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1900000030

第30章 军队和国防 (1)

——王安石的政治主张和施政纲领(三)

第一,省兵

北宋因为养了大量的军队而使国家变得非常疲惫,拥有百余万士兵,每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用于军费,但军队却不能一战,稍有见识的人没有不为此而深深忧虑的,但始终没有办法进行改革。积累成很严重的问题,只有敢作敢为的人才能改变这种状况。然而,当时的士大夫,偷懒已经成为习性,他们的心力没有一个能够承担这项任务的。在这里,我先介绍一下当时诸位德高望重之人对养兵之弊的论述,其次再涉及王安石关于省兵的政策。宋仁宗嘉祐年间(公元1056—1063年),知谏院的范镇上疏给皇帝:

如今田地荒芜得十分厉害,土地上的百姓非常稀少,赋税又特别的严重,国家财政很不充足,这些正是由于养兵太多造成的。有人一定会说,养兵多是为了对付契丹啊。但契丹五十年来不敢南下进犯我大宋,不是因为我们养了很多兵,而是贪图每年送给他们的大量金银财物。即使他们要放弃这些好处,南下进犯我大宋,则黄河以北,妇女儿童都是守城的人,又何必要用城市里那些游手好闲的人和田地里辛勤耕种的农夫,而且还要预先把他们蓄养起来,给百姓带来困扰呢?从百姓中招募军人,百姓人口就会稀少;百姓人口稀少,田地就会荒芜;荒芜的田地多了,赋税和差役相应的就加重了;赋税差役加重了,百姓就会与国家离心离德。

相反,如果将军队藏于民间,百姓的人口就会增加;百姓人口增加了,田地就会更多地得到开垦;田地开垦得多了,赋税和差役相应的就会减轻;赋税和差役减轻了,百姓就会和国家同心同德。与其让老百姓与国家离心离德来防备契丹,契丹未至,民力先已经匮乏了;为什么不使老百姓与国家同心同德来防备契丹呢,契丹或许南下,但民有余力,国库里也很充足,不是更好吗?其中的利害是很清楚的,就像黑白那样分明,一二那样简单,如今却认为很难办到,我感到非常困惑。过去,汉武帝因为发动战争而使得天下受到困扰,但他派兵征讨匈奴,一直打到漠北,得到了他想要的。如今皇上也由于养兵而使天下受到困扰,但并没有派兵去征讨契丹,没有得到想要得到的快乐,又何苦这样做呢!

欧阳修也发表了他的看法:

国家自从景德(宋真宗年号,公元1004—1007年)年间罢兵以来,至今已经三十三年了。经历过战争的军人,几乎都死光了,后来的这些人未曾听过战鼓响,也没有见识过战场上的阵势。生在无事的年代而又衣食无忧,怎能让他不骄横懒惰。如今,军人入住营房,连被子都不自己拿,而支使别人帮他拿。禁兵发放粮草,自己不去扛反而雇人帮他们扛。他们这样骄气,怎么肯于不怕辛苦浴血奋战呢?前些天,西部边防的官吏,比如高化军的齐宗举,两次用兵都打了败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这些兵不怕辛苦,很能战斗,虽然消耗一些农民的赋税和劳役也就罢了,无奈这些兵徒有虚名,只是一些骄横懒惰、毫无用处的人。古时候,凡是高大健壮的人,都在田地里耕种,农闲的时候,才教他们一些作战的本领。如今完全不同了。

一遇到灾年荒年,州郡的官吏就拿尺子度量百姓中高大的人,并测试他们是否健壮,招募他们去当禁兵;次一等的,个头不够尺寸,而且稍显怯弱的人,让他们登记去做厢兵。官吏招募得多了还有奖赏,老百姓将要穷困的时候,则争相报名投军。所以,一经灾年荒年,留在田地里务农的人,都是老弱之人。官吏们说,这些人,不招募他们当兵,恐怕他们去做强盗。咳,只知道一时没有成为强盗,却不知道终身骄横懒惰,等于偷吃国家的赋税呀。古时候,高大健壮的人在田里耕种,年老体弱的人闲散懒惰;如今高大健壮的闲散懒惰,年老体弱的人倒在田里耕种。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诚然,老百姓在田里出力流汗,吃的可能还是猪狗之食;而一旦当了兵,就能终生安逸快乐,不愁吃穿了。这样一来,田里务农的人,不得不每天减少了。所以说,有一种诱惑百姓的弊政,说的就是它。

