他竟然是她的假婚对象,心中隐忍的爱,是否能让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还是永远便如此般。而他,从小便恋着她,却不感去承认心底那份爱,精心设计的邂逅,只为让她能永远记住那次的擦肩而过。
  • 仙为魔

    仙为魔

    問:為何入魔?答:仙給不了我想要的。問:魔道無邊,仙道有界,入魔……步邪。答:我心明,正便是正。入魔又如何?成仙又如何?汝敢言世間無正魔?無邪仙?
  • 六十种曲锦笺记

    六十种曲锦笺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起信论疏笔削记

    起信论疏笔削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