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30300000018

第18章 学术论文的选题与写作(1)

学术论文的选题与写作,是完成一篇论文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也是作者最感困惑、最费精力的阶段。怎样选题?选择怎样的题?不仅关系到论文写作的成败,也涉及到我们能否顺利地走进科学研究之门。而如何围绕选题准备充足的材料,如何对获得的材料进行筛选、调度和运用,又是关系到能否写出自己满意的高质量文章,顺利完成科学研究的艰苦跋涉的重要步骤。因此,本章将分四节分别对论文选题、材料准备、写作过程以及论文的规模和格式作一简略讲述。

学术论文的选题

选题,即确定自己研究的课题,解决“研究什么”的问题,明确研究的目标和范围。选题是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而且是十分关键的一步。没有研究的对象、目标和范围,论文的写作就无从谈起。同时,题目选的如何?有没有价值?有多大价值?自己能否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都涉及到论文的成功与否。因此,不少学者都说过一句相似的话:“选好题目,是论文成功的一半。”

万事开头难。选题,作为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同样是件难事。初写学术论文的人,都不同程度地感觉到选题难。大学生写毕业论文,为选题而头痛则更为常见。选题难是客观存在的,爱因斯坦在评价伽利略提出了测定光速的问题时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试想,要在浩如烟海的学术领域中选择一个有自己独特发现的恰当的课题,怎能没有困难?可以说,选题本身就是一种研究、一门学问、一种才识的展现。所以,程千帆教授说:“课题选择的本身,恐怕也很能检验出自己的学识、思维、判断能力。”

我们首先强调学术论文选题的重要和困难,目的是让初学论文写作者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尤其是在校的大学生,更应及早着手,早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写作选好题目。为了帮助大家树立信心,克服选题的困难,围绕如何选题,我们讲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术论文选题的原则

学术论文的选题,从表现形态上看,是以文章的标题显示出来的,但从其本质上看,则是对某一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因此,不同的论文,都有不同的选题,任何人写论文都不能和别人的论文选相同的题目、提相同的问题。可见,论文选题不可能如物质生产那样,借用或引进别人的生产工艺就可以生产同样产品了。但是,我们可以从许多人从事科学研究的选题实践中,总结出可供借鉴的选题原则来。

(一)价值性原则

学术论文的选题,首先要考虑课题研究的科学价值,即对所选的课题进行艰苦的研究探讨,必然能为某一学科领域、为国家、为人民,乃至为全人类产生积极的影响,创造应有的社会价值或经济价值,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凡是能够实现以上目标的选题就是有价值的,反之则是无价值的。这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来说,论文选题的要求都是一样的,都必须遵循价值性原则。千万不能盲目地选择一个没有价值的虚假课题去研究,做那种无益于社会和人民,也空耗自己生命的蠢事。

遵循价值性原则,我们在选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从现实实际出发,选亟待解决的课题

每一个学科领域里,都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是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文化事业密切相关的问题,是千百万人所普遍关注的,有的是同当前的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可以直接推动生产发展,促进经济良性运行。有的是某一学科发展中的基本理论或者关键性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会有力地推动这一学科的进展。还有些问题,也许是一般性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同样可以作为选题。

联系实际,从现实需要出发选题,这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农、医、工、生物、天文等学科中表现尤为突出。基础性、理论性的学科或者如哲学、社会科学类的研究,虽然有自身的特殊性,但同样存在着密切联系实际、紧紧围绕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来选题的重要性。比如,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大形势,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法律、伦理和文学艺术领域,都存在着一个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问题,这就为我们的理论工作者提出许多可做的课题。就拿文学而言,近年来就“全球化”下中国文学的发展问题,就有不少学者由此切入发表了许多论文。仅《文学评论》2001年第3期和第6期,就以“全球化趋势中的文学与人”为栏目,共发表5篇文章。

2.要选富有开创性甚或属于填空白的课题

有些课题,前人没有研究过或者虽有研究但尚待拓展,那么选取这类课题研究,就肯定具有价值。李政道博士曾说过,“对于选择研究课题之前的调查研究工作,了解人家做了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了解人家不曾做什么”。这里讲的,正是要求选题应选“人家不曾做”的,带有开创性的课题。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他们为人类做出了杰出贡献,正在于他们科学研究的选题是前无古人的。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写作了《原子论》和《分子论》,确立了原子—分子论,揭示了化学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爱因斯坦发表的《论运动物理的电动力学》一文,确立了“狭义相对论”,其后又发表《广义相对论原理》一书,完成了相对论学说的创立。