又说:

古代善于用兵的人,可以让这些兵赴汤蹈火;如今的厢兵、禁兵,官吏不敢役使,逼不得已而暂时用他们一下,都要说借请,意思是说,请他们为自己做事。这些兵相互之间说话,也说某官员请我,而且,官府的文书也写着“请”字。奖赏是为了酬谢他的辛劳,如今,因为国家要举行盛大庆典的缘故,没有辛劳,也要奖赏,三年一次,要花费八九十万贯钱,官吏不敢耽误一天。士兵得到奖赏,不会因为没有功劳而心生愧疚,反而互相攀比,为多少而争执,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就拿起武器,聚众闹事,要打皇上派来的朝廷命官。没有事的时候就是这样,可见这些兵是多么骄横。而这些兵为什么敢这么骄横呢?原因就在于,没有很好的手段使用他们,法制也不够健全。过去的五代之乱,可以说达到极限了。五十三年里,换了五个姓,分别是朱、李、石、刘、郭(柴),和十二个君主,其中亡国被杀的,最年长的不过十几岁,最小的甚至只有三四岁。这些君主难道都是很愚蠢的人吗?他们的心里都喜欢祸乱而不盼着有长治久安的办法吗?我看他们不能力挽狂澜的原因,还是时代造成的。当时,五代统治者所据的中原四周,被外族和割据势力包围着。

东边有汾晋,即刘旻的北汉;西边有岐蜀,即王建的前蜀和孟知祥的后蜀;北边有强胡,即契丹;南边有江淮、闽广、吴越、荆潭,即所谓“十国”,天下分为十三四份,四面环绕着中原地区。这样一个狭小的地区,又被叛将强臣占地割据着,那些君临天下的人,都是那种治理国家的日子很短,威严和德行都没有传播很远的人。以武力显示其强硬的君主,也只能守住自己这一代,不幸遇到不成才的子孙,不过传一两代,又使天下陷入大乱的局面。

因此,君主全力养兵,就像小孩子喂养虎狼,只担心它们不听话,不能为我所用,哪还敢控制它们?如今这个国家就像一座破房子,修补它的内室,它的墙角又坏了;整修它的椽子,柱子又倾斜了;它们相互支撑扶持没有使房子倒塌罢了,哪里还有闲暇效法先王的规矩制定新的制度?如今,大宋从建国到现在已经八十年了。对外平定了那些僭越本分的叛乱,没有了和大宋对抗的国家;对内消除了割据势力,没有了凭借武力搞叛乱的臣子;天下一统,四海安宁。建国不能说不长久了,天下也不能说不广大了。然而,兵却不能对外树立自己的威风,只敢对内骄横无理,制度不能被万世效法,却日益变得混乱和繁杂,一切事情都得过且过,和五代的时候没什么区别,这是很让人叹息的!

苏轼也有关于养兵之弊的论述(见《策别十四》):

兵没有事做的时候可以养着他们,但不能使它们聚集在一起;让他们聚集在一起,就不能让他们无事可做,只是给他们饭吃,这两件事相互制约,却不能并行不悖,这是形势造成的。如今,如果有百顷闲田,完全可以养四千匹马,花不了什么钱;如果把四千匹马聚集在一起,就要输送百顷土地生产的粮草供养它,它的花费要超过百倍,这个道理很容易弄明白。过去汉朝的制度,有拿了别人的钱,替人服役的军卒,却没有在田地里耕种的士兵,虽然他们都来自农民,但只要他当了兵,就不再需要知道农家的事。因此,郡县没有常备的军队,京城也不过部署一些卫戍部队和负责京城治安的部队,比如类似南北军、期门军和御林军等军队。边境有事,诸侯有变,都用虎符调发各个诸侯郡国的军队,等到事情平息,战争结束,危机消除,又各自回到他们来的地方。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他们的士兵平时并不聚集在一起,也不脱离田地,就不会造成国家的弊病。

唐朝拥有天下之后,沿袭了隋朝的府兵制度,在京城长安设置十六卫府兵,作为禁卫军,又在全国设置军府八百余所,驻扎在关中地区的就有五百所,他们在没有战事的时候就耕种田地,储存粮食,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能扩大县里的储备,所以,虽然有这么多的军队聚集在京城周围,却并没有增加全国各地的负担,给国家带来危害,也就是没有不做事只吃闲饭。如今,聚集在京城周围的国家军队多达几十万,都不参加生产劳动,所有的给养都要靠县官供给。这样做的结果,只得到了汉朝和唐朝的弊端,却没有得到汉朝和唐朝的好处,把他们的毛病集中在一起,兼而用之,因此危害更加严重。天下的财富,近的来自江淮,远的来自吴楚,所有的车船运输,人力劳役,没有不是为了将那里的财富运送到京城的。平安无事的时候,收取的赋税已经很重,甚至不能再增加了,而国家的支出,仍然感到不够用。

