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33300000002

第2章 动荡中的英国(1)

[公元1603年至19世纪中期]

16到17世纪的英国,只是一个较小的封建国家。王国的领土只有英格兰、威尔士和周围一些岛屿。

进入17世纪中叶,英国处于动荡之中,经过复辟和反复辟的几度较量,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休。从此,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到了19世纪,英国的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它已经成为一个“日不落帝国”。

断头国王与克伦威尔

1649年1月27日,英国最高法庭判决查理一世是暴君、叛徒、杀人犯和人民公敌,应处死刑。1月30日,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臣民们把自己的国王送上断头台,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成果。从此,欧洲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1603年3月24日凌晨,曾带领英国步入辉煌的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女王伊丽莎白谢世,因其死后无嗣,王位传于她的侄子詹姆斯·斯图亚特。詹姆斯一世即位,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

这位英王在即位前已统治苏格兰长达20余年。他身高肩宽,自大而懒惰,性格好坏相杂,还是个两性人,对一些品质恶劣的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被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形容为“基督教世界最聪明的傻瓜”。

这位“傻瓜”上任不久就开始发傻大量地花钱了。他毫无顾忌地挥霍,大规模建造新殿堂,慷慨地向侍臣赠送礼物,频繁地举行盛大的舞会。他的王后、丹麦公主安尼也同样挥金如土,光用在珠宝首饰和服饰方面的花费就多得惊人。为了偿还债务,詹姆斯还动用王室特权,出卖爵位,强征新的进口税,广泛出售商品专卖权,使少数同宫廷有联系的大商人和资本家垄断了多数商品的出售和制造,使中、小资产阶级和平民百姓吃尽了苦头。在宗教政策上,詹姆斯大力加强圣公会的统治地位,以巩固王权,并大规模迫害清教徒,驱使他们大批逃往北美。在对外政策上,詹姆斯违背资产阶级的利益,放弃了伊丽莎白统治时期联合新教的荷兰、打击天主教西班牙的传统政策,力求同西班牙媾和和结盟,甚至企图让儿子查理同西班牙公主联姻,以巩固英、西同盟。他妄图依靠国际封建势力来保持他在英国的统治。

詹姆斯像以前的许多封建君主一样,是个“君权神授”论者。他竭力鼓吹君权神授、君权无限论,认为国王凌驾于法律和国会之上。1610年4月,他对上、下院的议员们说:“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或提升,或加贬斥,或生、或杀;在任何情况下都可对他们进行审判,除了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不对任何人负责”的国王其思想也遗传。詹姆斯1625年死后,24岁的王子查理一世继位,这同样是一位“不对任何人负责”的国王。

查理一世身材矮小,秉性虚伪而刁滑,常常言而无信,又完全继承了詹姆斯自大懒惰和“不对任何人负责”的君权神授思想。他父亲在世时和议会的关系搞得很僵,曾一度解散议会。查理统治时期,与议会之间的关系更是糟不可言。他从1629至1640年间,根本就不再召开议会,实行无国会的国王专制统治。他强制推行倒行逆施的政策,引发了城乡人民起义和暴动。为了筹措军费,查理企图借助议会的帮助,不得不于1640年4月13日重新召开议会。可是,这新议会的召开,却成了议员们激烈抨击他实施暴政的讨伐会,查理一怒之下,于5月5日又解散了议会。

短期议会解散后,苏格兰起义更加激烈。查理走投无路,不得不再次求助并召开议会。威信扫地的他不得不接受议会的条件,同意削减收税特权,同意将大主教逮捕并囚禁于伦敦塔监狱,同意在他的宠臣斯特拉福伯爵的死刑判决书上签字……正当查理和议会激烈的争辩达到白热化时,名义上效忠于英国国王的爱尔兰又爆发了反对查理一世的起义,查理派兵镇压。为了筹措军饷,他又和议会发生了严重分歧。在议会里,资产阶级代表同国王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们要求限制王权,一是建立一个教会法院以监督英国的宗教改革,二是将来国王对所有内阁大臣的任命须经议会同意。对此,查理不胜其怒,于1642年1月4日亲自率领武装队伍到下议院,要逮捕五名议员。此举虽未能得逞,但这种明目张胆地破坏议会权利的恶行,使民众义愤填膺,纷纷投入和国王斗争的洪流中。众怒难犯,查理一世仓皇逃出伦敦,跑到了封建势力比较强大的北方各郡,招兵买马,准备反扑。