3.选有争鸣的课题

我们历来提倡学术研究“百家争鸣”。凡是围绕一个问题,众多研究者各抒己见、互相争论,其本身就证明该课题具有科学价值。因此,选择这样的课题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参与争鸣,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题。例如,《文学评论》2001年1期刊载美国著名学者米勒的文章《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一文,文章对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及其研究的前景持悲观态度。针对米勒先生的观点,我国学者钱中文、童庆炳等不少人纷纷撰文阐明自己的观点。

4.选补充前说、纠正通说的课题

科学研究总要受到特定时代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当时的背景下没有对某一问题的研究取得圆满的结果,还需要后人借助新的研究手段、新的材料和新的方法去补充、丰富,甚至纠正原来已通行的不正确的观点。因此,从补充或纠正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入手去选题,同样具有科学价值。20世纪末我国考古学关于夏商周三代年代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二)创新性原则

科学研究的意义和生命,就在于发明创造,在各自的学科领域中不断推出前人未能发现,未能解决的新成果。选题的创新,尽管不能等同于学术价值的大小,但它是学术研究是否具有价值的前提。因此,世界上那些著名的科学家,无不在各自的学科范围内孜孜以求地追寻着新的研究课题,用自己的新发现、新发明、新成果去书写人类科学的发展历史。就我国新世纪里两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来说,哪一位不是科技创新的杰出代表?黄昆院士在接受采访谈到自己的科研经历时曾表示过,他从不愿做别人已经做过的事情。这不是对科研选题要创新的直接表达吗?

为了使自己的选题有创新性,我们最好选取前人没有研究过的课题,填补学科领域中的空白。但这对于一个初涉学术研究,初学论文写作的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要选取具有创新意义的课题,就更应从以下两方面着眼:

1.选题角度要新

在一个学科领域中,甚至在一个研究课题上,都会有许多科研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辛勤耕耘,各有收获。同样的研究对象,别人已经取得不少研究成果,我们可以选取不同于别人的新角度来审视。例如,20世纪生命科学研究中基因工程可谓成就卓然,但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童坦君、张宗玉主持的“衰老细胞与分子机理研究”课题,却从新的角度,初步揭开了人类细胞衰老之谜——基因P16,已经在国际上引起重视。再比如,对我国文学史的百年历程的研究,已有许多成果,但董乃斌先生《中国文学史的演进:范式的视角》,则以角度新而取胜。

2.研究方法要新

同样的一个问题,由于我们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就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和结论。研究方法的新,同样能使自己的选题具有新意,论文产生新的价值。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只能追溯到公元前841年,感到深深的遗憾,尽管中华历代学者和西方汉学家做了许多努力,但由于研究手段的单一,无法获得新的成果。直到20世纪末,碳十四测年技术在考古领域的运用,才使得“三代年代学研究”这一课题有了根本性突破。还有,文学研究领域中产生过较大影响的林兴宅的《论阿Q性格系统》,同样是以研究方法之新而带来这一选题的创新意义的。

(三)适宜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是从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而对选题提出的要求。概括地说,就是要求选择那些自己有能力、有条件完成的课题。一般说来,每一位研究者都具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又都存在各自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科研能力的差别。因此,选题时就必须考虑自身的条件,选那些适合自己的专业,有利于自己才能发挥的大小适中、难易适度的课题。另一方面,一个课题的完成,还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比如,图书资料的查阅、实验场所的提供、资金经费的支持、时间周期的限制等等。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选题再好,也无法顺利完成。所以,选题一定要遵循适宜性原则,兼顾主客观条件,克服盲目性。

二、学术论文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一)选题的途径

学术论文的选题从哪里来?概括地讲,大致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发现了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二是借助于外在因素的作用而获得了适合自己的课题。前一种我们姑且称之为自创性选题,后者称之为借鉴性选题。

1.自创性选题

写论文,最好还是由自己发现选题,这样写起来会感到得心应手。能否发现问题,自己确定选题,首先有赖于自己专业知识的坚实和文献资料的丰富。所以,许多学者都讲到过相同的治学经验,从大学阶段起,就注意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和阅读有关专业书籍,扎扎实实地学,真正学懂,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这样才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选题。

能否发现问题,也与我们的求知欲望和科研意识有关。对什么问题都熟视无睹,不善于问一个“为什么”,缺乏刨根究底的精神,即使你很勤奋地学习、积累,那也很难会发现值得研究的课题,很好的选题也会在你眼前不经意地溜掉的。大家都知道,牛顿对万有引律的发现,阿基米德对水的浮力的发现,都产生于自己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科研意识。据说,著名历史学家张荫麟早在上清华中学时,听梁启超的授课,因善于思考,才敢于向这样的大学者提出“为什么”,才能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并得到了梁启超先生的赞赏。