造成这种弊病的原因,就在于大量军队聚集在京城周围而又不从事生产,只能靠各地的赋税来养活。而且,不仅如此,驻防在各地的军队,又要不断地互相调动。过去,在建国之初,国家存在着分裂的现象,有人拥兵自重,不服从中央,太祖、太宗二位皇帝,亲自披甲上阵,经过严酷的战斗,终于取得胜利,既使他们的国君举手投降,又把他们的疆土收入我们的版图。不过,他们的故土上还生活着很多遗民,先皇预见到天下的融合还需要时间,恐怕他们再发生暴乱,在这种情况下,就派遣禁兵去那里防卫,大到州府,小到县城和乡镇,往往都有从京城派来的军队。由此看来,凡是天下的土地,一尺一寸,都是皇帝自己在那里守护呀。这种情况能够长久不变吗?国家经费的开销没有比军费更大了,而军费中的开销,也没有能比出征的费用更大的了。如今,派遣禁兵到郡县去防守,远的要走数千里,除了供应他们每月的禄米和每年的俸禄之外,又要每天供应他们粮草。

军队三年就要换防一次,路上来来往往,虽然不过几百个车队,但其结果,和几十万大军出征没有什么不同。几十万大军三年出征一次,农民的财力,怎么能不枯竭呢?运送粮食的士兵,怎么能够不疲惫呢?而且,如今天下不曾发生战争,在和平时期,那些武将军士,用什么事向上级邀功请赏呢?既然不能做个休生养息的无用之兵,那么,现在这样就是为皇上去守卫地方了,也算是一种功劳吧。因此,他们享受着很好的待遇,穿着漂亮的衣服,吃着丰盛的食物,打开官府的仓库,用车子运送金帛,好像承担着多么重要的任务似的,有一点点不满足,就要聚众闹事,这是为什么呢?天下属于一家一姓,已经沿袭了数千年。百姓对皇上的拥戴,就是到了天涯海角,和在京城附近也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所以,没有必要怀疑地方上的军队而专信禁兵。过去,四川那个地方有过“妖贼”,近来贝州(今河北清河)也发生过王泽的兵变,这些都未必不是禁兵引起的。

我认为,郡县的士兵可以通过训练,渐渐地可以代替禁兵担负起保护地方的重任,禁兵渐渐地就可以被闲置而变得没有用处了。天下的勇武刚健之人,难道有固定的所在吗?自然环境的陶冶,社会风气的熏染,各地的百姓都是一样的。过去战国时代曾经这样做过,蜀人的怯懦,吴人的短小,都曾经抗衡过上国(秦国),为什么一定要用禁兵呢?今天的士兵,显得非常疲惫而又懦弱,一点都不振奋,其原因就在于,他们见到郡县都有禁兵,而且待遇差别很大,就破罐破摔、自轻自贱,把自己等同于贱隶役夫,而且,当地的官员也没有人训练他们。如果禁兵能够渐渐地省去了,那么,将他们的军粮禄米资助郡县的士兵,他们一定表现得欢欣鼓舞,因为这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他们会特别感念皇上的恩德,就会特别卖力地做事,又怎能不如禁兵呢?士兵一天比一天多,禁兵一天比一天少,除了守卫京城之外,没有其他的事可做,这样一来,既少了聚集军队所需要的军费开支,又省了军队换防所需要的劳役、粮草,国家的开支也许可以省去一半。

他在《策别十六》中继续论述:

同类推荐
  • 执子之手

    执子之手

    本书回忆了汤翠芳同志与其丈夫宁夏大学老校长吴家麟先生相携相伴的一生,包括“师生情缘”、“祸从天降”、“塞上琐记”、“在劫难逃”、“否极泰来”、“叶落归根”等部分。
  • 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本书以照片和小故事展现了毛泽东行走天下荡气回肠的历程,带读者重游祖国大好河山。
  • 和珅传:世界第一大贪官