1642年夏,查理一世竟然在诺丁山升起了王家军旗,宣布“讨伐国会”,挑起内战,英国分裂成两个敌对的阵营。查理一世依靠的主要是经济落后的北方和西北部的贵族,而议会依靠的主要是经济发达的东南部的资产阶级、新贵族、农民和城市贫民。虽然议会派占优势,但议会的领导人受正统思想的影响,不想彻底和国王决裂。结果,战争初期,议会派连连失利。在民众的重重压力下,议会派不得不改组军队,授权独立派军官克伦威尔建立一支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的“新模范军”。

奥立佛·克伦威尔(1599—1658)出生于亨丁顿郡一个中等乡绅家庭,17岁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后来又在伦敦学法律,29岁时被选入议会,是一名虔诚的清教徒。内战爆发,克伦威尔毅然参加了反国王的战斗,并自己召募了60名自耕农组成“铁骑队”参加国会军,在战斗中多次取得胜利。“铁骑队”英勇善战,常常以少胜多,越战越强,人数也越来越多,所到之处敌人闻风丧胆。克伦威尔的声望也日益增高,不久便当上了议会军的总司令。

1645年1月,克伦威尔的“新模范军”发展到2.2万人,新召募的士兵主要是从农民、手工业者和小商人中间挑选出来的,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和清教徒的热忱。“新模范军”纪律严明,能征善战。不少下级指挥官都来自“铁骑队”。这样一来,部队的战斗力更强了。克伦威尔在军事上又采取了大胆进攻的战略,很快扭转了战场上的局势。1645年6月,国会军在英格兰中部的纳西比大败王家军,1646年5月,又攻克牛津。查理一世化装成一个仆人逃到苏格兰,王家军被彻底击溃。1647年1月,英国国会以40万英镑的代价把查理从苏格兰买了回来,囚禁在纳西比附近的荷思比古堡中。

1648年2月,由于看守不严,查理一世逃出荷思比古堡,勾结苏格兰长老会派右翼,纠集各地王党残余势力发动第二次内战。这年8月,克伦威尔击溃了王家军,各地王党叛乱也先后勘平。9月,克伦威尔率军占领了苏格兰首都爱丁堡,将查理一世再次抓获。

在人民和军队的强烈要求下,英国“残缺议会”经过一个月的讨论,最后决定审判国王。1649年1月27日,最高法庭判处查理是“暴君、叛徒、杀人犯和人民公敌”,处以死刑。1月30日,在伦敦国会宴会堂外面的广场上,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3月,国会决定废除君主制和上院,规定一院制国会是最高权力机关。5月,英吉利共和国宣告成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了高潮。

查理一世被斩首后,战胜王军的新军首领奥立佛·克伦威尔执掌了英国大权,成立护国政府,自任“护国公”。他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军事、外交大权都抓在自己手里,成为没戴王冠的国王和军事独裁者。

“进口”国王与洛克

为了阻止斯图亚特王朝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复辟和人民革命运动再起,英国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人决定共同发动政变:废黜詹姆斯二世,邀请其女婿、荷兰执政威廉三世于1688年11月来英继承王位。至此,经过复辟和反复辟的几度较量,按照资产阶级思想家设计的社会蓝图,英国终于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1658年9月,克伦威尔死去,其子查理·克伦威尔继位为护国公。但他自认无能,于1659年5月辞职,政权落入高级军官手中。同年10月,高级军官们组成了“安全委员会”,取代了护国政府。但岌岌可危的英国政局更加动荡不安。当时,英国已经很难寻找出克伦威尔那样的铁腕人物。因此,在新的王权主义浪潮中,流亡法国的查理王子于1660年5月29日被请回英国复位。