2.借鉴性选题

借鉴性选题不是自己发现和提出的,而是受外部某种因素的引导、启示而获得的。有的是在导师、有关专家指导帮助下才能确定的选题,有的是从文献材料所提供的论文参考题目中选定的,有的是从上级科研主管部门下达的课题指南中发现,也有的是受别人论文选题的启发豁然开朗而得到的。

当然,选题的途径区分只是理论上的概括,选题的实践过程未必就是这样单一的、经纬分明的,而恰恰相反,两条途径常常是交叉渗透、相互启发、相互作用的。

(二)选题的方法

学术论文选题的方法,也因学科领域、研究对象、课题的性质和研究方向,以及研究者主体条件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各异。因此,选题的方法也必然是灵活多样的。我们在这里介绍以下三种常见的选题方法:

1.比较寻疑法

一般说来,从事科学研究,总需要我们在对某一研究领域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才开始的。比较寻疑法,就是对自己所占有的文献材料广泛阅读,认真筛选,经过咀嚼消化,在比较鉴别中,寻找到具有研究探讨价值的“疑点”,进而确定选题的方法。科学研究必须有“疑点”。当我们在对文献材料阅读、接受、分析、比较的过程中遇到了疑问时,紧紧抓住这些问题深入探究下去,就会形成自己的选题。这种在比较中寻到的“疑点”多种多样,可能是解说不完备或难以自圆其说,也可能是文献材料中某一问题语焉不详,也可能是发现了文献材料中自相矛盾的地方或某一学术问题的不同观点,还可能是发现了某一学科领域中的空白点。总之,由自己对文献材料的阅读比较中寻见“疑点”,再由“疑点”的探究而形成选题,这是许多研究者常常采用的选题方法。学术研究之所以重视文献资料,于此也可见一二。梁启超概括自己的治学之道,只用了“善疑、求真、创获”六个字,而把“善疑”放在首位,这也说明以“寻疑”来选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采用比较寻疑的选题方法,一般按这样的步骤进行:(1)广泛浏览文献资料。在浏览过程中,随时记下资料的纲目和其中对自己影响较深刻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记下自己脑子中涌出的点滴体会。(2)回味咀嚼。在广泛浏览文献资料之后,对自己从大量资料中所获取的有价值的内容以及自己的点滴体会,分别进行简单梳理,认真思考,反复咀嚼,体味到其中的异同交叉、深浅远近。(3)比较鉴别,求“疑”选题。在完成了上述工作之后,我们可以把自己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进行分析鉴别,寻找出在同一研究对象中尚有的“疑点”,由此进一步推演思考,选题的目标就自然会明确了。比如,研究晚清史的孔祥吉先生,就是由于获得了晚清史上“两朝帝师、十载枢臣”的翁同龢的后裔带到美国的家藏档案史料,新发现了其中未刊的《罗丰禄信稿》以及陈炽的《上清帝万言书》等珍贵文献,他经过比较鉴别,受益颇多,从中发现不少问题,从而以新的史料、新的视角写出了《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上层心态——营务处总办罗丰禄家书解读》、《晚清政治改革家的困境》等一系列论文,在晚清史研究领域提出了不少新观点。

2.追溯验证法

这是一种先有主观的“拟想”(即对研究课题和方法的假设),而后以此为出发点,沿着一定方向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或作必要的调查实验,从而达到验证“拟想”的选题方法。当然,这种“拟想”绝不能是凭空想象,必须是建立在自己对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自己已经掌握到一定文献资料或现实材料,由此而生发的“拟想”。运用这种选题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同类推荐
  •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

    学生怎样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一直是众多教师和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人能提出上千种不同的方法,但最根本的一条,则是大家都认可的,那就是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学习方法是指通过许许多多人的学习实践,总结出来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以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所以受到大家的特别重视。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它因个人条件的不同,选取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别。
  • 词海拾贝(精彩的语言艺术)

    词海拾贝(精彩的语言艺术)

    字、词、句,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承载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无论是华美的诗歌,还是浩渺的历史,都要通过字、词、句来记录;无论是济世救人的医学,还是浩瀚无边的天文学,都要通过字、词、句来传承;而至于书法、绘画、音乐、舞蹈,乃至劳动、饮食、社交等等,无一不与字、词、句息息相关。《精彩的语言艺术:词海拾贝》囊括汉语语汇中最精华的俗语、成语、典故等,涉及中外历史、文学、政治、哲学、教育、风俗、饮食、服饰、称谓、地名、官职、艺术等,将奇思,妙语,精彩段,一网打尽。语言就是在进行一种心与心的交流,进行一种美好的对话,在阅读中领悟,在借鉴中进步,潜移默化,笔端生花。
  • 服务科学:基础、挑战和未来发展