    和珅传:世界第一大贪官

    他堪称世界第一大贪官,他贪污的财产竟相当于乾隆朝十余年的国库收入;他的私生活比皇帝还要奢侈、糜烂;他与乾隆皇帝的关系有些“不明不白”;他与刘墉、纪晓岚斗得死去活来……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本书将为您一一道来。
  • 南唐后主李煜传

    南唐后主李煜传

    本书全面评说了南唐后主李煜秉性任意纵情声色、以亡国的措施图存、落魄投降的故事。
  • 绝艺芳华:女武生俞鉴

    绝艺芳华:女武生俞鉴

    本书分上、下两篇介绍了京剧界一度硕果仅存的女武生俞鉴的人生历程。
热门推荐
  • 自觉自愿

    自觉自愿

    自觉自愿地工作比被动地接受工作指令更容易获得成功。当你把公司的每件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来干,并自觉自愿地把它干好,将是老板最乐于看到的。要知道,没有一个消极、懒惰、寻找借口的员工会成为一个公司成一个组织不可或缺的人物。
  • 逃婚公主:择夫记

    逃婚公主:择夫记

    父皇明明许诺让我自己挑选夫君,可是怎么突然就要赐婚了呢?连对方是圆是扁都不清楚怎么能嫁!本公主偏要逃婚,能奈我何?可是未婚夫说我不记得他,千雪楼主说我忘了他,天地良心,我真不是有意的,因为本公主失忆了!
  •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

    杜修贤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专职摄影记者。本书展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政坛内外的伟岸形象,并提供了很多红墙内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 破天三重

    破天三重

    这里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只要你实力强大,你可以破坏一切潜规则,只要强大你就是正义,你就是主宰,什么道理,全无用,因为想杀你就杀你,不需要什么道理。可怕的存在,奇异的生命,强大的神明,还有阻碍我们发展的天,我们不需要隐忍,因为隐忍只是懦弱,你只需要张狂,在这下一秒死不死的世界里,我们只能继续强大,打破这一切,我不需要一个和平的世界,我只需要混乱无敌的世界,因为,我想当霸王。霸王出世,天地混,我要强大,天地颤,我要毁灭,天地服,哈哈哈!
  • 识人三经:人物志

    识人三经:人物志

    中国数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就是人的智力不断提高、智慧不断扩充的历史,是一部人才发展史。可以说,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是一个亘古不朽的话题。历史上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识之士都明白,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尚书》中说:“知人则哲,能官人。”《周书》中说:“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吕氏春秋》说:“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唐太宗李世民说:“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明太祖朱元璋说:“贤才,国之宝也。”所以,古人十分重视人才,讲究用人之道,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概括用人方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学理论。
  • 亘古皇者

    亘古皇者

    当太阳被毁灭的时候……当月亮为情所困的时候……当我的手放进美女内衣里的时候……这个世界变了,变得更加精彩!……星辰者的修炼等级一共分为十二个级别,分别是:练气期、通经期、明窍期、灵海期、神魂期、化劫期、玄天期、归真期、帝天期、破奥期、大世期、掌控期,而每个级别又分九重!
  • 袖手年华

    袖手年华

    这是一本诗集,里面有许多故事,许多眼泪,也许也有你自己。因为网络文学,不能签约,所以大家是可以免费看完所有的。希望你能够理解,喜欢。
  • 我们都未曾知道

    我们都未曾知道

    少年在一次被世界第一个异能力者绿沙所救,但由于身世发生争执后少被突然送回到七街,却在少年回去时,绿沙所居住的地方已经成为一片荒芜……为了找到绿沙的真相,少年开始一步步踏入了无限城中心区换笔名写书了,笔名:作命面具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超级风水农场

    超级风水农场

    风水师在改变别人命运之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要不然他就不是一位称职合格的风水师。风水师一般都是儿孙满堂欣欣向荣,如遇到某位风水师家四徒四壁,无子无女,或者有女无子,千万别请!这样的风水师,连自身的问题也无发解决,如何能帮福主解决添丁发财之事。本文的师门门规所限,猪脚牛烘烘的学了一身风水绝学,无法靠此发家致富,惟有回家种田。结果猪脚神奇的发现种在生气位的蔬果生长周期加速,在田地里布置了阵法的蔬果,竟然富含灵气,比人参、冬虫夏草等等名贵中药材还滋补。从师门开始,不断的定单发过来,从此市场火爆!我是风水师,我不看风水富豪也对我青味有加!