复辟后的查理王子受到伦敦市民极为热情的欢迎。但由于他的政权根基不稳,他不得不迎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愿望,施行了许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

正如中国的鲁迅有诗云:“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当查理二世的统治稍许稳定后,便立即实行反攻倒算。凡参加过审判查理一世的人,一律以弑君罪处以绞刑,就连已死去的克伦威尔等人的尸体也被从坟墓中挖出来,重新施以绞刑,并把他们的头挂在威斯敏斯特宫的竿子上示众。

查理二世宣布恢复国教教会,颁布迫害非国教徒的法令,还下令由政府出钱赎回国王与教会在革命时期所丧失的土地,但因土地几易其手,收效甚微。为了巩固封建贵族的统治,他又恢复旧的选举制度,保证王党分子在国会中的优势地位。

在对外政策方面,查理二世违背资产阶级利益,实行依附法国的政策,继续接受法王每年20万英镑的津贴。为了取得法王路易十四的支持,他于1670年与法国签订密约,答应放弃保护英国工商业的政策。1662年,他将克伦威尔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占的敦刻尔克卖给法国,使英国商人失去了大陆贸易的重要港口和惟一立足点。

在查理二世的统治下,清教徒在文化生活上留下的真空被注入新的力量。戏剧重兴,并兴建精美的古典建筑。在首席大臣克兰顿的协助下,查理与议会的关系已较为改善,虽然不总是友好,但他还能表现出政治家的风度。

1685年,查理病死,尽管他有很多孩子,但其中无一位是法定继承人。王位由他的弟弟、信仰罗马天主教的詹姆斯继任。詹姆斯二世上任伊始,立即任命他的天主教随从担任政界和军界的要职,还准备将天主教定为国教。当他的臣民反对时,他仅是模仿乃父,援引王室特权。因此,在他继位才两年左右,代表土地贵族和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议员们又计划推翻他。议员们暗中策划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荷兰执政威廉共同入主英国。

1688年11月5日,威廉率600艘军舰和1.5万名士兵来到英国,开始了所谓的“光荣革命”。在众叛亲离的窘境中,詹姆斯二世越过英吉利海峡逃往法国。6个月后,威廉与妻子共登王位。议会提出《权力法案》和《王位继承法》,作为他们入主英国的交换。“法案”规定:禁止天主教徒担任英国国王;国王无权中止法律,也无权征收赋税;和平时期不得维持常备军;应有常设议会,并有自由选举权;王位继承问题也不能由国王个人决定,而是要由议会讨论通过。

查理二世的复辟再次在君主和议会之间造成了权力的均衡,而“光荣革命”中《权力法案》和《王法继承法》的颁布确立了议会的地位。斗争与暴力从此结束,英国终于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

“光荣革命”是一次没有流血而完成的政变,而政变的思想根据,就是约翰·洛克关于资产阶级财产权和政权的理论。

约翰·洛克(1632—1704)是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家,早年在牛津大学研究哲学和医学;在1660年5月查理二世复辟斯图亚特王朝期间,曾参加辉格党人反对詹姆斯二世继承王位的政治活动,后因害怕受到迫害逃往荷兰。他继承并发展了弗兰西斯·培根和霍布斯(1588—1679,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思想,制定并论证了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知识起源于感觉的学说。但洛克的政治思想中同样具有阶级妥协的特点。当时英国的农民和平民革命运动一度受到了镇压,处于低潮,资产阶级和复辟王朝的矛盾处于主导地位,因此他竭力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的君主专制政体,但他也同样反对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而主张建立国会起主导作用的君主立宪制,向土地贵族让步。