    服务科学:基础、挑战和未来发展

    近年来,服务业已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很多国家,服务业所占的国内生产总值及从业人员都超过了70%。统计数据令人印象深刻,但是人们还是会低估服务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提供完整独立的服务或包含大量面向客户服务的解决方案。
  • 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在这本书里:我们将告诉您如何慧眼发现尖子生,我们将教会您如何理性培养尖子生,我们将引导您如何智慧管理尖子生。
  • 名师讲析高考满分作文

    名师讲析高考满分作文

    本书重点收录近两年高考满分作文两百多篇,由著名教师进行分析评点,剖析满分、高分作文的成功之处,撷取得分经验,梳理写作技巧。内容涵盖审题、立意、语言、结构等多种作文要素。关注作文难点、要点、得分点,为考生指出一条获取高分、满分的便捷之路。
热门推荐
  • 仙途武道

    仙途武道

    仙途漫漫,如同虚妄。成仙是梦,即便是可望而不可即也要去实现。只梦成仙踏尽这五洲四海,只缘成仙为伊人入轮回掌生死。谁敢阻挡成仙,即便是天也要破灭。天欲阻我我灭天!
  • 英雄战歌之凯旋

    英雄战歌之凯旋

    这是一个根据《混沌与秩序之英雄战歌》的电子游戏所改编的玄幻游戏竞技小说,“凯旋”是第一部。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是一个梦想的实现,这是一个英勇的战场,这是一个皇位的争夺。黑暗与光明谁是谁非,混沌与秩序孰轻孰重?武皇重生,康熙再现,朝廷明争,后宫暗斗,究竟谁能唯我独尊?魔法的神秘,奥术的厉害,利剑的果断,盾牌的丰厚,演绎着皇权的争斗,领地的贪婪。日月凌空,圣冥两分,谁能傲视群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 医入警门

    医入警门

    是什么,在黑暗中注视着你们。是什么,在城市的边缘悄悄掀起一阵阵血腥的浪潮。一个是其貌不扬实则头脑机敏的外科医生。一个是赤胆忠心勇猛精进的刑侦队长。杀人魔,毒枭,罪犯;隐藏在这个城市阴暗角落里的重重危机。在命运的岔路口面前,两人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来?
  • 一夜奈良

    一夜奈良

    18岁,奈良的错误邂逅,她一夜承欢换来他一张天价支票。21岁,电梯间的意外重逢,她一朝失足换来他一纸卖身契约。她说:“纪总裁,办公室作案有难度,实施操作需谨慎。”他说:“杜老师,潜规则技术我在行,业界良心有保障。”当她捧着热腾的爱心便当苦等他两小时,换来的却是他拂过袖口的褶皱,任妖冶女子挽着,冷得透彻心扉。当他拿出鲜红的国家认证静候她大半夜,看到的却是她牵着可爱的稚子,在帅气男子怀中,笑得花枝乱颤。傲娇女老师PK腹黑大总裁,薄荷迷情,一见侵心。
  • 梦在遥远的地方

    梦在遥远的地方

    本书讲述了一个在北京夜场工作的年轻人的关于爱情,金钱,友情的故事
  • 暴力唐三藏

    暴力唐三藏

    谁说我啰嗦?哪个说我迂腐?站出来!你们是没挨过佛爷的打啊!悟空,不要忧伤,不要难过,为师打到天庭,帮你把紫霞仙子抢回来!八戒,不要哭泣,不要彷徨,掀掉玉帝那个老流氓,嫦娥还是你的!老沙,你喜欢谁?谁?大点声!
  • 十里桃夭相思烬

    十里桃夭相思烬

    十里桃夭漫天火,物作灰烬情呓语。轩辕跖:即便今生无缘再爱,我亦护你一生欢愉。凌之:你安好,我甘愿灵魂深锁。你不愿,我亦倾尽良善为你周全。莫婳裳:你以为的此情已断,才是我深爱伊始。萧茗:我不愿为难你,可我更不愿就此决绝。爱不知何起,已深入刻骨,惟愿守得云开见月明,此心昭彼心。
  • 东方

    东方

    通过对朝鲜战场和我国农村生活的描写,全面反映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解放军某部连长郭祥回家探望母亲,得知美帝在仁川登陆的消息,与战友杨雪一同提前归队。他俩是童年的伙伴,他暗中爱着杨雪,可是营长陆希荣骗取了杨雪的感情,还准备很快结婚。杨雪一心想上前线,陆希荣则认为是郭祥从中作祟。
  • 谢谢你给过的幸福

    谢谢你给过的幸福

    爱情....本小说一切人物故事全是虚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谢谢大家观赏!
  • 盘天经

    盘天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