作为剥削阶级的思想代表,洛克竭力维护资产阶级的私有制。

他宣称人类处在“自然状态”的时候,就已经享有私有财产的权利,并认为这是“天赋人权”中最重要的权利,以此来抵制原始社会土地、财产公有的思想,宣扬私有财产的永恒性和神圣不可侵犯性。和霍布斯一样,洛克也主张“社会契约说”,鼓吹“人们联合成为国家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

在洛克眼中,资产阶级君主制是国家政权的最好形式,因为它“依照多数人的意志”行动。他用机械学上的规律去比喻它:物体顺着加在它上面的最大的力量的方向移动。但是必须看到,洛克所指的“多数”,在实际上只意味着资产阶级新贵族在议会中的代表,亦即完全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多数的“多数”。

因为在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以农民为牺牲品的。圈地运动在革命前是私人的暴行,在革命后是国会批准的合法行为,大大加速了对农民的剥夺。革命期间作为战斗主力的自耕农,反因革命胜利而破产,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自耕农作为一个阶级来说已不再存在了。

洛克著有《国家论》,标榜自由和对资产阶级的“宽容”,提出分权说(立法、行政和管理对外事务联邦权的分立),同时承认体现在议会中的立法权的优越地位。但是,他又认为立法权并不是无限制的,它有责任尊重公民的人身及财产的自由。在他看来,体现在国王及其政府身上的行政权,应该在立法权的控制下管理国家;立法权在国王及其政府破坏国家的法律时,有权更换国王及其政府。在国王及其政府破坏法律,用法律制裁仍无结果,并且国王及其政府的行动继续威胁大多数公民的生命、财产及人身自由时,全体人民有权利用公开起义的方式推翻国王及其政府。

洛克的思想,是英国资产阶级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的理论基础,是1688年政变的思想根据,并在18世纪法国和美国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就其狭义来说,是指资本主义生产从手工工场阶段向大机器工厂工业阶段的过渡。它包含着两个重要方面: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和社会关系的改变。前者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同时造就了牛顿、瓦特以及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与政治经济学家;而后者则引起社会阶级的重组,催生近代工业无产阶级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大体完成于19世纪40年代前后。

同类推荐
  • 夜城人未央

    夜城人未央

    夜城人未央,花落人自伤。这是一个动情的故事,最后却是悲惨的结局。
  • 三国立鼎

    三国立鼎

    三十六岁死在了饭桌上的杨毅重生了!重生在了汉末,岂能什么都不做!上辈子能当上县领导,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上辈死在了饭桌上的杨毅这次准备换个活法!生活的转变让他准备轰轰烈烈的活上一回,三国历史将要因他改写!
  • 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交通发展实现显著进步的历史阶段。秦汉交通建设对于此后交通史的进程有非常显著的积极影响。《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作者王子今总结了秦汉交通道路建设、津桥、车辆制作、运输动力开发、内河航运、近海航运和海外交通、造船业、都市交通等多方面的成就。对于秦汉主要文化区的交通结构、仓制和主要粮路、产业布局及运销区划、运输业、人口迁徙与人口流动、通信形式、域外交通等也有所论述。交通与秦汉政体的成立,交通与秦汉经济的运行,交通与秦汉文化的发育,在“秦汉文明的交通史背景”这一主题下有所说明。“秦汉人的交通心理与交通习尚”也作为历史文化考察的对象有所讨论。
  • 玉板指

    玉板指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来所创作的各种民间故事精品,有民间传奇、民间疑案、民间志异、民间演义等。
  • 杨三针传奇

    杨三针传奇

    他活了一百岁,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他当了46年太医,治好病人无数,一本《针灸大成》把他推上了针灸的圣坛。他的身世曲折,爱情经历更是一波三折,从一个热血少年走上伴君四十六年的老到臣子。三针治病,被称为”杨三针“,杨继洲的太医宦海浮沉传奇。
热门推荐
  • 在云之巅

    在云之巅

    房东太太喜欢上了这个男人。这是在她的丈夫死去之后喜欢上的第一个男人。这个男人脸色总是苍白,像是没有经受过阳光的接近一样。他的脸在阳光下会显现出一缕缕细小的青色血管。这是个待得住的男人。房东太太想,他至少不会像那个死鬼一样半夜半夜的不回家。也是在傍晚,男人总会在院子里用手托着一个红色的塑料袋,袋子里装着鸟食去喂鸟。当每一把饲料在那个男人手中挥洒出去时,男人脸上就会露出开心的笑容,而那些鸟儿也似感谢他的在他身边盘旋飞舞。像是在云之巅般的梦幻,不现实。
  • 华严法界玄镜

    华严法界玄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本书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发展,赞颂了犹太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些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曾给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提供无穷的灵感与启迪,至今仍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生活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
  • 猪八戒是个好男人

    猪八戒是个好男人

    一段段诙谐的故事,让你走进猪八戒的内心世界。一部睿智的奇书,一个现代的演绎,让你读懂猪八戒的出色人生。猪八戒—— 男人中的精品。多少个男人剥开放大了看,不是“劣迹斑斑”? 为什么无数女性网友高呼:“八戒,八戒,我爱我!” “嫁人就嫁猪八式。” 读过这部令人捧腹又令人回味的书,自会得出你的结论。一段段的诙谐的故事,让你走进猪八戒的内心世界,一部睿智的奇书,让你看透猪八戒的真我本性。一个现代的演义,让你读懂猪八戒的出色人生。
  • 一周的Memory

    一周的Memory

    在这个世界,他曾无比信任这个朋友,但,这个人却伤害了他,天真的他无法接受这一切。在那以后,他只记得和这个人所发生的美好的事情,伤心的事情全都在刚刚短短的几分钟内消失了。记忆也只有一周,一周过后他将什么也不记得。然而,另一个女孩闯进了他世界,进入他的内心,帮助他治疗心理。恋爱开始了,可只有一周记忆的他,还会记得吗?
  • 月传

    月传

    夜!山峰之上。两道身影遥遥而立。一男一女,男的平凡之极,女的艳绝天下。两人如此的近,又那么的远。仿佛触手可及,却又如镜花水月般。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横在两人中间。许久,男的转身离去,只留下萧瑟的背影。“我看到了那九天之上的命运!!!”——封尘陨落的最后一刹那。
  • 穷通宝鉴

    穷通宝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再见这个季节

    再见这个季节

    青梅竹马什么的最有爱了,但是错别五年的青梅和竹马还会像原来一样想亲想爱吗?时间是治疗一切的最好东西同时也是忘记一切的好东西。陌璟然的世界里一直有一个叫季潇沫的女孩子。不那么温柔却是很贴心,不那么可爱却是很让他着迷,所以这么好的女孩应该早早抓在手中。季潇沫的世界一直是……。“陌璟然你干嘛一直跟着我。”“因为你一回头就能看见我呀!沫沫。”“陌璟然你怎会在这里,你不是走了吗?”“沫沫还在这里我要走去哪里了?”“陌璟然我真傻,你骂我吧!”“沫沫有什么错了?走吧!”“陌璟然你还会回来吗?”“有沫沫的地方才是我的家不是吗?”“你是谁呀!我见过你吗?”“沫沫你说我是谁。”“呃?我应该记得吗?”
  • 清玉录

    清玉录

    杨柳依依,岁月更替;梦魇已去,风光不再。梦里的秋千,依旧在风中摇摆不定。鸿雁阵阵,声声哀鸣,似有雁渡寒潭之韵味。
  • 天苍命

    天苍命

    天苍大陆,异界天地。天生厄难?克尽亲人?被赶出族内。偶的天名神钱,修天命神功。我叶苍天。不是厄运之人。宗族?不要也罢,辱我,我必奉还。我命由我。我要踏遍这天,我就是天,叶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